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经济处于改革深化阶段, 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向业绩和结果为主导的方向转变, 政府职能如何能实现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化, 财政管理体系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如何优化社会资源配资, 考验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所以, 建立科学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措施, 保障其制度有效运行对现代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自2012年财政部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 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 在全面了解内控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 (试行) 》, 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并在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社会环境变化越来越密切, 在不断深化的行政体制改革中与之适用的控制环境随之发生了变化, 使得控制框架的设计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呈现了不少弊端。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控制要素在创新管理缺乏优化

走在改革排头兵的广东,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过程中要求创新管理, 目前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主要控制还停留在账务处理方面, 信息的沟通没有有效的控制制度支撑。人、财、物合理分配不能一步到位。特别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由中央到基层的实施, 过往主要由行政事业单位结算中心完成行业务审核和监督审核工作方式, 转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结合。这样传统支付和集中支付制度并存的业务需要界定和理顺, 各种控制要素越往基层, 内在的联系变得复杂多样, 预算单位本身各自的横向管理体系或者纵向管理体系没有进行健全的归口分类时, 处理起来变得难以统一协调。

(二) 管控模式不够精细

分解“一把手”的权利, 把行政审批和事项审批制度划分到业务管理单位进行, 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能。但目前还是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探索改革的路程中, 依然未对传统管理方式有所突破, 机构事务在大部制下越揽越多。因此在固有的职能约束下, 仍然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控制关键点和主要措施不够精细, 从而建议、施行, 再到实施效果, 已经严重滞后。在我国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 政府实施集中采购机构采购制度, 在大宗采购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监管。但是在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以下, 内部控制相对应的财务支出管理仍然缺乏有效的梳理控制。

(三) 用人制度缺乏科学性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统一的科学用人制度, 没有健全人才任用、评价等制度。考核和奖惩机制缺乏标准, 从而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更没办法对创新管理的内部控制产生热情, 工作作风怠慢, 没突出人才的贡献和有效的协调机制产生作用, 对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有效形成不利的影响。

(四) 风险评估没有建立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没有形成风险管理意识, 在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中, 既然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也没有建立风险意识应对策略, 大多数停留在经验方面。但靠财务的思维仅仅停留在数字的敏感, 单位管理者的思想意识旨在完成本年度预算, 也就是只在乎是自身的政职工作, 从而忽略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管理中指挥失灵和凭着感觉走的管理模式, 耗掉很多单位的人力物力。而且管理者觉得内控制度是约束自我, 难以在日常的决策中快速协调,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控制者, 却又成为了被控制者, 加载了对控制者的负担。在真正遇上决策风险时, 忽视了内部风险, 没有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的转移, 弱化的岗位的管理责任, 不利于单位工作的推进。

(五) 忽视绩效控制在工作中的作用

站在行政管理者的角度, 更多的是关注社会效益, 却没有经济效益的概念, 忽视了绩效管理, 也就无须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认为既然有了本年预算, 就有财政部门从立项到实施的把关, 没有把自己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 接受事后监督时, 绩效问责才意识到内部控制值对运行成本和效果的重要性。

(六) 信息系统和信息沟通的无效性

上级文件由上而下传递, 往往需要结合各地方政府具体情况, 制定相对应的细则, 存在时间问题和操作效果差异的问题。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传达信息过程中, 需要统一全面管理, 分清文件的职责范围, 建立信息保障的控制制度。在无法获取全面的信息的情况下, 依靠集体决策机制, 科学分析和选取应对策略。在长远发展下,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信息保障运行机制, 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 开发协同信息管理系统

做好不相容职能和岗位的分离, 划分好工作职责, 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权限, 建立了一些授权和审批制度。将财政部门、上级部门、本级与下属部门有机地联结起来, 形成系统完整的内控体系。通过职责分工、归口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改变分散、孤立的现象。

(二) 建立内部决策负责机制

在权力相对集中的机构中, 只依赖部门一把手决定, 存在决策者主观判断的风险。所以建立招标采购领导小组、财经领导小组、资产管理小组等,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约束权力的滥用, 决策小组机制发挥集体决策的作用。把通过决议的过程记录下来, 形成规范的会议纪要, 是适应当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要求。

(三) 建立可持续的人才战略

在所有的单位组织中, 员工构成的所有东西的基本要素。在实施控制的全过程都分不开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如何有效推进和应对实践, 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人。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除了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价之外, 人员的激励能很好地达到管理目的和管理效果。所以人才认定、评价、晋升、待遇是一套系统科学的问题。在全国片地争人才的背景下, 各地方政府努力推动重视人才的优惠政策, 在补贴、购房、入学等方方面面抢人才。

因此人力资源控制过程中, 应当将激励制度融入其中。不仅实施成本下降了, 也能达到绩效管理的效果。通过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 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考评体系, 促进走可持续的人才发展道路。所以, 人力资源政策方面应重视价值观和专业胜任能力, 明确用人标准, 作为员工共同奋发的动力。

(四) 加强培养风险防范意识

在全国范围内, 地方债负担越来越严重出现性危机的情况下, 某些程度上警示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财务方面的风险。因此需要关注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内部风险防范意识。例如:加强建设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设定风险目标、识别风险及应对风险的方法等, 地方贷款平台对所需要贷款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使用, 投入更好的资源到急需的地方去, 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

(五) 强化财政绩效考核管理

绩效考核, 首先从思想上实施内部控制的观念。将单位管理责任意识强化到每一位工作人员, 进而完善部门预算制度, 规范预算执行, 保证整个业务活动能在内部控制制度下运行, 是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另外, 做好绩效管理, 细化的财政预算各专项资金用途, 资金方向和用途动态管理, 防止随意支出或者擅自改变资金使用范围等。监督内部控制责任和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 建立具有科学、有效的预算调节机制, 严格考核机制, 进一步加强刚性预算意识。

(六) 创新信息管理的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沟通机制不仅需要满足内部和上下级之间, 对公众的信息披露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共享沟通的模式, 最大限度地减少沟通无效的现象[4]。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通过加强信息渠道的建设, 有意识的开发公用信息平台, 并提前对问题进行控制, 把控好实时的动态过程。同时通过加强建设信息反馈机制, 多样化信息手段, 以提升我国政府管理能力, 增加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三、结语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处于实施运行测试阶段,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内部控制系统, 在不断变化的政府改革中, 《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 要求披露的财务信息更多来自于内部控制的状况, 所以固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内部控制的要求。本文建议开发协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内部决策负责机制、建立可持续的人才战略、加强培养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政绩效考核管理、创新信息管理的模式, 从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颁布及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意味着内部控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 并对其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提供了一系列的依据, 开启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篇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处于实施运行测试阶段,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内部控制系统, 在不断变化的政府改革中, 《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 要求披露的财务信息更多来自于内部控制的状况, 所以固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内部控制的要求, 尤其广东在率先实行简政强权的机构改革当中, 与时俱进的单位内部控制在设计层面应该站在新的高度不断地深入和细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晋玮.探讨COSO内部控制下的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管理[J].财会研究, 2018 (5) .

[2] 田茵.创新管理思维推进会计集中核算[J].中国总会计师, 2018 (5) .

[3] 朱晟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17 (4) .

上一篇:摄影教学中景深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下一篇:TC模式下公交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