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精选7篇)

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篇1

有关事项的通知

区各行政事业单位:

为了加强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单位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做到清晰、及时、准确反映单位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严格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重点加强项目支出的核算,现将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会计核算的项目

经费支出(事业支出)为总账科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为二级科目,项目支出中具体支出名称为三级科目,所有支出均按功能分类、经济分类进行辅助核算。

1、严格区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核算。

2、基本支出中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严格按预算批准数相对应的经济分类执行,商品和服务支出在预算批准数内,各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间可调剂使用,按实际支出的经济用途进行会计核算。

3、项目支出分项目进行核算时,会计科目设置的先后顺序按部门预算安排的项目顺序排列。

4、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的性质分类进行明细核算,一级明细科目具体分为:土地、房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仪器仪表及量具、文艺体育设备、家具用具品以及其他类,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二、会计核算的分录

(一)行政单位

1、收到财政下达的经费额度时

(1)实行直接支付方式

借: 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

(2)实行授权支付方式

借: 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2、行政单位实际支出时

(1)实行直接支付方式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支出经济分类

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名称—支出经济分类

贷: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实行授权支付方式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支出经济分类

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名称—支出经济分类

贷: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支出形成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一级明细—二级明细

贷:固定基金—一级明细—二级明细

(二)事业单位

1、收到财政下达的经费额度时

(1)实行直接支付方式

借: 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事业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2)实行授权支付方式

借: 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事业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2、事业单位发生支出时

(1)实行直接支付方式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支出经济分类

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项目名称—支出经济分类

贷: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实行授权支付方式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支出经济分类

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项目名称—支出经济分类

贷:单位零余额额度

3、支出形成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一级明细——二级明细

贷:固定基金——一级明细——二级明细

三、会计报表的要求

1、在预算单位电子报表系统中增加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单位月报由三张表构成:资产负债表、预算支出计算表和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2、报表上报时间。月度终了七个工作日内报送到相关业务科室和国库科。

四、其他事项的明确

1、按照财政部相关文件规定,从2011年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执收单位按规定取得非税收入时,不得进行账务处理,只需登记台账。

2、报社、新闻网站、电视台等经营性单位要参照本通知要求建账,其他预算单位要严格按本通知要求建账核算;如在财务检查中发现预算单位未按要求建账,财政局将暂停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批复。

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篇2

一、集中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以来, 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替代。主要体现以下三点作用:第一, 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第二, 增强了财政资金调度的能力, 提高了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 运行核算中心, 推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快速发展。

二、集中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实施方法

集中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强化会计的责任意识, 同时加强集中核算部门的预算管理。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中具有全程监督的特点, 因此应该在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 发挥财政日常监督结合审计综合监督的合力作用, 共同做好国库资金的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融合工作。

1. 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部门财务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背景下, 会计工作虽然移交到会计核算中心, 但是财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加强会计集中核算部门的预算管理同样重要。一方面, 要强化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内容的责任意识, 保障行政单位正常运行的资金需要;依法组织收入、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积极筹备资金等;并根据预算与单位资金的结余情况, 及时申请国家财政拨款以及合理安排使用资金等工作;另一方面, 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科学、规范地健全, 以完善和加强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

2. 发挥财政日常监督结合审计综合监督的合力作用。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 发挥国家财政的日常监督结合审计部门综合监督的合力作用, 一方面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逐步改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与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为会计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具体实施方法:首先, 财政部门要对会计核算中心做好业务指导工作, 并且要实行定期或专项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根据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科学合理地处理;其次, 审计部门应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的问题, 一并反映到审计报表中, 并提出宏观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日趋完善。

3. 积极做好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融合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中的原始资金都是集中在国库内的, 因此, 国库的集中收付工作完全体现在会计集中核算中, 两者的关系是融合、密不可分的。对于减少国库资金、会计中心资金、银行三者之间的划拨、对账、结账等工作的繁琐起到了一定作用, 又可以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质量与信息的可利用性。有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的账户国库化、支出预算化、收入税收化、调控宏观化、了解全面化、核算完整化的工作目标。

三、结语

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工作应该以实现财政收益的最大化、财政结构最优化作为基本取向和工作目标。而会计集中核算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集中核算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不但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持,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现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彰显出的鲜明的中国特色。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 集中核算是一项对国家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工作的深入性的改革措施, 由我国的会计专家根据国内、国外国库资金管理制度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会计工作中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 可以加强国家财政部门的监督力度、提高国家资金的使用率、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质量。基于此, 通过对集中核算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论述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的实施方法, 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集中核算

参考文献

[1]李丽.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09 (18) .

[2]薛云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 2009 (2)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1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同时又相对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将资金的支配权和监督权分离,这无疑使会计核算中心充分发挥了会计监督职能,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与发生经济业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地理分离,它仅对报上来的原始单据进行审核和监督,不能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相关会计工作、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直接、及时、全方位的反映和监督,这种监督仅仅是事后监督,显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必然使监督职能弱化。同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牵制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等相对弱化,也势必造成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1.2 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对会计责任相互推诿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归属各级财政统一领导和管理,其职能主要是对预算单位提供全面、优质的会计核算服务;并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对预算单位来说,由于其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会计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并由核算中心行使会计档案保管权和资金管理权,造成部分单位领导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因此,一旦财务管理上出现重大差错、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财产物资流失等问题, 势必造成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的推诿扯皮。

1.3 会计集中核算配套体系尚未完善制约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实施

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形成必须以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会计集中核算信息平台、会计集中核算配套管理办法为基础。会计集中核算需要一批具备会计职业道德,既通晓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悉网络运用的高素质人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高度依赖于成熟的会计集中支付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期,要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离所期望的信息平台尚有差距。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体可操作的会计委派及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缺乏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配套的具体措施,由此增加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操作难度和会计集中核算标准化的实现。

2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强化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但单位内部不能因此忽视内部会计监督。应探讨建立新模式下的新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合理界定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建立相互牵制的全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和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改变单位负责人审批、报账员报账的模式。赋予报账员相应的审核、监督的权力,促使会计内部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2.2 明确责任主体,避免相互推诿责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会计职能已经转移,但是单位内部的理财机制、资金支配和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变,单位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和支出审批权,依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主体。然而,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记录、加工、整理及会计报表的生成、会计信息的提供、会计档案的保存管理等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从会计责任的角度讲,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核算中心责任人和核算人员可分别视同单位总会计师和单位会计地位,分别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主管部门应委派懂财务的纪检监察员,负责对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的纪律监督和业务监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运行机制,使一些潜在的经济问题在事前得以有效遏制。

2.3 建立相关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体可操作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把会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以及同被服务单位的关系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也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单位可根据实际,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的特征需求,建立单位会计人员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罚制度等作为过渡,来规范会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行为,以降低因缺乏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及具体措施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

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篇4

摘 要: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实中实施的成效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构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存在的问题 完善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势在必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三不变”即: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限和财务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深层次的重大改革。

1.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1.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1.2加强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支出都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不合规定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开支不予报销;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1.3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活动情况,核算中心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也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2.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而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加上很多核算单位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造成了财务内部监督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2.2 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

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使得资料提供、具体问询、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2.3 制度不健全,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常常会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报销事项。

2.4控制和监督职能弱化

首先,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导致核算单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其次,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往往只注重票据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而对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一些单位为了使一些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化,可能采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的手法进行报销。如何控制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3.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3.1 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财会队伍建设

首先,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要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的问题。其次,完善核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加强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3.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

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三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四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再次,严格凭证审核制度和实行财务会签制度。

3.3 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

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核算单位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会计核算基础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因此,核算单位负责人理应是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相关责任人员也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3.4 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首先,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核算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应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承担国库委托的单一账户、对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核算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上转变。其次,建立健全核算中心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监督制约机制。核算中心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成立内审部门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引入财政资金效绩审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较好地预防和阻止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从源头上制止了腐败发生的可能,为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尽管在实践中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流于形式,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促使其健康发展。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努力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5).[2] 郭成林,财务集中核算之我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6-7)

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篇5

一、交通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

二、招待费(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三、会议费:反映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附件一般为会议召开文件、会议签到表及会议费用清单。

四、住宿费:本科目在会计核算上未单独反映,一般在会议费、差旅费科目中列支。

刍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篇6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1.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 核算中心调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 节约人力资源和资金, 还可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起到财政监督、预算约束、预防腐败的作用。

2.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 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单位财务收支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纳入核算中心管理单位的所有收支都通过核算中心一个账户进出, 进行统一核算, 强化经费支出审批制度, 避免了经费支出的随意性。这样,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由以前的财务检查变为日常管理, 由以前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 由以前的事后处罚变为事前预防, 可以有效防范贪污和挥霍财政资金现象的产生。

3.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调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的财政资金支出均由核算中心结算, 提高了资金支出的透明度, 结束了原来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多头开户的混乱局面, 防止了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发生, 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 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防止财政资金沉淀在一些部门而使用效率不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 部门预算工作尚未到位。

现行粗放的、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的要求己越来越不适应,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分散支付, 使用效益不高, 财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改变了单位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 实现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 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人预算管理, 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强化了单位收支管理, 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2、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没有根本上解决。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主要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而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模式来看, 会计信息失真恐怕在所难免。一方面是支出不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是通过报账员报来的单位单据进行账务处理的, 会计核算中心只能审查会计凭证的合法性, 而无法准确把握凭证的真实性,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 会计核算中心就无法分辨和控制。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单位资产账实不符。会计集中核算之后, 行政事业单位仍有资产处置权, 如果单位领导与报账员不向会计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 会计核算中心将很难准确了解各单位的资产处置情况, 致使会计核算中心的账目与单位实物不符。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 这一制度的建立, 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支出要以法定的程序, 主要通过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从市场上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财政资金的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 同时也能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进行源头控制, 有效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浪费现象。然而, 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所涉及的范围太窄、规模小, 主要是对汽车、空调计算机等专控商品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 而且缺乏规范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存在相当的随意性, 使许多单位需要的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想通过政府采购制度往往未能实现, 而只能维持原有的采购方式。所以缺乏配套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机制, 集中核算的优势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4、监督机制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财务外部监督得到加强, 但单位财务内部牵制机制和监督机制弱化。单位财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核算后, 单位取消了财务中的会计和出纳岗位, 只设一名报账会计, 因此, 单位会计与出纳的牵制机制消失, 单位财务的核算由会计和出纳两人缩减为报账会计一人, 个别时候报账会计实际上也履行了会计和出纳的双重职责, 这样就为报账会计作弊提供了便利。同时, 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弱化表现为:过去单位财务既有会计和出纳的相互牵制, 也有单位内审和部门内审的内部监督, 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 这些牵制、监督职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 单位财务知情面缩小, 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 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 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 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对有些问题难以把关。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1、强化管理预算, 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综合预算形式将是部门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形式, 准确的进行部门财政预算其中就包括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 大力推行预算管理改革, 使预算的范围扩大, 从而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财政部门以及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预算来进行财政支出, 将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工作透明化, 逐步建立统一的预算标准。要充分做好物品统计, 曾被不合算, 采购资金划拨等工作, 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活动有计划, 高效地开展。

2、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一方面会计核算中心要加强内部控制与自我约束, 严格操作, 防范风险。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 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 因此必须加强内控, 建立内部制约机制, 防范风险。将应纳入预算内管理而目前尚在财政预算外管理中“支流”和“转圈”的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其他收入等各种财政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 纳入国库核算, 进行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地方财政部门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 明确责任。同时, 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 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 接受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 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3、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性资金或需要由财政偿还的公共借款。采购主体为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政府采购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为政府部门提供消费品或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采购规模的扩大或缩小、采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及公众的社会生活环境都有着其他采购主体不可替代的影响。政府采购行为, 能极大地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采购真正实现了采购权、物品使用权、资金拨付权三权分离。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编制。

4、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 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

建立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来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用款审批权限, 逐步实现具体日常会计核算向财政监督、财政宏观调控转轨。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会计核算中心整天忙碌在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中, 监督管理的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背离了当初成立核算中心的初衷, 单位会计档案的大量集中存放, 带来了大量的管理问题, 既不利于审计部门审计, 也不利于调动单位筹集资金的积极性, 同时也把核算中心摆在了矛盾的漩涡中。为尽快摆脱这种被动局面, 会计核算中心应由办理具体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会计审核和监督转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严格审核行政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的填制, 避免单位虚列开支, 而不只是从形式上监督其合法性。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是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 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集中办理、实施会计监督的一项新措施。它能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节约行政资金, 并有助于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提高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集中核算,意义

参考文献

[1]洪玉显.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相关问题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1) .[1]洪玉显.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相关问题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1) .

[2]黄益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形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9, (3) .[2]黄益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形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9, (3) .

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篇7

摘 要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只要加强监督,最终必然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越来越好,这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充分行使。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对策

一、引言

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是非常重要的,其全面而系统的反映和记录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的过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管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保持公正和效率,这既可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又是对党目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运动的响应。然而,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问题层出不穷、矛盾重重。这就使得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管尤为迫切。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会计基础工作对整个财务活动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其好坏直接决定了这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顺利。目前来说,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始凭证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原始凭证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来认真填写,存在不少不填、少填、漏填现象。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缺少对资金支出的审核和控制,這大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准。此外,原始凭证的造假问题也非常的严重。(2)记账凭证的问题。这主要包括填写的记账凭证过于简单,对于业务的处理拖延或者写的名称不规范;有些单位在开设银行账户时会形成无法监管到的账目;年终记账没有正确反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或者是使用了内容不完整的凭证。(3)账簿和财务报告问题。一般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账簿是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而有些单位使用自己随便弄来的账簿,或者记账不清楚明确而致使无法核对。财务报告主要是内容不完整,对于财务报表没有做足够详细的备注和说明。

2.会计核算制度问题。这主要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规模不大而致使一人将财务会计工作全权负责,这样非常容易产生一些腐败分子。有些部门无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而隐瞒贪污国家的资金和单位上缴的收入。

3.采购支出问题。一般来说,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出于管理科学化和节约规范化的考虑,在采购的时候都是实行统一采购的。然而一些单位却才有化整为零、移花接木、先购后采等歪门邪道来避开政府部门的统一采购标准,从而使相关人员可以从中获取私利。

4.预算管理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信息透明度的增加,传统粗放型的财政管理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合行政事业单位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做好预算管理,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超额支出、无目的的支出,这些都严重浪费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财力、物力。由此造成的年终核算账目的时候无法向整个单位部门交账而伪造原始凭证。

5.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问题。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会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对他们监督的政策变化,跟踪重点无法知晓,这样会计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中心,以为“一统就灵”,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管的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主要是《会计法》。但这远远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律可罚。对于违法行为要加大审查力度,严惩不贷。

2.实行审计第四关系人制度。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权可以从其手中转移出来,交给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行使,这样可以确保本单位核算工作的质量。

3.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这既可以选择社会上的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督,也可就选择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兄弟单位之间相互监督。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一旦发现有相关违法行为,依据有关规定要从严处罚。另外,上一级的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监管,防止其徇私舞弊。

4.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工作归根结底是要通过财务工作者来实现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其工作的质量。一个优秀的会计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还要有非常高的道德素质,能够做到自律和慎独,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可以通过加强地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实现。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管理核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更可以促进行政秩序的有序化和法制化。此外,这也的使得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更加便捷,有利于推进各种会计制度、年度预算、年终核算工作的顺利实行。

四、结语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监管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理和有效的重要保证。本文首先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论述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管的相关对策,强调了会计核算监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反腐倡廉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张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营科技.2007(08).

[2]段慧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新西部.2010(09).

上一篇:课外阅读课怎么上下一篇:七五普法考试试题和答案1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