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精选8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 篇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

根据通知要求,我院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等工作,认真组织学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结合我院人事管理工作实际,现将存在问题、意见建议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一用人机制僵化

一是在用人方式上,缺乏自主权。事业编制总额有限,为了促进事业发展,只能通过聘用派遣制人员作为人员补充。由于招聘派遣制人员也需通过主管单位审批,无法在有用人需求的时候及时完成招聘;且由于招聘的人员身份是派遣制人员,较难吸引到优秀人才。

二是在人员开发上,缺乏有效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局限于庞杂的事务性工作, 人事干部忙于应付琐碎事务, 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缺乏系统性;培训后续跟踪较难实现, 缺乏针对培训人员的奖惩措施;职工发展渠道过于单一,不利于职工的成长。

(二分配方式单一

一是自主分配的权利不充分。工资不仅是劳动者的报酬,也是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构筑人才优

势,就必须尊重价值规律,根据人才供求规律,发挥工资的调节作用,按照人才价值来制定人才工资支付政策,实行人才与人才价格的匹配。而目前工资收入的调节作用却难以发挥,更不能实现微观层次的人才合理配置,以及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人员工资增长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增长主要是依据国家的统一政策,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挂钩只是在增长上相关联,而未真正实现同步挂钩,没有同效益相挂钩,未能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不能实现市场经济要求的投入与收益相对称。

(三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人事管理使用的各类工作台账都是工作人员通过OFFICE办公系统手动编制,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效率低下。人员信息缺少自动提醒、更新数据等功能,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填写更新。SAP、ERP等信息化管理程序已发展的非常成熟,如能在人事管理中引入相关程序,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配套政策缺失

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各种保险的衔接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养老保险制度的缺位使得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存在很大困难,成为事业单位各项改革推进的“瓶颈性”因素,致使人事制度改革较难推进。

二、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

一是科学设岗, 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因事设岗。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 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有效竞争机制, 激发单位活力, 凝聚人才, 发展事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按照实际所在岗位的职责、任务复杂程度和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确定所得报酬, 实行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

二是确保分配自主权。可设定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最低工资、最高工资, 实行工资总额宏观调控制度, 单位根据岗位、实绩和单位效益与员工协商确定工资报酬。

三是积极探索简便易行, 能反映出实际情况的考核办法, 建立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岗位考核制度。根据各岗

位的职责、性质、工作强度和环境等, 制定考核标准、办法, 对上岗人员职责履行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竞聘、续聘、解聘、奖惩、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人员培训和开发力度

一是抓好岗位培训。结合组织发展长期战略, 对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中长期脱产培训。做好岗位培训前的需求分析调查, 或根据竞聘上岗

时对人员的评价确定培训计划, 或由培训人员直接审定培训需求计划。坚持学用一致、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原则, 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形式, 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高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有效组织系统学习, 培养系统学习观, 整合个体的持续学习, 并以建立和完善学习型组织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 篇2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 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 是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骨干力量,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繁荣文化艺术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我省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目前, 我省共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7.6万个, 实际在岗人员146万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 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 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企业, 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 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1]。改革的重点是:推行人员聘用制度, 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早在1996年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已经开始试点, 1997年全面启动[2]。期间, 省委、省政府于1997年召开全省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 2002年召开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 进行了全面部署[3]。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1 逐步形成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体系

省委、省政府及原省人事厅等单位陆续制定出台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岗位设置、公开招聘、未聘安置、搞活内部分配等政策措施, 各市州、省直各部门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办法。如邵阳市、怀化市制定出台了岗位设置实施意见, 邵阳市还制定出台了公开招聘实施细则, 常德市鼎城区制定了公开招聘试行办法、张家界市就规范公开招聘连续下发了三个通知。相关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改革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2 初步建立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

全省70%以上事业单位和80%以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其中, 邵阳市4400余家事业单位已有95%的单位实行了聘用制, 12万余人签定了聘用合同, 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98%;怀化市完成岗位设置的4388家事业单位, 全部实行了聘用制。

1.3 稳慎实施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2008年5月,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试行) 》 (湘政办发[2008]11号) [4]。2011年, 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推进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决策, 并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省人社厅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湖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做好湖南省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行业指导意见, 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立了岗位设置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度, 举办了两期业务骨干培训班, 集中培训省直和市县业务骨干800多人[5]。全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 通力合作, 严格政策, 严肃纪律, 稳慎实施。截止6月底, 全省已有95% (指应实行岗位设置的单位, 实行公务员制度、参公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除外) 的事业单位审核通过了岗位设置方案。

1.4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推行了公开招聘

我省部分市县和省直单位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公开招聘工作试点。2003年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出台了《关于省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的意见》, 各市州先后也出台了相应办法。根据2005年人事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于2011年联合制定出台了《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试行办法》, 对招聘计划、招聘方案、报名条件、考试考核体检、人员聘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加强了对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监督, 下发了《关于严肃人事纪律严禁违规进入的紧急通知》, 连续转发了中组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事件的通报》, 开展了事业单位进入行为自查。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违规进入和公开招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协助有关地方和部门及时进行了纠正处理。目前, 省直各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已全部实行公开招聘, 各市州、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基本实行了公开招聘。如张家界市近6年来有223个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703名, 除政策性安置、涉秘岗位等外, 公开招聘率达到90%;邵阳市在公开招聘工作中注重严把三关, 即招聘信息公开关、招聘程序严密关、招聘过程监督关,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比例达到85%;怀化市2011年有127家事业单位进行了公开招聘, 招聘职位825个, 参加应聘的有5474人。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 我省各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6.8万余人, 报名参加应聘的达160.6万余人。2011年, 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比例已达到了90%;2012年底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全覆盖。同时, 全省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坚持招聘工作程序方案力求公开透明, 招聘考试考核办法不断规范完善, 基本做到了招聘形式灵活多样、招聘办法规范有序、招聘结果公平公正。

1.5 广泛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试考核

我省1995年启动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 2003年启动技师考评, 取得积极成果。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近46万工人中, 已有85%晋升了技术等级, 近5000人晋升到技师等级职称。

2 湖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

尽管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笔者在调研中感受到, 越到基层, 困难越多、矛盾越尖锐, 解决问题的难度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2011年才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与兄弟省市相比起步较晚, 工作进度较慢, 在实施工作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特别是教育、卫生事业单位随着事业发展 (如高校扩招) 现有工作人员超过原有编制, 原有编制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核定的, 市州、县市区重新核编工作尚未进行, 给岗位设置工作带来困难。如某县中医院2002年时定编病床120张, 定编139人, 经过10年发展, 2012年定编病床达到350张, 实有人数达到448人, 但编制一直没有按照新编制标准进行重新核定。二是有些部门人员情况复杂, 岗位结构不合理, 存在超职数超结构比例现象。如某些单位高级职称人员大大超过按规定结构比例核定的高级岗位数, 单位担心岗位设置后影响现有人员切身利益, 更担心没有高级职称岗位空缺可供申报晋升, 影响人员积极性, 留不住人才。三是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未能充分了解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 领导关注和重视不够, 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存在等待观望思想, 担心实施在前反而“吃亏”, 如某县人社部门今年春节前就通过了岗位设置方案审核, 但在了解周边县市实施进度比本县慢, 政策理解和具体问题处理办法与本县不尽相同后, 决定暂缓上报市人社部门审批, 工作陷入停顿。五是有些单位对政策理解不透彻, 制定的岗位设置方案不符合政策规定要求, 反复修改甚至推倒重来, 耽误了审核时间等等。

2.2 公开招聘工作发展不平衡、不规范

一是少数地方、部门和事业单位领导对公开招聘认识不到位, 为了解决干部家属子女就业等问题, 还在沿袭过去的进入方式, 导致公开招聘与其他进入方式并存、不按公开招聘要求进入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还不完善, 一些地方、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工作中执行政策不严格, 程序不规范。有的招聘条件“量身定做”或设置歧视性要求;有的信息发布范围狭窄、时间短促, 实施过程中又不严格按照已发布的内容办理;有的考试考核办法不科学、不合理, 简单套用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方式方法, 不适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对岗位和人员的多样化需求;有的组织、人社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对上不敢提出意见、建议, 对下监督、指导不力, 对招聘计划、方案、结果把关不严。三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违规违纪行为。个别地方、单位在公开招聘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 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反响, 极个别的甚至受到中组部、人社部的通报批评或查问。如武冈市卫生局无视有关规定和要求, 擅自将外系统19人违规调入卫生系统;怀化鹤城区公开招聘中违规限制报名范围、设置加分条件, 命题、统分出现严重失误等。对这些问题, 各地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 组织、人社和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了认真查处, 纠正了错误,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相应处理, 但需要汲取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2.3 人员聘用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些部门和单位签定的聘用合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岗位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 没有真正通过聘用合同确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没有切实实行合同管理, 聘用制度有名无实, 给人事关系和谐稳定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还有部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只进行了首次签定, 合同到期后根本没有进行续签, 也没有按照合同进行年度和聘期考核, 聘后管理流于形式。

3 湖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面临主要困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数量上来看, 全省一半以上的事业单位和人员已经实行聘用制, 使改革向前迈进一步。但从质量来看, 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制”还有一段距离, 岗位管理制度也很不健全[6]。总结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

3.1 政策法规建设滞后

计划经济条件下, 事业单位长期执行机关事业单位通用的人事管理政策法规。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 原来机关事业单位通用的人事管理政策法规大多数已经废止, 但国家尚未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 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地方因缺少上位法也无法制定相应的规章政策。由于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处分、申诉等方面工作处于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的状态, 很多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

3.2 历史遗留问题积聚

事业单位长期沿用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模式, 不利于规范人事管理, 不利于增强单位生机与活力, 不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改革滞后, 履行行政职能、提供公益服务、开展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没有实行分类管理[7];多年前核定的事业编制不能适应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需要, 超编用人、混编用人情况十分普遍;事业单位人员情况复杂,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人员结构不合理, 进入渠道五花八门, 公务员实行“凡进必考”后, 一些事业单位成为违规进入或安排家属子女、关系户就业的重要渠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聘用制度不健全, 合同管理流于形式, 考核奖惩制度松弛, 停薪留职、下岗待聘、离岗休养、未聘安置、职务职数等方面管理比较混乱;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已无法继续存在发展, 甚至长期没有开展业务活动, 加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现有人员安排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3.3 部门、行业情况复杂

与行政机关性质比较统一不同, 事业单位分布广、门类多、情况复杂, 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有履行行政职能、提供公益服务、从事经营活动等不同的公共职能, 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不同的经费保障渠道, 有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交通、农林水等不同的行业特点, 有一甲、二甲、三甲、一乙、二乙医院, 高校、高职、高专、义务教育等不同的层次水平, 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纯事业单位管理、实施企业化管理等不同的管理模式, 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等不同的人员分类, 即使同样的学校内部还有文史哲、数理化, 同样的医院内部还有内外科、检验护理等不同的专业区分。因此, 有些单位存在同样的原因, 却表现出不同的问题;有些单位表现出同样的问题, 背后却存在完全不同的原因。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 很难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和推行单一的操作模式, 只能实行分类指导, 因地制宜。

3.4 具体执行中变样、走样

正是由于上述几方面原因, 事业单位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遇到许多矛盾困惑、问题纠结、等待观望等现象, 甚至在具体执行中出现变样、走样。如一些地方和单位将实行人员聘用制当成裁减人员、减轻负担的手段;一些地方和单位将实行人员聘用制理解为简单地签个合同, 摆摆形式, 走走过场;一些地方和单位将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与公务员“凡进必考”相混淆, 简单套用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方式方法, 热衷于组织大规模集中统一考试;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在实行公开招聘过程中搞暗箱操作, 将公开招聘变成违规进入的渠道。所有这些, 都必须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3.5 旧的思想观念束缚

这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当务之急是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理清思路, 稳步推进。

深化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就是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 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 以健全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 普遍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 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 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 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8]。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湖南省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中发现造成湖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成效不显著的诸多原因, 以期为深化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J].中国人才, 2011 (3) :27-29.

[2]龚元.全面准备层层试点——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始启动[J].人事与人才, 1997 (01) :25.

[3]李慧萍.全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M].长沙:湖南出版社, 湖南卫生年鉴, 2002:272

[4]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湖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试行) , (湘政办发[2008]11号) .2008.

[5]湖南省卫生厅人事处.湖南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程度和要点.http://wenku.baidu.com/view/0188da17cc7931b765ce15f2.html, 2011-08-16.

[6]吴荣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建议[J].经济师, 2008 (7) :292-293.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国办发[2011]37号.2011.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越发成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重要组织,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从广义来说,人事制度包括各类单位对其人员管理、考核和编制等详细的基本制度。事业单位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面对经济体制的转型,事业单位的制度体系也面临着改革。

一、加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人事管理是指部门通过对人员和相关事物进行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活动,使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相互匹配和适应,充分发掘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而将事情做得更好。因此,人事管理其实质就是让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地与事物去进行适应,达到得其人、人尽其才的根本目的。

当前,人事管理工作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人事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人事管理制度法制化可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化,是健全人事管理制度的急切需要,也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满足条件。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渐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使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循。通过对员工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的健全,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优化事业单位的员工队伍。只有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才能使人事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健全及完善各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建立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事业单位的效能,提高公益服务的水平。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岗位设置制度还未完全体现真正的全员岗位聘用制,形成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聘用体制,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

1.人事管理权限高度集中

受传统国家人事制度观念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权限高度集中,由上级行政部门主导的用人环节与下级执行部门主导的治事环节严重脱节,事业单位普遍缺乏用人自主权,通常导致人浮于事,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用人与治事的严重脱节,也阻碍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致使事业单位难以通过人事方面的运作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

2.人事管理方法单一,缺乏管理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在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正面临新的环境,传统单一的管理方法显然滞后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一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手段落后,机械的管理机制缺乏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二是人事管理方式单一,且人员调动相对比较狭窄,“只进不出”的现象在事业单位仍比较突出,也造成了事业单位队伍膨胀,机构出现臃肿等问题。

3.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培训不足

事业单位人员归属于国家干部,基本参照国家机关人员进行归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从单位内部调配,因此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是各个单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的,导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人员水平参差不一。人员培训是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较注重对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创新性和思维发展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

4.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方面,由于事业单位是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模式,参照科层制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与政府机关的人事管理制度同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用人机制,奖惩考核、工资分配和福利保障等方面基本没有区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体制僵化,不利于事业单位选拔人才。在立法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20余年,但是第一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直到2014年才颁布实施,现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很长的时间里缺乏法律的支撑,并多以所谓的“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

1.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树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观

人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一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立足于自身特点,强化组织目标的建立,并强化职工精神文化、职业能力等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是树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强化在开放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形态下,形成更加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将“终身制”的人事管理形态逐步打破,转而以聘任制的方式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弹性,进而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求。

2.规范事业单位的用人行为

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所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也应该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不能依靠传统的行政调节。除了少数事业单位必须依靠政府投资扶持和直接控制之外,绝大部分事业单位要通过正规合法的人才市场来招聘人才。与此同时,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用人行为和促进就业,政府可以出台有关政策来指导和调节各类人才市场,实现对人才市场的宏观管理。

3.切实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的监督

切实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在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接受群众的监督。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要求党在一切工作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事业单位人事体制的改革直接涉及数千万事业单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改革工程。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切实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切实发扬民主精神,増强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过程中群众的参与度,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降低改革过程中员工与单位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也要保证改革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4.完善岗位聘用制,建立合理绩效考核机制

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而岗位聘用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是岗位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岗位聘用制度,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对岗位结构和总量进行战略规划,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引用科学动态的绩效考核方法,结合短期和长期考核对岗位人员实施人性化的考核和晋升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达到绩效激励作用。

5.优化工作思想,建设单位工作文化氛围。

在事业单位完成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后,部分员工的思想理念会与改革工作产生冲突,为了避免冲突出现进一步激化,管理者需要对部分员工进行思想疏导,弱化其心中负面情绪。同时,为了提高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感染力,并对员工工作思想形成持续影响,行政单位中的管理者需要建设工作文化氛围。建设事业单位的文化氛围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管理者身先士卒,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理念来对自身进行要求,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渗透人事管理工作思想。此外,管理者还应该仔细分析此前人事管理工作与现阶段的差异,改变过去工作中员工各种不良工作习惯与思想。

总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改革逐渐深入,必将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周超.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初探[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2]冀红.浅谈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 篇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从1998年1月1日起,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这次会计制度改革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对于建立起规范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两年多的具体实践操作,笔者发现这次会计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不够科学规范,不够健全完善,有的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有的对会计人员实际操作产生误导。

一、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面

新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面,阐述不够全面,忽视了房改因素。

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的单位投资兴建的职工宿舍,按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当按照新建房的实际成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笔者认为,这样处理并不符合实际成本原则,因为单位并不拥有新建职工宿舍房的全部产权。按照住房制度改革精神,新建职工宿舍房须按成本价向职工个人出售,职工个人拥有76%的产权,而单位仅拥有24%的产权。

笔者建议,新建职工宿舍房应当按照建房实际成本(含工、料、税、费),剔除职工按房改政策交缴的售房款收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二、负债类科目方面

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这两个负债类科目,是旧的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产物,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旧“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是单位代收的预算外资金通过收入过渡账户缴存国库或财政专户,资金在未缴之前,对单位来说是一种负债,设置“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这两个负债类科目,是很有必要的。

新“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是按照中办发[1998]14号文件精神,取消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实行“罚缴分离”、“收缴分离”,所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存在预算外资金未缴的情况,这样,设置“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这两个负债类科目,就没有必要了。

笔者建议:

1、取消“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这两个负债类科目。

2、建立预算外资金收入、核拨备查账,逐笔登记其上缴、核拨情况。

3、预算外收入在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时,不作账务处理;只在转回核拨的预算外收入时,直接记收入(事业收入或预算外资金收入)。

三、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的账务处理方面

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基本建设,如投资兴建职工宿舍房、办公楼等,应纳入基建程序管理。账

务处理上,要在单位行政经费账之外,专设基建投资账。将自筹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单位行政经费账,借记“结转自筹基建”,贷记“银行存款—基本存款账户”;同时,基建投资账,借记“银行存款—建设银行账户(自筹基建账户)”,贷记“基建拨款—本年自筹基建拨款”,这便进入了基建管理程序。

笔者认为,行政与事业单位基建规模均不庞大,自筹资金进行基本建设纳入基建程序管理意义并不大,又十分繁琐,增大财会人员工作量。建议:

1、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改为“自筹基建支出”科目。

2、账务处理上,在发生自筹基建支出时,借记“自筹基建支出”,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在发生售房款收入时,借记“现金”,贷记“自筹基建支出”;年终,将“自筹基建支出”账户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账户。

四、事业单位的支出归集方面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应当正确予以归集;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标准和规定比例,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进行合理分摊”。笔者认为,应当增设“其他支出”科目,归集无法归集的支出,如捐赠支出等,与“其他收入”相配比。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 篇5

站领导:

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罗旭萍参加了由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组织的赴重庆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学习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与重庆市人事局事改办、人事争议仲裁处及重庆市渝北区人事局、重庆市卫生局等部门就开展聘用制度、岗位设置、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分配制度、社会保险等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的先进单位座谈交流。

重庆市人事局是国家人事部推荐的改革较成功的城市之一,他们在聘用合同制和工资改革方面做得较好,从1999年开始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至今,共形成下发了39个配套文件,通过强化行政手段、抓宣传、抓培训,开展试点,带动全市2万多个事业单位,30多万名职工签订了国家人事部统一印发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签合同率达95%,有万名职工分流。他们在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时,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编制具体岗位设置,明确责、权、利、义,竞聘上岗、签定合同。对不同类型的人按项目管理,按成本、效益分配,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分5个等级按相应岗位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按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设定岗位工资;工勤人员按岗位等级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权限。改革后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作。对全额拨款单位,国家发的部分不改,其它部分与绩效挂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范文

二、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养老保险解决不了,改革是很难进行的。现重庆市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已基本建立完善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但对财政核拨的事业单位还不能按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三、改革的优惠政策。为稳定队伍,采取老人老办法,保护老同志。对工龄满三十年的老同志可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提前5年离岗退养。申请离岗退养的同志可按2年正常晋升一次(最多晋升两级工资)至正常退休年龄计算退休工资。

四、落岗问题。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人事机构改革,是在管理制度上的转变,原则上不精简人员。对竞聘落岗人员,按原职务保留国家财政给的待遇,给予换岗。待聘人员,一年内单位给予2至3次上岗机会,不上岗的,一年后,交人才市场,由人才市场推荐2至3次上岗机会,仍不上岗的下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范文

据本次考察带队的广州市人事局工资福利处的潘建明处长说,广州市拟定今年对事业单位进行聘用合同制管理。

附件:

1、重庆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在试行人员聘用制度中有关问题的解答意见

2、利用分配的“杠杆”原理寻求事业发展最佳支撑

3、以调整机构编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二oo四年四月六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 篇6

问题一 岗位终身制是否会终结

管理条例最大的特点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

此外,条例还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必须订立聘用合同,原则上不得低于三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在合同的解除中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在条例中规定,凡是考入普通高校或科研院所全日制学习,被录用、调任或聘任到国家机关,依法服兵役的职工,在书面通知单位后可解除合同。劳动法中职工有“单方解除合同权”,即提前30天通知单位就能解除合同。但意见稿中没有这项权利,只是对考研成功等人群开了“绿灯”。那些坚持要离开单位的职工,一般还得等上6个月。

问题二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是否从7月1日起缴纳社会保险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却也是最被大家所误读的一个问题。从5月份起,各大媒体纷纷报道,7月起事业编制人员开始买社保。但7月起事业编制人员开始买社保的解读,实际上是误读。人社部7月1日表示,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是从2003年开始的,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条例只是以法规形式确立了这项制度。条例实施也并不意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实施。而且,6月25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学习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条例》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只作了原则规定。不仅如此,事业单位如何参保、如何并轨,谁来出资等问题皆未提及。因此,对于很多媒体所报道的从7月份开始,事业单位人员将开始缴纳社会保险是不真实的。对于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相关制度我们期待政府尽快完善,并制定出时间表,在尽量不降低其社保待遇的前提下,让事业编人员和城镇职工社保并轨早日实现。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问题,建议

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强化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加入WTO后,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导致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适当调整, 但还是无法适应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等方面的需求。文章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出现的新问题的分析研究, 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建议, 以期最终使我国会计制度更加完善。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内容

预算会计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 它主要是把预算管理作为核心内容, 它不以盈利为目的, 并反映、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专业会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新的预算会计环境背景下, 必须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革, 建立一个新的预算会计模式。通过细化预算和预算编制的改革,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方法的实施。并在预算管理的内容上进行了改革,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因此,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标准, 也是我国统一的会计约束制度。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快速、有效的发展, 但仍不能避免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将导致预算会计制度将在工作上出现失误, 我们可以分为四点, 文章就为我们详细介绍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目标不真实

原始凭证作为基本的经济和商业数据的反映,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审计和监督, 是对会计信息真伪判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 因为他们不直接参与具体业务单位, 所以只能用票据作为根据。如果票据是合法和有效的, 也有一个完整的手续, 所以经济中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 都该报销。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呈现集体腐败, 公共资金归个人使用, 以及其他欺诈行为, 最后导致资金流动的真实性降低, 使公共资源损失和浪费 (1) 。

(二)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缺乏针对性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比较宽泛, 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 不符合其特定的金融环境系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质量。在实践中, 许多问题不能找到权威的依据, 但行业或国家没有制定的相关标准之前, 往往是用以前的会计核算体系.因此,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会缺乏针对性, 也很难在实践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甚至导致内部和外部业务单位财务核算混乱。

(三)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报告体系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报告体系和机构尚未完善, 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预算不能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并且报表设计人员对实际财务状况缺乏了解。目前的预算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及其预算和会计报告的范围比较狭窄, 导致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完全了解资金的流向, 使其难以对整体营运单位做出有效的管理 (2) 。

(四)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科学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我国的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主要是用收付制会计制度, 提供信息主要集中在每年的财政预算收支上, 这样就可以忽略长期资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通常不折旧固定的资产, 所以在实践中也有虚报固定资产的现象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为了盘活资产, 提高其经济和财政收入, 把固定的资产用于商业用途, 因此增加了资产, 而不是按照规定的财务报表进行登记。这就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资产价值, 而且会计信息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严重损害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科学和有效性。

三、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根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要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更有针对性、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报告体系、加强预算会计的目标管理, 使其更加科学化。文章就主要介绍这四点。

(一)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

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必须加强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 使预算会计目标得以实现。预算会计应按照监控、管理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加强管理, 不断优化组织结构, 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预算会计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使用收支平衡。而报账的会计必须有相应的证件, 并定期将检查的报告到中心, 保证预算会计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事业单位也应建立会计行为和道德守则,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

(二) 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更有针对性

在最近几年, 由于在金融体系和机构的变化, 许多自身的实际情况, 导致会计准则, 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 导致许多问题缺乏清晰处理标准。因此, 目前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根据该机构的新会计核算的特点, 建立科学系统的会计制度体系。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有针对性。在制定具体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时, 它可以适当的借鉴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 在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发展上, 预存一部分的空间, 并根据一些具体问题做出更合理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核算, 同时更灵活运用各种会计核算办法来提高效率。

(三) 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报告体系

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是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主要作用。因此, 建立全面预算会计制度报告体系, 以帮助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建立一个更强大的预算会计绩效评价体系, 使预算会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因此, 通过建立新的会计信息系统, 从根本上改变现行预算会计报告系统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 加强系统和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提高财务报告的公开性, 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并为实施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

(四) 加强预算会计的目标管理, 使其更加科学化

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的目标管理, 使其工作更细致, 以免重复编制, 优化组织结构, 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率, 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和科学。在现金流量上, 实现收支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通过合理制订预算会计和现金流量, 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以确保收支上的平衡并略有盈余, 实现科学化的决策行为 (4) 。

四、结语

通过文章的论证, 在中国会计核算体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较为漫长的过程, 不仅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理论, 也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 务实推进改革。不能使改革在关键时期停滞不前, 并不能急功近利, 必须统筹兼顾, 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成功的改革。

注释

1郑红.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财经界, 2012, (6) .

2纪晓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新问题及其对策[J].财经界, 2010, (3) , 第133-134页.

3王瑞雪.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9) .

浅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策略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49-01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将“四化”方针进行落实,需要始终坚持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监管原则,确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只要公开、平等。需要从具体的情况进行考虑,进一步发扬民主,确保每位工作人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等法律权利。

一、加强宏观管理,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制度

(一)對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实行分类管理。

一些文化管理事业单位,比如图书馆、文物保护等单位的人事工作应该确保其高效和精简的人员结构,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对于工作人员的总体数量要进行管控,对于工作岗位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将事业单位人员需求进行动态管理。但是有一些文艺性质的事业单位,由于其工艺性质,并且还有一定的经营运用,就应该对于这些事业单位充足的认识管理自主权,今以后提高该类事业单位中流动工作人员的数量,加强人员流动管理。

(二)优化人员组织结构。

从多方面角度着手公共文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负责各种服务或者文物保护等工作人员团队,应该讲文艺活动和各种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经营管理人员队伍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缩减人员数量,降低社会服务成本。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晋升体系和文化氛围。

提倡事业单位优秀员工经过部门内部竞争晋升到单位重要的工作高位。强化对事业单位人才职业规划与培训工作。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以及工作氛围,为事业单位优秀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渠道,例如出国深造,加强与国际交流。构建一套激励方案,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回国加入到为国家公共事业发展的队伍当中。

二、优化事业单位管理系统,构建领导层监督管理体系

(一)发挥党的组织领导作用。

应该进一步推广实行行政领导负责事业单位发展的管理机制,进一步确保党的管理组织政治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单位,应该尽可能的去报行政工作人员的单位管理权与经营权。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法律代表,同样应该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请与考核机制。

因为不同事业单位,其特点也有所差异,因此在事业单位领导人的选拔过程中应该根据该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实施。根据国民偷拍或者具体的工作绩效通过公平、公开、则有的原则进行评选,应该鼓励各单位进行公选选举,通过竞争的选举方式进行管理人员选举,应该对委任的领导进行公示,让别人了解到该领导的具体情况。

(三)构建科学的领导人员目标责任落实机制。

需要构建领导人目标责任落实体系,对领导人员的目标进行考核与监督。在考核过程中,应该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管理,应该对领导人在职期间的目标完成度进行监督,以该考核的结果用来作为领导人员连任或者奖惩的根据。在领导人员考核机制中,应该引进职工代表制度,认真执行民主监督与管理。

三、构建用人动态管理体系

(一)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在事业单位聘用阶段,应该签订聘用合同,在合同中注明被任用的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行使的权利以及工作义务,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推行聘用制应先易后难,稳步实施,逐步到位。

(二)以公开原则进行招聘。

事业单位人员存在更替问题,需要在政府要求的人员规定之内进行变更,对社会公开目前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以及用人条件,同一岗位对应聘人员进行公开、统一招考,择优录取。

(三)强化聘后管理工作。

在双方签订聘用合同之后,发出申请的事业单位应该与受聘人员共同遵守并履行合同。受聘工作人员需要遵守事业单位的规章管理制度,认真完成岗位上各种工作。聘用单位需要为受者提供需要的工作软硬件设施,确保受聘人员应有的权利与待遇。同时需要构建内部工作人员协调机制,更好的完成内部人员争议问题的处理工作,化解员工之间的存在的矛盾,确保事业单位与受聘人员之间的权益。

总结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体制,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文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绩效考核改革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8:36-37+44.

[2]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11:1.

[3]本刊记者.我省召开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韩金峰出席并讲话[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11:8-9.

[4]韩艺,李涛. 薪酬管理前沿领域研究梳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13:15-16.

[5]丁晶晶.从社会化向公益性的回归——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新评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6-93.

[6]俞贺楠.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相关改革发展历程[J].人事天地,2015,04:19-23.

上一篇: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下一篇: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