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8篇)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义

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单位所支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的完成行政单位对于财务管理所进行的工作,就必须将做好其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一种反腐反贪的关键措施,因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其中包括同时也是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重要举措。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定员定额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分析等内容。

二、行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意义

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完善促使资金的来源渠道与层次增多,致使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此时如果事业单位继续墨守成规,按照本来的模式去管理,那将会使事业单位丧失经营的主观能动性,丧失事业单位人员的创造力。于是,为了完善企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并应对外界激烈的竞争需求,行政财务管理便应运而生了。

三、行政财务管理过程中突出的问题(一)体制落后,漏洞较多

首先是专项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由于管理体制的混乱,致使专项资金出现了分类不明,款项杂乱的问题,而预算外资金则由于分流收支不调的缘故,出现了预算外资金供养原本是由财政供养的项目的情况,这不但加大了财政的压力,削弱了财政所供给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大大削弱了其所具有的宏观调控能力。其次分配制度不合理的问题。社会的不公平分配与分配主体多元化是致使腐败现象频发的一个原因。之所以会产生预算外资金,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政府对地方行政部门的放权让利,地方行政部门对预算外资金性质的不理解,导致政资金分配权力的分流与混乱。在利益的驱使与攀比心理的作祟之下,部分地方行政部门想尽办法获取预算外资金的渠道,使得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再者是事业单位并不能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及系统的控制。现如今,国家事业单位因其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渠道是由国家财政投入,致使国家被迫成为了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净资产最终所有人。然而国家又将所提供资产的管理与经营权交给了公共事业单位,让其进行自行管理与经营,这种只投资而不进行管理的现象只会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以及财务管理的效率低下,而且大部分事业单位会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争取,从而忽视了对于国家财政资金的管理,对其使用效率的探究,甚至有少数事业单位会出现财政支出严重超标的现象,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逐步养成。(二)会计管理工作混乱

首先是由于会计工作的方式没有得到统一,一些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而不进行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致使会计的核算得不到统一,财务的不规范处理,记账凭证的填制多有错误,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差错也比较多,甚至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连按规编报的要求都做不到。可见会计管理工作这一环节十分薄弱。

其次,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不够重视,使其会计核算极其马虎,不严格按照规范来行使,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的现象也常有发生。一些事业单位并不能完整地记录财务管理的基础信息,不能很好地建立明细台账,不能健全其内控制度。一些协议与合同不完整,收费数据不完整,资金不严格管理,业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断裂,脱节,致使会计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而且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规范来分离会计与出纳的职能,出现岗位之间相互串为的现象,让监督工作的实施变得复杂,大大削弱了监督工作的力度,致使一些违规现象例如白条抵库现象的大量存在。(三)票据管理的混乱与挂账现象的繁多

税款流失、小金库等问题的频繁出现,是由于规范不严格的票据管理造成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中,白条与假发票堆积成山。有些事业单位还采用自制的票据用来完成费用的收取工作,对事业内外部的控制与检查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一些发票的填写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在一个就是挂账的混乱,由于没有对往来款的挂账进行及时的清理,领导人员与相关财务人员重视不够,致使许多的单位存在往来款挂账的现象,而且其挂账余额慢慢由小变大,挂账的时间慢慢的延长,这不仅仅影响到了负债与资产的真实性,更是大大增加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风险,极大地削弱了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能力。

四、解决财务管理突出问题的方法(一)进行资金的分类管理,资金的统一支配

为了资金的统一支配,完善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必须加强借款合同的履行力度并重申相关规定,严格规范地方行政人员的行为,严厉杜绝职工借用公款的现象,并对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借款业务进行借款条件的抬高,监督其履行力度。在此基础上,还需明确一点:政府财政部门拥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要弥补国家消极对待资金管理与经营的现状,首先需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规范政府采购项目,和对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的准则,在政治资金管理的源头上进行有效及系统的资金控制,并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对各项支出进行跟进调查,做好项目工程最终的验收工作。并要求相关事业单位内部必须采取对财务进行集中与统一的管理办法,这也是大部分现代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常用办法,这样就能够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的监督与协调从而应对财务检查与财务审计力度的加大,防止财务风险的增多。

(二)健全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我们的事业单位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更加合理地对部门内外预算进行编制,统筹,从而方便收支项目的进一步理清与细化。事业单位与会计人员必须遵守部门预算,不任意更改预算方案,坚持按规程实行,以达到收支平衡与以收定支的效果,防止财务缺口的出现。

责任分明,职能细化。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管理时,一定不能将一些职务职能相混杂,要坚守职能到位,责任分明的原则,以保证账务与实际相符,而且财务人员必须跟进所负责项目的实施,参与到该项目监督与管理工作中,从而使财务与工程的联系更加紧密,防止脱节现象的发生。(三)加强票据管理与挂账的处理

票据的合法使用是票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自制的票据用来完成费用的收取工作是不合规范的,相关票据应该由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统一领取与购买,并加以严格控制管理,其它不关联机构和个人并没有购买的权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需加强对票据的缴销工作,进行票账相对,以做到票账额度相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制度规范是处理长期挂账的有效措施,在建立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必要的教育与检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是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与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挂账现象得以有效的改善。

结语:当前,如何进行预算编制的改进,如何实施国有资产管理,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理改进,不再停留不前,才能顺应经济时代的发展,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所支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参考文献: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这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还并没有很好的适应这种变化, 没有对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作的特殊性使得其财务管理较为薄弱,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1.在预算的执行方面缺乏严肃性和约束力。首先, 预算单位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对支出的控制不够严格, 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 例如:利用公款进行吃喝、高档消费、旅游;超标准购买小汽车等,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招待费、会议费和车辆的燃修费过高,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众形象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次,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资金支出的管理使用过程中, 没有很好的区分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 在基本支出的经费不足的时候, 就用项目支出来弥补, 没有严格的做到专款专用。再次,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 没有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 重视拨款, 但是轻视了对专款的管理, 注重对预算的审核, 但是忽视了资金利用的实际效果, 缺乏对相关项目资金的有效的考核和监督。

2.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一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没有建立健全, 无法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在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方面的作用, 例如: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信息系统控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序的制度、财务收支的审查制度以及财产的清查制度等都不够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 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促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保证单位的会计工作真实、顺利进行的保证, 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 即使设置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形同虚设。

3.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重视使用, 轻视管理。一方面, 部分按照规定应该直接通过财政支付、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 各个预算单位都逃避政府采购, 自行进行采购。另一方面,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 过分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 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各个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是以国家的财政投入为主的, 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固定资产并没有相应的代价,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不断的申请财政经费购置或者兴建资产, 盲目的追求高标准和高品质, 对处于尚能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进行提前更新, 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对已经购入或者已经新建完工的固定资产缺乏相应的管理, 具体表现在: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够规范;部分固定资产的去向不明, 造成账实不符, 给国有资产带来了闲置以及流失。

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门预算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财政部门虽然对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了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法的规定, 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还是有不少的预算单位沿用基数法, 这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影响。其次,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在对基本支出进行定额制定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细化程度上也不够, 这在无形之中就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铺张浪费和挪用资金留下了一定的隐患。再次,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的不够严谨细致, 尤其是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 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人为的因素较多, 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编制的准确性, 使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普遍的存在预算追加的现象, 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严肃性, 给相关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配套。近几年, 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财政支出方面的一些改革措施, 这些都引起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重大变革, 已经影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但是,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并没有因此而做出改革,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会计制度相对于会计实务严重滞后的矛盾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显得越来越突出。

3.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乏力。随着财政改革的进行, 财政监督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 总体上财政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一定的缺位, 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科学的监督机制。从监督的内容上看, 对单个的环节和事项的检查少, 对全方位的资金使用检查的少, 没有对资金的使用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监督的方式上看, 专项检查和突击性的检查多, 日常的监督少;从监督的时间上看, 还是以事后检查为主, 忽视了事前和事中的监督。

4.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备, 财务人员的岗位分工是否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票据印章的管理混乱、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现金的使用也没有完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支出的审批程序不够规范等等, 这些财务管理上的漏洞都给贪污腐败现象留下了可乘之机, 严重的影响了资金的有效、安全使用。

5.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 单位财政申请和打印凭证、支出的审核和账务处理等都是通过网络操作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产生了制约。另外,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往往不能全面的掌握相关的财务知识和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 这也是造成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预算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的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现阶段,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坚持预算管理中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评价预算并重的原则, 合理科学的编制部门预算, 努力推广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进一步的细化对收支项目的预算编制, 切实的保证部门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 对支出标准的制定也要合理科学。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预算进行收入和支出的安排, 逐步杜绝随意追加、变更预算的现象, 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 给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2.增强财政监督的检查力度。一方面, 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的力度, 实行专项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专项资金建立相应的跟踪反馈机制, 掌握资金流向, 用好管好资金。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严防有关人员趁改革之际, 以不合理的价格变卖单位财产、转移收入等行为对国有资产造成浪费和损失。严格的落实责任, 一旦查出有财政违法的行为, 要立即给予严肃的处理。建立严明的赏罚机制, 从根本上防治腐败, 堵住各种财政漏洞。同时, 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克服重视使用、忽视管理的观念, 严格落实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首先, 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 保证现金真实的反映在银行存款中, 坚决抵制白条抵库的现象, 对所有的事业收入要及时入账, 禁止通过私设“小金库”等方法转移资金, 杜绝重复报账现象的发生,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对票据印鉴要分开管理;进一步的规范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其次, 要明确责任, 进一步的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 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树立依法理财的理念,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内部控制措施, 并积极的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切实实现低耗、高效的目的。

摘要:本文指出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建议从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的约束机制、加强财政监督的检查力度以及重视内部控制等方面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杨龙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8) .

[2]蔡建英.论事业单位资金投放活动中的财务控制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7) .

[3]张房维.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探析[J].财会通讯, 2006, (1) .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定资产没有专人管理

有些单位同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专人负责同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有的十脆将同定资产的实物管理纳入财会人员的工作范围,违反了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账物分离”的基本原则;有的单位同定资产虽然有人保管,但基本上是“谁用谁管,谁买谁管”,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

2.同定资产分类不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的同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有些单位同定资产未按国家标准分类,造成分类不清楚、核算不准确、资料不齐全等,核算科日只设二级,未按照单位实际设定更细致的科日核算,导致财务部门只知道同定资产金额,不知道具体同定资产数量、单价等信息。

3.同定资产帐卡不完善

有些单位未按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或者明细分类账、卡片形同虚设,总账、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账、卡、物“三位一体”管理没有实施到位,导致出现产权不清、账实不符等很多问题,甚至出现资产管理的盲区。

4.同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流工形式

无论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同定资产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单位有盘点制度,但未执行,或盘点不细致,只是走过场,甚至是在办公室自编盘点表,不进行“两帐一卡”(同定资产总帐、明细帐和同定资产卡片帐)核对,未做到帐实相符,甚至一些使用年限过长明显已经报废无法使用的同定资产,也长期挂在账上未作处置。

5.同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有些单位在财务核算中未实行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未单独设立同定资产核算模块,存在设置同定资产分类不合理、不科学、不符合国家标准,未能真正将会计电算化管理同定资产落到实处。日前,各单位使用的同定资产管理软件也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单位负责人不重视同定资产的管理

部分单位员责人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而对同定资产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 2.管理制度制定不严谨、执行不到位 单位制定同定资产管理制度时未细化明确业务流程及工作职责,也没有对同定资产的使片用和保管细化到个人,制度制定不够严谨,制度一经制定后又多年不变,未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而对同定资产管理制度作进一步完善;部分单位虽有制定制度,但存在未严格执行同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3.同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同定资产的属性,这限制了同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有些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知识,常有发生有意无意漏记同定资产账的现象,甚至有些单位同定资产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基本会计专业知识。

4.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

同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銜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这就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同定资产管理工作置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些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同定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正常运转,下面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同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增强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意识

各单位领导要加强固定资产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同定资产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只有不断深化单位领导对同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树立管钱管物同等重要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现象,才能使同定资产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还应该建立起资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并把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

2.建立资产管理与效益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同定资产购置、验收、凋拨、报废等各环节的事后监控管理,将资产的有效利用、资产的保值增值、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单位、部门和职工个人利益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各管理层次和职工参与资产管理的意识。同时,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要检查,合理调剂闲置资产,将资产使用效益与单位的业绩考核挂钩。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3]程金伟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关键词]政府;行政管理;对策。

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运作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探索应对措施。

一、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观念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在管理主体上重政府作用轻多元参与,在管理方式上重管理控制轻协商服务,在管理环节上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在管理手段上重行政手段轻法制规范和道德自律。

(一)政府行政管理绩效与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存在差距。

第一,宏观经济调控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经济发展只有给人带来幸福才具有意义,政府的管理工作不能脱离这个目标。但是,这个要求并未完全达到。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近几年最令人们关心的房地产问题一直热度不减,房价不断攀升,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利益。虽然政府对房地产调控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还引发了广泛质疑。第二,微观经济管理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部门的管理中存在着“越位”“错位”“缺位”现象,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中措施不当,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利益。特别是在我们当前提倡低碳生活的背景下,行政投入和行政绩效之间的较大反差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真谛。第三,对发展主体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发展权的主体是人,尊重人的发展权本质上就是尊重人的自主发展。但是,一些部门把发展权片面理解为“政府的发展权”,进而滥用“政府发展权”,危害人民群众其他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政府管理绩效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

第一,步调不够协调。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造成的惯性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发号施令和通过审批等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这种习惯性做法体现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长官意志而不是民主作风。其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一些干部只唯上不唯下,只唯“功”不唯实,群众的利益往往在“政绩”追求中打了折扣。官僚主义的影响也大量存在,在一些地方民主权利成了摆设。第二,内容不够配套。加强民主管理,实行依法行政,是体现政府管理中人本关怀的主要措施,也是现代管理的基本方向。然而,这方面制度管理建设的内容还不配套,权大于法、言大于法以及利益代法的现象时常表现出来。第三,运行机制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服务型政府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适应改善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政府管理绩效与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

在文化事业方面,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方面的协调都不够有效。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的主题词是“普及”“跨越式发展”“重点建设”“争创世界一流”,以及高校“扩招”“合并”“大学城”等。这些“发展”的光环不仅冲淡了教育改革的本质,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教育不公的状况。日益拉大的学校差距、不断升级的“择校热”、高昂的教育收费加剧了业已存在的阶层差距,享受“优质教育”越来越成为金钱和权力的较量,成为富裕人和有钱人的专利。权学交易、钱学交易、招生****、学术****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益性和公正性,对人的发展造成许多思想障碍和心理挫折。

(四)政府行政管理绩效与改善民生的要求存在差距。

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不够完善,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理论框架、基本参数和操作规程等都需要进一步创建和完善。实际操作中,重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保障、重经济指标轻社会管理、重管控工作轻服务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行政管理方式不够灵活,公民参与管理的质量不高,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手段比较单一,没有达到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各种途径、各种设施妥善解决社会问题的境界。政府的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都有待提升,近期日本地震影响下的中国盐恐慌,再次表明改善政府管理任重道远。

二、造成当前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管理的质量。

我国政府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现有的公务员队伍中,一些领导干部的“一言堂”和“家长制”作风使个****利欲望极度膨胀,而且,我们现在的“一把手”负责制也使个别干部找到了独断专权的“理由”或借口。其根本原因是脱离以人为本,行政决策机制不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执法部门和权力部门对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缺乏相应的有效制衡机制。有的政府工作人员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强,习惯于工作怎么好做就怎么做。一些政府公共管理政策封闭运作严重,违背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行政主旨。

(二)政府管理中的监督缺位影响管理效能。

目前,我们的政府工作远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人大、政协、媒体等社会各方面对于政府工作的监督并没有真正体现监督的实质,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在所谓的“中国国情”“中国特色”借口下被一再演绎。如目前我们虽然也实行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等措施或做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二是群众对政府工作难以实行有效监督。一些地方行政程序的参与度较弱、公开度较低、公正性差较,对违反行政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也不健全。相当一部分行政程序缺乏民主性和透明度,甚至没有给当事人应有的申诉权和申诉机会。三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和运用民主的能力还不适应监督工作的要求。在一些人眼里,有关的法律制度也还是挂在墙上的风景。四是在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上,如拆迁问题、农民权益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物价问题等,监督不力的现象很严重。

(三)现行政策之间的“打架”现象影响行政管理绩效由于制定政府公共管理政策的主体较多,这些主体本身又都是独立的利益部门,在政策制定中必然存在着利益纠葛,造成政府公共管理政策制定中协调不够,出现不同条例相互“打架”的现象,政府公共管理政策之间相互抵触、彼此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是部门之间存在政策冲突。一些地方、部门为了自己的小团体利益相互拆台,甚至以损害别的部门利益为代价获取局部利益。二是一级政府或上级部门制定的政策与本级政府的部门或下级业务部门的政策相冲突,使全局利益受到损害,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三是政府公共管理政策之间不配套,造成一些管理机构以所谓“因地制宜”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借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类的活动。四是问责制的问责尺度不一,缺乏专门、完善的问责法,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定不够清楚、权限许可不够明确、问责程序不健全、问责主体和问责范围过于狭窄。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态度轻处罚、重处罚轻预防等现象。

(四)发展中的认识误区降解了政府行政管理的实际功效。

在增长方式上,一些政府部门片面关注GDP,把它异化为某些形象工程,脱离了现代社会应有的人文关怀。一些地方领导热衷于建豪华广场,脱离实际追求“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希望用城市的变化来展现自己的政绩。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一些干部对服务型政府的认识也存在问题,简单地认为服务型政府就是强化服务职能、取消管理职能,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发挥市场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出现了生产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等。还有,人们内部矛盾的化解效果不理想,社会思想道德的引导效果不理想,农村土地征用中的问题解决效果不理想,等等。

三、解决当前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的思考。

哈耶克认为,良好的制度、利益共享的规则和原则,可以有效引导人们最佳地运用智慧,从而可以有效引导有益于社会目标的实现[1]。这对我们探讨解决当前的政府行政管理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从理论层面上解决当前政府管理中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理论。从实践层面上解决当前政府管理中的问题,要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在操作层面上要强化公共服务理念,践行为民服务、为党尽责、为国尽心的服务意识,创新和完善服务方式,形成多元联动、多方激励、多重监督的良性机制。在制度层面上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立法,形成运行有理、操作有据、执行有度的管理规范。

(一)在理念定位上牢固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国家权力的源泉。这就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政府最根本的职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有过充分论述,如马克思的“公仆论”、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管理就是服务”等,都阐发了这方面的思想。******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

基于上述认识,政府行政管理要围绕“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来进行。而且,“关注民生,创建良好的公共秩序,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政府管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并重,坚持执政为民,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市发展要给市民提供一个清洁、美丽、富裕、和谐的环境,农村发展要致力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科教文化发展要以为国家培养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知识双优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财税金融分配要兼顾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社会建设要以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为目的。

(二)在职能定位上实现全方位的角色转换。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发挥民众参与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多元治理更需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3]。这需要转变角色,致力于完善群众的利益维护机制,包括利益表达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解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首先,从地方政府的行为和权力角色上看,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维护社会治安,形成安定有序的良性发展状态;二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妥善规划和引导经济发展,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局面。其次,变换服务角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在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对低收入家庭和个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让每一个公民共享发展成果。再次,执行市场规则,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正常竞争和合法经营,完善市场制度,保证市场的完整与统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法律以及规章,完善市场运行和调节体系,建立社会信用,保护包括私人财产在内的各类资源产权,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自由选择、公平竞争和安定有序的经营与发展环境。

(三)在目标定位上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社会本位、公民本位的行政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满足公众需求为目标的政府。公共利益是服务型政府行政活动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任何偏离公共利益的行为和做法,必将使服务型政府失去原本的意义。在现实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个别地方和部门受自身利益驱动,以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为行动原则,形成各色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政府部门因追逐自身利益导致机构规模不断扩大,行政经费日益上涨;个别公务员以权谋私,其行为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威信,毁坏了政府形象。这些现状必须彻底扭转。公共服务型政府应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围绕公共利益开展活动。从本质上讲,公共利益规定了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方向和职能范围,公共利益是服务型政府最根本的价值诉求。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树立牢固的公共利益观念,把公共利益观念置于核心地位,使政府行为在公共利益观念的支配下服务于公共利益并使之最大化。要从管理控制观念转变为服务观念,从高人一等的“管理者”“父母官”转变为人民的“公仆”和“服务员”,使服务意识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始终。

(四)在路径依赖上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4]。这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透明原则。在此基础上,体现管理的科学性、统一性、群众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具体地讲,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障发展权。发展权完整意蕴应当是自主发展。为了促进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典型示范来引导,通过国家帮助和辅助来规范,不能搞强迫命令。二是保障财产权。财产权问题在农村土地征用和城市拆迁中表现得很突出。尽管国家为保证农民权益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一些地方,农民的发展权和财产权被肆意践踏,导致农民丧失发展能力,也造成一些地方农民越级上访,甚至出现极端行为。三是保障社会公正。“要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必须确立权利平等原则和建立健全权利制约机制”[5],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分配关系。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在方法选择上完善政府运行范式。

第一,经济职能要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型向社会和谐型转变。毫无疑问,政府适度的经济干预和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又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定位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直接性前提,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性前提。这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绩效的重要环节。第二,由封闭式的集中决策向开放式的民主决策转变。在革命时期,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各种决策需要高度保密,而且保持下级绝对服从上级,这是完全必要的。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采取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也要求通过政府的权威来推进各项计划的执行。但是在当前,这种决策模式必须向开放式和民主参与的决策模式转变,即从封闭型的行政体制向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转变。首先是市场化改革造成了利益的分化,使得同一项公共政策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影响,如果公共政策不让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话,是难以有效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的。二是只有开放式和民主决策才能够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毫无疑问,方案的选择过程就是不同利益的表达、竞争以及权衡过程。开放式和民主决策,有助于实现作为管理者的政府(行政机关)、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大众和作为政府与大众之中介的专家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的体制结构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体现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三是只有实现了开放式和民主决策才能够有效杜绝****现象。事实上,我国各个领域的****现象几乎都与暗箱操作直接相关,这样最有利于逃避监督。要有效地遏止****,必须实行阳光政策,实行民众参与式和互动式决策。第三,由“集权行政”向“分权行政”转变。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资源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要根据利益划分、信息多元、回应管理的需求,依据事项的分类和政策管理与执行管理分离的原则,建立分类、分级管理的政府体系,改变“条块交叉”的行政管理格局。第四,由利益政治化向利益社会化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站在市场各种经济利益之上进行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将自己也作为利益的一方放在其中,甚至去与民争利。这也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立足当代政府公共实践与和谐社会建设,从社会系统、控制、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角度,结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从案例入手,寻求化解社会管理问题,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社会管理格局”[6]。

(六)在管理取向上积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

探索“互信———安全”型模式,形成一个融洽的环境;探索“合作———包容”型模式,调动资源,解决矛盾,提升服务效率;探索“民本———服务”型模式,把出发点和立足点放在满足群众利益诉求上,以服务质量来检验政府行政管理的效果;探索“民主———法制”型模式,发扬民主,依法执政,在法律范围内完善服务职能;探索“制度———规范”型模式,建章立制,规范服务,形成高效服务的灵活机制。积极推动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由“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的转变,由“指令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效率型”向“效能型”政府转变,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由“无限责任”向“有限责任”的转变,“着力打造有限型、高效型、责任型、服务型、廉洁型、阳光型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7]。就当前而言,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和完善行政管理格局,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的引领。

参考文献

[1]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7。71。

[2]王星闽。政府管理创新着力点在哪[N]。光明日报,2010-12-13。

[3]金书仪。社会管理创新需让“公众参与”成为习惯[N]。解放日报,2011-04-12。

[4]省部班课题组。发挥制度优势保障公民权益促进民生改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2):17。

[5]虞崇胜。民生、民富的关键是权利和尊严[N]。学习时报,2011-02-28。

[6]杨军剑。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析[J]。学习论坛,2011,(4):65。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 杨娓娓 学籍批次 1303 学习中心 江苏盐城响水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升本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李金凯

内 容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其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将着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内部管理 解决问题 资产管理制度 外部监督 建立健全

目 录

【摘要】................................................2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4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及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4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账实不符现象.5

(三)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5

(四)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5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6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6

(二)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6

(三)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6

(四)会计核算存在滞后现象...........................7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7

(一)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7

(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7

(三)完善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和科学管理制度.........8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8

(五)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块.....................9

(六)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规范账务处理.............9

(七)持续开展固定资产维护盘点.......................9 【参考文献】...........................................10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必要条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在经费支出中列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一些部门单位在固定资产购买、管理、核算中不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账外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及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1.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

2.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固定资产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管理未得到彻底落实,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不重视,产生更多的违规事件。

3.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物品、钱财均是单位的资产,其 4 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假象,即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加重要,导致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大部分单位没有科学性的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盘存等相关制度。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账实不符现象。

由当前情况来看,较多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中包含的一类显著问题在于账实不符现象较为严重,与实际状况相比固定资产规格、账面数量与净值存在显著偏差,较易引发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1.账务体系及入账单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

2.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如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对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又如建造的固定资产,由于资金不足、决算不办理等原因,造成结算不及时而未入账。

3.会计信息不真实。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

4.会计信息记录不完整,存在账外资产。有些单位出租部分办公用房,收入未全部进账,直接抵项了账外的单位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财会部门对本单位租赁收入的应收数、已收数、欠收数,均无完整的台账或记录,会计监督失控。

(三)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一般为1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四)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管得 5 很不到位,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固定资产的属性,这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如部分单位大规模购入图书,进行图书室建设,对所购图书就没有记入固定资产核算。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以上问题既有管理体制缺陷的因素,也有管理过程不规范的原因,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且伴随着法律的完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更新,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细化。但是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是在财政部1997年7月17日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仅在2001年和2002年就预、决算报表制度进行了更新。因此与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的核算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更新也不够及时,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约束机制。

(二)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国家每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进行了预算并实行了政府采购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并没有充分利用预算、政府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监控。而且,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做预算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结合单位的固定资产的需求和单位的发展目标,亦没有依据本单位的发展战略来对固定资产购置编制预算,有的仅凭拍脑袋来决定预算,导致采购的随意性较大。在真正采购时,对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范围、种类认识不深,导致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甚至出现单位自行采购。

(三)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验收制度缺失,或没有执行验收。这样导致所购物品质量难以保证或出现购非所需,并且无法追究责任。二是登记制度不健全。物品进出没有记录或记录不正确,资产使用状况不清。三是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这样造成账实不符或部分资产流失,并且 6 无法追究固定资产损毁、遗失等责任。四是不严格进行盘点。无法及时发现资产的损毁、遗失及账外资产等,极易造成账实不符。五是资产维护不规范。对于常用的资产,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否则将人为地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六是对于损毁、遗失的固定资产,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或索赔执行不力。由于前几项原因,资产损毁、遗失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或查明原因也难以追究责任。七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出租,往往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支出不规范或不合理。

(四)会计核算存在滞后现象。

对固定资产核算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账目应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应该入账的没有入账,应该销账的而没有及时销账,直接导致账实不符。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不准确。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对固定资产入账时,只按发票面价入账,而忽略运费、安装等费用,减少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二是决算前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发生的借款利息及其他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计入当期事业支出;三是对于接受的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等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形成账外资产;四是已投入使用但尚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五是固定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变价收入,计入其他收入甚至计入账外账或列入小金库,并没有计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六是对于报废、损毁固定资产没有做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七是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有的单位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将投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或列入小金库。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一)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

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强对行 7 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对各种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对于采购固定资产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制度,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只停在对数字的监督,要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同时对于金额比较大的固定资产要定期检查其是否流失,加强对固定资产报损的管理,对于确实已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固定资产予以核销,但是对于可以追回的固定资产要责令追回。

(三)完善健全资产管理机制和科学管理制度。

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管理制度,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首先,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可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其次为科学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事业单位应对自身拥有的各类固定资产创建全面、整体账薄进行核算与反映,按功能与用途对其实施分类划分,并制作固定资产相应卡片,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令其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核心资料。同时事业单位应通统筹固定资产及预算管理,控制固定资产的申请购入过程。制定固定资产计划应全面涵盖于事业单位编制的总预算中,进而良好实现对构建固定资产计划的完善预算控制,杜绝其盲目随意构建状况的产生。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相关会计核算应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权责发生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只是价值形态的变化,不作为与收入相配比的支出处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通过折旧反映单位“特殊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相应成本;其他一般支出也采取权责发生制核算,不论款项支付与否。针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账面不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问题,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 8 规定,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一次性列支的实际,应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列于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科目下方,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科目,同时增设专栏反映固定资产净值。考虑到现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不完全是国家拨款,有的是自筹资金或创收收入,还有捐赠转入等其他方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按资金性质、分期、分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可采用简易的直线法计提折旧,对提前报废的资产不再补提折旧,对超期使用的资产不再续提折旧,并根据固定资产项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明细核算。这样,才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为政府宏观调控与单位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五)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必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桌面走向网络。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能及时、迅速地获取单位管理运行及实时变动的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进行信息化操作处理,做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通常仅在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为核算型软件,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向财务业务集成阶段发展。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生成资产凭证、资产账簿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单位所有人员。所以,必须借助信息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

(六)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规范账务处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七)持续开展固定资产维护盘点。

为全面杜绝不良流失的国有资产问题,事业单位应在日常管理中持续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维护盘点,财务部门则应与保管部门进行及时对账,进而实现账实相符、9 账账相符目标。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运用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和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由于受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在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机关作风”、“机关习气”较重的企业行政管理干部,他们完全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全盘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一种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效益。

2权力集中缺乏制约;

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官本位”现象普遍,一些企业往往都是行政首长(经理或厂长)说了算,其它人员只有“唯命是从”的份,家长制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使企业整个系统严重缺乏活力和效率。

3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比例失调:

现有的企业行政组织机构在设置比例上指挥、执行机构过于庞大,而监督、反馈、信息等机构力量普遍薄弱。往往反馈不全不畅,信息失真;监督软弱无力,讲功不讲过,行政指挥机构难以搜集到及时准确的信息,以致执行不得力,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4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企业缺乏严密的行政管理体系。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行政事务为重要方向,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很少有企业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导致各个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缺少创新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严重滞后。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这种行政管理模式根本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帮助,企业行政管理流于形式,造成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企业发展速度减慢。

二怎对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

1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在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这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甘当幕后英雄。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特别是不能把自身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

2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以其为首的管理系统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和权限,其次必须保证其管理措施有畅通的行政实施渠道,再次还要建立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工会的民主监督职能,保证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防止其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3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

企业行政管理是依赖行政组织机构和行政渠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是实现行政命令、指示等畅通并迅速贯彻的重要保证。行政管理最忌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渠道间沟通不畅等,从而造成信息滞后和效率低下等弊端。因此,合理设计与选择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科学化是密不可分的。

4健全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企业应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相关的部门进行行政监督。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完善保障体系,强调企业行政管理措施的执行力,逐步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其次,健全企业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企业行政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咨询机构为补充,建立有相应的行政监督部门。不断实现三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不断健全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不断有效企业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不断优化,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确保企业行政管理措施能够落实。

三结束语: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中占得比例不断增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条件,更是为了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和不断促进事业发展的基础。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还不完善,重购轻管现象突出,资产管理不到位,加强固定资产系统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为日常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管理固定资产的风气,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管理意识,从而忽视了保管和监督的管理制度,根本没有重视资产的效益性。加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专门的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不明确,管理意识严重缺乏,且没有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滞后。同时,在资产的占用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价方面还没有一个系统、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制度,造成日常管理的随意性较大。购置环节也缺乏必要的购前分析评价制度,审批的部门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购置的必需程度难以管到实处,对设备的配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对资金的节约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

(二)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固定资产的添置不容置疑,特别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设备。然后在设备购入后,使用效率如何,仪器操作中是否违规,日常维修保养怎样,却没有统一的管理考核机制。很多资产管理员缺乏责任心。仪器出现小毛病不维修或者维护不当,也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的设备低用高配,购置环节也缺乏必要的购前分析评价制度,审批的部门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购置的必需程度难以管到实处,对设备的配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对资金的节约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领导及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三)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没有进行定期清查盘点

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而管理人员多数由财务人员兼任,并且人员不稳定,调整频繁。资产转交缺少交接手续,资产借用归还手续不完备。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有账无物”等现象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固定资产进入、使用和退出的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有的先交付使用,办理入账手续滞后:有的已不能使用,但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没有及时销账。有的资产买来后,几经周转,就不知去向,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造成帐实不符。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优化资产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重购置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彻底摆脱传统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体职工的资产意识。

(二)完善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程序化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该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加强对使用固定资产的监督。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制度和“一帐一卡”制度。管理部门根据购置合同逐项对照资产,进行验收,保证使用过程的资产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及时正确的进行账账核对,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同时,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学校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内容,以明确责任。

(三)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力度

各部门主管人员应该根据自己所保管的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登记并保管好本部门账册,做好固定资产的正常申请领取、报废工作,定期与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会计人员核对,做到账账相符;会计人员应该做好固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并定期进行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基层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的进行现场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设立卡片,在卡片上注明该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要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理、备份、更新、查错防漏。

(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80页)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方面对使用单位作出评价,主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评价。

(1)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考核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是否熟悉。(2)固定资产投入的依据。考核资产采购程序是否正规,投入的规模是否合理,投入的方向是否符合科研课题需要。(3)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考核购置、上级调拨或接受捐赠资产是否登记入账,账实是否相等,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4)资产处置。考核是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报废、出让是否?报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5)维修保养。考核资产使用部门是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尤其是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能否及时消除隐患,降低固定资产的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6)固定资产奖惩措施。考核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考核奖惩措施执行落实情况以及对固定资产责任损失的处理制度是否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固定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质基础,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把分级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领导、资产管理员、财务人员及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切实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约运行成本,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阐述了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保证其使用效益,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资产闲置或重购、浪费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还没有严格完善的资产管理法律,导致在实际管理中,许多管理人员行为并没有足够的指导与约束,管理失误问题自然也就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于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罚并不严厉,这就导致许多管理人员出于经济利益、避责等原因,在工作故意违反某些规定,给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2.资产管理意识缺乏

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意识严重缺乏,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于资产的来源、用途等认识不清,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国家拨款是理所应当的,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大肆铺张、公物私用等问题也较为常见;另一方面,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的资产使用、购买等计划,在资产管理中重复购买、资金随意挪用等现象问题难以避免。

3.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对于一些关系到资产总额等方面的规定存在缺陷,比如资产的日常清查、更新以及折旧处置等方面,资产的流失、更新不及时和提前报废都是事业单位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同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还体现在没有对各个岗位和个人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导致日常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指责等,既降低了管理工作效率,也造成管理工作的脱节。

4.缺乏严格的监督

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缺少对资产管理的严格监督,首先,监督执行的力度不够,许多单位的监督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合理,监督工作只能流于表面,其次,缺乏外部监督,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大多还限于内部,群众和舆论等监督没有引入其中,许多资产管理问题难以发现。

5.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方式依然是较为传统的账本管理,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范围较小,许多资产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导致许多资产信息不能及时被录入到系统中;同时,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分、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也会严重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首先,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制度与规范,对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实现对管理人员行为的约束,避免盲目管理等问题的出现;其次,做好各个管理岗位之间的衔接规定,对不同岗位的责、权进行明确规定,避免由于管理中出现脱节和疏漏等造成的资产挪用、流失问题,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树立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加强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让行政事业单位员工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进而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主动的进行资产管理,从而实现整体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加强对资产日常使用和购买计划的编制,尽可能地使用现有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对于计划外的资产购买需要部门主管或领导签字,尽量减少重复购买或重购轻管等现象的发生。

3.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对当前日常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改进,并将其制成相应制度,比如对资产的折旧处置制度、日常清查制度等,提高资产各项管理的水平。其次,要对资产管理的各个岗位和个人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高效。

4.加大监督力度

监督是保证资产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和人员,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监督机制,给予其相应的监督权限,来对资产管理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监督,有效降低各种资产管理问题发生的概率;其次,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建立合理的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反应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反应的问题进行了解和反馈,保证监督的有效性。

5.引进先进管理方式

首先,利用电算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功能模块齐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资产的现有状况、分配、报废以及购置等各项有关资产来源和去向的业务活动全部纳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在发生任何变动时,都将变动情况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对资产信息的实时掌控。其次,利用电子卡的手段,结合定期、不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辅助管理,减轻管理人员清查工作的负担,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大多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因此,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在全体员工中树立管理意识,加强监督力度,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少毅.当前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2014,12:34-34,36

[2]王俊雷.行政单位资产管理的难点问题及措施[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4,1:7-7

上一篇:关于火的安全知识下一篇:幸福的滋味八年级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