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剖析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剖析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剖析 篇1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屡见不鲜。多媒体技术如何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教学内容三者相结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就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利与弊及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学最优化 利与弊 案例剖析 新课程

一、案例事件剖析

在学习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4课“交友的智慧”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友谊”图,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血雨腥风相执手,功勋友谊万古留!”接着我向学生讲述:“同学们,这副对联是人民为纪念马恩的友谊撰写的。在马恩的40年的友谊中,他们相互帮助,志同道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这时我又想起了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用动画效果打了上去。我本以为可以借助名人警句来衬托突出马恩的友谊,自然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名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老师,错了,《赠汪伦》这首诗是送给汪伦的,不是送给马恩的。”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名学生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马恩的友谊与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有什么相同的呢?”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应如何应对呢?

二、案例问题解决

我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暂时无法完整地回答,但是只要认真学习,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第一小组从对联入手,了解马恩在40年当中建立的是什么友谊,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他们的友谊有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着手探究;第三小组考察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错误的交友观念和方法,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以便达成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启示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利”的表现

首先,多媒体课件可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易于理解。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能把枯燥的文本和理论以课件方式予以演示,使课堂气氛生动,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解九年级思品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迁安手工造纸、建昌营仁义胡同的传说图片,可播放唐山皮影《五峰会》、乐亭大鼓的音像画面、唐山评剧、唐山花吹等视频。无需教师过多讲解,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声像资料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非物质”概念,并切身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在思品课教学中,有些事物、问题难以用言语去表达去解释,而多媒体的应用则生活化了这些现象,既增加了学生感官上的兴趣认识,又有效、准确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顺利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其次,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多媒体的运用缩短了课堂授课时间,节约了在黑板上作图、写字的时间,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强化练习及实践应用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可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在讲解九年级思品课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时,教师可直接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当前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影像资料、解读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等。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又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

(二)多媒体也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多媒体教学中“弊”的表现

首先,课件制作过于花哨,有本末倒置之嫌。过多的课件展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就会减少,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内容太多,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学的高效性,缩短的时间与额外增加的教学内容成正比,学生对大量的知识学起来吃力,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节课下来学生手忙脚乱,犹如走马观花。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做到“三个结合”

首先,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教学要与我们传统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节奏,课堂是师生的共同舞台,做到教材、师生、工具的三者融合,都要体现教师知识的渊博、高尚的情操及教学的灵活性。而多媒体技术的选用,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读懂学生――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其次,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主体结合起来。多媒体技术的中介作用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仅是引导,学生是主体。而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而教,不是根据“我们需要学生怎样”而教。学生是具有思维的人,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必须很好地了解学情,认真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技能、实践经验等。另外,教师教学时,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以便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在选用课件教学时,课件素材要保证与课标要求、教材一致,制作过程要体现简洁合理,具有启发性、实用性。因为技术仅仅是服务于教学的工具之一,教师不能为了展示先进设备使用的效果而教学,否则学生就会沉浸于“微电影”之中,而在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中分散了注意力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是一种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对促成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发展,对课堂教学手段的选用实现最优化,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剖析 篇2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形势所需。在语文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 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深奥的知识浅显化, 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体现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也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简洁明快,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语文教师要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注入活力,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创设情境, 激发说的欲望

在教学中,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 彻底告别一言堂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要体现民主、互动, 同时还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制作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如, 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 我搜集了很多图片制作成课件, 投放到屏幕上, 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美景逼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如临其境, 能很快地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 最后教师当导游, 并配上高山流水等乐曲, 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中。又如, 在一年级听说活动《“六一”节的愿望》的教学时, 我特别制作了许多多媒体课件, 展示出“儿童节那天, 小朋友游玩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然后, 让他们说说画面上的小朋友“六一”节想去干什么?如果图中的小朋友是你, 你有什么愿望?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自己“六一”节有什么愿望?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生动的画面深深吸引,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二、创设情境, 以境激情

如, 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 感受到西双版纳的美丽。学生没有去过西双版纳, 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 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 由于课堂条件有限, 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 学生很难感知到西双版纳的美丽。因此, 我在教学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 通过图文声像, 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美丽的西双版纳。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学生大脑中的生动的画面, 使学生身临其境, 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 又是动物的王国, 从而了解我国国土辽阔, 资源丰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学中生趣, 趣中生美。

三、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篇3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多媒体技术在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增加练习密度等方面,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75-0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并与小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多媒体技术完善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多层次、多方位、图文并茂的知识信息传递,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给现代教育增添了亮点。只有深入挖掘、合理利用软件、信息、网络等,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穿越时空,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现实的生活或问题情境,具有生动、形象等特点,这是挂图、教具和言语都难以替代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选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可展示丰富多彩世界的相关内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在课堂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逐步引导他们探索新知。

如在教学《地球》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地球构造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入本节课设计的主题网站中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自己熟悉的word或ppt的方式发布。最后,教师在演示操作和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利用教师机远程监视系统和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等,很好地促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互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合作,体验探究过程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也包含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全部知识点,也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准确领悟教师讲解的要点,这就需要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只需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启发,让他们亲自合作体验学习过程,在实践探索中获得新知。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轻松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也可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多媒体进行大胆展示与交流,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适时对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拓展,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板书教学内容或对重难点进行回放。在每一次的探究活动课中,我都安排了分组实验,学生都很积极地进行分工合作,探究学习。

在一次观察“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的实验中,我发现学生都分工有序的进行实验,有的泡种子,有的用镊子剥种皮,有的用放大镜观察,有的记录……,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兴致勃勃的。在课后的观察日记中,我了解到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大收获。同时,有的学生把探究的过程制成了课件,与大家一起分享。进行小组合作,实现生生互动,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不用口干舌燥地讲解,而是指导、点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理解起来比老师满堂灌输要深刻得多。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加练习密度,积极参与练习

用多媒体为学生布置课堂练习,不仅能够使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增强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练习的容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尽可能多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多媒体教学中的练习题有很强的趣味性、互动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做练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注意适时性,避免使用误区

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其应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摆正它的位置,合理设计和灵活使用多媒体,注意使用的适时性,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魅力,让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要走出滥用多媒体的误区

使用网络多媒体是为了解决其他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因需要而使用,根据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时机,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深入地研究课件的制作意图,合理地使用。不能用演示代替学生活动,扼杀学生思维,不能忽视学生知识构建过程。

(二)要走出定式课件的误区

有的课件存在一个固定教学模式,对即时生成性资源不能随机应变,如预设的答案和学生的不同,或例题的解法和学生想法不一样,教师就不能拘泥于课件,而要机智应变。

(三)要走出为追求美感华而不实的误区

网络多媒体的使用应体现其技术的先进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删繁就简,标新立异,将教学思想和方法巧妙地融入到多媒体中以求最佳效果。那些华丽、花哨的课件只是引起学生对多媒体观赏的兴趣,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不仅要精简和实效,而且教师也要熟练灵活地运用。

巧用多媒体网络,优化语文教学 篇4

江西南康逸夫小学 郭幼平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说,现代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语文学习的知识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比如有讲动物世界的,有讲大自然科学的,有讲人间真挚而美好感情的,有讲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因此,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鸟语》一课,介绍了鸟类丰富多彩“语言”,以及“鸟语”给我们的丰富想象和有益的启示,文中介绍的很多鸟儿,学生在生活中都没见过,或者没有很好地观察过,如画眉、黄莺、百灵,它们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什么区别,叫声怎样,我们都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所以,备课时我通过信息网查找到大量的关于鸟的图片资料和声音信息,教学时展示给学生,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的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为教与学提供广阔的舞台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请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可以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可以再现情境,启发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教学如《草原》一课的导入,教者可以先出示几张描绘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并配有歌唱草原的歌曲供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和陶醉的同时,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描绘草原风光的图片,这时教者就可以适时的用简短的语言把新课导出来。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的效果是枯燥乏味的口授无法达到的。

2.启迪思维,帮助突破学习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和段,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枯燥的讲解往往效果甚微,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而信息技术能将抽象化具体,很容易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于“人”字形线路的理解和认识,教者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向学生演示火车是如何沿着“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这时教者可以把搜集到的有关图片等资料,通过多媒体的有机组合,在插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去观赏“奇、秀、险”的山,跟着“竹筏小舟”畅游“静、清、绿”的漓江,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就把课文的重难点巧妙地解决了。

3.激发美感,渗透美育教育。

学生对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的倾向,每当置身与这样的情景中,就会感到激动、兴奋,这是对美的反映、认识和陶醉,是审美过程不可或缺的一步。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直至拥有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如小学四年级中《九寨沟》、《田园诗情》、《江南春》、《春日偶成》、《秋天》、《雾凇》等教材都是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诗文。文中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富有诗情画意。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片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珍禽异兽,鸟语花香,玉树琼枝及异国风光等自然环境的秀美、壮观、奇特,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师生和谐愉悦的情感交流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帮组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认为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搭设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在情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的技能,又可以健全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中,我首先使用视频,让学生从两段不同的短片中(一段是巨大瀑布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一段是瀑布流量急剧减少,逐渐减少的情景。)产生了解瀑布消亡原因的欲望,情绪也由兴奋变得惋惜。我乘机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两段录象,想说什么呢?”学生由于先有了情绪的体验,交流时就很有话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课文创设了很好的情感交流平台。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一段视频短片,随着优美的乐曲,生动的解说,屏幕上展现“地球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各色“面貌”,学生心情随着画面起伏变化。看完片子,我让学生交流对环保,对保护自然生态的看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学生在经过视频资料和文字信息等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演示后,对于瀑布消亡原因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情感活动随之不断加深,于是引出了“我们为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地球做些什么”的话题。有的学生说“看到乱砍乱伐的行为要提醒大人”、也有的说“平时要节约用水”、还有“制作保护自然生态的广告”、“绘制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画报”等等,这时是学生将前面运用信息技术了解的内容从情感上再进行释放,积极投入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情感之中,师生、生生其实在转为心灵更深处的交流。

“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情感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感染、提升,更容易和文本、和教师产生共鸣,使认识不断深化。另外,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延伸活动,为生生、师生情感的进一步交流搭设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学习的热情得到更多、更大的释放。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篇5

首先,大屏幕上出现场景:繁星闪烁,地球在宇宙中转动,并配以节奏明快的音乐。教师导课,“同学们,在46亿年前,茫茫的宇宙中诞生了一颗新的星球,那就是――地球。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经坎坷,同样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也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个在太空观察地球的人,他形容地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色的星球。为什么地球是蓝色的呢?”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四部分进行处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名称轮廓;大洲的位置;大洋及海陆位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设置了A、B、C、D四组题,让学生进行选择,每组题中有3-5小题。其实,四组题的出现顺序是教师预定的,用Powerpoint做好链接,无论学生先选什么,后选什么,都是按顺序出现。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可谓一箭双雕。

每道题目都设有相应的链接,如“你能说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吗?”一问题,出现形象的图片,学生看图回答后,点击出现各部分名称;“你能识别七大洲的形状吗?”一问题,展示各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猜,再逐一显示名称,最后配以掌声,对学生进行鼓励;涉及到地图的问题,链接到相应的图上。各链接到的图片及幻灯片都设好返回链接,使课件的使用更流畅。

在教学过程中学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Flash制作七大洲的拼图,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练习。画面的下方,不同的大洲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上面图中的陆地是用一个颜色表示的,要求学生把带颜色的大洲拖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在拼图的上方,有计时器,可以记录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每小组出三个同学,一个同学说颜色,一个同学说出相应的大洲名,另一个同学在电脑前拖动完成任务。用时间最少的组为优胜组。另外,用“数字地球”的程序优化课堂教学,并适当增加教学深度。在大屏幕上,任意转动数字地球,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海陆位置关系,强化学生的方向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课堂的最后环节是“比一比”栏目,以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再度点燃求知热情。用Flash制作的记分板有了用武之地,各组分数随着按键或增或减,最后桂冠“戴”在胜利组上方。通过这一环节,不但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再现,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最后,屏幕上又出现了熟悉的画面――地球在宇宙中,伴着乐曲教师小结,并指出:我们今天所学的仅仅是有关大洲大洋知识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和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后能进一步收集相关的资料,充实自已这一部分知识的储备量。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写一篇《大洲大洋知多少》,可以整体写,也可以选某一个方面写。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疑问的个别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帮助。如,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网址。从材料的上交看,全体同学都能够根据自己认识的情况或兴趣方向,写出或查找到相关的文字材料。通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学生对信息的搜索技能,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正是由于把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使得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并能够十分主动地参与其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知识容量,让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实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备好课的同时,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剖析 篇6

摘要: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已广泛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巧用为利,能提高教学效果;形式为弊,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针对其利弊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推动了教育教学目的、内容、教法、教学设计、师生互动,在学习环境、教学改革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孩子的天性,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设计课件时要围绕教学目的、内容精心制作。目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面是笔者对利用多媒体教学兴利除弊的一点见解。

一、合理使用优化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以往的教法一般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而多媒体进入课堂,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课堂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有意注意时间,利用优质课件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与优化课件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课件设计得好、用得恰当,使内容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绘声绘色,通过音像剪辑和粘贴的组合,化静为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鲜明逼真的意境中拓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可运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注意。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现象片段,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统计”一章时,用统计表的方法统计某校一、二、三、四、五、六各年级学生男生和女生数,学生不容易看出哪个年级的男生最多和女生最多等信息,利用课件播放出各年级男女生从各自的教室里到操场的情景,有一个声音说:“各年级男女生排队,男生一列,女生一列。”同学们自然地呈现出条形统计图的形式,然后通过技术处理把人形去掉(变男生为黄色,女生为红色),编织成条形统计图。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轻松地获取了知识的重点,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

二、不当使用课堂多媒体,偏离教学目的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常用的现代教法之一,但是如果不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追求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方式,其目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把一堂课中的所有环节和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问题也由计算机代劳,就会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的局面,此时教师就沦为了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者。这和“满堂灌”的教学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会造成学生厌学的心态。

2.重视课件,轻视教法研究。众所周知,要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需要非常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而如果教师只重视多媒体教学,却忽视课堂教法研究,就会导致课堂气氛差,使得课堂教法单一无创意。再好的课件,如果没有适当的教法支持,同样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致于取得的效果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成正比,使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失去了作用。

3.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师生互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又有利于学生有思考和消化知识的空间。如: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当,一味地追求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使一节课“满堂灌”。由于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体图片播放较快、板书速度快,使学生根本不能深入思考和消化。这样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如果使用不当,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利。

三、兴利除弊的措施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确实很大,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直接使用者与受益者,教师对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知能力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课堂效果。

1.多媒体在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者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学技术与教学过程之间的相连关系以及教学技术的运用是否符合每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实践证明,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精心设计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及学习效果的优秀课件。如果某些教学内容不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反而比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显得更为充实,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那就应果断地放弃多媒体教学。

2.教师要有选择地、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新课程理念和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难以理解时,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对于某些重点、难点进行板书时,教师可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因为在写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针对不同内容合理地对不同的教学法进行组合,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剖析 篇7

根据教育部2003年4月份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高中新课程标准) 的精神,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其中关键是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因此, 笔者认为, 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写作背景, 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 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英语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写作, 这就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往教学中, 由于缺乏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学生苦思冥想, 东拼西凑, 为了写作而写作, 这样的教学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从讨厌写作变为畏惧写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巧设情景, 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从而激起写作兴趣, 将过去的“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笔者曾经让学生写以“My Secret of Happiness”为题的英语作文时, 笔者从网络上精选了视频“纽约街头的采访---what is your happiness?”引入课堂并根据听、说、读、和阅读练习, 最后进行写作训练。

Step1 :用纽约街头视频“what is your happiness?”的采访的片段引入主题, 多媒体播放节选片段。

Step2: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的片段有关幸福的关键词, 并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Step3:让学生阅读一篇美文“Our Pursuit of Happiness”, 画出文章中的单词, 词组和优美句子, 并找出文章中的主人翁对幸福的理解。

Step4: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一个问题“What is yourhappiness?”讨论完, 从每个小组中任选一人来汇报本小组成员中每个成员对幸福的看法, 笔者把学生对幸福的看法写在黑板上。

Step 5 :引导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关键词写一篇文章M ySecret of Happiness, 并让他们尽量使用文中的优美句子来完成作文。

本节课利用纽约街头视频引入主题, 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出学生的阵阵笑声, 这真实而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倍感亲切, 激情高涨, 通过了解别人的幸福观, 唤醒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在这节课中学生都欣喜不已, 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发言, 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交际场所。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激活英语写作背景

通过网络技术, 可将图像、音响和文本的有机结合, 它有利于激活英语写作背景, 促进学生认知图式的构建。在课堂上, 教师可用一首MV, 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 或者播放一段故事, 让学生观其形, 闻其声, 然后有所感而写。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 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

笔者曾让学生写环保的话题作文时, 笔者用一首MichaelJackson演唱的英文歌曲<Earth Song >的MV引入主题。在这首歌中, Michael流着泪诉说着人类摧毁了这美好的大自然。笔者用这一幕幕震撼的画面激活学生的写作背景。

Step1:播放英文歌曲 <Earth Song > by Michael Jackson和学生一起欣赏该歌曲的MV。

Step2: 要求学生讨论歌词的内涵后, 探讨以下的几个问题:

(1) Talk about the feeling about the song.

(2) Talk about what you saw from the MTV ?

(3) What did the MTV want to tell us?

(4) 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

Step3:以“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为话题, 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 包括以下几点:⑴现在的环境状况及成因;⑵我们应该怎样拯救地球。

本节课通过Michael Jackson的歌曲Earth Song作为导入, 由于整首歌曲的内容基调切合话题作文的主题——保护地球, 引起学生共鸣, 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 在MV中多张人为危害地球的图片, 让学生意识到地球面临的危害, 思考自己如何做起来拯救地球。

三、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写作灵感

写是语言输出的最佳表现形式。要想写出自然, 优美, 有较强可读性的文章就必须有足够的英语语言信息。学英语只有通过大量阅读, 才能习得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笔者曾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为学生精挑写作主题, 有计划的向学生介绍一些作文体裁和格式。

注重选用写作主题的真实性, 生活性, 广泛性, 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生活背景。在近几年的高考英文写作中, 最常见的题型主要有:

(1) 看图写作。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对图片进行描述。

(2) 根据中英文提示写一段短文。

(3) 书信或设置情景, 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表达;或提供一封英语书信, 让学生读后写回信。

2.通过网络精选一些时效性强、趣味性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文作为校本读写教材。

通过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文章点评, 不仅让学生增加更多的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 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 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扩大词汇, 并养成阅读英语的习惯。通过系列阅读、写作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写作技巧和方法, 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和语言得体性、规范性策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要求学生背诵美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尝试把它们运用到英语写作中。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的作文批改存在不少弊端:第一, 批改量大, 花费的时间精力多, 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二, 老师全批全改, 效果未必好。许多学生往往只注重老师赐给的作文分, 很少去看批改内容。第三, 评析方式比较单一, 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的评析当中来, 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 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总是得不到提高。

基于这种现状, 笔者认为应该进行改革, 大胆尝试一些新方法, 切实给英语老师“减负”。在平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作文评改能力的训练中, 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作文水平方面, 有不错的效果,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循序渐进:

1 . 使用多媒体, 公开批改有代表性的作文。作文评改时, 教师要精心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和比较差的作文, 分别在班上公开评改, 用多媒体出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修改, 集思广益, 使学生从中受启发。这样,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可以及时得到评判指导, 从而不仅使反馈过程变得及时有效, 而且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和良性互动。通过评价修改典型文章, 让学生掌握了修改的方法和技巧, 再通过同桌讨论、互改, 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 对所写文章进一步修改、完善, 促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高分作文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 书写工整; (2)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3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4) 使用了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 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5)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 (6)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2.使用多媒体, 呈现学生习作的亮点。有的学生作文用词不当, 但句式优美;有的学生句式不够复杂, 但动词用得很恰当;有的学生作文写得不理想, 但书写很漂亮;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多表扬学生习作中的亮点,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 创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进使我们的课堂散发着浓浓地人本气息, 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多媒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确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情趣的语境, 使他们学在课堂, 乐在课堂, 只要我们真正能够恰如其分地把多媒体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变得更加轻松, 学生的英语写作也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已广泛地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多媒体的正确运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写作背景, 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 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写作,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罗慧英.关注学生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时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2011 (7)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凤梅.利用作文讲评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2011 (9) .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剖析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优化

一、导入新课,巧设情境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探究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态感强,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趣味、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以饱满的热情快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时,笔者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曲《我和你》,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再向学生呈现北京奥运会会徽、会旗、吉祥物等挂图,并设置问题,组织学生抢答:“Whats the motto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Bid? ”“Do you know the mascots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What do the five rings stand for?”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出新课。接着,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又呈现出问题:“What events were there in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When did China first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s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passage.”以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声色兼备、动静结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晦涩的知识浅显化,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改善教学质量。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以理解或无法表述的知识内容。此时,教师可以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精讲,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必修四Unit 1《Women of achievement》时,笔者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并用红色字体标出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如achievement、connection、campaign、move off…、devote…to…、look down upon/on等,然后,笔者借助动画插入相应的单词发音、短语解释、句型分析及例句拓展,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突破重难点。以单词achievement为例,其发音为[?'t?i:vm(?)nt],作为名词有成就、成绩、功绩等意思,作为动词有达到、完成、实现等意思,常用短语有make achievement(取得成就),例句有If you practice more, you will make great achievement in English-writing.(如果你坚持练习,你将会在英语写作上取得好成绩。)

三、回顾知识,设计练习

知识回顾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环节,传统知识点回顾的方式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再由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最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这样的复习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黑板的面积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手眼并重、视听结合,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每个单元的关键知识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知识结构,然后留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呈现速度快,重点突出,而且令人一目了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有效内化。

此外,结合教学重难点,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巧设课堂随堂练习,达到强化巩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当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把练习结果以各种动态效果呈现在屏幕上,必要时,还可以适当地配上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背景音乐,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教学“倒装句语法知识点”时,笔者借助PPT设计了随堂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Do you know Jim quarreled with his brother?

——I don't know, _____.

A. I don't care neither. B. nor don't I care

C. nor do I care. D.I don't care also

②No sooner___ than it began to rain heavily.

A. did the game begin B. the game began

C. had the game begun D. has the game begun

总而言之,巧用多媒体技术对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改善英语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巧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巧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9

[关键词]吸引;增强;加深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1.利用投影教学,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漓江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投影片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影视教学,加深学习兴趣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激活思維,提高学生能力

1.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能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如: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首先,用录像播放一个片断:西沙群岛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像亿万颗彩色的珠子在滚动,海底里有山崖、峡谷,海参在蠕动,还有大龙虾在爬行……这些奇妙的景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很快就被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此时,我进行配乐叙述:在我国的南海上,那里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岛上有葱茏的树木、茫茫的沙滩、丰富的水产和矿藏,真是风光如画,物产丰富,她像一串珍珠在南海上闪耀着光芒,同学们想到那儿去游览吗?学生边眼观画面,边听其中之解说,深深地陶醉于西沙群岛的五彩缤纷,千姿万态的神奇世界中,产生新奇感。电教媒体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等特点。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通过画面展开联想,能领悟内容,发展思维。小学古诗内容反映的年代久远,语句精炼,很多古诗课本中没有辅助插图,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和认识肤浅,教师有时也难以讲清。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CAI课件,将诗的内容转换为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学古诗《示儿》,通过展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翁——陆游临终前用颤抖的双手费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下的绝笔诗,以此训导儿子不忘报国之志后与世长辞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想象陆游的面部表情、动作以及当时内心的活动,就会使学生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地再现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可敬的爱国诗人形象,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3.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增强记忆力。例如:小学语文《雷雨》一课要求全文背诵,让学生按正常方式背诵,有一定的难度。如有机使用《雷雨》一课录像带,先后播放出了雷雨前、中、后的画面。学生耳闻了风、雷、雨、蝉、蛙的声音,目睹具体的场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让学生试背,由于画面形象,声音传真,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便能很快地把这篇课文背出来。

4.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如《瀑布》一课,若单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学生很难领会到瀑布声和形的雄伟壮丽,教学时,可利用计算机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制成计算机动画片,加上配乐诗朗诵。这壮观的景象、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朗读,尽情欣赏雄伟壮丽的瀑布画面,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产生了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里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的三大功效。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巧用多媒体,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篇10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 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和情感相联系, 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就能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讲《西安事变》时, 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 可以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断, 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通过屏幕再现了当时的历史, 学生如身临其境, 然后指出, 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 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 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 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 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历史是讲述人类社会过去的事情, 某些内容是比较抽象或复杂的, 由于时空的限制, 学生理解起来往往难度很大,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解释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音像、图片等再现历史, 把书本“平面”的文字表达转化成“立体”的直观的教学对象, 便于学生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

例如我在讲《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时, 对“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含义, 学生往往难以明白。我制作了动态地图《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 先在地图上标示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位置, 并在此位置作一个闪闪跳动的小火苗, 然后陆续出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其小火苗, 最后把众多的小火苗汇成一炬熊熊燃烧的火焰。通过这样直观而又生动的动态展示, 学生就对毛泽东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这一历史现象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 提升教学高度

历史是一门人文因素非常丰富的学科, 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层面和领域, 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由于课堂信息含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且单靠语言来描述, 缺乏情景渲染, 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课件将搜集到的文字、音像、图片等大量史料带入课堂, 多角度多层面地充分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情景, 让学生如临其境, 真切的感受历史细节的真实, 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思想上的认知感。

例如讲授《宁为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一课时, 其中“南京大屠杀”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典型材料。在处理这一问题时,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 揭露这一事件的真相, 让学生知道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认识侵略者残酷、野蛮、凶恶的本性。然后再出示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日军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和日本军人日记中有关这一事件的记述, 让学生明白录像里的事情是真实的。最后出示日本教科书里对当年日本侵华的歪曲描述, 播放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侵略事实, 拒绝认罪的行径。这样就在丰富的历史信息中,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中, 寓真理与具体形象的史实中, 使学生自然产生憎恨侵略、珍爱生命、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维护世界和平等爱国情感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巧用多媒体,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巧用,多媒体,科学,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教育也日趋现代化。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功能, 在众多的现代教学媒体中, 多媒体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迅速适应于教学过程中, 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 一些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演示, 概念形成的原理, 物体的空间结构特征等, 很难恰如其分地向学生展示和表述清楚。多媒体的应用, 把生动逼真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等有机地结合并显示在大屏幕上, 这样则较好地攻克了以往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多媒体应用到科学教学中后, 相对于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手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因此,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如何巧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就显得尤为为重要。

一、巧用多媒体, 优化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 如果播放一段音乐、动画, 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声波、乐音、噪声”一节之前, 可播放一幅锣鼓喧天的画面, 接着是一段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演奏曲。锣鼓声震耳欲聋, 琴声悠扬婉转, 令学生精神振奋, 耳目一新, 为将要学习的内容作好铺垫。所以, 在教学中多媒体的巧妙运用, 可优化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 化抽象为形象, 突破教学重难点

1. 巧用多媒体, 模拟一些难以再现的实验过程

科学家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一些特殊实验, 教师不可能再次在课堂上演示, 只能借助图片、文字来表述, 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 如原子弹的爆炸、“神舟五号”飞天等场面。但是, 若用多媒体, 则可顺利再现其壮观的场面,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 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其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再如南极臭氧洞的形成这一课题, 可利用三维动画形式再现由于人类排放氟里昂等物质而使臭氧层变薄, 以致空洞形成并逐渐增大的过程, 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巧用多媒体, 显示事物内部微小的变化过程

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 篇12

一、巧借课件导入,让语文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导入新课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并为学生接下去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教师课始要努力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课文情感基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愿意接近文本,走进文本。

1.画面展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课始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往往能主动探究,思维活跃,高效地学习。如,我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课前,我先播放了许多美丽的花的图片让学生看,学生耳听舒缓动人的音乐,眼观五彩缤纷的花的图片,仿佛置身花海,徜徉其中,一个个满脸的愉悦,满脸的惊叹,快乐的话语如活泼的清泉喷涌而出:“哇,太美了!”“哇,我仿佛能闻到花香了!”……看着他们向往的神情,我趁热打铁,说:“花儿美吗?在德国,家家户户在临街的窗子上都种了美丽的花儿,人们走在街上,入目到处花影绰绰,入鼻到处花香馥郁,令人陶醉,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季羡林先生到德国去感受德国奇丽的风景、奇特的民俗,好吗?”学生马上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2.资料导趣,渗透学法

课前除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注意讲求方法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课导入新课时,我先简单地介绍了作者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說大王”,接着课件逐一出示他给马鹿喂食、怀抱珍珠蜥、颈缠黑尾蟒、手掌上喂食孔雀等与各种动物亲密相处的照片,讲了他与动物间的小故事,作家富有冒险传奇色彩的经历听得学生心驰神往,充分调动起他们的阅读期待,望着他们惊奇不已的小脸,我再用课件出示作者的两句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我写动物,表现的却是人的情感。”我对学生说:“那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有着什么样的惊人心魄的战斗经历?它有着什么样跟人类一样的震撼人心灵的丰富情感?课文又是怎样表现它的情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吧。”然后请学生联系学习写人的文章谈一谈学习方法,学生稍一思考、讨论,很快就掌握了学法,而后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描写嘎羧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进行品读,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怀旧、忠诚。这样的导入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借作家的话实现知识迁移,渗透学法指导,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学得主动轻松。

二、借助课件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添得黄鹂四五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让学生在掌握一些祖国语言文字知识和表达技巧时,还能在读书过程中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使情感得到浸润,情操得到熏陶感染,进而形成一种健康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中常常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学习。

1.巧用音像,创境促悟

多媒体课件能为语文课堂提供最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图像、视频录像、感染力强的乐曲中置身教学情境中,心灵受到撼动,情感得到唤醒,生活积累得到复苏,调动起他们积极的思维、智慧,让他们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神入”课文描绘的意境,加深对语言的感受,放大形象的感染力。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在读课文“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了解到居里夫人工作条件的艰苦和实验的艰难后,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进而能更强烈地感受到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我播放了一段相关的视频,视频中简陋的工棚下,浓烟滚滚的大锅旁,柔弱的居里夫人拿着笨重的大铲在锅里不停地翻搅着,汗珠湿透了她的鬓角、衣衫,浓烟呛得她眼泪直流,忍不住地咳嗽……播放后,我问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有的学生说:“妇女们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美丽容貌。可是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却任由酸碱烧伤自己的衣裙、双手,愿意终日生活在烟熏火燎中,她实在是太可敬了!”有的学生说:“冶炼工业废渣的工作十分劳累辛苦,可居里夫人为了证明自己的科学设想,一锅又一锅地搅拌提炼、再溶解、沉淀、分析,坚持了三年又九个月。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坚定执著呀!”……学生的感受十分深刻,言谈之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2.变化文字,传情达意

对多媒体课件中文字的变化处理也能传达出文字的情感、温度,我们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那闪烁变化的文字与文意相协,从内容到形式上一致,给学生产生情境的美感,烘染文本传达的文义,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他挖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想象父亲不顾危险、不顾饥饿劳累坚持挖掘的动人情景,神情之间有着许多感触,如何“助一臂之力”,让学生敞开心扉,抒发对爱的感受呢?我说:“是啊,多么感人的伟大父爱呀,你们看,这位父亲在余震还不断袭来的废墟上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行动抒写了一首最真实、最动人的父爱的颂歌!”随即抒情感人的背景音乐飘出,这段文字改换成纵行,成了一首诗歌,学生无不动容,再次朗读时声情并茂。从他们的声音里,我们听出了学生的感动、感悟,那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是学生灵魂深入文本的回声。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巧用多媒体优化立体图形教学 篇13

一、巧用多媒体,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是从感性认识开始, 然后形成表象, 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才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 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必须注意直观教学, 教师的演示和指导操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一位老师上公开课, 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他先用多媒体演示把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分别摆成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和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操作:4人一组, 每人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一个长方体, 要求同组的同学摆出的形状尽可能不同。最后指导学生讨论:每人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系?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发现, 摆出的长方体形状虽然不同, 但它们都含有12个小正方体, 所以体积都是12立方厘米。摆出的长方体所含的单位体积的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而长方体中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宽、高。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 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示、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讨论, 学生亲身经历了长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 从而加深了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建立了长方体这一空间概念, 也为后面学习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巧用多媒体, 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空间概念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很抽象, 尤其是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 或把两三个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问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想象这类题空间的变化。而形象具体的多媒体课件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给教学带来诸多方便。如教学“把右图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 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看到这题, 马上就会想到:先求出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三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 再用三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大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计算繁琐且容易出错。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分割的过程, 同时展示增加的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长方体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 增加了哪几个面?这些面的面积怎样求?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4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就是木块表面积增加的面积。列式:10×5×4=200 (平方厘米) , 比前面的方法简便得多。这样的演示教学既优化了计算方法, 又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谓恰到好处。

三、巧用多媒体, 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 在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后, 教师可以经常借助多媒体, 给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素材。让学生在头脑中能想象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基本形状, 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后, 教师应留两三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头脑中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实际运用时, 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实物进行想象:比如求长方体饼干盒四周商标纸有多大, 就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壁, 求粉刷的面积, 又是求哪些面的面积?再利用课件直观演示进行验证。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也能激发想象的热情, 体验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社会热点文章素材下一篇:公共图书馆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