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精选8篇)

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 篇1

问:孕期女职工的行为已经严重违纪,单位是否可以辞退该女职工?

义贤律师解析:在用人单位的用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女职工以已经怀孕、尚在产期或者哺乳期为由,不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情形。而用人单位常常不敢辞退孕期女职工,认为解除与“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关系是违法的。这是对法律规定认识的不全面。法律禁止单位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予以辞退,但并不禁止以合法原因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因此不单单是孕期女职工,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如不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是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合同的解除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协商解除,一种是单方解除,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1、女职工处于“三期”内,双方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体现的是双方在自由协商、意思表达一致的基础上就劳动关系的结束做出了双方明确的约定,符合法律要求。因此,只要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三期女职工和用人单位经过充分沟通,就解除劳动关系达成一致意见,此解除也是合法有效的。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处于“三期”内的女职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女职工“三期”并非保护伞,具有严重违纪情形的,用人单位仍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只严格限制用人单位根据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即限制用人单位对处于“三期”内的女职工进行非过失性解除、经济性裁员,但并未限制用人单位根据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对处于“三期”内的女职工进行过错性解除。(更多资讯请关注:义贤律师事务所微博http://weibo.com/u/2749102171)因此,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严重违纪等过错情形时,仍然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此外,“三期”女职工在合同规定的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单位也可以辞退。

相关法条

1、《劳动法》

第二十九条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3、《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4、《劳动办公厅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的女职工在合同规定的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可以辞退。

5、《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 篇2

1 离退休管理服务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离退休人员成持续上升趋势,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涉及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离退休人员的组织、协调、管理及相应政策的实施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政治待遇管理,包括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二是生活待遇管理,包括了医疗、住房保障等。三是离退休干部发挥管理作用,利用自己的经验发挥余热。对离退休人员管理意义重大,离退休人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威望和影响力使我国社会得到宝贵财富。但现阶段我国的离退休人员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其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的方法不当,现阶段的管理一般是靠打电话联系,但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具体生活情况不甚了解,加之随着离退休人员年龄的增大,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这都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第二,安全意识不到位,离退休人员年纪较大,行动不方便,在组织管理工作时如果不注重安全,让退休人员参加有风险的活动,就会让他们承担很多风险,这就导致很多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管理工作也十分单一。第三,现如今关于离退休干部的公费医疗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用药失控,费用增大、乱收费、额外增加医疗成本、小病大养的问题。

2 对离退休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是搞好离退休人员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工作中,大力推行党委支持、各组织部门认真负责,其他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考核方法,并将考核作为年度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此外,加强监督机制的构建,对政工队伍的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保证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此外,离退休的管理工作需要退休人员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退休人员的参与促进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利用老干部的丰富经验,推动管理工作的进步。为此,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写进章程。

2.2 认真落实各项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上存在各项工作落实不到实处的现象,导致离退休人员在思想层面上和生活层面上都不尽理想,为此,作为政工人员要认真落实各项服务,在政治待遇上,要严格执行退休人员定期进行政治制度的学习,统一退休人员的思想,在生活上更要严格的执行有关物质待遇方面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让退休人员与单位共进。在活动开展上,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文体活动组织,建立文体活动办公室,专门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日常文体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活动要面向全体人员,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证离退休人员活动的健康型和安全性。总的来讲,政工队伍的服务要细致,努力做到生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思想上沟通,主动地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对于合理要求,一定要尽力的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要耐心的引导,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在工作中不能感情用事,善于运用多种工作方式来化解矛盾,提高工作实效。

2.3 完善离退休干部的公费医疗保障机制,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进行公费医疗与离退休干部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关系。在广泛争取老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十分合理的公费医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公费医疗制度,实施离退休干部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离退休干部公费医疗的管理方案。对报销范围进行严格把关,凡事应该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使用公费支付。

要根据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特征,了解离退休干部用药的特征,帮助解决离退休干部用药的问题。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办法。把离退休干部日常实用的药品收录到《药品目录》中,不断的完善管理办法,对于一些自费的药品或者是项目可以适当的取消或者是减少离退休干部自己付费的比例,对于离退休干部在住院时期产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对于承受较大负担的离退休干部给予适当的关怀。并且要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提高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的制度,坚持扩大宣传,指导好政策的实施。

对定点的医院进行严格的审查管理。检查定点医院的药品价格、检查发票、检查账单、检查药方。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规范定点医院对药物的管理。要保证检查合理、收费合理,方便离退休老干部去医院看病,并且进行适时的监管。

实行严格的管理办法,要明确病人与账册的符合,要保证病人与实际所患病的符合,要保证疾病与药物的符合,要保证药品与费用的符合。保证疾病与所需费用相一致,防止出现滥用名额,挂床住院等情况。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浅析 篇3

摘 要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事业单位财务活动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进行财务制度改革。文章介绍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出发,分析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制度 改革措施 单位预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在新的会计制度出台以后,企业单位财务活动也相应的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加快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势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主要职能

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有序的日常财务活动、合理的单位预算制定、保证工作计划和任務的顺利完成等要素,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能。同时还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五项工作。

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制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是延续98年的原有模式,它与目前我国的发展不相符合,明显有跟不上形势的表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于完全的独立和发展,而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经费分配没有做到公正、合理和透明,这就导致了单位自用资金多多益善,以至于领导只重视管理不注重发展,只在意味的跑财政要经费,没有合理制定全局的发展计划。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在各个方面都需要配合社会主义改革形势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就引出了会计因素,而目前事业单位本身对这些应有的业务范围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严重不足。

2.财务科目分类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有诸多漏洞。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业务性质和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都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会计工作的诸多事项也要随形势的变化而改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对改革需要的财务科目进行清晰的分类,事业单位是提供服务的机构,他不同于企业有失误的产品,所以其账面中并不需要生产成本、费用等摊销。但是一些类似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等会计科目的界定也不很清晰。如果单纯的用简单的按税收征管办法纳税,公平性也有缺失。

3.日常支出与年终报表不一

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报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如果是想统一的收支平衡核算,那就必须要做到统一的事业支出,但他只是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预、决算财务报表中,如果要将预算外的资金单独的立项填报的话,其实际工作中的支出就需要单独分出一块,来形成“预算外”的资金借贷支出表报。需要设计明细的会计可续单独进行核算,最后将预算外的支出资金分并到事业单位的支出明细科目。

4.会计体系不符合国际化需要

目前国际一体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对外合作加强国际交流,那就需要促使事业单位的各项事业体系都完善,才能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国事业单位应该更好的跟随改革的形式和需要,借助各界的力量来加速自己的发展和体制建设。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的核算、计提、折旧、接受资金的管理以及年终的财务报表等方面并没有很好的与国际接轨,这难以满足国际惯例的发展和需求。

三、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1.会计准则是制度的完善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国际改革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便更好的为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做更好的铺垫。使其在实用性、科学性、理论性等方面更加严密,能尽快用于对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理论概念进行统一的理论性的指导需求。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结合国际惯例的权责发生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要素、格式、内容、方法和资产的分类进行标准化的制定,并为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提供等理论依据,提高最科学的指导。

2.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流程制定

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定的时候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一定程序的变革。制定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按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过程中要对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制定的清晰和明确。还应该在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领带下,容纳各界的高级管理人才共同加盟,必要时还可聘请各方面的社会专家共同完成。统一的认识、草案的制定、完善的修改、法人代表的签署责任等等都需要在制定的通知上报主管部门备案而后执行。

3.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需同步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在当前会计科目的设置方式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围绕自身的日常工作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立的核算科目,同时为了日常工作中的经费不足问题,可以采取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日常财务活动的建议,来有效的弥补此问题。其中的收支项目所设置的核算项目,虽然也考虑到了事业单位资金的运行规律但却忽略了现行经济体制下最重要的资金运动的特殊规律,造成事业单位科目体系设置上某些点上的空白。此类情况如不详加规范很容易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因为没有这些科目的规范,各单位对接受投资的痕迹处理随意性很大。所以,应该在事业单位的基金总账的科目核算下,要增设二级科目,此“实收投资”的科目可以专门用来对社会各界的投入,其中包括资金(各种币种的资金)、物质材料(大多以易损耗为主)、资产(恒定的无形资产)等账务处理。科目的贷方可以用来对以上的东西来记录痕迹,解放用来登记外单位投资撤回数和清算转销数,贷方余额表示接受外单位实际投资总数。

4.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强化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保证其日常活动的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只有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行结合以控制舞弊、贪污现象的产生。因此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其改革制度的重要性,然后树立全员的控制意识,以期能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际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 篇4

1、严禁烟火,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

2、严禁乱架,拉,电线

3、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材料、构件、临时设施等必须按照施工平面图进行布置有序,保证现场道路和排水畅通;防火设施要遵照消防部门的规定,设施应完备可靠,使用方便。

4、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包括外来现场参观检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5、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和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6、对患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于作业的人员,严禁从事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7、凡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人员进出集中处施工,必须搭设防护棚,张设安全网。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时,必须明确规定安全防护的部位及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按方案,明确布置架子工搭设,架子工必须按方案、按操作要求搭设防护棚、张设安全网。

8、现场电动机和电动手持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9、现场施工人员应在规定的施工区域内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不得随处乱走动,随地大小便,上班时间不得随便躺地休息。

10、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2

(1)建筑工地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施工现场轮流安全值班制,落实安全责任制。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执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安全交底及注意事项。

(2)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对道路、临时用电线路布置、仓库、加工车间作业场地、主要机械设备、办公地点、生活设施合理安排,布局应符合安全要求。现场必须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安全警示牌。

(3)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做到现场材料、构件堆放整齐稳固,堆放不得超过限定高度。严禁靠近防护棚、建筑物墙壁堆放。对油漆及有害物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严禁烟火的专用仓库,做到现场文明整洁。

(4)组织职工管理人员和工人学习安全生产有关规章制度,班组每周一为安全活动日。利用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提高职工安全生产自身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新工人进场,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xx)安全技术规范,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照明用低压的确定,并有检查验收记录。

(6)对于脚手下架搭设、塔式起重机、井架的安装必须有方案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安全网拉设、“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完成后,经项目部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并经常检查维修,确保安全有效。

(7)施工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注意和关心所施工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和工人遵章守纪情况发现违章及纠正。专职安全员要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组织定期检查,查制度的落实,查设备完好,查安全设施,查操作行为,查安全“三宝”使用,查现场文明施工,做到防患于未然。

(8)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对易燃易爆物品做到分库存放,通风良好。对配电室、木工车间、仓库、施工作业层、生活区域设消防灭火器,专人保管使用,并挂设警示牌。

(9)特殊作业人员,一定要按特种工种作业的安全规定进行施工,特殊作业一定要向安全管理机构部门请示,待方案批准后才能施工。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3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减少轻伤事故,杜绝发生重大事故,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并认真严格执行,确保本项工程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项目经理

⑴项目经理是工程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本项目工程安全生产负责。

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上级制定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⑶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坚持交任务的同时交安全要领,定期组织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状况。

⑷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不违章指挥,对违章作业的班组和个人按本项目奖惩规定进行处理。

⑸对施工现场搭设的脚手架、井架和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安全防护装置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⑹抓好分承包队伍的安全管理,使用的分包队伍要具有安全资质,对不具备条件的承包队伍,杜绝进入本现场施工。

⑺发生工伤事故,立即组织抢救,迅速上报,并保护现场。

质量员

⑴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令、法规、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及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⑵负责监督、验收安全防护用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有关验收标准。

⑶负责项目部分项目工程砼强度的检测,确定砼拆模时间,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⑷参与安全检查,协助纠正安全事故隐患。

⑸在检查质量的同时要检查安全生产,发现安全事故隐患要立即报告有关人员进行整改。

施工员

⑴项目施工员是项目工程分阶段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对所管的分部工程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⑵项目施工员应熟悉掌握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帮助督促生产班组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本工种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

⑷安排施工前,应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详细向施工班组进行书面安全交底,对施工环境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督促班组执行。

⑸对违章作业的班组和个人应及时制止,对坚持违章作业的班组和个人有权暂停工作直至改正为止。

⑹班组人员发生工伤事故要立即上报和保护现场,并配合有关人员的调查处理。

安全员

⑴项目安全员是生产一线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

⑵监督检查本项目施工安全、文明生产。

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资料管理工作。

⑷监督检查并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隐患,立即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

⑸熟悉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编制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新进场工人安全技术培训和三级教育。

⑺负责项目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的报告,参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⑻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如有严重不安全的情况,有权暂停生产。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职工劳逸结合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工作。

⑼对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可视情况进行教育,并向领导提出处理建议。

设备材料

⑴制定本项目所有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要领和安全管理制度。

⑵对各类机械设备,必须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并经常检查,执行维修、保养制度,确保安全运行。

⑶定期组织设备安全检查,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设备运转情况。

⑷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特殊工种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确保持证上岗。

⑸参加对各类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

⑹认真执行本项目有关产品质量管理规定,杜绝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⑺确保供应施工生产中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要的材料,对现场使用钢管、扣件、脚手板、竹笆片、夹板等材料,必须保证质量。

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保用品管理发放工作。

⑼加强仓库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有关危险品的运输、储存、发放等规定。

负责人

⑴在公司及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加强施工图、标准图及有关技术资料的管理,并对工程质量负全面技术责任。

⑵熟悉设计意图,组织图纸自审,参加图纸会审,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及进行技术交底,负责变更通知的签发和项目竣工文档的编制。

⑶在公司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参与编制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分部工程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并对工程质量实施有效的技术控制。

⑷及时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对重大技术问题及时汇报,组织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制定特殊物资的搬运方案和特殊过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全过程成品、半成品的防护措施,参加中间及竣工验收,并办理交工验收手册。

⑸组织职工培训,学习贯彻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技术管理制度。

⑹组织不合格成品原因分析,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并参与其实施效果的验证。

⑺组织质量分析会,收集质量信息,负责不合格成品的评审和处理,并按不合格成品的严重程度分别向有关部门传递。

⑻负责统计技术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做好上级交办的其他事宜。

班组长

⑴学习、领会并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及本项目部门的规章制度。

⑵带领全班组安全作业,并且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⑶安排生产任务时,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执行本工程安全操作,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⑷组织班组安全活动,开好班组安全生产会,并根据作业环境和职工的思想、体质、技术状况合理分配生产任务。

⑸发生工伤事故,立即抢救,及时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规章制度

为有效控制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减少轻伤事故,杜绝发生重大事故。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在生产时应遵守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及本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制法规教育、企业有关规章制度教育、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

(2)工人安全教育

①三级安全教育

⑴凡新进企业的员工、合同工、临时工、培训和实习人员等在分配工作前,应由公司、劳资、安全等部门进行第一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法规、本企业安全生产有关制度、本行业安全基本知识、劳动纪律等。

⑵上述人员到施工项目部门后,应由施工项目部进行二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本项目工程生产概况、安全生产情况、施工作业区状况、机电设施安全、安全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⑶上述人员上岗前应由工长、班组长进行岗位教育,即第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本工种班组安全生产概况,安全检查操作规程,操作环境安全与安全防护措施要求,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具正确使用,事故前的判断与预防,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等。

⑷对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的工人应登记建卡,由项目部安全检查负责管理教育资料。

⑸没有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的人员禁止上岗。

⑹对变换工种的员工,要先进行新任工种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要有书面记录。

②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由于特种作业人员接触不安全因素多、危险性较大、安全技术知识要求严,对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其办法执行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③经常性安全教育

⑴项目部每周一应对本项目员工进行安全检查教育,教育内容: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宣传教育,上周本项目工程安全检查生产小结,本周安全生产要求,表扬遵章守纪员工,批评违章作业行为,通报事故的处理。

⑵对重大施工项目及危险性大的作业,在员工作业前,必须按制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对施工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否则不准作业。

⑶重大的节假日前,员工探亲放假前后,应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⑷利用工地黑板报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表扬好人好事,报道安全生产动态,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规程等。

以上三种形式教育,相关领导应参加和主持,并做好书面记录。

施工现场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二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3)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震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5)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6)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把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

特种人员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年满十八周岁以上,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没有妨碍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具有本工种所需的文化程度和安全、技术知识及实践经验。

(2)新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连续从事本工种作业实际时间一年以上,并且具备操作技能后,向公司提出培训申请。

(3)凡未经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前,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均不准独立上岗操作。

(4)公司安全部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考核工作,负责有关培训、复审建档。

(5)公司应建立各自分管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档案。

(6)公司应在年初向公司申报本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计划。

(7)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有效期除锅炉工为四年以外,其余工种为二年。凡到期不参加复审者,其《特种作业操作证》作废,不得继续独立作业。

(8)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禁止操作与本人《特种作业操作证》规定不相符的机械。

(9)对在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特种作业人员,公司应给予奖励,并记入操作证。

(10)对违章作业和造成事故的特种作业人员,公司根据违章或事故情节有权扣证1~12个月,并记入操作证。对情节严重者,申报发证部门吊销操作证,公司也可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直至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11)本制度指定的依据是: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8—85。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下属所有基层单位,下列是特种作业范围人员:

①电工作业:维修电工(施工现场电工),电气安装工,送、配电工(配电房值班电工)。

②金属焊接:手工电弧焊工、电渣压力焊。

③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建筑架子工、井架搭设工。

④机动车辆:建筑工地翻斗车、装载机、载重车辆。

⑤起重机械作业: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和作业指挥人员。

⑥其他机械操作工:混凝土搅拌机、机操工。

施工现场

(1)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基本措施》,做好施工现场防火安全工作。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项目经理是该工地的消防负责人。

(2)建立施工消防管理网络,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划分消防管理责任区域消防负责人,公布上墙,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

(3)各重点防火区域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由消防责任人定期检查,确保完备好用。消防器材、设施不得随便移动或挪作他用。

(4)建立义务消防组织,义务消防人员要进行消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坚持每月开一次消防安全例会,检查当月消防工作情况。

(5)施工现场应设吸烟点,禁止吸游烟、乱丢烟蒂。动用明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动火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必须有消防器材,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

(6)从事焊接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证件上岗,严格执行“十不烧”的规定,无证人员一律不准进行焊接作业。

(7)施工现场严禁使用电炉、煤油炉、小太阳灯和碘钨灯等大功率灯具烘烤衣物。

(8)所有电气线路、机械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按规定安装并符合标准。电气线路、机械设备应经常检查,防止因短路、超负荷等原因引起火灾事故。

(9)凡仓库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必须设置禁火牌,要制定有关防火管理规定,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

(10)木工间必须设置禁火标志,刨花锯屑等易燃物品应做到及时清理,按规定设置消防器材,禁止吸烟及动火作业。

(11)凡设置消防器材的地点禁止堆放各种杂物,消防通道、施工现场道路、建筑物通道要保持通畅。

(12)脚手架上禁止吸烟,禁止无证、无措施动火作业,禁止在脚手架上弃放其他易燃物品。

(13)施工现场日常消防管理由项目部安全保卫部门管理,要做到经常检查,定期向项目部经理汇报。

(14)对施工现场消防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班组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反之,对造成火灾事故的责任人应视情节给予处罚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4

一、组织管理

1、施工现场(工地)应成立以工地主任(或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生产管安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工地主任(项目经理)对工程施工安全负全面责任。施工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安全负技术责任。

2、工地应建立由工地领导成员(包括施工员、工长等)轮流安全值日制度,做好安全值日记录。并检查监督班组安全制度的执行。同时还要建立和健全工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设施验收和事故报告等管理制度。

3、班组新调入工地时,应将班组安全员名单报告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属特种作业班组还应报告本班组持有操作证情况。同时,工地安全管理小组要向班组进行安全交底。

4、总、分包工程或多单位联合施工工程,应以总包单位为主,分包单位(或参加施工单位)参加的`联合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监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各分包单位(或参加施工单位)根据管生产管安全原则,都应成立分包工程安全管理组织或确定安全负责人,负责分包工程安全管理,并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

二、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

现简述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要求。

1、施工现场(单位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基础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

安全技术交底书。

安全设施任务单(复杂或特殊要求的设施,还应有设计图纸、计算书)。

安全设施验收书。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安全交底书和安全操作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验证记录。

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材料。

2、安全技术措施的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

经审定批准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应层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安全设施要列入任务单,布置落实,责任到人。

完成后必须组织验收,合格后才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修,确保安全有效。

3、防火防爆

施工现场要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仓库处;易燃废品集中点和生活区等。各区域之间间距要符合防火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防火、灭火设施和器材,如,防火工具(消防桶、消防梯、铁锹、安全钩等)、砂箱地、消防水池(缸)、消防栓和灭火器。

施工现场特别需重视并做好防爆方面的工作,一是爆破及引爆物品的储存、保管、领用都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二是各种气瓶的正确运输、存放、使用。气瓶放置地点应距明火作业点10m以外,要防曝晒,气瓶防振圈、瓶帽等保护装置必须齐全。瓶阀嘴禁止沾染油脂,手或手套和工具上有油脂时,不准开启瓶阀;

三是对各种可燃性液体、油漆涂料等都必须熟悉其运输、保存、使用要求,并根据其性能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在运输、保存、使用时都要做好安全交底。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5

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开工前按施工组织设计防火措施需要,配置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材设备设施。

3、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炔发生器、存放、使用等危险距离,均应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

4、施工现场的焊割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严格执行“十不烧”的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5、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6、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加强电源管理,以防发生电气火灾。

7、发现火警时候,都应迅速准确地报警积极参加扑救。

8、负责定期向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和普及消防知识,提高职工防火警惕性。

9、定期实行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发现火险隐患必须立即消除,对于难于消除的隐患要限期整改。

10、对违反规定造成火灾的有关人员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6

一、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必须根据施工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

二、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临时用电方案,并由专业技术员向临电安装人员作书面交底,临电维修必须执行部颁及地方有关规定,做好送电、维修、检查记录。

三、项目开工前,所有施工项目均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四、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配戴安全防护用品及其他劳保用品,严禁赤膊赤脚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五、施工现场的孔洞、临边,均应设有效的安全防护。

六、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所有工具应装入工具袋内,严禁抛扔物料。

七、施工现场的各类小型工具,必须专机专人定期保养,电动机具的接零接地应牢固可靠,绝缘良好方可使用。

八、施工现场有毒物品、危险物品必须专人管理,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7

1、凡是需要使用临时线路的部门,必须提前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架设临时线路。

2、凡使用临时线路,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按批准日期安装和拆除,非电工人员一律不准私自安装、架设、使用。

3、露天使用临时线路的部门,必须设专人负责巡回检查管理。

4、凡不合格的.用电设备、机械、器具均不得使用临时线路。

5、任何部门必须在申报批准日期内使用临时线路,逾期必须重新申报,不得以任何借口长期使用临时线路。

6、凡违反上述规定的临时线路,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有权通知电工停止供电;因自身安装使用或挪用临时线路而发生事故的部门,其后果由当事者负责,安全委员会根据事故等级给予行政处罚。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8

1、施工工地现场文明施工事关企业形象,每一个员工都要从我做起,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2、工地现场显著位置悬挂《施工安全守则》《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3、上岗者需持证上岗,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工艺质量和材料规范要求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优良,进度符合要求。

4、上岗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条例》,严禁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

5、现场原材料必须分门别类码放整齐,专人下料,合理用材提高材料利用率。

6、搞好现场文明卫生工作,严禁有非施工垃圾存在。每天必须清扫施工现场。

7、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成品的保护。

8、施工现场严禁赌博;严禁打架斗殴;严禁私拿他人财物。

9、施工现场严禁随地大小便,要保持卫生间干净整洁。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9

一、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健全安全生产组织。

二、进地安全培训教育,开展安全生产监测检查。

三、安全生产措施编制,伤亡事故统计分析。

四、对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研究、消除、控制、预防工伤事故发生的措施。

五、对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事先对存在不安全因素或可能出现伤亡事故作出充分估计,制定政策、完善、保护措施。

六、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施工方法等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七、鉴别、评价、控制或消除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使劳动条件符合卫生要求。

八、盛夏做到防暑降温,寒冬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九、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10

1、危险化学品不得露天存放。

2、危险化学品仓库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3、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墙体应采用砌砖墙、混凝土墙及钢筋混凝土墙。

4、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设置高窗,窗上应安装防护铁栏,窗的外边应设置遮阳板或雨搭。窗户上的玻璃应采用毛玻璃或涂白色漆。

5、仓库门应为铁门或木质外包铁皮,采用外开式。

6、有爆炸危险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设置泄压设施。泄压设施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不得采用普通玻璃。

7、危险化学品仓库应独立设置,为单层建筑,并不得设有地下室。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11

1、施工现场机械无论是租赁的还是自有的,必须确保设备的完好、安全、可靠,使用前须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检查、维修、保养。

2、施工现场要设置施工机械管理人员,对大、中、小型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及检查,保证施工机械安全运行。

3、对施工现场租赁的塔式起重机、提升机及各种机械设备,出租和承租双方方应签订租赁合同,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委托安装单位拆装塔式起重机时,还应签订拆装合同。塔式起重机的拆装单位资质、相关人员的资格证等材料及设备统一编号、检测报告等应一并存档。

4、起重机械设备必须按规范要求安装,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施工现场对机械设备应以使用和保管并重为原则,按照“十字方针”(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定期进行保养工作。

6、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在维修、保养、清理时必须切断电源并设人监护。

7、施工现场按规范搭设机械设备工作棚,流动设备必须做到防雨、防潮、防咂并放置在坚实干燥的地方。

8、机械设备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信号等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修复。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

9、大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严禁上岗作业,严禁施工机械超负荷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禁止施工机械带病作业。

10、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机械安全技术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各项规章制度。

11、班组操作人员须每日进行一次机械安全检查并做好交接记录,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机械安全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12、施工机械必须专人操作、管理、非操作人员严禁使用,专业工程师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使其了解机械使用性,发现机械运转不正常时应先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不得违章操作。

13、使用机械设备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服从安全要求。

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的规章制度(精选12篇)12

一、一般规定

1、施工单位必须制定施工防火安全制度,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住宅装饰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

二、材料的防火处理

1、对装饰织物进行阻燃处理时,应使其被阻燃剂浸透,阻燃剂的干含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2、对木质装饰装修材料进行防火涂料涂布前应对其表面进行清洁。涂布至少分两次进行,且第二次涂布应在第一次涂布的涂层表干后进行,涂布量应不小于500g/㎡。

三、施工现场防火

1、易燃物品应相对集中放置在安全区域并应有明显标识。施工现场不得大量积存可燃材料。

2、易燃易爆材料的施工,应避免敲打、碰撞、摩擦等可能出现火花的操作。配套使用的照明灯、电动机、电气开关、应有安全防爆装置。

3、使用油漆等挥发性材料时,应随时封闭其容器,擦拭后的棉纱等物品应集中存放且远离热源。

4、施工现场动用电气焊等明火时,必须清除周围及焊渣滴落区的可燃物质,并设专人监督。

5、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砂箱或其他灭火工具。

6、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

7、严禁在运行中的营道、装有易燃易爆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

四、电气防火

1、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A级材料、或导线穿越B2级以下装修材料时,应采用岩棉、瓷管或玻璃棉等A级材料隔热。当照明灯具或镇流器嵌入可燃装饰装修材料中时,应采取隔热措施予以分隔。

2、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用A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得安装在B2级以下(含B2级)的装修材料上。开关、插座应安装在B1级以上的材料上。

3、卤钨灯灯管附近的导线应采用耐热绝缘材料制成的护套,不得直接使用具有延燃性绝缘的导线。

4、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板保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B1级PVC管保护,导线不得裸露。

五、消防设施的保护

1、住宅装饰装修不得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的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改动防火门。

2、消火栓门四周的装饰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3、住宅内部火灾报警系统的穿线管、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水管线应用独立的吊管架固定。不得借用装饰装修用的吊杆和放置在吊顶上固定。

4、当装饰装修重新分割了住宅房间的平面布局时,应根据有关设计规范针对新的平面调整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与自动灭火喷头的布置。

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 篇5

合同制: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

聘用制: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

备案制: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招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都应到登记注册地的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新招用职工或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的,应自招用或续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进行劳动用工备案。

聘用合同与狭义劳动合同的主要区别

聘用合同是广义上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劳动合同的基本特征,其基本制度与劳动合同相一致。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目前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在一些方面仍有别于企业,所以又与狭义劳动合同(企业劳动合同)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有以下方面:

1、适用范围不同。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是近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聘用合同制度的内容反映了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通过订立劳动合同以实现其物质产品的生产。事业单位则是从事非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通过订立聘用合同实现的劳动成果主要表现为精神产品和知识产品。企业的生产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从事的服务活动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在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目前事业单位仍在改革当中,作为聘用合同一方当事人的用人单位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市场主体,这一点与企业已在改革中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也有所区别。国家在一些重要方面对事业单位仍实行宏观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编制管理。目前由国家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仍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2)经费管理。建国后,事业单位一直承袭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经费全部由国家核拨。80年代后,事业单位相继进行财政、人事等领域的改革后,形成全额、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几种类型的事业单位。90年代后期,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拨款改为定额补助的形式。但事实上,事业单位的经费仍有国家全额补助、差额补助等形式。如教育系统的中小学,基本是由国家全额拨款的。这些单位尽管对新录用人员通过聘用合同的形式,但其招生计划、教学计划及教师的工资福利等都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3)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向聘用人员支付的工资报酬,主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如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岗位工资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如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奖金等、以及人员等级工资制。在近年的改革中,许多事业单位加大了岗位工资的比例,但其工资的刚性程度远大于企业,这也是由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和改革的渐进性决定的。因此,事业单位与聘用人员订立聘用合同的内容不仅反映该事业单位的意志,也应当体现国家宏观管理的内容。

3、管理监督部门不同。按照国务院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目前,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对其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这一体制有利于分工负责,也产生一些弊端。聘用合同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的宏观政策协调、工作协调以及对具体执行政策的区别与衔接的把握,对于从整体上推进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4、聘用合同的具体制度体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聘用合同是按照国家规定订立的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变更、解除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聘用合同的具体制度反映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区别。例如关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程序的规定,明确规定聘用人员要经过公布空缺岗位及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由聘用组织进行考试或考核、事业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审定等程序;关于事业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随时解除聘用合同、以及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条件;受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的条件等制度都体现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特点,与劳动合同的具体制度有所区别。综上所述,聘用合同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基本形式,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完全的行政管理方式向契约管理方式的转型。

所以,总的说起来,聘用制是特殊的合同制(主要区别在主体),备案制是一种用人单位需要去特定机关备案的制度。

招考信息及备考资料请关注:

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 篇6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事业单位也要与之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我国继国企改革之后,“铁饭碗”行政单位面对的又一次改革。仔细研究,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仍然和实际的工作环境有很多会产生冲突的地方,所以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会计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也更加能够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向前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下的新式会计制度

1.新型会计制度

现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由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制度两方面组成。早在的时候,我国就出台了关于企业会计的法则,这标志着我国会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广大会计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其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新式会计制度下,会计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将变得更加真实有效,新会计制度把市场因素和对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联系了起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资产负债表上面的信息将变得更加真实。会计工作的透明度也得以提升。第二,以前的会计制度标准是根据不同的行业来区分的,而新会计制度打破了这一种工作模式,更好地制定了更多可比性的指标。第三,新形式的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制度进行了接轨,在收入核算、负债核算和资产计价和财务报表的制作等方面都透露了浓浓的国际化的味道。

2.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的事业单位目前也面临着多项改革,而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事业单位的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对于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的改革和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内部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措施还有有效地进行实施。而且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要与事业单位本身的工作要求相符合,包括会计制度、年度报表设计和预算核算的方法等都要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当然,我们在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企业会计的相关经验,这样可以让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少走一些弯路。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行业制度不统一

在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国有型和民间两大类,虽然同样是事业单位,到那时在进行财务上的管理的时候却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工作制度,所以这也就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统一所造成的。因为执行的制度不统一,所以自然也不会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这无疑会让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雪上加霜。而会计制度的不统一也会让我国国有会计制度和民间会计制度上在性息对接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对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不能够去采取统一的标准。

2.会计报表的设计存在缺陷

应该说事业单位的改革使得其在管理和运行两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反应出整个事业单位在活动过程中的成本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又是最为关键的。我们可以看到直到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依然采用资产+支出=净资产+负债+收入的计算模式,这使得一些细节的核算和流量的信息没有在报表中得以体现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陷,使得会计信息自身的价值变低了。由于没有对平时的现金流量制定一个合理的表格,那么这就让会计的报表显得不够完整。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等还出现了与国际脱节的现象,这在无形中拖慢了事业单位的改革的步伐。

3.预算和管理体制不完整

从现阶段的会计制度改革来看,很多方面还和预算体制不和谐,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对预算管理的核算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使得在进行预算核算的时候,不能够跟其他类型的管理工作一起进行。而我国向来采取的都是集中支付的方式,这对传统的手指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第二,我们没有对预算管理与会计制度中的不协调因素进行调整,导致预算的核算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也就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改革的需要了。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该采取的措施

1.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规范

我国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也急需要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对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方法,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第二,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各项改革。第三,要多多学习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但是一定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对各种制度进行调整。会计信息的处理、会计报表的设计和会计科目的规定,这些都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2.进一步优化会计报表的设计

现阶段,我们需要对会计报表不断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其在工作中的需求。建议广大事业单位设计统一的报表模式,一方面能够对各种市场信息进行综合反映,另外一方面也是解除广大会计的负担,让他们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为单位领导提供更多合理化的建议。当然,有关专业人士也可以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设计提出相关专业的建议,争取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下,设计出新形式的会计报表。

四、结语

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大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内部的改革指日可待,而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虽然现阶段新会计制度改革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相信随着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将会焕然一新。广大会计的办事效率将会更高,对会计的考核依据也将会更加全面,于是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对会计实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会进一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海芳.解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贸,,(1):81-8.

[2]朱晓荃.分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7):198.

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 篇7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的构成

2010年财政部修订了《医院财务制度》,同时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标志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随后,财政部与有关部委先后修订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小学财务制度》、《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九个行业财务制度。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新规则》为龙头,以十一部行业财务制度为配套管理办法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这将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事业单位收支行为、促进各类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与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同步建设的还有会计制度体系。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财会便[2009]62号);2010年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并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012年财政部先后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2013年出台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内部的不协调性及优化

《新规则》是以财政部令的形式发布的,属于部门规章;十一部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均是由财政部和相关部门以文件的形式联合发布,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略低于部门规章,因此各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应遵循《新规则》;而十一部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均为同位法,相互之间应该协调一致。但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在纵向和横向之间均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或多或少会影响财务制度体系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具体表现如下:

1.结构的非一致性。

在十一个行业财务制度中,只有广播、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文化、文物五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结构与《新规则》完全一致;中小学财务制度增加了一章“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体制”和“成本费用管理”两章;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新增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内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新增了“彩票资金归集与分配”;差异最大的是《医院财务制度》,它新增了“成本管理”章节,并将资产管理分立为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及开办费管理、对外投资管理,还新增了一个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

2.章节名称的非一致性。

(1)《新规则》和大部分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都有一章“结转和结余管理”,但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财务制度采用了“收支结余管理”的说法,仔细分析其条款,发现内容一致。从准确性角度及下位法应遵循上位法的原则出发,建议统一修改为“结转和结余管理”。(2)《新规则》有一章为“专用基金管理”,九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均采用了此名称,仅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的财务制度采用了“净资产管理”的说法,其优势在于明确了净资产的概念及其管理的内容,缺陷在于“净资产管理”内容和前面的“收支结余管理”章节存在交叉之处。为避免重复,建议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财务制度均采用“专用基金管理”的说法,和《新规则》以及其他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保持一致。(3)《新规则》有一章为“事业单位清算”,除彩票机构外,其余十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均有此章节,但基层医疗单位、医院、科学事业单位、高校、中小学五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却使用了“财务清算”的说法。纵观其内容,90%的文字表述相同,建议共识性的条款尽量和《新规则》保持一致,避免无谓的歧义。

3.收入、支出内容的非一致性。

《新规则》和大部分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都将收入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六大类,将支出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五大类。但医院、基层医疗单位比较特殊,医院财务制度将收入分为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四类,基层医疗单位的收入则分为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四类;尽管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单位财务制度则将支出也划分为五类,但分别为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与《新规则》的分类差别较大。根据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单位财务制度中各项收入的定义,其收入类别完全可以与《新规则》保持一致,如医疗收入其实为事业收入,其他收入可以划分为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4.结转和结余内容、专用基金内容的非一致性。

《新规则》和九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认为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包括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而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财务制度将收支结余分为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高校财务制度中的“学生奖助基金”与中小学财务制度中的“奖助学基金”概念及内容一致,应将两者统一为“学生奖助基金”。

5.固定资产分类的非一致性。

《新规则》和九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类,而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财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四类。原因在于,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的新财务制度于2010年出台,而2011年5月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将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新规则》和九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均采用了其分类。

6.负债内容的非一致性。

《新规则》和九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沿用了旧规则或财务制度的做法,没有根据负债的流动性进行分类,直接说明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缴款项等;基层医疗单位财务制度尽管没有对负债按流动性进行分类,但负债的内容新增了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付社会保障费等重要的负债项目,内容更完善,账户名称更接近《企业会计准则》;而医院财务制度首先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其次明确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包含的具体项目,其做法与2012年发布的《新准则》相同,更趋同于《企业会计准则》,更有利于准确、细致地核算负债业务。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内部的不协调性及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内部的不协调性主要体现在《新制度》与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存在不必要的差异。

1.高校及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收入和支出类会计科目。高校会计制度将《新制度》的“事业收入”拆分为“教育事业收入”及“科研事业收入”,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其拆分为“科研收入”及“非科研收入”,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建议高校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设置“事业收入”总账科目,并在其下设置上述明细科目。此外,高校会计制度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会计科目,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置了“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支撑业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会计科目,这些科目实质上属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事业支出”,建议高校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新制度》保持一致,统一设置“事业支出”总账科目,再在其下设置上述明细科目。

(2)资产类会计科目。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设置的“库存材料”和“科技产品”,《新准则》将它们统一为“存货”,《新制度》据此设置了“存货”科目,因此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设置“存货”总账科目,再在其下设“库存材料”和“科技产品”明细科目。

2.中小学会计制度。

中小学会计制度设置了“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科目,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核算中小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用于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各类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核算中小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用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各类财政拨款。两者其实属于《新准则》中的“财政补助收入”,建议改为“财政补助收入”,并设“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两个明细科目。

3.医院会计制度。

(1)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与《新准则》、《新制度》相比,医院会计制度新增的“其他货币资金”、“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清理”、“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会计科目,更趋同于《企业会计准则》,更有利于准确细致地核算资产业务,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需要。新增的“待处理财产损溢”与《企业会计准则》说法一致,但它是整个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唯一的例外,最好更改为“待处置资产损溢”,与整个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体系协调一致。

(2)总账科目与明细科目的设置。如医院会计制度中“库存物资”和“在加工物资”对应着《新准则》、《新制度》中“存货”;“医疗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可以归类为《新准则》、《新制度》所规定的“事业收入”;“医疗业务成本”和“科教项目支出”可归类为《新准则》、《新制度》所规定的“事业支出”;“应付社会保障费”、“应付福利费”对应《新准则》、《新制度》中的“应付职工薪酬”。建议医院会计制度可采用和《新准则》、《新制度》相同的总账科目,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在其下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

(3)会计科目名称不同但内容一致。医院会计制度的负债类科目“应交税费”、“预收医疗款”分别对应《新准则》、《新制度》中的“应缴税费”、“预收账款”;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待冲基金”是“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所形成的,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减的基金”,与《新准则》、《新制度》中的“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相似,建议将其更改为与《新准则》、《新制度》一致的科目名称。同理,“科教项目结转(余)”可更改为“事业结余”,“本期结余”可更改为“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分配”可更改为“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四、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之间的不协调性及优化

(一)《新准则》和《新规则》的不协调性

尽管《新准则》和《新规则》在制定目地、规范对象、实务以及适用范围、会计要素的概念等方面都存在一致性,但两者在目标、会计要素分类方面不协调,而且对一些基本概念(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财务报告)的规定也不同,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和财务制度体系之间不协调的根源所在。相比较而言,《新准则》更合理,其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更趋同。

(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性及优化

1. 有些概念名称不同但含义相同。

医院财务制度中的“财政应返还资金”和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财政应返还额度”都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两者含义相同但名称不同,容易造成混乱,建议统一采用“财政应返还额度”,与《新准则》、《新规则》保持一致,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体系的整体统一性。此外,九个行业财务制度中,只有彩票机构采用了《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名称,略显突兀。

2.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口径不一致。

(1)中小学流动资产的内容。中小学财务制度规定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而中小学会计制度中并未出现应收票据和预付款项,两者之间的规定不一致。

(2)医院净资产的分类。医院财务制度将净资产划分为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未弥补亏损,而医院会计制度认为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本期结余、结余分配,两者并不一致。

(3)医院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分类。医院财务制度认为医院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医疗款、预付账款、财政应返还资金和其他应收款,而《医院会计制度》将其划分为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预付账款、财政应返还额度和其他应收款。可见,财务制度中“应收医疗款”的范围要比会计制度的大;会计制度的分类不符合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建议将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合并为“应收医疗款”科目,再在其下设置相关明细科目。

(4)高校对净资产的规定。高校财务制度并未提出“净资产”的概念,仅从结转和结余、专用基金方面对其进行规定,而高校会计制度从资产减去负债等于净资产的角度专门规定了净资产的概念及其内容,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3. 财务制度采用总账科目,会计制度采用明细科目。

在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情况:对于同样的核算内容,财务制度采用总账科目来描述,而会计制度采用明细科目来描述。这种情况较普遍,具体如下:

(1)中小学收入分类。中小学财务制度将收入划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等六大类,而中小学会计制度将收入划分为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事业收入等七大类。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都是财政补助收入,只不过资金来源不同,因此会计制度可将两者合并为“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并在其下设置上述明细科目,既遵循了《新准则》和《新规则》,也与其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持一致。

(2)科学事业单位事业收入的科目设置。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遵循了《新规则》对收入的六大分类,而其会计制度将收入划分为包括科研收入、非科研收入等在内的七大类,科研收入和非科研收入实质是科学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因此会计制度应将二者合并为“事业收入”科目,在此科目下设置“科研收入”和“非科研收入”两个明细科目,这样不仅遵循了上位法《新规则》、《新准则》,而且与同位法《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保持步调一致。事业单位支出和存货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医院流动资产的分类。医院财务制度将流动资产划分为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等,而医院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流动资产中却没有“存货”,是以“库存物资”和“在加工物资”代替,“库存物资”和“在加工物资”实质是“存货”的明细科目。

4. 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中有关概念不统一。

(1)医院无形资产的概念。医院财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医院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版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医院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及其他财产权利”;其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持有的且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医院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医院财务制度中无形资产的定义遵循了《新规则》的说法,但又有细微区别:医院财务制度没有包含商标权,新增了版权。医院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的定义则基本与《新准则》相同,但仍不够严谨:一方面定义中没有强调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容易使人认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包含了商誉,另一方面在列举无形资产时又把商誉排除在外,让人无所适从。

(2)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和专用基金的概念,结转和结余的概念和名称,以及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概念上存在着很多差异。此外,《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与《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保持一致,但两者对上级补助收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专用基金的定义不一致。

总而言之,对于上述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之间有关概念的不一致现象,究其根源是由于《新准则》和《新规则》之间存在矛盾。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既存在高度一致性,又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

由于各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主要制定依据是《新规则》,同时又考虑了各行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因此各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新规则》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新规则》与各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

2.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内部的协调性较好,但仍存在不协调性。

不协调性主要体现在《新制度》与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间在一些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存在不必要的差异,差异较大的主要有医院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校学校会计制度以及中小学会计制度。

3.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和财务制度体系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一是尽管《新准则》和《新规则》在制定目的、规范对象、实务以及适用范围、会计要素的概念等方面都存在一致性,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不仅在目标、会计要素分类方面不协调,而且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规定也不同,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和财务制度体系之间不协调的根源所在。相较而言,《新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更趋同,也更合理。二是部分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内部的协调性较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内部的协调性次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和财务制度体系之间的协调性最差,其根源在于《新准则》和《新规则》之间的不一致性。

(二)相关建议

首先,财政部门在修订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时应细心一点,征求意见的时间应更长一些,征求意见的范围应更广一点,甚至可以采用有奖征求意见的方式,激发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彻底消除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之处,保持规范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其次,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由于出台较早,带有试点的性质,导致其与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以及会计制度体系的差别较大,建议尽早启动修订计划。

再次,对于在实施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的过程中发现的非一致性问题,财政部门可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做法,随时出台相关解释来进行补充说明甚至纠正,以保障两者的顺利实施。

最后,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出台时间较早,经验不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2013年和2015年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吸收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成功做法,并对一些会计核算进行了修正和更新,能更好地反映经济业务实务。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还存在着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相协调的问题。

参考文献

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2012-02-07.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2012-12-06.

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12]22号,2012-12-19.

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研究 篇8

【关键词】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背景;改革要点

一、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加,我国文化事业得以繁荣发展起来,不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显著的提升,而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文化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再加之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文化产品无论是产量、种类还是科技含量都得以增加,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在日益增长的同时,消费方式也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条件和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另外对外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在国际舞台上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出来,使我国文化事业的有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同时社会对文化事业也有了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公众开始对文化有了不断增长的需求。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文化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为文化事业文化社会效益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文化事业单位还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积极的面对市场,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功能,为文化事业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市场充分的发挥了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作用,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这就导致无论是干部选拔机制、用人机制还是收入分配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都为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要点

1.加强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需要加快对文化体制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事业单位传统的文化体制已无法适当前单位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各项制度进行明确,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来加快制定文化资产管理办法。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快职能的转变,实行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充分的发挥政府在文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主要以内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主,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对于干部选拔和演职员管理可以建立竞争上岗、考核上岗、任期制和聘任制等。文化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方式可以根据其类型不同,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和委任等。同时还要打破传统的分配上“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保障制度上需要具有针对性,对于单位的老人和新人可以实行不同的政策,尽量使劳动保障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另外在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需要鼓励单位内部职工、技术要素、管理要素、经营者及业务骨干等进行投资入股,这样就确保了产权结构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同时对于改制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对社会资金的吸纳,从而更发好的完成资产重要和机制转换。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文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中谁拥有人才,就获得了竞争的主动性和优势,所以对于文化事业单位来讲,需要加强对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机制,这样才能更适应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这就需要文化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要树立文化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思想,同时做好对各种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一批观众喜爱、充满活力及德艺双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目前在文化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才资源缺乏的现象,同是人才才资源总量也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当前人事制度改革中,需要以岗择人、因材施教,同时还要与绩效进行挂钩。另外还要对人才流动规律进行尊重和掌握,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实行更加开放性的人才政策,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4.建立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本原则,扩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扩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内部分配;对国家逐步减少经费拨款的,经批准,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对经费完全自理的,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

三、结束语

在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适应本地的特点,既要勇于开拓、创新,又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第一位。既要坚持改革创新,又要防止盲目蛮干,要在大局下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华英.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研究.中南大学,2009-05-01

[2]李洁.“十二五”期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决策咨询,2011-05-30

上一篇:工程开工动员大会表态下一篇:3.15维权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