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制度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制度(共8篇)

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制度 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所内人员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的工作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应当突出保护单位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单位不得以经济效益、财产安全或者其他任何借口忽视人身安全。

第三条、所长对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第四条、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设置治安保卫专职、兼职治安保卫人员。

第五条、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是:制定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措施和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单位范围内的治安保卫情况有人检查,重要部位得到重点保护,治安隐患及时得到排查;单位范围内的治安隐患和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时得到处置。

第六条、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现金、票据、印鉴、有价证券等重要物品使用、保管、储存、运输的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内部的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单位内部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报告制度;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其他有关的治安保卫制度。单位制定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相抵触。

第七条、内部治安保卫人员应当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第八条、内部治安保卫人员应当依法、文明履行职责,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治安保卫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第九条、内部治安保卫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并落实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建立巡逻、检查和治安隐患整改记录;维护单位内部的治安秩序,制止发生在本单位的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发生的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处置工作;督促落实单位内部治安防范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制度 篇2

为清晰地阐述这次会计制度变革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影响, 本文在详细对比新旧制度差异基础上, 通过例解的方法分析行政单位在新制度实施时, 所应做出的各项会计调整和衔接工作, 以期能够对行政单位会计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例]假设某民政局2013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汇总表如表1所示。

单位:元

一、新旧账户结转调整

新制度增删了部分科目, 原有的科目核算范围也有所改变。根据表1中各科目余额, 结合相关明细账和部分原始凭证, 案例中该民政局所应做的调整事项、分析过程和调整分录如下:

(一) 新制度取消了“暂付款”科目

该科目中原纪录的属于尚未收回的出租、出售物资款项应转入新设科目“应收账款”中, 属于采购物资预付款项的转入新设科目“预付账款”中, 剩余的转入新设科目“其他应收款”。表1中“暂付款”科目余额共45000元, 其中有30000元属于一批救济物资的预定款;有应收一间闲置临街门面房的租金12000元, 剩余的3000元属于单位职工出差预支的差旅费。

同时, 由于新制度扩大了“双分录”的核算范围, 在“预付账款”余额增加时还应将与其相对应的结余转入资产基金中。

(二) 新制度取消了“库存材料”科目

新制度增设了“存货”和“政府储备物资”科目代替原来“库存材料”科目的核算内容, 其中“存货”科目用以核算单位自用而储备的价值较小的材料、燃料等物资, “政府储备物资”科目用以核算应急或救灾储备物资等。表1中17600元的“库存材料”中有15000元属于已采购但尚未发放的贫困居民生活补助用品, 剩余的为本单位自用办公耗材。

根据新制度规定, 除以上调整外, 还需将与“库存材料”相对应的金额从“结余”科目转入“资产基金”有关明细科目中。

(三) 新制度缩小了“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范围

原来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那部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维护管理, 且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 改在新增科目“公共基础设施”中核算。本例民政局的固定资产有2000000元属于单位自用建筑物和办公设备, 此外, 有价值为4000000元的一个儿童福利院和一所价值为6000000元的敬老院, 属于社会公共福利设施, 其价值应从“固定资产”科目转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中, 此外, 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 原来和固定资产价值对应的固定基金余额应转入“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和公共基础设施对应的转入“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中。

(四) 新制度删除了“暂存款”核算科目

原制度中负债类科目“暂存款”用以核算行政单位各项应付未付款项, 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这类事项, 新制度删去了该科目, 并新增了“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应付政府补贴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之。表1“暂存款”的余额中有90000元属于尚未发放的伤残退伍军人补贴款, 按规定应转入“应付政府补贴款”科目, 有32200元属于应为本单位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 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其余的为应付给采购单位的物资款, 转入“应付账款”科目, 除此以外, 按照新规定, “应付账款”余额增加还应该同时借记“待偿债净资产”, 贷记“财政拨款结转”。

(五) 新制度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统一核算应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报酬

新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工资、福利、奖金以及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相应地取消了“应付工资 (离退休费) ”、“应付地方 (部门) 津贴补贴”和“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和职工薪酬相关的科目。表1中“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系本单位某先进职工的特殊奖励, 由于其本人出差在外, 尚未领取, 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六) 新制度要求全面核算资产和负债

在新制度颁布以前,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重心是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因此造成很多行政单位存在未入账的资产和负债。新制度要求行政单位在核算收入支出的同时, 还要全面核算资产和负债。各级行政单位在执行新会计制度时, 应全面盘查本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 存在未入账的应按照新制度要求及时入账。

假设本文案例中的民政局通过盘点, 发现有一批价值300000元的物资未入账, 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给困难群众的生活用品, 按规定应计入“受托代理资产”, 此外, 敬老院本年新增加了60000元的床铺、柜子等家具也未入账, 符合固定资产价值标准, 应计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这批家具的款项并没有支付给销售商, 所以账上还应该补记负债。

(七) 新制度不再设置“结余”科目

新制度中净资产类不再有“结余”科目, 其余额应相应转入新增科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中。表1中“结余”科目余额为108150元, 扣除调整事项 (一) 和 (二) 冲减的部分, 还有60550元 (108150—30000—17600) , 其中有20000元属于项目尚未完成的财政拨款, 应转入“财政拨款结转”科目, 有10000元属于项目完成后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 应转入“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剩余的30550元转入应“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八) 新制度将“现金”科目更名为“库存现金”

按照新制度规定, “现金”科目名称变更为“库存现金”, 与《企业会计准则》统一, 核算内容不变。

二、基建并账调整

如果行政单位存在单独核算的基建账, 按照新制度规定, 还要定期与单位大账合并。合并时, 应按基建账科目性质, 增加或较少大账中与之对应的科目余额, 所产生的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大账中“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假设本文案例中的民政局2013年12月31日基建账科目余额表如表2所示。

单位:元

基建并账分录如下:

经过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后, 新的科目汇总表如表3所示, 2014年年初该单位应以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登记新账。

单位:元

三、2014年期初资产负债表编制

由于从2014年1月1日开始, 所有行政单位都要按照新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为了填制2014年资产负债表月报表和年报表的年初数一栏, 还必须按照新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和编制方法, 根据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2014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 编制结果如表4所示。

单位:元

在新旧账表资料转换调整完成以后, 从2014年起, 行政单位应按照规定年限按月计提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 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 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公共基础设施) ”,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本文案例没有涉及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如果行政单位存在未入账的无形资产, 按照新制度要求, 应按其净值登记新账, 借记“无形资产”, 贷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并从2014年起在规定年限内按月平均摊销, 摊销时借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记“累计摊销”科目。除了调整相关账表资料以外, 行政单位还应该及时调整和更新会计信息系统, 转换电子数据, 保障新旧账套顺利、及时、有序过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财库[2013]218号) [S], 2013年。

再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涵义

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是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换言之,对非经济活动的风险即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不属于内控的范围。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现状及若干建议

1.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在行政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尤其重要

我们很多的腐败都是官员的腐败,普通老百姓手中无权,无法腐败。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官员在一定的位置上,有了权力,就有滋生腐败的土壤。所以内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预防腐败。

2.内控意识淡薄,单位内控缺乏基本保障

支出申请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相关规定,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相互挤占,有可能导致单位预算失控或者经费控制目标难以实现的风险;支出未经适当的审批,重大支出未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可能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支出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国家有关规定,可能导致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采用虚假或不符合要求的票据报销,可能导致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等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因此,现阶段要加大支出业务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风险:①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本单位预算制定各支出项目的标准和范围;②加强支出审批控制,各项支出都应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范围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才能向财务部门申请资金办理报销手续;审批人不能越权审批;③加强预算支出审核控制,各级领导应强化预算意识,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单据的审核,检查单据的真实、完整性,开支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是否符合审批程序;对于超预算支出或因计划安排不当造成超预算的,单位不予保证用款;④严格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控制,财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⑤加强支出业务分析控制,单位应及时分析预算支出结构,评价预算执行结构,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

3.关于预付款和定金的管理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预付账款金额很大、预付的定金很多。预付款环节无人管理,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如某单位当检查人员查看该单位财务报表时,发现“预付账款”和“在建工程”余额很大。从账面来看资金筹集来之后用于建设项目,所以“在建工程”发生额很大,采购的业务很多,所以“预付账款”发生额也很大。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预付账款中的资金不是用于采购,而是“装进自己的口袋”。所以对于预付账款的管理,关键是对六个往来账户的管理: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如果管理不好,会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4.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能力欠缺

现阶段,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简单,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只能称作是会计核算人员,或者是业务部门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对财务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对财务知识也不甚了解,也就能满足控制制度要求。因此,建立健全财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理顺财务管理体制,适当采用财务集中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单位应当制定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制定财务管理办法、经费支出标准、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会议费报销管理办法、库存现金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等;依法依规开展会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要不断修改完善达到其有效性 ,以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严峻,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新的挑战,内部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华会计网校高级会计考试辅导讲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制定“洛阳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总则

第二章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条 财务机构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搞好会计核算。

2、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经费以及其他有关专项业务经费,制定本部门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编报部门预算,审查核定预算,做好相关资金的综合统筹平衡工作。

3、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记账、算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4、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严格执行财务计划和预算,节约开支,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客观、真实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及时为领导提供准确数据。

5、负责债权、债务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6、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负责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立卷、建档工作。

7、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领购、分发、缴销等工作。

8、负责本单位所属各科室经费申请报告和政府采购手续的审查、监督和呈报工作。

9、组织本单位及系统财务人员,学习国家财政法规制度和现代化财务管理。

10、接受并配合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好本单位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现金、银行存款和印章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制度

1、管理原则:严格审核、手续齐备,当面点清、坚持复核,加盖戳记、编证入账,账账核对、日清日结,查核限 额、及时存取,严禁“白条”、不得坐支,禁止违规大额提现,严防挪用、确保安全。

2、开支范围:(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项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6)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7)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3、定期盘点现金,做到账实相符。

4、积极推广使用财政公务卡。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5万元(以人民币为单位,下同)以下的零星购买支出等,一般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各单位应根据银行卡受理环境等情况,积极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尽量减少现金支出。公务卡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1、加强账户管理,按规定办理存款、取款结算。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情况。

2、严格遵守银行支付结算纪律。

3、定期获取银行对账单,查实银行余额,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三、印章的管理制度

1、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管理,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2、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第五条 预借款管理制度

1、本单位所属科室借用现金要按规定填写《借款单》,经科室负责人审签,由财务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财务领导审批。办理借款手续时,要出具有关批示或会议通知等相关资料。借用现金的经办人员必须是正式在编人员。非公务活动一律不得借款。

2、办理现金借款时,借款人应依据公务需要和外出期限提出借款数额,借款数额限定在外出、参会所必需的基本费用之内。除会务资料费外,省内出差,一般情况下每次每人借款不超过500元;省外出差,每人每次不超过1000元。集体出差的,一般每次借款不超过3000元。

3、借用现金应在1个月内报销结账。如不能按规定时间报销,应向财务机构出具书面说明材料。对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结清借款的人员,由财务机构通知其所在科室,限期办理报销手续;限期仍未及时报销结账的,从借款人工资中抵扣,直至结清欠款。

4、需要以银行结算方式预付款的,应填写《预付款申请单》经科室负责人审签、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条 报销票据的管理制度

1、作为报销依据的发票或收据必须符合税务、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定,未经税务或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监制的发票和收据,一律不予报销。

2、发票或收据须按规定要求其全联、逐栏一次性如实开具。其中,发票的“商品名称”栏须开具所购商品具体名称;因购买商品较多、无法在发票联上全部列明的,须附卖方出具的购物小票或商品明细清单。收据上必须要求其详细列明收款事由。

3、凡遗失车票、船票、飞机票的,必须由当事人书面说明情况,科室负责人签批意见,经审定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报销金额以核定数为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取得原签发单位加盖财务专用章的证明(需注明票据号码、金额和内容)或原票据记账联的复印件(须加财务专用章证明),由经办科室负责人签批意见,经审定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报销。

4、跨的票据,原则上不予报销。如有特殊情况确需报销的,必须以书面形式陈述理由,按规定程序审批。

5、经办人员办理报销业务时须将发票和收据等原始凭证粘贴整齐、有序。

第七条 会议培训费的管理制度

1、本单位所属科室组织召开会议必须遵守有关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管理和会议审批等规定。

2、会议培训费开支范围:会议培训费开支包括会议室租金、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包括交通费、办公用品费、文件印刷费、夜餐费、医药费、会标桌签通行证制作费、旗臶鲜花租用费等。

3、会议培训费开支标准。在定点饭店召开会议的,各项费用按不高于定点饭店政府采购协议价执行。

4、会议参加人员和开支标准要从严掌握,会前必须填报《会议培训审批单》,细化开支预算,并按程序核批。各科室要严格按照核定后的会议培训预算和举办地点安排,对超过预算标准的费用或在定点饭店以外场所召开会议或举办培训的,财务一律不予支付。

5、会议培训费采取一会一结的办法,有关科室应于会议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事宜。报销时应提供会议培训审批单、正式发票或收据(票据上需开列房租费、场所费、伙食费、其他费用等分项数额)、会议费结算清单、会议培训人员签到表,并附会议通知原件和会议安排等资料。

第八条 差旅费管理制度

1、职工因公出差前要填写《洛阳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出差审批单》,经科室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审批后,作为借款和报销的依据,并粘贴在差旅费报销单上。报销差旅费时按规定填写《差旅费报销单》。

2、差旅费报销要严格按照《洛阳市市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

3、出差人员乘坐飞机要从严控制,出差路途较远或出差任务紧急的,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乘坐飞机。

4、出差人员在途期间的伙食补助按在途实际天数核领。在出差地工作期间,无接待单位的,凭出差地就餐发票在规定标准内核领伙食补助。由接待单位统一安排伙食的,凭接待单位开具的有效凭证在规定标准内核领伙食补助。

5、工作人员报销会议培训期间差旅费,要附举办单位的正式会议培训通知或主管领导同意召开会议、组织培训的批示;领取学习、进修、挂职锻炼、帮助工作等期间的城市间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要提供领导批示件,并经主管局长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

第九条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财务收支原则上实行审批制度,对于重大支出事项,必须履行集体审批制度。

2、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范围和标准按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许可证执行。

3、在单位经费预算内的单项经费支出数额在1万元以内的由主管局长审批,超过的报分局局长审批。专项经费按相关项目的管理制度规定的权限审批。

4、报销程序为: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并签字—科室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财务机构负责人审批—分管财务领导审批(1000元以上开支局长审批)—财务报销。

第十条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分工: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国家统一所有,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财务机构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会计核算,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帐卡相符、帐证相符、账账相符。单位内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负责人负责制,各科室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填制“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报财务机构。

2、固定资产的购臵:固定资产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各科室所需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和单位财力的可能,按照合理、节 约、有效的原则进行配臵。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要实行政府采购。

3、固定资产的调拨:单位内部有偿或无偿调拨固定资产,要由调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由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章,经领导审批后,交财务机构一份,双方单位各存一份,据此办理固定资产增减手续。

4、固定资产的处臵:对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处臵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臵换、报废报损等。处臵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洛阳有关规定的权限及要求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臵。对擅自处臵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经审批同意,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将存量资产进行出租、出借的行为。资产出租、出借,严格按照洛阳市规定要求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对擅自出租、出借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严格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算,各经市财政局审核汇总、统筹平衡并 按程序报批后编入部门预算。有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等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等行为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固定资产的清查: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由财务机构统一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并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不定期的重点清查。对清查中清理出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根据规定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处理。

8、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配备(调拨)的、用专项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根据调拨单、原始发票等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

第三章 收费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单位凡有收费业务的科室,要严格按照收费许可证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实行收费。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严格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票据,并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 票据由财务机构负责到相应的财政部门领取,实行限量发放,验旧领新制度。有收费业务的科室要由 专人负责购领、保管票据,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到财务机构核验,按期限上缴收入。用票单位应按票种设臵票据登记簿,如实反映收费、罚没票据的购领、使用、结存情况,并定期同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核对。收费、罚没票据在启用前,应当检查票据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号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向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报告。开具的票据必须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印章齐全。如填写错误,应另行填开。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保存其各联备查,不得涂改、挖补、撕毁。如发生票据丢失,应及时查明原因,声明作废,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处理。

第十四条 已开具的收费、罚没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严禁随意丢弃。

第十五条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原则上由财务机构负责使用,各科室因业务需要,经领导批准方可领取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在使用中,要严格按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范围使用票据,严禁以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代替收费票据使用。领用新票据前,各科室先将旧票据上缴财务机构,待财务机构到财政部门核销旧票据后,再领取新票据。

第四章 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第十七条 财务负责人岗位职责制度

1、负责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综合管理本级及本部门的计财工作,监督本系统严格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国家财经政策和内部制定的有关规定,严守财经纪律。

2、组织编制并督促执行本级各项事业发展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3、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认真实施财务监督。对违背预算程序、分配程序、拨付程序、借贷程序及其他违背财经纪律的事项,严格把关,拒绝受理。

4、定期分析本级和本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情况,认真考核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组织直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5、制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

6、审查本单位对外提供的一切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

7、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中心任务,督促完成上级部门或同级财政、审计、统计、物价、税务等部门交办的财务、统计等工作,配合完成内部各业务处室涉及计财方面的有关事项。

第十八条 会计岗位职责制度

1、根据批准的财务收支计划或预算,及时编制月分经费收支计划,及时、准确地组织和供应资金。

2、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科学设臵各种会计账册。区分资金渠道,认真做好各类资金以及各类资产的记账、算账、对账、报账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坚持做到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

3、严格加强会计核算,定期检查、分析并汇报单位的财务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保证各单位按预算、有计划地使用资金。定期考核各类资金使用效果,及时向领导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意见和建议。

4、严格划清资金渠道和各项支出性质,认真进行会计监督。通过对各户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逐笔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行为和各种不规范行为。定期清查各类财产物资,建立健全资产档案,按规定及时审查和处理单位财产物资的添臵、计价、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等事宜。及时清理和结算本局各类债权债务,及时催收各种上交款项。

5、负责按期编制、汇总和报送本单位各种会计报表。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详实的会计资料和分析报告。

6、按照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及其他各种财务、会计资料,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公布各种会计资料。

第十九条 出纳岗位职责制度

1、严格区分资金渠道,熟练掌握各类费用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坚决执行规定的预算报批程序和经费报销程序。

2、熟练使用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准确及时支付各项费用。

3、熟练使用市财政非税系统,准确开具非税票据,并记录、核对已上缴财政和各项收入,及时拨回暂存款等资金。

4、认真审查各种原始单据,对不真实、不合规的原始单据坚决不予受理;对手续不全、内容不完整或报批程序不规范的凭证必须在更正、补充后才予受理。

5、根据合规的原始单据,及时准确地编制记账凭证,坚持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严格坚持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制度,库存现金余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定期核对现金余额。

7、按规定程序处理并及时结算各种暂付款项,逾期不结算追究其责任。

8、认真保管好各种印章、空白收据、银行支票及其他有价证券。领用空白收据和银行支票必须履行批准程序,办理领取和注销手续。

9、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能和会计机构负责人有直系亲属关系。

10、承办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二十条 稽核员岗位职责制度

1、协助审查本级及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预算计划。

2、负责逐笔复核本单位各户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对复核签署的一切凭证负责。

3、定期抽查各户账簿记录。

4、复核各种会计报表,并对复核的报表负责。

5、承办财务检查和财务监督的相关工作。

6、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专项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工作。

第五章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第二十一条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设臵总账会计科目和明细账会计科目。

第二十二条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取得或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第二十三条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设臵、启用、登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辅助账,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对账、结账、错账更正。

第二十四条 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定期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第六章、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会计人员工作岗位调整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部门负责人负责监交。

第二十六条 会计人员在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

3、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

4、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票据、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部门,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 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

1、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会计账簿有关记录进行点交。不一致时,移交人员必须限期查清;

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

3、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如不一致,应当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4、移交人员经管的票据、印章和其他实物等,必须交接清楚;移交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

第二十八条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监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会计终了后,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立卷,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第三十条 及时编制清册,填写交接清单,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第三十一条 设臵归档登记簿、档案目录登记簿、档案借阅登记簿。

第三十二条 会计档案的借阅:

1、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利用,原则上不得借出,有 特殊需要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

2、外部借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经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3、单位内部人员借阅会计档案时,应经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4、借阅人应认真填写档案借阅簿,将姓名、单位、日期、数量、内容、归期等情况登记清楚;

5、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在案卷中乱划、标记、拆散原卷,也不得涂改抽换、携带外出或复印原件(有特殊情况,须经领导批准后方能携带外出或复印原件);

6、借出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如数收回,并办理注销借阅手续。

第三十四条 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凭证、报表、帐簿、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的销毁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

1、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2、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

3、计算机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4、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第三十六条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1、对操作人员的密码严格管理,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授权操作会计软件;

2、操作人员离开计算机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3、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时间、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 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1、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保存双备份;

2、对正在使用会计软件的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

3、健全必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第三十八条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1、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

2、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专人管理;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对会计档案双备份的应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复制,防止由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对任何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软盘等行为,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6、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带出单位;

7、借阅会计资料,应当履行相应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第六章 往来款的管理

第三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和本单位个人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的款项。单位往来款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借入款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第四十条 健全应收账款台账制度、催收责任制度、清查制度、坏账核销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往来账款核算行为。建立债权债务责任追究等制度,督促财务及相关人员及时清理往来款项。

第四十一条 对各单位往来款项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查清各种往来款的性质、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不同情况,分清责任,强化措施,依法清收,依法处理相关账务。

第八章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 行政单位收入的管理

1、各项收入中国家规定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要专款专用。收入与支出有对应的,要划清界限,避免相互挤占、挪用。

2、其他收入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坚持“先收后支、量人支出、自求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在编制预算时,依据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其他收入预算,纳入本单位的收入预算,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其他收入要及时入账,统一纳入财务机构的财务管理,任何科室(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私设“小金库”,不得设臵帐外帐,公款私 存。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1、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财务机构汇总各科室(单位)上报的季度月份用款计划,分“款”、“项”来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报同级财政部门。财务机构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拨款,并结合事业计划完成情况、资金余存情况来拨款。

2、拨入专款的管理。要按照专款的用途使用,不得挪用。财务机构在收到专款时分别设臵账户,并单独组织会计核算。要按照拨款单位的要求,及时报送拨入款的使用情况和事业成果情况的报告,项目完成后专项办理报账手续,余款按照拨款单位的要求处理。

3、事业收入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自己确定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缴纳税款;使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取得的收入及时入账。

4、各项收入都要统一纳入财务机构管理。各相关的科室(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设臵帐外帐,私设“小金库”。

第九章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 行政单位支出的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保证人 员经费和日常工作开展的必须开支。

2、加强经费项目使用情况分析,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3、严格专项支出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单独设帐、专门核算,及时监督资金支出、结算等情况。

4、建立健全经费支出监督控制制度,依据经批准的预算和相关规定审核办理各项支出。

5、有计划并结合实际业务进展安排资金使用,既要节约开支,又要讲求支出实效。

第四十五条 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事业支出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2、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在各项事业支出之间保持合理的支出结构,要控制人员经费支出,增加公用经费支出,促进事业活动的不断发展。

4、划清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一是达到基本建设额度的支出,报请相关部门从基建投资中安排,不得挤占事业经费;二是由个人承担的支出,不得由单位负担;三是不得将应列入经营支出的项目列入事业支出,也不得将应列入事业支出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四是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不得计入本单位的事业支出。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制度由洛阳市工商局专业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篇5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我部重新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现发给你们。本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我部1988年制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 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 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

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五条 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编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第七条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季度和月份。会计、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 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 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九条 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 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 一般原则

第十一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

第十二条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四条 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中说明。

第十五条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六条 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第十七条 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第十八条 凡是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

第十九条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二十条 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章 资产

第二十一条 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第二十二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等。

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帐。

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银行存款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预算经费应由财务部门统一在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国家银行开户,不得自行转移资金。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

暂付款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行政单位对暂付款业务要严格控制,健全手续,及时清理。属于临时性往来借欠款要及时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库存材料应按实际耗用数列支。办公用品数量不大,随买随用的,按购入数直接列为支出。

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当清点一次。如发生盘亏、盘盈,应当查明原因,作为增加或减少当期支出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有价 证券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行政单位购买的有价证券作为流动资产管理。

有价证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做到账券相符。

当期有价证券的利息以及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收入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记入当期收入。

第二十四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单价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

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

对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其净增值部分,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第二十五条 行政单位对其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每年应当盘点一次。

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和变卖,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

转让、毁损、报废及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处理。清理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作为当期支出。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价款,应当记入其他收入。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六条 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等。

第二十七条 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指按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收缴的部分,下同)、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行政单位取得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于未达到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

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缴。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项。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款项全部清缴入库。

第二十八条 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范围及管理办法,按国务院和财政部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暂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

各种应缴款及暂存款项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三十条 各项负债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五章 净资产 第三十一条 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

第三十二条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固定基金按实际发生数额记帐。

第三十三条 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

第六章 收入

第三十四条 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三十五条 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

行政单位应根据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核定的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按经费领报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拨入经费应按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三十六条 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

第三十七条 由财政部门拨入的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中属于指定用途,用于完成专项工程或专项工作、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

第三十八条 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七章 支出

第三十九条 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第四十条 行政单位的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专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

行政单位收回本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收回以前已经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

第四十一条 行政单位的各项支出按实际支出数额记账。

第八章 会计科目

第四十二条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使用要求:

一、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是汇总和检查行政单位资金活动情况和结果的总账科目。非经财政部同意,不得减并或自行增设,不得擅自更改科目名称。不需要的科目可以不用。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编号。各行政单位在使用会计科目编号时,应与会计科目名称同时使用。可以只使用会计科目名称,不用科目编号,但不得只填科目编号,不写科目名称。

第四十三条 各行政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

第四十四条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01号科目 现金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

3.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4.有外币现金的行政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具体参见“银行存款”科目。

第102号科目 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2.行政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数额。

3.行政单位应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行政单位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4.有外币存款的行政单位,应在本科目下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行政单位发生的外币银行存款业务,应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外国货币折合为人民币记账时,应按业务发生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终了(外币存款业务量大的机关可按季或月结算),行政单位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有关支出。

第103号科目 有价证券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

2.购入有价证券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兑付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和“其他收入”(利息)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

第104号科目 暂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

2.发生暂付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05号科目 库存材料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等。行政单位办公材料随买随用或没有大宗购入,不需要库存的,可以不设本科目。

2.购入、有偿调入的材料,分别以购价、调拨价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

3.购入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领用出库时,贷记本科目,借记有关支出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实际库存数。

4.本科目应按库存材料的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账,并根据库存材料入库、出库单逐笔登记。

5.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盘盈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支出科目;盘亏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库存材料变价处理,恢复存款。变价发生损溢,相应增减当期支出。

第106号科目 固定资产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

2.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价值,登记入账:

(1)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记账。(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5)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估计价值记账。

(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7)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3.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的;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

(5)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的。

4.本科目的使用方法:

购建、有偿调入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有偿调出、变卖的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销账。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销账。毁损、报废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收入记入“其他收入”科目,清理过程中的支出,记入有关支出科目。

5.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所有固定资产价值的总额。

6.行政单位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或“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二、负债类

第201号科目 应缴预算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

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

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

2.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应缴预算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第202号科目 应缴财政专户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2.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借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应分别记入“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第203号科目 暂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

2.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3.本科目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三、净资产类

第301号科目 固定基金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因购入、调入、建造、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

2.增加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少固定资产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固定基金总额。

第303号科目 结余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各项收支相抵后的累计余额。

2.年终,将“拨入经费”(不含预拨下年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经费支出”(不含预拨下年经费)、“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科目。有专项资金收支的单位,应将非专项的收支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经常性结余”明细科目中;将专项收入和支出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专项结余”明细科目中。

年终本科目贷方余额为行政单位滚存结余。

3.有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进行明细核算。

四、收入类

第401号科目 拨入经费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

2.收到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不含收到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预拨下的经费)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款”级科目设明细账。行政单位收到非主管会计单位拨入的财政性资金(如公费医疗经费、住房基金等),应在“拨入专项经费”二级科目下按拨入的单位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第404号科目 预算外资金收入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

2.行政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

实行按确定的比例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结余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定期结算应缴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要求分别设置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入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预算外资金项目设置明细账。

第407号科目 其他收入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其他资金收入的情况。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交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

2.发生其他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销转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平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其他收入累计数。

年终结账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年终转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3.本科目可按收入的主要类别设置明细账。

五、支出类

第501号科目 经费支出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发生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经费实际支出累计数。

3.年终,本科目借方余额应转入“结余”科目,借记“结余”科目,贷记

本科目。年终转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分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节”级支出科目设置明细账。

第502号科目 拨出经费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

2.转拨经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拨出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借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经费)转入“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设二级科目,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

第505号科目 结转自筹基建

1.本科目用于核算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2.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根据转存数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剩余资金收回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年终结账时,应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借记“结余”,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年终无余额。

第九章 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

第四十五条 行政单位在终了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结算。并在此基础上办理结账,编报决算。

第四十六条 清理、核对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保证上下级之间的预算数和领拨经费数一致。

第四十七条 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的应拨款项,应当在12月31日前汇达对方。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拨款,截止12月25日为止,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第四十八条 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要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

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止12月31日止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级单位的下年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第四十九条 行政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主管单位收到财政专户核算的预算外资金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部分应及时转拨所属单位,不得在“暂存款”挂账。

第五十条 行政单位年终要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要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现金账面余额,要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有价证券账面数字,要同实存的有价证券实际成本核对相符。

第五十一条 年终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理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账务,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第五十二条 行政单位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进行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包括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

年终转账。账目核对无误后,首先计算出各账户借方或贷方的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的余额。然后,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再将应对冲结转的各个收支账户的余额按年终转账办法,填制12月31日的记账凭单办理结账冲转。

结清旧账。将转账后无余额的账户结出全年总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对年终有余额的账户,在“全年累计数”下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再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账,旧账结束。

记入新账。根据本各账户余额,编制年终决算的“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将表列各账户的年终余额数(不编制记账凭单),直接记入新相应的各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发生数。

第五十三条 行政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核批复后,需调整决算数字时,应作相应调整。

第十章 会计报表的编审

第五十四条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具体报表格式见本制度所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有专款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款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第五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应当按会计要素的类别分别列示。

收入支出总表是反映行政单位收支总规模的报表。收入支出总表按单位实有各项收支项目汇总列示。

支出明细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当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支出的用途分别列示。

附表是指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会计单位的要求编报的补充性报表,如基本数字表。附表按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规定的项目列示。

第五十六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会计报表。

月报,是反映行政单位截止报告月度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情况的报表。月报要求编报资产负债表、支出明细表。

季报,是分析、检查行政单位季度资金活动情况和经费收支情况的报表,应在月报的基础上较详细地反映单位经费收支的全貌。各行政单位的季报,要求在月报的基础上加报基本数字表。

年报(决算),是全面反映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执行结果的报表。决算报表种类和要求等,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决算编审规定组织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制度 篇6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实施日期是(C)

A.2012年1月1日 B.2012年2月7日 C.2012年4月1日 D.2012年6月1日 2.事业单位预算编制(D)

A.实施零基预算 B.不得参照以前预算执行情况 C.可以赤字 D.应当收支平衡 3.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B)A.财政补助收入 B.事业收入 C.上级补助收入 D.经营收入

4.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B)

A.必须大于零 B.可以等于零 C.可以不按规定用途使用 D.可以超定额使用

5.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这种净资产是(A)

A.事业基金 B.非流动资产基金 C.专用基金 D.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6.每日对“现金日记账”账款核对中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应贷记(C)

A.营业外收入 B.其他应收款 C.其他收入 D.其他支出 7.下列会计科目期末应没有余额的是(B)

A.银行存款 B.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C.短期投资 D.无形资产 8.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应当(D)

A.计入在建工程 B.计入固定资产 C.计入存货 D.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 9.长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是(A)

A.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 B.购买价款 C.购买价款及手续费 D.购买价款及税费 10.下列资产不用计提折旧的是(C)

A.房屋及构筑物 B.通用设备 C.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 D.专用设备 11.事业单位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作为(D)A.固定资产 B.存货 C.在建工程 D.无形资产

12.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本单位无力支付票款,按照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B)A.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B.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C.借记“应付装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D.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13.发生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缴金额,应借记(B)A.应交税费 B.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C.营业外支出 D.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4.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填列方法正确的是(A)

A.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减去“累计摊销”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B.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填列 C.应根据“累计摊销”科目余额填列

D.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借方发生额减去“累计摊销”贷方发生额 15.资产负债表中可以根据本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是(C)A.货币资金 B.长期借款 C.应缴财政专用户款 D.其他流动资产

16.收入支出表中“提取专用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年按规定提取的专用基金金额。下列关于本项目填列方法正确的是(D)

A.应根据“本期事业结转结余”科目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B.应根据“经营结余”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C.应根据“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的余额分析填列 D.应根据“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17.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是指(C)

A.事业支出 B.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C.经营支出 D.上缴上级支出 18.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的收入应该计入(A)

A.事业收入 B.经营收入 C.其他收入 D.财政补助收入 19.事业基金的管理原则是(A)

A.收支平衡 B.专款专用 C.先提先用 D.勤俭办事 20.下列项目应该根据“事业支出”明细科目分析填列的是(C)A.本年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B.本年上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C.本年财政补助支出 D.本年财政补助收入

21.“弥补以前亏损的经营结余”项目,反映(D)

A.反映事业单位因本年发生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事项,而对年初财政

补助结转结余的调整金额。

B.反映事业单位本期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C.反映事业单位本年除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之外的结转结余金额。

D.事业单位本实现的经营结余扣除本年初未弥补经营亏损后的余额。22.下列项目中应根据自身项目期末余额填列于财务报表的是(B)A.无形资产 B.累计折旧 C.非流动资产 D.长期借款 23.对外捐赠存货,应贷记(C)

A.“事业支出” B.“经营支出” C.“待处理财产损益” D.“其他支出” 24.期末应将“其他支出”科目中“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A)A.“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B.“事业结余”科目 C.“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D.“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25.在为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人员计提薪酬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D)

A.借记“其他支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B.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C.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经营支出” D.借记“经营支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26.下列科目期末不应该转入“事业结余”的是(C)A.“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B.“上缴上级支出”

C.“经营支出” D“其他支出”中的“非专项资金支出” 27.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财务分析指标不包含(D)

A.收入完成率 B.人员支出比率 C.资产负债率 D.收入支出配比率 28.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包含(C)A.可靠性 B.真实性 C.一致性 D.可比性 29.以下哪项不属于事业单位的净资产(B)

A.事业基金 B.待冲基金 C.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D.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30.事业单位报送的财务报告不包括(D)

A.资产负债表B.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C.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D.收入支出决算表 • 多选(2×20=40分)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B.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

C.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

D.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2.事业单位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ABCD)

A.隐瞒 B.滞留 C.截留 D.坐支

3.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AC)的总结性书面文件。A.财务状况 B.经营成果 C.事业成果 D.现金流量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有(ABCD)

A.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B.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C.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D.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5.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是(ACD)

A.核定收支 B.非定项补助 C.超支不补 D.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6.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包括(ABC)

A.专利权 B.著作权 C.商誉 D.土地所有权

7.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下列哪项投资(ABCD)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A.股票

B.期货

C.基金

D.企业债券 8.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ABCD)

A.预算编制与执行 B.资产使用 C.收入支出状况 D.负债情况 9.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ABD)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净资产 10.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包括(ABD)

A.货币资金 B.短期投资 C.无形资产 D.应收及预付款项 11.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包括(ABD)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表 C.利润表 D.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12.关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关于其成本入账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有凭证的根据有关凭证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B.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C.没有相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该固定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D.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13.融资租入的需要安装的设备,会计分录处理正确的是(AD)A.按照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封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B.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C.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长期应付款”

D.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

14.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下列科目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的是(ACD)A.库存现金 B.应收票据 C.银行存款 D.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收入支出表中“事业类收入”包括以下哪些项目的合计数(BCD)A.营业收入 B.事业收入 C.上级补助收入 D.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16.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的预算管理办法包括(ABCD)

A.核定收支 B.定额或者定项补助 C.超支不补 D.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17.事业单位事业支出包括以下内容(AD)

A.基本支出 B.经营支出 C.上缴上级支出 D.项目支出 18.专用基金管理原则(ACD)

A.先提先用 B.勤俭办事 C.收支平衡 D.专款专用 19.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ABC)

A.预算编制与执行 B.资产使用 C.收入支出状况 D.固定资产投资 20.其他支出包括(ABCD)

A.利息支出 B.捐赠支出 C.现金盘亏损失 D.资产处置损失

判断(1×30=30分)

1.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2.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3.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财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4.人均基本支出,是衡量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基本支出比上实际在编人数。(×)

5.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单位收支差额。(√)

6.预算执行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绝不不予调整。(×)7.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也包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

8.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

9.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于医院等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其会计要素应当以“费用”代替“支出”。(√)

10.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全面性是指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11.财政应返还额度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本科目应当设置“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12.低值易耗品应在领用时一次摊销。(√)

13.固定资产仅仅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之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14.为维护无形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如对软件进行漏洞修补、技术维护等所发生支出,应当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15.事业单位应该对无形资产经行摊销,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除外。(√)

16.事业单位处置资产一般应当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所以年终本科目没有余额。(√)

17.事业单位应缴纳的印花税不需要预提应缴税费,直接通过支出等科目核算,不在应缴税费科目核算。(√)

18.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项目应根据“长期投资”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19.资产负债表中“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子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给财政补助结余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

20.“调整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因本年发生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事项,而对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调整金额。(√)

21.收入支出表中“财政补助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从上级财政部门去的的各类财政拨款。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22.事业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23.预算执行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可以进行调整。(×)2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用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25.事业单位经营的接受外单位要求的投资回报的项目执行企业财务制度。(√)26.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即可出租。(×)27.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28.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29.事业单位可以编制赤子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制度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经费核算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费基本是上级政府部门拨款支持的,由于该资金使用不强调收益,所以行政单位对经济效益的好坏并不重视。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点已经向筹集决策与投放决策的方向转变。在进行经费核算的过程中也开始强调对资金循环利用、价值增值。所以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做好经费的核算工作、严格的落实经费核算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资金充足的状况下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经费核算制度的问题

首先,经费核算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经费核算制度缺失,所以导致经费开支标准与实际相差甚远。在执行中由于预算与开支标准存在差异,以及不按照规定进行经费开支处理的情况经常存在。不仅如此,有时行政单位会提出项目资金支出请求但核算中心却拒绝支付相关费用,导致最终的经费核算困难重重。

其次,监管工作不到位。在国家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已重新构建后原有的经费核算管理机制已经不再适用,导致了财政资金支付过于分散、资金流动与使用状况的监管严重脱节、预算管理中忽视了对财政性资金收支的收纳、经费核算监管存在漏洞、监督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我国现行经费核算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经费核算制度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应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对内部财政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

其次,应做好会计报表设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对财务报告中会计报表主表、财务情况等的详细说明。在会计报表主表的设计中应重点完成4个报表的制作。(1)资产负债表。年度报表中除“专项资金支出”以外,全部过渡性科目都应该结平,月度报表可采用表结账不结的方法,把大部分收支科目结平。(2)采用主表的形式对业务收支情况进行编表反映,对于业务支出中出现的详细内容,我们可以使用附表编报的方式做进一步的反映。(3)在专项资金的收支以及总结中,应该设计专门的、独立的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报表。(4)应做好专用资金、普通资金、固定资产基金使用中资金增减状况的基金增减变动报表的制作。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设计的报表附表应涵盖业务支出明细、往来款项明细等内容。在报表的制作中可以专门编制一张“货币资金增减变动”报表对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资金流动状况进行详细的反映。通过建立会计报表有助于完善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流动监管的安全性、做好财政部门对预算与决算的分析处理工作。

应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功能、作用、目的与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够有效的发现二者的不同,照搬企业经费核算制度使用,必然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经费核算的最终效果。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目的不是盈利性的,他们主要是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服务,所以他们的产品大多没有固定形态的“东西”,在进行核算中难以计量或者将当前费用进行统一的核算。如果对其实行税收征管纳税处理,必然会丧失公允性。所以,应由国家财政部下发《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核算制度》为基准,完善经费核算制度。

最后,应将行政与专项经费区别核算。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会将专项经费与行政经费放在一起核算,这就导致核算的项目比较混乱,无法有效区分。不仅如此,在两种经费共同核算的过程中,专项经费往往不能专项利用,总会被部分人用于行政经费的支出。所以,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与专项经费的核算中必须区别对待。两种经费应分别设立独立的账目,保证两种经费的来源、使用渠道、结余状况得到清晰的核算,这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专项经费与行政经费使用总额度的了解,也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经费的安排使用提供可科学的、准确的、可靠的参照依据,提高了经费的合理使用效果,强化了对经费核算的监督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核算制度的落实与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不断的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就必然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经费核算的管理能力与经费核算制度落实使用的效果。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做好现行经费核算工作,有助于单位内部完善资金流动管理,提高资金的投入使用效果,避免贪腐现象的发生。这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发挥行政职能作用具有重大的帮助。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经费核算工作开展的现状、问题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核算制度,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潘在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J].中国市场,2011,(39).

[2]付同青,徐建龙.论建设单位会计并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制度基础[J].财会月刊,2010,(31).

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制度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一、我国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也是我国的建国初期,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也是处于萌芽阶段,内部控制的作用也仅仅是账目核对和职权的分工方面,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内容上。并且只有少数一些工作单位才会建立起内部控制,效果可见一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政规定于1996年12月下发的《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正在不断的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建设,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也使得我国正式步上了现代内部控制建设的道路。第一部关于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颁布于2000年7月的新《会计法》,严格规定了,工作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次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推行。2010年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2年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全面施行。这些制度的一步步完善都体现出了我国不断的推进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我国在从建国以来,一直在建立、健全关于内控制度的规范,这些做法都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不足

尽管国家如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真正落实到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里还是远远不够的,行政事业单位却没有对内控制度有着充分的重视态度,仍只是停留应付在我国制定的制度上面。

1.任职会计岗位的人员资格不够专业

如今,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任职的会计人员,并没有依照我国有关《会计法》规定的要求而担任了会计。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的缺乏,再加上如今有些单位上的预算并不需要会计的集中核算,单位只能临时向其他单位调任其他非会计人员任职,因此很多任职人员的会计资历都还达不到会计师的专业标准,这必然会给会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例如会计账簿书写不规范,重要凭据缺乏妥善保管等等。

2.内部审计的缺陷

内部审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息息相關,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有些公司里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即使存在内部审计部门,也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然而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也缺乏财政局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未能在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有效实行进行评价和监督。与此同时,与事业单位的领导不加以重视也有很大的关系,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在执行力上也较弱。制度存在却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形同虚设。

3.缺乏完整的监督机制

内部建设需要靠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才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在我国对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得重视下,代表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都纷纷对内控制度建设提供较好的支持,这些是属于外部监督的,也属于事后监督的。但是这对于内控制度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事前和事中的完善一整套的监督体系,更能从源头规避风险,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对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

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

在人员聘任方面,首先是严格遵守我国的《会计法》要求,坚持只聘用具有专业会计资格证的工作人员,至少能保障会计在基本的工作上有着规范性,能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计工作不受到影响。其次是不断对我国颁布的内控制度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等等进行认真的学习,积极配合我国的制度改革,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对员工的再教育就一个加强对会计专业性的有效手段,把握好我国对内部控制制度改革的新动态,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

2.改善内部审计

必须保证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审计部门不受到其他的制约,能真正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有着很大的了解优势,并且以内部控制作为审计的对象,这一做法能有效的对内部控制的每一工作过程进行针对性的审计作用,及时追踪内控的动态,发现所在的问题,并加以控制,降低风险。在监督机制上应该建立健全监督岗位责任制制度,达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员工关系,避免某一人员的潜力过重,不利于对内控的监督。凡是涉及到重大的决定,需要员工进行集体审批。

3.完善一整套的监督体系

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必须要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共同协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定期、定时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事后的检查和评价。内部监督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事前、事中的内控工作的监督。确保事前、事中、事后整过程的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监督事业单位是否依照内控制度规范开展内控工作,提高执行力度,规避国有资产的浪费的风险。

四、总结

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只有完善内控制度,才能对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起到推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提高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有效管理,确保财务使用的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的合理化运用,避免国有资产浪费。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专项四作文下一篇:卫生系统开展大走访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