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精选8篇)
摘要: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学科体系、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尚处实验性阶段,一些学校的艺术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处于盲目状态。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的早日建立、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音乐教育现状等问题的调查分析和比较论证,对现有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梳理,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析,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早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教育
教学管理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通才教育等理念的渗透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文件的颁布实施,使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得到了加强。在这一背景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延伸。
一、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1.教育管理模式的概念多年来,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对教学管理模式做出了许多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
(1)教学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管理过程与组织方式所做的简要表述。
(2)教学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管理过程、组织方式和基本结构的分类类型。
(3)教学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管理的活动方式和基本结构,是可以去做的标准样式。本文所提出的教学管理模式基本是在第三种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2.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l)理论性。任何一种教学管理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育管理理论是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
(2)整体性。教学管理模式是对教学管理过程、全部组织方式和全部结构的分析与归纳。
(3)操作性。教学管理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间桥梁,起着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的中介作用。
(4)稳定性。教学管理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后,经过总结、分析和归纳后而形成的处于理论和实践中间的中介方法,所以比实际情况更具有稳定性。
(5)示范性。教学管理模式是在理论指导下对教学管理过程、组织方式和基本结构进行反复研究而构建的一种范本、一种方法,可以推广,因此具有示范性。
(6)简明性。任何一种教学管理模式都必须对所建立的教学管理理论框架、管理活动方式和组织结构进行本质的、有特色的简明扼要的表述。
3.教学管理模式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管理模式有多种分类,本文仅对教学管理模
式进行二种最基本的分类:(1)从教学管理理论分类:经验性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和科学型教学管理模式。(2)从管理层次分类:宏观教学管理模式,中观教学管理模式和微观教学管理模式。
二、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构建科学教学管理模式的一般构想 根据模式理论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应属于微观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的范畴。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采用或部分采用科学型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校并不多见。而要实现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如何构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之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建立科学统一、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
根据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调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发展规划,建立统一的、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是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这样,会使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通畅、有序,更加有利于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实现。
2.制订全国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纲要
《2001艺术教育规划》指出:“力争经过3~5年时间,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课程”。同时,要“重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材建设,逐步建立高校艺术教育教材的评审制度,积极推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教育教材”。编写统一的自成体系的普通高校音乐教材,制订全国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另一项重要工作,统一自成体系的高校音乐教材及全国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制订,是有效地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基本保证。
3.构建科学统一的课程体系
根据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进行成功的音乐教育,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协调与配合,上下齐心协力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课程内容应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类型。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l)音乐欣赏;(2)基础音乐理论知识教学;(3)技能教学;(4)音乐美学、音乐史;(5)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艺术活动。
4.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001艺术教育规划》中指出:“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包括:(1)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2)改进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3)加强普通离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科研管理,提高音乐教师的科研能力;(4)利用高校师资流动机制,实行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5.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
《2001艺术教育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
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及艺术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开发并推出若干套艺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提供丰富多采的工具,建立国家艺术教育资源库,以国内现有的教育网站为平台建立艺术教育网站,卫星网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进行传输开发教师电子备课平台,帮助教师快速制作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的电子课件等。”
6.应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管理是实施高校音乐教育并使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要更好地发挥高校音乐教育育功能,应该建立音乐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结论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复杂的过程,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以及更多有识之士和优秀人才不断参与研究、实践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粗浅的、不成熟的探析。在此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首先,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其次,对旧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全盘否定,要吸取其中合理、科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发展,以达到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美国高等教学评估概况
美国高校教学评估由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 (t he Counci on Higher Educat ion Accredit at ion, CHEA) 进行[1]。CHEA是非官方性质的教育认证机构,负责对美国范围内的大学、学院以及项目进行评估。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是对学校的办学目标、物质条件、经费来源、师资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学生工作、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办公及体育设施、各级管理水平、总体办学效益、多元化等方面进行评估。
美国的高等学校之所以自愿参加这种非政府行为的教学质量评估,是因为美国的大学都想通过外部的客观评估向公众和社会表明其教学质量,扩大社会知名度和提高学校的声誉,吸引社会的投资和赞助,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同时,更重要的是申请联邦政府的资助,因为评估结果是联邦政府决定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联邦政府依靠评估机构确认学校或专业的质量,然后决定是否给予学校或专业资助金和其他一些资助,这种资助对于学校十分重要。CHEA为了更好地向社会各界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了评估结果数据库,数据库中列有大约7000个高校及1.7万多个项目的评估结果。
美国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十分丰富,内容可以为国内的评估指标体系所借鉴,其中包括以下五点:
1. 学术声誉:
学术声誉通过对校长、教务长、招生主任进行调查而量化出结果。调查表明,声誉高的学校大部分是那些入学标准高、财源丰富、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学术声誉一般能反映学校的实际学术水平,此项权重最大,达到25%。
2. 保持率 (Ret ent ion) :
主要指四年内读完学士学位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大部分著名院校通过为学生提供特别的指导和经济援助,学生一般在入学后四年内能够毕业,但一般院校却做不到这些。
3. 师资状况:
此项指标主要通过班组规模、师资薪酬、师资学位、师生比、全日制师资比等指标来反映。
4. 学生选择:
主要指入学录取标准,这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尺度。入学录取标准是以录取率、学术能力测试 (Scholast ic Apt it ude Test) 或美国大学测验评估 (American College Test ing Assessment) 的平均成绩,以及高中时在班级中的名次等几项指标来综合评定的。
5. 财务状况:
主要用以衡量学校在学生学业成功方面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发挥效能等。此项指标是以教育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要素来综合评定的。另外,还有校友捐赠比率、附加值等指标。
二、密歇根州立大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国内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主要是在各种档案材料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形成评估材料。可见,高校档案工作在教学评估工作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那么在美国,这种情况又如何呢?我们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谈谈美国高校档案工作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密歇根州立大学并不是美国大学中教学质量最高、科研水平最强、知名度最高的学校,笔者之所以选择密歇根州立大学作为例子,是因为密歇根州立大学是政府设立的公立性质大学,而其在公立大学中其档案工作又是较具特色的,因而由其入手可“窥一斑见全豹”。我们从上述五个基本评价指标入手,谈谈高校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1. 学术声誉。
可以说,学术声誉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谓大学非“大楼”乃“大师”也。但是这种学术声誉在现实工作中很难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量化得出。因而,一个学校的学术声誉很多时候要靠基础的档案作为信息支撑。针对学术声誉,密歇根州立大学在档案的收集工作中要求以下文件的齐全完整[2]:(1)广泛传播的学术性文件。院长的主要文件;院长的交流信件[3];院内其他员工的正式公文;学术报告(包括年度报告);院内教职工公开发表的文章。这些文件在工作过程中流通、出版,因而能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提高大学的学术声誉奠定基础。(2)教务工作中的文件。学生的入学成绩单;学生入学的自荐信和推荐信;学生在校期间成绩单;学生的课程、学年、毕业论文。这些文件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3)社会活动方面的文件。学校董事会的文件材料;各公司与大学的往来书信;签订的奖学金合作协议、合同;公司对学校的投资合同;公司对资金贯彻情况的统计结果;关于学校公开发布的新闻。这些文件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而学术声誉和知名度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2. 保持率。
保持率是学校教务工作与学生工作的重点,一个学校的保持率能充分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知名度———高质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而高知名度的学校能够为学生争取到足够的奖学金,保证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密歇根州立大学通过保证以下文件的收集进馆来体现大学的保持率:(1)学校的政策性文件。学校的年度总结和计划报告;学校的科研规划和总结;学校的教学规划和总结。这些文件能够充分印证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而作出的努力。(2)教务执行文件。学校各学年的课程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选修课数量统计;教学计划文件;各专业学分的统计文件。这些文件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校期间所需学习的课程,保证教学质量。(3)在校学生统计文件。历年在校人数、各专业在校人数统计文件;转学人数统计文件;升学人数统计文件;休学人数统计文件;退学人数统计文件。这些文件是高校教学评估指标最原始、最直接的数据资料,能够最准确地反映保持率。
3. 师资状况。
高校的主体由学生和教师构成,教师的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因而,世界上凡采取教学评估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这一指标体系。密歇根州立大学档案中反映这一指标的档案材料主要有:(1)人事档案。能反映这一指标体系最典型的文件莫过于人事档案。密歇根州立大学人事档案卷中的内容一般包括工资/福利记录(社会和医疗保险交付情况)、受雇日期、病假/休假和奖惩记录。个人档案袋中的材料不断更新,教职工的工作每半年评估一次,年底由上级作出鉴定,并形成相应的文件放入个人档案袋中。这些材料为评估过程中基础数据的提供奠定了基础。(2)教学管理文件。历年的各科考试卷、教学计划等教学管理文件。这些文件不作为长久保存的档案材料进入档案馆,但这些材料也因为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工作服务而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反映师资状况这一考核项目的文件大部分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因而,档案馆也相应承担了一部分职责,成为密歇根大学教学评估的中坚力量之一。
4. 学生选择。
学生选择这一项指标在国内评估中很少出现,但在美国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中保存的相关档案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材料随着学生的学籍共同进行管理,虽不进入到档案馆中进行长期保存,但档案馆对这些档案材料的管理负有监督指导职责。如果发生学生中途辍学或休学的情况,学籍部门要继续将其档案保存10年。学籍档案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入学成绩单,在校期间成绩单,学生课程、学年及毕业论文等能反映学生在大学期间状况的文件材料。
5. 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要靠最真实、最可靠的财务对账单、账簿和报表来体现。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财务对账单、账簿和报表都是长久保存的。这些文件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州立大学在资金使用上的审慎性和效益最大化原则,保证纳税人钱的合理化使用。可以看出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档案工作在教学评估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它所提供的是最真实、最可靠,也是最能体现大学特色的信息资料,为教学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注重档案工作为教学评估工作服务的同时,密歇根州立大学档案馆也非常重视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积累。在历次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最终都以特定项目的名义归档保存,为日后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三、美国高校档案管理在评估工作中的作用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2003年正式实施,5年一个循环,今年恰逢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实施的第五年。从目前的高教评估结果来看,各高校已经达到了当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目标。在高教评估过程中我国的高校档案馆也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利用档案资料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最权威、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中美之间在评估指标体系上的差异,所需档案材料基础有所不同。但从这种比较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美国高校档案部门所收集、管理的档案有如下特点: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学生档案的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起到重要的辅助性的作用。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档案材料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收集内容的丰富性上。同时,丰富的学生档案也为教学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拓宽了道路。
2. 以教学为主体的档案管理工作。
教学档案是学校实现教学管理的必要依据。教学档案的妥善保管、合理利用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运行。美国高校档案工作非常注重教学档案的管理,凡涉及学校发展情况的教学文件,如学校的教学规划文件都进行长久保存。
3. 注重交流性文件的存留。
由于美国大学经费来源往往来自企业资助,因而学校要与资助企业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交流性的文件也能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学校的发展史,因而学校非常注重这些交流性文件的长久保存, 而这些交流性文件往往也能够成为教学评估中重要的参照信息。
参考文献
[1]笔者通过访问以下网站得到信息:http://www.chea.org.
[2]《RECORDS POLICY AND PROCEDURES MANUA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关键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思考
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但普遍与国家制订的方针政策尚有一定距离。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艺术教学管理方面展开讨论。
1 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分析
(1)普及面不够广,没有面向全体学生。除一部分部属高校,如清华、北大、川大等将艺术课程设为必修课外,大多数普通高校将其设为选修课。有的高校艺术课程开设面较广,结构布局较合理,如重庆大学,按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戏剧、雕塑、影视七大艺术来设置。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有的高校,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所开设的艺术教育门类较少。
(2)课程设置面不够宽,难以全面提高艺术素质。目前,大学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深深地渗透在普通艺术教育中,存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和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的情况。各大高校举办了艺术社团、艺术活动与艺术节以及参加各种艺术表演艺术竞赛,营造了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但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3)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普及型教材与课程有待加强。大多数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与中小学相比,高校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材差异较大,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艺术教育的质量评定没有基本底线,教学没有动力和压力。
(4)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注重科研,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艺术教育关注较少,所投入的经费有限,造成教学设备的短缺和设备的落后。
(5)高校师生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师生在认识上,对艺术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把大学作为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机构,而没有认识到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结果反而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就业机会上有所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抱有较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艺术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由于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获得毕业文凭没有必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专业就业的局限性,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 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好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学生在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的价值观指引下,在一定范围内自我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地以高尚的情操修正自己的行为,完成各项工作和学习任务。在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上,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2)构建人性化的艺术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理念的基础,艺术教学管理首先要从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出发。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特点的氛围中,良好的管理应当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高校艺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要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明确艺术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这一目的。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做到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而不是“压人”“卡人”“整人”。要形成科学、严谨、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艺术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艺术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高校艺术教学管理创新。
(3)提高高校艺术师资水平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又区别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受教育者是文化知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因此,从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也就是说,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是兼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的双面素材,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水平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通高校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活跃艺术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尤其要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普通高校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各种艺术社团组织。例如,成立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诗社、文学沙龙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审美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展览、绘画展等活动,并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加的由学生自己开展的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黄小明.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教学[J].艺术百家,2004(1):117119.
[2] 孟抗美.关于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
[3] 周剑.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C].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2007.
[4] 王宏玲.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3(10):3031.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 素质建设
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1.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必要条件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关键,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好坏。从培养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从组织教师教学到学生考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管理。而且,学校办学离不开教学资源,学校的每一项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都是由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和安排的。因此,只有科学、规范、有序的高水平教学管理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可以说,离开了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便是一句空话。
2.教学管理改革的核心是抓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现阶段教学改革把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推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由于“重教学、轻管理”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各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使用多而培养少,致使相当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具有一定知识层次或工作能力的在岗人员思想不稳定,不安心管理工作。而且,管理工作不被重视,工作繁重,报酬较低,提升职称和职务难,导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心态不平衡。特别是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对人员的选拔、培训、使用、晋升等问题缺乏制度化的规定,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2.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来源看,教学管理人员的来源较为复杂。由于来源复杂,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人员素质差异就较大。同时,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缺乏教育学、教学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缺乏与教学管理相关的知识,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从职能层次结构看,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应分为教学决策层、落实执行层和协调监督层。只有合理分配各层的任务与职能,方能实现管理高效。
3.业务素质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学校对教学管理工作不重视,安排教学管理人员时没有注意素质要求,致使部分不了解高等教育管理基本规律和高校工作特点的人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很难保证;教学管理人员使用多、培养少,使不少人整天陷入事务管理和处理日常繁琐事务中,不能进行脱产进修,在职学习。
三、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应具备的素质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和教学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2.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既要懂得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基本原理,又要掌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规律,熟悉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
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贯彻执行方针、政策、法规方面的能力;制订规划、方案、程序的能力;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与各职能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只有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方能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效益。
4.不断学习的能力
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学习不断更新的教学管理系统,更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能力,创造“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机会,紧跟最新教学动态,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四、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对策
1.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能否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教学的科学管理的教学管理者队伍,根本问题还在于思想上是否高度重视,承认高等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把好“入口”,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使用、培养、晋升、待遇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他们安心管理工作,自觉钻研管理,逐步成为高等教学管理行家。同时,也要吸引那些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又有志于教学管理的教学、科研人员投身教学管理队伍的行列,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2.创造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机会
科学技术及教学管理观念是需不断革新变异的,要想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员的素质,就应在管理人员加强自学的基础上,高校应创造机会把管理人员派出去或把优秀管理经验请进来,让管理人员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机制
教学管理虽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人员组合是最需稳定的队伍,但它也是高校管理干部中最不稳定的队伍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归根结底还因为未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机制的原因。因此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为了改善自己的待遇,利用上班时间,搜索资料,总结各自工作经验,写出一些文章,挤靠研究系列。但这也是少数部分。因此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机制,是高校教学管理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4.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
教学管理人员没有自己的职称机制,而现在一般的工资待遇都是与其相应的职称或行政级别相对称,因此教学管理工作虽然面广,任务重,责任大,但是不健全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机制使得他们并没有得到他付出劳动所应享受的待遇。在还不健全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机制的情况下,能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壮大教学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家钰.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xx,(8).
[2]谢旭辉,朱旭,胡忠.浅谈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建设.高教论坛.
[3]陈燕.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4).
[4]肖芬,尹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教学改革与管理.
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特点
教学管理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 对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包括对教学计划 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 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在高等学校 各项管理工作中, 教学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教学活动 的特殊性, 决定教学管理具有一系列特点。
11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管理 的对象是人不是物, 是进行精神产品的再生产而不是进行 物资产品的再生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具有双重地 位,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操作者, 属于管理对象, 同 时, 作为对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指导者, 又属于管理 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但不是简单被加工, 而是参与自 身塑造能动的人类个体, 是教师、学校的管理对象, 又是 自身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者。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是衡量教学管理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另外, 无论 是管理者, 还是被管理者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它们往往相 互推动, 相互影响。以人为本, 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对于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1动态性。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对象, 都是具有
思维和情感, 时刻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人, 他们都是具有较 高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素质, 是一个活跃的动态因素, 教学管理切勿进行机械的控制, 管理应因地因时而异, 具 有灵活性和动态性。此外, 教学活动具有周期性, 本科人 才培养四年一个周期, 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一系列环
节组成。教学管理活动也相应具有周期性, 管理活动由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所构成。一个周期完成后又进入另
一个新周期, 但周期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不断总结 和提高, 使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呈螺旋式向上发展。31协同性。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大量是以是个
体活动形式开展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更注重学生的个 性化教育和发展。深刻认识两种活动的不同点, 协调好个 体活动和集体活动, 充分发挥人的个性, 有益于集体, 是 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
41教育性。高校是育人的地方, 要提倡全员育人, 教
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人员做到管理育人, 后勤服务人员 做到服务育人。对教学管理人员, 要通过具体的管理工 作, 通过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奖惩与约束, 通过帮助大 学生实行 /三自 0 管理, 达到育人的目的。
51服务性。高等学校中心工作是育人, 学校各项工 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要围绕教与学做好服务工 作, 服务意识强, 是对教学管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
二、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素质与能力
11结构。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由分管教学 的副校长、教务处全体人员、院(系)教学副主任和教务 办全体人员或教学秘书等组成。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 建 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和具 有奉献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 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 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是队伍建设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根据教学管理特点和性质, 其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 结构、学源和性别结构是主要结构指标。在学历结构上, 应基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科以上岗位其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应逐步上升, 博士学历有一定比例。在职称结构上, 处级以上岗位和教务处重要科级岗位, 应具有副教授以上 职称, 教授应有较大比例, 教学副主任应主要由教授担 任。在年龄结构上, 老、中、青各层次人员应呈卵形分 布, 使管理队伍人员既有教学管理经验积累, 又充满活 力。在学源结构上, 非本校毕业的要占大多数, 有利于吸 收不同管理思想, 其所学专业与管理范围的专业相接近。在重要岗位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或基层 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 对不同层 次人员在学历、职称等方面要有不同的要求, 随管理层次 上升而提高。从整体上看, 其结构应与学校师资队伍结构 相一致, 随师资队伍水平提高而提高。
21素质。素质原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概念, 是指个体
先天解剖生理特点, 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点以及感觉 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我们这里讨论的素质, 是指管理 素质, /管理素质0 指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管理工作必需 的业务水平, 具有与岗位相应的组织、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决策、调控、自控等能力, 以及相应的理论和学术水平。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一是思想政治素 质。高校教学管理特点决定教学管理人员具有管理和服务 双重职能。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文化素质较高、社会地位 现在或未来高于自己的群体, 没有较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 道德素质, 是不能真正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要具有较高 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方向, 忠诚和热爱教育事 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将教育教学工作与国家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这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 前提基础, 也是实现人才培养最终目的的有利保障;要具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根据高等教育事业 发展的需要, 破除保守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开拓, 不墨 守成规, 能经常提出一些有利于教学管理改革的新方法、新见解。二是职业道德素质。岗位的特点, 要求教学管理 人员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 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和历史使命感, 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的美德。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 牢固树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 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 真正
做到以德修己, 以德育人, 全心全意为教学第一线、为师 生服务;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办事公道正派, 遵纪守 法, 廉洁奉公, 文明礼貌, 谦虚谨慎, 以身作则, 严以律 己, 宽以待人, 善于调查研究, 注意工作方法, 讲求工作 实效;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三是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知识 素质。在知识高度密集、人才济济的高校中, 教学管理人 员必须具有系统的现代教学管理知识, 要掌握教育科学, 懂得教育规律, 要通晓高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 理科学等知识, 才能真正做到 /科学育人 0、/管理育
人 0。同时, 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 识, 是在教学管理中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 实现人、财、物的最优化组合, 实现更高境界管理的基础。四是身心素质。高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 扩大办学规模, 教育主管部
门经常性地对高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评估;高校精简机构 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任务十分繁 重, 工作节奏加快, 经常性的加班, 使身心压力加大, 因 此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来自多方面的工作任 务。同时, 教学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 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个性心理,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 强的意志品质, 能够承受各种挫折、误解、委屈, 具有乐 于奉献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心理素质。
31能力。在影响管理行为的管理要素中, 管理者在
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客观条件相近的两个组织 中, 决定管理工作好的关键因素就是管理者。管理者能力 的高低, 对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效能的提高, 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就成为管理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能力, 是一种心理特征, 是影响 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身心条件, 既有区别于性格、兴趣等 因素, 又与之密切相关。能力通常又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 特殊能力。所谓一般能力是指完成大多数活动所需具备的 技能, 如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特殊 能力是在某些专业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数学运 算能力、机械操作能力、飞行能力等。上述管理者的各项 基本素质, 可以说是管理者的前提条件, 能力是教学管理 者与其他类型人才相区别的本质方面之一。教学管理者既 要具有一般能力, 又要具有特殊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计划、决策能力。教育事业是一项未来的事业, 在专 业设置、招生计划确定、人才方案培养制订等方面, 都必 须是在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计划和决策。然后再组织 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教学活动, 使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得到 充分发挥,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学管 理人员计划和决策, 对学校具有长期影响, 这方面决策失 误, 一般要四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反映出来, 对学校较长时 间工作损失, 对学生可能是终身失误。二是组织管理能 力。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对教学活动有序的进 行质量保证是很重要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有团队建设能 力、协调、沟通、合作能力和指导能力等。在组织管理能 力中, 协调、沟通、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管理人
员既要与上级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联系, 又要面对兄弟院、系及本系领导、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他们要把政策的
原则性与各项事务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 具有很强的协调 能力。同时, 建立团结、敬业、高效的集体是做好管理工 作的基础, 协调、沟通、合作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条 件, 主动或被动的给予下属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是全面 提升质量的基本保证。三是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理 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的中间环节, 是正确的计划、决策的基 础。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 承担部分教学工作、进入课室了解教学的状况等进行经常性的调查研究, 是进 行有效管理的前提, 也是提高教学管理者的观察能力、分
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途径。四是创新能力。随着社我国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国家在增加对重点高校投入的
同时, 又大力扶持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全面崛起已是时间 问题, 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 升办学水平是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国有高校不在内部 管理体制、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 就会步当年国有企业 的后尘。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的研究, 不断 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使教学工作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当然, 对不同层级、不同职务的管理者所具有的能力
要求是不一样的, 例如对校、院(系)领导需要较强的想 象力, 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综合 能力;对其一般管理人员需要较强的注意力、观察力、想 象能力、执行力和辅助决策力等。
三、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专业化和职 业化
根据教学管理的特点和对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 要求,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二种思路, 一是在目前管 理体制下, 从政策、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入手, 改善结构, 提高素质、能力和水平;二是实行教学管理专业化和职业 化。教学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是高校管理改革的趋 势。
11教学管理是一项体现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的管理工作, 它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它要求教 学管理者具备专业化能力和职业道德。目前, 多由学术人 员兼行政职务, 教学管理多停留在事务性工作阶段, 随着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学校规模扩大, 管理幅度和管 理层次相应增加, 教学管理难度也随之上升。建立一支高 度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队伍, 是高校培养核心能力、获
取竞争优势、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21实行职员制度, 在高校教学管理等岗位实行职员
制度, 是从内部管理制度设计上进行根本改革, 落实岗位 责任制, 通过竞争上岗, 强化教学管理人员岗位意识, 增 强工作的压力感和工作的责任心, 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学 历、年龄、性别等结构, 提高整体素质。
31高校教学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高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档案 归档范围 档案意识 数字化建设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计算机软件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和,全方位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对教学的参考、指导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档案的特点及重要作用
教学档案不同与其它类型的档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周期性、分散性等特点。这是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复杂的实践活动,其产生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尽管如此,高校教学档案对学校的发展却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学档案在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发挥的基础和依据作用,它能帮助教学、科研人员利用知识成果,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状态的记载,其中记录着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反映着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对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教学档案还可供院校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二、高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重大,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教学管理活动和教学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主要包括:上级机关下达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定、规定、规章制度、校长有关教学工作的批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的报告及上级批复;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及有关材料;各专业教学计划,重点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学年教学运行计划,任课教师名单及职称;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践环节指导书;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考核、课程安排进度表、考试试题、试题分析、优秀教学设计与教案等;教师培训的计划、进修成绩单、鉴定表等;教务处会议记录:召开的重要会议记录、文件材料;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各种统计表;各种教学工作简报;有关专业设置、调整、撤销、合并、更改名称的报告及上级批复;教学评估和各类教学情况调查材料;学校承担高等学校统编教材规划、上报推荐教材情况材料、学校召开的教材编审、编写会议纪要;校级一等以上教学、教材优秀奖,教学改革、建设成果奖评审材料及名单等;各类市级以上组织的竞赛通知、规则、赛题及获奖奖杯、奖状等;对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拍摄的有价值的照片、录像带以及制作的光盘等。
三、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高校档案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问题日渐突出,给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2.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发展的基础之一――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3.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档案室门口“安全重地,严禁入内”的牌子让人望而却步,教学档案也被误认为是与其它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样保密性极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将大大改善其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5.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到归档立卷时敷衍了事,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
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要由学校分管的校长负责组织,由校档案室具体牵头草拟制订,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主要的工作制度应当包括:档案的编目分类制度,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档案的存储借阅制度,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奖励制度等。
2.提高全员档案意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高校各项工作和改革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教学档案工作重点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开发、挖掘,及时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
3.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高校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方便迅速地检查和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4.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为此,须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同时,应引进高层次计算机专业及档案专业的人才。
总之,在信息被普遍重视的今天,做好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和开发利用工作十分重要。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研究人员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更需要学校其它部门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高校教学档案的分析。 (1) 教学档案。学校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每个学期老师在讲授完课程之后, 就要进行测试, 因此会有大量的试卷档案资料。开设实验的课程就有实验报告资料, 同时还有教案、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验大纲、实验授课计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学生作业等的教学文档资料。 (2) 招生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上级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 学校的招生计划、规定、生源计划, 新生录取材料、普高招生录取名单、专升本录取名单、研究生录取名单等。 (3) 教学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学校各学科建设规划、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要求及安排, 课程表安排, 各系、科、专业课程试题库、典型教案、听课记录、网络评教, 教师工作量的统计、考核评优、各种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 (4) 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的文件材料, 有关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论证、评估、申报、审批材料, 实验室建设材料, 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计划、简报、总结材料等。 (5) 教材方面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老师自编、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 每学期根据课程的开设订购教材。 (6) 学籍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学生个人信息, 学生学籍信息, 学生成绩信息, 在校学生名册, 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及学生奖惩材料等。 (7) 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档案材料。各类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立项、管理、结题, 各类论文、专著的发表, 教学成果、产学研的转化、科研合作等。
2.高校教学档案应该建立管理系统, 利用数据库集中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应该是基于B/S结构的系统, 同时要分院、系、专业进行设计管理。各院系要有自己的管理员, 对本院系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档案进行上传、分类、管理, 形成一级管理员管理整个系统, 二级管理员管理本院系资源的形式。管理系统还要设置用户的不同权限去访问系统中不同的资源, 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教学电子文档通过管理员上传到数据库设计好的位置中, 用户通过注册登陆访问系统, 查看教学文档和资源, 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
(1) 用户权限的设置。用户是管理系统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 赋予在系统中不同的使用权限, 使在系统中各用户各尽其责, 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系统管理员:通常在系统中, 系统管理员是系统中拥有最高权限的, 有对系统所有资源及用户的管理权限。各院系管理员:注册后由系统管理员确认后, 赋予职责管理其院系的资源, 对其院系的资源有添加、删除和赋予管理其院系用户的权限。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注册后, 通过所属院系管理员确认后, 赋予管理其院系的教学档案及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师:注册后, 通过所属院系管理员确认后, 赋予教师的使用权限。学生:注册后, 通过所属院系管理员确认后, 赋予学生的使用权限。
(2) 系统资料的存储设置。系统资料的存储应该按院系分专业存储, 每个院系又再按学籍管理模块、课程模块 (理论课、实验课、教材等) 、试题库、毕业论文库、教研模块、科研模块、教学资源模块等划分。这样按院系划分的存储便于管理和查询。
(3) 教学档案系统的模块设置。教学档案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在学校主管教学的部门主要是教务处。因而教务处是整个系统的统管部门, 也是教学文件、规定、监督执行的部门。在系统中, 公共教学资源是所有用户都可以
访问的资源, 由教务处管理。专业管理模块、教学研究模块、科学研究模块均由各个院系管理, 其中专业管理模块还设置有学籍管理模块、课程模块 (理论课、实验课、教材等) 、试题库、毕业论文库、教学资源模块等。由各院系分专业进行管理, 便于资料的整理、分类、存储, 提高系统的查询速度, 方便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4) 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的考虑。管理系统的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关键, 同时管理系统的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 在考虑数据的存储时, 应该考虑使用硬件的存储设备, 利用校园网通过光纤和交换设备, 提高数据的读写能力, 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在考虑数据存储时还要考虑数据的备份问题。美国的9.11事件给美国的几大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也为数据的存储和备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不但要备份, 还要异地备份, 同时做好容灾的准备。在高校教学档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 对其进行异地备份和容灾也是必要的。在我国现有的高校都有不止一个的校区, 在不同的校区进行数据的备份, 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所面临的形式与任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的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要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全能型人才。高校教学管理必须进行深入改革,以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增强高校的竞争力。
2.现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
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阶段转变,学生素质、师资队伍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管理理念并未做出相应的转变。许多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行政管理上,在教學管理上仍用条条框框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和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扼杀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管理理念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缺少人性化、科学化、流程化、服务化的理念,致使教学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这种管理模式,采用上下级的方式,其基本运行规则是上层决策,基层执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2教学管理手段缺乏信息化、现代化系统的应用
纵观我国高校整体教学管理的现状,先进的校园网及其信息技术并没有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来可以本来可以借助先进的校园网及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却由于沿用落后的工作方式与手段而事倍功半,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效率的损失。可见,正视并客观地分析存在的现实,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改进信息收集、传递与处理效率,改观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滞后于教育信息化的局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教学质量监管体系是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为核心的,很多高校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不规范。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偏重于课堂教学,而缺乏对教学整体过程的评估和监控。有的评估形式以评“一堂课”为主,被评者往往一改往日教学的风格,使用一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和技巧以获得好的评价结果,使评估者最终未能对实际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评价。同时缺乏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管理改革的方法探索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让学生全面客观地审视、评价自己,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于学生管理工作及与办公室事务相互联动,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
3.2建立“人性化、科学化、流程化、服务化”理念
教学管理注重人性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流程化管理、服务化管理。学院的教学管理要充分注意人性要素,挖掘师生及管理人员的潜能,鼓励师生及管理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工作中要强调工作流程,制定有效方案,促使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服务化管理,给师生提供便捷的沟通平台,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努力为师生办好实事。
3.3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在每个时间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每届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的管理理念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教学管理理念的变化,要在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基础上具体分析环境,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更新,使新的管理理念更有助于师生的成长。
3.4优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校园网的健全为教学管理网络化和现代化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没有的硬件基础。学校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教学管理基本上借助于信息系统开展,学生师资信息、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教材、论文、评教等都能在教学信息系统中完成。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更有效地整合学校的资源。教学管理除了借助于信息系统,更要应用现代化手段,如短信平台、网上通讯交流软件、微博平台等等,更有效快捷地开展工作。
3.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的集中监控和教学过程的随机监控相结合的制度,构建以教、学、管为一体的多层次的、科学的、规范的教学评估体系。通过教学检查、形式多样的评教、座谈会等,对好的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宣传,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切实建立良好教风和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教学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的为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高校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改进教学管理手段、完善教学管理监控,更好地推进教学管理改革,提升高校培养全能型人才的实效,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童荣.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2:6-213.
[2]郑丽萍,张红燕.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8-6.
[3]闫秀旗.浅谈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方法[J].院校建设,2012:3-222-2.
[4]银海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50.
[5]邓泽.专业综合改革中的教学管理改革实施方略[J].管理科学,2012-7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荐阅读:
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创新思路论文09-07
高校美育教育06-21
高校党史教育07-24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06-26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07-01
高校教育两会学习心得10-13
高校党风廉政教育10-25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总结05-24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方案06-11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