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经费管理控制程序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经费管理控制程序(精选8篇)

行政经费管理控制程序 篇1

一、目的加强公司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费用开支,提高经济效益试用范围:公司所有行政经费管理工作管理内容

3.1采用预算管理和额度管理相结合的费用项目

3.1.1业务部交际费,包括接待客人的食宿、礼品、娱乐活动、旅游景点门票等费用

3.1.2手机费,因工作需要已支付的手机费

3.1.3办公费,日常办公支出的费用,如购买纸笔、印刷名片等费用

3.2采用预算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费用项目

3.2.1职能部门的交际费,包括招待客人的食宿、礼品、娱乐活动、旅游景点门票等费用

3.2.2差旅费,出差在途车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出差生活补贴等

3.2.3交通费,市内出差、办事所花的车费

3.2.4车管费,如汽油、养路费分摊、过桥费等费用

3.2.5会务费,参加各种会议而单独列明的费用

3.2.6装修费,办公场地、厂区、仓库、车间的装修费用

3.2.7佣金,支付的代理费用

3.2.8其他通讯费,除移动通讯费外的其他通讯费

3.2.9广告费,媒体广告宣传、制作宣传资料、购买礼品、租赁展示摊位等费用

3.3相关固定费用实行预算管理

4作业控制

4.1.预算管理

4.1.1预算管理是指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事先向财务部提出下期部门所有费用的计划,财务部报相关部门讨论、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确定部门下期费用预算金额。报销费用时,财务部根据费用预算,准予报销或另行处理

4.1.2公司对所有费用按月预算,并进行季度预算、预算统计

4.1.3每月25日前,各职能部门、业务部向财务部提交下月的“费用预算表”,经批准后,在30日前发回各部门

4.1.4由财务部建立统一格式的“费用报销手册”,对报支的费用逐笔登记,并在内部局域网络上共享,供各部门查询

4.1.5部门本期费用合计数超出预算2000元以下(包括2000元),或单项费用超出预算30%以下(包括30%)的,由各部门、各业务部经理审批。费用合计数超出预算2000以上,或单项费用超出预算30%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4.2额度管理

4.2.1制度管理是指费用在一定的额度范围内控制使用,额度确定的依据是销售额、工作职务、员工人数等

4.2.2根据销售额确定额度的费用项目是交际费、运输费。交际费超出额度本期内不予报销,运输费超出额度需要提出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报销

4.2.3根据工作职务确定额度的费用项目是手机费,超出额度部门不予报销

4.2.4根据员工人数确定额度的费用项目是办公费,超额度部分本期不予报销

4.3行政管理

4.3.1行政管理是指费用报销人在费用产生前,采用书面形式向行政部提出本次费用计划,经同意后,方能按费用报销流程到财务部报销

4.3.2无批准的书面申请,在报销时财务部退回处理

4.3.3单项费用≤500元,由各部门、各业务部经理审批

4.3.4单项费用≤2000元,由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4.3.5单项费用>2000元,由总经理审批

4.4其他变动费用

其他变动费用项目包括交通费、车管费、会务费、装修费、佣金、除手机费外的其他通讯费

4.5相对固定费用

除上述变动费用项目外的所有费用均列入相对固定费用,采用预算管理方式

4.6费用借支

4.6.1公司不开房除差旅费外的其他各种个人借款

4.6.2个人差旅费借款,需凭批准后的“出差申请单”进行申请

4.6.3个人差旅费借款的审批,按行政管理方法执行

4.6.4员工差旅费借款,最高限额为1500元。部门主管差旅费借款,最高限额为2500元

4.7差旅费

4.7.1外埠出差

4.7.1.1外埠出差的差旅费是指因公需要,到外埠出差时发生的费用,包括在途交通费、出差生活补贴、住宿费、市内交通费

4.7.1.2外埠出差,必须先填“出差申请单”,根据需要,凭批准后的“出差申请单”和“借支(暂付)单”借支差旅费

4.7.1.3出差期间的交际费不列入差旅费报销单,另行填写“支出证明单”,与差旅费同时报销

4.7.1.4员工如不享受手机月报销额度≥100元/月,则出差期间手机费补贴,另行填写“支出证明单”,与差旅费同时报销

4.7.1.5出差回公司后,在2个工作日内,持“出差申请单”,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返回公司时间以回程车、船票时间为准

4.7.2本市出差

4.7.2.1本市出差(或办事)仅有市内交通费,无在途交通费、出差生活补贴、住宿费项目。报销人需填写“支出证明单”

4.7.2.2市内交通费按实报销,原则上以公交车、地铁为主,无特殊情况不得乘坐出租车;若有特殊情况的,事先向主管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乘坐

4.7.2.3因工作需要需加班或外出办事的,时间在上午8:00前或晚上22:00后,可乘坐出租车

4.7.2.4乘坐出租车的,在报销车费时,须在出租车票空白处写明乘坐原因、起止地点,方为有效,予以报销

4.7.2.5公司自备车本市出差的,无市内交通费

4.7.2.6本市出差享有公司标准的员工餐费补贴

4.7.3工作外派

4.7.3.1根据公司需要派往外地业务单位工作的人员,其往来的在途交通费按外埠出差标准执行

4.7.3.2对外地业务单位能够提供伙食或住宿的,一律由业务单位统一安排,根据实际情况由总部与业务单位结算,出差人员不再享受出差期间的出差生活补贴及住宿费节约归己部分,住宿费若超标按四六分担

4.8交际费

4.8.1交际费应在费用产生前,采用书面形式提出费用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事由、参加人数、发生次数和预计金额等项目

4.8.2公司交际费应控制在销售净额的2‰额度内

4.8.3单次交际费的额度不得超过销售额的1‰,超额部门本期内不予报销

4.8.4报销交际费必须单独填列“支出证明单”,并在摘要栏内简要列明事由、参加人数、发生次数和预计金额等项目

4.8.5如有高级别主管人员参加,须由最高一级主管人员作为报销人

4.9手机费

4.9.1对手机费用采用预算管理和额度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额度管理是指根据所担当的职务级别和工作的需要,确定该手机费报销额度。手机费须先自行缴费,后凭有效发票在额度范围内按实报销,超出额度部门个人承担。若确因业务所需通讯费超过当期额度的,本人可申请对超额部分进行核实报支,但应附通话清单,并分别列出业务通话与私人通话的实际金额

4.9.2根据手机使用的实际情况,营业部、市场部、拓展部、产品部、业务部、物流部中从事销售业务人员的手机费账单以九五折计算:总经办、企划部、财务部、售后服务部、技术部、人力资源部人员的手机费账单以九折计算

4.9.3享受手机月报销额度≥100元/月的员工,要求入网,对入网的账单金额不再打折;对未入网的充值定额收据再打八折

4.10办公费

4.10.1办公费是指日常工作需要而购买办公用品及其他办公性质的消耗,如购买纸笔、印刷名片、邮寄、快递,以及因工作需要统一订购报纸及书刊、购买办公室清洁卫生所需的用品等产生的费用

4.10.2办公用品费用分类

4.10.2.1专用办公品费用,如打印机、传真机专用的硒鼓、墨盒、色带等耗材和销售业务专用的单据费用

4.10.2.2快递费,指邮局的邮寄费,市内快递费

4.10.2.3其他办公品费用

4.10.2.3.1消耗品费用:购买增值税票、账本、铅笔、胶水、胶带、大头针、图钉、回形针、橡皮筋、笔记本、复写纸、便条纸、橡皮、夹子、印泥、圆珠笔、订书钉、复印纸、信纸、信封等的费用

4.10.2.3.2管制消耗品费用:购买签字笔、修正液、电池、笔记本等的费用

4.10.2.3.3管制品费用:购买剪刀、美工刀、订书机、钢笔、计算器、各类书籍资料等的费用

4.10.2.4消耗品的使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以往使用记录进行数量控制,并根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性质作相应调整

4.10.2.5管制消费品根据工作需要严格发放、限定总数,自第二次领用起以旧换新

4.10.2.6管制品主要由部门领用

4.10.2.7领用办公用品须作领用登记,行政部应建立办公用品领用台帐和领用卡以控制办公品消耗

4.10.2.8新进人员到职时由各部门向行政部提出文具申请单领文具,并列入领用单。员工离职时,应将剩余文具交还行政部

4.10.2.9办公用品由行政部统一负责购买、保管和发放,各部门不得任意购买。特殊活动支付的费用可提出申请计划,报批批准后购买

4.10.3额度

扣除专用办公品、快递费,各部门的办公费最高额度为每人每月30元,各部门的人数以行政部统计人数为准

4.11运输费

4.11.1公司对运输费采用预算管理和额度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如运输费超出额度,需提出书面报告,并说明原因及改进的方法

4.11.2额度

4.11.2..1物流部的运输费额度为销售额的1.5%

4.11.2.2业务部、拓展部的运输费额度为销售额的0.4%

4.11.2.3其他业务单位的运输费额度为销售额的0.2%

4.11.3支付

4.11.3.1根据预算管理和额度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批、支付

4.11.3.2支付运输费应填写“请款单”,并附货运合同、正规的运输发票、货运清单,按相应权限审批

4.11.3.3对≥1000元的运输费以支票形式支付

4.12员工餐费和加班餐费

4.12.1部门主管、业务经理及以上职务人员和业务部的业务员、业务经理及以上职务人员,不计加班工资,不发加班餐费。其他人员若加班可享受加班餐费,加班费不予单独报支,于月终根据考勤记录同员工正常工作餐费一起核发

4.12.2各业务部可以采用发放现金或统一订餐的形式发放员工餐费

4.12.3若外埠出差、工作外派已包含出差生活补贴,则期间不发工作餐费

4.13宣传品及礼品

4.13.1公司宣传品及礼品,由行政部统一定做、购置,并由行政部统一管理,建立领用批准制度,并立账管理

4.13.2购置礼品必须提前填写“购置礼品单”,财务部定期检查、监督

4.13.3外出赠送礼品原则上不能单独一人办理。凡购买礼品的发票到财务部报销,必须有核收人、经手人、部门负责人、总经理签字,方能报销

4.13.4出差期间如需送礼品,采取预算管理,实现申报计划,报批批准后方能购买和报销

4.13.5员工受赠礼品和商业回扣应及时向行政部申报并登记,并填写“赠品登记表”

4.14车辆消耗费用

4.14.1车辆使用调度维修保养由行政部统一协调

4.14.2公司公务车,由行政部负责办理保险、交纳养路费和车船使用税

4.14.3,每月根据公务车实际里程数,月底实报实销汽油费和过路桥费

4.14.4根据车辆实际情况,经办公室批准,进行维修保养,实报实销

4.15水电邮费

4.15.1员工应节约用水、用电,做到随手关水、关灯

4.15.2节约使用邮寄费。除少数急件、要件外,一般不使用特快、挂号等方式邮寄

4.16会议费

4.16.1严格控制研讨、座谈等会议的次数和人数,参加会议必须经过总经理审批

4.16.2会议经费的报销必须凭会议通知,会议通知必须经过总计里的批准,否则无效

4.17人员经费

4.17.1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具体包括:工资、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医疗费、其他保险等

4.17.2公司员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性开支标准由人力资源部按政策规定核定。财政部根据核定的发放标准在预算内列支各项人员支出,实行工资卡直接支付

4.17.3因公司特殊工作需要借调临时工作人员的,须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办理相关借调手续,核定相关工资标准,由财务部在预算内安排支出。超出预算标准的不予安排经费

4.17.4培训费用,是指公司员工的各类培训支出。员工的各类培训,由如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各类培训费用,需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到财务部核报

4.18费用报销

4.18.1所有报销的费用均须由行政经理审批签字,其中业务部、拓展部、各办事处的差旅费、交际费还须运营部经理审批签字

4.18.2判断所发生的费用有无预算,无预算或超预算,按照预算部分审批

4.18.3判断所发生的费用属性,分别按照预算管理和额度管理方法、额度管理和行政管理方法进行报销

4.18.4费用报销单填列

4.18.4.1费用报销单必须用蓝、黑水笔书写,用胶水粘贴附件

4.18.4.2报销的原始发票要求是正规发票,确实无法取得的,可以用“付款凭单”代替,但需写明原因,且金额不得超过100元

行政经费管理控制程序 篇2

一、“五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1.政策层面的五个问题

(1) 科学合理确定“五公”费用标准难。各部门人员数量、工作职能不同, 即使同一个部门, 每年的工作量也不同, “五公”费用规模是大还是小, 支出是高还是低, 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判。目前比较通用的方法是用去年的实际发生数加上一定的降幅作为下一年的基数, 但各部门都通过增加业务来增加相关费用, 财政部门很难科学确定、精确预算各部门的“五公”经费, 也就更难实行预算约束、审计和问责。

(2) 预算执行与控制不到位, 约束和监督难。虽然每年财政预算中已经确定了各部门“五公”经费数额, 但预算执行和控制力度不足, 中途调整及追加预算情况较为常见。虽然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但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让步于地方政府追求发展目标和完成上级考核目标的政治需要, 导致财政部门难以通过预算约束和监督“五公”经费的增长。

(3)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体制不完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占上级财政补助的比例过高, 未出台规范的分配办法, 地方政府当年所得资金多少, 基本依靠对上级汇报、争取获得。分配机制不完善, 人为操作空间较大, 加上专项资金种类较多, 既有财政部门下达的, 也有主管部门下达的, 管理交叉重叠。各级政府“跑部钱进”过程产生的“暗箱操作”成本、行政成本、配套管理费成为“五公”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利益格局难打破, 治理措施落实难。“五公”经费支出主体在高层, 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既是“五公”经费支出的决策者, 又是治理措施的制订者, 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治理“五公”经费就等于革自己的命, 触及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自上而下制订的治理措施多流于形式, 制度归制度, 执行归执行, 难见实效。

(5) “五公”经费明细公开难, 民主监督难, 社会问责缺失。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将财政预 (决) 算报告向社会予以公开, 但没有详细的公开细则和通俗易懂的公开格式。在实际公开时, 有时出于保密需要, 各级政府公布的数据均存在不透明状况, “五公”经费公开的也只是总额, 没有明细, 公众难以监督“五公”经费该不该省、该不该花、该花多少, 无从问责。

2.业务层面的六个问题

(1) 单位上报的统计数据失真, 具体支出不实。许多部门“五公”经费会计核算不规范, 上报数据经过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精心处理, 远小于实际发生数。为缩减实际支出, 有的将“五公”支出化解到差旅费、业务费、办公费、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科目中列支, 有的以0元上报、有的不减反增或变动异常。这既是迫于中央八项规定的压力, 也是逐年压低上报基数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2) 公务接待费虽逐年递减, 但实际发生数依然较高。近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 都制定了严格的公务支出文件及标准, 吃、住、行、游无不受到限制, 细化到连额外洗漱用品都明文禁止。各部门的公务接待费都有大幅下降, 表现在同城吃请几乎绝迹, 异地接待也普遍降低了频次和档次, 但接待上级检查领导及异地来访同行仍不可避免, 有的部门把部分公务接待费纳入到培训费、会议费、业务费、办公费等其他科目中列支, 或转移至下属单位或企业报销公务接待费的实际发生数依然较高。

(3) 公务用车费用比重过大。公务用车费用在“五公”经费中独占鳌头, 比重点51.7%-63.4%。公车改革前, 大多数部门都存在违规超编超标配车。公车私用现象较普遍, 没有严格登记和公示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 没有严格执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 没有对公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公车在购置费、燃料费、维修费、保养费等各方面都比社会车辆高30%-50%。

(4) 因公出国费用大幅减少, 培训费、考察费、会议费增加较多。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 因公出国人数和费用锐减, 但因公出市、出省费用并无显著变化。一些部门, 尤其是具有审批权限和执法职能的部门, 基本上每年都会外出学习、培训、考察。以参加会议、培训学习、考察工作为由, 实则外出旅游观光, 俨然成为这些部门为领导干部和部分职工提供的福利待遇。

(5) 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支出制度、标准、审批流程不健全。一些单位使用旅行社或宾馆酒店出具的发票打捆列支外出学习考察费用, 会议审批、会议通知、会议安排和参会人员签到单等资料不完备, 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支出情况。监管部门在审计时仅仅只是审核发票的形式是否合法、报账手续是否齐全, 对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无法审核。

(6) “五公”经费中隐藏着一定的腐败行为。“五公”经费被非议最多的就是假公济私、以公谋私。部分公务人员在吃喝玩乐的过程中, 通过做假账等方式将个人消费纳入公务支出处理, 疯狂谋取个人利益, 大搞贪污腐化, 使“五公”经费成为藏污纳垢的腐败行为集结地, 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社会信任体系和政府公信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的政绩冲动

政绩冲动是“五公”经费失控的根源。地方政府为完成上级逐年提高的各项硬性考核指标, 只得制定各类激励措施, 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各部门为了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就超编使用人员、超编配置公务用车、超额发放职工福利待遇, 加之各部门相互攀比, 最终都要财政拿钱, 导致中央及地方政府预算调整过于宽松, 幅度较大。

2.权力体制改革明显还不到位

“五公”经费问题的关键在于权力体制改革, 改革“五公”经费支配方式, 其实就是要改革一把手负责的政府权力体制, 这方面的改革目前明显不具备条件。各级一把手在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几乎拥有绝对的、任意支配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权力。有的单位虽然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分管财务, 但“一把手”仍是各单位财务的实际控制者, 分管的副职领导基本上是按照“一把手”的意愿审批各种发票, 对于各项不合理或超标支出既不敢怒, 也不敢言。

3.行政体制改革失效, 支出基数水涨船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进行了一次次行政体制改革, 但每次机构精简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的怪圈。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 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 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改革的结果是机构不少反多, 人员不减反增。“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 这是“五公”经费水涨船高的行政体制原因。

4.监督机制不实, 行政问责不力

目前的监督机制是一级政府一级监督, 一切监督工作都在党委领导下开展。“五公”经费支配权集中在单位一把手手中, 同级不便查、同事不好查。在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中, 只要钱没流入私人腰包, 谁都不会管, 加之缺乏统一支出标准, 也不好管, 致使“五公”经费“上级监督太远, 同级监督太虚, 内部监督太弱, 社会监督无从入手”。即使查出了问题, 也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惩罚不痛不痒, 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 导致一些领导有恃无恐, 这是监督机制的问题。

5.官本位思想, 特权意识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部门利益至上, “官本位”思想严重。部分干部放弃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滋生了个人享乐主义, 公私不分、相互攀比, 甚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极为淡薄, 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 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 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 丧失了理想信念。

三、综合控制“五公”经费的思路

1.政策层面

(1) 推进政绩考核和问责体制改革, 改变地方竞争机制。真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国内形势差异, 允许各地经济发展指标存在合理化差异, 不再以地方GDP增长的高低来考察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 从单纯重视经济发展向注重民生和公共福利转变。一票否决制的问责体制也要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该是谁的责任谁担, 该担多大责担多大责, 不能搞一刀切。只有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变了, 地方竞争机制变了, 问责体制清晰了, 才能真正改变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权力观, 地方政府才会不再盲目追加经费来完成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指标和一票否决任务。改革政绩考核和问责体制是降低“五公”经费和行政运行成本的根本途径。

(2) 推进权力体制改革, 真正实现权力制衡和民主集中。积极推进权力体制改革, 真正执行党政正职“六个不直接分管”规定。改革“五公”经费支配方式, 把一个人说了算变为大家说了算, 并真正接受上级机关、本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 堵住官员腐败寻租渠道。法治不是政府用法律治理好社会, 或者说用法律治住了老百姓, 而是人民用宪法和其他行政法规约束了政府, 使政府官员的行为受到约束和民意制约。真正实现权力制衡和民主集中的法治精神, 是解决“五公”经费肆意支出的主要手段。

(3)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精简政府层级, 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而政府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都是中央――地方――基层三级政府, 但中国却是中央――省级 (直辖市自治区) ――地市――县――乡镇五级政府。现在经济、交通、通讯高度发达, 电子政务快速便捷, 县委书记当天到省政府开会基本没有问题, 客观上具备了精简政府层级的条件。实施省直管县的改革, 减少地市级政府和财政供养人员, 是减少“五公”经费、压缩行政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

(4) 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模式, 建立科学的分配体制。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总额中的比例, 缩减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 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分配体制, 确保地区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提高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根据地区发展水平, 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的标准, 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加强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规划、支配的自主性, 减少地方政府“跑部钱进”费用和“暗箱操作”成本。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模式是减少“五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

(5) 建立纪委、财政、审计联合监管机制, 实行“一把手问责制”。“五公”消费主体是各级领导, 治理“五公”消费问题, 必须以各级领导为重点。“五公”消费的诸多问题, 根本在于资源和政策只掌握在领导手里, 缺乏公平、公正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并加强和坚持纪委、财政、审计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实行“一把手问责制”, 必将产生极大的震慑力, 对降低“五公”经费起到重要作用。

(6) 实行财务公开, 推行阳光财政。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 是“阳光财政”的改革目标, 也是反腐倡廉、维护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五公”支出明细科目公开化, 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 (境) ”科目 (含交通、餐饮、住宿等) 、公务接待费科目 (含菜、烟、酒、水果等) 、公车费用科目 (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等) , 定期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 随时接受社会监督, 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2.业务层面

(1) 科学确定“五公经费”基数, 合理界定支出范围。“五公经费”关键在于“编得有根据, 花得有道理, 用得有效率”, 公开透明, 接受监督。科学确定各部门“五公”经费基数, 合理界定支出、核算范围, 明确使用方向, 同时要求各部门从一个统一的时间节点起, 实事求是填报“五公”经费报表, 提高报表的真实性、合理性, 实现良性循环, 是规范“五公经费”支出的基本举措。

(2) 严控编制, 清理超编人员及车辆。严格按照人员及公务用车编制, 严格在编制限额内核算经费。各部门一律不得以推进工作为由, 变相使用临聘人员和超编、超标配置车辆。对超编使用人员及车辆的, 一律予以裁减和公开处置, 并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问责。

(3) 以公车运行维护费控制为重点, 降低总体“五公”费用。在加快实施公车改革的同时, 要以公车运行维护费控制为重点, 加强对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运行费的控制管理。购置车辆时, 由车辆使用单位、供应单位、维修单位以及预算、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参与, 根据车辆技术参数, 对油耗、运行状况、维修费用、使用年限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确定车辆在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工作环境的合理运行维护费用, 建立“公务用车台账”, 实行单车核算。

(4) 以革新培训方式和会议形式为突破口, 降低培训费和会议费。规范会议费、培训费支出, 明确核算范围和标准, 合理制定差旅费标准。目前培训费和会议费中, 比重和起伏较大的是交通费和住宿费。革新培训方式和会议形式, 采取网络学习、邀请专家讲座、购置专业光盘、电视电话会议等方式, 减少人员流动和住宿需求, 就会大幅降低培训费和会议费。

(5) 积极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工作, 促进阳光支出。积极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工作, 将公务卡制度改革覆盖到所有预算单位, 将办公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等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 降低现金使用率, 减少一些没有名目的“五公”费用, 促进阳光支出。

(6) 加强干部思想作风整顿, 改变官员的权力观和价值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必须坚定理想和信念,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同时,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和管理, 对乱账、假账、小金库现象查实一个, 处理一个, 杜绝部门“五公”经费违规支出。

“三公”及行政经费每年压缩5%是中央政府多年的承诺和要求, 只有深化改革, 加强监督, 才能厉行勤俭节约, 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把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用到保增长、促就业、改民生、维稳定的关键环节上, 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文静, 张维剑.地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审计与理财, 2013 (07) .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方法 篇3

行政事业经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为以主要流程的自动闭环控制为主,以关键环节路由转换流程走向为辅,使整个经费支出体系完整、规范、可控。其中,主流程包括对预算、分配、用款申请、合同登记、付款、决算几个独立过程的定义。

本文是将一个比较通用的经费管理方法来满足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支持不同的业务系统及财务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经费管理主流程模块;第二,经费管理路由器。

一、经费管理主流程模块

定义经费管理的主要流程,如预算、分配、用款申请、合同登记、付款、决算、账务处理。

(一)预算

按照财政部门颁发的功能科目体系,编制单位本年的预算数据,并可据此作为全年支出的资金来源,也是纳入经费控制管理范围的资金之源。将预算分为年初预算及年度追加预算两部分,可清晰的记录各项预算数据的来源。

(二)分配

单位对某些经费支出进行部门包干管理,以达到专款专用的控制目的。即对可支配支出项目(经济科目)的金额来源与哪项预算中功能科目做了限制,用以控制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合规性。分配的步骤也分为年初分配及年度追加分配,这样做的目的类似于节流,对于部门年度包干经费不是一次性分配,而是分期间,如按月度、季度,可进行多次分配,避免部门支出时在前几个月或半年过度支出,造成后面经费紧张的局面。分配可以分为财务计划部门主动分配,当然也可以追减已分配的经费,还可以使财务计划部门仅作为其中一个审批环节,由各个部门主动发起部门经费申请,审批流程走完后,自动分配金额。

(三)用款申请

行政事业单位日常支出,有些需要进行事前审批。这样,用款事前审批单据划分为,车辆油料补充、车辆维修、公务接待、办公用品、设备采购、因公出差、会议、培訓、其他经费支出等。除了可受经费额度控制外,每一项上都会有此类型特有的元素,如:1、车辆油料补充和车辆维修,记录有车辆号码、行驶里程、申请金额,看据此统计单位内某辆车在某一时间段内,行驶的里程数及所花费的加油和维修费用情况,用以识别车辆是否违规使用。2、公务接待,记录有接待的相关情况,并且依据接待标准控制,做到接待合规不超标。3、采购申请,记录采购的类型及数量,供应商信息供选择,做到采购必申请及定点采购,避免了采购的随意性,大大降低了采购收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率。

(四)合同

对于某些采购需要在登记合同信息,包括合同编号、签订日期、供应商等,最主要的还是合同的付款日期及付款条件。后续的付款流程即是依据于合同上的付款信息,进行付款的相关操作。在合同上,增加一项付款进度,后面付款环节在依据合同付款的同时,还会将付款信息实时反馈到合同上,使管理者对合同的支付情况一目了然。

(五)付款

付款时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有付款依据,严格做到无依据不付。付款依据分为以下几种:1、事前用款申请;2、合同登记的付款记录;3、预算经费额度。每一笔付款资金,都会有来源出处,同时又会记录到详细的支出科目上,资金流动一目了然。付款时,增加支付方式处理,一般分为转账、现金、零余额账户等,作为后续直接支付的先决条件。

(六)决算

年终根据系统经费运行支出情况,确定某项经费支出的详细情况,及各个部门的经费支出情况,并分析本年预算经费在编制、分配、支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以辅助决策下一年预算经费管理行为。

(七)账务处理

在付款环节,财务稽核岗审查付款单时,同时确定此项经费的账务处理科目及相关辅助专项信息,后续在同账务系统衔接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减轻了会计制单人员工作量,同时将两个审核环节合并为一个。

二、经费管理路由器

在各主流程环节中,设置了几个关键性的路由,达到了流程各个环节随意组合,“因地制宜”的效果。系统中的主要路由有,审批流向、业务流向、经费流向。

(一)审批流向

根据审批事项的要素不同,而确定需要由哪位审批人员处理此项审批任务。并且,审批事项的要素,可以在审批的过程中,由审批人确定,从而随时改变审批的流向,这一个一个的可变要素即为审批流向路由。

(二)业务流向

主要的业务流向即为第一部分提到的,预算→分配→申请→合同→付款。在依据某些单位、某些业务的不同,流程可以出现以下几种:1、预算→申请→合同→付款;2、预算→分配→申请→付款;3、预算→分配→合同→付款;4、预算→分配→付款;5、预算→付款。除了预算和付款两个环节,其他均可以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自行选择配置,而能够确定这些流向的路由,是这些变为现实。

(三)经费流向。在业务过程中,对于经费来源的选择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单位预算经费,对于某些支出,是由单位统筹的,如很多单位办公用品采购等。这些支持的经费来源,直接取自单位分配包干经费后,剩余的额度;2、部门包干经费,对于需要占用部门年度包干额度的业务,由管理者确定必须占用部门包干;3、不占用经费,对于某些采购业务或内部维修等,在业务审核过程中,发现无需花费经费,即确定为不占用经费。

行政经费管理控制程序 篇4

公用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调整公共支出结构,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规范财政预算编制,增强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强化预算约束,有效解决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费预算定额标准偏低、公用支出预算结构不合理、公用经费开支挤占专项经费等问题,根据中、省关于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按照公共财政的“公共性”要求,公共支出的安排必须严格限制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内。通过制定预算支出定额,将部门、单位的职能和发展规划与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和规模紧密结合起来,为分配财政资金、调整公共支出结构、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二)有效性原则:通过支出预算定额的约束,改善支出行为,提高支出效益,解决传统预算资金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调动部门、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积极性。

(三)量力而行原则:充分考虑当前财力的可能,首先保障单位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确定重点支持范围,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发展具有前导作用的公益性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四)综合预算原则: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多样化的特点,统筹考虑多种来源资金形成支出的情况,将非税收入统一纳入预算,并依据预算支出定额合理安排。

(五)简便易行原则:一是按照单位性质、支出范围、履行职能和提供社会服务的任务分档划分预算资金安排范围;二是归并公务费支出明细科目,形成综合基准定额,使制定的定额既基本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又便于操作和执行。

(六)按实际支出确定定额的原则:依据单位近年的实际支出水平,结合市级财力状况及相关支出规定,进行合理调整,计算平均水平或平均消耗标准,以此确定基准定额标准。

二、实施范围

执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定额的单位主要包括:市级党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公用支出预算定额改革的基本原则,将执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定额的单位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一)一类单位:财政全额供养的行政单位。主要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即行使政府某项职权的机关,负责对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机关。其人员实行公务员体制管理,经费实行财政全额供养。具体包括以下单位:

1、市级综合协调单位。即: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2、公安政法机关及市纪检委。主要包括纪检委、政法委、公安系统、法院、检察院。

3、市委、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及直属事业机构、各人民团体。

4、各民主党派。

(二)二类单位: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指纯粹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益产品、涉及公众基本利益和政府基本职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服务、无固定收入的事业单位。

(三)三类单位: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指以承担国家允许、提倡和鼓励发展的公益事业为主要任务,并可以通过市场取得一定的服务费用,有一定收入且不能全部或部分满足其业务支出的事业单位。

(四)四类单位:各类学校。指大、中专及履行基础性教育职能的各类学(院)校。

三、公用经费项目及其支出内容

根据国家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中公用支出相关内容,结合历年来公用经费预算编制的惯例,确定纳入公用经费定额管理的项目及其主要支出内容如下:

(一)公务费:主要指单位按照自身职能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需的,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以下项目内容:

1、办公费:主要指单位购买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的支出,以及日常文印费支出。

2、印刷费:主要指大宗账簿、表册、票证、规章制度、资料等印刷支出。

3、水电费:主要指单位支付的水费、污水处理费和电费。

4、邮电费:主要指单位开支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及电话费(含住宅电话补贴)、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

5、取暖费:主要指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的工资、以及由单位统一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

6、差旅费:主要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差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

7、会议费:主要指按规定开支的会议房租费、伙食补助费、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大型会议不在其中)。

8、培训费:主要指各类培训支出,以及按标准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

9、招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10、劳务费:主要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

11、物业管理费:主要指单位开支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的物业管理费。

12、其他:主要指上述项目未包括的其他日常公用支出。

(二)交通费:主要用于单位车船等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

(三)修购经费:指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的小型维修、小型购置等费用。主要用于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小型专用设备及图书资料的购置及固定资产的小型维修等。

(四)公检法办案经费:指公安、法院、检察院专项办案支出。

(五)业务费:主要指单位为开展业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资料费、印刷费、为完成业务所需的其他消耗性费用支出等。

四、预算定额分档及调整系数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给类型划分办法,结合各类单位近年来业务量、实际支出水平、资产人员状况等,确定公用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档次。具体分档如下:

(一)一类单位划分如下几档:

一档:四大家机关,确定公务费系数为2。

二档:公安政法机关,其中市纪检委、政法委、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公务费系数为1.8,汉台公安分局公务费系数为1.4,市交警一大队及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公务费系数为1。因特殊业务需要,对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汉台公安分局在公务费之外同时核定办案费补助定额。

三档:各民主党派,确定公务费系数为1.7。

四档:市委、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群众团体,市直各事业机构按编制人数分段确定单位的公务费系数,其中30人以上的单位公务费系数为1.5,30人以下的单位公务费系数为1.6。

(二)二类单位,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确定其公务费系数为0.6。

(三)三类单位,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确定其公务费系数为0.3。

(四)各类学(院)校,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计算。

(五)上述单位中,如有国家政策配套,根据市级财力情况专项安排了工作经费的,其公务费系数定为0.5。

五、预算定额标准

结合我市财力状况及以前预算编制情况,确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定额标准如下:

(一)公务费。市级一般单位公务费综合支出基准定额为每人每年6000元,按照公务费系数分档计算出各类单位的公务费标准定额如下表:

公务费

标准

类 别

单 位

系数

(元/人)

12000 1.8 10800 1.4 8400 1 6000 1.7 10200 1.5 9000 1.6 9600 0.6 3600 0.3 1800

600

400

270

160

0.5

3000

一类 财政全额供养单位 一档 四大家机关

纪检委及政法单位

二档 其中:汉台公安分局

交警一大队、高速公路交警大队

三档 各民主党派

市委、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30人以上

四档

业机构和群团组织 30人以下

二类 纯公益性事业单位 三类 准公益性事业单位

大专 中专 学 校

四类 高中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初中

小学

中省有配套政策,并根据市级财力状况相应安

排了专项业务经费的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费预算定额及政法机关办案费定额由人均定额标准和编制内实有人数核定,其执行期与预算一致。

(二)车辆费用。一类单位交通费补助标准按编制内每辆车每年2万元核定,二至四类单位按编制内每车每年1.5万元核定。

(三)修购经费。采取与固定资产实物配备标准相结合的方法,按单位资产总量1%基准定额核定,具体标准根据资产的新旧程度适度增减: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下(含15年)的,年修购费按固定资产总值的1%核定;15年—30年,年修购费按固定资产总值的1.5%核定;30年以上的,年修购费按固定资产总值的2%核定,使用年限从固定资产新购(建)或维修后开始计算。修购经费指标列入年初预算,但资金不直接下达单位,统一由财政集中管理,单位当年如有修购项目,可在指标内申报。

(四)公检法和纪检机关办案经费。检法和纪检机关按照每人每年4000元的标准核定;公安机关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核定。

(五)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民主党派以及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机构按照其工作性质安排适当的业务费,标准为:30人以上的单位每年安排业务费20万元;30人—21人的单位每年安排业务费15万元;20人—11人的单位每年安排业务费10万元;10人以下的单位每年安排业务费5万元。

六、预算编制方式及内容

(一)与非税收入的管理改革相结合。在原财政供给范围不变的基础上,将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编制范围,以体现财政收入分配调节职能,强化支出管理,规范单位支出行为,统一单位支出口径,缩小单位间收支水平的差距。

(二)除实行预算经费总包干的单位外,其他凡属财政供给范围的单位一律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其中:对行政单位按照对应档次确定标准予以核拨经费;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及学校的经费,按定额标准核拨并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实行综合预算的基础上全部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

(三)实行预算经费包干的单位,在包干期内不纳入公用经费定额管理的范围。为促进单位积极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实行预算包干的管理方式。

(四)调整公用经费预算编制内容,严格区分正常经费与专项经费。根据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具体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是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需的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预算。公用经费预算应严格按照定额标准进行核定,除此之外,日常公用经费预算中不再安排其他任何小型专项经费。

(五)严格界定项目预算的范围。项目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其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所发生的大型购置、修缮及按政策配套的专项支出。列入项目预算的项目,必须是中省有明确的政策要求配套或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的事项。单位申报的项目预算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报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

(六)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政府采购预算是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价值量指标也有实物指标,是部门和单位全年政府采购活动的总计划和行为规范。单位应按规定做好采购预算编制工作,采购预算中应包含修购经费中的维修、购置项目,采购预算作为规范单位实施采购行为的标准和依据,经审定后必须严格执行。

七、预算定额的执行和监督

(一)为了规范公用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工作,定额标准的执行期限与预算一致,预算一经下达,在执行中原则上不作调整,影响执行的有关因素,在确定下一预算时,由财政部门统一考虑。

(二)公用经费预算定额确定后,除一类会议外,财政不再另行给单位安排任何会议经费,各单位应严格执行《市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根据公用经费预算统筹安排会议开支。

(三)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单位的预算行为。财政部门按预算进行管理,用钱单位按预算支出,审计部门按预算审计。从而保证预算单位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减少公用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切实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八、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某某公司行政经费报销制度 篇5

内蒙古嘉穆商贸有限公司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费用报销的标准、程序和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2章 费用报销审批

第3条 公司管理费用内容

公司管理费用包括工资、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车辆使用费、通讯费、房屋租赁费、咨询顾问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福利费和职工培训费等支出。

第4条 费用预算

公司各部门,不含综合业务部,应于年初根据业务需要制定本部门费用预算并报财务部。财务部审查平衡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下达费用预算定额。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将视情况对费用预算做适当调整。

第5条 报销审批流程

开支各项管理费用时,属各部门预算内的正常支出,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字,报财务部直接审批报销。属预算外的支出和不宜执行费用预算管理的部门开支,必须提前向财务部申请,由财务部根据审批权限审批或报批。

第6条 报销签字要求

各部门报销有签字权的为部门负责人呢。部门负责人不在时,可以授权部门代理人签字,并书面通知财务本部。

第3章 差旅费开支

第8条 差旅费内容

公司差旅费包括交通费、住宿费、出差补助和通讯等费用。

第9条 差旅费报销办法

公司差旅费报销根据公司任职和出差地区不同,采取实报实销与定额补助相结合的办法。

第10条 差旅费报销流程

公司职工出差,须先行确定地点、任务、天数、人数及费用预算,以保证差旅费在预算定额内节约使用。出差天数在一星期以内的,由部门负责人批准,超过此期限的,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第11条 出差地区划分

出差地区划分为一般地区与特殊地区,特殊地区指深圳、珠海、厦门、广州、上海、海南等,出差天数按自然天数计算,出发、返回当日均算在内。

第12条 交通费用报销标准

公司职工出差到外地,按乘坐车、船、飞机标准乘坐,特殊情况、不宜执行上述标准时,应由公司总经理签批。

第13条 火车票报销标准

出差人员夜间,即晚7:00至次日凌晨7:00期间,乘坐火车超过6小时,或白天连续乘车超过10小时的,可购买同席卧铺票。其他情况均乘坐硬座火车。报销形式采取实报实销。

第14条 公司各级出差人员报销标准

1.公司出差人员按规定乘坐车、船、飞机,凭车、船、机票据实报销。每次出差的机场、火车站、码头往返费用,凭相应张数票据据实报销。

2.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出差,各项费用实报实销。其他人员出差,住宿费在规定标准以内部分,按住宿发票实报实销,超过标准的部分由本人自负:部门其他人员,同性别两人以上出差,须合并住宿。

3.公司职工与公司领导共同出差,财务部将视具体情况确定报销标准。聘请公司以外的人员同公司职工共同出差办事,聘请人员的报销标准比照陪同人员的报销标准。

4.职工外地出差发生的宴请费,原则上应按规定于出差前申请,特殊情况应按审批权限事先口头请示,回单位后补办手续。

5.职工出差因公发生的文印费和信用卡异地提现手续费等杂费支出按发票据实报销。

6.公司职工在本市内公出办事,不报销任何市内交通费用。

第15条 出差借款程序

出差人员预借差旅费,应填写“出差借款预算单”。若申请出差宴请费的,还应同时附上“招待费审批单”,经出差人员所属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务部审批。审批后办理借款手续。

第16条 出差报销时间

出差人员返回后,应在7日内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

第4章 招待费支出

第17条 业务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包括招待来访客人的茶叶、水果、饮料等费用;宴请客人的用餐、食品、酒水等费用;以及赠送客人、客户的纪念品和礼品等费用。

第18条 业务招待费要求

1.公司用于接待来访客人的茶叶、水果、饮料等统一由行政人事部负责购买、保管、发放及费用控制,不得突破财务部下达的费用预算限额。

2.以公司名义制作的纪念品、礼品,统一由行政人事部负责订做和管理,各部门需领用时,按相关规定办理领用手续。

3.公司年末举行对外联谊活动所需费用或公司举办大型活动的费用由行政人事部和财务部集中管理、联合控制。

4.公司各部门一般性招待用餐和礼品等费用一次性支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财务部提交预算申请,经财务部批准后合理掌握费用开支,并在此项支出完成后据实上报财务部知晓。

5.公司各部门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宴请的,按下列原则和办法办理。

(1)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招待费用总额不得突破财务本部下达的预算。

(2)限制陪餐人数,原则上陪同人员不得多于来宾人数。

(3)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宴请标准。

(4)必须事先填写招待费审批单,并经批准。

(5)凡违反上述原则,未事先申请或突破申请标准的宴请,财务部有权拒绝报销并向公司总经理反映。

6.公司各部门全年各项管理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由财务部定期审核公布。

第5章 附则 第19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行政经费管理控制程序 篇6

当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开支一般是实行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的办法,即: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或者局长办公会)对有关的单据进行审核签字,再由财务人员据以报销,我们国税系统也是如此。应当承认,这种财务开支的审批办法,对于改变以前财务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强化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开支的责任,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种高度集权式的审批机制,已经不符合《会计法》中提出的有关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不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国税总局提出的“两权”监督,不利于财务公开的顺利实施,不利于群众参与监督,财务管理形成了新的漏洞。如不及时加以改革,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到廉政建设和党群关系,影响到《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再青睐集权式的审批机制,而是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多级审核和全方位的监督。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及财务公开和“两权”监督的原则,道县国家税务局改革当前“一支笔审批”制度,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职工代表三方组成的“财务开支审核小组”,由以前的“一支笔审批制”改为“多支笔会审制”。所谓“多笔会审”,即要求单位的每一笔开支,事先要预算填申报单,经局长办公会同意后方可开支;报销时,首先由会计人员审核开支单据的合法性及规范性;再由职工代表对资金流向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核签字;再由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最后由会计核对入帐,经费开支由“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作业”,这样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领导一个清白。会计人员审核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职工代表会审是财务公开的需要,单位负责人审批则体现其对单位经济活动决策的权威性和责任,以上三方签字作为开支单据报销入账的必备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这种“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开支审批机制,通过多设关口、关口前移、层层把关、共同负责,达到民主理财、监督理财、科学理财,从本局的运行情况看,半年来拒绝白条89张,金额达4256元,拒绝非正式票据入帐24笔,金额为2.74万元,其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障《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其中,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总局提出的加强“两权”监督中对行政管理权的监督中也提到了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审批机制,作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优点就在于在经办、审核、监督、批准各个环节引进了“牵制机制”,做到了财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分离和相互监督,由从以前的决策,监督的一体化改为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

行政经费管理控制程序 篇7

“三公”经费, 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 (境) 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支出。而近年来, 经媒体曝光的公费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公众对“三公”经费管理的质疑愈加深层, 已成为群众反映激烈的热点问题。“一包烟、一月粮, 一顿饭、一头牛, 屁股下面是栋楼”这些百姓对公费私用的嘲讽也确实深刻地反映了当下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三公”经费管理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 不仅会危害到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形象, 使人民群众对政府信心动摇, 败坏党风纯洁;同时, 也会加重财政负担, 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三公”经费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公费旅游屡禁不止、公务配备过甚以及公务接待超标等上面。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概括为:特权意识依旧难以破除;行政体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财政预算不够精细合理;监督执行疲软无力。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支出比重过高以及经费管理失控的问题, 一些部门间相互攀比身价, 为了显摆阔气, 想方设法地竞相更换车辆并且档次越挑越高。还有一些单位在津补贴规范化后, 以公费旅游的方式变相为职工谋取利益, 常将外出学习考察、开会等视作福利待遇, 扭曲公费使用正途。

二、“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不合理

财政预算管理是经费管理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本应具有总体规划和宏观控制的功能。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在制定公费预算时, 往往过程简单、计划简陋, 并未按照实际业务的需要进行安排, 而多为单一地仅从在编人数额定, 这往往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总有较大分歧, 不符合单位实际运营的需要, 既使预算的作用分崩离析, 也造成财政支出活动的无计划无规则性, 时常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同时还有部分单位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十分不足, 管理模式仍然延续过去落后模式的束缚, 导致“三公”经费预算管理混乱不堪。

(二) 制度不规范

在中央的“八项规定”深入落实之后, 反腐治贪力度不断增大, “三公”经费管理备受关注, 公费支出也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 但仍有少数公费使用存在制度上的问题, 这给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三公”经费带来了困难。

1. 公务接待方面

由于受地方差异等现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公务接待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使得接待变得随意性大, 接待超标的情况仍然存在。有少数行政事业单位钻制度的漏洞, 将原先的公款接待暗中转为由企业主作陪买单。而在某些官员的手中权力之下, 一些企业主或委曲求全或勾结贿赂, 严重败坏了政府公正廉洁的正面形象, 使政府在百姓中失去公信力, 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百害无一益。

2. 公务用车方面

“三公”经费中占一大比重的还有公务用车费用, 包括公务用车购置价款、车辆购置税和其他相关支出。由于车辆维修价格不一、差距巨大, 维修企业操作混乱、鱼目混珠等原因, 目前财政部门虽然对车辆消费核定了预算标准, 但超支现象普遍存在。高昂的公车使用费用带给国家和地方财政沉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助长了某些公务员的特权意识和腐败消极行为。

3. 公费外出方面

近年来, 由于严打严治, 借公务考察之口实则外出旅游消费的现象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但严抓之下仍有极少数公务员干部利用职权之便顶风作案, 巧立名目, “变相公费旅游”, 就为了用公款为自己的消费买单, 这是一种典型的滥用权力谋私利的腐败行为。同时一些单位受到制度改革的制约, 过去向职工提供现金及物质福利的方式难以实现, 于是转而借团体学习考察之名组织公款旅游, 这也成为了公款旅游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三) 监管力度不够

财务和审计部门在“三公”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 纪委监察未能发挥应有监督作用, 各部门间的相互制约能力失效, 也是造成当前“三公”经费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受不明晰不完善的制度影响, 外部的审计部门通常难以对被监督单位进行详细的监察;另外应当担起监管作用的内部审计往往独立性不强, 依附于组织内部, 无法正常行使其监察权力。这在内外监督之间空留有一片不受约束之地, 滋生了“三公”经费监管上的漏洞。

三、当前对“三公”经费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 加强思想教育

“为民务实清廉”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纳税人的钱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而挥霍“三公”经费就是在贪污腐败, 就是在败坏党风纪律。要彻底解决当前“三公”经费的管理问题, 需要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各尽职守, 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精神, 厉行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绝不能骄奢淫逸、贪图享受。要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深入展开思想教育, 使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党性修养, 自律自省, 积极配合做好经费的管理和公开透明化工作。对存在攀比排场、特权主义等不良歪风邪气的地方, 要严格进行作风整治, 促使各级工作人员自觉抵御诱惑, 树立公仆意识, 改进工作作风,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假公济私的错误性、严重危害性。

(二) 完善使用制度

只有制度的约束力才具有长期性、规则性和根本性。要在单位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加大控制力度, 减少经费支出, 一是要在公务接待制度上严格制定要求, 要细化接待标准, 健全接待制度, 要有原则性、科学性, 不断修改完善执行中存在漏洞的制度。二是要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制定公务用车分配制度, 要规范公车配置的标准和数量, 设立专用公车维修点以解决维修报销费用不实的问题, 对车辆的购买需求应严格按照制度审核并经过上级部门批准, 同时, 要严格对公务车辆的出行做好使用记录, 严禁公车私用, 加强监管工作。三是要严打公费旅游现象, 制定详细合理的出差、考察、会议等事务的批准规则和流程以及报销制度, 对因公出国费用的审核应更加严格, 防止官员借公款旅游消费。同时应建立财务负责人制度, 落实财务责任, 加强报销管理制度, 对不符合规则制度的单据一律不予报销。

(三) 合理预算安排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主管部门不能重视预算管理并进行完善安排, 预算编制工作将失去有效的参考价值和约束能力, 因此, 积极与财政部门协商制定预算安排对“三公”的管理尤为重要。在进行预算编制时, 要注意收支平衡, 做好“进”和“出”两方面的工作, 确保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要严格控制预算支出, 杜绝铺张浪费, 减少不必要开支;要从实际出发, 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可在审批过程中适当引进内部听证、讨论等环节;预算工作要重视全面性, 避免出现过多计划外开支影响预算的科学性;同时要做好预算透明化工作, 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一旦预算安排通过审查, 应予以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更改变动, 以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使经费的实际支出尽可能向预算靠齐。

(四) 加强经费监管

要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管, 既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管, 也要加强财政不定期审查, 同时还要加强审计的监督力度。要加强内部监管, 就要分摊责任制度, 构建相互制约的岗位结构, 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要用制度约束权力。要加强财政审查, 就要形成不定期的财政监管审查制度, 限制“三公”经费使用在许可范围之内。要形成事先内部控制, 事中财政审查, 事后审计监督的一体化监管制度建设。另外, 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三公”经费管理负有主要的约束管理的责任, 要加大对下级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检查力度, 对下级上报的经费使用需求应严格依据制度进行审批, 要不定期展开抽查工作, 一旦发现违规情况要彻底调查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同时也要严厉禁止主管单位将某些违规或超额支出转移、分摊给下级单位, 导致下级单位经费管理混乱。

四、结论

“三公”经费作为近几年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随着中央反腐倡廉的不断深入, 随着行政效能的不断提升, 对“三公”经费的管理问题也成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焦点问题, 经过几年时间的整顿与改革, 在总的层面上说已取得一定成就,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继续加强改善。要树立勤俭节约的风尚,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从预算编制上, 使用制度上, 及监管制度多个方面加强“三公”经费管理, 进一步缩减公费支出, 端正党风作风, 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近年来, “三公”经费的管理问题频频引发各界关注, 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已成为政府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出努力的一项工作。为响应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号召, 必须坚持厉行节俭, 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使经费开支更加透明化。

医院总务科管理与经费控制分析 篇8

关键词:医院总务科 服务质量 经费控制

医院总务科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因此总务科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与医院的医疗服务有着密切的關系,如果没有周全的后勤保障,就会造成医疗工作的中断,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进程,而对于医院总务科的管理不仅仅是设备与后勤的管理,经费管理也是重要的管理部分,所以,我们就对医院总务科的质量与经费管理进行分析论述。

一、医院总务科工作要求分析

随着医院改革深化,以及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总务科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务科的管理已经不仅仅是服务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也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总务的服务质量管理以及经济管理是其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就需要不断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发展积极创新,促进总务科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条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发展。

对于医院总务科的要求,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其中包括岗位职责、服务制度以及相关物资保障和工作质量考核的制度条例,逐渐完成总务科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加强服务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设备的维修制度,促进设备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制定严格的质量服务制度,将服务标准化,实现与服务时限以及保障设备物资的统一。

对于医院总务科的经费控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据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通过相关的管理技术以及方法,加强医疗、教学以及科研等过程中的计划安排以及核算监督,充分利用卫生资源,促进医院各项服务不断发展,将有限的资金合理的规划使用,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总务科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

1、完善相关质量管理组织。通过建立质量管理组织,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明确质量管理的相关职责,完善质量考核体系,收集服务信息,进行综合评定,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正计划,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

2、制定明确的服务质量管理计划。要做好服务质量管理,就要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就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恰当的更新设备或者维护,加强相关的考核论证,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快投入使用;根据相关固定设立相应的岗位职责以及安全制度,明确相关的操作流程,保证操作和能够安全使用;对于设备的使用要做好记录,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的做好医疗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要提高服务的效率,就要提高时间使用率,根据相关工作的要求把握好工作时限。

3、强化服务质量的缺陷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前做好缺陷预测,防止执行计划时出现缺陷。在执行计划时和具体服务工作中,要深实际了解情况,做到早发现缺陷,早处理,以造成后果。遇有工作量较大而需要多工种协调时,现场办公的方式,召集有关人员,明确目标、完成时间、指定责任人,提出协调方法,以工作中出现缺陷。当发现服务缺陷时,要及时纠正,以免缺陷重复出现。实行服务人员自控、班组自控、总务科控的质控方法,做到服务质量层层把关。

4、做好服务质量信息反馈与收集工作。确定搜集信息方法:当前通常采用的方法:①行政查房;②满意度调查;③个别征求意见。进行信息综合分析:总务科将搜集的信息要认真地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好的经验,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纠正问题,确定质量目标,再进行服务。

三、总务科经费管理方法分析

近几年来,医院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但是经费支出也在逐年增加,其中有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资源浪费,主要由于缺乏长期的管理目标和统一规划,各种维修没有严密的计划和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各种办公以及行政费用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后勤员工的节约意识不强,导致了医院经费的随意支出和浪费。

要做好经费控制管理的相关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骨干起到一定的作用,加强员工的宣传教育,促进总务科相关员工端庄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节约意识,制定相关条例,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保证经费的合理正常使用,提高服务质量。

2、制定详细的服务质量标准,整顿相关服务机构,落实相关责任制,明确服务管理目标,通过用户反馈信息,核查服务质量,经过服务质量考核小组的考核评价,对相关服务进行打分,将其与当月奖金挂钩,促进服务质量的管理。

3、加强经费控制,严格核算制度,按总务科服务工种,逐项制定全年经济计划指标,经反复论证,认定确实可行后,再落实到班组和个人,由各班组长签订合同,分级把关。在保证服务供给的基础上,超支罚款,节约提成。

4、分项、分品种摸清总务科各班组经费开支渠道,凡进出总务科的每一张发票(少至几分钱)都要分门别类立帐登记把关,建立月审查制度。对物资购进发出进行严格检查控制,以确保促进医院的节支。

5、处理好国家、医院、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完成医院规定任务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如我院汽车班在保证完成医院各项运输任务的同时,利用现有运输工具班外创收,按比例分成。这样既提高了汽车的使用率,搞活了经济,又充分调动了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

随着医院的发展,各项医疗事业取得很大进步,但是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依然需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不仅是服务管理还是质量管理,对于医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登洲,丛庆珍,常连甲,郇淑英.实行标准化管理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1981年01期

[2]李淑萍.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上一篇:小树的朋友大班教案下一篇:行驶证换证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