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精选8篇)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 篇1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 篇一

xx,随着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形势下,我局坚持以执行预算为中心,以节约费用为重点,抓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省级和本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体财务人员共同努力,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局管理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xx年终财务分析如下:

(一)年终财务分析---年初预算分析

本财政预算为×××元,比上年增加×××元。其中,基本支出×××元,比上年增加XX%,项目支出×××元,比上年增加XX%,基本支出增加的原因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支出增加的原因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年终财务分析---本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财政补助收入情况

财政补助收入全年共拨入×××元,其中:基本支出全年共拨入×××元,项目支出全年共拨入×××元。

上级补助收入×××元,其他收入×××元。

2.事业支出情况

事业支出全年共支出×××元,其中:基本支出全年共支出×××元(工资福利支出×××元,商品和服务支出×××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元),项目支出全年共支出×××元(工资福利支出×××元,商品和服务支出×××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元)。在所有支出中,其中XXX费、XXX费、XXX费开支较大,主要原因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上级补助支出×××元,主要用于xxxxxx方面。其他支出×××元,主要用于xxxxxx方面。

3.年终决算情况

本单位共收入×××元,共支出×××元,年末事业结余为×××元,其中基本结余×××元,项目结余×××元,上年结余为×××元,今年比上年多(少)结余×××元。多结余或者是少结余的因是…………………………。

(三)年终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积极做好对其他应收款的清理工作

其他应收款主要是职工出差和购物所借款项,这部分借款如不及时进行清理,就不能够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费支出,甚至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通过年终财务分析,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管理和清算。一是要控制应收款的资金额度。二是要缩短应收款的占用时间。三是要及时对应收款进行清理、结算。针对一些一直拖欠的职工,采取见面打招呼,让其及时结账清算。若仍不能进行清还,则每月从工资中扣还一部分,直至把借款清完。

2.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台站开展业务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在这一管理上,很多人长期不重视,存在着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管理,财务处在平时的报销工作中,对那些该记入固定资产而没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督促经办人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定期与使用部门进行核对,确保帐实相符。通过清查盘点能够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台站今后要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节约支出的目的。

4.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台站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台站财务收支预算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放弃周末和假期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搞好年终决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同时针对报表又撰写出了详尽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年终财务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财务科

xx年xx月xx日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 篇二

(一)年终财务分析---年初预算分析

本财政预算为84700元,基本支出70700元,其他支出14000元。

(二)年终财务分析---本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财政补助收入情况

财政补助收入全年共拨入67155元。

2.事业支出情况

事业支出全年共支出62805元,其中:基本支出全年共支出40448元(办公费12422元,水电费2615元,邮电费924元,机车燃修费2120元,招待费1292元,修缮费7594元,培训/差旅费8044元,设备购置费5437元)。其他14641元。在所有支出中,其中修缮费、培训/差旅费、开支较大,主要原因是今年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达标,领导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多,以及学校增加教学设备、硬件也是很多的。

3.年终决算情况

本单位共收入67155元,共支出62805元,年末事业结余为4350元。

(三)年终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业务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我校加强这方面管理,财务处在平时的报销工作中,对那些该记入固定资产而没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督促经办人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定期与使用部门进行核对,确保帐实相符。通过清查盘点能够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学校今后要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节约支出的目的。

3.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针对报表撰写出了学校年终财务分析报告,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年终财务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我校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篇三

xx年现总结如下:

到社区工作,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编制单位xx年预算和xx年调整预算。初次接触到这个工作,真的是难以入手。在网上也查询了很多资料,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最后在领导的帮助下,请教了其他社区的会计,在他们的帮助下,慢慢琢磨,总算做出了一个初步的预算。项目预算主要是各部门部长拟定的。最后由书记和主任领导召开会议一一敲定。这项工作真的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的,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第二件事就是区财政局下达的治理小金库文件,主要是要做一个单位的小金库治理长效防治机制,包括自查自纠报告,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制度。通过这次的工作,我也算是全面接触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这才明白单位的财务不光是做账就行了的,制度的建设和熟知也是很必要的。这次工作中,建立我单位的小金库长效防治机制,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账户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报账制度等。

最后,我有大半的时间是在财政局培训。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只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难以担当单位财务的大任,需要在财政局培训一段时间,熟悉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了,才能开展好

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在财政局学习的这段时间,真的了解到自己真的存在很多不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今后在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多向财政局的前辈们请教学习。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 篇2

通过财务分析, 可以检查、考核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业绩, 以便及时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通过财务分析, 可以为政府部门、上级单位、投资者、债权人、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完整的财务分析资料, 便于领导深入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项目经营及完成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 为决策提供依据。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在于解释各项目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 衡量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提供对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 提供真实、客观的财务分析资料, 不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腐败, 而且还能够为今后的财政体制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与企业财务分析类似,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是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会计所提供的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得出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财务指标, 以便分析、比较和评价。

一、事业单位传统财务分析指标

1、财务指标内容

按照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通则》规定,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运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指标:经费自给率: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经费自给率=[ (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100%, 其中在支出中需要扣除的项目应当经过财政部批准后方可扣除。资产负债率:是事业单位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率, 是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 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标。它反映的是事业单位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而得到的。它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这两个指标是用来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的指标。它们的公式分别为: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其中人员支出包括工资、补助、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公用支出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2、财务分析指标的缺陷

传统财务分析指标本身并不完善。由于传统财务指标过度注重历史资料分析而缺少对未来事项、业绩的预测能力, 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短期业绩和不正确行为得到的将是奖励而非惩罚, 造成赏罚不明。另外, 只专注于历史资料而未能及时抓住单位的关键变化, 从而导致不能准确识别价值创造的动因。

二、事业单位非财务分析指标内容

截至目前, 非财务指标虽然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体系, 但其使用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 并且应用范围逐步扩大。非财务指标指的是关系到单位长远发展的一些非财务因素, 这些因素不能通过财务指标进行量化, 它们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对单位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可以弥补财务指标过度专注于历史的缺陷。把非财务指标与传统财务指标进行结合将是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必然要求。企业财务分析中应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有市场亲和力、企业经营过程控制能力、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和人员素质等。与企业不同, 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多具有无偿性、公益性、消耗性等特点。事业单位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群众满意度

群众满意度是群众满意情况的反馈。它是指广大群众对事业单位的办公、提供的服务或进行的事业建设等的主观上的评价。一般情况下, 可以设定一个与满足感有关的量化水平, 这是一种心理评价, 包括低于满足感的水平、等于满足感的水平和超过满足感的水平, 它体现了事业单位的所作所为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 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2、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指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和活动从总体上预期取得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既包括数字量化的目标也包括单位经营方向等的定性目标, 其中包括类似于单位文化、单位或个人使命等。在设定战略目标的同时, 也就是单位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战略目标决定了具体的战术目标, 战略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当期财务支出的方向、数量和次序, 居于主导地位。

3、单位潜在发展能力

单位的潜在发展能力是用来衡量事业单位未来经营能力的一个标准, 它与人员的积极性、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 那么整个单位的工作业绩以及未来发展期望等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业务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评分、同事满意度、人员出勤率等指标来综合反映员工积极性。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是事业单位对社会应当履行的一种义务, 同时它也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行为。各个事业部门都开始注重树立和维护其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高单位本身在人民心中的分量, 这样事业单位的潜在发展能力将会更强。

4、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能力指的单位为了适应社会变化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的能力。在一个企业中创新已成为其发展的灵魂。毫无例外, 在事业单位, 创新也已经成为其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事业建设的无可替代的核心。只有拥有创新能力的事业单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事业单位引入非财务指标的意义和应用

1、事业单位引入非财务指标的意义

一是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近几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非财务指标受到了很大重视和应用趋势。通过引入非财务指标, 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完善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从而使得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更加全面。由此既避免了单位的短期行为又对事业单位进行了更加准确的评价, 从而弥补了只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不足;二是防范信息失真。如果事业单位单纯选用财务指标分析会面临两个不足:第一, 预测未来失利而导致的短期行为;第二, 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关系冲突等导致的财务信息失真。在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 如果仍仅采用财务指标, 无异于用谎言去预测未来。通过引进非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有利于降低财务信息失真的不良影响, 增强财务分析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2、行政事业单位非财务指标的应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点分析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要点分析

一、前言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作为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有效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从事业单位管理实际出发,重点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以及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满足事业单位管理需要,为事业单位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

从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并健全财务管理 制度,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为此,在符合国家财务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会计核算流程、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现金、财产、审批、资金、预算等方面的规定都要明确具体,制定的制度还应该可操作及具备适应性。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要想在财务管理中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就要积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能够有制度可依,为资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为此,事业单位的资产登记、清查、使用、保管、处置、交接等管理制度的编制应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资产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也应建立健全,要建立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和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制度,应规定对资产处置、使用的监管,不定期或定期清查盘点的监管。由此可见,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有预算工作的影响,预算工作有制定、执行、考核及监督预算。应做到预算评价、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并重,编制部门预算要科学合理,推行绩效法、零基法等合理科学的编制方法,对预算收支项目应合理进一步细化,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对预算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加强预算管理,同时还要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预算,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取得实效,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保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够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

考虑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要想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就要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并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重要的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能够有足够的依据和管理手段作为支撑。为此,事业单位应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更改及财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变来强化会计监督和核算,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腐败现象。所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对加强财务管理质量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加深对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认识,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就要从事业单位管理实际出发,重点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以及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满足事业单位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13年06期

[2] 李志军.论如何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年28期

[3] 周德芳,王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8期

[4] 李金红.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16期

[5] 宋兆菊,顾建亮.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山东电大学报,2014年04期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 篇4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编写要点包括:报告内容应紧密围绕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事业单位采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常用指标;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要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财务报告进行的重要调整项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指标 报表项目调整 分析报告编制要点

事业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以及单位自身管理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便于分析和总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经验,找出问题和漏洞,发现和总结财务活动的规律,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改进,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现就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编制中的几点问题分析如下:

一、财务分析内容应紧密围绕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

分析比对预算的编制情况和执行结果。一要看单位预算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匹配度,是否贯彻了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二要看预算执行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同步程度,与历史前期相比较,发现特殊变化,并找到变化的原因。

分析事业单位的资产构成的合理性,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及使用进行分析,比对帐实是否相符,物资储备是否超出定额限制,对资产流失统计分析等;对事业单位房屋建筑物以及设备等固定资产利用率进行分析;对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对负债来源的合规性、负债水平合理性以及负债构成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疑点,从而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保证资产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分析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的合规性与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的情况,并与核定的收入计划进行比对;对各项应缴收入的足额上缴率及超收或短收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各项支出的完成率及支出用途的合规性和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并找出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提出加强管理意见建议,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

分析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合理性及单位各项支出定额的执行情况,对超编原因及各项支出定额的完善合理性做出解释。

分析事业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与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否相适应,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找出问题的同时,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分析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

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中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

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保证对比双方在指标内容、计算方法、计价标准、时间、单位、统计口径等方面保持一致。

比率分析法的运用,一是相关指标比率分析,如资产负债率;二是构成比率分析,如收入来源占比;三是动态比率分析,如收支增长率。

差额分析法,是对经济指标依照因素分析法分析后,所形成的排列顺序,计算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造成的影响和作用。

三、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常用指标介绍

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该指标衡量的是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和预算管理水平。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事业单位总支出的占比,该指标通过分析事业支出结构,了解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的合理性。通过将当年数据与以前年度数据相比较,分析事业单位支出结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将本单位支出数据与其他事业单位支出数据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本单位与先进单位之间的差距所在,并提示加以改进。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报告 篇5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资产、资金量的逐年增加,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审计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审计部门首先要对被审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所在环境做充分的了解;之后从货币资金管理、收入、支出的方面,逐个讲述了每一项的审计过程、审计方法,为被审计单位在资金使用中发挥最大效益,提供更多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收入;事业单位支出;合法;合规。

我在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现在,我将工作这些年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所学的财务知识进行整理,写出这篇关于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文章,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前几年由于事业单位业务性质单一,工作量相对较少,所以大部分审计人员把精力都投向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检查过程中。这种审计方式是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来进行,需要审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检查、核对、加总和重新计算,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簿记和会计知识。这种审计方法被称为是账项基础法。

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事业单位资产规模日益扩大,财务工作内容不断复杂,工作量迅速增大,需要审计的评估的资产也日益增多。原有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已难以很好地完成审计工作的需要。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越来越多的审计人员把审计的重点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检查转移到内部制度的可靠性上。这种审计方法被称为制度基础法。

一、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审计部门进入被审计单位后,首先要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同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通过这项工作,审计部门可以进一步为确定审计重点、并为审计抽样规模和审计程序打下基础。在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要看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是否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本单位相关特点的规章制度。审计部门需要通过查阅文件、观察、询问和测试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内部、外部相关环境。在此基础上,审计部门还需要检查单位在授权批准、职责分工、会计记录、实物控制等方面的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完善,来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并判断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发生并纠正现存重大问题。如果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审计人员需要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就需要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审计

由于货币资金是单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被审计单位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以确保全部应收取得货币资金均能收到,并及时正确地予以记录;全部货币资金支出是按照经批准的用途进行的,并及时正确地予以记录;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报表正确,并得到恰当保管。

在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首先要检查被审计单位在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方面,是否建立货币资金的岗位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不相容的岗位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否建立了授权批准制度执行,明确了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业范围和工作要求;是否存在库存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货币资金不及时入账,不及时核对,不定期检查等现象。

审计人员需要抽取并检查收、付款凭证、银行余额调节表、以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日记账与总账,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是否存在,以及所有应当记录的现金支出是否均已记录完整、金额记录准确,以及是否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恰当列报。除此之外,审计人员还需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盘,对银行存款余额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询证函,进行核对,并确定是否与该账面记录相符合。

三、事业单位的收入审计

事业单位收入种类繁多,除了财政拨款、专项补助,还有事业性收费、捐资款等收入。被审计单位面对这么多笔的大量现金收入,不仅要保证所有的收入均及时地已登记入账,还要保证每一笔收入的计价正确性,并准确地记入相应的科目。

对于预算内的财政拨款,审计人员主要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将所有的收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均登记入账,每一笔收入金额以及相应的科目都登记准确,并在会计凭证后附上相应的银行收款凭单。对于专项补助款,审计人员不仅要采用同财政拨款相同的方法检查,而且还得检查记账凭单后是否附上下拨专款的文件。

对于事业性收费,审计人员主要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反国家批准的范围、内容、标准取得的收入,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减免收费、以及是否存在随意变更收费办法的。在检查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与行政事业性统一收费票据中的收费项目名称、收费标准进行核对,确保每笔事业性收入的合法性、合规性;并注意行政事业性统一收费票据存根上编号的连续性、完整性,即使开错的收据也都叠好保留在收据本中。此外,审计人员还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将事业性收入上缴国库,上缴的.金额是否能与收费票据上的金额相对应,是否保证事业性收入能足额上缴。

事业单位的收入种类很多,我不在一一列举了。总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对收入取得的合法、合规性、入账的及时性,以及上缴国库的及时性进行检查,还要审核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是否存在隐瞒、转移收入,形成“账外账、小金库”的情况、以及截留、坐支应缴收入;是否存在通过资金在账户的转移,将预算内资金转到预算外;是否存在截留应上缴的收入,或者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和坐支收入的现象。

随着这几年的财政改革的变化,事业单位的收入分类也由以前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成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拨款三种方式并存。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授权,自行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零余额收款账户。直接支付是指财政部门签发支付令,代理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而财政拨款则是财政部门直接将经费拨入到事业单位的账户。因为不同的拨款方式,财务人员的记账科目不同。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财政拨款的方式,审查会计凭证后附上的拨款单,确定会计科目分类以及金额是否记账准确。

四、事业单位的支出审计

在事业单位的支出审计过程中,主要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未经批准随意调整预算,在预算之外安排支出项目或超过预算核定的数额安排使用资金,造成预算管理出现漏洞,影响预算支出的真实、合法性;是否出现在国家政策规定之外发放钱物的行为,甚至化公为私,采取种种弄虚作假的手段,套取现金发放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专项的行为,导致专项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不能有效使用资金并将其发挥最大效益,甚至影响部门单位的事业发展。

随着这些年政府对专项资金的投入增大,审计专项资金往往成为审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审计专项资金的时候,审计人员首先要阅读每个项目的文本,根据所理解的文本内容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合规、合理的支付了每一笔专项资金。对于单笔支付金额较大的款项,审计人员还需要查看相应的购销合同,以及发票后面所附的明细,审查购销合同、以及明细上的数量、单价与实际支付的总额是否相符。由于存在多个项目同时计入一个会计科目,或者是同时计入某几个会计科目的情况,这就要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人员在记录会计账目的同时,还要记录相应的专项资金辅助账。在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还需要专门审查专项资金辅助账,并查找是否存在专项资金辅助账,与会计明细账,总账核对不清楚,是否能完全保证账账相符。

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篇6

【摘 要】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去。精细化管理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只有提高认识,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管理策略,才有可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概念最早由日本丰田公司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上世纪末,这一管理理念在西方国家极受推崇并盛行一时。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的要求和体现,是提升整体管理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指在激励理念和实事求是思想指引下,运用系统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通过财务工作制度监理、管理活动考评等手段对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它在实施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的专业化、管理方法的专业化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相比,精细化管理既不是简单的财会核算,也不是财务管理某一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它要求要兼顾财务管理软硬件环境建设,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体模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还能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二、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财务改革发展趋势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重要分支,也是社会组织的领头羊。财务管理体制僵化,财务负担冷热不均,是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为了优化国家资源配置,政府提出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要求事业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类推进内部改革。政务公开、账务透明,是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在国家组织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明确各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并做好财务预算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财务精细化管理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透明度与管理效率的需要,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的必然选择。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需要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效果会给单位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涉及经费筹集、使用、结算、报销、管理、监督、专项资金管理与往来款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采用都是以事前申请、事后评价为主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如财务预算缺失、财务控制不力等,它也使得许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极其混乱。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相比,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于一体的全新的管理方法,它能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是必须而有利的。

三、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思想决定一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要想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真正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摈弃那种为了既得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不良意识,同时做好精细化管理宣传和推广工作,并根据单位发展实际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管理队伍建设,为精细化管理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要明确和设置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控制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任务,避免因为目标过高或过低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目标在财务管理标准制定、管理制度履行中的导向作用,要求财会部门、财会人员按照国家财务管理要求和制度来办事,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二)完善制度,强调预算的科学性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保障,为此,事业单位首先要按照经济主管部门的意见完善财务考核指标,加强财会制度建设,重点管理经费支出和票据报销支出,严格规范年终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行为。其次,建立财务预算控制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管控,鼓励财务部门参与到单位可行性资金项目讨论和决策中去。再次,事业单位要完善财务人力资源吸纳机制,健全岗位轮换和分工制度,加强财务部门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健全内部财务信息管理网络,以制度健全化推进财务管理精细化。制定科学的预算定额,是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还要明确预算编制流程,完善预算考核制度,确保预算的严肃性,要求单位各项财务活动都按照预算指标进行,以提高部门乃至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三)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管理领域,信息化意味着高效的管理。在信息时代,信息化也成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由之路。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借助信息化管理来优化和升级内部财务管理流程,以信息化带动精细化。具体来说,事业单位首先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购置先进的财务电算化、信息化软件,建设单位信息平台系统,升级内部网络,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财会事物信息处理系统,为财务信息收集、处理、转化和财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建立内部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明确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将财务设计方案论证、全面预算管理都纳入到信息化管理范畴中去,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要积极利用各种培训和再教育活动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与管理能力,使财会人员对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质量。

(四)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控制

在财务管理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完善债权债务控制管理机制,将债权债务管理纳入日常议事范围,通过风险分析调度资金管理和其他资源,预防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通常来说,事业单位债权债务处理工作要由专人负责,并且,相关人员除了要做好专项工作外,还要做好财务信息分析与归类工作,并积极向分管领导如财务经理做好财务状况变化汇报,督促有关方面积极履行债务职责,处理好各项财务债务纠纷。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如常规稽查、报请审批、财务管理考核、岗位职责约束、定期检查等约束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以解决财务管理混乱、贪污浪费等问题,增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 篇7

一、修改部分对比分析

(一) 第一章总则部分。

一是明确了新《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原《规则》的适用范围只规定为国有事业单位。二是新《规则》第四条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增加了“严格预算执行, 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实施绩效评价”和“防范财务风险”, 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 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部分。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第十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二是增加了第十一条、十二条、十三条, 提出了事业单位决算的概念, 明确了对事业单位决算管理的要求。新《规则》指出事业单位决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编制的年度报告。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决算, 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 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 规范决算管理工作。

(三) 第三章收入管理部分。

一是修改了财政补助收入的定义。原《规则》将此定义为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性经费, 新《规则》将此定义为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二是重新界定了事业收入的范围。新《规则》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 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 计入事业收入。三是提出了事业单位资金上缴的规定, 增加了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 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 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四) 第四章支出管理部分。

一是针对事业单位除了日常的基本支出外, 承接项目而发生的有关项目的支出, 新《规则》将事业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并对其进行了定义。基本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二是根据近年来财政改革的有关要求, 增加了第二十条、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 全面强化事业支出管理的要求。新《规则》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 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 不得使用虚假票据。

(五) 第五章结转和结余管理部分。

一是原《规则》定义的结余, 新《规则》分为结转和结余, 并对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进行了界定。新《规则》规定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 或者因故未执行, 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 或者因故终止, 当年剩余的资金。二是将结转和结余资金划分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两部分, 并分别对其管理方式作了原则性规定。新《规则》规定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 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三是对事业基金的管理做了有关规定。新《规则》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 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 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六) 第六章专用基金管理部分。

一是规定了专用基金管理的原则。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 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二是对修购基金的提取做了补充修订。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三是明确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必须在非财政拨款结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四是取消了医疗基金的提取规定。

(七) 第七章资产管理部分。

一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完善了资产的范围, 新《规则》规定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具体分类中增加了在建工程, 流动资产中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二是增加第三十七条、三十八条规范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资产配置的原则, 新《规则》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 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三是改变了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分类。新《规则》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规定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 ;在固定资产分类上将一般设备变为通用设备, 增加了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并规定行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 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四是增加了在建工程。新《规则》规定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 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 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五是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进行了限制性的规定。新《规则》明确,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 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 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六是对资产的使用、处置进行了规范, 建立资产的共享共用制度。新《规则》规定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 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对出租、出借资产,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共享、共用。

(八) 第八章负债管理部分。

进一步加强了事业单位负债管理。明确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 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九) 第十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部分。

对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报告、财务分析指标作了修改完善。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 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财务分析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等。

(十) 第十一章财务监督部分。

本章内容均为新增, 具体规定了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监督机制和内外部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 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十一) 第十二章附则部分。一是为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 在附则中规定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对于本规则的适用问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适用, 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另行规定;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 依照本规则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 可以参照本规则执行。二是允许部分行业根据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需要, 可以在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特点和要求

新《规则》充分体现了我国财政改革的成果, 新规则中对过去几年里我国实行的部门预算改革、收支科目改革以及政府集中采购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有明确的界定, 并要求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执行。

新《规则》严格限定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经营活动, 规定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如果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情况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投资, 则应严格执行相关审批手续, 且不得利用财政能够拨款及其结余进行投资。强调了奇公益性, 保障了我国公益事业及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新《规则》充分体现了财务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就是突出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是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的根本性制度,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财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人民群众对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突出财政对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 新《规则》要求财政部门应按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基本思路对财务进行正规管理。使宝贵的公共资源能够科学、合理、有效、节约地使用。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 以及近些年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的进展,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以前有很大不同, 各项日常资金流动量大大增加, 流通方式和渠道也更加复杂。《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改进实施, 对于进一步有效规范财务管理, 监控财务往来行为,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防范职务违规及职务犯罪起到很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分别于1997年1月和2012年2月颁布的新、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了对比分析, 归纳、总结了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特点和要求, 为如何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法规

参考文献

[1].鲍丽华.学习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感[J].上海水利, 1998

[2].唐鑫森, 萧红, 邹力.浅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新特点[J].经济经纬, 1997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方法研究 篇8

【关键词】财务分析方法;研究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在政府支持财政的基础上,为社会服务组织提供支持和保障的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机构。事业单位是执行国家各项政策实施的机构,是保证政府各项职能实现的基础,也是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都不同于企业,因此,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于侧重点也与企业不同。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其财务分析与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不足。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概述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事业单位愈发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财务分析一直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如财务报表等)的基础之上,对单位在一定会计期内的财务预算、财务状况,以及预算的实际完成情况等所进行的综合、全面、系统的一种比较与分析。同时,财务分析也是对报表等所提供的历史财务数据所进行的一种深加工。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不足

1.未能充分重视财务分析

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领导只在行政业绩上下功夫,只要行政业绩好,其他工作便管理薄弱,未能重视财务管理活动,财务分析意识尚待提高。更有甚者,某些单位领导只注重行政部门工作、业务部门工作,在不懂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妄作决断,单纯认为财务人员就是单位资金流动的记录员。另外,这一问题具体还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未能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深入探究,而只是停留在财务问题表层,这些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

2.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还不是很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如今的事业单位亦分为三种类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各种比率在分析不同吐质单位经济情况时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没有清晰的界定。

3.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素质尚待提高

近几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正向战略管理的方向发展,需要财务分析人员全面了解事业单位中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如果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并没有很好的掌握与事业单位有关的财务分析方法,那么即使具有详细的分析资料,也仍然会下错误的分析结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管理中,也忽略了财务分析中的相关工作,缺乏相应的财务分析组织,使得财务分析的结果在改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

四、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几点建议

1.灵活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

在岁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分析的时候,不同的主题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事业单位经常用到的财务分析方法有:差额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事业单位的支出结构和收支情况等各项计划和实际指标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分析,并与上年的各期指标采用相对数与绝对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标的对比分析,对各项指标的存在问题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结合相关的图和表进行分析,对各项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简明扼要的表达,将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和变动趋势显示出来,分析必须要有比较、有数据。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组织与制度

近几年,随着我国现代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分析工作开始纷纷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在这种状态下,首先需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分析组织制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事业单位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要确保财务分析工作可以按部就班有效进行。其次,需要事业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有句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来约束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无疑是一个好的举措。

3.条理清晰、建议有针对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涉及到舍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相关活动的方方面面,主要分析资产、负债的构成及资产使用情况、分析财务管理情况、分析定员定额情况、支出情况及经费自给水平和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等。财务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应有层次、有条理,用于分析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分析评价意见应客观、中肯,总结应全面、有重点,财务分析建议应有可操作性、针对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对内部有着很多的好处,能够及时的汇总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分析状况,并结合财务分析的数据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为事业单位的可靠发展提供参考数据,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

参考文献:

[1]贾春梅.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分析[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01:34-36.

上一篇:科普知识竞赛题下一篇:仓库管理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