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究论文(精选8篇)
关键词:教学能力;培训;咨询;服务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日益受到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教学质量首要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称为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从事专门学科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教学工作的研究、综合和应用的能力。“百年树人,教师为本”。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实践者,承担着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其教学态度水平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针对持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教育部均采取了对应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是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有组织地、系统地培训和提高。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一、国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情况
密西根大学于1962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国外最早成立的相应机构,也是目前最大的教师发展中心[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纷纷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仅美国就有1000多个教师发展中心。我们把一些共性提取如下:
(一)机构定位
除京都大学的发展中心属高等教育研究院外,其他发展中心隶属于教务处(ProvostsOffice)[2],由教务长领导,但是,各中心又与教务处其他部门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教师咨询委员会在指导发展中心与学校其他部门、院系的联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心的职员数不等,从6人到24人,人数依据工作任务的多少而定,最多的为密西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有24人。所有的中心定位皆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使命,都强调“中心工作人员与教师共同努力”,形成“重视教学、尊重和鼓励学生个体发展的”文化环境,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业成功”。目前,这种基于大学学习成果输出(LearningOutcomes),旨在提升“学”与“教”的教学发展中心(笔者特别注意到,密西根大学将“学”放在“教”的前面),以及由“学”与“教”形成共同体,该共同体覆盖全校的内部教学支持系统,已经成为“改善大学教学与学习的最普遍的方式”。[3]
(二)主要功能
发展中心的`名称均有不同,如“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教学发展和教学设计中心”、“教学发展中心”、“牛津进修学院”、“教学支持与改革中心”或“教学研究及技术研究中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他们主要任务有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培训、咨询以及有关的高等教育评价、研究,具体有以下三类[4]:1.专业培训。学校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必须接受学校组织的、广泛的课程培训。这些课程包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门培训,内容涵盖如何备课、讲课节奏把握、教学语言表述、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学反思、处理敏感或紧急问题等教师教学各个环节,而且均能够和具体的学科专业相对应,使得接受培训的老师学有所获。2.学术支持。教学研究与教学能力提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心一是通过项目支持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帮助教师获得教学研究项目、培育教学研究成果;二是搭建合适的交流平台,如搭建各类国际交流、校际交流、校企交流的平台,提供各类进修培训项目,同时,搭建校内交流平台,平台形式多种多样,有侧重某一主题的专题研讨会、教师座谈会、午餐会、教学沙龙、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研讨会等。3.个性化服务。中心接受教师个人教学的服务要求,如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相应的教育信息化课程培训,为有需要的教师组织相应的教学专家点评;基于发达的网络,中心备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与资料,方便教师方便快速查阅。由于京都大学的发展中心与高等教育研究院在一起,他们侧重于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供其他部门决策参考。密西根大学还资助教师,为教师、学院的教学创新活动提供经费,以及开展教师对外联系与交流等工作,正是由于该中心提供服务种类多,且不断开拓新的项目,使得该中心享有良好声誉,吸引了许多密西根大学教师的注意和主动参与。
二、教育部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情况介绍
在我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目前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6号)提出[5]:引导高等学校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工作,重点提升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30个国家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启动建设,明确示范中心建设内容为: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以及承担区域内教师发展的相关任务。(一)30个中心简介1.机构设置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组织架构主要分两类:独立建制型和非独立建制型,见表1由副校长任中心主任,有专职工作人员。独立建制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具有两大优势:第一,直观体现出高校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重视程度;第二,便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但是这种独立的建制,容易形成“三不管地带”,自身很难掌握教师教学状况,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反映的,脱离教学管理的环节,教学的反馈机制难以实现,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革新很难落到实处,人浮于事,造成学校机构的臃肿。②非独立建制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一般挂靠教育研究院、教务处等,一般由这些机构的要负责人兼任中心主任。这种挂靠教育研究院、教务处优点在于:第一,信息来源于教学第一线,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把控;第二,有利于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第三,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革新。这种机制设置的弊端在于学校的资源调控乏力。在运行机制方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之所以有的设在管理部门,有的设在教学研究部门,有的设在教学部门,原因在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一个教学学术服务型机构,一切以教师教学发展为主线。通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形成联动机制。2.功能定位30个中心属性均为学术与教学服务机构,明确了中心基本职责、服务宗旨、建设目标、工作任务等。基本职责是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服务,其服务宗旨、建设目标、工作任务等,都围绕教育部《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107号)的要求而展开,内容大同小异,仅以不同方式进行表述。仅以吉林大学举例,吉林大学中心属性:由学校直接管理,是具有行政、研究和服务职能,以提升教师教学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机构;宗旨为:推广现代教育理念,营造先进教育文化,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服务区域教师发展。[6]30个中心依托各自高校的历史积淀、科研实力、人才优势等,建立了诸如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队伍,构建了一个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多学科专家与管理者相结合的专业化培训、咨询团队,汇聚了一批著名学者、教学名师、专业研究者,成为各中心的强大智库。30个中心的有关研究者,依靠其学校强大的学科背景,设立有关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开展科学研究。此外,部分高校直接与国外大学合作建设教学发展中心,如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建立了科学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又如,中国人民大学聘请“海外合作导师”对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帮助本土教师培养国际化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学术科研能力。
三、湖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
就湖南省而言,高校专业教师达39192人(见湖南省质量报告)。但是,湖南省教师的整体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能力较弱。如,湖南省某5所新建本科院校40岁以下教师达70%-83.6%,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有相当高的学术造诣,但是,他们绝大多数未经过师范教育的培训,刚毕业就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1.省属高校师资培训现状分析近年来,湖南省高校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得到了不断改进完善,但是,原来一些长期潜伏着的、易于被人忽视的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专业化能力不足,开始显现并且将日益严重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湖南省各大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制定了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计划,强化岗前培训工作。二是实施教师国内名校进修计划和学术骨干出国培训计划,通过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支持,帮助教师实现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三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大部分高校建立了“传帮带”的机制,为青年教师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导师。青年教师需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四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公开示范课、教学观摩和教师评奖活动。20各高校在认真开展校内初赛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参加了电路、宏观经济学、有机化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四个课程组的省级讲课比赛。部分高校还通过加大校级教改项目立项数量和资助力度,吸引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南大学还依靠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综合上述情况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湖南省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组织力量分散,有的工作属于人事处、有的属于教务处,有的属于工会,有的放在学院。二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举措较为传统,教师受益面不大。如,2011-,湖南省先后组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13门课程的课堂教学竞赛,参赛选手共755人,与13年湖南省高校教师39192人相比,占湖南省高校教师1.92%,无论是“传帮带”的机制,还是讲课比赛,都是在同一学科、专业、或课程内小范围开展,没有建立更为广泛的、文理交融的教师教学能力交流平台。三是对于不同教师,同一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一对一”咨询、帮助明显不足。当然,为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更有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省内少部分高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或类似机构,对原来分散在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努力形成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方高校创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迅速发展的趋势,也是促进教师追求卓越教学,完善职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2.湖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建议为了真正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我省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湖南省应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的做法,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省示范中心”应具有如下四个特征:其一,它是一个专门化组织。教学发展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学活动也具有某种专门的“标准”,教师需要经过严格持续的训练才能持续胜任。教学中心就是这样一种专门针对教学专业化的组织。其二,它是一个研究型组织。由于教学是一种学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大学教学必须针对出现的不同内外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否则中心的各种活动失去了坚实基础。其三,它是一个服务性组织。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专门化的人员以及研究都是为了给学校和教师提供支持以及服务。就此而言,它与大学中的各种行政和教辅组织并无本质区别。其四、它是一个管理组织。中心对教师和学生教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并且根据针对评价反馈,教学中心可以出台一些奖惩的措施,设立教学奖,优秀的教师和项目给予奖励,反之,对于连续评价结果不佳的教师则要针对性给予诊断和后续改进建议,甚至采取相应措施。3.湖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内容结合湖南省实情,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要以面向教学、面向教师、促进发展、开拓创新为工作原则,探索建立以项目为载体、服务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目的运行模式。建设内容如下:1.教师培训。面向学校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基础培训,任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改进教学策略与技巧、提高教学能力。2.教学咨询。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咨询服务,解决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要。3.实践训练。学校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行业部门、厂矿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对教师进行社会实践训练;依托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省优秀实习基地以及校内实验室等资源有计划的安排青年教师带岗培训。4.教学研究。有计划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展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开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5.教学测评。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咨询和反馈,帮助任课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努力方向。6.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本校教学名师、教学能手,集成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开放共享机制,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实施全方位服务;收集发布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专业的支持服务。
四、结语
美、英、日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教师发展中心的成功经验,教育部30个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建设,为地方高校成立该类中心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建设经验,地方高校只要因校制宜、扬长避短,完全有条件建设好具有各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教师个体的职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玛丽C怀特.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效益评估,北京大学教育评论,Vol.12,No.2,April,P13-23.
一、教师发展与教学学术的耦合
博耶于1990年发起的教学学术运动, 在教学学术的框架中整合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使教师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舒尔曼、克莱博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博耶的教学学术思想,把博耶的“教学学术(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SOT)” 发展为 “ 教与学的学术(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SOTL)”,将研究、 教学、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学习也被纳入教学学术范畴之中,教学学术思想拓展了教师发展的视野,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
(一)高校教师发展:内涵诠释与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在国外高校,“教师发展” 经常与 “专业发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教学发展”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 职业发展” (career development, personal development)等概念交替使用。 目前,“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成为最通用的专业术语, 尽管如此,教师发展的内涵在各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国家也有所区别。 Simpson和Jackson认为,大学教师发展可以理解为在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教师为满足其职业角色的需求,在认知、态度、技能、修养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 纳尔逊将教师发展定义为“旨在改善教师作为学者、导师、学术领导和院校决策贡献者等角色在职业生活中的一切表现”[3]。 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发表了 《高校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提出 “高校教师发展”的四维模型: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 在亚洲,日本关于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开展较早。 广岛大学的有本章教授认为,教师发展是“以教师的研究、教育、服务、管理运营、人事、 职业发展等活动领域为对象,以提高大学教师的专业水准为目标的行为”[4]。 1996年日本文部省的教育白皮书及2008年的咨询报告都将教师发展定义为 “教师为改进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所进行的有组织的举措”[5]。 根据这一界定,日本高校教师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教学改进中心主义”价值取向。 我国学者潘懋元教授则认为,狭义的高校教师发展,更多地强调其作为教学者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6]。 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发展是在特定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专业概念,尽管国内外对其内涵解释各有侧重, 但均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 这也是国内高校教师发展促进机构多数取名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缘由之一。
教师发展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中新教师所占的比重在增加,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且缺少相应的教学培训,因此,新教师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高等教育由后大众逐渐迈向普及化阶段,高校对新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 芬克尔斯腾等人的研究显示, 1992年,美国高校新教师占全职教师总数的1/3。 进入21世纪,2000—2010年新教师人数增长24%[7]。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教育统计公报显示,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之后,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由2000年的42.61万人, 猛增到2013年的149.68万人,增加了3.51倍,其中又以青年教师为主。2000年, 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7.76%;35岁以下的占47.59%;40岁以下的占67.74%;45岁以下的占78.38%。 当年新增加教师68162人,占教师总比例为16.00%。 2013年,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5.79%;35岁以下的占40.12%;40岁以下的占59.91%;45岁以下的占72.49%。 可见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态势比较明显,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师发展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教学学术:理论进展与教师发展的新视角
博耶拓展了高校科学研究的内涵,将学术内涵划分为“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学术”四个方面。他认为大学教学具有学术特征,是一种独特的学术。教学的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即传播知识的学术[8]。 在博耶的论述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的发展需要教学来支撑。继博耶之后,李·舒尔曼接过了教学学术运动的大旗并发展了教学学术思想。 他认为:将教学视为学术的一种,就要不仅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而且要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学像其他形式的学术一样是一种成果,这种成果的显露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过程。当教师将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并与所在社团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工作。 这时教学就变成了教学学术[9]。 将“学习”因素加入教学学术之中是舒尔曼对教学学术运动的最大贡献,他提出教学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从而将“教学学术”演变成为“教与学的学术”。而鲍尔森的贡献在于从理论上清晰解析教学学术的内涵。他从知识生产的视角列出研究与教学学术相互关系图谱,处于关系图谱核心位置的是教学内容知识,教学学术的所有相关活动都是围绕教学内容知识的生成、 拓展、 完善与精致化展开的。
在教学学术运动中,博耶的贡献在于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舒尔曼构建了研究、教学与学习的共同体。 舒尔曼认为:“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是紧密相连的、无法分开的,因此教学学术水平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 ”[10]莱思也认为,教学学术还应包括学习的能力,即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会学习[11]。而研究学生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学。这种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 “ 教学范式” (Instruction Paradigm),由此推动了教师教学发展由 “ 教学范式” 向“学习范式(Learning Paradigm)”的转变。 “学习范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教师不仅仅掌握如何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发现和创造知识,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达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学习范式” 的本质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教学的学术含量在不断增加, 并为教学的学术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支撑, 从而实现教学学术与教师发展的耦合。
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范式转换
受教学学术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转换,教师发展机构的建设理念与发展模式有了根本性转变,超越单纯教师发展模式,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发展的有机整合。
(一)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初期基本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 中心建设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发展,关注教师教学,是以提升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基本目的的专门化服务组织。 密西根大学的“教学与学习研究中心” 是全球第一个教师教学发展促进机构,其建设理念既具里程碑意义,又是早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的典范。该中心建设之初的宗旨就是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中心通过配备专门化人员以及开展专题研究,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中心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 通过培训与研究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Derek 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是美国最早的教师发展和教学促进中心之一,通过向教师提供教学支持,致力于全体教师与研究生助教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中心现任主任詹姆斯·威尔金森明确指出中心的宗旨是: 帮助教师成为好的研究者与好的教学者[12]。英国剑桥大学教学中心提出的宗旨是:“为大学所有成员提供学习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实现优秀的大学教学和研究活动提供支持。 ”[13]成立于1973年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学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TEDI),任务之一是为本校青年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服务, 以助其尽快胜任教职并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并成为澳大利亚具有示范性的教学发展机构[14]。
教学范式下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目标表述各有不同,但其共性特征在于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共同使命和基本宗旨,其主要功能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正式的规划,帮助他们在教学上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工作坊、 教学研讨班、 创新性教学方法试验、帮助教师计划校内课程、通过准备合同或基金建议获取校外经费、计划和出版教材等[15]。陈志勇系统概述了这一时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及其主要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学观念和文化传播功能、教学培训与指导功能、教学与课程的研究功能、教学评价与反馈功能[13]。 美国大学教学发展项目的专家森特(John A Centra)开展的调查表明: 教学技能发展实践在改进教学方面是有效的,大学教师更愿意参与此类实践活动,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焦点问题必须是教学的改进[16]。
(二)关注学生学习成效: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科技突飞猛进要求大学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而美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入学人数激增且学生构成多元化,教学质量下降为社会诟病。 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教学学术运动催生的美国高等教育变革的核心思想在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教学新范式。教师发展发生了由注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向注重学生学习的转换。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美国高校开始积极关注如何将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成果结合起来,以教促学,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新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促进了早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职能转换。 教学发展中心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培训,而是更强调通过营造一个特殊的环境来支持学习和教学策略的改善,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主要目标有: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2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内容;3帮助教师改革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4帮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17]。
进入21世纪以后,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逐渐成为国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主导范式。 成立于1875年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是全美最大的教会大学,也是美国最早建立的教师中心(Faculty Center,FC)之一。 为了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需要,2007年,该校又成立了教学与学习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TL),与教师中心共同发挥作用。 其中教师中心专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全局,而教学与学习中心则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CTL的任务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CTL非常注重教学与学习知识的整合,以教促学[18]。 斯坦福大学CTL的培养目标及培养任务是要让学生参与学者或更高层次学生的讨论,使他们能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且热爱学习。美国国王学院的卓越教学中心(Th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成立于2002年,该中心将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纳入发展目标之后,开展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经验学习和服务性学习等活动,重视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指导。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专门开设了指导和服务学生学习的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学术训练中心(Academia Skill Centers)和学习策略工作坊(Learning Strategies Workshops)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的 “学习与教学中心” (Center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CLT) 强调服务学生学习的核心思想, 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在教学卓越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学习走向卓越,是CLT的重要使命”[19]。 由此, CLT贯彻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基本思想, 着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支持。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教学发展中心的宗旨是通过加强教学与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学与学习方面的政策、资源、实际和虚拟的环境等)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德·肯尼迪在 《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出,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责任,也是教师的主要学术职责[20]。 这就意味着,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思路要超越教师发展,将学生的学习与教师发展有效整合,教学的内涵不仅只是“教”,而是追求“有效的教学”,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能带给学生有效的及成功的学习,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创新途径
2012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厦门大学等30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开启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进程。 别敦荣教授对全国54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学术性、独立性、专业性和感召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中心的性质尚未完全展现、建制尚不完备、作用尚不充分、覆盖面尚不够广等[21]。由此可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一种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新兴组织机构,需要以教学学术为引导,在政策制度、目标定位、运行模式和建设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
(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制度保障:加强系统顶层设计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立是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化、组织化的产物,是繁荣教学学术的平台与载体。基于教学学术视角,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属性上, 既不能是纯粹的行政机构, 也不能是纯粹的学术机构,而应兼具行政机构与学术机构的双重性质,将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的性质有机地融为一体[22]。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其职能从单纯的教师发展逐渐演变为推动高校组织变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内部保障机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例如, 澳大利亚大学的教师发展促进机构定位就是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和发展的领导和实施机构。 因此,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学术性,从学术组织视角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形成层次分明的发展性制度系统。 顶层设计首先要优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外部环境,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良性运行。这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形成良好的教学学术的外部制度环境,建立重视教学的价值导向,更需要建立全国性的各种教师教学发展协会, 为教师教学发展的交流与研讨提供平台。如英国和新西兰都成立了相应的全国性的高校教学发展机构, 负责全国高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工作。 顶层设计的关键还在于高校内部,应从教师教学发展的定位做起。从目前国内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经验来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该是一个独立建制的机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管理,才能获得高校管理层的直接支持。 在此基础上, 加强与教务、人事、学工、信息技术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高校内部政策支持,打造一个能产生合力、层次分明的发展性制度系统。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组织资源优势,使之成为制度化、系统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教学服务与支持机构,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范围,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目标:构建教学共同体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一个具有学术属性的组织,从教学学术的视角来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目标应将分散在各个基层学术组织的教学学术活动组织成为教学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开展教学学术交流的平台。 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在教师发展培训活动中,就引入学习共同体理念,通过习明纳、午餐会等开放的教学培训活动, 聚集拥有共同兴趣的教学人员,形成临时性组织,相互交流探讨,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共同体的建设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共同趋势, Steiner研究表明, 教师发展方式应从正式的个体学习, 走向以实践共同体为代表的团体非正式学习[23]。 在教学共同体中,教师愿意分享想法和问题,在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教学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共识, 是对教学学术的共识, 在共同的教学文化引导下,教师具有归属感,在教学共同体中能实现个人价值, 可以激发教师自我反省、 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有学者指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重点培育三类学习共同体:初入职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技术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与教学建设项目相关的学习共同体[24]。 除此以外,适应教师教学发展范式转换的需要,还应注重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建立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引导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模式:推进学生中心的学习范式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理念由单纯的教师培训,逐渐演变为教与学的一体化,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 目前, 基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教育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已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模式不能再囿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 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换,也是教学学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Trigwelh等人通过研究构建了多元教学学术模式,描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渐进的4种教学学术模式(见表1)[11]。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意味着教师发展范式的转换,不仅仅关注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而且要超越教师发展,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发展新范式———学习范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高校内部质量提升的保障性机构,应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的融合,促进高校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促进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内容:完善教学发展体系
关键词: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教师 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86-01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的形式变化层出不穷,教师职业的未来发展宏图不仅受到教育学者们的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职人员的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等如何优化,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1.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全面改革。其中教育资源的建设正是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目前教育领域颇受关注和值得创新和研究的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包括四方面内容:素材类教育资源、网络课程资源、资源建设评价和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其中网络课程资源和素材类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是需要规范的核心和重点。由此可见,教育资源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必须予以重视。
1.2 教学资源模式不断更新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资源已经逐渐的成熟和丰富。现今的教学资源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资源的类型,很多新型的教学资源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例如:微课。它主要是以视频为主,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围绕某个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将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完整地呈献给大家。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易传播等特点。新型教学资源的建设也需要教师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学习使用制作教学资源的软件,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短小精悍”的课程资源,以满足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2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具有神圣的使命。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引领文化创新、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等重要责任,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水平是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在教师职业发展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引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求更好地开展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实际上高等教育确实实现了飞速发展。但是,在教师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满足现状,稍显懈怠
高校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很高,多数高校教师都具有事业单位编制,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压力,只要按教学要求完成指定教学任务就能完成工作,因此会导致多数教师满足现有工作状态,缺乏创新的进取心以及长期规划职业发展的愿望。
2.2 专业知识快速更新带来压力
作为高校教师除了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总结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专业知识,关注专业领域内前沿的最新内容。令人担忧的是,有一些教师因为对自身放松要求,或感觉到更新知识带来的压力,就会不进则退。
2.3 测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交流评比的平台
高校教师晋升的形式主要以人事局的考核、校内聘任等形式来实现,测评的方式过于单一,而且评比机制的形式也过于程式化,不能够针对教师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评价;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之间缺乏开放式的、公平的交流平台,激烈的竞争只能体现在职称的考核中,相反地应当为教师创造更多互相“切磋”的交流机会,有效地激励教师增强提高业务水平的愿望。
3 教学资源建设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时促进着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和成熟。
3.1 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提升职业发展自觉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激发高校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调整心态,主观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施与者,更是受益者。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便会自然而然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升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增加专业知识存储量,提高专业技能等。二是激发高校教师的竞争意识。通过教学资源平台,高校教师可以观看到所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质量对比,促进高校教师重燃教育热情,不断提升专业领域的技术水平。
3.2 满足个性化和多元化要求,拓展职业发展方向
教学资源建设满足了高校教师个性化和多元化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资源建设无疑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创建,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2)满足教师自身专长的研究领域。除了顺应教学计划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善于研究的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资源,可以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3)满足教师的职业兴趣。教师可能会对在教学领域范畴以外的专业内容有研究兴趣,如果只允许创建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会局限教师的职业发展。
3.3 创新教学实践,提高职业发展目标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创新,创新的本质就是在原有的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方式将其重组,获得更具有价值的资源,力求达到推进社会进步的目的。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正是遵循了创新的原则,高校教师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针对制作的教学资源进行反复推敲、反复完善,创新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主要以教师自身为主体发展,教师在建设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反复地推敲完善教学实践,在精神和能力方面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还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都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两者的结合在推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hcgKNOiJpX31VjtfYhHmcTwHaQ8s qg1I1IvEpWOQPkGNMX_8Fc1lBlz YrK16aIX7YP2CfmbK5HqiaPNz CO45-FWoSjXPoD9hR8w00Md3se.
本学期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宗旨,以实施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主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着力夯实常规管理,坚持求新务实作风,强化指导服务职能,促进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的提升。为此现拟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抓学习,强研究,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课程改革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全体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切实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本学期学习内容是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实际撰写较深刻的学习体会。
2、继续开展撰写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二、优化教研常规管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1、教研组教学教研计划。
学校各教研组根据学校要求制订本组教学教研计划。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教师个人应根据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教研计划和进行教研总结,教师个人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总结应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和
总结之中。
2、坚持集体教研活动。
教研组每一周开展一次集中教研活动,要求定时定点定人员。内容是课标的学习、集体研讨、分析学情、审定导学案、教学实践反思,确立中心发言人并使之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过程要围绕主题,除中心发言人外,全体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和发表见解并作好记录,做到每次活动有效果,人人有收获。中心对教研过程要进行及时的检查。
3、组织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并及时组织反思和交流。
三、继续进行师徒结对,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
四、开展“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研究活动,树立榜样和旗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激励全体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为了便于期末优秀教研组的评选,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听评课活动。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应达到15节以上。
五、组织申报校本课程,确立其内容及方向。
六、请付教授知道英语教学,确立英语课型。篇二:教师发展部2013-2014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教师发展部工作计划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师发展部立足校情,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走丰富质量内涵之路,致力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这一总体思路,按照学校工作计划要求,紧密围绕 “科研兴校”这一工作重点,树立“科研引路,教学创新”理念,不断丰富科研工作内涵,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发展而服务。
二、工作重点 1.以加强理论学习为抓手,努力营造理论学习氛围,借助“教师讲坛”、“好学深思”等交流、汇报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开创群众性研究,常态性研究为主的教科研工作新局面。2.加强对已经立项的省、市级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求真求实,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研究工作。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做好课题阶段成果的转化工作,通过“教海探航”等论文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推动我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教研和科研的协调发展。4.加强常态科研的力度,切实开展“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5.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促进个人主动发展,增强职业道德,遵循教育规律,拓展学科视野,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促进专业成长。
三、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开辟多种渠道,推动教师理论学习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作为教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教科研理论武装自己。教师观念的转变
是学校进步发展的逻辑起点。1.继续开展“教师讲坛”活动。
我们将邀请我校各部门领导以及教科研工作做的特别出色的教师代表走上讲坛,向全体教师传授他们的先进经验,共同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知识。本学期将由张怀玉、陈太中、李小飞、黄松华四位老师向全体老师就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传授经验,普及专业化知识。2.继续开展“好学深思”学习活动。
我们将成立编辑队伍,在每月下旬编辑“好学深思”学习活动材料。要求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真阅读每期学习材料,完成材料后“学习心得”。可以写阅读后的心得,也可以运用材料中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故事写心得感悟,每期一篇,每篇不少于500字。由评委评选出每期的优秀心得,并及时公布优秀名单,在期末教科研积分上有相应加分。3.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开展读书活动,倡导读名著、读经典,每学期至少精读两本教育书籍,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品位。本活动具体见后面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一节安排,本部门将在学期末进行考核,结果计入教师教科研积分。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以“导学、自学、互学”等形式,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二)深化、细化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规范的管理是提高科研实效的保证,是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在学期初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时,课题组要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围绕学校的主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做好两个省级、四个市级共六大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教师发展部牵头,组织课题组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1.坚持教科研过程的规范管理。
本学期,本部门将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学校现有课题进行规范管理,每月一次组织教科研的专题活动。课题研究组分工到人,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有实验组教师分别承担,实验教师要有计划、有总结、有个案,使教科 研工作进一步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内涵。从管理中求质量,从管理中求规范,从管理中求发展,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努力,增添课题研究的亮点。
继续推行教科研例会制度。每个课题每月进行一次例会(具体安排见行事历),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论文、随笔交流、读书心得教研等为例会内容,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本部门将定期召开子课题进展交流会。各课题要严格执行其相应的课题管理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进一步明确各课题组内部的分工与预期成果。做到有研究计划、有经验总结,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过程性资料积累以提高研究效益。2.做好科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会议记录本,要准确记录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各种信息,为研究工作提供客观有效的证据。本学期,要求各课题组成员,每人写好一篇个案分析或过程小结,学期末上交。同时要求课题组长及时记录,及时总结,提高会议记录本记录的准确性,并以此作为期末教科研考核的依据之一(由课题组长记录分析、小结上交情况)。课题组长记录课题组工作时应该要详细具体。
3.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教学结合。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教学演练场、组内汇报公开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要将自己承担的演练场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突出课题研究要深入课堂,以课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打造精品课。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4.教科研工作渗透进日常工作。
现在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每位教师,以课堂和日常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使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研究的措施,总结得失,写好教育随笔,以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课题只是一个平台,思考和分析才是本质。因此,倡导课题组成员养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习惯。
各位课题组长在学期末将本课题组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组内成员研究小结(或个案分析)、会议记录、研究成果(获奖证书、发表文章杂志复印件)等材料上交到教师发展部,作为学期末先进课题组评选材料。
(三)构建有效平台,转化研究成果,促进交流推广。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随笔等教科研成果上传展示出来。学校积极宣传,发动教师参加各类论文、案例等科研成果类比赛,做好有关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鼓励教师向外投稿,并进行投稿登记,力争多出成绩。学校根据制定的教科研奖励条例,及时奖励。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做好课题阶段成果的转化工作,积极参加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做好教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通过参加“教海探航”等论文评比活动,实现教师教学行为、课堂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师反思、总结和提炼的能力。3.结合各级各类征文活动、市教研室论文、教案评比活动,继续开展校内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设计等征文评比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每位教师本学期认真撰写好一篇论文,一篇教案设计,参加学期末的论文、教案评比活动。
(四)开展教学技能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1.“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教学行家来校作讲座、指导,为老师们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也打算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各兄弟学校组织的课题、公开课、教科研等业务培训,以提高教育研究水平。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出席观摩交流,促使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2.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为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的经验、探讨教学技能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通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引领教师善于观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以促进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推动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3.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
为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教学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推进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粉笔字”、“钢笔字”比赛。粉笔字在每次年级组会议前10分钟练习,在第5周集中展示。钢笔字在学期初发下字帖,请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在13周上交一份钢笔字作品(同时上交字帖)。教师发展部将及时做好评审工作。
(五)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促进个人主动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每位老师针对自己的特点按照下列四个方面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1.读书活动。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每学期至少精读两本教育书籍的活动。包括一本必读书目以及一本选读书目。在学期末写一份本学期的读书小结上交。2.公开教学。
在本学期争取上一节演练场课或组内公开课。通过公开教学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3.课题研究。
参加学校一项课题研究,并以此为抓手,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4.论文发表、获奖。
在本学期认真完成一篇论文或教学设计,争取发表或者在比赛中获奖。
以上四方面要求学期末将由我们教师发展部逐项核对、考核,并计入教科研积分。篇三:福建江夏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4年工作计划
福建江夏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4年工作计划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根据《福建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2013-2017年)》(闽教人?2013?105号)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要点,秉承“引进先进教学理念、营造特色教学文化、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工作宗旨,以“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己任,努力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出应有贡献。本的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开展应用型教育教学理念系列宣讲活动
本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程灵教授、学校督导组等校内外专家将深入各二级学院(部),面对各学院(部)的广大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开展应用型教育教学理念系列宣讲活动,向一线教师详细阐述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专业调整优化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方向、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等,使广大教师领会学校的内涵建设,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并自觉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二、举行不同类别教学比赛和评比活动 1.中心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交流教学经验,争创教学先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拟于4月—5月举行首届“优秀教案”评选活动。2.中心为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平台,展示优秀教师教学风采,拟于4月—5月举办首届“微课教学”比赛。
三、实施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 1.开展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指导活动。10月—11月,中心组织检查组,全面检查二级学院(部)对新进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培训工作,督查二级学院(部)对新进教师的规章制度、教学规范、教学技能等进行系统培训。对检查组认定课堂教学存在较大问题的新进教师,学校要求二级学院(部)对其实行减课或停课处理,并进一步加大指导帮扶力度,促进帮助新进教师适应岗位工作。2.开展教学反思与诊断活动。10月—11月,中心组织专人进入新进教师课堂,真实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新进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及
时进行教学反思;召开专题课堂教学诊断研讨会,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学评议专家对新进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研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新进教师的快速成长。3.中心鼓励教师申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潜能;推荐科研能力较强的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参与省级青年教师科研计划项目。
四、举办专题教学讲座与培训
为解决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本将邀请校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3~5场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或培训,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动力,促进其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五、举办教师教学沙龙活动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开展“我与优秀教师面对面”教学沙龙系列活动,各相关学院(部)负责承办,中心选派专家和学校督导组参加活动,并对沙龙进行指导与监督。通过与新进教师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和新进教师分享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分享优秀教师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各学院(部)应将沙龙举办的时间、地点和主题上报中心,中心鼓励学校相近学院、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活动。
六、指导和督促二级学院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工作 1.实施教育厅关于青年教师成长计划中的青年教师访问学者项目,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具有竞争力的“985”、“211”高校、重点研究机构或大型企业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研究1年,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科学创新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2.为提升我校教师教学水平,中心将分期分批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2014年9月—2015年1月选派若干优秀教师赴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全脱产进修。3.督促二级学院(部)制定新进教师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培训方案,不定期指导、检查二级学院(部)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并
结合工作实际,向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各相关二级学院(部)提出改进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意识,建立和形成良好的教风,使全校教学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中心指导和督促各学院(部)制定专题学习计划,组织近3年新进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并将学习计划、时间安排、学习讨论记录、学习总结等资料建档存查,作为学院(部)和教师考评的依据之一。篇四:教师发展中心2012-2013工作总结
时庄街道中学2012-2013学教师发展工作总结 本学年以来,教师发展中心坚持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坚持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与师资培训活动,较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积极推行 “发展教师,成长教师”的科学机制建设,积极创设“教师共同成长”团队实践平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1、构建教师发展平台,制定教师发展长远规划
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实行人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长远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考核方案》,构建了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同时以“名师培养工程”为突破口,积极发挥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我校把济宁市杏坛名师——孔晓菁老师聘为学校首席教师,把济宁市优秀班主任---颜梅老师聘为学校首席班主任,成立了以曲阜市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名师工作室,进一步加强名师对全校教师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2、围绕新课标进行学习、研讨、考试
学校确定3月份为新课标学习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讨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知识考试,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掀起了一轮“学课标、考课标、用课标”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潮。
通过测试考查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与应用。考卷内容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和案例论述题,从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特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新课程标准变动情况诸方面,全方位对教师学习与实践情况进行了检测,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全面把握新课标精髓的能力。
3、积极开展教师六艺展风采活动和加强教学通识培训学习 为展示教师个人风采,锻炼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学校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坚持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与师资培训活动:开展了教师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展示大赛、优秀备课展等活动。各项活动有计划、有效果,资料详实。
另外,除了活动的开展,学校还以教研组为单位,在理念学习上,加强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相关课程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内容,提高中小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进程。
4、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提高和培训的机会。
①开学以来,学校组织教研组长到中医药学校参加高效课堂研讨会,先后组织教师100余人次到济宁、泗水、金乡、滕州、宁阳等周边县市参加教学研讨会及1751片区活动,进行观摩学习,以获取先进的课改及考试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组织老师参加在杏坛中学、实验中学举行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在曲阜市各校举办的教研员大讲堂活动,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各项省市级培训报名工作
①按照《2013年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及中心中学的指示要求,对我校教师信息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上的教师信息的补充采集和修订工作,补充新增或遗漏的教师信息,修订有错误的教师信息并填写变动教师信息表,同时上报中小学暑期远程研修报名单。
②根据济宁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全市第三期中小学班主任远程研修的通知》,按照名额收集信息并缴费。
③统计教师参加普通话考试报名工作,进行填写报名模板、照片采集并上报教研室。
④组织2013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报名工作。
⑤组织“国培计划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报名工作及信息统计。⑥组织关于2013年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参训人员信息确认的工作落实。
6、进行小组建设调研,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发展
从所交材料及本学年小组建设实地查看:我校小组建设基本成型,整体小组建设思路清晰、方法明确,设立“你追我赶争上游”的个人军衔等级制,同时实行“军师旅团营”的小组集体等级评价。在过程性记录中有专门设置的级部统一的班级日志和学习小组记录评价表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组内排名,级部有统一的小组加分方案,突出表现在各科优秀加分、级部进步加分、级部总分名次加分、单科状元加分,所交材料能体现出这学期的内容,而且对于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小组成员进行了表彰,这学期七年级组织了部分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员进行了外出爬九龙山、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这些都能对小组建设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7、实施“教师读书工程”,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本学年,围绕学校提供的推荐书目(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郑立平《优秀教师成才之路》),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明确读书内容在教师中大兴读书之风。组织集体阅读和研究性阅读;开辟读书论坛,交流学习体会;充分利用校园网,让教师在网上交流读书体会;鼓励教师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这些都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8、进行档案材料整理,较好的迎接了济宁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1、进一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要把正确的理念融入团队管理,要爱护、尊重、依靠广大教师,设置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重视团队温
暖、正确引导和激励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用多元化评价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
2、小学部虽然已建立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能通过小组进行帮扶,有学困生辅导成绩跟踪,但是,由于缺乏过程性材料,小组建设尚不成规模,小组文化建设氛围有待加强,学习小组评价有待完善,这是下学期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小组建设的引领及指导工作,利用质量监控手段,促进科学评价的研究,引领新课程向科学、高效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3、围绕打造各各学科教学科研领军人物、开展小课题研究,加强通识培训制定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研修活动。篇五: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规划(2013-2016)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规划(2013年-2016年)
一、中心规划 1.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医药类教师发展培训服务体系。基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使命,中心将对未来教师(研究生助教)、新入职教师、职业早期的教师、职业中期的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实施分期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对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新入职教学系主任、教学秘书开展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中心将开办各种高层次高水平教学建设和改革讲习班、研讨班、培训班。针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为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与辅导。2.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平台,建立科研潜质向教学能力的转化机制。利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吸引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进教师科研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推动教师专业学术水平、科研潜质向实际教学能力转化。中心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密切联系教育技术部门同教师的合作,就教学和课程设计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中心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包括“精品课程”、“精品网络教材”、“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彩一课”等一体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把师资队伍中的智力储备转化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高质量教育。3.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依托,建立医药专科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的预警机制。中心将在前期有效开展教学质量自我评估为基础,进一步研制监测医药专科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以及与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项,通过采 集、挖掘、分析医药专科教学运行状态数据,揭示医药专科教学运行的基本状态,诊断医药专科教学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质量分析报告,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咨询报告,以期有针对性地诊断各医药专科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4.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依托,建立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发展研究数据库。中心将依托“云南省高等学校熊金成名师工作室”、“卫生职业考试基地”、“202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组织建立的有关医药专科高等教育调查与统计资料的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数据库。基于大规模调查的“云南省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发展研究数据库”的最终分析成果,报送相关教学主管部门,以期对制定我校新形势下的医药类教师发展规划、体制构建、管理规范、实施项目、激励机制、评估体系等提供咨询。5.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桥梁,建立“地区医药类高校师资交流培训基地”。中心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桥梁,积极与各类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各种学术交流、讲学访问、高层研讨、教师进修培训等项目,不断促进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师技能等方面的沟通。中心将与全国一流大学的教师发展中心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地区内外优质资源,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展深入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二、建设计划 1.在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本计划将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管理经验,为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以及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培训服务。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次人员提供包括教师课堂学术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例如新生研讨课、有效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或基于问题的学习、临床教学或实验教学、基于课堂讨论或辩论的课堂控制、非正式学习、讲座教学、大班上课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法、教学有效性评价、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期中考试检查、课堂教学小测、教学档案或课堂档案等)、学生的学习评价(考试、测试、学生成绩评价、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在线教学、教学学习原则和教学风格(学习风格、教学和学习原则、学习技能、教学风格)、多元文化和多样化教学等多维多层面的教学培训服务。2.未来教师(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培训计划。本计划旨在积极培养后备的教师队伍,使研究生助教具备未来的教学能力。中心将协同研究生院设立研究生助理培训项目,帮助研究生为未来职业作好准备。项目将让研究生了解各种环境中教师角色和责任的所有知识,将重视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前植入到未来教师心中。中心将每年举行多个助教培训计划,为研究生助教积累未来教师培训经历,培训重点内容包括如何转变角色、如何准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如何引导课堂讨论、如何带实验、如何安排考试和学业成绩评定、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要求,以提高研究生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中心系统培训的学生将获得中心和研究生院共同颁发的教师证书,证明研究生助教参加了大学教师层次的专业培训,该证书将有助于研究生就业和应聘。3.教师教学咨询服务计划。本计划将针对不同学科的新教师提供关于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氛围、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咨询。计划内容包括通过开
设名师教学工作坊、教学沙龙、教学咨询室、教师教学观摩周、开设教学研讨会或组织课程录像和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服务。中心将推动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对一”指导咨询服务。建立教师教学成长档案袋、教学成长录像档案等形式,详细记录教师个人教学成长过程,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心作为第三方,帮助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策略性建议。中心将应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或系副主任需求,适时开展课程教学、学生学习评估以及关于如何评估教师表现,教师聘任考核,如何评估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规划院系远景目标等方面的咨询服务。4.教师教学改革创新促进计划。本计划旨在面向学校全体教师提供系列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和资助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计划内容主要包括“青年教师新开课资助项目”、“研究性探索性课程资助项目”以及“教学改革创新资助项目”。通过竞争性资助项目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教材与教学法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技术运用研究等。鼓励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鼓励教师及时推广教学改革先进实践经验和成果,激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引导创建一种重视本科教学、关心关爱学生的具有厦门大学特色的教学文化,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5.有效教学和学习的质量评估计划。本计划是中心会同校内有关部门,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习效率进行诊断性地检查、评估和交流,以期促进教师不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计划内容包括:
中心应学校要求开展本科教学评估。重点围绕着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开展新教师教学能力评估、课堂教学能力评估、实验(实践)教学能力评估、考试与成绩评定评估、师生关系评估等。在评估基础上,编制教学评估报告,帮助学校诊断教学存在问题,提供教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中心应各本科教学学院要求,面向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举办“评估研讨会”,研讨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系主任一起组织教师教学效果测评和学生学习测评。帮助学院设计、实施和分析教师经历问卷调查、学生学习经历问卷调查、新生问卷调查、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各类调查工具。作为第三方协助学院收集教学数据,提供教学与学习情况的反馈与建议。
中心应教师个性化教学需求,提供课程学习评估。协调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不同需求和看法,促进二者之间沟通与交流。作为第三方帮助教师收集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查找原因,以期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6.建立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计划。本计划旨在汇聚本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形成共享机制,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力能力提供服务。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中心将以精品课程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契机,组织制作一批名师名家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青年教师精彩一课等典型案例,供教师学习观摩。中心将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高校的课程,集成在同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成“移动网络课堂”,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便捷服务。
《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摘要(2000字以内)
1.项目名称、依托单位
2.项目的必要性
3.项目建设的目标、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
4.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与资金筹措
二、项目背景、必要性(3000字以内)
1.国内外本领域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项目的目标市场及关联度
2.国内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组建方案(6000字以内)
1.建设条件
1.1申报高校的条件(包括依托单位在本领域科研开发基础和特色、技术水平与优势、创新能力和工程化业绩、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储备、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
1.2所在院系的条件(包括依托单位在本领域科研开发基础和特色、技术水平与优势、创新能力和工程化业绩、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储备、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
1.3主要合作企业的条件(包括依托单位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合作基础、在本领域工程化业绩等)
2.与依托学科间的关联度和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985”、“211”高校请介绍清楚同“985”、“211”工程的关联度)
3.学术带头人、工程技术带头人、技术开发、系统集成与工程化队伍情况(学术带头人请控制在4人以内)
4.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运行机制,机构设置与职能
四、主要目标、任务及技术发展分析(4000字以内)
1.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开发方向 2.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主要任务
3.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近中期目标(包括总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4.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拟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和当前拟研发项目在本领域所处的地位与发展潜力
4.1拟研发项目技术与市场的竞争力分析(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情况、技术与市场的竞争力优势和劣势)
4.2拟研发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与进度表 4.3建设期的项目管理
五、建设方案(5000字以内)
1.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
2.平台建设方案(技术设备、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
3、科研开发的主要技术、工艺设计方案 4.建设周期与进度 5.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案
6、对外交流、技术培训方案
六、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与资金筹措(1000字以内,在附件中需提供
有关证明文件)
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2、建设投资估算
3、流动资金估算
4、分年投资计划表
5、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落实情况
6、申请省教育部厅资金的理由和具体使用方案
七、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等(如需要,1000字以
内)
八、经济社会效益分析(1500字以内)
九、项目风险分析(1500字以内)
1、技术风险
2、市场风险
3、管理和运营风险
4、其它风险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十一、有关附件
1、资金投入证明材料、配套资金承诺函。
2、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的协议及相关证明材料。
3、拟组建中心的中长期(2008-2020年)发展规划。
4、相关成果证明材料(如:承担的科研项目、申请专利、获授权专利、获奖、其它经认证的成果等的证明材料。只需与中心任务相关的内容,请控制数量。其中:成果类证书仅需封面和专家意见;专利类仅需具有法律效力的部分;不需要论文,如必要,可提供论文目录;奖励仅需证书复印件、科研项目仅需封面和资金部分,如已验收请提供验收意见)。同时在每一类成果证明材料前请附上“一览表”,格式如下:
“四个到位”
中心校为“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着力于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能,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是责任规范到位。重新明确并签订各级责任书,确保各级老师定班定位、各司其职。
二是事项提醒到位。为贯彻“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对“备课、上课、作业教学、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等活动进行电话、短信等提醒服务措施,促进了老师的爱岗敬业。
“名师出高徒”,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高等教育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电子电路类实验课程而言, 涉及到软硬件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 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当数量的教师对课堂教学并不满意, 在教学上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1]。主要问题在于:
(1) 绝大多数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 尤其专业课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上岗的研究生, 缺乏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系统培训, 自己懂但却讲不出、讲不透。
(2) 由于大学教师的科研任务负担加重, 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出现偏差, 片面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对提升现有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关注不足。
(3) 在“卓越计划”实施的今天,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尤其是对于实验教师而言需求更为迫切。但高校教师多缺乏企业任职经历, 不了解当前流行的行业标准和生产流程, 难以将生产实际问题引入课堂, 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指导的能力不足, 学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怎么用, 学习兴趣不高。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也带来了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深刻变化, 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充实提高, 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适应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覆盖全校22个学科专业的近万名学生的电子电路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平台。依托示范中心, 以电子电路实验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为主线, 我校构建起融教学培训、咨询服务、研究交流、质量评估、资源支持为一体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促使教师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 满足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需求,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指导能力和教学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坚强的组织保障。
2 根据不同教师群体, 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学培训项目
(1) 新手研习营
新教师包括新引进教师、首次开课教师和助教。对新教师而言, 最为重要的是适应环境及身份的转变, 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和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因此研习营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交往和课堂表达技巧、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培训等, 具体包括选择教学方式、撰写授课教案、制作教学课件、授课演讲技巧、组织课堂讨论、给学生成绩评价等内容[1,2]。之后, 为每位新教师建立教学水平发展档案, 进行定期跟踪回访, 帮助他们成长。
(2) 名师工作坊
利用校内外的教学名师、优秀任课教师以及讲课比赛获奖教师等资源,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交流[2]。同时组织名师及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 在授课要领、辅导技巧、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开展“拜师学艺”活动, 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教学策略、教学智慧的传承。由高级职称教师牵头, 组织年轻教师参与编写、发行实验教材;设计、制作CAI教学课件;参与自制仪器设备的方案制定、样品制作、成品测试, 发挥年轻教师的作用, 引导他们成长。
(3) 教学中继站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实际经验积累和很强的临场处理能力。针对这一特点, 举办实验教师讲课比赛、基本功竞赛、教学新人奖等教学竞赛, 通过观摩切磋, 取长补短, 促进教师指导水平的提升。开设教学理论与指导技能方面的系列课程,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设企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精品课程申报建设、国家教学名师讲座等培训专题, 促进实验教师职业发展。
(4) 教学咨询室
教师若在教学任职方面遇到困难, 向发展中心提出申请后, 中心将组织专家对该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和录像,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几方面给出评价, 提供个别咨询服务,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发展规划[1]。
3 校企联合, 增强实验教师一线工作经验
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标准不断涌现。企业是最能直接反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的阵地。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企业设立“企业工作站”, 将企业资源引入实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挖掘校企合作优势, 建立和完善与“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相符合的实验教师企业挂职、顶岗工作、轮训、研修制度及评价考核制度, 鼓励教师参与工程项目、企业技改、技术咨询和校企协同创新项目, 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 设立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机制
(1) 教学研讨会
定期以小型研讨会或午餐会的形式进行教学研讨, 分享交流经验, 推广促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研究方法, 开展有关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研讨会每次确定一个主题, 让老师们在交流和讨论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和策略[3]。
(2) 师生座谈会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中心定期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 搭建师生相互了解的平台, 推动教师对学生思维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破解教与学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3) 学术交流
依托全国电子学会资源, 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电子高等教育学术研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电子电路学术年会等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开拓实验教师视野、提高教学队伍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5 建设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库, 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网络作为知识、信息获取的优良工具, 为教师提升自我, 进行主动式学习和经验式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资源库提供了大量有关提高教学技能方面的文章、视频等文献, 方便教师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资源库主要涵盖:知名大学公开课视频、名师教学视频优秀任课教师“精彩一课”等典型案例、教育教学类相关期刊和书籍、教学指南 (包括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程、方法和策略) 、教学讲座及教学交流会议记录、教师能力评价标准、课件制作视频和获奖课件参考、教学相关网站、教学常用软件及使用手册等[1,4]。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电路实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开展教师培训项目和教学咨询、校企共同培养师资、设立交流讨论机制、提供优质网络资源等环节对电子电路实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勇, 骆有庆, 于志明.国外著名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经验与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1) :6-8.
[2]张容, 陈培玲, 陈磊.美国“教师教学发展”体系特点及启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2 (3) :21-23.
[3]项乐源, 胡鸿毅, 魏建平, 等.教师发展中心模式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电子版) , 2011, 1 (1) :58-61.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刚刚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课,因此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了这些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的第一线,是开展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参与教育教学中有诸多有利条件,所以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当前做好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成为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主体的主要优势
1.有效地解决了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近年,很多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已成为必修课程,这就需要一大批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开设这门新课程,高校若要招聘大批相关的教师也不现实。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辅导员师生比的提升,辅导员队伍在逐步壮大。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成为该课程主要师资力量的天然优势。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近年来,学校通过系统培训,逐步让辅导员队伍承担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许多辅导员已成为该课程的骨干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很多辅导员还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方向发展的问题。
2.有利于职业发展教育的深入开展。一方面,辅导员大多是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年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接近;另一方面,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掌握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辅导员容易凭借角色优势掌握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或心理动态,与学生积极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协助学生走出误区、克服困难。
3.有利于开展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不仅发生在学生的毕业阶段,而且贯穿学生的整個大学阶段,即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辅导员的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内容涵盖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辅导员队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学生相处时间相对较长,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因此,辅导员作为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讲教师,有利于开展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逐步科学规划人生。
4.辅导员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与学生联系较多,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辅导员讲授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此外,辅导员还可将职业发展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这样既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又有助于增强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效性。
二、辅导员作为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主体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专业性不足。研究表明,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教师素质要素结构由8个方面构成,分别是知识特征、任务特征、认知特征、动机特征、调控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社交能力。其中,知识特征、任务特征、认知特征、动机特征和社交能力这5个因素得到了大学生和教师群体的一致重视。由此可见,职业发展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非常高。此外,学生对职业发展、职业测评、求职技巧、职业咨询等方面的需要在日益增长,这对教师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辅导员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精力不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目前普通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一般都在150人以上。辅导员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所以学校的每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辅导员传达落实,这就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分散了他们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时间和精力。
3.职责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目前,部分高校已将辅导员作为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高校没有明确把指导学生职业发展纳入辅导员职责内,没有制定科学的监督考核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影响了辅导员从事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以辅导员为主体的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1.提升专业素质,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教学工作,因此辅导员需要积极向专业教育的方向发展。只有实现专业化,职业发展教育才能科学、规范发展。另外,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服务职能,所以该课程教师也要具备综合素质,既要具备相关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知识,又要具备职业发展指导的专业知识,否则就很难胜任工作。
一般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素质,因此对他们的专业培训,既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到企业实地调研等日常培训的形式,也可采取组织参加职业发展教育类的资格培训等集中培训的形式。通过系列培训,辅导员可以转变就业指导观念,提高从事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规划辅导以及大学生日常管理有机融合,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
2.明确工作职责,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办法。把职业发展指导列入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积极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办法是推动辅导员作为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主体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将辅导员履行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情况、学生就业状况与辅导员年度考核、岗位业绩考核结合起来,纳入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从而改变目前辅导员参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状况。同时,针对目前专职辅导员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现状,高校可适当增加辅导员数量,也可以设置职业发展教育专职辅导员岗位,从而解决职业发展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3.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参与职业发展教育的积极性。辅导员参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拥有许多优势,是学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基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质,其工作量化考核难度较大。因此,为了调动辅导员参与职业发展教育的积极性,高校在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建立奖励制度,给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突出的辅导员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定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优秀辅导员等评选活动;把辅导员参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同时将工作表现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予以参考等。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辅导员最接近学生、最了解学生,也深受学生信赖,在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进一步加强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明确职责,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主体的积极作用,必将对提升职业发展教育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微.高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2]岩磊.浅谈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5,(3).
[3]吴挺才,肖璐.浅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4]丁振国,赵频.谈高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之责[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5]李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论文05-27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09-10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09-11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论文09-15
高校教师教学行为规范06-03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论文07-12
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实证分析05-27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10-15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