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特点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媒体教学特点(推荐8篇)

多媒体教学特点 篇1

教育技术研究发现,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动机的改变,以及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转变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学活动中必须冲破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评价方式的束缚。

一是在教学实路中要着力克服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等传统教法的弊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反省思考学习的内在过程,启发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是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主要出发点,教师要改变以前那种“知识传授者”和“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辅导者。

三是要改变以前那种以记忆知识多少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要更注重学生的行为、认知发展,尤其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是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我记录。许多计算机软件都具有自我记录的功能,学生可以在学习新内容之后,将成绩归档并进行分析,使学生从对学习结果的注意转移到学习过程的认识。

二是巧妙地组织学习活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为网上多向参与,多向沟通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有意识地影响学生。

三、加强信息反馈练习。

四、指导学生自我提问和思考。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要适时适当、由浅入深地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并且在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多媒体教学特点 篇2

(一) 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正在迅速发展。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 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件) 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数字技术是新兴的现代科学技术, 它带来了信息技术的革命, 具有制作方便、传送稳定准确、保存形式多样、应用广泛等优点, 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领域。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教育形式更灵活, 教育过程更生动、更形象。它的特点及优越性体现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建构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必将取得较完美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提供的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 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 这是当今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 谁先发展这个技术, 谁将率先进入现代化教学时代, 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可以增加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多种媒体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腾飞的翅膀, 它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和学习的观念, 这种新的教育技术的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得以发展, 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从而使科技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可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即办学规模与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 间的关系、教学投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二) 多媒体教学是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改革不可缺少

的手段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时空限制, 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数字化优势, 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 在这个新领域里, 将不存在任何障碍, 凡有志于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机会。

1. 教学内容改革要求信息量大、创新性强

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 最大化地输出教学信息量, 而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大幅度节省板书时间, 链接大量生动详实的图片, 从而有效地为主客观的需要服务, 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必然备受欢迎。

2. 教学方法改革要求“教材联系课件”

在现代化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教材已不能满足需要, “教材联系课件”将是2l世纪教学改革的主体。首先, 要将教学内容输入计算机, 使其成为数字化的信息, 这也是摆脱粉笔、简化板书教案书写量, 走向现代化教学的第一步。其次,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可运用计算机采集和编辑大量的照片、影片, 真实地再现生产、实验及实践的全过程;还可绘制出三维造型的图片, 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生产过程和内部构造。

再次, 多媒体课件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以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要适应课堂教学数字化信息量的运用,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教学手段改革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新技术, 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为满足更新课堂教学手段的要求提供了条件, 也促使教师在POWERPOINT、FUSEf动画、3DMAX等新技术中寻求一种更适合这些教学要素表达的载体。教师需要了解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从而发展适合于主讲课程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为强化教学重点、克服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积极开展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研究, 在校园网上建设教学网站, 是实行教学改革的又一实践。网络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工具, 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校园网复习知识, 结合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弱点和难点进行再学习, 能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约束。

二、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特点

(一) 多媒体教学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特点和作用

1. 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许多语言素材, 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 声情融会, 视听并用, 这种全信息表达为外语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选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从课件库中下载, 利用超链接功能把声音、图像、剪贴画等链接到演示文稿中, 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 使学习者灵活方便地操作控制学习, 由于课件演示手段集视、听、说为一体, 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活泼, 同时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达到学生发展的目标。多媒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它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 又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 具有非凡的表现力, 丰富的内容, 多样的形式, 生动的图像。

3.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记忆,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多媒体可以多方面、多角度以不同形式描述某一事物, 能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 激发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讲解, 学生将得到一个综合的主体形象, 从而形成概念, 完成记忆。

4.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提高学生的听说语言能力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建立的多通道与交互式语言学习环境, 能通过有效地整合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言资源, 在为学生提供大量多通道语言输入的同时,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输出、交流的机会, 并可以进一步进行及时反馈, 这就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相对被动的地位,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鲜活、自然的语言素材, 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

(二) 网络教学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特点和作用

互联网上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互联网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生动形象的语言信息, 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等特点为外语教学服务。

1. 网络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 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外语教学可以扩大教学信息容量, 使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不受时空限制的交际空间, 也弥补了外语资料单一、缺乏语言环境、缺少交流对象等传统教学的缺陷。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使外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走向“开放”。通过网络从素材资源库中索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各种“情景”, 提供给学生, 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外语教学中, 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运用网络教室的功能, 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学习和操练后, 随时从资源库中调出检测题进行自我检测, 利用相关软件控制, 给予检测通过的学生访问资源库中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等素材的权限。通过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网络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 使学生成为主动寻求知识的主体, 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较大的提升。

2.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沟通平台, 实现师生课后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从而调整教学, 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在课堂上通常是作业、试卷的交流多而语言的交流少, 仅有的课间和个别辅导等交流形式存在面窄、参与学生少的缺点。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虚拟语言环境作为现实语言环境的补充, 可以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开放式师生交流, 将有利于所有学生听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之余, 鼓励学生用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工具与教师进行外语交流, 通过回复学生的邮件让学生感受到外语的真实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指出他们在邮件中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通过邮件交流, 既可以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 也可以探讨其他的问题,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这一过程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提高其外语水平。

多媒体教学是精品课建设的基础, 精品课的建设是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精品课的建设又是对网络教育教学的铺垫, 这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变革, 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他将带来空前无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仅仅是开始, 这项重任就落在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我们要勇敢的承担起这个担子, 为实现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而努力。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正迅速发展。它带来了信息技术的革命, 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它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教育形式灵活;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建构学习环境, 取得较完美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是教改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新教学模式,效果,教改

参考文献

[1]郭夏顺, 王建胜, 程东元.迎接挑战、开创教育技术的新局面[J].外语电化教学, 2001 (3) .

[2]范晓晖.网络环境下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1.15 (1) 8-9.

[3]章国英.从教学实际看多媒体英语教学[J].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3 (4) :19-20.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 多媒体技术; 因材施教;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21-0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美丽、开心、梦幻的生活就与多媒体息息相关,精美的婚纱摄影,搞笑悦耳的手机铃声莱芜方言二妮子,亦真亦幻的电影《阿凡达》,就在身边。不知何时,几天不偷菜手就痒痒。连我们都超喜欢的这些东西,作为思想感情都是最活跃的高中生,将是多么的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学生看多媒体实例时贪婪的眼神,做Flash动画、编辑声音视频时专注的表情,都是上信息技术课从来没有的,我都被他们征服了。而我自己,用photoshop处理我们家人的照片,用cooledit帮助学生编辑艺术节朗诵比赛配乐,用flash制作课件,只是简单的一些操作,用处多多,这不正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素养吗?怎样学好这门技术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多媒体技术,媒体(medium)在计算机行业里,媒体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如语言、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等;其二是只存储信息的载体,如ROM、RAM、磁带、磁盘、光盘等,目前,主要的载体有CD-ROM、VCD、网页等。多媒体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正在飞速发展和完善之中。我们所提到的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主要是指前者,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是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是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我们经常说做事要有的放矢,教学要“因材施教”,那么,多媒体模块的特点是什么呢?

1、“信息技术”中的所有模块最主要的目标应都是培养信息素养,只是特点和侧重有所不同。多媒体模块的主要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如何高效、有力的表达、传达信息。

2、多媒体的“多”要素要求学生必需掌握一定的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技能,没有这些技术技能,没有这个基础、基本,所谓素养就是无木之林。

3、“技术”是重要、必要的,但仅有“技术”显然是不够的,至少还要具有媒体作品受众心理(传播心理学等)、感官神经等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作品要遵循受众的心理规律和生理规律。还要注意受众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4、多媒体作品制作还要注意承载作品发布作品的介质,如是广场大屏幕、街头屏幕、家庭电视还是高空广告牌等的具体特点以及受众的接收条件,如广场大屏幕的受众既有匆匆过客,也有静坐的“注册用户”,而街头屏幕主要是匆匆过客。出租司机主要是“听”众而不是“观”众,商场的聚众场合因有多个商家,受众主要是“观”众。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可以极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意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以引导学生持久性的兴趣为主,选取任务贴近学生生活,或放手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唯有自发的,感兴趣的,才能做出最灵性的作品。例如在学习Photoshop对图片的处理、加工时,选择对什么样的图片加工就很重要。对自己感兴趣的明星、偶像图片进行加工总比对自己来说没有一些意义、提不起一点激情的图片处理要好得多。世博会举世瞩目、世界杯更令许多足球迷学生神往,多少学生想拥有在世博会国家馆、世界杯南非的留影,但由于学习等各方面原因无法达成心愿,但Photoshop的图象合成技术却能让我们把梦想变成现实,带着这样的憧憬、愿望来学图像的合成技术不就容易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的导入方法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2、避难就简,自主改变教学内容,夯實基础,提升能力。用Flash来制作动画深受人们的青睐,但Flash的难度往往又让老师、学生们望而却步。其实做Flash动画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复杂,动画制作这一部分很多同学都有很高的求知欲,关键是看老师们怎么引导,让他们在兴趣中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卡通素材作为Flash的元件,利用这些元件教授运动和变形动画的制作,这样一来,学生不用花精力去制作元件,先摸清Flash动画制作的精髓,岂不是事半功倍?软件掌握不在精,不在深,而在了解层面要全,根据任务需求知道什么情况选择什么工具能够解决,并在需要时有能力和兴趣进行提高学习。会用软件个数不在多,而在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学生了解到软件的相通性。因为软件是学不完的,掌握方法和规律才是最重要的。

3、给学生一个舞台,放手让他们自己操作。这一部分课本中有比较详细的操作过程,学生本身也感兴趣,所以干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不能不闻不问,有两个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做:大部分学生不会做的关键地方还是需要演示;巡回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简单Flash的制作中,刚开始我不放心,所以教师演示后再让学生做,结果我累得嗓子痛,学生还做不完。后来就试着让学生照课本自己做,我只解决大部分会出现问题,效果出奇的好,我还轻松了许多,何乐而不为呢?

缤纷的多媒体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添加了新鲜味道,使我们工作不再枯燥,使我们的业余生活非富多彩。让我们给学生插上多媒体学习的翅膀,帮助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www.qlteacher.net

多媒体教学特点 篇4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课是针对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通过对经典篇章的精读精讲,达到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因而是公共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但基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学英语教学也随之经历了一次次的挑战和变革。目前电子媒介的异军突起及由此而至的新媒体时代,使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嬗变的同时,也让教师的压力倍增。如何在学生热衷于泛娱乐化新媒体阅读的背景下,让他们意识到大学英语课熟读精思的重要性,并且能沉下心来乐于并善于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知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坚持“精、专、博”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新媒体冲击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目前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蓬勃兴起的热点媒介,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伴随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媒介的逐渐普及和网络服务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则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以我所授的三个大学英语本科班为例,每名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超过半数的学生配有笔记本电脑,还有少数学生拥有平板电脑,而他们日常的信息资料搜索、交友互动、娱乐消遣等基本都是通过电脑及手机网络进行。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阅读的影响。与传统的纸媒相比,新媒体阅读具有互动性、移动性及泛娱乐性等特点,而热衷于新媒体阅读的大学生也多采用“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终极追求的阅读形式”,其“阅读内容限于考试或工作需要,功利性较强”。

相比而论,大学英语作为面向大学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承前,就是要整合优化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知识,继承其知识精粹,矫正其学习盲点;所谓启后,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语音、语法、词汇训练及人文社科知识的熏陶,使学生达到由高考应试英语到大学实践型英语的质的转变,从而为高年级的专业英语课的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这一重要的作用也就决定了大学英语的“精读、慢读、苦读”的特殊性质,即大学英语要求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文化背景、篇章结构、写作手法、重要语法点、句型和词汇都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实践中。而对语言精准的把握,必须是学生宁静状态下的苦读及反复研习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此耗时、耗力、见效慢的课程与新媒体阅读时代的“泛读、快读、悦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大学英语教学越发变得“不合时宜”。对于大学英语课,不少学生存在抵触和畏难情绪,不愿学又学不好。而大学英语教师又苦于无法摆脱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质与新媒体时代学习方式之间的冲突,在教学上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局面则让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困难重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困境

电子媒介的兴起,稀释了成熟于印刷媒介时代的读写深度和浓度,图像、影像挤走了文字,占据大众的注意力中心之后,视觉弱化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搁浅了我们对世界、人生的深度思考。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湎于图文并茂、视觉冲浪的网络、手机阅读,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长篇文本,也不习惯深刻思考问题。而大学英语课旨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恰恰要求他们专注于经典篇章,在对语言知识点细致把握的同时,对其中涉及的有关社会、文化、环境等人文话题做出自己深入的思考和严肃的判断。但这也正是新媒体阅读所欠缺的。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继续成功有效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备课难、上课难和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难。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如上所述,新媒体冲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困难重重,如何突破瓶颈,让大学英语课能“常教常新”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精”、“专”、“博”三方面入手。3.1 精讲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大学英语的课程本位是基础英语,对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首先是“精讲教学”。而部分学生也确实体现出基本功不扎实、学风浮躁、眼高手低的倾向。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夯实其语言基础。(1)培养学生合理运用词典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部分学生喜欢用手机词典而忽视纸质词典的问题,我经常会比较一些英语学习实例,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的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引导他们在深入学习大学英语词汇时应多查看纸质词典。同时,向学生适时介绍一些二语习得方面的知识,让其充分意识到“先看英语释义再看汉语翻译的使用策略与英语主动词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的语言学习规律,鼓励学生通过重点学习英文释义,提高其词汇水平。

(2)将校园生活和人文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入词汇教学中。教学研究表明,“英语 词汇量的多少,标志着英语水平的高低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弱”,因此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资源已基本与教师持平。教师如果仍照搬教师用书或词典上的权威例句,不但不会发挥例句应有的示范作用,还会降低学生上大学英语课的热情。因此,我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将重点词汇的例句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反映校园生活的新动态和90后学生的独特看法。同时,鉴于词汇和文化、历史的内在联系,我经常在讲解词汇用法时,将其与英语发展的历史和民族思维的变化等文化现象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加深他们对特定词汇的印象。此外,还利用图、文、声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比较近义词的用法。例如在讲解有关“身体语言”的一组英语词汇时,就在课件中插入了十几个gif 动画图片,通过图片中动画人物滑稽夸张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意识到各种“身体语言”之间的区别。3.2 专业教学——训练逻辑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初入大学的学生仍囿于中学英语学习思维,对文章理解的重视不够,且受新媒体阅读的影响,浅阅读倾向明显,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能够回答课后阅读理解题的层面上,而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不甚了了。更有甚者,虽然明白一句话中每个词的意思,但却无法理解整句话的意义。而“阅读低效和理解偏差都是由于书面语言形式和认知背景的不相匹配,即阅读的很多问题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读者的图式知识和思维能力”。因此,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课,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综合性人才。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点。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学英语课本中的部分语言材料虽然陈旧,但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因此我在课上有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鼓励他们课后反复朗读这些课文。而这种朗读不能是机械性的“发声阅读”,而应是“出于口、入于耳、沉于心”的诵读。如此这般,才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渐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其逻辑架构,并在不经意间将其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与文本配套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充分发掘新媒体时代的视听优势,激发学生对已学文章的诵读热情,深化其学习效果。

(2)实践出真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读”和“写”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学生以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而“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批评,也包括鉴赏,不仅仅是审视缺陷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讲述具体语言点前,都会通过问题解答、集体讨论、图文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行文逻辑、写作手法进行细致分析,并 在具体语篇分析中对其间的起承转合予以提示。同时结合该文的文体,介绍同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需外力推动时,输出比输入更能起到推动作用”。学生通过长期的批判性思维阅读训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此时如果能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提醒其在写作中注意行文逻辑,并及时评阅其文章、指出其不足,那么其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特点 篇5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周进指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张毓强还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隐蔽性 新媒体的许多形式隐身于日常环境的各种空间、物体中,它最低限度地减少了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广告同娱乐结合得更为紧密。分众性 可以更有效地针对产品的消费群,加上一些新媒体属于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率高,所以它能够很好地找到每个人单独的时间,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得到传统广告难以获取的好环境。高科性 使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与广泛的应用性,适合于不同场所,可以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 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感,具备了较好地表现商品的各种特性 使商品的广告大大降低了整个环节的成本,又充分提高了广告的传达率。新媒体的优点 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同时他指出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

什么叫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不同 曾几何时,互联网络的盛行,曾经使业内人士无不感叹,网络媒介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介。在一段时期内,网络媒介成了新媒体的代名词,似乎一提起新媒体,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就是网络媒介。但是,说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正确吗?答案是不正确。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变迁,具有越来越多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等。最后,可以明确地说,所谓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 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 从岩画和巫会的模拟传播,到诗歌和戏剧的口语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到无线电发明之后的电子传播,回顾人类的大众传播史我们可以发现,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而数字化必然带来的网络化,以及网络化必然导致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信息”与“意义”无关 尼格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比特就是比特”。在数字语言里,所有的文本、声音和影像都只是0和1的组合。传播的信息从传播的意义中抽象出来,使“把关人”的能力大大削弱。因为意义是完整、单一而不能分割成片段来进行传播的,易于甄别,而信息是可以编码、分段、压缩,进行传播,再组合、复原、解码,进行读取的,很难在传播过程中判别每一片断的信息意味着什么。上海目前发展很快的楼宇视频和地铁视频系统是电视还是计算机?曾经发生一场定性之争,就是这种突破的生动案例。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在传统传媒一统天下的鼎盛时期,传播的效果似乎是无坚不摧的,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有着“魔弹”般的效力。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信息和“噪音”越来越多,以一个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进行接收和处理,同时,在技术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复制和传递已经非常容易,因此,信息接收者按照什么样的标准,通过什么途径,如何选择和过滤信息,又如何屏蔽噪音,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送者的传播意图能否实现。这意味着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主动性和消费偏好变得日益重要。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传播学研究中曾经有一个“沉默的螺旋”的发现,表明人们为了避免成为异类,陷入孤独,往往在大众媒体或舆论活跃分子发表了意见之后,不再表达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而在数字加 网络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就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沟通,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开始分割为气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如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团体、户外旅游论坛、短信交友俱乐部等。在小众中,人们也许更容易找到声气相投的伙伴,以对抗大众传播所造成的“社会孤立 分类 手机媒体,开创媒体新时代 杨春兰在她的文章指出:“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手机版报纸内容图文并茂,只不过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编辑们要将报纸的新闻精编一遍后再搬上手机。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版报纸新闻时效性更强,很多新闻都能在报纸上报摊之前看到;简洁方便,可容纳一份内容丰富的报纸,从热点新闻、房产行情、彩票服务到生活信息等内容应有尽有;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阅读。此外,手机版报纸不占用手机的存贮量,像电脑一样只是一种虚拟存贮状态。相比较以往的手机看新闻业务,“手机报”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从订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延伸需求。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展现报纸的全貌;使用上,瞬间接收,随看随翻,彻底摆脱了传统纸媒介的时空限制。而且订阅者还可将自己的感想意见及时发送到无线报纸平台,编读间再没有隔膜,实现直接交流互动。这改变了传统的传者传递信息,受者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实现了互动有效,人情味十足的沟通新局面。尤其是2006年下半年发放3G牌照以后,手机媒体可传送的信息量和信息形式越来越多,手机的媒体趋势越来越明显。IPTV,传受互动进行时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互动性是IPTV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指出,“IP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网络电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端。业界人士提出,“网络电视不仅是电信运营商的一场盛宴,对节目制作商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然而,“在新媒体产业领域,广播电视已不再享有原先的政策保护和市场垄断优势,与市场接轨的企业制度安排至关重要”。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有学者指出,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臵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数字交互电视的

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数字电视,产业链有望增长 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直到用户端都以数字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基于DVB技术标准的广播式和“交互式”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用户管理技术能将节目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做得尽善尽美并为用户带来更多的节目选择和更好的节目质量效果,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图像质量高、节目容量大(是模拟电视传输通道节目容量的l0倍以上)和伴音效果好的特点。特点:(1)音画,细腻逼真。由于采用了数字编码、压缩和传输技术,大大降低了传输过程造成的信号损耗,基本消除了模拟电视中的“雪花和条纹”现象,收视效果接近DVD水平。(2)功能,种类繁多。除了数字电视基本频道、专业付费频道等视频节目以外,使用方便的节目收视导航、电视网站、实时股市行情、游戏、电视短信等新型服务形式也将出现在电视荧屏上。(3)频道,极大丰富。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使一个频道传输4—8套节目成为可能,全方位拓展了收视空间,用户仿佛臵身“节目超市”,精彩节目随意挑选。(4)内容,个性十足。有线数字电视节目注重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真正成就“家庭电视台”的梦想。分类 数字电视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

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地面数字电视DVB-T)、卫星传输(卫星数字电视DVB-S)、有线传输(有线数字电视DVB-C)三类。按产品类型分类 可以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按清晰度分类 可以分为低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250线)、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即HDTV)。VCD的图像格式属于低清晰度数字电视(LDTV)水平,DVD的图像格式属于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水平。按显示屏幕幅型分类 可以分为4:3幅型比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按扫描线数(显示格式)分类 可以分为HDTV扫描线数(大于1000线)和SDTV扫描线数(600~800线)等。移动电视,强制收视的是与非

多媒体教学特点 篇6

丁曼文 14090401 【关键词】:舆情、网络舆情、博客、特点、负面影响

【摘 要】:

随着我国新时期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急剧增长,网络媒体深刻影响到我国政 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如今,网络舆情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包括政府高层 的关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需要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究。

网络舆情研究是一个新兴的、也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网络舆情是在网络空 间内,公众对公共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意见、情绪以及态度的 总和。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主要有电子公告板、即时通讯、电子邮件及新闻组、博客、维基等。辨证地看待网络舆情是研究者和政府部门应有的一个基本 态度,既要看到网络舆情中非理性的一面,也要注意网络舆情也具有瞭望、监视 作用。在博客、微博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分析网络舆情特点是认识网络舆情的最 基本层面。在看到网络带给我们的更开放的草根舆论大环境的同时,其负面影响 也不容忽视。

网络舆情定义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 化,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舆情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 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舆情是公众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的情绪、意见和态度的总和。由于网络传播快捷、信息多元、传播方式互动,与传统媒体 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网络媒体中,公众既是信息的浏览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 者。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出信息。

网络舆情常常包含着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的公众的声音,这种声音包含着他们 不同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见和呼声。网络作为传播公众言 论的载体,其传达的信息正是网络舆情内容之一。笔者认为,网络舆情是在网络 空间内,公众对公共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意见、情绪以及态度 的总和。

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

互联网因其开放性成为公众发表和交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态度和意见的重要 场所。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信息渠道的代表性应 用——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的网民使用比例已达 76.3%。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的 使用率也比较高,7 成(69.8%)的网民都使用即时通信功能,超过一半(55.4%)的网民使用电子邮件。

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为了提 高搜索网络舆情的效率,我们有必要熟悉这些“场所”。从目前来看,网络舆情的 存在空间主要有以下几处:

1、电子公告板(BBS);

2、即时通讯(IM);

3、电子 邮件(Email)及新闻组(News group);

4、博客(Blog)、维基(Wiki); 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舆情来源的广泛性

网络的开放和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据统

计,我国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 7800 万台,5040 万手机网民。目前 2.1 亿网民中 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是 72.4%,即已有 1.52 亿人从搜索引擎获益,半年净增加 3086 万人。位列网络应用中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影视和网络新闻之后的第五位,高于电子邮件

[1]。互联网中存在各种性质的网站,国内的、国外的;政府网站、企业网站以及个人网站等。从舆情来源来看,舆情既出自于以上各类网站。此外,网络舆情还可能来自于 Blog、BBS 社区以及 QQ 群等。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25 如果诸如政府官方网站的主流信息来源没有及时发布消息,出于自身安全和财产 安全的需要,公众就会通过 BBS、新闻组等其他的信息来源寻求信息。2.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 加里·马克思提出,现实社会中个人身份识别的七大要素:合法姓名、有效住 址、可追踪的假名、不可追踪的假名、行为方式、社会属性(比如性别、年龄、信仰、职业等)以及身份识别物

[2]。在网络空间中,这七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不同

程度的隐匿,使网络用户具有不同程度的隐匿性。因此,网络舆情主体具有相应 的匿名性。

在网络这个“意见自由市场”中,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为网民提供了一个 宣泄情绪的绝佳空间。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消息、排解情 绪的人来说,网络不失为一种获取信息、宣泄自己的渠道。从另一方面来看,网 络的匿名性有可能导致最原始人性的暴露,在网络中暴露出人的不理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其中,本 我即原我,它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 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由于舆情主体个体的客观经历、知识的差异,他们理 解信息也会出现差别,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特别是在危机发生初期,公众往往运用他独特的经验,以自己的背景来弥补信息的多义性和不明性,因而 形成意见多元化的情形。

3.网络舆情传播的个性化与群体性并存

网络的匿名性和网络把关的弱化使得公众毫无掩饰的表达其内心真实想法,毫不保留的展现自我,同时,网民的个性化言论也使得网络舆情内容呈现个性化 状态。法国心理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并且只 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 个人所共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 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3] 4.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即时性。网络媒体 的开放性使得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公众都可以成为“新闻人”,网络传播的全时性、高效性、交互性令网络舆情的爆发成为可能。哪里有突发事件发生,其所在地的26 人可以轻易的将关于事件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发到网络中,这比起专业的传媒 机构发布信息的速度可能更及时,更迅速。在 2005 年伦敦爆炸发生后不久,照片共享站点和博客网站已经开始跟踪报道 整个恐怖袭击。这些文字图片甚至在专业新闻机构赶到现场之前就已经刊发了。据统计,在爆炸发生 8 小时后,雅虎的子站—Flickr.com 网站上的现场图片已经超 过了 300 张

[4]。网络的即时性使得全世界的人在同一时间关注同一事件,尤其是

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之时,很容易聚集众多反应,激起强烈的公众舆情。5.网络舆情产生巨大的群体压力

网络传播模式从传统的单向直线式变成交叉网络式,信息“把关人”的作用 大大削弱甚至完全消解,当信息在网上自由流动和吸引众多受众主动参与时,能 产生巨大的冲击性。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下情上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人们注意到,网络舆情在受到政府和各界越来越多的 注意力和重视的同时,还夹杂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首先,不良信息产生虚假“舆情”。

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传统媒体的信息真空,公众往往在网络上寻求相关信 息,如此,则易导致谣言滋生和情绪型舆情蔓延。

在 BBS 论坛、Blog 里,由于网络把关弱化,网民的自主性强,网络信息可能 由人为操控,使得信息向不良趋势发展。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也给信息制假者提 供了基地,他们可以匿名参与讨论,而较少考虑到要对发表言论后产生的后果承 担责任,因此可能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放纵自己的行为,这些虚假言论损 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和公信力。

其次,网络无政府主义行为:网络暴力和网络恶搞。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网民并无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约束,再加上网络伦

理的缺乏约束,“网络暴民”和“匿名专制”产生也顺理成章。

如今越来越普及的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网站的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匿名性带来的弊端。但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如何判断网络谣言、暴力、人身污蔑、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如何确定所造成的后果都没有明确的指向,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取证规定,为互联网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特点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思维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立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而枯燥,教师仅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使数学教学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人机交互的特点

1.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

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果学生尝试三次都失败了,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2. 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性”特征来应用于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艺术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为图文并茂的特性可以使学生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讨论、操作、提问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缓解学生的抑郁情绪,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它可以改变传统的“静态演示”为可视化图像的动态演示,使传统教学不易表达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认知,使抽象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使用“几何画板”时,几何画板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将数学图形和数学实验进行演示。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就做不到,也可以用几何画板的分配和计算功能,可以开展数学实验。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充分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变无声为有声

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刺激和吸引学生,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来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时,我收集一些跟生活有关的图片或一些现象,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使用的无声教材,在有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上存在局限性。为了突破这类教学内容的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设计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我采取了把一个题,通过改变其条件或结论,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链接到有关的知识点,让学生把题型和知识点相联系,从而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能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灵活运用于题中,学生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目的。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数学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这样既传授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是直观的,有效突破视觉限制

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对象,并突出关键点,有助于掌握理解概念和方法,如在讲“平移和旋转”时,作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如:平移和旋转的运动除了在游乐园以外,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许多平移和旋转现象。以下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的现实,确定下列哪一幅图是平移运动,那种是旋转运动?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直梯升降,风车旋转……)视频播放场景是学生经常看到的日常生活中,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玻璃球在旋转,风车在旋转,橱柜的推拉窗的移动,电梯移动。这些场景都是学生们熟悉的,通常他们不太重视这些现象,而不是认为这些现象可以和我们今天的数学知识相连接,通过视频播放会加深他们对两者的理解。然后老师问:“谁能说你已经看到了在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由于以前的屏幕显示了平移或旋转的实际视频,学生们说了很多这2种运动的生活方式。辅助教学性原则。计算机永远也不会取代教师上课,就象计算机不能取代人的思维一样,课件设计应有启发性,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与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与启发突破难点,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

六、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过分依赖,却忽视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课件的使用而被课件束缚住了手脚,失去了课堂上的挥洒自如。甚至完全用投影屏幕代替黑板,结果影响了学生视觉感知的惯性,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的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领会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对问题的逻辑思维推理,而且也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因此,过于依赖课件,就会影响多媒体在教学辅助方面优势的发挥。

2. 忽略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数学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和师生间的交流,但有些教师却是将课件中的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教师成了播音员和讲解员。这样就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新课标脱轨了。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是解放学生、解放教师的必由之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做”数学,享受在“做”中学数学的乐趣。但是,多媒体的不合理滥用,不仅启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重点、难点不能得到突出和突破,浪费教师或课件制作者的大量精力和体力,等等。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多媒体技术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轩.中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研究[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S1).

[2]周根龙.试论数学教学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3,(01).

[3]彭薇.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1,(04).

多媒体教学特点 篇8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具体特点;多媒体教学

就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来说,不仅是对具体课堂教学进行有效丰富的重要措施,更是对相应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提高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但是如果在引入多媒体的条件下却脱离教材内容的话,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效果,那么在具体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相关教学呢?

一、深入理解教材宗旨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建议教师首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宗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准备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就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开展的主要教学任务来说,在相应的课程标准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力课程的学习,从而提高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应对这一教学宗旨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对相应的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倾向

小学阶段教材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大程度都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的,因此,除了对教材的内容和宗旨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之外,在多媒体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还应对学生们的兴趣倾向以及爱好进行全面把握。都知道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促使他们进行学习的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有效教学的定义必然包含了对学生情趣倾向的考虑和利用;再加上教材设计者在设计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过程中,必定是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是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推出的新的教学方式,就更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考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客观要求教师对课程教材的具体特点以及相应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的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相应的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策划,争取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和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陈燕.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上一篇:庭院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我们诞生在中国》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