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

摘要:高校钢琴教学,作为大学艺术教育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提倡创新教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的今天,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受到钢琴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重视

高校钢琴教学是高校艺术类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学科,不仅艺术类专业开设此课程,非艺术类专业也开设此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钢琴教学注重学生演奏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学生艺术思维特征和创新思维本身是具有内联性的,钢琴教学的创新,应该以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为基础,从钢琴演奏、钢琴表演的特性入手,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去进行探索。

一、目前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高校教育而言,钢琴是艺术学院学生重要的学习科目,钢琴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虽然都十分重视钢琴的演奏实践,但是却比较容易忽视对学生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理论课以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

在钢琴教学中,尤其是基本理论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讲授法为主,重视传递钢琴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大大降低了。许多学生不重视理论课程,不爱学理论课。

(二)在钢琴的实践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发展不够重视

目前在钢琴的教学的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实施,在教学模式单一的影响下,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个性差异的表现,恰巧就是钢琴创新思维的体现。因此,教学模式的单一,降低课堂效率的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钢琴教学中,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

在许多院校的钢琴教学中,学科课程规划不够科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降低钢琴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钢琴学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包括:钢琴演奏能力、音乐理解能力、作品分析能力、音乐的鉴赏能力及钢琴演奏的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目前钢琴教学存在着相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钢琴教学中,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学生音乐及节奏感培养,其次是对艺术感的领悟力,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在不同风格的音乐演奏中的美妙和喜悦,从而加强学生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实现对学生的音乐和艺术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钢琴演奏的高级境界,只有在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对音乐本身超强的领悟上,才能实现艺术上的创新,符合人们对音乐审美的追求,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钢琴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考

(一)钢琴创新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专业之一,钢琴演奏不是机械性地对乐谱术语进行照搬,而是在理解音乐作品创作思想和创作内涵之后对期进行的二度创作,甚至是三度创作。它要求表演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思维对乐谱进行分析之后,从乐谱的旋律形态、节奏疏密、和声色彩、结构布局等方面体会出作曲家表现意图,再自己的通过联想和想象形成演奏者内心听觉表象,通过琴键碰触,再将这些无声的符号变成有声的音响,把音乐符号具象化,这个过程即是艺术思维的过程,也是二度创造的过程。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模仿老师表演还是学生自己独立设计音乐的演奏,自身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创造能力都十分重要。由于学生或演奏者各人生活阅历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感受与创造的同一作品呈多元之势,体现了艺术思维表达形式具有理解性、内隐性、非同一性、多解性等特征。这一特征正是利用艺术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利条件,也为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钢琴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

(二)创新教学模式要围绕培养人才目标而建立的教学实践方法和策略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一般要涉及教学的价值观和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构创新型钢琴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如下:

1.建立正确的钢琴教学目的观

建立正确的钢琴教学目的观,即通过钢琴音乐表演的审美、立美、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文化与艺术修养,培养健全人格和创新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应变创新的能力,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要求。

2.创新教学模式的理念与策略

将钢琴表演的教育规律与创新教育理论、艺术心理学等学科,有效整合构建成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钢琴模式的理念与策略。明确音乐表现力发展的本身,就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艺术素养中的具体体现,而联系生活经验和音乐理解,激发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审美体验和创造喜悦则是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基本要求。

3.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创新素质钢琴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钢琴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灌注式的传授教育为主导,忽视学生感受,压制学生以主体地位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局面;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放在首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三、钢琴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创新素质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牵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第一线的钢琴教师,必须将教学理念设计为创新教学实践模式,才能达到育人的目标。

(一)传授、启发、引导型钢琴教学模式

钢琴艺术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许多作品没有一定的技巧就不能展现其音乐。

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早、中期,运用传授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建立不同音乐风格的概念,积淀创新资源是很有必要的。但在传授技艺同时,我们必须融进现代教学中启发、探究、知识迁移的教学手段。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有感悟音乐的敏锐力,有创造音乐的联想和想像力,否则对音乐表演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积淀丰富的音乐表象,使表象在表演创造中成为无意识的灵感,萌发出各种声音及情感的想象和感受力,才能最终形成创设音乐的冲动,进入创造音乐实践过程。在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手段有:一是教师传授技术手段,讲授音乐艺术风格内涵及表现方式,为学生创新存储音乐风格概念、音色、造型表象、多变的技术手段;二是在教师启发下,促使学生从接受教师传授,模仿教师或演奏家演奏范式的初级阶段,通过知识迁移学会应用,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变通。

(二)音乐设计教学模式的运用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设计是以学生广博的中外文化音乐知识为背景,遵循音乐表演的二度、三度创造特点,在个人理解、认知乐谱的基础上,把握音乐的风格,并通过联想或想象对音乐表演进行整体的艺术构思,形成钢琴表演逻辑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设计的教学模式则是打破了传统教学讲授为主的定势,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设计音乐作品表演的方式。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风格、创作思想,自己设计演奏之后,师生讨论再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再创造,最后又学生演奏。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根据以往弹奏经验,利用各种学习工具或参照各种书籍文献,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表演方式。

(三)创新活动钢琴教学模式

创新活动钢琴教模式是由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交互完成的一种创新型钢琴教学模式。它分为三个方面的体现:第一由教师组织策划创新艺术活动;第二学生通过活动训练创新思维和能力;第三学生独立策划创新活动。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

1.課堂创新性活动

课堂创新性活动即兴演奏。即兴和直觉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表现。它利用人无意识与潜意识积淀,以灵感和即兴方式表达出来。因此,钢琴教学中采用即兴演奏与即兴创作是创造思维的训练方式,而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学生即兴表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之一。例如:

教师在课堂采用低于学生程度的中、外乐曲培养学生视奏和即兴演奏能力。要求:用直觉思维迅速感悟乐曲情绪并即兴表演出来。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即兴表演比赛,将即兴表演、即兴创造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2.课外创新性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办有意义的学生创意音乐会。学生在音乐会上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也是对其创新能力的一种检验。在这样的课外音乐会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策划中,也是实施者。活动中表演者表演和创造音乐动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此模式旨在通过学生交流各人自主创新演奏,达到相互借鉴、拓展视野,增强学生兴趣的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钢琴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但是创新是需要深厚的钢琴理论知识积淀,加上超强的演奏能力,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钢琴专业学生的需求,高校钢琴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创新教学方法,一个就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创新的主力,我们只有在自己学科里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才能有更多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作者:李颖

第2篇: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日渐明显,特别是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来说,其自身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可以推动艺术教育的提高和优化,为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在艺术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有关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调整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尤其是对于相对较为灵活、需要更加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的钢琴教学来说,这样的创新更加具备积极价值和实际意义。就目前教学而言,由于规模的扩大、院系增多、学生数量的提高之后,教学缺乏应有的互动沟通,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同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对相关问题所在关键节点以及具体特点充分认识,才可以采取适宜性的方法契合教学模式特点、现有问题,进行有效教学模式创新,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等方面情况。

关键词:高校教学艺术教育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现存问题

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之后,社会群体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艺术方面,为了更好培养高等人才的综合素养,促使其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提升,高校钢琴教学的关键性就具备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就目前发展而言,相关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特别是伴随高校规模扩大、院系增多、学生人数增多之后,这一课程所面临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质量考验也在不断提升。针对这一特点,积极应对现存不足进行创新,就具备着较为明确的实际性价值和意义。以目前发展来看,一系列的不足严重威胁了相关课程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素质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也产生了阻碍,同时不利于整体的钢琴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问题特点充分关注和高度认识,才可以积极开展后续的教学模式和方案的创新。

一、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

1.教学沟通问题

艺术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其自身更加关注的是素养、思维等等,只有在这基础上进行技术等方面的优化和提高,才可以保障艺术教育得到针对性落实,与其他教育相比,其自身更加关注的是学习群体的主观能动性?。高校钢琴教学是离不开彼此之间有效沟通的,特别是需要对课程特点进行一定的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措施之后,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才可以得到保障,避免出现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让教学活动陷入到被动而旦没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之中。但以目前发展而言,高校扩招、规模扩大,更加注重的是学术研究、专业教学,对于钢琴这种艺术教学以及相关艺术教育的关注程度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了最终教育质量很容易伴随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多而面临问题。尤其现阶段学生数量增多之后,钢琴教学每一堂课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教师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无法针对性的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对于钢琴的理解,对其沟通等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而旦彼此交流互动也会出现问题,导致最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钢琴教学本来就具备着较强的灵活性,学生存在着个体化的差异,要结合学生的差异对课程等方面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在课程的教学缺乏沟通的情况下,缺乏彼此交流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陷入被动,而旦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学生不能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技巧进行实践,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课程调整。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的问题产生绝大多数都是有原因、有现实条件影响的,故而还需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新形势特点,对教育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调整。

2.课程设置问题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说,钢琴教学一方面需要有基础的乐理知识,掌握基本乐谱,另外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教师示范进行练习,根据学生特点纠正错误,但就想整体的教学而言,单纯如此是无法满足整体教学需求的?。以目前课程设置的角度来说,仍然在不断重复上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效果十分有限,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以及对钢琴的领悟,缺乏应有的钢琴艺术美。这样的现象并不罕见,甚至十分之普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有关教学缺乏应有的理论艺术研究I艺术教育

知识和艺术美。由此可见,这样的问题相对较为多见,设置的不合理、教学模式应用的不合理,严重威胁了最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导致最终学生的学习质量出现问题。

3.模式理念问题

教学理念是所有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基础,也是相对较为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当教学模式出现问题,最为根本的问题就是教学理念相对较为陈旧,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体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钢琴学习也会出现一定问题?。从理念角度而言,很多教师都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一些教师认为钢琴的学习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进一步侧重于基础的指导,不关注学生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钢琴教学最主要的是能够弹奏、演奏,从而忽略了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无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风格曲目,知识量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会明显下降,教师单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循规蹈矩开展教学,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也会明显降低。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需要积极采取适宜性的措施,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案等方面的创新,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二、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构建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

钢琴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其自身作为艺术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国际乐器,自身具备着一定的复杂性,还需要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个性化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进行铺垫④。

每个学生的教育经历不同,所掌握的既有能力和钢琴基础也存在差别,因此老师应对学生的需求、实际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分层次、有目的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选。同时,知识的掌握和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而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遵从这样的特点,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这种学习的原始引擎动力得到提高,才可以辅助学生后续学习质量的优化。要改变既往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式,从钢琴特点的角度出发开始学习,了解钢琴构造以及如何发音,从基础知識的角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然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利用一些钢琴作品演奏,让学生欣赏,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围绕着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充分让学生了解所学曲目以及刚起难度特点特色。从贝多芬童年经历讲起,凸显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钢琴艺术的追求,引出《英雄交响曲》这一曲目,通过充分了解鼓励学生去研究和学习相关曲目和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钢琴教学一定意义上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关技能和能力,更主要一点是让学生有兴趣,然后形成钢琴素养。这也就意味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变成一个模样适应教育,而是教育要注重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其审美、演奏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以发挥有关教育的实际价值和实际意义?。

2. 应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新技术和理念。

对于学生来说新媒体技术并不陌生,那么现阶段钢琴教学

也需要走向现代化、科技化,通过这样的方法之后,学生面对更加熟悉的事物,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和兴趣的优化,也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价值非同小可,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实际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新媒体与自身的生活存在着高度关联性,正因如此整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更好地开展实际教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尊重个体化差异。通过新媒体技术,也可以让整体的钢琴教学更加具备科技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比如利用VR等方法,让学生去亲身体会钢琴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缩短距离,更方便教师与学生沟通,从而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调整。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创新也离不开科技手段的支持,比如3D动画、演奏手法展示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教学成效也相对较好。既往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没办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有效的观摩,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带来一定的挑战,而通过科技元素的应用,利用三维动画在不同角度展现演奏过程中的手法细节,可以让学生更好、更深刻的观察,从而深度进行学习,各种不同的角度也可以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这样的特点和观摩的结果,进一步进行练习和学习,从而起到一个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灵活多样。总的来说,现阶段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性的措施,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开展教学活动,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需要对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的设定充分关注,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指法或者对细节要求较高的演奏指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契合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案,积极配合教师演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指法的特点,更好的掌握演奏技巧,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成效,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简单。

3.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引导启发为主的钢琴教学模式。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辅助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关键,主要是由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沟通,教师可以更了解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而学生可以更了解钢琴、更了解艺术⑧。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既往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缺乏人文性,导致最终教学质量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实际性的不足。那么现阶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也是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对钢琴学习缺乏自信,认为学起来比较难、周期相对较长,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出现问题,学习兴趣也存在着一定不足之处。那么现阶段,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使用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然后让学生积极投入相关教学。

教师要构建以引导和启发为主的钢琴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高校基础钢琴教学模式的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引导和启发式的基础钢琴教学模式。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等情况,更好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对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提高,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改善既往课程教学缺乏沟通的问题。

4. 引进创新型教学活动,将课中课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灵活的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后活动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地

教学质量,对于钢琴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会产生较为积极的实际影响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⑨。这样的方法和措施所带来的影响相对较为积极,课上教学之后,还可以将课时进行调整,将课时教学的所有内容连接在一起,教师也可以在课中或者是课后带领学生参加演奏会,组织校园内的演奏活动等等,让学生真切实地的感受到钢琴音乐的魅力,树立正确的认知,更好的从音乐艺术的角度去欣赏钢琴音乐,更加深刻全面的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认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课中课后的活动相结合,是目前打破高校钢琴教学中传统意义上课堂限制的关键渠道,其价值和作用更是非同小可,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重视,合理与学生生活和学校资源等情况进行衔接,着重进行教学方案方面的调整。

5. 多样化开展基本功训练

不管哪一种乐器的教学都是离不开基本功训练的,特别是对于钢琴教学来说,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非同小可,关键性也非比寻常,但基本功训练的创新也需要围绕着形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调整,不能过于枯燥和盲目⑩。基本功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内容,在开展具体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乡音规定方案,在不断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适宜性的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也可以采取分组练习等方法,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不断实践和感受,通过专业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由教师主导、示范和指导,转为学生自主自动、不断领悟。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措施具备着较强的价值和较为实际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避免从前教学方法过于盲目、缺乏因材施教的缺陷与不足。

6. 有效结合音乐实践与理论,优化教学质量。

音乐实践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极为关键、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自身价值和意义非同小可,作用也非比寻常,是学生音乐能力的关键性体现,也是其不断提升自身音乐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既往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关注这部分内容,也很容易造成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那么现阶段则需要加强音乐实践,鼓励学生不断的进行练习、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专业能力差异布置一定的简单创作題目,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优化最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带来的影响更加积极,学生学习质量也可以得到提高,起到的作用也更明确。由此可见,教学模式的创新最为根本、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其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参与感,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优化?。

结语

应对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彼此沟通、新技术的应用、课中课后的衔接以及基本功多样化,促进学生音乐实践。

注释:

① 马小涵,袁蓓.“全民欢”钢琴MOOC俱乐部创业模式构建探究[J].艺术科技,2018,031(8).

② 芦佳.钢琴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问题与培养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4(6).

③ 骆斯琴.基于五年制委培班模式下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例[J].藝术研究,2020(1).

④ 尹品品.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J].戏剧之家,2020(24).

⑤史小曼.基于构建主义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探讨[J].陕两教育(高教),2018(8).

⑥ ZhongchaoW,SchoolB,UniversityC.TheReformofProductionOperationManagementCourseConstructioninAppliedUndergradu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NewSituation[J].JournalofQiluNormalUniversity,2019.

⑦ 邵岚.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艺术研究,2018(1).

⑧ 袁琪行.论双钢琴教学在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价值[J].北方音乐,2019,039(14).

⑨ 雷诗君.创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05(1).

⑩ 王影.新时期钢琴教学中基本功训练的内容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ChunhuaHU,DepartmentP,UniversityXM.ResearchontheProblemsandImprovementStrategiesofTeachingStaffConstructioni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TransformationDevelopment[J].TheTheoryandPractice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2019.

URongX,MarxismSO,UniversityS.DeconstructionandReconstruction:TeachingInnov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VisualThresholdof"Internet+"[J].JournalofYunnanOpenUniversity,2018.

注: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及教改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中期成果。

作者:郑尧

第3篇:高校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外语教学的目标应与当下行业需求接轨,具有外语高素质的人才应能与当下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日常的外语教学应注重外语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是否能满足当下各个行业的需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的影响,当下外语教学现状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景象(教学模式僵化,教学特色不明显等)。高校外语教学中,我们应坚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与当下需求一致,重视外语的基础教学,牢牢把握四个原则,即基础性、应用性、针对性与实用性。本文主要从当下高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强调新时期的外语教学应破除传统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新时期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及对新模式的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外语教学;基础性;应用性;新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各个高校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使得一些同学没有意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出现了“偏科”现象(英语成绩很差,但其他学科成绩突出),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专业课知识,以后便不愁就业。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语言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学生自身却对将要从事岗位的英语需求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学生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轻视以及一些错误的认识。

1.外语学习的一大障碍--学生自身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翘课、害怕教师课堂提问、课堂课后作业抄袭其他同学等现象;有调查表明,这些同学中绝大部分外语基础较差,没有外语学习兴趣。有学生甚至反映上英语课就跟“听天书”一样,完全无法理解老师在讲什么。反观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他们很少翘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下任务,外语学生能力逐步提升,最终导致了外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

2.教师课堂教学的单方面灌输使得学生失去了外语学习兴趣。

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满堂灌”,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疲惫不堪。传统的教学模式三部曲---讲课文、课下做练习、考试。每一次课堂都是这样,学生只需跟上老师的讲解速度,即使存在疑惑也无法及时提出,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久而久之,学生课堂积累的疑惑过多而又无法得到及时解答,外语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学习兴趣自然越来越低,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越来越差。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反观当下学生没有一个进行语言交流的场所,导致学生出现能听能写不能说的问题,怎样有效结合听、说、读、写是提升学生外语素质关键问题。

3.外语口语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

高校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运用外语进行日常交流以及浏览外国文献,那么高校口语教学便成为外语学习的重点。但由于没有一个外语环境,使得口语技能成为大多数学生外语学习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最惧怕的环节,例如班级中有学生认不全单词音标,使得学生怕读错单词而不敢去读单词,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看到单词不会读,严重影响了外语的学习,更有甚者失去了外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缺乏与不同高校不同教学方式相适合的外语教材。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在教材的选取上各不相同,无法找到一个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学校本身也过于强调自身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校的引导性,使得高校外语教学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丧失。

5.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仅仅学生对高校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许多高校本身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教师认为外语只是一门基础课程,只要有所了解即可,学好专业课才是重中之重;另外,我国许多高校的外语教师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缺乏针对高校的教学经验,教师也需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外语在高校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基本所有专业都有外语课程,使得外语教师基本都是超负荷工作,那么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自然显得非常困难。另外高校特别注重教学任务完成与否,使得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进修和进行新式教育培训,这也是高校未来的外语教学存在的隐患。

二、针对高校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与探索

1.由教师课堂单方面灌输向学生教师双向互动发展,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中“教”与“学”双向的良性互动。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生活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即使是大学生也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鼓励与认同,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认同也比较敏感,那么教师平时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沉闷僵化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课下生活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互动,了解各个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外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外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多多表扬和肯定,让他们越学越有劲,通过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来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首先在课堂教学与情境设计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将外语技能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自身的思考,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慢慢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与风格。同时教师应尽力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其性格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班级中英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里,使传统的僵化的课堂气氛变的活泼、愉悦,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提高,进而推动课堂单方面灌输向良性双向互动发展。

第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作为教师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现代的设备、软件、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交流。当代的一些聊天交流软件,如微博、微信、QQ等软件逐渐成熟,使得教师与学生的线下交流变得容易,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发送一些课外知识,推荐一些好的外文网站,供学生线下进行学习,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询问教师。教师可以申请一个微博,来进行线下的教学,也可以将课堂中的关键知识点放到教学微博中,方便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线下再学习,也方便基础好的同学进行巩固与复习。

2.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传统使得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思维具有局限性,导致当下学生学习外语要么就是死记硬背;要么就是记录下课堂上教师所讲的重点,然后死记硬背;再有就是教师讲课时讲到某某知识是考试经常考的内容,然后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学习理念一旦建立,学生便会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即可。当然,这种思想是非常局限的,语言的学习肯定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的。语言是一种工具,一种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你跟他人交流就没有任何的逻辑,别人怎么与你交流?我们在日常的课堂会话、交流中,需要结合自己对某段话的理解,来对这段话进行重组。教学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逐渐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而这些品质对学生以后的外语学习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学生普遍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好奇心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多学生对于外语学习没有太大兴趣,但学生对于外国历史、外国的文化及其国家特点等方面却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这些方面的知识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外语教学中外语的一些语句与中国语句有着较大的差别,学生容易将其理解成“中国式外语”,使得外语学习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国外的风俗、文化等,与我国风俗、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不同,然后反思中国语句与外国语句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自觉性,拓宽外语学习思维。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3.建立多媒体与网络设备教室、语言实验室,完善教学硬件设施。

外语是一门语言,对于语言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应让学生更多未经修饰的语言材料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当下新兴的网络技术有着信息资源共享、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点,合理利用这些优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网络技术的个性化与交互性,使得教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多种教学手段掺杂运用,既拓宽学生思维,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总结:高校外语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想要取得较理想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全面的创新。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应注重外语的实用性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与行业接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我们需要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改革与改革外语教学模式,从而完成高校外语教育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尹晟.大学英语教学中几种数字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3).

[2]王妍.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1(5).

[3]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 《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四期.

[4]韩海燕.“文化校园”视角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作者:詹洪华

第4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5-25

阅读:

栏目: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代写论文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了避免陷入误区,在创新过程中应注意坚持正确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高校

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集中、储存、传播、应用机制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出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变人才培养目标。

一、信息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时代均被认为是后工业社会的代名词,它们并无时间先后之分,但共同标示了21世纪的特点。概括起来,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较先前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新特征:首先,知识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金融资本。正如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所言,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是生产设备,而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则是知识工作者[1]。其次,知识与信息的处理远较其储存更重要。信息如果不加以整理,更多的信息也不过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资料而已。第三,信息工具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将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众多研究发现,高校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缺点,由于追求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量为目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素质结构出现严重缺陷,“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现象严重。为了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信息经济时代的合格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许多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结论。如Trilling & Hood认为信息时代需要七大基本技能(7Cs),即批判性思维与行为(Critical Thing-and-Doing)、创新(Creativity)、协作(Collaboration)、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传播(Communication)、计算机素养(Computing)、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 and Learning Self-reliance)等。《21世纪的竞争》(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研究报告则认为,信息时代的人才需具备十方面的技能,包括传播技能、革新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视觉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知识开发与管理能力和经营才智等[2]。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Joyce B.& Weil M.)给出的定义,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陆续提出,如模拟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自学教学模式、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层次教学模式等[3],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 Internet网、多媒体技术等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学习系统、电子阅览室、校园局域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在高校开始陆续出现,这为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新型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在这种以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均会发生相应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接受者;教学过程由讲解灌输转变为情景设置、问题探索、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媒体的作用由教师的讲解工具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等[4]。以下仅就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

教育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学生所处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卡兹丹(C.Cazden)曾将课堂对话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按照贝布里斯(N.Burbules)和布鲁斯(B.Bruce)的观点,教学对话应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赋权的知识建构过程。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这便决定了“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二者之间的对话往往并不平等,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常充满矛盾[5]。另外,传统的课堂对话结构由于其封闭性,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最终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疑会对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随着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如QQ、 MSN)、电子邮件收发系统、聊天室、网络社区(如博客、BBS)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宽松的、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这种对话平台的创建,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平等的对话机制起到纠正作用,进而会解除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发展。

(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面

团队与合作精神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他人的协作和配合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所必需的技能之一。目前,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招聘职员的重要评价指标。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可能学富五车,但在工作中却往往由于无法与他人配合、共处而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国外一些大学在教学模式中有意引入一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参加一些学习合作项目,如共同准备案例、学习小组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双赢”理念。如美国高校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有三种形式:小组活动(Group work)、切块拼接式学习(Jigsaw)和团队研究式学习(Project-based team learning)。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果[6]。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学习模式提供了条件,如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进行案例准备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允许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进行“市场竞争模拟”、“企业经营模拟”等活动,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每年还组织以学校为单位的网上全国市场竞争模拟大赛,由于类似竞赛活动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因此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根据自身经验背景来建构相关知识。而学生自身的“经验背景”具有差异性,如布卢姆(Bloom)曾将人类认知领域划分为六个方面,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活动领域依次为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并依此建立了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7],不同的学生可能处于不同的认知领域。这种学习者本身经验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只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美国教育学家凯思尔(Kathie F.Nunley)提出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就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的需求。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如在网络上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开发不同版本的网络课程、网络课件,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如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开发学习网站,目前国内许多精品课程网站就属于此类)等。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课件开发等,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面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批判,“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已被普遍接受。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如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探究训练教学模式(萨奇曼)、探究性教学模式(施瓦布)及“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和德韦恩)等。

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及网络学习社区来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目前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可以从以下途径搜集到学习资料,如:讨论区(如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网络杂志(如Harvard Business Review、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等杂志均提供网络电子版);网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EBSCO数据库等可提供中、英文期刊文章);网络课件(如MIT网络上已公开了部分课件资源,我国也正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如可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整理相关主题文献等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的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模式创新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抛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正确把握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所谓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抛弃,而是“扬弃”,是信息技术、新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特别指出“尤其应把技术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形式的独立的手段”[8]。

(二)教学模式创新应追求效果而非形式

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而非形式上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客观地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性质,警惕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在教学实践中已发现了网络教学的一些负面效果,如学生在网上浪费掉大量学习时间,网上交流效果较差等。

(三)教学模式创新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不搞“一刀切”

以效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硬件条件,也要考虑软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也才能兼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另外还要考虑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有些课程可能不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此时黑板板书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模式创新中搞“一刀切”,盲目地上计算机、建网络,不顾教学实际需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李和平,等.论信息时代与教育的变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3]陈金春.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4]赵志强.论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6(6).

[5]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6]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7]尹志梅.美国“分层课程”教学模式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7).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5篇: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社会发展会带动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尽管当前很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意义所在,它不单单能够影响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阳光体育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当前,高校体育与阳光体育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相关的部门高度重视,提升创新力度,完善教育模式。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学模式;高校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心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阳光体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被人们所熟知,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阳光体育的要求。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模式就是让学生多开展室外体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阳光下掌握体育知识,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健康的成长。从阳光体育的发展情况看,高校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当中来,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发挥体育本身的魅力。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集中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该目标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质量评估也自然而然的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考察,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会有意的加强身体锻炼,可是身体锻炼并不是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就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进入到某种教学误区当中。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体育课程只是为了能够获得学分,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了学生心理素质、终身体育意识的缺失与淡薄。

(二)教学形式落后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过分注重体育锻炼以及体育教学动作的完成,并且集中于某一项体育项目,没有能够对学生开展系统化的体育项目教学。同时,体育课程上很少会出现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教学内容亟待完善。从体育教学方式上看,当前体育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常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照做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教师之间难以产生良性互动,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充分实现。

(三)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

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的设置不够完善,多元性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工作,当前所实行的评价体系一般是将学生能否完成体育运动指标作为评判的标准,缺少对于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性的评估。从教师评价层面看,当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体育教师论文数量以及课题级别等内容的评估,体现不出体育教学工作的初衷,无法对教师起到良性导向作用。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观念是影响阳光体育顺利实施的根本原因所在,为此,高校领导需要从思想上提升对于阳光体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秉承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单单需要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重提升户外锻炼游戏的应用频率,提升学生对于户外运动以及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在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质量。高校要结合不同的地域以及文化特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此外,高校还能够根据潮流的发展动向,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健身以及休闲类的运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搬到户外,通过组织各类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以及运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安全,并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不单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感情。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过分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德以及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评估,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也违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意愿。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教师不能仅限于对学生体育竞技成绩的评估,还应该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展开全面的评估,保证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与丰富化,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阳光体育更加关注户外运动的开展,使得体育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高校需要以阳光体育理念为基础,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探索出一条满足阳光体育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喜燕.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4-4.

[2]赵增明.阳光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5-6.

[3]孙亮亮,董立,佘涛."黑箱理论"视阈下高校阳光体育开展审视与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构建[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暨科学论文报告会.2012.

[4]黄东海.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9-20.

第6篇: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本站推荐)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声乐教学能够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推进声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文章通过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创新教育途径以及发展方法,希望有效的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P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 创新途径 发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刻板单一,对学生声乐应用帮助效果不大,并且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要推进声乐教学的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做起,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培养高水平教育人才,完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

1当前声乐教学的现状

1.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

在倡导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今天,单一教学模式的声乐课堂无法满足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教学评价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具体措施,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表现着教师具体能力,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方向。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逐渐固化导致教师不能有效获得建议,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一些声乐教师的知识水平比较落后,单一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需求。

1.2教学目标不明确

从我国许多高等学院声乐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高等学院在教学课程上都是以单一的专业声乐教学为模板,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没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其教学目的就只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没有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打算,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比较忽视,这对于学生极其不利,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后会因为自身素质不足而四处碰壁。

1.3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目前很多的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关注到学生音乐艺术修养以及声乐基础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只知道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演唱训练,学生常常会感受到毫无头绪和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声乐素养的提升,还会影响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2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途径

2.1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标准发生转变,在声乐人才培养上,更加要求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声乐课程的学习者只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水平的表演能力,才能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因此需要声乐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多元化,使学生不仅掌握牢固的声乐理论,还具有应用能力。教师应该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优势提升为目的,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对学生声乐能力进行多元化培养。

2.2践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对学生声乐学习的曲折性有正确的认识,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声器官构造不同,发音状态也会不一样,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有耐心地启发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教师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平常熟知的事物和知识入手进行声乐学习,如在声乐训练中,经常使用的语言如“吸气、叹气、哈欠、哼鸣、微笑、支点、小舌抬起、闻花”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和感觉到的,而将这些日常生活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声乐练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科学的发声方法。

2.3对音乐曲目的量化

对于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对音乐曲目进行量化,做到音乐歌曲量的积累,使学生可以接触多种音乐歌曲风格,提升学生的音乐歌曲素养,使学生可以掌握多种音乐歌唱方法,为以后的高难度音乐歌曲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例如,在学生学习歌曲《托斯卡》音乐曲目中的女高音“为艺术,为爱情”时,学生需要具备b2高音的渐弱掌控,而b2高音的渐弱掌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音乐曲目练习。由此可见,没有一定量的歌曲积累,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成绩。

2.4多角度全方位教学

首先,为了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教师必须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来进行声乐教学,如利用声像结合的方法欣赏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学生通过影像和乐曲,感受到歌声穿过白云,散播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飞翔。这首歌曲优美热情的旋律不仅展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的无限风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和边防战士的赞美和热爱。在这种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视听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视听享受,陶冶了情操。只有让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和热情继续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增加声乐教学的趣味性。

2.5创新教学平台

社会实践艺术表演对学生的声乐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为了通过高校声乐教学培养出合型“一专多能”人才,学校要通过声乐实践来提升学生场地表演和场地实践经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各类声乐表演比赛节目,培养学生现场演出经验,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声乐素养,获得声乐的真谛,并为未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增加经验和知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环境要求下,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要求变得更高。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全方位的音乐人才,但是现行的教育方式很难培养出这种人才,所以必须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教学课程,提高我国的声乐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芳.试论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167-170.

[2] 李新.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新闻战线,2015(09):175-176.

第7篇: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502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0-02

作为全球性的新兴战略产业,生物产业以期高增长,高收益的产业特性,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增长,2015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位3.3%,而生物产业的增长率却达30%[1]。当前该专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成熟,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欠缺十分显著;部分学校甚至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这些都为生物产业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极大困难。

江南大学自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伊始就有针对性地对本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了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概况课程的内容要求表明,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一门深层次的,多学科性的和综合性实验技能培养的实践性课程[2]。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开设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目的在于缩短学生在所学的专业基础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随着2011年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成,其作为生物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探索及模式。

1.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生物工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生物工程是工程型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实验室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操作工程设备,检测过程参数以及分析这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由于受到传统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的影响,其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在各单元实验中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即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完成实验,无法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的进展,生物工程的研究也有传统的细胞外环境发展到细胞水平乃至基因水平的多参数多尺度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和生物能源的开发,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我们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在加强实践教学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学会创新。

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张梁等在国内教育类杂志上指出:需要将课程教学,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工程设计联系起来,形成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专业生产实习)-理论(专业课程)-实践(发酵工艺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实践

我们多年来不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式进行完善,具体操作如下:

(1)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探索与实践

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1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建有粮食精深加工、通风发酵、厌氧发酵、分离提取与包装等四个中试平台。四个中试平台可以实现单体设备独立操作,形成从原料处理到产品包装(GMP水平)整各个生产过程的中试能力。自其建设完成,我校本科生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即安排在本实验室中进行。我们充分利用中试实验室现有的空间,划分成3米和6米两种层高,3米作为学生实验台实验的场所,6米层高的空间作为工艺设备的空间,分别有机整合成工艺实验室和分析实验室两部分。工艺实验室中配备了实验所需的中,大型设备和常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室配备了代表了当代分析测试仪器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种精密仪器与设备,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液相色谱串联四级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全数字化核磁共振波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微射流均质机、流式细胞仪等。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基于预约制度面向本科生全天候开放。实验室中的所有仪器都附有仪器原理,使用说明和操作步骤,大型仪器还录制简明的样品处理及仪器操作视频。在教师指导后,由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操作这些仪器,学生可对实验中各种感兴趣的参数随时进行分析表征。实验室的开放制度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仪器与试剂的损耗,给实验室的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但多年的实践表明,开放式的综合实验课程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2)改进和优化实验内容,学生可分层次自由选择实验

我们重点从以下几点改进和优化了已沿用多年的综合性实验内容。首先,精选实验内容。减少固定实验步骤的简单重复性实验内容,只保留极少部分应熟练掌握基础操作的经典实验。同时跟踪学科发展,把具有学科前沿性和交叉性的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其次,保持实验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生物工程研究范围近几年来拓展很快,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技术使越来越多的产品可通过生物法生产,而工艺与设备的操作往往贯穿在这些产品生产的中下游阶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视野,使其今后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有必要对一些非常规生物过程的认识,如增加固态发酵、基因工程菌发酵和动植物细胞培养的实验。同时结合工程实验室中试平台实地介绍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车间布置及工程核算等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再次,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在总计16个实验中,基础性综合实验开设4个,每位学生可选做2个以上;文献型、研究型的设计性综合实验开设6个,每位学生选做3个以上;探索性综合实验(由我院教师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开设6个,每位学生选1个以上。具体选择所做实验的个数,由学生根据教学时数自行确定。

(3)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开展Seminar交流活动

构建以学生认识专业、实习综合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技术实习、专业技能认证、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专项设计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实验,要求其从选题依据、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数据分析到最终结论,完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小组合作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形式。学生完成实验选题和实验设计后,让每个研究小组派出代表以幻灯片的形式宣讲自己的实验设计,让其他同学提建议,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科学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可根据大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环境研究法课堂授课结束后,就进入实践环节,实践就是让学生将确定好的研究方案付诸实施,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完整过程,同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师可对报告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通过这些环节,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实现教程、工艺合一,产品合一,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多层次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实验课教学条块分割的局面,将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减少实验重复内容,给予学生全局的观念,又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工程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讲解及演示以外。还应该增强学生创新性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学进度定期安排学生进行seminar。例如将班级成员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置组长一名。每个小组根据指导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自由准备材料,在组长的组织下提出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并上台讲解展示,在此过程中其他组别对其进行提问打分。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能够增强学生创新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为了准备材料会查阅很多资料,也是对知识点的再次复习过程,同时也是理论结合实际,增强了学习效果。在Seminar活动讨论交流后,对学生自己设计的或自带课题的实验,只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实验条件许可,即允许进入开放实验室开展实验。

(4)建立实践性课程考核新体系

要全面真实地检查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建立和实施以基本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并重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重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以实验理论、实验操作考核、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果评价等多样化考核方法,从设计思路、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报告(或论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考核学生在全面掌握和融合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考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综合创新能力成绩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实验成绩的30%,包括实验预习、学习态度、科学作风、平时操作熟练程度、结果、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期末成绩占实验成绩的40%,包括抽签实际操作和抽签回答实验理论性问题两部分。综合创新能力成绩占实验成绩的30%,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考核的依据是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和综合性的实验论文。经过这样的改革,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培养学生求实意识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大大激发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调动了学生重视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林江,郑飞云,李永仙,等.创新设计型生物工程工艺大实验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5):194-196.

[2]黄敏,邱建平,张影陆,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11.

[3]江珩,陈守文,喻子牛.以微生物学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2):172-175.

作者简介:

李由然(1985-),男,河南郑州人,讲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发酵工程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石贵阳(1963-),男,浙江绍兴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酵工程方面的研究。

第8篇:MOOC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创新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挑战。针对重形式轻内容、重技术轻情感价值观培养的慕课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MOOC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一、问题提出

慕课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英文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对互联网产业、在线学习和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将会是未来国内外高校重点建设的课程,并对高等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慕课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关于慕课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慕课的快速发展及原因研究、慕课环境三大平台(Coursera、edX、Udacity)研究、慕课的特征与不足研究、慕课引发的教学方法变革研究、慕课在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慕课视频制作技术与技巧研究等。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研究来说,基于情感价值观培养的慕课素材选取和脚本设计等研究不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价值观培养和内容素材选取将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关注的重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重形式轻内容。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高度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各大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做了不少努力。慕课(MOOC)、翻转课堂、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SPOC)平台和雨课堂工具等教学模式受到重视,尤其是慕课备受青睐,教学效果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有关慕课平台、慕课重要性、慕课优缺点和慕课制作技巧的研究均属于“形式”,而慕课脚本和案例素材的选取应属于“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始终都是服务于内容的,即不能离开教学内容谈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中,由于过于追求形式,往往忽视了慕课案例素材等内容。

第二,重技术轻情感价值观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该课程以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优良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注重大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更注重大学生的素质目标,实现大学生在道德修养、人文素养与法律素质方面的知行合一。在慕课教学中,施教者更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反而忽视了大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三、MOOC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思路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观,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还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建构主体的能动性,强调物化的学习工具、信息资源、协作支持、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慕课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遵循情感价值导向的原则,以案例素材的内容为主导,创新思路如下:

1.以情感价值导向为原则

慕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网络教学不同,不再以课时为单位,而将知识点讲解的视频、习题、讨论等组成一个单元。因此,课程的脚本和素材选取也应有所不同,应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学时、知识点结构、课程单元内容和价值导向设计脚本和取舍素材。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慕课脚本设计和素材选取的原则与其他?n程不同,尤其要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慕课教学,以情感价值观为导向,采用生动形象的视频、习题、讨论等组成的单元形式,展现全新的教学环境,将知识点与主题串联起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2.以案例素材“内容为王”为主导

慕课的精髓在于选取内容充实、题材新颖、价值取向正确的案例素材。教师要关注内容本身而非外在形式,这样才能够提升慕课的实际效果。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选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慕课素材时,遵循紧贴时政的原则,选取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观的表述;在选取“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慕课素材时,遵循题材新颖的原则,选取“耶鲁哥”秦飞的典型事例。

总之,在MOOC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只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形式的完美,应把重心放在情感价值导向和内容素材选取的创新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斯滕伯格,威廉姆斯.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改项目“高校思修与法基慕课脚本设计和素材选取研究”;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MS225)。

第9篇: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摘要:

我国高校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扩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机会。但高校教育模式造成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结合南京工程学院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对如何构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和改进办法。

关键词: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Abstrac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has led to the college education,the enrollment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and provide a broad market and opportunities. But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lack the current mode innovation ability, thus strengthening business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iming at the present universities education innovation, combining the Nan Jing institute of building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novation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how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in-depth stud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ivil engineering The education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Pattern exploration

引言

近年来,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大学生找工作难与公司招人难的并存的“两难”怪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繁多,其中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而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大学生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土木工程专业是有着悠久历史并注重实践的工程学科,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研究,并以此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发展所需求人才,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意义重大。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早在20世纪初国外高校就已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919年,美国在高校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1947年,哈佛商学院正式开设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在德国,政府明确地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1]发展至今欧美发

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成熟阶段,并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学术教育体系。我国创业创新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拉开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1999年团中央组织的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对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院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期间九所院校都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及创新,切实展开创业教育实践。最终探索建立了可以代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经典模式:

1、以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提高为侧重点,将第一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第一课堂即学科教学课堂,调整教学方案,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在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竞赛活动等活动,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2、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把创业教育贯通到创业现实环境中。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教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

3、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必修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创业计划为依托,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纳入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4、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重在实践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实体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5、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2]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制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根据国家教委建筑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说明,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并能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3]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在达到基本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更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学生既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又具备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以促学的理念,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自主创新创业,最终实现“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我校土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始建于2003年,目前本专业设有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和监理、交通土建、建筑学等五个专业方向。自2003年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不断规范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但近年来各企业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

高期望,无疑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缺乏的问题随之显现。其中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认识,实践性不够,未能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缺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的结合。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配置优化不足、师资体系不够合理。

3)课程设置有待改善,实践缺乏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部分与实际结合较紧的课程计划课时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因为实际工程感性知识少而很难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构造和工艺作法相结合并对应。

4)专业毕业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普遍不足。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比如土木工程制图和识图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最终导致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到工作中不能马上投入使用,工作上手慢适应的时间长。[4]

三、土木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1、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深刻理解创业教育内涵,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 高校应该尽快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确立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努力营造并形成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创业文化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重视创业、推崇创业、创业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实施。高校应该制定各种创业政策与创业制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同时要设立专门管理创业管理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支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营造一个创新开拓进取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营造一种推崇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宽松自由的环境。要创业就意味着冒险,冒险就可能失败,要培养学生不甘失败、不惧失败、不畏挫折、勇于创业的精神。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形成合理师资体系。

开展创业必定要形成在教学管理与研究方面的合理机制,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强化教师技能与培训,改进教学教育方法,实现各类教学形式的互通,同时通过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实现科学教育模式。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配置应要面向社会敞开大门,采取聘用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与创业专业相关的专家与有经验的实践者作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或鼓励教师创业,形成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教师,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或采取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到创业一线去兼职,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经验,使教师在创业教育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惑;高校可以采取聘任制,面向社会吸收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担任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指导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服务,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促进的长效机制。

4、构建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体系。要改变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确立不断创业的动态过程的人才观,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学生创业本身不只是自身就业,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按照个体分类和创业目标的不同增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的创业教育课程 ,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三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2)要实施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和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使学生理性的认识创业内涵、创业目标、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和创业文化,促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

3)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整合校内的相关资源,为自己提供创业实践式体验的模拟或现实的创业操作平台。创新创业工作室平台,下设建筑设计工作室、装饰设计工作室、建筑模型制作工作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景观环境设计工作室等小的工作组团,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场地和硬件设施,让具有创业意图的学生根据兴趣和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工作组团,在学校老师和聘请的企业公司指导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公司运营模式进行运作,以进行创业实战练习。通过创业实践,使学生实现从理性到感性,从理性到实践的锻炼和体验,为他们毕业时直接创业或未来创业打下基础。

4)充分利用校外的相关资源,与相应的就业、创业方向的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建设单位、环境景观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建筑模型制作公司、效果图制作公司等,特别是自主创业开设的公司进行横向联合成为我校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公司进行实践。这样可以尽快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也为将来自主创业开设建筑模型制作公司、效果图制作公司、装饰设计公司、建筑环境景观设计公司、设计咨询公司等积累经验。

5、结合专业特色建立大学生实训模拟基地,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科技产业公司,建立多样化的大学生实训模拟基地,通过产、学、研的相互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可引导他们创立一些有新意、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为学生提供借鉴;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有效手段。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赢。

四、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实现土木工程的培养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懂专业,能创新,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体现,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方向。因此,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志勇,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堪忧 [N].科技日报2010.04.02日

[2]杨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呈现新局面 [EB/OL].人民政协网2009.08.26

[3]方从严,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探 [N].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8卷第1期

[4] 黄越南,浅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学方法的转变 [N].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NO.03

上一篇:酒店采购管理下一篇:干部廉政建设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