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性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事业性(通用8篇)

行政事业性 篇1

第一条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民政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改革遵循规范有序、优化环境、减轻负担、适当减免的原则。

第三条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权限集中在国家和省两级的规定。

第四条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和完善收费公示制度,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和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和服务窗口的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第五条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收缴分离”、“收支脱钩”制度,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收费票据,每日按时将收入上缴指定帐户。

第六条对不进行收费公示,扩大收费范围、收费对象、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交费单位和个人可以拒付,并向当地价格、财政、监察等部门举报、投诉。

行政事业性 篇2

1. 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出资人历史沿革

(1) 1949年至1988年的无明确管理机构阶段。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行政控制。改革开放初期, 虽然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但主要在国有企业领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也没有明确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专职管理机构。

(2) 1988年至1998年的专职国有资产管理局阶段。1988年, 国务院成立了直属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局”, 统一归口行使国有财产管理职能, 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1994年, 我国将国有资产管理局划归财政部管理, 由国务院直属局降格为财政部下属局, 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管理模式, 即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 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税务局作为其“两翼”。但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的国有财产仍由财政部下属的国有资产管理局管理。1995年, 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局是政府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

(3) 1998年至今的财政部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时, 撤销了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将国有资产管理局职能并入财政部。尽管2003年我国成立了国资委, 但其代表政府专门履行国家出资企业国有财产出资人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仍由财政部负责。我国2006年分别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专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的职能机构。

2. 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出资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专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的职能机构, 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交叉与冲突, 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等。这在地方立法实施中已经表现出来。比如《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 省财政厅是省级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的审批及日常监督管理。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规定权限负责省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工作, 对省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事项进行审批。各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负责审核审批本部门所属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 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报告有关国有资产使用的管理情况。各省级单位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 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并对相关资产实行专项管理。这种规定及其机构设置必然容易导致财政部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各主管部门和各使用单位之间职能交叉、职能不清和职能冲突等问题。具体包括如下:

(1) 财政部门与国资委之间的职责权限有待进一步明确。虽然财政部门与国资委职责权限总体比较清晰, 前者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 后者履行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人职能。但在实践中,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非转经”现象, 以及单位下属企业有待脱钩问题, 虽然现有立法规定仍由财政部门负责, 但却存在着管理冲突与漏洞、移交、衔接与配合协调等问题。比如《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52条规定, 行政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执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不执行本办法。又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56条规定,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由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等。

(2) 财政部门与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之间的职责权限不清。一方面, 我国立法明确财政部门是政府专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的职能机构;另一方面, 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又承担了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工作, 负责同级机关公务用车的编制、配备、更新、处置工作, 负责同级机关房地产管理工作, 承担同级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等。

(3) 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单位之间的职责权限有待进一步明确。理论上说, 财政部门负责资产管理, 主管部门负责业务管理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但在实践中, 却存在着职责权限不明、冲突与协调问题。比如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针对公立医院的管理等。而且,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还存在转型改制问题, 如行政单位事业化、事业单位企业化, 以及行政单位比照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比照行政单位管理等问题, 导致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主管单位不确定因素增大, 进而引发财政部门与其衔接与配合问题。比如《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51条规定,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第52条规定, 行政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非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又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55条规定,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 参照本办法执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依照国家关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等。

(4) 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资产占有、使用的具体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明晰问题, 以及资产占有、使用的具体职能部门内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脱节与协调问题。

二、国外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出资人简析

1. 设立专职管理机构, 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能模式

典型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美国和加拿大财政部负责行政事业性财产的预算管理, 统一制定管理制度, 同时设立相对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行政事业性财产管理。美国在1949年之前, 由财政部下属的联邦供应局和合同争议解决办公室以及联邦工程局、公共建筑管理局等四个部门负责管理。根据1949年制定的《联邦政府财产与行政服务法》规定, 设立统一的联邦事务服务总局, 以取代原来的四个机构, 代表联邦政府集中履行管理联邦政府行政事业性财产的职能。联邦事务服务总局直接受总统领导。加拿大国会通过了《联邦财务管理法》, 规定由公共工程与政府服务部负责联邦政府行政事业性财产的管理等。

2. 财政部下设管理机构模式

典型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巴西等。德国、澳大利亚在财政部下设资产管理局负责行政事业性财产管理。比如德国财政部下属的联邦资产管理局 (BVV) , 负责联邦政府行政事业性财产管理;同时在全国设有37个分支机构, 负责联邦政府各部门占用以外的联邦行政事业性财产管理。澳大利亚财政部下属的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和资产出售局等。从1996年开始,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要通过授权委托澳洲工程局对政府财产实行商业化管理。英国2000年机构改革, 财政部下设政府商务办公室 (OGC) 等, 统一负责联邦政府行政事业性财产管理。巴西联邦行政事业性财产由计划预算管理部负责, 下设联邦财产秘书处负责具体管理。巴西与其他国家不同, 管理预算的部门不是财政部, 而是计划预算管理部。联邦财产秘书处在1998年之前设在联邦财政部, 为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1999年便将其划入计划预算管理部。因此, 巴西形成了特殊的“预算部-管理局”管理模式, 但其管理特点的实质与“财政部——直属局”模式相同。

3. 财政部综合管理, 辅以各政府部门具体管理模式

典型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等。日本大藏省 (即财政部) 是国有财产的总出资人管辖机构, 下设理财局, 专门负责国有财产的综合管理。其中, 行政财产一般由各省厅进行具体归口管理;而普通财产则由大藏省进行直接管理。韩国经济财政部是行政事业性财产的综合管理部门, 各政府部门再归口具体管理。法国主要由财政部负责政府行政事业性财产管理, 内政部、农业部等也负责各自领域的财产管理。法国于1992年还设立了国家跨部际不动产政策委员会 (CIPI) 作为行政事业性财产管理的协调机构等。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出资人对策与建议

为了解决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出资人问题, 笔者认为, 首先要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市场转型改革问题。具体来说, 就是以公共财政为导向, 实现政府职能的市场转型, 构建“小政府、大社会”,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此为基础, 对需要职能市场转型的行政事业单位, 尽快完成行政单位事业化、事业单位行政化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等改革, 行政事业性资产不能进入市场竞争领域, 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三产”必须实现“非转经”, 要与行政事业单位脱钩, 尤其要与行政单位脱钩。

从国有财产出资人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来看, 无论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国家出资企业等, 笔者以为, 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 中央与地方分别所有原则; (2) 出资人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分离原则; (3) 国有财产总出资人职能与具体出资人职能分离原则; (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出资人职能统一原则。

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总出资人属于财政部门, 一般都没有争议。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立法对此都做了相应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的职能部门, 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实行综合管理。

之所以如此, 一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基本上是由财政性资金形成的;二是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必然要求财政部门加强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的管理;三是有助于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的有机结合。

但学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并没有重视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具体出资人问题, 以及总出资人与具体出资人之间的设计及其关系, 甚至也没有总出资人和具体出资人这样的概念, 导致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看似规定由财政部门综合管理, 但实际上却存在产权不明、“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等现象。

关于如何设置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具体出资人问题, 有学者认为,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采取分级授权管理体系, 具体分为三类:一是在财政部门下设专门资产管理机构;二是资产使用单位有主管单位的, 则采取财政部门——主管单位——使用单位模式;三是资产使用单位无主管单位的, 则采取财政部门——使用单位模式。笔者以为, 该观点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1) 并未明确专门资产管理机构是独立设置还是隶属于财政部门。从我国目前来看, 行政事业单位专门资产管理机构是独立设置的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与同级财政部门是平行关系, 如前所述, 彼此之间存在职能交叉与冲突问题。 (2) 在财政部门——-主管单位——-使用单位模式中, 不仅导致专门资产管理机构与主管单位的职能交叉与冲突;而且主管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既存在业务管理关系, 也存在资产管理关系, 导致出资人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不分, 主管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等。

以卫生系统为例。如果卫生局既履行公立医院的出资人职能, 又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则必然会发生职能错位与角色冲突, 尤其在出现私立医院的情况下。对此, 有学者提出成立医管中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的观点。我国有些地方对此也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比如2009年, 成都市卫生局成立成都市医院管理局, 与成都市国资委合署办公, 代表政府履行公立医院的出资人职能等。笔者以为, 虽然这有助于解决出资人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离, 但诸如医院管理局、医管中心之类的出资人机构如果挂靠国资委, 则同样面临着国资委已经存在的职能冲突和角色错位等困境。而且, 国资委承担的是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 在此关系难以理顺。如果独立设置, 会增加行政成本, 笔者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诸如此类的事业单位很多, 会面临同样问题。因此, 笔者建议如下:

(1) 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总出资人职能按照中央与地方分别所有原则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担当。

(2) 在财政部下设相对独立的级别较高的国有财产管理局, 将财政部的行政政法司和教科文司相关职能并入国有财产管理局, 国有财产管理局再内设行政事业司, 或行政司、事业司, 或其他类似专职机构等。地方政府据此比照设置。财政部门下设的国有财产管理局负责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具体出资人职能。

(3) 撤销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将其职能并入财政部门下设的国有财产管理局。

(4)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单位不再履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及其出资人职能, 仅仅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如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

(5) 在条件成熟时, 我国也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经验, 由财政部门下设的国有财产管理局向社会招投标委托商事企业或特定机构来管理和运营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等。

这种制度设计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实现了出资人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离;实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的有机结合;避免了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财政部门、主管单位等之间人为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职能交叉与冲突等问题;有助于财政部门国有财产管理局统一归口考虑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商业化管理和运营等。

一旦如此, 从近期目标来看, 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立法均需做相应修订, 以便统一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出资人。从长远目标来看, 我国应当就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资源性国有财产和企业国有资本等国有财产立法进行通盘考虑。笔者建议制定《国有财产法》, 作为国有财产基本法, 由其统一规范国有财产出资人职能问题;并由财政部就国有财产出资人职能根据具体情况再颁布若干实施细则等。

参考文献

[1].及聚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2].李昌庚.国有财产法原理研究——迈向法治的公共财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3].李花玉.新医改背景下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监督, 2012 (5) .

行政事业性 篇3

一、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三、免征上述政府性基金后,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统筹安排。

《关于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税[2014]101号) 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

一、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或暂停征收12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5项):国土资源部门1.征地管理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2.保存人事关系及档案费,3.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费;商务部门4.纺织品原产地证明书费;中国贸促会和地方贸促会5.货物原产地证书费。

暂停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7项)国土资源部门1.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费,2.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3.采矿登记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4.企业注册登记费,5.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6.工业产品许可证审查费,7.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

二、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免征42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国土资源部门1.土地登记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2.房屋登记费3.住房交易手续费;交通运输部门4.船舶港务费(对100总吨以下内河船和500总吨以下海船予以免收)5.船舶登记费(对100总吨以下内河船和500总吨以下海船予以免收6.沿海港口和长江干线船舶引航收费(对100总吨以下内河船和500总吨以下海船予以免收);农业部门7.国内植物检疫费8.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9.新兽药审批费10.《进口兽药许可证》审批费11.《兽药典》、《兽药规范》和兽药专业标准收载品种生产审批费12.已生产兽药品种注册登记费13.拖拉机号牌(含号牌架、固定封装置)费14.拖拉机行驶证费15.拖拉机登记证费16.拖拉机驾驶证费17.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费18.拖拉机驾驶许可考试费19.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20.渔业船舶登记(含变更登记)费;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21.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收费2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费23.标准物质定级证书费24.国内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批准证书费25.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费26.计量考评员证书费27.计量考评员考核费28.计量授权考核费;环保部门29.环境监测服务费;新闻出版部门3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费;林业部门31.森林植物检疫费32.林权勘测费33.林权证工本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4.已生产药品登记费35.药品行政保护费36.生产药典、标准品种审批费37.中药品种保护费38.新药审批费39.新药开发评审费;旅游部门40.星级标牌(含星级证书)工本费41.A级旅游景区标牌(含证书)工本费42.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牌(含证书)工本费。

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的通知(沪财预[2015]12号)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税〔2014〕101号),并将本市贯彻落实的有关要求明确。

自2015年1月1日起,本市取消(停征)代单位保管人事档案收费等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同时,对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免征土地登记费等12项中央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以及货物港务费、船舶过闸费等2项本市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二、有关小微企业申请免缴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时,需相应提供上年度财务会计报表、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费缴纳通知书等有关材料。各执收单位应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2011〕300号)有关规定,对符合小型微型标准的企业免征相关收费。

三、根据“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原则,本次取消、停征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的财政收入,按收费收入级次分别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承担。各有关执收单位开展相关行政管理工作必要的经费支出,按现行经费保障渠道分别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予以保障。

四、各有关单位应分别到同级财政和物价部门,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登记和票据购买簿》、《收费许可证》的项目注销手续。同时,清理相关财政票据,对不再使用的财政票据登记造册,报市或区县行政主管部门,由市或区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统一予以销毁。

五、各有关单位应及时做好相关收费项目的收入清算工作,对以往年度欠缴、未缴的收费收入,严格按照规定及时缴入相应级次的国库。对此次涉及取消或停征的收费项目及其预算科目,市财政局将在非税收入信息系统中予以注销,各有关单位在办理收费清退补缴业务时,统一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清退补缴专用”项目,并在本执收部门“其他缴入国库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预算科目内核算。

六、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文件的规定要求,认真做好取消、停征和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落实和后续管理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不得以经营服务性收费方式或者其他名义变相继续收费,对不按规定执行的,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2015年春节假期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等:

——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扩大到20万元以内,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将已经试点的个人以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由一次性纳税改为分期纳税的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

——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

(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姜怡供稿)

广西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 篇4

(三)监督检查权限——价格主管部门为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

第三十六条: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物价部门应根据国家的价格方针、政策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会同有关部门核定收费标准。

2.《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29号):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收费、基金的稽查制度,并会同人民银行共同做好预算外资金帐户的开设和管理工作。各级计划(物价)部门要按照收费管理的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收费标准的审核工作,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国家计委关于请明确国家行政机关收费管理执法主体问题的函》的复函(国法函[]27号)

在国务院有关收费管理的行政法规出台前,由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收费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查处国家行政机关乱收费行为。地方已经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可以依照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执行。国务院有关国家行政机关收费管理的行政法规出台后,依照其规定执行。

行政事业性 篇5

各市、地、县物价局、财政局:

为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维护国家、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决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验审制度(以下简称年审)。现将年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审的范围

(一)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单位;

(二)开展有偿服务的社会团体;

(三)按规定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提成、分成的部门和单位;

(四)以收费形式征收各种基金和集资的单位。

二、年审的内容

(一)收费单位是否按时向物价管理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和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并实行亮证收费;

(二)收费单位在收费过程是否有扩大收费范围、擅自设立或分解收费项目的行为;

(三)收费单位是否有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

(四)收费单位是否按规定的起讫时间收费,有无增加收费频次的行为;

(五)收费单位是否按规定对被收费单位进行了管理或提供了服务;

(六)收费单位是否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并按规定的项目填写;有无买卖、转让、转借、代开、移用收费、集资票据的行为;有无伪造票据和私刻监制章的行为;

(七)收费收入是否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并按照规定的用途、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有无隐瞒收入虚报支出等弄虚作假的行为;

(八)规定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管理的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地

缴存财政专户;

(九)有无建立必要的收费管理制度和配备专(兼)职收费管理人员。

三、年审办法

年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是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的主管机关,并负责省级单位和中央、外省(市)驻浙江单位的年审。市、地、县(市)物价、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收费单位的年审。

年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为每年的1—6月。各级物价、财政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对收费单位上的收费进行验审,于7月底前年审情况书面报告省物价局、省财政厅。

各级物价、财政部门应在年审前发出通知,被审单位应按规定填报年审报表,并提供财务报表、帐册、收费票据等有关资料。

四、表彰和处罚

经物价、财政部门年审后,对执行收费政策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年审中发现被审单位有下列违纪行为的,应责令收费单位立即纠正,多收的款项物价检查部门收缴,对情节严重或拒绝改正的,可撤消有关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直至吊销《收费许可证》。

(一)各级地方政府或部门决定的收费与国家和省规定不符的;

(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增加收费频次的;

(三)无《收费许可证》收费的;

(四)不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或买卖、转借、转让、代开、移用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票据的;

(五)伪造或使用伪造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票据,私刻监制章的;

(六)收费项目被撤消后继续收费的;

(七)不按规定亮证收费的;

(八)隐瞒收入、虚报支出、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

标准的;

(九)按照规定应上交上级主管部门的,本级单位有否及时足额上交;上级单位有否及时足额上交;

(十)只收费不管理或只收费不服务的;

(十一)不按时送审或者不如实提供审查所需资料的;

(十二)其他违反有关收费规定的行为;

五、年审收费标准

(一)省级按收费单位收费总额的5‰收取。

(二)各市、地、县在5‰—10‰范围内由同级物价、财政部门自行确定;

(三)交通部门的各项收费及邮电附加费按收费总额的1‰收取;

(四)对下列收费单位免收年审费,只收60元的年审手续费:

1、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大中专院校的学杂费、住宿费;

2、医院(含县以下乡镇卫生院)的药品收入及医疗收费;

3、民政部门所属社会福利事业的收费;

4、其他收费单位经费确实困难的,经同级年审单位批准后可予适当减免。

六、年审费的收交和管理

(一)年审收费原则上按收费的归属划分,即按一定比例的归属分别由省、市、县各级年审办公室收取。

(二)各级年审单位收取的年审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主要用于年审工作中的费用支出。

七、年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各级物价、财政部门应加强领导,周密组织,以保证年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行政事业性 篇6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制止乱收费,维护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为加强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的管理和发展社会事业,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收取费用的凭证,是财务核算和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专用票据外,必须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第四条 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管理机关。第五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分通用票据和专用票据两类。

通用票据分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据和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两种;专用票据为某一收费项目的专用收据。

第六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般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据。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用于下列情况的收费:

(一)内部发行的各类文件资料等收取的工本费;

(二)单位内部往来,冲减经费支出、留存暂付等代收代办的收款;

(三)经批准成立的各种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收取的会费;

(四)行政事业单位收取的捐赠款。

收费专业性很强,使用行政事业收费统一收据不能满足需要,可使用专用票据。

第七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据和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编号后分别套印“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专用章”、“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专用章”。专用票据原则上由省主管部门拟出式样,经省财政厅审定,统一编号印制,并套印“安徽省财政厅票据监制章”;确需由各行署、省辖市财政局审定、编号、监制的,应报省财政厅批准。

第八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必须由财政部门指定的印刷单位印刷。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票据印刷单位应健全印刷管理制度,按规定的式样、规格和数量组织印刷,不得将票据印刷业务委托和转让。

第九条 通用票据由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发放,各行署、市财政局按季订购。

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据单位,凭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和财政部门发给的《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据购买本》购买。使用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的单位需携带有关文件材料向当地财政部门申报,经审查批准后,凭发给的《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购买本》购买。

专用票据的申领、发放办法由省业务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票据印制、购领、登记、验讫、核销和保管工作。

第十一条 收费单位的收费票据必须由本单位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 收费单位在使用票据前,应对票据的品种、数量、起止号码登记入册,如发现缺份、少联、错号的、应及时整本退回财政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仅限用于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合法项目,不得转借、转让、代开、买卖和用于擅立项目的收费。不得利用收费票据从事其他违法活动。

第十四条 收费单位在使用票据时,应逐项逐栏全组各联—次填写(复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挖补、撕毁,并在发票联加盖收费单位印章。对填错的废票,各联应加盖作废戳记,保存备查。第十五条 通用票据用完后,用票单位需填写“安徽省通用票据缴销单”,向发放票据单位办理缴销手续。发放票据单位要进行检查或抽查,经审验无误后,在缴销单上盖“验讫”印章,退领用单位一份,予以注销。对检验有差错的票据,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根据不同情节予以处 理。

各地市财政部门年终需填写缴销单向省财政厅办理缴销手续,并附说明。专用票据的缴销办法由省业务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收费单位财务部门应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妥善保管票据存根。保存期满方可销毁并报当地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收费单位遗失票据,应及时向当地财政部内报告,经核实后登报声明作废。第十八条 收费单位改组、转业、合并、撤销或收费项目终止时,应将结存未用的票据连同票据购领证件,送财政部门办理缴销或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收费单位的票据管理人员调离时,必须将经办的票据和收费收入逐笔点交清楚。

第二十条 收费单位收取的资金,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收费单位,财政部门应停止供应、封存或收回其使用的票据。

第二十一条 使用通用票据和专用票据单位,要按季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票据使用情况季报表》。财政部门应经常检查收费单位票据管理使用情况,收费单位应主动提供收费票据、票据帐册及有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或隐匿不报。

第二十二条 收费单位不按规定使用票据进行收费,被收费单位或个人有权拒付,财会部门不予报销,票据管理机关应认真予以查处。

第二十三条 不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无票据而收费的,由物价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五十元至五千元的罚款:

(一)票据使用超出规定业务范围和收费项目的;

(二)转借、转让、代开、买卖票据的;

(三)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承印收费票据或将票据印刷业务委托、转让的;

(四)擅自销毁票据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处以警告和二十元至二千元的罚款:

(一)票据不交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的;

(二)票据存根未妥善保存的;

(三)票据遗失不及时报告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内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据等式样四件 式样一

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据 ┌────┬──────────┐ │批准机关│省人民政府 │ │ ├──────────┤ │批准文号│政秘(92)254号│ │ ├──────────┤ │批准日期│1992年8月8日 │ └────┴──────────┘ 收费日期:19 年 月 日 №

──────────┬──────────┬───────────────────

交费单位(或个人)│ │收费许可证()价费字第 号

──────────┼────┬─────┴─────────┬─────────

│ │ 金 额 │

收 费 项 目 │收费标准├─┬─┬─┬─┬─┬─┬─┬─┤ │ │百│十│万│百│十│元│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人民币(大写)│支付方法 │

─────────────────────────┴───────────────

收费单位(公章)负责人: 经办人:

说明:

1、此收据一式三联和一式四联两种;其中:三联单第一联为收费单位存根;第二联为收费单位记帐凭依据;第三联为交费单位记帐凭据(发票联)。四联单:一、二、三联同三联单;第四联为内部核算联(不作发票)。

2、收据尺寸长17cm,宽9cm;“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专用章为直径2.5cm圆形章。

式样二

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 ┌────┬──────────┐ │批准机关│省人民政府 │ │ ├──────────┤ │批准文号│政秘(92)254号│ │ ├──────────┤ │批准日期│1992年8月8日 │ └────┴──────────┘

收费日期:19 年 月 日 №

─────────────┬────┬────┬───────── 交费单位(或个人)│ │批准文件│

─────────────┼────┼────┤ 收 费 项 目 │计费标准│金 额│ 备 注

─────────────┼────┼────┼───────── 内部发行的文件资料工本费│ │ │

─────────────┼────┼────┤ 除本票据所列 代收代办的收款 │ │ │项目外,其它收

─────────────┼────┼────┤费不得使用本票 捐 赠 款 │ │ │据,否则、缴费

─────────────┼────┼────┤单位或个人有权 社会团体会费 │ │ │拒付,财务部门

─────────────┼────┼────┤不得予以报销。人民币(大写)│ │ │

─────────────┴────┴────┴───────── 收费单位(公章)负责人: 经办人:

说明:

1、此收据一式三联:第一联为收费单位存根;第二联为收费单位记帐凭证依据;第三联为交费单位记帐凭据(发票联)。

2、收据尺寸为长14cm、宽7cm,“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专用章为直径2.5cm的圆形章。

式样三

安 徽 省 通 用 票 据 缴 销 单 年 月 日

─────┬───────┬────┬────┬───────┬───┬─── 票据名称│核销数量(本)│起 号│止 号│ 收费额(元)│核销人│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请单位(盖章)经手人: 核销单位(盖章)说明:此单一式两份,申请单位和核销单位各留一份 如有短缺,申请单位要附原因说明。

式样四

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票据使用情况季报表 年 月 日

┌────┬─────────────────────────────┐ │票据名称│ │

├────┼─────────────────────────────┤ │规 格│ │

├────┼─────────────────────────────┤ │起止号码│ │

├────┼────┬────────────────────────┤ │上 期│本 数 │ │

│ ├────┼────────────────────────┤ │结 存│份 数 │ │

├────┼────┼────────────────────────┤ │本 期│本 数 │ │

│ ├────┼────────────────────────┤ │使 用│份 数 │ │

├────┼────┼────────────────────────┤ │ │本 数 │ │

│本期结存├────┼────────────────────────┤ │ │份 数 │ │

├────┼────┼────────────────────────┤ │ │本 数 │ │

│已缴销 ├────┼────────────────────────┤ │ │份 数 │ │

├────┼────┼────────────────────────┤ │ │本 数 │ │

│短 缺├────┼────────────────────────┤ │ │份 数 │ │

├────┼────┼────────────────────────┤ │开出票据│金 额 │ │ │收 入│(元)│ │

└────┴────┴────────────────────────┘ 填报单位(公章)填报人: 电话:

注:此表一式三份,填报单位一份,发票单位二份。如有短缺,申请单位要附原因说明。

行政事业性 篇7

现阶段, 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经过多年整顿与治理, 我国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体制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大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体制逐渐显现出各种缺陷,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 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2 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收费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

我国明确规定财政部门的收费资金应该及时缴入国库, 随着我国逐渐实行财政收入支出两条线管理, 大部分部门基本能够按照收支两条线工作, 并及时的将资金上缴到地方国库。但是, 一些部门故意将收费资金的性质混淆, 把原本应该缴入国库的资金却缴入财政专户, 出现人为特意改变资金管理方法, 从而挤占预算内资金收入。这种现象不仅说明了财政部门管理工作不到位, 而且反映了收费单位规范制度不明确, 认为收费资金是单位的, 没意识到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就是财政资金, 不可任意支配和使用。

2.2 严重扭曲政府与市场、价格与税收的关系

这样既不利于各项事业发展, 又推动收费总体规模不断膨胀。所谓行政事业性收费, 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 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 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 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而现实中有的是为筹集建设资金而设立的收费, 一些社会公益服务收费也被长期当作行政事业性收费来进行管理。由于收费主体不明确, 同一收费主体存在多种性质收费, 加大了收费的管理难度。

2.3 存在乱收费现象

目前, 我国存在很多执收执罚部门, 并且存在种类繁多的收费项目, 收费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 并且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只能依靠对这些单位临时性或者年度性资金调查及群众举报来处理违规收费问题。同时, 管理部门在自己调查过程中, 如果检查出单位存在违规的现象, 但是这些单位往往会寻求上级领导的庇护, 使得管理部门实行处罚时困难重重, 从而不能有效遏制这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导致乱收费现象一直存在。此外, 我国财政部门与物价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时往往缺乏及时的配合工作, 在进行检查工作时, 并不是相互通报协同工作, 导致缺乏有效地统一配合工作。

2.4 造成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恶性循环

目前,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不是以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双方构成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依据, 而是单纯的从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使收费成为弥补管理经费、人员经费不足和创收的一种途径。在目前的收费项目中, 有一部分是国家人员经费, 有的单位收费收入多, 就要求增加编制人员。有的单位存在经费不够用的情况, 又要求提高收费标准,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虽然许多收费项目需要经有权机关批准, 但主要用于养人, 虽具有合法性, 但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5 收费规模不断膨胀

长期以来, 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直是以弥补办公经费不足出发, 把财政经费短缺作为收费立项依据, 从经济动因上导致国家机关采取各种方式来要求立项收费, 从而推动收费规模不断膨胀, 反过来致使税收流失, 从而削弱了国家经济再分配的能力。

3 深化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的措施

3.1 实行依法管理

为了更好的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 应该加快建立法制化进程, 并且制定明确的收费管理方案。同时, 加大收费标准制定与立项的审批流程, 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权集中到中央及省两级, 防止出现一些部门滥用权力的现象。并且需要取消一些部门自立收费的项目, 保证每个收费项目都是经过上级审批之后才能执行。此外, 当审批上报一些收费项目与标准时, 应该认真的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查, 并且考虑社会的承受力, 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的收费项目, 应该不予审批, 从而减小人民群众的负担与压力。

3.2 规范收费体制, 推进收费立项与财政经费余缺相分离

①为适应改革的需要, 应遵循收费管理本身运行的规律, 确定行政收费的立项和标准职能由价格部门承担, 而财政部门则承担资金的收入和使用的管理职责。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对收费行为的管理, 即该不该收, 按什么标准收费以及收费执行情况的管理与监督, 这属于“定价管理”范畴。②对收费资金的管理, 即资金的使用范围、管理方式及执行财务制度的管理与监督, 这属于“资金管理”范畴。从管理体制上避免国家机关经费不足存在立项收费, 从而确定以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双方构成对称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收费依据。行政机关提供公共服务, 应由财政提供全部经费, 不能再收费;行政机关提供非公共服务, 即使有财政经费保证也要收费。物价部门从收费行为上严格管理, 严格控制“收入”关, 规范和监督收费行为。财政部门从资金使用上严格管理, 严格控制“支出”关, 控制收费单位的资金使用, 进而建立起“定价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制约的双重约束机制, 以提高管理效率。

3.3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收费执法监督体制是制止费款流失、加强收费资金管理、建立综合财政的前提, 也是有效地遏制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手段。必须首先加强收费规范化管理工作, 在加强征管体系建设的同时, 狠抓收费项目、收费票据和收费单位收费情况年度报告制度等的统一管理工作, 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有关收费及基金方面的法规, 推动收费等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只有这样, 才能依法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工作, 约束收费行为。在加强收费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同时, 必须注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多层次收费执法监督体系, 并采取日常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等形式, 依法加强收费执法监督工作, 实行以法保收、以法促管、依法治“乱”的目标, 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流失和乱收费等问题,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为建立综合财政奠定基础。

3.4 加快收费立法进程, 完善收费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

为有效地约束行政严格控制收费的不规范行为, 使收费管理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应在总结归纳各地方性收费法规的基础上, 尽快修改、完善和制定一部适合新时期的具有全国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 明确收费的性质、原则、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等, 使各项收费逐步转向制度化和法制化, 以彻底解决收费膨胀问题。

3.5 加强收费资金管理

加强收费资金管理的关键, 必须要进一步明确资金性质, 实现两个“还权”到位:①还资金所有权, 因为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法规政策实施的行为, 体现的是政府行为, 收费资金理所应当为政府所有而不是部门、单位所有。②还资金管理权。因为收费资金属政府所有, 财政代政府行使管理资金职能, 所以收费资金管理必须纳入财政统一管理。收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之后, 将收费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去, 建立预算内、外资金“一元化”的综合财政预算, 将有限的预算内、外资金进行综合利用,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4 结语

为了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 必须改进管理体制和提高资金的综合预算管理办法, 从而有效预防乱收费的现象。我国必须不断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明.发挥收费管理职能作用促进扩内需保增长安民生[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09 (12) :23~24.

[2]李志伟.浅析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度审验[J].市场经济与价格, 2015 (1) :23~25.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篇8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目前,许多地区都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由此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4 万个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试点工作,说明这种形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的发展。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减少了核算单位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中。

2. 核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以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3.政策贯彻通畅,有利于财政制度改革。以往的各项改革措施需要一层一层的贯彻到每一个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只需要贯彻到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执行,并向各单位解释。在贯彻各项措施的时候,又不会因各单位的抵触情绪而使改革流于形式。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会计集中核算这一组织形式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承认,配套法规出台不及时,相关问题不明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基础明显脆弱。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负责报账,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负责账务处理,造成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会计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根据单位提供的票据来审核,而对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

3.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核算中心审核后才能报销,少数单位领导产生了抵触情绪,有意放松财务管理。有些单位的报账员任命随意,导致报账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4.预算工作尚缺规范影响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实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宜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法。目前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大量存在“基数+增长”的现象。会计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中心有权予以拒绝。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超预算指标和不足预算指标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编制的不规范、批复不及时、年度预算调整频繁等因素均会造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资金管理间缺乏有效衔接制衡。

三、完善对策

1.健全完善财会法规和各项配套制度。现行《会计法》未能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各单位都制订了各自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统一性。财政资金供给是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当前全国各地的消费情况出发,重新制定新的、符合客观情况的支出标准,既便于各单位有效地开展工作,又有利于中心的业务处理。

2.统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认识,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制度,认识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财务管理的要求仍归原单位。各单位要继续强化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其流失;加强财务活动分析;按照会计集中核算办法抓好本单位报账工作。

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是做好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形成一套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匹配的,适合本单位实践需要和发展目标的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集中核算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急救药物的顺序下一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