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推荐11篇)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篇1

根据兴文县“两建一提”工作思路,全县学科建设必须要在统一规划的引领下进行,根据全县实际情况,拟在全县推进课堂教学“12345模式”,12345是指“一案二管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1、一案: “一份导学案”是指教师、学生每堂课共用一份学案。一份学案把教案、学案、练案合为一体,统一备课组的共识,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准,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80%的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革命性提高。

2、二管:是指课内和课外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学生在课内、课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管理,明确不同时间段的任务,明确合作学习中因人员分工不同各人应尽的职责,形成自律有序的学习习惯。

3、三步: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1)课前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4、四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 1

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要明确设置各个环节目的和作用,实现目的的方法和途径。

5、五课型: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体育学科:①技术、技能学习课;②技术技能提高课;③实践、拓展课;④理论、健康教育课;⑤检测考核课。物理学科:①概念规律课;②实验课;③习题课;④复习课;⑤讲评课等。

二、推进备课改革,实现有效备课

1、改革备课管理

(1)由注重教案的显形指标向隐性指标转化。摈弃教案的量化考核,给教师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在备教法和备学生上多下功夫。提倡教师写有代表性和创新性、个性化的教案,多鼓励教师搞教学研究和写教育科研论文。将管理的目标转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2)由注重以教案评价备课向听课评价备课转变。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机制,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听课上,做到随堂听课和经常性听课相结合,从课堂中看教师的备课情况,让教师更重视隐性备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作用。

(3)由重视对课前教学设计的检查向注重课后效果的反思转变。学校应建立一定的教学反思交流制度,坚持学校领导和教师全员参与教学反思。检查备课的重点改为检查教师对备课教案的修改和撰写课后反思。

(4)在学生中检查备课。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上课情况,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单元自测、考试成绩,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考查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来衡量备课的质量。

2、开放备课形式

(1)备课形式多样化。备课可通过教案、课件、学案等形式反映,教案可以是表格式的教案、简案加课本注释、简案加学案、简案加课件等形式。

(2)教案形式灵活化。第一是活页卡、卡片式教案。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复制、剪贴,或者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然后进行增、删、补,也可以把收集的多份资料付在备课本上,便于比较、提炼和调整,使教师批判地使用,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第二是修订式教案。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复制、剪贴,或者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然后进行增、删、补,也可以把收集的多份资料付在备课本上,便于比较、提炼和调整,使教师批判地使用,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第三,采用“电子教案”。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校园网络,鼓励教师在网上备课、写教案,既利于交流研讨、共享资源,又利于修改保存,提高效率。

(3)集体备课有效化。深化当前集体备课形式与实质,各学校要切实把集体备课与本次备课管理改革相结合,加强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让集体备课在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

3、探索并逐步构建科学备课评价标准

(1)建立备课评价指标体系。备课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对评价内容的科学界定,是开展评价过程的依据。构建新课改理念下科学、合理的备课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规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充分发挥备课评价导向功能。通过备课评价,搜集信息,与评价指标进行对比鉴定,找出整改的方法和措施,将备课统一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方向上来。

(3)重视备课评价发展功能。按照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运用各种评价手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断反馈,及时改进,对比鉴别,适时调控,在反复评价的动态过程中促进教师备课工作的 3

发展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推进单元定时作业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1、形式:以构建兴文县义务教育阶段试题库为载体,变革我们常用的单元定时练习形式,分单元,分章节,语数每次练习在90分钟内,其余学科在40分钟内完成,以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

2、将命制单元定时练习作业的任务分解到各学校,由相应学校命制相关单元作业,完成后上交到县师培中心进行审校,审校完毕所有定时作业进入县资源库,从网上下发到各学校,实现县域内资源共享。

四、推进教科研工作,实现考评常态化

改当前教科研工作集中时间段考核为日常考核,具体操作办法为在一学年中不定时到学校进行考评,形式有听课、检查备课、作业批改、教学管理、过程资料等,采取现场打分制,现场得分为当年学校教科研工作考核得分。

五、推进“一考一验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考即教材教法考试。推进每年一考,考试内容为学科教材、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实行考试合格制,考试实行100分制,8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者需参加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由县进行补考,合格者由县统一颁发合格证书。对于两次补考不合格者,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不允许评优晋职。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篇2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结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 高三化学复习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和教师的主动性因素的影响, 复习课教学, 较多的是老师总结, 学生听、做笔记, 或整堂课都是练习。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少, 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减弱, 这样复习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基于此, 我们对高三二轮复习课堂结构进行了优化, 具体结构为:

一、明确要求, 把握方向

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目的地去复习, 不走弯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对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 选择重点进行考纲解读, 让学生明确考试说明对具体知识点的要求。这样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又能从整体上把握近年来该知识板块的考察方向。

在进行复习时要求学生做到:

(1)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达到什么样的复习目标?

(2) 在复习结束后对照目标检查、评价自己复习得怎么样。

二、分析思路, 归纳方法

对于学案中的例题, 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 (可讨论) ,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 集思广益, 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 (一题多解)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 形成规律性东西。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讲解, 最终要引导学生归纳要点、总结解此类题的一般思路。达到“做一题, 学一法, 会一类, 通一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 解题思路要清晰, 依据的化学概念、规律要准确, 选出的代表性解法应简捷, 确定的解题步骤要合理,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技巧。例如在解决阿佛加德罗常数这一必考题时,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归纳常见错误所牵涉到的知识点:

1.物质的状态。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在标准状况下, 碳原子数大于4而小于16的烃为液态 (新戊烷除外) , 大于或等于16的烃为固态;在标准状况下, 乙醇、四氯化碳、氯仿、苯、二硫化碳等许多有机物都不是气态。

2.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稀有气体 (单原子) 、臭氧 (O3) 等。

3.一些物质结构中化学键的数目。常见的有:金刚石、石墨、晶体硅、二氧化硅、甲烷、白磷、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所含化学键的物质的量如下:

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 C-C共价键, 1 mol石墨中含1.5 mol C-C共价键, 1 mol晶体硅中含2 mol Si-Si共价键, 1 mol SiO2中含4 mol Si-O共价键, 1 mol CH4中含4 mol C-H共价键, 1 mol白磷中含6 mol P-P共价键, 1 mol CO2中含2 mol C=O双键。

4. 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T2O、18O2、14CO2等。

5.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 求算转移的电子数。如:Na2O2和H2O反应, Cl2和NaOH反应, NO2和H2O反应, Cu (Fe) 和S反应、电解Cu (NO3) 2溶液等。

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时, 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

7.电离和水解以及胶体: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如1L 0.1mol/L Na2CO3溶液中含CO32-数小于0.1NA。

8.“不定体系”, 如“NO和O2的混合气”“NO2气体有时应考虑”等。

9. 可逆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酯化反应等。

三、整理知识, 构建网络

一轮复习一般都是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的重在对知识点的梳理, 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块归纳, 这样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不够, 所站高度不高。二轮复习时要弥补这一点, 要对原来学过的知识回忆、深化、提高, 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这种系统化的知识有三个特点:一是有利于知识的保存, 较长时间不被遗忘;二是系统化的网络结构, 有利于知识准确、快速地被提取和迁移;三是有机联系的网络结构,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只要触及一点, 就能迅速反应联想, 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 有利于问题的分析解决。

在总复习教学中, 教师可先做示范, 指导学生对每一部分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划整理, 作出具有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图。

譬如, 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构建物质之间的网络图对学生把握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决推断题是非常有用的。以金属铁的复习为例, 金属铁是高考的重点, 它可以出现在选择题, 但更多的出现在推断题, 分值大, 知识面又广, 教师在课前可以结合铁的有关知识点, 构建一个物质关系图:

由此引导学生作出自己的结构图, 部分图式参考如下:

这样通过对铁的知识网络的研究既能熟练掌握铁的有关性质和转化关系, 将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和转化有机联系起来, 便于形成系统知识, 又能通过知识网络图的分析与无机推断和框图联系, 初步达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

四、针对训练, 提升能力

学生仅从典型例题中悟出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技巧即解题程序是不够的, 还必须将它们运用于解决实际化学问题之中。所以每堂课必须精选习题针对训练来强化知识、规律、方法的应用。针对性练习有两个功能, 其一是让学生通过“实战”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是通过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化学学习水平奠定基础。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篇3

关键词:自主;导学;分组;习惯;激励

进行“学案式教学”的课堂模式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剖析教学现状,创新课堂模式

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影响课堂效率的诸多问题:问题一:刚上课,教师便直奔主题,学生感知不充分,不符合认知规律;问题二:课堂一般都以“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为主的方式呈现,导致学生课堂上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问题三:课堂缺乏学生的探究学习,导致课后作业量大,学生负担重;问题四: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自主学习的行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问题五:课堂上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没有激活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不符合教学相长的规律;问题六:学生的阅读、理解、记忆、归纳、概括、总结、拓展、书写能力被弱化,教师缺乏对规律、方法的教学指导,造成学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下。

针对以上问题,围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这一主题,确立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双自主五环节”课堂导学模式:“双自主”即教师自主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六环节”即“以趣激情——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自主检测,展示交流——点评引导,合作探究——深练拓展,作业点评——回顾小结”。

二、关注学生体验,实践课堂模式

1.合理优化学习小组

每个教学班都分有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小组座位的摆放上,我们打破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改成茶馆式,各班根据本班学生数,按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把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有管学习的,有管纪律的,有记录分数的等,每组中的人员都有“两人结对子”做到的一帮一、一带一,能把“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落到实处。组与组之间也有合作、有竞争、有评比,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教师在整个教室中自由移动,可走到每个学生面前,师生演示可放在讲台前,便于学生观看,当不需演示时,学生又能自如地面对面交流或与教师亲切交流,消除了距离感。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周围都有了活动空间,学生可以在这里表演对话、自由展示,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然舞台,当学生渐渐习惯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后,他们将不会惧怕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在课堂上教师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面广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感受到参与课堂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开展了“激活学生思维、注重思维过程、训练思维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实验。如,在布置作业方面嘗试由学生留作业的做法,收效非常明显。(1)学生自己留作业。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确定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题内容及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2)学生间互相留作业。课后,互助组根据复习过程的实际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或小组间共同批阅、探讨。(3)学生给教师“留作业”。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意识。每周,教师都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空白卡片,让学生根据学习、掌握的情况,就自己感到困惑或有新观点、新看法的问题写入卡片,课代表集中后,交给科任教师,教师抽时间就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班级中集中“释疑”,同时,将那些有创新的问题提出,供全体学生共享。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教师产生了一些学生传输过来的“危机”感。

3.注重学习激励评价

采取平时等级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师要经常性地为困难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念,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课外,对困难学生教师还经常采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起点,帮助学生充分发现自我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对学习上的困难合理归因,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在作业中采用关心鼓励性评语,既肯定学生已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使学生乐于接受,又感觉到教师的特别关爱,从而激励学生进步。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篇4

一、呈在早期的施工过程中,把部分工程报给民工队(现在的外协队伍),如电缆沟的开 挖、电缆敷设、信号设备的搬运,项目部自己只派一名防护员带工人员到现场监管的方式,一开挖就有一两公里的施工范围,一名防护员,一名带工人员,无论如何是无法满足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存在管理失控,安全质量无法受控,况且民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听从指挥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公司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扭转不良现象,公司也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由项目部推荐优秀的民工队在公司注册,杜绝项目部使用没有在公司注册的民工队,从此,架子作业队已成为公司劳务用工的发展趋势。

二、在铁道部《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下达前,架子队是公司注册 的劳务队伍,项目部统一管理,在经济上,项目部和架子队是合同关系,劳务单价由公司制定出指导价,签订承包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合同计量支付,在行政管理上,项目部按公司授权委托行使行政管理,对架子队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在广佛地铁项目的施工中,架子队管理层队长、主管技术、技术、安全、质量防护员、带班员全部由正式职工担任,架子队的作业层是公司注册的外协队伍,同事还要对他们施工纪律和行为规范的培训学习,就其性质上讲,架子队是项目自身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用过合理组合企业内部员工和充分利用社会劳动力资源,为满足项目施工需要而组成的项目内部的作业层建制。

三、架子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他们特别关心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地确定了他们的权利,一是与项目部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劳动承包合同;二是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工期的前提下,自主协调和管理架子作业队的人力资源配署设备调剂;三是有权自主决定作业队内部利益分配等有关事宜;四是负责对外调和保护架子队劳务作业队员工切身利益;五是参加项目部组织的活动;六是有权对所属员工实施管理,包括考勤考核、批评教育、奖励或违纪处理建议等。

在权利的基础上,同时也明确了架子队的几项义务:一是服从项目部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严格按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二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遵纪守法,不做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情,自觉接受与项目有关的各类监督检查;三是抓好内部管理;四是保持一批相对稳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五是搞好与其它施工队伍的团结协作。架子队的工休计量与费用支付管理是一个重点,对双方来讲都是生存攸关的,项目部的做法是:实行单项承包,禁止双包,对工程产品的原材料由项目部统一采购,架子队的施工用料实行领用制度,主要施工机械费用不含在劳务单价中,由项目部统一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架子队作业实行技术交底资料归类存档备查,施工负责人在实施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工休和技术安全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工序,重要质量控制点,均

由项目部指派专人进行监督指导,对文明施工和劳动保护,我们也按照国家和痛死相关规定进行了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广佛地铁项目施工过程中,为把风险降低最小限度,项目部还为架子队作业人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这样,架子队的施工生产活动都纳入了项目管理活动之中。

广佛地铁是全国第一条跨城市的地铁项目,是为迎接亚运会胜利召开的政治工程,意义重大。其中,首通段近22公里,共计14个站场,施工条件不成熟、难度大、工期紧,是对我们项目部是否能够安全顺利完成施工生产任务是个严峻的考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管理与运作:

第一、选择优秀的架子队作业人员,广佛地铁的施工我们成立了两个架子队,佛山一个、广州一个,并派选有组织指挥能力,施工经验丰富的副经理担任作业队长,并对两个作业的施工内容、工期安全、质量进行了部署,并要求作业队长对所属作业人员实际人数进行考勤,对作业队所用施工材料进行签收和管理,同事,选择有一定威信和号召能力的民工头任副班长,一般来讲一个民工头带七八十个人,也就组成了一个大型综合工班,他就是本工班的副班长。

第二、强化作业队长的现场管理,在架子队伍中,作业队长的作业是十分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讲,他关系施工工期、安全、质量是否顺利实现的成败,其主要职责有:一是根据施工生产及技术安排,负责组织带领、知道作业人员按标准、规范、图纸、作业指导书,分项工程施工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等规定正确施工,认真填写记录。二是负责施工过程中开展工序质量自检、互检、专检等工作,及时处理违章现象。三是负责施工过程中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落实。四是指导并协助施工负责人组织施工生产。五是加强施工现象安全管理负责落实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六是按照优质安全、高效、低耗的要求,合理使用和调配施工生产中所需的资源。

第三、项目部对架子队的管理设置了劳务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收集劳务作业队人员的身份证,岗前培训,作业上岗证等有效证件,确认其是否符合(劳动法)规定的用工条件,按月按时报送作业人员的考勤,根据派工单所完成的工作量与劳务人员结算工资,保障劳务作业人员劳务所得。

第四、按要求签好劳务承包合同书,承包合同书是按照所实际承担的工种、工序和应控制发生的公费等所签订的承包合同,它是工程计价和费用支付的主要依据。

从对架子队的应用管理实践来看,我个人深深感受到架子作业队这种管理模式是较好的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务用工管理模式,是企业摆脱长期制约发展因素,推动扩展生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精干队伍重要措施,是指导基层规范用工,依法用工,与现行(劳动合同法)相适应,规避用工风险的有力保证,是提高劳动工效的方向,提升员工技术水平,促进员工向多技能方向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是企业用人由被动变成主动,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讲,架子队的用工模式确实是企业当前和今后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

但是,架子队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第一,解决好实际运作中的矛盾;第二,要着力解决劳动力资源问题,目前劳务市场不健全,我们需要的专业劳务人才缺乏;第三,成本问题须要读重视;第四,解决好利益关系问题,经济分配决定了劳务作业人员对包工头的依附关系和稳定性差的双重矛盾,不彻底解决和控制分配问题,企业在使用和分配劳动力方面就不能处于主动地位,要建立实质意义上的架子队,实现企业的市场化用工,就要利用各种方式弱化包工头对劳务作业人员的控制力,人力资源部门和项目部要

建立健全劳务工考核机制,及时全面的掌握劳务工的信息,对表现优秀的劳务工逐步地将其主要力量吸纳于自己的掌握之中,以备新开项目使用,同时也要结合工地实际情况,组织形式多样技能培训,提高劳务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只要朝着架子队的用工方向走,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完善企业用工梯子,最终将达到包工头退出建筑市场的目的。

实施高效教学 提高课堂效益 篇5

提高课堂效益 宝坻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杨希发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单位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三维目标:效果、效率、效益

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效率: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规范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达成教学目标的平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区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落实“1131”工程对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我们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课程标准 2.注意分析学情,实现因材施教 3.广泛收集资料,开发课程资源

4.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法

5.精心设计教案,优化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2)重点、难点要确定准确

(3)教具、学具、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恰当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方法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例题、练习题要精选,要分层次,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课上都能有所收获(6)小结要能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并能与以前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二、教师授课

教师授课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促使其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授课类型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听说课、阅读课、作文课等

(一)新授课

新授课主要有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知识运用课,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最主要的环节,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奠基石的作用

1.情景创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是该课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讲故事、游戏、比赛、设疑、观看主题图等多种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知的学习,如果教师把情境创设、复习旧知与新知学习融为一体,还可以让学生在兴奋的学习状态下感到新课不新,也有利于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

2.新知学习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学生调控

(1)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与提问、有效的教学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问题、活动、引导、练习、评价 4.优化练习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练习有“方”。设计的练习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练习有“味”。设计的练习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练习有“层”。

练习有“时”。对每个知识点的练习的间隔要由短而长,尊重遗忘规律 5.小结与作业

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可分别由教师、学生或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收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作业布置要有基础题、中等题、能力提高题和预习题,能力提高题可以选做,要避免题型单一和类型不全,可适当布置需要学生观察、操作、收集信息、调查等作业,作业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有不同要求 6.用语与板书

教师的教学用语要简洁、明快、富有启发性,要使学生感觉亲切、感染力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配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严格禁止使用有损学生人格、挖苦讽刺学生的语言

教师的板书要工整、清楚,重点突出,画图规范,学生通过对板书内容的记忆,可以有利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7.媒体运用

媒体的使用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要注意与板书、板演等整合与互补,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二)复习课

 复习课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课型,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 1.知识的梳理与综合

 根据复习内容和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归纳、梳理、列提纲、画框图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类、综合,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结构  2.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 对例题、习题进行系统分类,根据知识、方法提炼为专题,通过专题复习,总结方法,强化训练,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 3.典型题目的讲与练

 复习课既要有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也要有对典型题目的讲解与训练。讲解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策略和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要规范解题过程

(三)讲评课

 作业、试卷的讲评对提高学生能力、纠正学习偏差有重要作用。讲评课要在作业或试卷批阅后,根据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存在的偏差做出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 1.讲评前要对题目解答(过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弄清学生在哪些知识点有疑问、有偏差。课上讲解应是问题出现比较普遍、一题多解有挖掘潜力的题目,出在极少数学生上的问题可以单独与学生交流

 2.讲评要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分析错误的成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讲评要对典型错题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说说他的做法与想法,暴露思维过程,展示、分析学生优秀解题案例和典型错误案例,引导学生自主纠正,推广好的解法和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 3.根据作业、试卷中的错误,在讲评中和讲评后应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性训练和拓展性训练

(四)听说课

 听说课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途径。听说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听说课也要既注重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 1.教师首先要选取适当的材料,材料要坚持课内和课外兼顾的原则,课内为主,课外为辅,随着年级的增加不断加大课外内容的比例。通过放录音、收听广播或其它方式进行听力训练。

 2.听力练习培养学生快速了解材料大意的能力。听问句、对话或独白,明白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养成边听边记录主要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不因个别单词而影响或间断整体的能力  3.听力测试时要先发给学生检测的练习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快速浏览所呈现的信息,预测所听材料的内容、要点及材料的发生发展过程

 4.听力要有检测和反馈的手段。可以通过回答、判断正误、复述故事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听力理解程度

 5.根据反馈情况对问题较大的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增加次数或分段理解,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听力训练反对把材料通篇翻译成汉语

 6.口语表达目的是让学生张开口,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口语表达应根据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以鼓励为主,采取个人自由表达、问答、小组讨论、复述故事等形式进行教学

 7.口语表达既是能力训练也是真实的语言运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开始逐渐展开

(五)阅读课

 阅读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应采取整体阅读,整体教学的方法,以读为手段,以理解为目的,在阅读中学习掌握必要的语言和语法知识  1.初读

 通过初读,对课文大意有大致的了解,能通过标题、小标题、图片、表格和短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字来找出相关信息,找出不懂得词、词组或语句。初读后要有反馈,可通过判断正误、回答问题等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 2.精读:在初读的基础上再一次仔细阅读。精读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语言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相关训练,包括进行词汇、短语及重点句子的分析。阅读后要求学生了解全文大意,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作者情感。然后结合重难点进行疑难探究,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教师的提问要适时,问题要对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有帮助,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或见解,要避免自问自答、满堂问、满堂答等现象,其中教师的点拨要有启发性,提问的难度适宜、有梯度

 3.再度:要求学生进行第三遍阅读,通过再度让学生对全文进行概括,努力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以文悟道,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读写结合,当堂让学生说或写出教师精心预设的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片段

(六)作文课

 1.作文课要在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上下功夫,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会学生多角度思维,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然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可提高课文或范文,分析、体会、研究人家的写作技巧,架起由模仿到创造的桥梁,指导学生留心人家是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又是怎样把文章写的生动、明白的。还要指导学生多阅读优秀作品、多观察生活,养成写读书笔记、日记、周记的习惯,不断积累语言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 2.作文的批改要讲究实效,批语应具体明确、通俗易懂,让学生读懂、领悟,从中受益

提高课堂效益演讲稿 篇6

各位同仁,也许你是风华正茂、怀揣美好理想、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也许你是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也许你是德高望众、学识渊博的老教师。不管你、我各属于哪个执教年龄,我们共同从事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共同耕耘在教育教学这块肥沃而又荆棘丛生的特殊土地上,共同面对着“如何提高课堂效益”的严峻挑战。

21世纪,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矗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00万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效益,必须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爱学生、善待他人、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沉稳平和、乐观豁达。因此,在今后履行教师的职责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强化个人修养,使自身的师德素养更加完善。

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担一方面,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构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课前认真备课,仔细推敲教学方法,搞好教学设计;课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程序,因才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查缺补漏。如此一来,逐渐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为什么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时间,却不能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为了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请您不妨按我说的方法做一做,希望您有所受益。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篇7

1. 有目标

有目标, 就是每节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有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怎样才能对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呢?就宏观教学而言, 教师全面理解课程标准, 深入钻研教材内容, 全面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善于把书本知识放到生活世界中去理解, 学会把生活世界中的信息转化为鲜活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 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哪种思维、教给学生哪种方法、让学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等, 教师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使教学目标定位更加准确, 使教学流程安排更加科学, 使师生活动设计更加巧妙, 使教学过程运行更加高效。

2. 有精讲

有精讲, 就是每节课有教师的精讲导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不可能不讲的, 没有教师的讲, 学生的学就可能陷入盲目的境地, 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 但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讲多广、讲多深是有讲究的。由于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什么才能做到精讲呢?一讲方法技巧, 即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讲重点, 即重点内容重点讲, 以利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教学重点, 实现教学目标;三讲难点, 即难点内容分解讲, 要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为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阶梯, 使学生对疑难问题有“柳暗花明”之感;四讲关键, 即关键问题反复讲, 使学生理解深、掌握透、用得活, 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知其笪罗平县教育局教研室杨泽学表、不知其里,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五讲联系点, 即联系点联系讲, 要把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与之相关联的学科及生产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把“死”的知识教“活”, 把表面孤立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 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六讲易混点, 即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准确讲, 使之清楚、明白, 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避免对相关知识的混淆, 增强对知识的分辨能力;七讲易错点, 即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要对比讲, 要让学生不在同一点上犯同样的错误, 增强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

3. 有互动

有互动, 就是每节课有师生的有效交往互动。新课程强调, 没有交往, 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指导学生的互动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相互尊重和学会倾听的习惯,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观点和用发展的眼光来吸纳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观点等。在师生交往互动中, 教师要真心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交流, 和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 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在交往中重组, 在共享中倍增”、使师生智慧在互动中增值, 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理想世界”。同时, 教师能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及时生成动态的课程资源, 使教学过程超越“预设”的制约, 体现“生成”的意义, 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情趣, 使师生互动真正成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

引发互动的核心就在于教师能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教学机智的基础。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高质量的课堂问题, 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是实施“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展示学习成果的关键。但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延伸性, 体现效率性,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力求做到科学性、可接受性、导向性、新奇性、生成性、联系性、启发性、适宜性和评价性等的有机统一, 才能增强课堂问题的效能性和价值性。

4. 有训练

有训练, 就是每节课有高效的课堂训练。这一环节既是对“满堂灌”教学的革命, 也是避免课后“题海战”的良方。一堂好课, 不在于它有条不紊, 不在于它流畅顺达, 不在于教师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在于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

高效课堂训练的关键, 在课堂练习设计的精妙上。怎样才能设计出精妙的课堂练习呢?一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强化, 以增强课堂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多元化的训练方式,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议与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三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适合自己的课堂练习;四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兼顾基础性、实践性、科学性、灵活性、综合性, 才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五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 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生活世界的联系, 才能增长学生的智慧、“活化”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措施

1. 强化校本培训

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增强教师对“四有”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全面理解, 是确保“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把“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开展校本培训的主题, 切实抓好理论学习、个人反思、问题生成、自主研修、同伴互助等各项工作, 必然能为深入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

2. 骨干教师引领

面对一种新生事物, 很难让所有教师同步认可, 更不可能让全体教师“齐步走”。要让教师们改变长久形成的惯性、运用自如的“模式”, 绝不是一纸公文就能迎刃而解的事情。要使教师们对“四有”课堂教学模式从认同到实践, 从实践到主动探索提升, 关键问题就在于实验学校要能精心挑选部分专业素质好、吸纳新信息快、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教师, 让他们成为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行者、“领头雁”, 让他们用智慧和实践率先耕织一片样板、做出一个示范, 进而引领全校教师共同撑起一片课堂教学改革的蓝天。

3. 抓实教学常规

夯实各项教学常规, 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的奠基工程。为确保“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 备课、课堂教学、课堂训练题的设计与点评、对学生的答疑与辅导、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等各个常规环节均要紧紧围绕“四有”展开, 通过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确保实验结果的精彩与丰硕。

4. 落实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学校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 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等的常规活动。教研活动围绕“四有”核心开展, 一方面为“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寻求理论支撑, 用现代教育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引路、导航;另一方面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 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 使本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改进完善, 不断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绿色课堂。

5. 分层教学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篇8

“学·究·导·练”教学模式是指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地充分发挥,创设民主、和谐、主体的课堂气氛,于探究中学习,学生能自主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为学生尽量提供探究、自由、质疑表达的平台,学生借助个人、小组等多种解决问题的尝试活动,在老师的高效引导下,自主形成知识的意义构建,增进学生情感、技能、认知多元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由预习反馈、自主探究等教学基本环节和讨论、交流、练习等教学基本手段构成。“学”是自学,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究”和“练”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导”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学·究·导·练”模式的模块解释

“学·究·导·练”教学模式是把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分为四大模块,即预习反馈——自主探究——师生探讨——消化巩固。

1.预习反馈

课前预习:在此教学模式下,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至课前。新课程视野下,更重于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自主处理信息、搜集信息。在此基础上,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就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一天或前几天主动开展访问社区、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画示意图、制作模型、预习课文、查字典等自主活动,并自觉用各种颜色在课本上作标记,画记号,初步进行“尝试”练习或学习。教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注意事项等清晰地交代给学生,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自学的方法及预习所应达到的要求等。

课始反馈:通过科学设计,形式多样的方式检查,评估预习的效果,明白学生的疑点、难点,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以学定教”。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本课学习目标和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前自学,实施二次自学,理清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自己哪些问题没有弄懂,弄清楚弄懂了哪些问题;哪个地方是难点,哪个地方是重点;自己解决能哪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老师帮助解决的或者需要同学在小组内解决的等等。学生依据自主学习后对文本的把握,通过探究、讨论,达成初步认知新知识。自主探究包括个人独探、同伴互探、小组齐探等。这一环节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方法得到一定的掌握,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地学习是教师的重点。教师着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分组、如何指导个别人、如何监管学生活动。

3.师生探讨

本版块主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教师要侧重剖析知识要点,要对问题精心设计,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及时点拨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注意学习层次和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对难点、生成处、重点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引发学生主动思维,快乐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认知。

4.消化巩固

教师用最后10-1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对学习的新知识点,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灵活应用练习,设计创新型、技能型、基础型等不同层次的题目,达到创新、提高、巩固、拓展的目的。教师及时检测、反馈、评价、纠错,促使学生知识内化,拓展升华。

二、“学·究·导·练”模式的教学流程

(1)布置要求,课前预习——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预先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点,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

(2)诊断疑难,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检查学生预习效果,从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以学定教”。

(3)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学生在“真问题”结合引领下,主动掌握基本知识,学习相关内容,发现疑难杂症,在小组合作中共同研究,讨论解决。

(4)师生探讨,点拨指导——精心设计问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针对学情,讲易错处、重点处、疑难处、生成处等。

(5)反馈纠错,巩固训练——要用足用好8-12分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把课内练习独立完成,将学生练习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共性问题集体纠错,个别问题当面辅导。

(6)布置作业,师生小结——终课前,重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小结和反思,认真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作业,对预习作业的布置做到内容明确、要求具体。

三、“学·究·导·练”模式的教学设计

(1) 主体突出——精心指导并组织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质疑、互学互教。

(2)探究突出——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索研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生教生、师教生,一同解决问题。

(3)精讲突出——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讲疑难点,讲重点,讲方法,讲易错点,讲生成处。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篇9

吴山中心校五十埠小学 邓晓宏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能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做到: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去;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巧妙运用过渡语,使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紧密连贯,前后一体;用富有后劲,另人回味无穷的结束语,升华巩固课堂所学;创设互动的课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 艺术 提高 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如果有高超的教学艺术,那么他的教学也就会如虎添翼,备受欢迎。教学艺术不同于单凭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艺术,也不同于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及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表演艺术,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科学的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浪潮,正向着教学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程序化推进。教学实践活动越来越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新课程理念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对策:

一、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去。

讲课如同写文章,布局结构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为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中情”。

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高唱一首歌,或竞猜一个谜,或播放一段乐曲,或表演一个小品,或朗诵一首诗,等等,均有良好效果。总之,开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导语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语。

二、传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仅仅象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在《背影》这一课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和母亲很好,却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

而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上,也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大家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不过,课文毕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要丰富多彩得多。从课本走出来,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变化无穷的语言呢?学生回答多种多样。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想吃什么弄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弄什么就吃什么。”待学生掌握工具后,由课本走向生活。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抽象的术语更加直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了“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会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课堂的辐射面大大扩展了。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的理解课文。如《皇帝的新装》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我请两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读取研究。在初二说明文的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我让学生自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又如初三的小说单元中《孔已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孔已己》中我以讲台讲桌做为酒店的柜台,请学生表演酒店里的情境。在《范进中举》中,请学生做出范进中举时的“拍、笑”等动作,同时结合语言表演,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便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长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巧妙运用过渡语,使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紧密连贯,前后一体。

1、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

2、教学内容前后虽自成章节,但又各自独立。在这样的交换处,教师要对前一部分进行总结,从而由前一部分导引到后一部分,使教学节拍分明,层次清楚。对前一部分的归纳总结应是一种精简、梳理,以导出重点要讲的内容和问题,进而使课堂教学转入另一个环节。

3、教学由一内容过渡到相关的另一内容时,教者可抓住另一内容的性能、特点、作用、影响或者有关的人和事,进行渲染式的介绍、激励。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迫切感、好奇心、求知欲。这样使过渡既自然、流畅,又扣人心弦,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内容。

4、一堂课中,如果所教学的内容由几个段落或几个层次所组成,教师在段与段、层与层间的过渡可以根据整个教学内容的各段、各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抓住它们的特点过渡,这种前后一贯的过渡形式,有如裁缝师傅穿针引线,如果技巧高超、过渡自然,则会使人有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之感。

总之,课堂过渡语的运用,要承上启下,既要承接前后的内容,又能导引所要讲的知识,但又不能忸怩作态,故弄玄虚,要在“巧”字上下功夫。因此,课堂过渡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

四、用富有后劲,另人回味无穷的结束语,升华巩固课堂所学。

课堂结尾也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会使整个讲述在归纳中得以升华,在练习中得以巩固,在朗读中激起共鸣,在描述中余音渺渺。古典章回小说很注意文章结尾,每当关键处,戛然而止,写道“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云云。使人读到兴处,余味不绝,欲再睹为快。文章小说尚且如此,对于一堂课而言当然也不例外,要求课堂收尾像豹子尾巴一样富有后劲,令人回味无穷,收益颇丰。

1、经过详细具体的讲解、分析或精彩生动的铺陈、抒情或严密精确的推理论证之后,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教师利用最后几分钟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寥寥数语,勾勒出其概貌、总体。

2、课堂教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激行。教师在讲完一堂课之后,将内容深化、生发出去,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其产生共鸣。不但“知之深”,而且“爱之切”,或:“恨之入骨”,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兴奋不已。

3、有些课文,讲解时,教师可先详细讲述、尽情铺陈,然后用

一、两句话点明要点、要旨,使教学精简得神,犹如画龙先不点睛,而后“点之则飞去矣”。这样,“一石击破水中天”,学生会有所顿悟;或:“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4、用空白艺术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不同的读者对空白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就产生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现象。当代中学生芳华正茂、感情充沛,想象力丰富。教师可在课堂结尾处留出空白,让学生在空白情境中尽情释放个体情感,自由想象,张扬个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作为课堂结尾,如演讲、辩论、练习、解疑答问等。总而言之,如果能巧妙地设计课堂结尾,则会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富有后劲。

五、创设互动的课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激情、灵感、知识和经验与课程融会贯通,并且要与学生进行灵活的课堂交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创生知识,教学才会富有吸引力。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是要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因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高效的教学本质是良好师生交往互动。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的向学生“传话式”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个体。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还要育人,要着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调整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益论文 篇10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基于教育目标是由教师主导完成的,同时基于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对师生关系均十分关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原则、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质,对学生全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化科学知识及社会经验,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修正和提高自我认识,逐步学会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之符合教师的期望与要求。

一、改进师生交往的方向、维度,实现由单向、单维到多向、多维的转变

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维度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相关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认识过程。一般的认识过程只存在一个认识主体和一个(或多个)认识客体这一组矛盾。其中客体虽然有反馈功能,但其反馈信息只能用主体去认识和处理。在此理论指导下,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是教师单向作用于学生。其交往模式为:

一是教师――学生群体型。教师利用课堂这一子系统实行的对学生的社会控制。教师的思想、行为、人格,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左右着学生群体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社会观念,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群体的课堂“法典”。

二是教师――学生基本型。课堂教学虽然是教师面对整体学生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不注意集体中的学生个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板演、朗读等常常都是与学生个体交往的主要手段。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上述两种师生交往模式必不可少,但它们的弱点是单维度的,只有上述两种模式的师生交往是不完全的,因为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它包含有两个认识主体和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的认识客体。其中,师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认识的客体不但有理论形态的教材和物理形态的教学环境,还有灵活多变的教法、学法。这一过程不只要解决师生对教材、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认识差别问题,还要解决师生互为认识主体、又互为认识客体的相互认识问题。因此,上述两种师生交往应由单向改为双向,除此之外,还应有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间的交往。

二、改善师生交往的方式,实现由专制型、放任型向民主型的转变

一个教学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师在其中扮演领袖角色,他通过不同的交往方式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使之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念。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大致有专制性、民主型、放任性三种。 专制性领导方式下的师生交往线路是单向的,且学生的交往被割断了,教师用权威的手段强制学生在自己的意志支配下行动,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其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正是这种师生交往方式的温床。

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师生的交往几乎隔绝,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其结果往往是相互敌视,竭力寻找替罪羊。美国的道尔顿制,一些大撒把的.教学就有这样的特点。

民主型的方式。师生是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往的,学生个体更愿友好合作,表现为更多的独立性和创见性。

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才会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况且,师生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对学生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增强师生交往的时空频度,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师生关系与师生接触的时间、空间、频度相关联。一般说来,空间距离越小,接触越频繁,则越容易相互吸引。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空间形态,是指课堂教学参与人际结合的表现形式。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空间形态大多仍为传统的“秧田型”,教师尊于明显的报告位置,学生个体的位置则整齐地向着讲台随机排列。这样,师生的交往虽尚能保持,但空间距离远近不一,而且学生之间的交往则由于空间转换界定被局限于很小的范围之内。课堂不只是师生事务交往的场所,更应是教师、学生交往的天地。传统的“秧田型”组合不利于学生交往,可以改为强调小组内部交往的马蹄形组合,强调小组内部与小组间交往的长方形组合,还可借鉴国外的半圆形、圆桌形组织。不过小组的组成不能按身材高矮、性别比例搭配,可以根据需要互补因素进行组合,使不同纪律背景、不同学习成绩、不同阶层的学生处于同一小组内,利用空间距离的接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想方设法缩短与学生交往的空间,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在课堂上来回走动巡视,缩小与教室后面学生交往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时间频度,提高知识传授、技能培养、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洛费和古德的观察发现,教师与学习好的学生交往的时间约为“差生”的两倍。令人深思的是:当学生不回答或说不知道时,教师往往对好学生重述问题,提供暗示,或再问其它问题,而对差生则往往很快放弃或直接告知答案。再从实际情况来看,中等生得到的交往机会最少,最不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成见,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增加与中等生、“差生”的交往频度,有时候教师与“差生”偶尔一次的教往会使他铭记终生,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篇11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一、改变学生旧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景:教师把重点、要点一字一句的讲解,一字一句的写板书,学生上课一言不发,只有听和写,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不用动脑,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一遍、两遍、三遍,周而复始,课堂气氛沉闷,提问无人响应,有的学生干脆睡觉。这样的课堂,交际日语教学法根本无法实现。困此,全身反映日语教学法应需而生,老师们大胆创新,让学生上课脑、眼、手、脚等各个部位都在运转。例如,离开座位,分组讨论,音乐跟读、黑板联比,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打破他们呆瓜式机械学习法,慢慢适应一种全新的交际过程。这样,节奏感带动学生的情绪,学生们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既轻松又愉快,无压力无负担,交流沟通的很融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表达自己,这种由“死”变“活”的课堂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再者,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社交、感情,把之充分与日语学习相结合,达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其一,对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想说,愿意说,有话说。太远离他们身边的事物他们不会说。其二,寓乐与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讨论一些社会最热门的现象、焦点、问题,对于他们的思维,分析,理解,判断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学习要接近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另外,发挥班干部和活跃分子的领导和带头作用,是构筑课堂气氛的第二大因素。因学生性格的不同,学习方法更是各异。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各班实际条件加以调整。例如,性格搭配,强弱搭配,学习互助对子,好帮差,用整个环境去感染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让他们同化于大的学习氛围中,切不可急于求成,强逼硬压,造成学生逆反心理。

二、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正确处理老师与学生关系,“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们要与时俱进,一堂课下来,要反问自己,“学生到底学到什么没有?请不要因为教学要求或是课程进度,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同时可以助长班上的学习气氛。课前,课后,课中大量的互帮互助学习,大家一起讨论共同的问题,取长补短,直接沟通,避免了一些害羞学生,懒散学生不愿问问题的尴尬。

三、科学地安排课堂活动,做到“适当、适量、适时”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往往不能将知识点与所选活动相结合,分离开来,不挂钩。活动搞完后,学生还不明白到底为什么搞这些。不仅浪费了時间,而且完全推动了搞活动

的目的和意义。但有些教师的活动就很适当。另一方面,“适量性”,课堂活动不能太少,更不能太多。太少,课堂枯燥无味,了无生趣;太多,乱七八糟,一团混乱。最后,“适时性”,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恰到好处最妙。只有搞的活动是最适合现在这个时候用的,学生都很配合老师,那才可行。有些老师让学生做活动,也许毫无创新,也许缺乏兴趣,学生根本不愿合作,无一反应。这就要求学生所思所想所闻所见,达到二合一,否则课堂活动无法展开。

教师是学生的标榜,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

其二、教师角色的转换,“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的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由于我校以年轻教师为主力,所以要“严师”与“仁师”相结合。我们的学生,是个性张扬,他们的感性大于理性。在学生面前,我们要换位思考,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多多帮助他们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战斗力。

其三,注意细心观察,对某些典型学生实施即时有效措施,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奖罚办法。可以抓典型。要么“树立榜样”。要么“杀鸡骇猴”。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必须批评教育,找出问题所在,随时谈话,对于积极进步的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标兵等评选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老师们要有第三只“心眼”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譬如,上课表现情况,平时成绩,作业情况,考勤情况,等等,这些要有详细记录,以便发现学生变化,及时调整。我们让学生知道,一方面,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真正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另一方面,老师的严谨和原则让他们尊敬爱待。

四、重视课堂纪律,创造教与学的良好环境

严格的纪律才能出成绩,这一点至关重要,是很多学生认为,熬过高考,进入大学就很自由,不在受学习压迫。其实,自由是相对的,世上没有完全的自由。大学生的压力源于自身的动力,那就是自学。他们忙着踢球,忙着逛街,忙着吃喝玩、上网、交友、运动和游戏;他们懒得起床、上课、洗衣,他们的惰性由此一点点的滋长。所以,我们只有坚决端正他们的态度,告诉他们优胜劣汰的形势,时刻提醒他们珍惜大学的“黄金档期”。

重点在于纪律要严,态度要正,原则要立。老师们要站定立场,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决不能变来变去,要始终坚持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只有严格的纪律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端正的做事态度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只有确立性原则才能保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教育,定期找学生谈心聊天,及时赞扬学生学习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进行谈话利弊分析,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可以根据各班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老师们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总而言之,我们突出视听说的实用性,重点培养学生日语综合能力。求实创新,热情实干,戒骄戒躁就是我们心中一盏不灭的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一个萌芽,发展,成熟的过程,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林海民. 《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冬季运动会闭幕式讲话稿下一篇:酒店前台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