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及将其引入大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几种途径,最后进行了总结及展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互动性差;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与行业接轨困难;师资队伍职业经历不足等,并提出应从加强教材建设,注重教材内容与生产实用性结合;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教、学互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课程实践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赵喜玲(1972- ),女,河南太康人,信阳农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潘赟(1982- ),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农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河南 信阳 464000)

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适应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职业岗位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地方产业结构布局,高职院校每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普适性,紧扣“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相关专业课程有“Photoshop平面设计”“CorelDRAW平面设计”“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设计”等。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学生应具备图形图像处理和艺术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平面广告设计、商业制作、网页美工、UI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工作,满足社会不同领域的工作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好地衔接起来。

一、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至今已近三十年,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则兴起于21世纪初。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我国的数字媒体教育开展相对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阻碍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1.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教材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大部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材的理论性强,实践操作内容较少,教材实例距离实际工作环境很远,教材欠缺实用性和职业指导性。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互动性差。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由于多数教材都提供了多媒体课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直接依照课件的内容给学生授课,这等于把书本内容搬到课件上、课件内容搬到课堂上,是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形。教师上课书写少了,上课相对轻松了,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更加被动。

3.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与行业接轨困难。第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能进行实践教学,但实践方式单一,课堂实践多数只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教师根据课后习题让学生完成实验内容,没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欠缺与职业岗位的对接。第二,高职院校实行的是“2+1”教学实习模式,即第一、二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去实习。该模式虽然使学生学习理论的过程更加高效、紧凑,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缺少缓冲,导致很多学生初到工作岗位时无法适应学习环境的突变,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不能胜任,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导致学生实际的实习效果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4.师资队伍的职业经历不足。师资队伍的培养要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硕士和博士,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缺少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对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缺乏了解,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无法用真实的工作项目来促进教学。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加强教材建设,注重教材内容与生产实用性的结合。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生产经验、人才需求方向选择教材,取舍教材内容,优选职业能力部分。在实践中,我们组织各专业课教师和行业从业人员一起编写教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把行业实际项目引入教材,开发出以实战项目为驱动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使教材理论知识、项目实例、任务目标融为一体,突出行业特色。此外,应将不同行业的不同项目充实到教材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广阔的就业选择打下基础。

2.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教、学互动。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制作课件、教师对着课件讲解课堂内容,这实际上还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加强师生课堂外的交流互动。第一,教师上课前可以把本节课的课件、录像或视频发到群里,学生可及时预习或复习教学内容;第二,学生若有疑问,可随时利用网络咨询教师,教师可在网上答疑,学生之间也可互相解答疑问;第三,教师利用互联网收集学生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第四,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观看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态,如有疑问及时回答,协助学生学习;第五,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收集作品,展示作品,学生参与评价每小组的作品,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课程实践方式。第一,教师定期带学生进入企业。教师把学习场所设置到企业,参观企业工作环境,观看企业工作流程,感受企业文化,让企业人员指导学生学习,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第二,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带来实战项目。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广告设计项目、房屋装潢设计项目、室内渲染等项目,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创立课堂环境,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完成项目,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环境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真正做到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真正无缝对接。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聘用的教师大多数是从高等教育进入职业教育,教师本身没有顶岗实习、校外实训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数字媒体教研室应轮流派专业教师去企业参观、学习,利用假期到企业参加职业培训,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研究等,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研室还要采取多种措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改、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第一,应建立由学校教务部门、教学督导组、学生教学信息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评教制度,设计包括平时考核、实地考核、学生评价等在内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实施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建立评估、反馈、督导、验收的监控体系。第二,采取优质课教学大奖赛、说课比赛、教学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教师研究、创新教学的积极性。

三、结语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校企合作,不断推进新形势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家礼,许芳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2).

[2]韦汉昌.高职课程改革取向影响因素分析与解决策略[J].高教论坛,2012(3).

[3]王桂龙,黄隽.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4]吴晓刚.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2).

[5]刘明生,王玲,李建华.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

作者:赵喜玲 潘赟

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2:

浅析新媒体技术在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及将其引入大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几种途径,最后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大学课程教学;应用途径

一、 大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课程是各高校实现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国内高校师生比普遍偏低,传统的大学课程中,一名教师要同时教授几十個甚至上百个学生,由于授课时间有限、人数众多,一方面,老师无法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考核方式上主要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核,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多,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得到调度,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一种浑水摸鱼、得过且过的态度。

再者,如今的大学课堂上,学生低头玩手机、打游戏的现象日益严重,通常教师辛辛苦苦地备课,到课堂上授课时,却发现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来。

二、 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及将其引入大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与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逐渐兴起。新媒体(NewMedia)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将其引入大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将为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师生高效互动以及构建全过程、多方位考核评价体系的新手段。

此外,对于前面提到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不如因势利导,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让手机变为课堂学习、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的工具,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回课堂,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打游戏的情况。

三、 新媒体技术在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途径

(一) 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课程资源

新媒体技术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作为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获取与课程和教学相关的信息,借鉴国际国内优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并与本校、本专业及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一套自己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方法。作为学生,则可以充分发挥其自主获取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自己去查找资料,进行深度学习,并将学习结果与老师、同学们进行讨论。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开设网上在线学习平台,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 利用新媒体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及复习指导

在大学课程的教学中,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常是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很多同学都是在对课堂内容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走入教室,而大学课堂通常具有教学内容多、知识量大等特点,缺乏及时、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很难有效地掌握和吸收知识。

如今,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要知识点、应知应会的内容等,通过PPT、微课视频、课后复习题等方式发布在教学网站平台,或直接推送至学生的手机客户端,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式学习,而老师则可通过打卡、课前/课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进行了解和监督,在上课前或上课后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三) 利用新媒体实现高效课堂互动

传统的大学课堂通常采取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同学们在下面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这种方式中,老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不敢质疑,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质疑的能力受到了抑制。利用新媒体技术中的实时互动功能,学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就所产生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反馈或质疑,教师也能实时地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还可以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四) 利用新媒体实现师生课后的互动交流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老师通常在上完课后就很难与学生有更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有了新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如组建微信群,教师在微信群中起到主导的作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资源发布、学习过程的引导、就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个人的或与课程相关的文章(如介绍课程的学科背景及应用情况等),或通过与学生在朋友圈进行互动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立体地认识并喜欢授课教师,从而对其所授课程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五) 利用新媒体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

1. 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课堂考勤。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辅助App层出不穷,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如翻转校园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时教师可使用该App进行点名,App会自动统计、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并将该统计数据提供给学校教务处等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查询、管理,也可以作为教师期末时进行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

2. 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考核多元化。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一考定论的方式,通过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新媒体技术,考核方式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的课程成绩不仅与期末考试成绩有关,还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考勤情况、预习/复习测验题的完成情况、课堂互动等情况有关,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方位的评估,避免仅凭期末考试成绩来进行课程成绩评定的单一考核方式。

四、 总结及展望

在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趋势下,将其引入大学课程教学过程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也是一个逐步摸索前进的过程。大学课程教学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及特点,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新媒体技术,让其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指导、监督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等。只有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地融合,扬长避短,才是最可行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威,陈桂云,李石.新媒体在大学物理实验新形式教学构建中的应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1):13-14.

[2]翟学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分析[J].科技传播,2017(5):15-16.

[3]李炳毅张爱萍.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1).

[4]陈江.课堂教学中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

作者简介:

杨雪,四川省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系。

作者:杨雪

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3: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探究

【摘要】新媒体技术诞生于21世纪,是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在我国高校教育事業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应该顺势而为,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出一套有利于自身课程发展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新媒体视角下去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并且从课程改革角度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与时代同步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高校体育课程 教育改革

新媒体技术是利用现代互联网与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径。传统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素质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巨大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新媒体技术含义及对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技术含义

新媒体技术是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技术,是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巧妙相结合而诞生一种新应用。作为媒体技术的新发展。新媒体技术是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速度快速化、传播文化先进化以及传播水平超前化。由于信息的多元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利弊双重的影响。因此,应该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有利之处,促进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

(二)新媒体技术对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发展现状

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技术,在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网络化程度不高,高校运用网络化教学水平能力有限,单单利用互联网进行图片展示,利用能力十分单一。其次高校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体育课程进行网页操作以及处理能力不高,无法传达体育课程教学的生动性;最后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对借助新媒体技术不熟悉是当代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现状。

二、新媒体技术对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及其对策

(一)新媒体技术对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对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老师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模式。即大学体育老师通过示范演练展示体育动作。学生根据老师发出的动作进行反复的操练直到熟练为主,有些体育动作因为难度十分大,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完全学习。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而新媒体技术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教师可以提前把动作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和观看老师的示范视频,提前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实地教学带来的麻烦和对时间的浪费。促进学生对体育学生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发挥。其二体育动作更加规范更加准确。新媒体技术下的体育课堂是一场生动的视觉盛宴,体育教学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下的课堂,体育动作更加规范,每个动作都有文字和语音讲解;体育动作更加准确,学生通过课后的演练,使得实际课堂的效率得以快速提高。最后对于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体育知识了解更加详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对体育热情和带动社会体育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身体锻炼的热爱,带动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在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新媒体应用的发展对策

在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新媒体应用的发展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运用新媒体能力,传统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单单依赖课堂教学,或者通过PPT展示的一种静态教学与讲授的方式,方式比较单一固化。教学过程当中的技术落后导致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乏味枯燥,无法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也不利于学生提高专业化水平。因此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应用新媒体能力十分重要。其次是高等院校新媒体技术不够成熟。不单单是体育课程,其他课程的传授也是相对传统单一;导致新媒体技术不够成熟,因此提高新媒体技术应用广泛度和技术,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媒体技术下的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首先要认清新媒体技术这一技术。其次对新媒体技术给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最为重要的是认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新媒体技术应用发展现状,这样有利于在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新媒体应用的发展对策的提出。

参考文献:

[1]裘友凤, 陈晓龙. 电子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3):48-49.

[2]李璟明.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2):58-59.

作者简介:

刘婷(1985-),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作者:刘婷

上一篇:离职申请书(通用3篇)下一篇: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