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的问题(推荐8篇)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现代教育发展新形式下,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急需要相关部门解决,目前为止,还存在一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比其他院校落后,管理的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越来越复杂的机构使整个管理工作都变得被动,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没能很好地做到民主,也就是说,上下级分级明确从而导致官本位意识过重,所依照的管理制度也相对落后,不够完善。以上问题都会导致高校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到位。高等学校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主要采用专业的手段,依照规定的制度进行行政管理,从而能够很好地带动师生进行各种学习任务,以完成即定的学习目标。受传统的管理意识的影响,现代的高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比较低,这就导致进行管理工作时不够专业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在高校践行管理改革时,没办法得到上级单位的支持,严重影响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的配置,导致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2分析高校行政管理特点
每个高校的行政事务涉及面比较广,因此在管理方面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提高高校的管理力度,高校的行政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而客体是就是所要管理的行政事务。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主要应对的事务为专业性较强的一些工作,例如科研或者高等教学等。为了保证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往往要求进行行政管理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行政能力与专业技术。一般来说,处理的高校内部事务可以主要化分成两种,一种是学术事务,而另一种就是行政事务。虽然可以分为两种事务,但是二者之间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3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深入探究
3.1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与基本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阶层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急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管理水平。我国各大高校的管理人员主要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些是在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进行筛选的管理者,有的是留校任教人员,还有一些就是在社会上招聘的应届毕业生。这些人在进行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之前一般是没有工作经验的,相应的也就并没有机会进行上岗前或工作中的专业培训,同时,又由于我国的高校行政事务冗杂琐碎,导致管理人员并不能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以及培训,种种原因导致现代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基本素质都不够格。如果想要提升现代行政管理的水平,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不光是要具有够格的专业素养,在道德和素质方面也应该保持优秀,同时身体素质也要好,只有精力充沛、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都具备,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3.2管理制度缺乏强制性
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之前,应该将管理制度制定完满,方可以对接下来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缺失的就是管理制度的强制性。没有管理制度的指导与监督,各个行政部门就很难做到各尽其职,在权利和责任尚不能够分配明确,这样一来,整个管理系统都会变得不受管制,工作人员之间也会形成不良风气,造成工作人员的思想庸俗世故,甚至出现因为利益关系而假公济私的现象。
3.3管理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利用制度缺乏竞争力
一、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高校行政管理整体效率不高
究其原因, 首先是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不强, 他们大多疲于应付上级的各项检查, 缺乏为一线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热情和激情, 官本位思想严重。其次, 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 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职责交叉重叠, 一旦出现问题, 相互推诿扯皮。最后, 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现代行政管理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熟练的管理专业素质、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超前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而这些恰恰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所欠缺的。
2. 依法治校理念不强, 创新意识不足
依法治校是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 高校行政管理应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颁布的各项规章为指导准则。但实际上, 高校各行政管理部门本位主义严重, 过分强调本部门的地位和眼前利益, 往往忽视学校的长远利益和整体规划, 以本部门领导意志为最高指示, 权力滥用, 服务职责本末倒置。且整体管理队伍缺乏创新意识, 针对新形势、新问题, 仅凭经验凭关系办事, 缺乏新思路、新举措、新规划, 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3. 行政管理考评机制不合理
由于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尤其是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强, 这直接导致出台的行政管理考评机制不够合理、不够科学。尤其针对具体工作岗位缺乏量化考核机制,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与没干几乎一个样, 竞争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工作效率的明显低下。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 以服务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任务的思想意识不放松
思想落后问题是行政管理低效的根源, 因此, 解决思想转变问题, 尤其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党员干部群众教育路线活动, 这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根本途径。一方面, 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心是服务一线教学和科研, 这个中心任务任何时候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各项工作始终围绕这个任务而开展; 另一方面,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尤其是责任心、全局感, 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工作效率赢得一线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尊重和信任。
2. 依法治校理念的贯彻不放松
目前, 高校行政管理的理念仍是人治为主, 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知识欠缺, 依法治校能力不强。因此, 改变人治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切实减少以行政手段干预的方式, 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 强化行政管理人员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提高依法治理的观念; 以国家有关高校的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颁布的各项高校管理规定为基础, 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依法治校的校内制度体系, 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 模范遵守, 主动接受一线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监督, 形成人人遵守法律、人人践行法律的良好氛围。
3. 构建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机制
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如何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校一个老而常新的研究课题。一方面, 学校应采取岗位聘任制, 根据应聘者的专业长处进行聘任, 实行末位淘汰制, 做到人尽其才。另一方面, 形成竞争机制, 结合岗位绩效工资的发放管理办法, 实行岗位量化考核机制, 从各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大胆拉开绩效工资的差距, 坚决杜绝干多干少一样、干与没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现象; 定期开展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促使行政管理人员自觉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提升管理水平, 转变工作作风, 探索先进管理模式, 心中始终有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 精简机构, 明确责任, 责、权、利分明, 防止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实行管理人员流动机制, 定期输入新鲜血液, 补充管理人员, 贮备管理人才, 使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教学管理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还时常占主导地位,管理者“人本主义”的管理观念,还尚未真正树立。
2.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化倾向严重。在当代管理理论的影响下,高校管理应采用科学化管理,但是事实上在实践过程中经验化管理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依然存在,有些学校还很严重。一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师生参与程度低。教学管理者成为支配教学运行的核心和主体,他们依据行政权力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不管是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制订、教学过程的监督,还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等,广大教师成了学校管理的客体,他们的教学管理权利流于形成。二是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统一性。教学管理制度方法简单,缺乏弹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培养。三是重视行政管理,轻视学术管理,学术管理在高校这一学术机构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常常以无意识状态存在于行政管理之中。
3.对教学管理重要性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学校有关部门认为教学管理就是调排课,保管学籍档案,安排考试、检查课程教学等等,这就导致学校领导将教学管理看成是例行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申报硕博点上、新校区建设上,对教学管理经费和精力投入不足;。
4.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在政治上、业务上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然而教学管理由于被繁杂而具体的事务缠身,很少涉及对于理论性的研究,缺乏教学管理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创新意识,这种滞后的现象很难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整合优化教学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高校唯有不断及时地创新教学管理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
1.提高认识,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设。教育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与集中体现,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都必须对学生负责。因此,切实将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重点抓好落实。
2.内强素质,外引人才,扎实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与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发展速度。高校应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原则,建立起一支精于研究、善于创造、敬业爱岗、精通业务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严把人才关,按照合理的师生比例引进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以补充现有管理人员的不足,增加管理人员的总体数量。
3.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制度创新是基础,机制完善是关键。各学校应该建立“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模式。
4.增加教学管理工作投入,大力推进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各高校应努力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的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内容、目标、形式等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进行修订、完善和革新,注重过程管理和量化控制,突出管理手段跟得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跟上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需要的形势。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和部门都应给予教学管理作充分的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加大对教学管理的投入,用于创设教学管理手段改革,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设备,力争使教学管理手段更加多元化、科学化、信息化。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校、院(系)管理人员和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只有形成人人关心教学管理,人人参与教學管理,校、院(系)师生三层联动的舆论氛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兄武,徐银香.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2).
[2]牛传荣,施萍.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情感因素[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3]张锋.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
[4]蒋爱华,周建华.关于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07(2)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多关心行政管理人员。任何人在作出相应的努力之后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高校的管理者要多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工作要及时进行表扬,并且要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心理咨询活动,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排压减压;其次行政管理人员要增强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与行政人员自身的调节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行政人员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职业倦怠,反而会促进行政人员的自我发展,因此行政管理人员要懂得自我调节、学会控制情绪;最后行政管理人员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行政管理工作是一种职业,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炸炉规划,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该工作,确定自己适合该工作就要对其投入足够的工作激情。
3.2 健全与完善行政管理队伍晋升和激励机制
首先为解决行政人员的个人利益问题,高校要建立与完善行政人员晋升和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的具体对策,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首先明确行政管理人员的晋升方向,为其提供广阔的晋升平台。高校要将行政人员的职务晋升与专业水平晋升相结合,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多条晋升渠道,比如在行政人员职称评定方面可以设置单独序列,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有利于行政管理职业发展的具体策略;其次制定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比较低,薪酬待遇不高是引起高校行政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要从对行政人员的激励方面入手,改变传统的激励评价标准,采取以定理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以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3.3 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评估机制
基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具有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积极地工作激情以及健康的心理。尤其是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决定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因此高校要重视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评估工作,对进入行政管理行业的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评估测试,保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心理综合素质。如果行政管理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的,高校要积极的采取心理矫正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3.4 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曹小波
学号:01121187
摘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是各种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汇聚之地,为了争夺高校人才宝库,掌握主动权和制高点,在日趋激励的竞争中抢占先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成果和素材,仔细探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发挥的作用、显现的特点、当前的现状,剖析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淡薄、人员资源配置率较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绩效考评制度设置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并从内外因两方面出发,得出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用战略规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良性循环机制、完善人才全程培育机制,对进一步的优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配置高校的人力资源,加大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
用。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取代了人事管理。人力在《辞海》中解释为“人的能力”,广义是指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即人的活动能力:狭义是指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技能和智力的总和“人力资源的概念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早期的出现于十九世纪初美国专家约翰·康芒斯的著作《产业信誉》和《产业政府》中。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较为先进上的“人力资源”概念,“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自造起贡献作用的教
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所以.人力资源是促进组织的目标利实现,促进经济进步社会攫展的重要支持。它对社会组织的完美运作、生产力进步和改革都很至关重要。
二.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国家一直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新时代战略,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国家发展兴旺的重要职责。但是要想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对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加强高校文化的塑造、创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等,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才能更好地使高校发挥出其所有的优势。为了明晰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其实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应该从内外因两方面进行理解,无非是应用新时期下的科学方法,对一些影响物力的人力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培训等,促进人、物的合理配置,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协调,充分发挥人得潜能,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高校作为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即持续不断的引进优秀人才和不竭的科研成果,高校人力资源是整个社会资源这个大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地吸收高层次的人才,接纳高素质的人力,结合人力物力融入到高校的逐项工作,有效地引导职工对学校做出贡献,从而推动高校工作目标的实现。从宏观角度说就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各种人力开 发、配置、利用、评价等管理环节,以及对各种管理环节所进行的规划、组织、调节和控制活动,而对微观层面来说是指对高校各类各级从业人员进行组织和协调,具体涵盖高校的招聘人员、教师培训、有效激励、工资考核、人员流动等。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同时也涵盖人的思想及道德层面、资源潜能的挖掘、发展及目标和资源的培训。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决定了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由高素质的人才来担任,同时可以说是人才资源的集聚地、改善劳动者素质的场所、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以及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稳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通过对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学校文化氛围的塑造等为
国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担负国家兴旺发展的人才队伍的目标前提下,使得高校近年来不断的扩招以吸引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为促进高校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日益显现出诸多问题和弊端。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淡薄。首先,缺乏宏观意识。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并未见经历科学管理阶段而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可以称作是劳动人事管理,而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第二、人员资源配置率较低。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潜能,更好的实现高校的目标,促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但是自从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越来越突出,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相对较弱,使得各层次、各岗位人员的调配不合理,出现很大的不平衡现象,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高校的深层次改革,难以适应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静态结构问题成为高校领导者必须要着手解决的首选问题。
第三、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外部招聘与内部招聘的矛盾。一些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存在短视行为,高层领导者还存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点,盲目进行人才引进工作,使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出现过于重视“开发引进”,忽视“内部对应”。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往往把培训看成是一种消费行为,认为培训对学校教育的作用有限,有时是一种负担,把培训当作解决难题的手段,对通过培训提高雇员的绩效或教学能力寄予太高的厚望,有时不能意识到员工心理素质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在高校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一方面人才开发速度过快,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使已经开发出来的人才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效能,造成了人才开发与实际工作脱节,人才供需结构失衡。
四.对策研究
1.树立创新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关于人力资源各项具体管理职能的思维导向和所应抱持的态度。观念是超越技术的更高层面的要素,正确的观念和技术结合将达成令人满意的目标,错误的观念和技术结合将达成糟糕的结果。对于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团队来讲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在传统的师资管理中视人力为成本,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则视人力为资源,是最具有主体性、能
动性的资源。为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在国家建设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这就需要高校领导者做到:
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时刻牢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原则,考虑人力资源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同时注重思路,把这种理念融入到各个方面中,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作用,加快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其次,要树立“人才第一,教师第一”的的思想,利用多种途径保证高校知识分子的劳动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形成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高校的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这种思想,提升主人翁意识。最后,要树立全面人才观,高校人力资源包括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等可以说是多种人才的聚合体,我们就要把高校人力资源的理念应用好,规划好。在高校,同时要管理好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在重视人才的使用时,要合理培养人才;迎合高校现有人才需求时也要为高校人才未来需求做预测和铺垫;重视经济方面的激励措施,同时,不忘记运用精神的方面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完善高校人力资源培育与开发机制
高校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对高校和个人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的,跟得上时代步伐的高层次人次。由于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员工掌握越来越多的技能,因此高校人员培训与开发可防止员工技能的老化和退步,帮助员工不断地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可以改变员工的观念、态度与技能水平,提高效率,从而创造较好的绩效。
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与开发是不可缺少的,非常有必要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流程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包括对战略、环境、组织资源、组织绩效的组织分析;任务分析明确选择要被分析的工作,列出组成工作的所有任务和职责,列出员工完成每一项任务的具体步骤或工作活动,定义完成工作的类型以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人员分析,确定那些人 员需要培训。第二,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受训者的准备包括培训对象的确定与培训项目的立项,简历指导性目标,课程体系的规划,培训者的选择、培训时问、地点的确定,培训费用的设定。第三,培训计划的管理与实施包括编写课程大纲与教材,制定培训师资的选拔与培养
制度,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严格进行培训前、中、后的管理。第四,培训成果的转化,这需要良好的氛围,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进行自我管理。第五,培训的评估与反馈包括明确培训评估的标准和评估方法结语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地教育体制改革,以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使得高校的理财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与新形势的不适应,因而,有必要对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高校自我发展能力。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够明确
当前,高校由过去单纯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逐步转变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并举,面向市场经济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单位。由于财务工作的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的复杂化,财务管理出现条块分割,多头操作的局面。一些学校内部在会计核算,财务开支,创收分配等方面的财经政策和制度政出多门,不能协调一致,有的系,处认为下达给本单位的经费指标归属单位所有,因此,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甚至审批权限职责不清,载留应激公款现象时有发生,学校资源配置失调,难以集中学校财务,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影响和制约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对校内各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
有些学校各会计机构自成一体,会计信息不畅通。各部门聘用的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偏低,造成学校一级财务部门(如财务处)难以掌握真是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本部门单位的财务运行和管理状况,会计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会计工作不过是记记账,算算工资,报销等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一些学校负责人认为会计工作在高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大,不重视会计工作,在改善学校管理,进行经济决策中往往不注意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一些会计人员也认为自己只要按时记账,及时上报财务报表就算完成任务。
4.会计监督难以体现
《会计法》强调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而单位内部监督是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实施会计监督的主题往往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承担着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双重任务,而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是与其所属部门结合在一起的,当学校利益与所属部门利益发生矛盾时,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只维护部门利益,靠各部门的会计监督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1. 统一学校财经政策,避免政出多门
高校内部应实行统一的财经政策和制度,各项财经政策和制度应该协调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校内各项财经制度必须由学校财经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布,其他部门不能各自为政。校内单位在制定内部财经制度时,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和学校的统一财经制度,并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学校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对于合并后的高校应尽快
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统一经济政策和经费开支标准,才能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符合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原则。
2.明确学校财务管理体制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根本制度,必须科学合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已明确了高效理财权限,必须是在作为财务主体的前提下进行,主要通过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制度来实现。“统一领导”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小的高校,可实行集中管理。所谓集中管理,就是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统一预决算,统一资源配置,将高校的财权及物权,集中到校长领导下的财务部门,不设置二级核算单位;规模大的高校,可实行分级管理。所谓分级管理,就是适当下放财权,学校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各二级单位财务活动,并对其进行财务监督。各二级单位在业务上必须接受学习爱财务的领导,定期向学校财务机构反映其财务活动并报送财务报表。学校的一切财经政策,重要的财经纪律,规章制度等重大问题,必须由学校统一决策,避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实行分级管理,可以调动各二级单位的积极性,但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学校统一领导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无论是集中还是分级管理都必须明确,财务(科)处是学校唯一的一级财务机构,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机构,是学校的财经工作的归口主管部门。会计核算包含学校财务,基本建设,科技开发,校办产业,校内后勤等,学校的科技开发财务,校办产业财务,后勤财务等二级核算机构的设立均由财务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校财务处主管全校会计工作是一种责任,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全校的会计工作抓好,杜绝学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现象,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3.依法理财,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强化财务工作的领导体制
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校(院)长经济责任制。”高等学校的校长作为高校的法人代表,代表高校依法行使职权,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依法负有经济责任。所以高校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健全本单位的财经纪律,对本单位的财经工作负责,保证高效按经济规律办事,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意味着主管高校财务工作的校长必须全面领导和管理高效财务工作,对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负责。高校必须设立专门财务机构,统一领导协调高校的财经工作,增加财经工作的透明度,增强财经工作严肃性。同时,财务机构还承担着财务工作计划的制定,各项财经制度的制定和调整,预算的安排与执行,对外投资的确定等重大工作。高校作为事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必须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按照“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原则,按层次分别建立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等若干层次的经济负责制。财务上实行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健全高校新的会计管理体制,强化财务管理,加强高校校长在经济上的领导,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集中财力,合理运筹有限的资金,以适应高校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应根据其学校规模和内部管理需要,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财经管理工作原则和体制进行。
4.完善财务管理主要环节的工作制度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财务管理的环节大致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个方面。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并结合现实情况,对未来时期的财务状况做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预计。财务决策就是为了达到某一财务目标而选择将要实施的决策方案的过程。财务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以货币的形式加以综合安排。财务控制就是以财务计划为依据收集有关信息,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保证财务计划执行。财务分析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依照一定的标准,应用专门的方法,对财务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主要环节的工作制度,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5.各项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监控制度等内容需要规范和完善
一方面,在高校内部应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按照权责结合的原则,依据经济工作中的职位确定权利和义务,制定出具体的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应贯穿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管理,重大支出项目的安排,学校财经制度的制定和调整,财务工作人员的任用和变动等,使学校的财经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该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高校在财务收支管理上出现的效率不高,效益较低现象,大多数是由财权不集中,财力分散,各自为政所致,所以应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把全部收入纳入大财务管理,明确管理原则,规定收支范围,收支标准,完善票证,现金收支管理办法,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6.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财务队伍,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要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必须由高质量的管理人才,搞好财会队伍建设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保证。特别是目前高校筹资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利益分配的复杂化,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更加广泛,高校财务人员逐步由“记账、算账”的“核算型会计”向“管理与经营型会计”转变。因此,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和风险意识,努力营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其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详实的财务信息。
7.充分发挥高校会计监督职能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管理的现状
高校教育经费是指维持高校教学活动正常运转的经费, 它是保障高校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前提, 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在其来源、数量与管理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1. 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 在1978年以前,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98%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高等教育的转型, 使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逐渐多元化。目前, 我国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 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管理体制。其主要经费来源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其他教育经费。
2. 高校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不断增长, 总体呈上升趋势, 从2001年的2.79%上升到2012年的4%, 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2012年达到4%”的目标。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幅度的提高,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也“水涨船高”, 其占到全国教育经费的四分之一左右。
3. 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复杂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和高校大规模的扩招, 使高校由原来单纯收与付的经费管理模式, 逐步形成对高校经费合理计划、高效经营管理和有效使用等复杂化的管理模式。其体现在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时, 既要考虑高校长远发展的所需, 又要考虑近期维护高校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既要保证教学、科研等高校重点工作的投入, 又要满足行政、后勤服务等一般工作顺利开展的开支。
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管理面临的障碍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促使高校开始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但也存在诸多障碍。
1. 高校教育经费不足且分配不均衡
目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虽已达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规定的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但与世界平均水平5.1%相比仍处于低位。而且由于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增, 使得生均教育经费不断下降, 高校教育经费的增长基本上被高校扩招所抵消。同时, 我国教育经费在分配上也存在严重的不均现象, 表现为对东中部经济发达区域高校投入的教育经费多, 而对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高校经费的投入不足, 致使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贫乏, 生均经费低。
2. 高校教育经费管理规章制度陈旧
随着高校经费管理内容的复杂化, 现有规章制度不仅不能对一些现象进行规范, 且其中相当部分的内容已过时, 很难满足高校的实际要求。如目前很多高校所执行的还是90年代的规章制度, 完全不能适应高校改革发展要求。在这种无章可循的状况下, 管理人员只能依照个人的主观臆断去管理, 从而使经费管理不规范、不合理, 未能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3. 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率不高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 由于高校管理者及教职工对高校教育经费管理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 导致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 如高校盲目的购进大量无实际效用的仪器设备, 使相当数量的仪器设备闲置或是由于利用率低下而提前报废。目前, 全国高校的仪器设备20%都闲置着, 仅中关村地区的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不开机达40%。同时, 在我国高校行政后勤等人员的配置高于专职教师, 这使相当一部分的教育经费用在非教学和教师身上, 从而使用于教育教学的经费大幅度减少, 阻碍了高教事业的发展。
4. 高校教育经费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使高校在人、财、物等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由于自主权的不断扩大, 要实现教育经费的最大效益, 堵塞经费管理漏洞, 有效地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高校教育经费运行监督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经费运行监督观念淡薄, 从而使教育经费在实际使用时, 不按规定使用, 截留、挪用教学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健全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已直接影响到了高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高校教学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
1.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
一方面, 政府应完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绩效支出预算”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机制, 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另一方面, 高校应广纳财源, 拓宽筹资渠道。首先, 增加办班收入。学校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积极举办成人继续教育、招收专业硕士生等增加收入;其次, 争取捐赠收入。高校培养出了众多有识之士, 其应与他们保持联系, 建立校友捐助渠道, 使他们为母校建设发展出一份力;同时, 高校还应与其有过合作关系的企业及爱心企业家密切联系, 为高校拉赞助;最后, 做大做强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经济资源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增加办学经费。
2.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纵观国内外教育法与教育发展史, 教育经费都单独立法。因此, 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专门的《教育经费法》、《教育投入法》及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制约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 高校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健全教育经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确保经费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应组织管理者深入研究日常经费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不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的情况下, 及时更新经费管理中陈旧过时的内容, 弥补日常管理所暴露的欠缺部分。
3. 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降低教育成本
首先, 必须加强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学校应聘用既会管理又会经营, 既能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 又能考虑社会效益的高校管理者。其次, 明确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比如划拨到各学院的教学经费, 应由各学院掌握使用, 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用于与教学无关的开支。最后, 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学校可设相应的采购部门集中采购教学设备, 并将这些设备购买及应用的情况汇编成册, 以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所用, 从而避免资金的浪费, 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4. 建立高校教育经费监督体系, 保障经费有效运行
科学而合理的高校教育经费监督体系是高校经费正常运行的坚实保障。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监督的主体有政府、教师和学生。政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体系, 对高校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并将评估结果与政府财政拨款相联系, 引导高校教学经费的投入与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同时, 教师和学生也应加强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监督。如果学生对高校教育经费运行和使用中存在疑问, 完全可以像买商品一样向供给者发出质疑, 要求合理的解答, 还可对滥用经费者进行举报等。
参考文献
[1].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谢军占.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
[3].王杨.浅议高等院校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致富时代, 2009 (10) .
[4].苏天佑.高校教育经费的积极筹措与合理使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3) .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设立一定的机构,制定相关制度,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行使行政权力,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领导和团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高校各种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要加快学校整体发展的速度,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政策使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老套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缺乏合理科学性
当前部分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没有从合理化和科学性方面考虑,从而引发出现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职权责任不明晰、人员冗杂、执行和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不合理也容易导致部门与人员之间职责重叠, 发生同一件事情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参与和处理, 就容易产生部门与人员之间面对问题相互推诿或争执的现象, 增加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成本, 降低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2.高校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校级决策层
高校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校级决策层,使学院主体地位弱化,事权和人、财、物权失衡,导致基层政策资源的枯竭,调控手段的削弱和积极性的下降,限于被动执行和应付。
3.高校行政权力过大挤压学术权力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学术性是高校的基本特征之一,高等教育的特性赋予了学术权力重要地位。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内部行政权力过大,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学术权力萎缩,弱化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从而使行政权力的服务功能也被削弱。
4.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下的现象。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对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了解不够,没有服务意识或服务意识淡薄,定位不准,行文办事不是从基层和群众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方便自己出发。另外,行政管理中沟通不够,信息反馈困难,影响了高校的和谐发展。
5.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缺乏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目前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考评一直是个问题,因为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现在高校的很多考核都是由上而下进行的,都是有部门领导,二级学院领导对自己部门或者学院的职工进行考核,这会存在一定的主观人情因素。在频度上,很多学校对行政人员的考核都是一学期一次或者一年一次,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单凭行政人员自己写的一篇总结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而且同样是行政人员之间,文笔好的同事可能会把自己的工作总结的漂亮一点,而文笔不好的同事可能就逊色很多,这也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所做的工作。
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的具体对策
1.革新管理理念
随着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越来越日常化,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从这方面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应用和覆盖率的越来越普遍和普及,更是给我们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行政管理工作改革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提高我们行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行政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不同于物的管理,它是一个活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断的革新理念,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理念来开展工作,特别要抓牢“80后”年轻教师和“90后”学生这两个特殊群体,利用他们的优点和特点,来开展工作,这样就能给我们本有点平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新的乐趣和创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使之和谐发展
学术权力是高校学术管理系统运行的主导和核心,行政权力是学术权力的辅助条件,是为学术权力服务的。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要理顺两者的关系,使高校和谐发展。在高校,学术权力的代表就是“学术委员会”,学校要给予这个组织特殊的法定地位,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和优化学术管理系统,规范以学术权力为核心的管理规则与运行机制。高校行政管理要充分发挥其服务和保障功能,保证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真正形成适合高校特点的以学术管理为主导、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互补协调的高校管理运行系统,从而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3.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监察机制以提高管理效能
高校行政管理要建立监管机制,成立监管部门。监察部门对学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活动中的工作效率、质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监察,促进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勤政高效地工作。通过有目的的监督检查,反映某个行政管理机构及行政管理者个人执行法规政策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完善高校勤政监察和监察网络,鼓励广大师生员工参与高校行政管理的监察,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4.建立过程评估体系,形成对管理人员的奖励机制
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是一个过程,所以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过程性的工作,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很多都是良心活,很难从结果当中体现出工作过程的好坏。所以我认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评估应该提倡注重过程评估。对于考核评价人员的选定,在主管部门领导占大部分比重的情况下,也应该适当考虑课室内人员和同行从专业的角度来对行政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作一个评价;上面说了行政管理其实也是一个服务的过程,那么除了领导同事外,我们也应该适当考虑纳入老师、学生等被服务对象的评议,通过这几方面的综合考虑,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有效结合,客观的做出考核评价。
三、结语
面对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以及高校内部结构复杂化的发展形势,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应该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对高校行政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相应对策。改善高校行政管理还需要管理工作者们对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探讨, 并针对问题不断深入解决和处理, 使高校行政管理更科学, 更合理,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永桃.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干.高校行政管理与和谐新理念浅探[J].扬州大学学,2005,(6)
【高校行政管理的问题】推荐阅读: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10-09
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论文06-18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09-11
浅析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8
高校外教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09-07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10-01
高校学报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述评07-16
高校工会工作问题11-18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