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精选12篇)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1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传统典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只要求传承知识虽有一定好处,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却始终处于被灌输、被填鸭的从属地位。其主动性、内动力和自压力、积极性难以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多年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中的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创造情景,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发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的教学就能解决以上的矛盾。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问:这个长方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学生众说纷纭,急欲求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让该演示在学生个人的电脑上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感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

二、把握时机,促进发展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突破、重点处理的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效:

1、使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疼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

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flash制成的课件,可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使导入适时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的教学结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如果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把长方体表面积展开之后是一个平面图形展示在屏幕上。那么,这就使计算机媒体过早地介入课堂,应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触摸,甚至动手拆开长方体、猜想之后,再让媒体进行演示论证,这样才是适时导入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共享资源,协作发展

应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供形式生活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不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和编写教案上,而只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在帮助学生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时,引导学生从何处获取有关的学习,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等。所以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只是出于引导、点拨的主导地位,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 2

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2

●●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引入新课阶段就要用好多媒体课件, 引起学生的好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圆的认识》导入阶段:我用Authorware展现狗熊和猴子骑方轮车行驶的情境。小熊那上下颠簸的模样, 猴子骑圆轮车时又快又平稳的样子, 把学生逗得前俯后仰。接着, 我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带着各种猜想的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像这样的开篇教学, 既创设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又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我们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只能通过语言的描述, 情境的创设就显得有些惨白。

【思考】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 上课注意听讲时间短, 持久性差, 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比较稳定的部分, 所以我们教师要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要用色彩鲜明, 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新课,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许多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是因为它们太抽象, 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 只有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才能突破时空限制, 将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 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案例】《相遇问题》新授阶段: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两个卡通人物同时从自己的家里出发相向走向学校的情景:两人1分钟各行了多少米?2分钟呢?……当两人经过4分钟时, 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形象的动漫有利于学生观察路程和与两人距离的关系, 在学生大脑中容易建立起相遇问题的表象。多媒体课件用它丰富的表现力, 形象地为学生分析了数量间的关系, 从而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思考】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数量教多、内容较丰富的主题图, 但这些主题图是静止的。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教学就能使这些静止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从而克服了小学生的思维抽象性不足的弱点。特别是在图形面积计算、解决问题的课堂中表现更加突出。

●●运用多媒体课件巧设练习、巩固课堂新授知识

心理学指出,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量练习才能实现, 而小学儿童却好动爱玩。如何才能给两者寻找一个平衡点呢?游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案例】《分数的认识》巩固阶段的所有任务用一个“智力大比拼, 闯关获大奖”游戏来统涉, 推出两道基本练习, 一道提高练习, 一道拓展练习。这一环节的创设,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感觉到是在玩, 而不是在做练习, 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游戏中来。生动的游戏情境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成功的体验增添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思考】课堂教学有了计算机这一容量大, 信息检索、转换方便的工具, 给我们巧妙设计练习提供了可能性。因此,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有意思”的练习材料和机会才是这个阶段教学的重点任务。

●●运用多媒体课件评价学生, 调节活跃课堂气氛

环境心理学认为, 课堂环境可以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 而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这种状态下是最合适的, 此时大脑灵活, 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好。

【案例】《相遇问题》教学评价:我运用“电脑读题”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当学生在讨论、思考时放上一段轻音乐来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得以保持。在进行巩固练习时, 让卡通人物当裁判, 当学生回答准确时, 多媒体显示勾并伴随这一句“你真棒!”来鼓励学生;如果回答不正确, 就用“不要紧, 下次继续努力哦。”来给学生加油。

【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调节课堂气氛, 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饱满的热情,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激励他们的进取心和好胜心, 让他们自己的闪光点能在同学、教师面前充分表露。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3

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焕发出一种新的生机。

关 键 字:学习激情、课堂教学效率、主体地位、激发欲望

【分类号】G623.5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科技与课堂教学媒体的紧密结合。人们开始更多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动手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以思维素质为核心的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強的。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且形象逼真的屏幕图象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由此可见,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也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教学活动的始终。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利用几何画版先设计了一个由几个简单几何图形组成的人头,但是他的五官是不对称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个“怪物”头像给吸引住了,接着让学生通过移动五官来美化人头以引出“对称”,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

二、运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在是“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正因为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颜色发生变化的这一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圆的面积 ”一课中,学生很难通过剪、拼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而且采取此种方法会花去大量的课堂时间,效果也差。此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将圆平均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然后拼成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们很容易发现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加上动画呈现半圆的周长展开后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圆的半径与长方形的宽相等这些条件,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动态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对学生产生了强烈有效的刺激,使原本非常抽象的知识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即突破了重难点,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为学习主体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可能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 测量手中的“透明胶、硬币、光盘等物体的周长,然后完成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记录表,让学生从记录表中推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 由于在测量物体的直径,周长中存在误差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一知识点强加给学生。此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直观显示,让学生输入直径的数据,立刻生成以直径为大小的圆, 然后整圆展开成一条线段,直径依次在这条线段上翻滚,刚好是三倍多一点,(输入直径的数据越大,圆越大,输入直径的数据越小,圆越小,这一过程由电脑编程控制)。随机输入直径数据,可让学生了解不管圆有多大,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得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的整体认知也得到了发展,既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总之,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思维环境,其直观、形象、生动的动态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追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这种形式,而应在科学地应用上多加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精髓,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够优势互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琦, 运用多媒体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J].教育技术研究,2002,(1)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4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模式在现在的教学中已经取代了传统模式的主导地位,多媒体也逐渐搬上了教育的舞台,因为它的“声形”并茂在学生当中起到了传统模式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多媒体小学语文课件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让学生兴趣盎然、直观形象的进行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虽然,多媒体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相信,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必然会让语文教学取得丰硕成果,让新课程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语文教学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改革,这样才能顺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就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他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创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性

面对枯燥乏味的一篇篇课文,学生厌学情绪难免会滋生。这就需要教师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电化教学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文字演化成图形,再配上声音,做到“字、图、声”相结合。学生会在动态画面中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燃烧后,教师的教学便能顺利、有效地开展。这时候教师更要运用好手中的多媒体手段,因为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尤其是文中的重难点,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含义。

(三)增加兴趣,以练促学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它能将静态的书面文字和图画动态化,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边看电影边学习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之调动起来,这便出现学生“想练”“想学”!

现就在此谈谈多媒体的运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训练所起的重要作用。

“口语交际”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谈静止,无场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远处是一座运动场,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场面非常热闹,运动场大门上有一条横幅,“动物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的小蜗牛,动物们叫“小蜗牛,你怎么才来呀?运动会都快结束了!”小蜗牛说:“唉,我爬利太慢了,今天天没亮我就出发了,可还是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你们能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澜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人而取利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要结合小学教学经验总结来提升自身的导入水平。

(二)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些,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1.理清思路法。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的可剪辑性,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如《动物运动会》这个看图说话训练的图中有三个比赛项目—赛跑、跳高、拔河,我自制了一张覆盖式投影片,先出示整幅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接着请学生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项目重点练说,这时我翻掉另外两个比较项目的画面,使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集中。等重点练说的项目说好后再翻回另外两个项目,简单地说一说。这里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的教法,很快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说话”要详细得当,条理分明,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2.再现生活法。这是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一种方法。

有一次,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 ”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 ‘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广柑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啊!”。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3.音响联想法。所谓音响联想法,就是利用课件制作技术手段,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联想,从而提高“说话”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以听觉为纽带,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运动中枢的兴奋,使学生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思路开阔,语言流畅,言之有物。如训练学生说一个集贸市场的场景,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经验和记忆去“说话”,学生只能摘取市场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因为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集贸市场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个模糊的印象,没有声音,没有动感。这时如果利用电教手段,播放人集贸市场中有选择地收录的声音片段,商贩的叫卖声、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声以及鸡、鸭、鹅的鸣叫声,立刻就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时再要求学生说市场,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三)辨析词句,加强训练,使学生“说好”。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这就需要及时辨析、纠正,但是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对其进行辨析,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课件。电教媒体能按教者的意图,将部分“说话”内容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辨别出其中正确和错误,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进行以下几种辩析训练:

1.常用词的辨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让学生反复收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2.句子的辨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罗嗦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制成录音,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原因何在,该怎样改正。

3.自我辨析。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能保留声音资料的特点,在日积月累的辨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口头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

总之,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运用电教媒体课件,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化教育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这一点和电教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是一样的,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多媒体的运用对我们语文教学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为“电教”而电教问题。现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不是一件新鲜事,顺风而起,顺风而行。这就出现了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研活动,使课堂充满“创新”,顺便把多媒体搬上课堂,课外虽准备一翻,但效果却事倍功半。

2、电教技能滞后问题。国家农远工程已遍及农村,所有的中小学都已安装了卫星接收器,配上了电脑,以及其他多媒体,但这些在有些学校却成了一副空架,竟然没人会使用,学校想上一节公开课还得请外人来帮忙制作课件,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也得请旁人在一边帮忙操作,这就说明农村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能落后。

3、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多媒体的运用,首先就使学生对它充满了兴趣,而我们教学想要的是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势必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师生之间不协调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5

为实现适时应用多媒体达到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结构的效果,我结合多年课堂实践,从“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应用多媒体辅助感情朗读使之有声有色”、“适时应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师吸引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四个方面浅谈了我对多媒体实际应用的理解。对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手段,我们要扬长避短,适时、合理应用,让其真正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课堂,优化阅读课堂

正文:

当今世界,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和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为了能应用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手段来达到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结构的效果,结合我多年的应用多媒体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经验,下面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的心得体会:

一、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不仅能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然而,创设情境的最佳辅助手段便是多媒体。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的《小小的船》一课时,她根据小学生对动态的、变化的事物(动画片)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心理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导入。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上课一开始,她就出示满天繁星的天空图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夜晚星空之下,接着伴随着音乐,一个弯弯的月亮盘旋而出。并用富有吸引力的描述:“在满天繁星的夜空里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有一位老爷爷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读?”学生被动画音乐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学便从这里开始了。

又如:有一次,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我就使用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我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又插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把孩子引入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应用多媒体辅助感情朗读使之有声有色。

朗读是课文的有声化,是表达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也是感悟文章思想的好方法。“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书反复的朗读读中,学生对课文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然而,利用多媒体还能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更加形象化,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传递情感,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让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利用音乐伴奏辅助学生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以《渔舟晚唱》伴奏学生进行美读。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抽象的意象变成了真实的、可感的、动人心弦的感情。桂林山水那独特而优美的画面便随之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美感体验。

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我在教《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先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三、适时应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借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只能给学生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为具体,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给予体验之乐,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成功解决学生的疑难,让学生冲破迷雾。从而轻松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难点是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由于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然后,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颜色是嫩红色。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接着出示动画演示并解说:(解说)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个动态画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直观、生动的观察到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这样一来,难题随之迎刃而解。

又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

在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泸定桥的结构,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同时配合录音中“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还有“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

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红军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画面,并播放配有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音乐声的录音,形象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我适时地使用多媒体,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夺桥的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点、体会难点的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适时应用,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

四、适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师吸引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

当下,有很多语文老师的阅读课堂激情四射、精彩纷呈。这种情况下,当然不需要多媒体来进行辅助老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了。可有些教师就是缺乏此种魅力,那干瘪的讲读在阅读课堂中实在是索然无味。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分散去了。我觉得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自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就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但是切记,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而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已。我们要对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适时、合理应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为小学语文课阅读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朱训玲《妙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隋春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3、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学周刊,2011,(23).

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篇6

摘要: 简要的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关健词: 多媒体信息化学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当今,世界正展开腾飞的翅膀,翱翔在以智力密集的社会之中。适应这方面要求的多媒体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叩开了教育的大门,使教育萌动着勃勃生机,孕育着一场重大变革。仅靠“一支粉笔一言堂”传统教学弊端日渐显露出来,而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身,赋于教学信息传播以交互功能。使教者潇洒自如,学者轻松愉快,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下面我根据平日运用多媒体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积累,谈谈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单质碳的性质》时,采用多媒体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 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在屏幕上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让学生目观其型,耳闻其声,心有所思,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紧接着放映画面:几个大型的露天煤矿,外堆积着好多的煤。人们用烧焦的的木桩往坝梁上栽,边上闪烁一根普通木桩在泥土中腐烂的情形。学生们在观赏中情不自禁的脱中而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原子》

这节课时,由于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是往届授课的难点所在。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先观看“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分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接着又有许多氧化汞分子分裂成许多的更小的粒子。提出问题: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然后播放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思索:在化学变化中,一个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两个更小的粒子。而这两个粒子却不能再分下去。那么也就说这些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从而得出结论:化学上把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再次播放动画,学生根据情景归纳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证实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空气里没有二氧化碳不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不行。运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形象的的演示二氧化碳的气、液、固的三态变化,并拓展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呈现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的画面。又链结了一个形象而富有情趣的动画片,在意大利有一个山洞,叫做“死狗洞”,画面展示一个人牵着一只狗走进这个山洞,走着走着狗躺倒了,跳跃出一个骷髅的动画头像。洞内升起一条红线,显示红线下方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通过动画图像、文字注释和优美声音展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自如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反馈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全状态的理解并延伸课本知识,做到定时低耗,优质高效,充分的体现了多媒体教育的优势。

四、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优势。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练习巩固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巩固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剖析和师生的双边交流上,学生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4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美术课 篇7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情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

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和学生的心理差异, 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伊始, 演示一段展现“花的海洋”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艳丽的色彩, 千姿百态的奇花异草, 以及优美的音乐, 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 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 这样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 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达到了“课伊始, 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再现情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 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再现情境, 把教材、教学思想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积累素材, 进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完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长呀长》一课时, 我依据本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用电脑制成的动画情景: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欣赏, 学生沉浸在对植物的生长想象中, 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 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 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景的滋润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演绎情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实践绘画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目的, 这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我从实际出发, 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 运用多媒体, 演绎情境, 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 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升华情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因此,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精心设计一个作业展评区, 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创作欲望, 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 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强化了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诊断性。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升华情境。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040-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质的飞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统领课堂的教学局面,更加符合多元化教学理念,对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资源的重组、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提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内在学习需求,是一种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表现为积极的认知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教学吸引学生,学生就会对这节课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浓厚的学习意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相反,如果课堂教学平淡无奇,没有能够吸引学生的地方,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学索然无味,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不是看教材就是看黑板,不是读生字就是读课文,教学沉闷呆板、枯燥无味,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没有任何味道。要激起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激情就要为白开水加点料,多媒体就是其中非常好的一种。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图片有文字,有动画有声音,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上多了许多和谐的美的因素,一幅幅优美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动画,一段段动听的音乐,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这符合小学生求新求异求趣的心理,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作用明显,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丰富学生认知结构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基础知识薄弱,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学习时往往只能获得对语言、对文本表面、肤浅的认识,而无法透过文字表面获得内在、本质的认识。文本的意境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语言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认知结构的丰富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处理功能,将抽象的无声的文字转换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与动听悦耳的声音,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这些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与悦耳动人的音乐,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感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从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找准结合点,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意境与主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白”,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进而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与知识储备,来对文本产生独特的个人见解,让学生有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消化与升华,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知,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如在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了解的民居,在此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民居:陕西的窑洞、江南水乡的民居、客家围屋、蒙古包、傣族民居等。这样将学生头脑中零乱的知识片段进行汇总,使学生欣赏更多的民居,形象的图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此基础上再详细介绍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等。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形象的材料,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使得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前认真思考,从而真正实现带着学生走进文本。

3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多媒体可以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感性认识,利于学生获取形象直观的材料,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 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强大动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非智力因素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以解决心中的困惑。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单调枯燥的提问不仅没有起到引发学生思考与积极思维的效果,反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对提问失去了兴趣。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问题的呈现方式过于单调而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来呈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如学习《刻舟求剑》时,笔者创作了一段精美的动画,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找不到剑?通过欣赏动画来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得学生由对动画的兴趣转移到问题的解决上来,同时形象直观的画面也更利于学生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情境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2 运用多媒体创设思维意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以多个角度来综合反映文本信息,这对于形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多媒体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搭起了桥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将一些远离学生生活时代、学生所不熟悉的情境再现出来,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文本中去,主动思考、积极思维。

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这一课时,仅依靠教师的朗读与学生的阅读,学生很难想象出当时战争的激烈场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截取电视剧或电影中的片断,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将静止的文字描写以图文声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眼观其形,耳听其声,头脑中积极思维,很快将画面与文本结合起来,“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的壮烈场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

多媒体强烈的视听效果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思维意境,学生展开了充分的想象与思维,使得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与提高。

參考文献

[1]丘莲英.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

[2]武志芳.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教育:教学,2011(3).

[3]五世珍.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3).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篇9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之本,解题之源,学好它既是基础又是关键。理解掌握概念的过程是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学好数学概念极为重要。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思维是以形象化为主,而数学概念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巧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数学中的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好地运用数学概念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 妙用媒体激发兴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源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利用电教媒体以图、声、色、文等物质材料构成多种激人心扉的具体形象作用于学生感知器官,产生课堂的直观性的良好效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利用电教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伴随着美妙音乐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从直观的形象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积极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器官投入学习。因此,电教媒体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妙用媒体静中求动,对比出概念的异同数学概念是静止的,抽象的,很多概念有相近之处,有的只是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如果理解掌握得不好,学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直线、线段、射线”这三个概念,教师可设计能动能静的课件,让学生主动,形象地获取知识。先将一条弯曲的橡皮筋映在屏幕上,然后拉紧,以曲衬直,强调直线是“直的”接着把拉直的橡皮筋又向外延长,显示“延伸”的动态过程,一直拉到屏幕显示不出来为止,以说明直线是“无限长”的,进而使学生获得“直线无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的认识。教学射线时,可将一端拉直,一端不动,使学生获得“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伸”的认识。而教学“线段”时,则只将弯曲的橡皮筋拉直,则不能延伸的演示,这样,学生将易混的静止的概念,通过媒体形象静中求动的演示,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了。

三 妙用媒体,抓概念的关键词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有些概念只要教师利用媒体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就会让学生将概括性的知识具体化。如教学“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如何理解“线段首尾相接”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第一条线段的尾与第二条线段的首相接,第二条线段的尾与第三条线段的首相接,第四条线段的尾与第一条线段的首相接,由此得出“三角形”是封闭的图形这一概念,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篇10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数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从而优化数学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图形展示,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能将录象、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比较直观的反映客观现实,给学生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认知的动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播放动画片要:《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老鼠在圆柱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闹的滑稽画面。使学生认识到圆圆和柱子可以滚动,所以米老鼠躲在这种形状的小屋子里跑得特别快。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设计在课的开始便吸引了学生。

二、按动鼠标,闪烁关键内容,突出未知和已知联系,减低学生的学习起点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复习巩固时可以用多媒体把干燥的回顾内容变成直观生动的演示,为学习新知识作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回答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某个面或某个棱时,按动鼠标,使面或棱闪烁。这时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或棱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因为这个认识是与新课的内容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三、显示动态,增加动感效果,突出重要和疑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构建立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动画和声音相结合,迎合学生求新、求美、求乐、求奇的心里特征,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中和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四、演示课件,刺激大脑反应,重视体验和理解过程,凸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展示为辅,学生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大脑刺激反应,动画最佳,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用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件显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 想想,分别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将会提到什么几何图形?在学生展开想象,作出加答后,课件作旋转演示得以验证。让学生看屏幕产生动态的情景。这样的演示,逼真、形象、直观、有趣,达到了其它教学媒体很难达到的效果。

五、屏幕媒介,优化信息反馈,处理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讲例题时,可以借助屏幕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做题。集中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解题过程。答对后,课件配以掌声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巩固练习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直接将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这种练习评析生动具体,节省时间,效率高,同时,由于有错及时纠正,留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的痕迹比较短暂,获得下确信息更加深刻、牢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优化 语文 识字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而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多种感官形式形成刺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只能单一的根据课本以及教师的讲述学习识字,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从声音、文字、图像等方面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那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有声有色地开展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动画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由于一些知识的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及不可感性,这样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识字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易于形成一堵墙,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感到困难,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但是汉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做成一个动画形象的展示出来,而我们就可以让枯燥的识记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学、易于学。让学生在识记汉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如在教学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在老师的播放控制下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动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它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提高识字兴趣的同时,还促进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的培养。

二、音形同步,启迪学生掌握字的发音

象形是汉字的一大特点,因形识字,视形发音的汉字较多。因此在汉字的教学中,从直观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发音识字,是识字教学取得好的效果的有效方法。多媒体配合刺激多种感官,可使脑神经兴奋区不断更替,不易引起抑制。同时,神经元虽各负其责,可通过轴散与聚合等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多面体多渠道的刺激不仅可使贮存信息量大,而且能变零为整,全面感知事物,强化教学效果。在启迪学生掌握字的发音的过程中,投影、录音等并用,音形同步,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教“日、月、水、火”这四个字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一轮红日”“一弯新月”“清清的河水”“熊熊燃烧的火焰” 的形象让学生通过视觉获得感性认识。接着在图的右下角,出示相应的生字,同时播放录音,学生边看录像,边听字的发音。储存信息,对字的感知全面强烈,便于形成长时间的记忆,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强化字形教学

1. 多媒体展示实物或图画,在字形变化上指导。一年级的学生识记,明显偏重于具体形象的认知材料。例如:刚入学孩子学习“目”时,往往会想到眼睛;学习“上、下”时,长把一长横当作一个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和图画以及造字和字形演变的规律。如:教学“夫”字时,运用电脑展示一幅画着一个张开双臂站立的男子形象,接着展示由图画渐变成古字、今字的过程。当学生再次想到“夫”时,不再是散乱的横、横、撇、捺,而是一个整体的人的形象,抽象的汉字和形象的事物相联系,记忆起来就轻松多了。

2. 多媒体复习旧知,引出新字的识记。在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基础上,抓住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媒体达到旧字、新字之间的飞跃。如:教学“双”时,可用多媒体先简单演示由“手”这一实物到“又”字的演变,接着出示一双手的图片,启发学生说出图上的是什么,得出图上画的是一双手的结论后,演示一双手的图形到“双”字的演变。

3. 借助多媒体,了解字义。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下列要求:“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以及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的确,一年级的课文,大多通俗易懂。生字读音掌握了,学生读文的障碍扫清了,只需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把生字、生词置于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将巩固字音、了解字义词义、指导诵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就达到了。

四、看动画,教笔画,提高写字质量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笔画的时候,只能通过粉笔和黑板来教授,这样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学生也无法清楚地看到教师书写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将难写、不易理解的字,也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清晰的界面展示出汉字的书写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如:“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竖折折钩”不易掌握,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一个写“鸟”字的动画,一笔笔有序地展示“鸟”字书写的过程,教师生动讲述: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那一钩就是爪子,横折钩和一点自然是鸟的脑袋和眼睛了,而最后一横就是树枝。并说出笔画名称,学生很容易就记住鸟的字形。而 “竖折折钩”这个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将动画速度设计慢放,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印象就更深。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12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 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 也给我们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便利。这其中, 给学校教学带来巨大影响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改过去教室上课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模式, 通过文字、图片、影视资料、音乐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 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 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怎样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自身实践,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 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中的作用。事实上,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兴趣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上的影响, 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的学生, 感性思维能力较强而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薄弱, 而学生是课堂教学设计和安排的出发点, 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这一现状,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 既能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所学内容, 同时可以通过音乐、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多层次、广角度地向学生呈现相关内容, 提升课堂的生命力, 同时也能够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例如, 教学《观潮》一课时, 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 汹涌澎湃的声音, 借助投影和录像, 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 调动了学生视听感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化难为易, 突破难点

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 其内容可谓古今中外, 天文地理, 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 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 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 化难为易。

例如, 在教学课文《曹冲称象》时, 如果只通过课本上的描述, 这些年龄较小的学生不足以理解曹冲称象的这个过程, 而这一过程恰好就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法, 可爱的动画图像、条理清楚的过程、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很多学生在这一难点上有了更好的突破。

又如, 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这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我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 看着看着, “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 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 蜻蜓向‘我’飞过来, 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 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 虚实结合、动静相生, 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驰骋于美丽的画面中, 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拓展学生视野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即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 如阅读、字词句的书写、表达、写作等基本环节, 更要关注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思想认识的提高。也就是要实现我们教学的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过程与方法的完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升华。

要实现这些目标, 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 要善于挖掘、拓展教材之外的语文, 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

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的科学的方法和设备, 来辅助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 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 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 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 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 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其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就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 使有些学科的教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小学语文学科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至立,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何克抗,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3].张家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 《教育研究》

[4].李文光、杨开城,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中国电化教育》

[5].扈中平, 《现代教育理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王荣生,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管理办法下一篇:社会实践心得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