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通用8篇)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篇1

一、高校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是高校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采用的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与理论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管理的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其管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不仅能够适应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有利于满足社会中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根据高校的教学目的来开展有规律的、有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1]

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我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学生数量多给高校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近几年高校为了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多培养一些人才,进行不断地扩招,使高校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人数比逐年下降,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2]但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又开始陆续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由于学生过多,很多实践课程也只能够泛泛而谈。例如高校都会在暑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从作用上讲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过多,因此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锻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的视野永远停留在书本中,在社会上严重缺乏竞争力。可见,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看,高校教学实践管理对学生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堡垒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对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其工作的性质主要是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主动性,更多的是依靠学校的计划和组织。在众多学生的意识里,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积累更多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说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2.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实践教学管理具有独立性、实践性、踏实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果高校依然墨守陈规的把学生束缚在理论的课堂上,那么学生是不可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当代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已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在寻找工作时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职业技能。而自高校开始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已经使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可见,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必要条件。

3.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能力的催化剂[3]

目前,我国高校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能力,陆续的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课,例如高校每年组织的实习,将学生们分组分别派往各大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际操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产的过程和规律,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可见,只有学校多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4]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科技的先进,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也流传着“毕业等于失业”的口号,面对每年失业大学生的一些相关数据,无疑这句话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善这一严峻的形式,我国的高校开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管理,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多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就目前来看,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从学校角度看,实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对高校的自身建设也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可以促进学校的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化

高校实践教学并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术的特色进行组织的,同时,这些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影响性。以往学校的制度仅仅把学生束缚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就出现了逃课等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自高校开始组织实践教学管理(认知实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逃课的现象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明白了要想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必须先学好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制度更加规范。

2.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高校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

现代化教学模式是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使课堂变得灵活多样。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高校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离不开这样的先进教学技术,它也恰好把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带到了理论课堂中去,以此来融合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校能够及时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从社会角度看,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1.可以为众多企业提供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对吸纳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校还没有正式开展实践教学时,很多企业家表示只会书本知识的高校人才并不是企业最需要的,因为这些学生的工作思路完全被书本和理论知识所束缚,这样的人才只能成为书呆子。而这些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人才。因此,高校为了帮助学生改善就业情况,不断地组织创新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在实践中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因此,近几年通过实践教学开展,高校培养出了很多有经验的毕业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2.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发展和改善,那么人们的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也要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管理培养出了很多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因此他们在步入社会后非常容易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可见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的努力为社会提供了很多人才。

四、结语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施和开展,不仅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符合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在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的浪潮中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和影响也将越来越深远。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篇2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产生

在教学媒体单一的运用过程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和教师不厌其烦的灌输, 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的媒体简单, 学生学习起来吃力, 教学活动也显得枯燥乏味, 这已经无法赶上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步伐。同时教育媒体的种类也不断地在变化, 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 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 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就在于:首先, 音频、视频技术的应用, 可以模拟教学环境, 全面刺激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进行创造性学习;其次,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可以方便地采取互动型、开放式教学模式;再次, 网络技术的应用, 可以突破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配置的限制。因此, 研究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情境教学模式,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对高校的教学模式的分析

高校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学生主动型、教师主动型、师生互动型。在教学模式中, 学生主动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因为在这种模式下, 每个学生都能根椐各自的需要和能力,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进行兴趣学习、实践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个别学习。但是, 绝对的学生主动型模式很难规模性开展, 原因主要是应用这种模式的条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如学生的学习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资金短缺、教学硬件不能配套、教学机构功能紊乱, 以及目前以学历为标准、以集中教学为常规组织形式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因此,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 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顺应目前的教育体制以便经济有效地组织教学,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 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 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及教育出无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正好能够弥补前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 并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因此其积极的教学意义是值得推广的。

三、高校中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

高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准备就业而尚未就业的学生。这种教育一般都需要三四年左右才能完成一个周期, 与经济发展的密切程度远不如职业培训, 跟职业培训的发展依据也不相同。因此通过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现实依据来指导其改革的多媒体情景教学模式,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1. 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实现高校教学目标

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理论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对此, 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型情境教育模式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的情况是, 实践教学阶段往往和其他教学阶段在时间上相割裂, 而且, 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使其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但采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恰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既节约了经费又达到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情境教学的特点直观地了解实践环节具体内容的目的。多媒体手段与情境教学相结合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2. 有利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 并且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具体认识, 在教学活动中逐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模式恰恰能够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目标, 其优点正好弥补了目前高校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不足。因此, 在高校教学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充分、形象地模拟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从而为学生以后就业铺平道路。

3. 能够有效解决困扰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

据先后对北京、上海、广东和本市的近二十所高校的走访, 并对本市的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的321位教师和1 738位学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教师对新兴教育技术还不够了解, 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种类单一;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9%以上是使用PowerPoint教学, 有的学校甚至达到94%, 且以文字为主, 效果一般;教学软件主要是教师自制, 技术、艺术方面都急需提高;教师要求学校举办教育技术培训班的呼声较高。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结合相关专业应用特点, 保证教学质量, 就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多媒体情境教学, 特别是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中, 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作为重点投资对象, 结合情境教学加强专业课件的开发应用与合作, 可以保证教学模式顺应现代化的需要;而且,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优秀师资力量, 组织专业软件技术工作者, 在一定教育体制的监督下, 根据多媒体情境教学的要求制备多种模式的教学课件, 以供不同对象和教学环节的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断冲击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 21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淑玲.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6) .

[2]陆天池.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3) .

论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高校;休闲体育;重要性

[作者简介]朱军(1969-),男,河南省永城市人,永城职业学院语言文化系,副主任,从事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运动行为和体育价值观念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寻求身心愉悦、消遣余暇时间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以休闲娱乐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作为具有休闲特质的高校体育,为了更好的贯彻新《纲要》,使学生达到体育课程目标要求,就学校体育而言,休闲体育走进课堂能提高学生正视休闲体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视休闲体育为一种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所以,在高校中开展休闲体育是时代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休闲体育概述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达成,人们对生活质量也将会有更高的要求,社会生产和生活物质丰富,社会余暇时间大幅增加,如何有益于身心健康地度过大量的余暇时间已引起人们重视。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进行的积极主动的、轻松愉快的、无心理负担的一些健身娱乐活动。休闲体育追求在欢悦和谐的氛围中,达到日积月累地实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恢复体力、抵御疾病、调节心理、陶冶情操、激发生活欲望、培养高尚道德品质、改善人际关系、满足精神追求以及享受高质量人生乐趣等目的。它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竞争激烈、知识快速更新、信息“爆炸”、社会在创造出空前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施加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以及营养过剩等,造成精神压抑、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病”的流行。人们渴望愉快,渴望健康,回归自然的休闲运动变成了时尚。时下流行的“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就是人们推崇休闲体育的最好佐证。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休闲体育的来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充裕的闲暇时间,是休闲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成为可能。

二、休闲体育在高校中开展的重要性

(一)从健身功能看,没有健康就没有事业,没有健康就没有欢乐,更谈不上有什么幸福,所以,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通过休闲体育的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提高新陈代谢的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功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可以维持充沛的体能,改善与增进活动的技能,也可以消除疲劳放松身心,保持充足精力和精神状态,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活。

(二)从社会需求来看,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可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人际关系、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以及团体归属感等。其次,休闲运动可帮助学生模拟各种社会角色,如决策者或服从者、组织者或被组织者等等,以及在活动中由分工不同而承担的不同角色,这种“预演式”的角色承担,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加速自我成长,这些功效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替代。另外,休闲体育的开展有一片重要的领域是野外运动,组织教学冲破校园的围墙,深入社会和亲近自然环境,通过了解周围事物,可收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人与人的沟通,体贴别人,了解同伴的感受,与同伴分享想法,得到同伴的支持,支持同伴的想法,得到别人的信赖以及信任同伴等协同效益。

(三)从教育视角来看,一些大学生还存在着就业应聘认识的偏差,认为就业不是靠能力、技能、专长、学识、修养等综合素质,而是主要依靠“关系”的过时观点,也有一些大学生受一些社会上丑恶现象腐蚀。因此他们不思进取,闲散,参与不正当活动或涉足不良场所,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因此,学校体育应加强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休闲观。我们知道健康向上的休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社会的进步;相反,消极的休闲嗜好,不仅容易伤害自身,甚至有可能形成反社会的行为。积极参与体育休闲运动是最有效、最有趣、最积极,也是最廉价的途径。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人们大多是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这个群体的人思想很容易互相沟通。把学生吸引来参与体育休闲运动,享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自然的魅力,接受特殊的体育文化熏陶,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心理的确立、人格的塑造。为此,要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习惯,视经常性的休闲运动为一种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四)从心理分析来看,体育休闲项目能满足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欲望与冲动,它突出的心理体验是宽松心态、抒解生活压力、启发心智和生命的质量。它不要求遵守刻板的规则,不是以通过比赛追求成绩,也不通过严肃繁重大运动量的训练,而是融入智力的开发、自然环境的魅力、游戏的趣味、刺激的诱惑、协同与互助等因素的体育活动,追求身心放松和舒畅。体育休闲运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子的运动激情和自我表现欲望,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潜力的开发,增强社会群体认同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形成持久稳定的终身体育思想观。

(五)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随着人们对休闲体育的价值的认识与了解日益加深,关注健康投资,乐意花钱买休闲、买娱乐、买健康和通过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来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人们新的社会时尚追求。交费参加体育俱乐部、参加体育比赛、学习运动技术等都已成为人们的现今共识和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们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运动来调节身体机能,调整精神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六)从娱乐角度看休闲体育的娱乐性是由项目的特点决定的,它没有竞技体育激烈的对抗,且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 。休闲体育本身的趣味性是吸引众多体育爱好者的根本所在。现代人为了消除工作快节奏带来的心里紧张和来自身体上的疲劳,大多数人选择在野外进行休闲体育活动,这样可以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又能体味休闲运动的无穷乐趣,如野外旅行、划船等。通过自身活动感受到一种明快、喜悦、乐观的精神体验;又如夏日里人们在风景旖旎的海滨进行冲浪运动,带给你的愉悦和刺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因此,要感受休闲体育运动的乐趣,就必须亲身投入到运动中去。

从事休闲体育运动能体味无穷的乐趣,而观赏休闲体育运动也能带给你极大的精神享受。体育运动都会吸引观众,有时观众的情绪气氛比运动者更激烈,特别是当人们看到运动者做出精彩表演时,人们在喝彩时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这种愉快的音符便很快传递扩散开来,只要你靠近休闲体育活动便会被它深深地吸引。喜悦常常给身体以新的活力,是推动一个人活动的“特效药”。这正是现代休闲体育运动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正是这些魅力,诱发了人们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欲望。

(七)从教育改革角度来看,学生利用自己闲暇时间充分投身到休闲体育运动中,逐渐打破学校体育以教授运动技术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学生开始走近休闲体育运动,特别是课外活动,投身到运动场中,到大自然中去,开展多种多样的休闲体育运动:徒步越野、山地越野、定向越野、漂流、沙滩排球、草地排球、足球游戏等,尽情享受休闲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和快乐。

三、高校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方向

很多健康专家认为,人类需要回归自然,寻找人类的本性。休闲体育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倾向于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活动,真正使人的精神得到松弛,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丰富、时尚、新颖、刺激、好玩的休闲体育内容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发提供了许多遐想,这些休闲体育项目将带给大学生们广阔的选择空间,这些项目有的是智力与体力的考验,有的是刺激,有的是消遣,有的是生活技能学习,也有的是胆识探险、挑战自我等等。通过休闲体育的活动,学生们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娱乐、锻炼、学习、提高、发展,从中获得了乐趣,增进了健康,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肯定自我。休闲体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我们还可以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如规则改变、竞技运动较高的项目进行休闲化、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体育娱乐化,让学生喜爱。通过人的观念的转变和对运动项目的改造,使休闲体育能够迎合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这是休闲体育教学的立足点。

四、结束语

我们认为休闲体育是实现高校体育思想“健康第一”很好的切入点,是高校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它的形式多样、表现各异、实效有趣、宽松愉悦等特点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习惯和意识,实现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接轨,更能体现关注学生健康,创造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生活质量。高校体育教学教材离不开竞技运动,树立竞技运动的休闲化和健身运动的生活化是对休闲娱乐本位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2]吴贻刚.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

论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篇4

【摘要】体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价值,它以独特的艺术深受高校学生喜爱,如何教好高校体育舞蹈课,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快、较好掌握体育舞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是每位体育舞蹈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舞蹈;特点;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194-01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它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严格的规范性

规范性首先表现在体育舞蹈是一个完整的舞蹈系统,它是经过数百年历史的锤炼,几代人的加工而成的:其次表现在技术的规范性上,它严格到多一分嫌过,少一点欠火。

(二)表演观赏性

体育舞蹈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参与的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艺术”。

(三)体育性

1.竞技性:即比成绩、拿冠军、为国争光;2.锻炼价值:体育舞蹈促进人体生理变化是明显的,它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一种极好形式。

二、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应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加强索质教育。体育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教育有利于学生开启思维、挖掘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提升智能、增强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魄。体育舞蹈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育舞蹈能引导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的发展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的要求。健康的个性,从内部心理机制讲,应是和谐发展的:从外部活动效能讲,应是有高度创造性的:从伦理讲,应表现为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与美的展现等方面高度协调的发展。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与时空艺术相结合的运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健康个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体育舞蹈是多层次的结构体,由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全新的活动形式,以空间姿态和时间运动的完美融合,展现整体舞蹈艺术形象,形成各自独立的风格体系,呈现不同个性风采。如国际体育舞蹈的现代舞,从总体上讲,其风格特点是舞姿优美,舞步流畅,气质高雅,动作规范性强,一派绅士风度:又如拉丁舞,从总体上讲,音乐节奏强烈,热情欢快,激情奔放,能培养人的韵律感和审美感。

(二)体育舞蹈能增强大学生审美能力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集服饰美、形体美、音乐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舞者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轻松自如的舞步抒发内心情感,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升华。

(三)体育舞蹈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舞蹈的运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社交性等功能,不仅能使大学生达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而且能有力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体育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体育舞蹈十个舞种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与发源地各国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相联系的,进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表现民族思想情感、心理状态、理想愿望的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可见,体育舞蹈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厚的内涵。对学生而言,提高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观察生活、捕捉形象、升华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修养有助于把握音乐的作用、风格及其描述的意境:提高史地知识的修养有助于理解各利,舞发源地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等有关知识。这样就可在丰富知识、开拓眼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使其通过经常的、独立的观察、联想、分析与综合,对技术动作进行艺术处理,最后以生动直观的舞蹈形象、丰富优美的舞姿造型、自然独特的舞蹈风格、浓郁感人的抒情色彩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

(一)注意讲解示范的重要作用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法。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学生,给学生反复地示范动作。教师示范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示范包括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但局部示范应尽可能减少。此外,也呆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或者选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示范。

(二)注意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体育舞蹈的节奏是音乐节奏与各舞种自身内在节奏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倘若练习者舞姿非常优美,但却跟不上乐曲的节奏,也把握不好某舞种自身的节奏,跳得时快时慢,这样就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达不到审美效果。良好的节奏感还可以促进练习者对音乐的欣赏,对舞曲结构的理解,对舞种自身节奏的理解,从而促进习舞者兴趣。

(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这方面的师资较少,有的教师是从体操、艺体转过来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通过教学观摩与研讨话动,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现有的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总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容之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改善大学生的形体条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精神生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篇5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表现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高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不但生理发育已经完善,心理也已达到相当水平,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已具备了可能性,本文着重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借鉴。

1.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心理学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1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可能性

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9一22岁,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肌肉、骨骼已经发育相当水平,内脏器官也已完善,能够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和参加激烈的运动;同时在心理上也达到一定水平,大学生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注意、记忆等趋于完善,神经过程也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111.另则,高校的体育教师一般都受过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他们能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已经具备了可能性。

1.2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教育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大学生不但能増强体质,发达肌肉,改善体型;学习一些体育的知识,掌握一些体育的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意志、感觉、知觉等心理品质也会得到改善;另外,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学习和竞赛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在控制和学生自控一定心理状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有其必要性。

2.运动心理学可供选用的主要方法

2.1 放松训练法

学会放松,有助于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时控制需要保持放松的肌肉,克服紧张和急躁情绪。第一阶段主要学会体会肌肉紧张时的感觉。该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有收缩肌肉群注意体会其感觉;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第二阶段放松的时间已缩短,紧张感已消除,并继续运用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的`技术。在呼吸和放松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示语。第三阶段大学生已能够通过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的技术进一步缩短放松的时间,这时应锻炼自己通过运用集中注意力的技能,在并不安静的环境下达到放松的效果。

2.2 思维控制法

思维对于行动的影响往往超过人们的想象。思维能够影响生活,也能够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思维控制法第一步要克服消极性思想2.其主要做法一是以积极的方式利用消极性思想;二是要控制消极性思想。思维控制法的第二步是要培养积极性思维。也就是要保持一种积极性的自我形象。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培养自信心。性的思维控制多种心理技能,来防止能量的分散。第三阶段,通过练习,能够在“自己空间”对其它人、对客观物体、或对任伺“威胁”了“自己的空间”的事物(甚至包括气候条件、裁判等)进行心理上的控制和支配。

2.3 刺激训练法

刺激训练法即通过某一特定的体验,对训练这的心理进行强刺激的方法。如你参加过蹦极跳,在你站在跳台上看者几十米以下的深处,你会顿时觉得毛骨悚然,异常紧张。再如对学生进行超长距离跑或极限强度跑,也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强刺激。通过刺激,使学生心理受到冲2.3自我调节法自我调节法有助于提高兴奋程度和积极上进的愿望,而且既包括心理上的良好状态,也包括身体上的各种良好的感觉。要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种积极上进的愿望,如竞赛中的获胜等,捕捉并控制住这种感觉,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争取更大进步的心理状态121.另外,也可提高身体的兴奋性。可通过与人交往、听音乐等方法使身体兴奋起来,通过训练使身体达到良好的“巅峰”状态。

2.4 心理演练法

心理眼帘法是运动心理学的一种最有效地心理训练方法。它通过对运动形象进行心理演练,可以使训练者的心理和身体融洽地结合一个整体。这种方法通常要求先放松,然后对比赛的情景进行心理演练。这样可以使训练者在竞赛前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对比赛的发挥十分有利。心理演练法的第一阶段先进入完全放松状态,然后想象一个自己熟悉的活动场面,并让自己身临其境,重复数次。第二阶段还是先进入放松状态,再想象原放松场面;再放松,再想象一个成功的比赛场面,再放松;重复数天,一天数次。第三阶段先确定目标,然后再运用不同的程序去实现目标。如为校运会做准备,则在校运会前的五天里,连续每天进行一次心理演练。

2.7 能量控制法

速度、耐力、速度耐力等人体运动的能力都要依靠体内能量的支持。作为大学生,他们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能量,这就需要正确合理地体会和使用能量即用心理控制主导着体内能量的最优化使用。在第一阶段,训练者通过练习认识体内存在的能量,从而达到冬至能量。第二阶段,通过练习,依靠控制紧张、放松、注意力集中,以及积极击,意志得到“声音刺激法”锻炼。还可以采用“行为刺激法?穴位刺激法”、等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有不同的阶段,也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化。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必将得到满意的效果。这种训练方法,教师应对训练内容预先进行精心的设计。目的性要明确,训练次数不能过多。

2.8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把拟定的反映方案和应付策略在拿到实际场合去检验前,先在尽可能逼真的情况下演习这些方案和策略的方法。训练者可用来有效地更好地对付面临的考核和竞赛。可模拟不利条件下的练习,这样会使自己在进入预计可能出问题的场合时,带来一种积极得多的心理倾向,有助于完成你本有能力完成的事。还可以模拟真实场景来练习、克服和学习对付各种可能出现的运动事故。模拟训练法还有超量模拟、模拟他人、角色扮演等方法。

2.9 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集中注意力训练法是指通过训练,使自己在应该集中注意力的地方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控制注意力的训练、克服其它影响注意力的障碍等训练来达到目的。

3.注意事项

3.1 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

俗话说“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高校的体育教师一般具有教高的水平,学习过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一般知识,但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还需要再学习。因为现代社会发展飞速,知识更新更快,如不学习新的知识,就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再则,要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教师不仅要通晓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还要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各种方法、手段,才能在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时游刃有余。另外,教师也需要在学习普通心理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

3.2 运动心理学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因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首先,在制定各种体育教育计划文件时,应制定相应的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以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在制定体育教学课时计划时,要注意渗透运动心理学的内容;另外,还要根据学校的体育工作计划,有的放娜寸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的教育。

3.3 实施运动心理学教育时要有耐心,遵守其客观规律

运动心理学的教育需要受教育者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素养,这种素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另外,一种运动心理学技能的掌握并灵活运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一种运动心理学技能的熟练运用,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朝一夕就掌握并熟练运用,这是不现实的131.因而,只有遵循其客观规律来进行,要有耐心。另外,要精心设计,目的要明确,次数要适宜。

3.4 运动心理学教育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注意“个性化”教学

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既要在平时的体育教育中渗透,也要在考核、竞赛等活动前有的放矢的进行;既要给大学生开“大锅饭”,也要给一部分大学生开“小灶因为学生心理素质的个性差异,心理素养的不同,同样的教育方法可能对一部分大学生奏效,但对另一些学生却收效甚微。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时要注意“个性化”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5 在实施运动心理学教育时要注意“二结合”

一要师生结合。实施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时,教师是教育者,大学生是受教育者,这两者的结合非常重要。由于大学生对运动心理学的知识知之甚少,不少的同学对运动心理学还报有一种“神秘感’;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之持怀疑态度,因而,教师要利用和大学生接近的机会,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宣传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性,打消他们的疑虑,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大学生能自觉地接受运动心理学的教育。二是注意把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和普通心理学的教育结合起来。因为运动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体育运动这一特定对象内的运用、提高,而普通心理学是运动心理学的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素养能使运动心理学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束语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论文 篇6

高校宿舍是当今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宿舍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它除了可以满足学生的物质需要,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宿舍文化建设成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形成与作用

新生刚进校,新生群体里经常会出现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体行动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宿舍成员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宿舍成员的个性化差异也逐渐开始显现出来,不同的成长教育背景、人际朋友圈,加上成员之间的价值观的交织,宿舍风气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如果不重视宿舍文化的建设很可能使宿舍风气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宿舍文化主要是指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氛围和影响力。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导向作用

当代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迅速获取知识,宿舍成为每位成员交换信息的重要地方,学生就每天获得的知识进行交换,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加强学生判断是非能力,通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让同学们认识真知,把一些错误的观点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辨识能力和政治素养。

(二)学习交流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教室、自习室之外,宿舍也成为学习交流的重要场地,宿舍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同学们课下回宿舍后对于新的理论知识,新的书本内容,以及上课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谈论,互相交换学习经验,彼此分享的学习体会,从而极大的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宿舍保持一个整体向上的积极学习氛围。

(三)自我管理作用

大学生宿舍就是一个小团体,每个成员都希望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宿舍环境,和谐的宿舍环境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的宿舍管理制度,所以,每个宿舍的管理都要做到有“法”可依,宿舍管理条例可以根据每个宿舍的不同情况进行一个全员参与制定的一个过程,通过宿舍成员参与制定,并对于遵守和违反宿舍规定的成员进行奖罚分明,从而保障宿舍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制约宿舍成员,使宿舍成员达成一个共同的目的,构建一个和谐的宿舍环境。

二、高校宿舍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根据我从事辅导员的多年工作中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目前高校宿舍主要存在几点问题:

(一)宿舍容易出现“从众行为”现象

由于宿舍成员之间容易形成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对宿舍每个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换句话说主要表现是宿舍成员之间形成默契,进行学习、生活等活动,如果一个宿舍出现逃课不上学等较差的学习现象时,则宿舍其他成员都会来效仿,并且宿舍的同学之间最后达成一致行为,逐渐形成不良风气。

(二)以宿舍为单位不允许出现“标新立异”的成员

一旦出现这类宿舍成员,宿舍其他同学会疏远并孤立这个同学,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最终使得宿舍成员之间隔阂越来越深,误会也越来越大,引起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最终造成悲剧的发生。

(三)宿舍易于形成“集体思维”的模式

宿舍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但是当这种趋势与学校或者班级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相悖时,将会出现以宿舍为单位违反校纪或班规的行为。

(四)宿舍成员容易形成小团体主义

由于在校的活动基本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并且宿舍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也十分快捷,对各类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容易产生阻碍作用。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重视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它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今后学生工作管理的一个突破,如何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大类方向去着手考虑:

(一)夯实传统意义上的寝室文化建设,打好宿舍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

1.重视宿舍长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首先要重视大学宿舍长的这只骨干的培养。目前,我们许多工作都是通过学生干部进行开展,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也非常重视,但宿舍长的作用反而不大,甚至是常常忽略宿舍长的作用,有些宿舍长只是挂名,有和没有都是一样的效果,宿舍长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在平时日常工作中,集合宿舍长进行培训学习,加大对宿舍长培养的力度,重视这支队伍,同时也可以成为班级学生干部的后备军,定期与宿舍长开展会议,进行宿舍长之间的交流,打破宿舍与宿舍之间的隔阂,使同学们相处的更加融洽,使学生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2.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宿舍的管理制度必须重视起来,每个宿舍在根据学校学生手册关于宿舍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上结合本宿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本宿舍成员的管理制度,具体实施方法就是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各宿舍长之间可以对各宿舍制度进行一个交流,从而达成一个主体意识的趋同。宿舍的管理制度可以让学生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共同构建一个有序的宿舍环境。

3.加大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宿舍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宿舍文化的形成与建立,比如定期举办宿舍文化节活动,由宿舍长进行组织策划,每选择一个主题,活动方式是以宿舍为单位,主要是调动起每个宿舍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开拓寝室文化建设新的发展机制,保持与时俱进的学生工作发展需求。

1.设立楼委会管理机制。每栋楼可以选出楼长,每层楼推选出副楼长,宿舍长作为楼委会主要成员,每月定期开例会,会议模式可以参照听证会的模式,通过宿舍长及时有效的了解同学们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比如用电、用水或者宿舍矛盾等,通过会议直接有效的反应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推动加强宿舍建设与管理,从而可以更好的形成一个有效机制进行自我维护与管理的良好趋势。

2.创新宿舍分配模式。改变入校前的宿舍分配模式,目前各大高校在宿舍分配上模式主要采取大一进校后的随机分配,换句话说也就是宿舍分配更多存在偶然性,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大学开始通过入校前收集学生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科学分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把性格相似或者生活习惯一样的同学分配在同一个宿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宿舍成员之间因为生活习惯等不同造成的宿舍摩擦;同时对于分配后宿舍建立微调制度,可以针对宿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等分配制度的改进。

小结

人文教学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7

1.1 人文含义解析

人文起源于古代的希腊, 在当时, 文史、哲学都在兴趣, 包括了体育的全方位的发展教育, 在其中强调了这些属于人或是人的品质的领域, 表达出了一种人类对于自身的关怀和重视。“人文”一词在古代希腊语的解释为:对人类自己理解、协调, 提供直接的培养, 也可以理解成是为身心的全方位训练。

1.2 人文性体育教学的内涵

对于“人文”这一概念来说, 西方与东方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人文指的是礼教方面的文化内容, 是相对自然来说的。西方则是相对神学来说, 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想方面的体系。其追求的是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实现, 主要是强调一个人的自由与发展等等。由此分析, 人文性体育教学的内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人文性体育教学是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身体、心理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不单要构建学生强壮和均匀的体魄, 还要有优雅的姿态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品德、责任感。最重要的是通过身体活动, 进行体能、生理、心理等文化知识的传达, 从而不断去完善学生的内心, 让身体与心理可以统一、和谐的发展。

第二, 由人文角度去分析、思考体育课程的教学,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价值、人权、人性的尊重, 包括认同和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一个对象, 也是教育最高价值的所在体现。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自由等方面。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独特方式去关心、满足并爱护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2 人文性体育教学的意义

长时间以来, 因为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各种影响,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一直是用着一种教师、学生单方面的一个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体育人文教育的教学课程作作一种新兴、有着强烈人文理念特点的教学方法, 主张教学过程要构建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构建性和探究性的, 而不单单是完成规定的相关任务。应构建起新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 让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成为教师和学生或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的互动过程。这种新型关系和机制让教师由原先单独角色过渡至伴奏角色, 不是单向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管理知识并组织知识, 主要是去引导而非改变化们。

3 人文观下的体育教学

3.1 指导思想

人文性体育教学不只是简单去发展学生的身体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体验不中, 他们身体中原有的、原始的本能和本能的反应被激发了起来, 由此催生了强烈的探究本身生物潜力的欲望、激情, 学生的锻炼不能只是单纯的身体锻炼, 还应该包括了精神方面的层次, 更为重要的是, 其可激发起学生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全方位的发展, 由此在精神、行为和意识上去接受这一类的教育和影响、打造一个人的人格精神, 让学生可以全面的、自由、健康的发展。

3.2 教师职业观

学校体育的情况需要的是人文方面的参与, 而当前的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渗入太少, 而人文体育教学最后还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 即为教师来完成。“学高即师”, 作为一种教师的典范, 多数可以称为是大师的级别, 不单单是因为有着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术, 更加重要的是在于突出的常识以及引人注意的人格魅力和风格。所以对于一位教师而言,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以及修养, 同样也是人文性体育教学发展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教学目标

体育是人们进行自我维护和加强身体素质的一个动态过程, 体育一般体现了人们对于自己身体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追求, 在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背景之下,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目标一般是以健康作为标准。但是, 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以教学作为主要的目的, 快乐只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过于重视学生的“学”, 而忽视了体育中的乐趣。只是一味要求学生提升自己身体素质, 没有重视并且却丰富精神文明的知识, 反思当前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健康第一、快乐体育, 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点改变, 在此改变下, 人文精神进入了学校的体育, 让这种改变可以达到“质”的飞越。

3.4 教育方法

人文性体育教学一定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时间的连续性质。指的是人文性体育教学一定要贯穿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全部的过程;第二, 空间的拓展性, 指的是人文性体育教学的观念一定要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的所有组成部分, 由目标一直到内容、由方法到手段, 甚至是教学者的本身, 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

人文性体育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是以文明、文化作为向导的, 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 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过程, 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当中, 自己去思考、探究、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让学生明白怎么去思考, 如何用“心”去理解应该怎么做, 并不是只是让学生单纯去接受教师思考发的现成的结论。由此可见, 教师需要主动、积极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其教学方法一定是以人为本, 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帮助、引导学生。

3.5 教学环境

体育本来就是一个游戏, 有着极强的娱乐性。在对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调查中可以发现, 有50%的同学是为了可以得到放松、娱乐, 40%的是为增加身体的体质;7%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运动的技术, 2%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到体育的文化, 1%的学生是是为培养自己的适应力。由此可见, 体育教学是要充分表现出一个快乐的教学思想, 考虑学生的性格, 创造出一种快乐体育的人文教学环境, 改变当前体育教学过于僵硬的情况。让体育教学将阳光、空气、自然环境融合一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想深刻去认识教育作为一个培养人的过程, 就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 包括:道德、智力、体能、审美等, 其实这也是并列的关系, 他们间共同组成了学校教育内容的完整体系。加强大学生体育人文教育, 就是全方位与教育方针融合, 提升国民素质为目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 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这些内容分析, 也可以看到人文性体育教学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删则.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3]张新民.创建健身体育课程的探究与总结[J].体育学刊, 1999, (1) :19-20.

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高校 钢琴教学 视奏 重要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129-03

在钢琴学习期间,视奏能力十分重要,视奏能力的高低,可以对盲奏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视奏能力的提升,也可积极的影响到听觉训练,因为听觉在视奏中可以起到主导的作用,经耳聆听,感受演奏出的音符,进而知晓处理音色、力度以及踏板是否正确到位,以及是否表达得恰当。良好的视奏能力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练习时间,涉猎更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将音乐视野不断拓宽。所以,考虑到视奏的诸多优势,教师应该提升对于学生视奏能力的培养。

一、对学生的读谱能力进行良好巩固

通过加深视奏训练,可以推动学生读谱能力的提升,进而有效解决读谱障碍的问题。钢琴演奏中,最常应用线谱为五线谱。并且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钢琴时,很容易产生错音现象,导致的因素诸多,例如初学五线谱时没有仔细掌握五线谱的知识内容、对于五线谱的中间以及线上音不能明确的分辨等。通过进行视奏训练,可以推动学生全面的认知五线谱,并且增强两只手的配合度。视奏训练期间,学生需要掌握详细的音符所在线间位置,可以准确的对于高音、低音谱号进行转换,并且看清调号严格遵循调号实施演奏。基于此,若想良好的提升读谱能力,就要通过科学的训练得以实现:

首先,演奏以前要进行仔细的读谱,充分的掌握乐谱为将视奏效果提升的重要基础。视觉为读谱的重要环节,读谱期间看到的正误对于读谱效果可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针对节奏显著变化的位置、调号以及旋律线上各音的力度以及时值、音区变化等内容进行完整的查看。同时,休止符和临时变音等部分通常也具有较高的出错率,并容易忽略掉。伴随不断提升演奏程度,在看第一遍乐谱时应该于大脑内部存留信息,如乐句以及乐段布局、力度以及和声等的变化情况。总之,为有效避免演奏中产生障碍问题,将演奏的速度以及效果进行提升,就需要对乐谱进行完整的观看。其次,演奏期间要将耳朵、眼睛以及大脑、双手密切配合。只有将各感官充分调动,以耳评估演奏声音的质量,并反馈给大脑,再由大脑提供详细指令以手展开调整。所以,能够于演奏中可以明显的提升演奏的效果。最后,为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第一,需要进行准确的读谱,集中注意力,眼睛获取所有乐谱信息,诸如谱号、调号以及音符、表情术语和拍号等;第二,将有规律音符进行整理,建立起不同的视奏模块,对于音乐信息采取块状的形式进行读取。例如,针对半音阶或者音阶可以不看一个音弹一个音的视奏,而进行看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便可以把整个视奏进行演奏,进而显著提升视奏的效率。在教学期间,让学生深刻的认知音符方向概念、音程概念、形状概念以及半音阶和音阶概念。总而言之,充分确保不同感官高度一致,禁止出现重复、中断某一音符的演奏,进而保障整个演奏具备完整性、流畅性。

二、显著提升学生的盲奏能力

展开视奏训练期间,眼睛盯着琴键,双手准确的找到各音位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熟能生巧,经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能够针对各音键盘位置进行熟练的掌握,同时熟悉各音程手跨度,进而可以实现一看见音符,便能够立即找到正确的键盘位置。

详细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实现:在进行视奏期间,告知学生不要看键盘,将眼睛的注意力集中于乐谱上,即盯乐谱看,以双手正确找寻音符位置。在出现弹错的情况下,也不要马上看键盘,而是通过手感进行错误纠正。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将学生对于键盘的手感进行有效提升,可以达到即使不看键盘,也可以根据手感接触音符位置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以布蒙眼的举措,进行和弦以及音阶等的练习。

三、将钢琴演奏与歌唱艺术密切联系

歌唱艺术为每个圆润音进行连接产生的乐句,在进行钢琴演奏期间,学生只有对于音乐以及技术问题具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才可以完美的结合钢琴演奏以及歌唱艺术,提升钢琴演奏的质量。对于钢琴演奏的歌唱艺术而言,主要是依靠演奏者的演奏水平、音乐的旋律得以体现。例如经典的乐曲《幻想即兴曲》,此曲自身存在独特的魅力以及灵魂,并且演奏者于演奏期间,也不断的注入进新的希望和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很容易感触肖邦的灵魂,并与之密切融合。

若要将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进行充分的表现,就需要学生对于乐曲的背景以及旋律进行提前的了解以及掌握,以便于在演奏的过程中及时的、准确的传达出乐曲的情感。所有的钢琴乐曲均存在歌唱性,只有演奏者经过认真的研究以及探索之后,才可以深入的对音乐作品进行阐释。所以,在进行钢琴演奏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尽量更多的积累并总结经验,对于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的应用,做到研究作品并且深入的理解作品,进而在演奏时,准确的将曲中情感表达给听众。此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音乐思想,即音乐的学习永无止境,对于相同的乐曲,不同演奏者会出现各异的理解,所以每一次伟大的钢琴演奏,都是真诚而深刻的。

四、将学生的视奏训练进行持久性增强

当前,学生普遍的存在视奏能力较弱的因素之一为没能够长期坚持视奏练习,并且也有一些高校还未展开视奏课程的设置,有些高校即使开展了视奏课程,但也只是将其设定为选修课程,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这些无人指导以及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均不利于学生视奏训练效果的提升,往往引起学生忽略视奏训练的重要性。

将视奏训练持久程度进行提升,也是一种有效的增强学生视奏能力的良好渠道。只有采取多弹、多练的形式,不断的积累起正确的经验,并且把视奏训练看成日常的必修课程,才能够在长期的训练中将学生视奏能力切實提升。将学生的视奏训练进行持久性增强的方法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nlc202309091405

第一,合理选择视奏教材,每日都展开半小时的视奏训练,对经验进行积累。在训练期间也实施专项训练,例如做到集中精力以及时间展开音程训练,将学生的手感进行有效提升。第二,在教学期间,融入视奏内容,制定出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指导计划。例如,包括快班展开合奏以及伴奏、四指连弹等内容。中班实施独立视奏训练。对于慢班,展开二人联手视奏。第三,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举措,即为把视奏设定成必修课程,并且予以其足够的重视度,增加排课,把视奏归为专业性技能考试内,让学生自觉的加强视奏的学习。

五、提升学生对于视奏乐曲风格以及语言范围的掌握程度

作为经典乐器之一,钢琴已经具有三百年之久的发展历程,并且伴随时代的发展,有关钢琴的文献逐渐增多,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也会相继接触到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作家和相异风格的音乐作品。由于不同的作品于创作以及演奏期间均存在不同规律以及异样风格,所以进行视奏期间,也需要学生多接触不同的类型以及不同的风格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见闻。

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视奏乐曲风格以及语言范围的掌握程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展开:首先,找到自身能够接受的、符合于自身程度的、可以进行完整的弹奏的作品,并进行统一收集;其次,把所学乐曲的乐谱,进行完整的视奏;接下来,在训练成果得到一定的进步以后,针对贝多芬奏鸣曲以及巴赫的《平均律曲集》、其他的小曲集等进行有计划的视奏;最后,大胆的视奏以往不太熟悉的音乐风格,并且循序渐进的将演奏的难度进行提升,进而有效的拓展演奏风格。

在学习期间,告知学生平时要多多了解以及接触不同风格的乐曲,包括古典派乐曲、现代派乐曲以及浪漫派乐曲、近代乐曲等,通过深入的掌握各派作品的曲风,提升视奏训练成果,并且显著增强读谱能力以及视奏能力。此外,新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对于音乐有规律的部分教师要及时的指出,并将相同位置进行忽略,对于不同之处进行重点关注。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便能够对作品进行简化学习。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对于新作品的学习提升信心,进而降低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学生对于视奏的任务进行良好的实现。

六、结语

展开视奏训练期间,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演奏的技巧,另一方面更应该重视对于学生视奏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深入的了解以及掌握住较高的视奏能力,不仅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而且也能夠将练琴的效率进行显著提升。基于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的重要性的凸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视奏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巩固以及提升学生的读谱能力、增强学生的盲奏能力以及充分结合起钢琴演奏以及歌唱艺术等方式,全面的切实得到理想的视奏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昕.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6,(17):225.

[2]焦阳.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的重要性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81-82+90.

[3]赵同一.视奏训练在高等师范学院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才智,2014,(33):101.

[4]张锦.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5,(02):178-179.

[5]田婉冰.浅谈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同行,2016,(07):116.

[6]徐颖周.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黑河学刊,2011,(02):130-131.

[7]吴铮玉.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3,(12):64.

[8]田爽,徐展坤.浅谈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16,(08):324.

上一篇:中班美术画蜗牛教案下一篇: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