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精选11篇)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1

祁县城赵一学区韩家庄小学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而传统教学中却是大部分时间由于教师讲,学生实际用的主要是听觉,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所以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

下面我浅谈几点拙见:

一、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

再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倾听播音员在深沉的哀乐声中朗读课文的录音。在朗读“等灵车”时,我映出“等灵车” 的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人民等灵车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当朗读到“望灵车” 一段时,我又打出了预先自已设计的抽拉式幻灯片,显示灵车的情形和灵车缓缓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 氛,初步体会人们眼睁睁望着灵车悲痛欲绝的心情,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了聚积。当朗读到“送灵车” 时,又采用活动拉片演示人们追灵车时的情景使课文声、情、图俱茂,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这样学生仿佛感受到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由于哀乐的渲染,加上幻灯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心随着播音员的话语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周总理肃然起敬。课文的范读录音播放完毕之后,我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这个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激发了,再一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啊,周总理,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我即兴讲述课文,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二、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近六十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又十分抽象肃穆,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便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 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 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映出幻灯图象,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再如教完《桂林山水》后,可以放映教学电影《桂林山水》,这样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整本的感受,在电影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解说伴同下,学生们好似荡舟漓江上,“人在画中游”,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美的情感。

五、指导复述或背诵时使用,以利于提高效率,提高口头表达 能力。

文中的内容可以在图上形象直观地显现。而图上的内容,在文又能找到与之相吻合的具体表述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时,教师恰当地放映画面,可以让学生依据画面内容,进行记忆或复现,起到引路的作用。指导学生背诵《火烧云》时,依次出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几种幻灯片和形状变化的幻灯,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而获得的信息,其遗忘率最低,且便于旧知复现。再如改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记叙文时,就要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情节,这时我再次投映画面,让学生细致观察画面。通过观察,把老太婆凶恶、贪婪、蛮不讲理的神情、动作鲜明地表达出来,为改写打下了基础。还如《飞夺泸定桥》中“夺桥”是重点,教完后,可再次利用映片,让学生根据情节发展,抓住指导员们神态、动作、语言和主要词语,看图练习复述夺桥的经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教师也就拿到了教学的第一把钥匙。所以,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公顷的认识”时,“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很难把现实生活中的1公顷的大小呈现给学生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刚上课时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我的“见面礼”——谷歌卫星地图。当一出现美丽的旋转着的地球,孩子们惊叫了起来,随着一步一步地搜索,电子卫星地图上出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城市、我们的学校、学校周围的小区,所有的路和建筑物在地图上都标的清清楚楚,孩子们欢呼了起来,那惊奇和欢乐的笑声填满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溢出了教室……看着孩子们这么开心,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的快乐,不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大的愿望吗?

二、展示过程,增强示范

数学教学,教师的讲解示范很重要。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位学生,往往只是较近的学生能观察到老师示范的细节,而较远的学生对老师的示范感到模糊,有的学生根本观察不到,教师的讲解自然也成了白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课前把示范操作的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突出过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把测量圆的方法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不仅能仔细观察,而且能准确地掌握要领,领会得更深刻。

三、突出关键,化解难点

教学的关键表现在一是抓教学重点,它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本质的学习内容。由于重点知识具有共性和概括性,所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迁移。抓教学重点,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抓纲带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抓教学难点,难点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时,教师用微机先演示长方体的模型,再把它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着上红色、黄色、蓝色,然后分别移动至下面、后面、左面,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揭示出“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接着选择上下方向的一条棱旋转,揭示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水平方向的四条棱相等,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也相等,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顺利地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四、重现想象,帮助理解

教学中,有些解释纯粹用语言来描述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尤其是某些想象的内容只凭借语言的描述更是无法让人领会,这种情况如果用课件来重现这种想象,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设计了一组“小动物们的车轮”:小熊骑椭圆形车轮做成的车子的行进情景和小兔骑圆形车轮做成的车子行进的情景。优美的音乐、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对“车轮一定要做成圆形”的这一结论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放大处理,解决争论

课堂上,往往出现孩子们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不能相互说服对方。有些时候即使教师作了解释,但孩子们还是为此纠结,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长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四根小棒,要求学生任选三根小棒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操作后,对选用的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各执己见。这个时候,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把这三根小棒进行放大,慢慢地把4厘米和6厘米两根小棒向10厘米长的这根小棒靠拢,最终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无法拼成一个三角形,从而让孩子们心服口服。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3

关键词:电教媒体;学习兴趣;事半功倍;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26-01

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无论是教还是学,借助和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性、艺术性、情感性的特点,不仅视听结合、而且动静兼备。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运用电教媒体,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1、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的特点,它以直观、形象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直接、生动、有趣。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赞美祖国山河的课文,这些文章以优美细腻情感的描写表达了感人肺腑的意境。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录音和动静结合的小兴安岭四季美景录像,形象的再现课文美的意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感受,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鲜艳的色彩画面,学生就会不知不觉中与作者一起进入了课文中所描绘的诗一般的意境中,使学生仿佛已置身于那美丽诱人的小兴安岭树海中,极具感染力的视听结合,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接着分段讲读时依次投影再现小兴安岭四季自然美的图片,引导学生在对具体画面观察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小兴安岭不但是祖国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祖国巨大的宝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体现训练重点难点的词、句、段。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只能凭借语言灌输,由于无法具体的感知,使学生难以掌握,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单调、乏味。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教学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的启示,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运用动画课件,将“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发出的一种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3、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拓宽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感

感情对于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学生感情的变化,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运用录像配合语文教学,不仅寓枯燥的说教于多彩的屏幕画面之中,而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把现实的画面搬到学生面前,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认识范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例如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在教学这片篇课文时,先播放一段录像片段,出现全国人民沉痛悼念周总理的情景,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引入课文。在范读课文时教师用低沉的语调,真挚的感情读出情感变化的节奏,同时配以哀乐。低沉悲壮哀婉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意境。都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悲痛之中,把学生对总理的敬仰、爱戴、怀念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4、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良好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中可结合课文, 恰当的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用眼前的景色,联想生活实际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如在指导学生写作《爱》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制作色彩鲜明的画面,辅以音乐和适当的解说,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洪水泛滥,一群解放军战士;母亲在深夜哺育;大雨中,一个学生,一个残疾人;敬老院,一群学生,几个笑呵呵的老人;深山中,破旧的教室里,一个教师,一群学生……在图音并茂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给这些画面添枝加叶,增加色彩,让学生在不断的联想和想象中,产生写作冲动,构思和完成一篇有新意、有韵味、有深度的作文。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二、运用教学媒体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屏幕切换过频,繁多的资料使学生应接不暇,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无法进行。出现了由原来的“人灌”到 “机灌”的现象。有时教师只顾追求多媒体带给学生的视觉效果,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样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多媒体课件面面俱到,涵盖所有知识点,也会造成教学没有重点或轻重失度,破坏课堂教学结构,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一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考虑到了教学的每一步,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跟着课件走,造成当学生的反应超出教师预先设计时,轻则不能很好解决,重则因无所适从置之不理。错过了开启学生心智的绝好机会,缺乏灵活性。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4

桂阳县飞仙中心校 谢功县 电话:*** 肖国爱 电话:***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电教媒体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我是教语文的,下面我就谈几点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利用幻灯片,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主题思想的印象和理解。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来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原动力。像这样利用电教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语言为形态,化文字为图像,给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讲到《赵州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的创举,我把“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的河面上。”用幻灯片放映出来,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并展开讨论:三十七米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长?和我们的教室比起来有间教室那么长?中间没有桥墩,靠的是什么力不跨?课堂上同学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后来变成了赞叹,大家想象的到为什么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了,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2、利用录音,美读课文,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尽可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巧妙地综合运用各种电教媒体手段,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可根据教学需要,有的放矢地巧借这些典范的朗读教学录音带,利用音响电教媒体进行美读。听录音前应要求学生用心去多感受多领会,以求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利用录音美读,既可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达到披文以“入情入理”的目的。如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在利用录音的基础上,再配以视觉画面,就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富于感染力,更能增强“美读”的教学效果。如学习《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我利用网络把《黄河大合唱》下载至U盘上,在课堂教学中用录音机播放片断,利用听觉让学生直接感知音乐作品豪迈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从而感受到作品所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七年级下册第13课)时,我先播放CD《命运交响曲》,让雄浑激昂的乐曲叩击学生心扉,进而理解贝多芬命运的坎坷,走进他那“真实的好灵魂”。另外,在学习古诗词曲中,我尽可能找出相应的古曲,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欣赏。如此组织教学,不仅能使文学与音乐相互结合,而且能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字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健康而高尚的审美情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3、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语文教师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储备自己的语言知识,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层面。如在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这一课时,我们在课前把由《皇帝的新装》剧本改编成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借助影片把课文中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被电影中特定的环境再现出来,观看电影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学习这一课,学生对剧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就更全面准确了。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总之,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构建学习环境的理想工具,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同行的交流观摩中,深切感受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用得巧,哪怕是一段录音、一张幻灯投影,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得不慎,即使是一堂多媒体教学课,也只能是光有热闹而无门道的教具演示表演。所以,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知识的特性、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的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从本质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书目:

1、《新世纪教师素养》(张行涛、郭东歧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5

麻坪小学 杨大祝

多媒体课件是通过电脑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制作而成,用于课堂教学的软件。它具有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媒体的作用,对于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该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好奇好动、自主性较强,喜欢表现自我,无论是注意品质或是有意性,都在迅速发展。他们不可能对枯燥无味的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容易分散、疲倦。低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的“空间联系”和“因果联系”阶段,喜欢新鲜、新奇、有趣、色彩绚丽等新事物。

本人通过在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长短之处:

(一)“师——单机型”的教学模式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元、角、分的换算》,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动画情景:一只小骆驼打算利用假期到游乐场去玩,于是它驮上十五个硬币上路了。走着走着,小骆驼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骆驼辛苦地问:“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这时,学生们的一只只小手已经迫不及待地举得老高老高……

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运用动画把光、声、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触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为什么会这么重”的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想得”的心理动力,激发学生的需求感和求知欲,自觉主动完成学习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进行人民币单位间换算的必要性,体验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的价值。

像这种由教师一人在多媒体教室中操控电脑,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师——单机型”模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课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便于教师对课程的调控,适合集体教学。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生——单机型”的教学模式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小括号》,教师在教授完小括号的认识后,创设了一个拼图游戏活动。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单人单机进行操作,计算带小括号的式题,如果学生算对了,计算机就会显示图画的一部分,算错了就要重来。当学生把所有题目做对后,一幅漂亮的图画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正所谓“激其情”才能“导其行”,只有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乐,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结合软件有声、有光、有情节,快速形象、及时反馈等特点,通过人机对话发展学生思维,巩固新授知识——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像这种让学生单人单机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操控电脑,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的“生——单机型”模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个别化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积极性,建立学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低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有限,在教学时难免会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针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在教学中应该还存在第三种教学模式能界乎于两者之间,取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

探索多媒体课件的第三种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书本上枯燥单一的练习变得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运用计算机创设了一个情景导入:在一道楼梯的最底层有一只小猫,最高层有一条鱼。小朋友要帮助小猫答对全部算术题,才能跳到最高层取礼物。计算机所出示的题目都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

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做了三次尝试:第一次采取“课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由老师操作多媒体课件,全班学生一齐作答;第二次是由老师操作多媒体课件输入答案,全班分小组轮流作答;第三次采取“个别化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由学生操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和情景的创设,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气氛也变得轻松活跃。特别是当孩子们看到小猫跳到终点吃到鱼的时侯,就像打了胜仗的小战士一样,高兴地竖起两个小指头说“Yeah”,形成一个催人向上的氛围。一节新课就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法。

在《开学了》一课中,孩子们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各有多少?学生的观察开始是零乱的,无序的,要么重复,要么么遗漏,这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有序思维,没有学习方法造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或从左往右观察,就不会漏了,他们就能不重复地说出校园中的人物及数量是多少。再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从不同事物的多少来观察,先找出数量是1的物体,接着是2、3、4……的物体,最后根据数量多少,整理出书中第3页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数数。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学前数数的情况,而且,教给了学生观察、思维的方法----有序性。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没有其中的闪烁、重点显示,是很难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又如第二册教材P20,要算:①树上有几只小鸟?②跑了几只小鹿?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三个问题,如果没有大挂图来指导学生观察,仅凭借教材,大多数学生也是难以理解的。可有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则不同了。大屏幕上,色彩鲜艳、清晰的图片就能吸引孩子们,老师则可引导孩子们从远到近,从天上到地上的观察,分组说出你们看到的所有信息,再根据问题去寻找相关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给予了学生很好的学法指导,先观察,先看,收集信息,再处理信息,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提出了价值的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一些数量关系、空间图形很难想像,很难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就容易多了。比如这样的的问题:树上有一些鸟,飞走了7只,还剩8只,树上原来有多少只鸟?很多小朋友理解不了:把飞走的只数和树上剩下的只数合起来等于原来的只数这一数量关系。让孩子们想像,画图给孩子们,讲了几次仍有不少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想到借助课件,①出示一群鸟,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②演示飞走了7只,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树上还有几只呢?③出示信息:飞走了7只,树上来剩下8只小鸟,④想:要算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怎么办呢?根据学生说的用圆圈起来,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把飞走的小鸟和剩下的小鸟合起来就是原来的小鸟。又如:立体图形直接画在黑板上学生难以想像,运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直接抽象出来,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运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渗透美育。

打开一年级的上、下册两书,我们看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页都是图文并茂,体现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已不再是以前的以知识灌输为主,体现知识的逻辑性,而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张扬,渗透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些用传统方法一枝笔、一本书教学是不行的。多彩的情景图是无法用笔画出的,生动形象的画面组合是难以用一幅画来展现的。用小黑板写出练习题,虽简单,却缺乏美感,只有用多媒体,用大屏幕才能展现丰富多彩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观察有指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画面的美,渗透美育。在制作课件中,虽然课前要用大量时间,但制成了,课堂上却节约了许多多时间,无需提、挂小黑板,无需进行累赘的书写。只需轻轻一点,所有美的画面、书写、重点词句都勾画了出来。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便于学生更好地讨论,师生间更好地交流。

用多媒体来演示知识内容,课堂气氛看起来很活跃,学生思维看起来也很活跃,对一些难懂知识的理解也容易多了,但是这种理解,这种活跃是一种表面化的表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计算方法或是知识的形成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而是把老师嚼咀过的内容再咀嚼一遍,毫无疑问,这时学生获得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已经带上了老师的色彩,缺少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需要的对知识直接的自我感悟和自身的体验。

我在教学《秒的认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激起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想得”的心理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交流中,在旧知迁移的基础下,结合观察结果,顿悟出1分=60秒的关系,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小组协作学习型”的教学模式中,还要积极探索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教学互动的新模式,注意提高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应答功能,创造互动式教学的良好环境。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媒体,但教师同时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因此,多媒体只是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它既不是万能媒体,也不是唯一媒体,只能是教学的辅助媒体。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将书本上枯燥、单一的练习赋予童趣,变得形式多样、新鲜有趣。“个别化自主学习型”进行计算机操作、人机对话,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宜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小组协作学习型”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协调意识。

一节高教学质量、高效率的优质课,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方法,我们就要勇于探索、求真。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6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谈静止.无场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远处是一座运动场,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场面非常热闹,运动场大门上有一条横幅,“动物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的小蜗牛,动物们叫“小蜗牛,你怎么才来呀?运动会都快结束了!“小蜗牛说:“唉,我爬利太慢了,今天天没亮我就出发了,可还是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你们能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澜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人而取利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些,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1.理清思路法。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的可剪辑性,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如<<动物运动会>>这个看图说话训练的图中有三个比赛项目---赛跑.跳高.拔河,我自制了一张覆盖式投影片,先出示整幅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接着请学生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项目重点练说,这时我翻掉另外两个比较项目的画面,使利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集中。等重点练说的项目说好后再翻回另外两个项目,简单地说一说。这里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的教法,很快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习知道“说话“要详细得当,条理分明,不要眉毛有子一把抓。

2.再现生活法。这是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面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一种方法。

有一次,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广柑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啊!“。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3.音响联想法。所谓音响联想法,就是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联想,从而提高“说话“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以听觉为纽带,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运动中枢的兴奋,使学生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思路开阔,语言流畅,言之有物。 如训练学生说一个集贸市场的场景,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经验和记忆去“说话“,学生只能摘取市场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因为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集贸市场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个模糊的印象,没有声音,没有动感。这时如果利用电教手段,播放人集贸市场中有选择地收录的声音片段,商贩的叫卖声.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声以及鸡.鸭. 鹅的鸣叫声,立刻就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时再要求学生说市场,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4.诱发情感法。要学生在说话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作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教<<啄木鸟医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时,我积极诱导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鸟医生和老树。我根据故事内容利用计算机制作了一个 <<啄木鸟医生>>的动画片,画面栩栩如生,但是没有声音,请学生当“配音演员“来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上对话,学生们根据画面和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地进行对话,当啄木鸟医生看到老树低垂着头,伤以哭泣时,学生用关切的语气给啄木鸟医生配音:“老树爷爷,您哪儿不舒服呀?“给老树配音的学生用伤心的语调说:“我全身长满了虫子,难受极了,呜-呜-。“这时啄木鸟医生面带微笑地停在树上,学生又用温和的声音给啄木鸟医生配音:“老树爷爷,您别难过,我一定会把您的病冶好的。“当啄木鸟医生把老树的病冶好后,老树挺直了树干,舒展枝叶,精神抖擞,给老树配音的学生高兴地连嘴了合不拢,他配音道:“啄木鸟医生,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该怎么感谢你呢?“给啄木鸟医生配音的学生了笑着说:“不用谢,老树爷爷,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请您保重身体啊!“这一句句洋溢着童趣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图中啄木鸟医生和老树爷爷之间的友谊之情,了表达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辩析词句,加强训练,使学生“说好”。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这就需要及时辩析.纠正,但是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对其进行辩析,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电教媒体能按教者的意图,将部分“说话“内容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辨别出其中正确和错误,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进行以下几种辩析训练:

1.常用词的辩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让学生反复收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2.句子的辩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罗嗦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制成录音,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原因何在,就怎样改正。

3.自我辩析。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能保留声音资料的特点,在日积月累的辩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口头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借助电教媒体, 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地进行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 是学习的动力,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 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语言讲解基础上的,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世上万事万物离开了人的需要、欲望、要求, 什么也不能被创造出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着眼于行为的动机, 而不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 必须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 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

二、借助电教媒体, 突出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

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 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的。因此, 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课文的重点一般表现为集中表现主题思想、主要内容、主要事件的段落;最能表现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今天的儿童身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信息量成倍地增长,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说, 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 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重点, 要求儿童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 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儿童的感知、认识、思维、语言的活动, 同时, 儿童的动机、情绪都直接作用于系列的智力活动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 学生不仅能看到, 而且能听到, 可以充分感受形象, 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借助电教媒体, 全面深入课文

1. 创设意境, 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 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 学生置身其中, 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 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组合使用多种媒体:导入重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自制的复合式抽拉投影片, 展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 这样循序渐进, 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 激发情感, 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 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 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入境生情, 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 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 思考分析也越透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电教手段是“手段”而已, 它的作用必须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依据, 充分体现使学生“乐学”的特点, 从实际出发, 把电教手段放在适当的位置, 不能因使用电教手段而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电教手段还要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 使它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使学生“乐学”。

3. 启发想象, 静中思动。

想象, 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 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教《惊弓之鸟》一课时, 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 还是拉弦后的情景?学生据图联想, 静中思动, 进行了合理的想象, 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 大雁落下来了, 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 好像感到惊奇, 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 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 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学生进行表演。表演后, 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 很老练, 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 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 太骄傲了点, 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 书上有这样的话:‘我可以试试’‘不是我的本事大’, 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 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 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 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 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 学生在趣中探索, 在乐中求知。

4. 加深印象, 巩固升华。

自己动手, 精心制作抽拉式复合投影片, 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投影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实用性、新颖性等特点, 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有利于学生在连看带想的思维活动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此, 我以原投影片为蓝本, 精心制作了蜻蜓、小鱼在满池荷花上飞、下游的抽拉式复合投影片, 渲染了人、景融汇一体的动态美。

朗读的磁带录音, 其音色、音质、音准的效果, 毋庸置疑地超过一般教师。特别是《荷花》这一篇课文, 是百读不厌、越读越有滋味的名篇, 充满诗情画意, 只有教师通过朗读的强化训练, 才能让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为此, 我多次适时地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 收到了熟读成诵的良好效果。

电教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激发兴趣 延伸课堂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40-01

英语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延伸课堂教学,并能创造多种情境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也大有裨益。而在口语教学、听力训练和写作训练中运用电教媒体更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电教媒体的重要作用。

1 活用电教媒体,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农村学生学习英语较晚,刚开始接触时觉得新鲜好奇,然而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就觉得单词记忆枯燥无味、语法知识变化多端,于是再也不想学英语了。面对一大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思考,我认为还是应该从培养兴趣入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而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既直观趣味,又生动形象,因此适应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能够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只要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合理的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就一定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播放一些原版的英文歌曲,引导学生平时哼唱

英文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歌词简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唱得乐此不疲,不知不觉便掌握了单词,提高了听说能力,且极大地培养了语感。例如,本人在教授完一般过去时这一语法后,发给学生歌曲Yesterday的歌词。其中动词均为原形。学生听歌曲并完成填词活动,填完后,老师鼓励学生跟唱,练习发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练习听力语法的目的。Yester

day, 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 .Now it seems as though they are here to stay .Oh I believe in yesterday.Yesterday love was such an easy game to play.Now I need a place to hide away.

1.2 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英文电影或动画,记住其中的简单对白

在英语电影中,往往有丰富的内容展现,而且用语地道纯正,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而且电影生动情节和趣味性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如《阿甘正传》中的部分经典台词,我的学生能琅琅上口。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will get.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奇迹每天发生。I was a man of my word.我是信守承诺的人。You have got to put the past behind you before you can move on.放下包袱,继续前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逐渐变得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大大便利了教学。

2 巧用电教媒体,延伸教学内容,加大课堂容量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收效甚微,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教学对于课堂的要求。电教化媒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他更加直观形象,而且存储信息量大,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把学生被动的听课转化为视、听、思考想结合的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如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掌握 tiger elephant koala dolphin panda lion penguin giraffe 这些动物的名称,及cute smart ugly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 shy lazy 这些描述动物的形容词。在教学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之前,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展示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听声音猜动物,然后呈现动物的动画图片。看着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学生们忍俊不禁,老师问: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让学生描述大熊猫。Lovely beautiful friendly自然引出。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 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在教学中,参与者之一的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比如那些记忆力差的学生,有的英文歌曲演唱却出奇的好;有的学生不愿有些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但偏爱朗读;有的学生在单词记忆方面反映迟钝,但是英语书法却较为擅长等等。针对这些情况,让学生通过键盘输入英文单词、句型,渐渐地,英语单词都过了关。班级中朱雪峰同学虽然英语成绩不太好,但书法潇洒流畅;袁露同学擅长绘画,让他们主办以《 Festival 》为主题的黑板报。通过网络搜索资料,精心准备,他们办了一期深受同学喜爱的板报。同学们的个性特长在这里得到了培养和发挥,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4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口语教学

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运用于交流,因此口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语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合理利用,理解是口语练习的基础。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置下列任务要求他们去完成。

4.1 看电影片段,分角色表演独白或对白

教师播放电影片段,分小组完成不同片段的表演任务。初期可让学生完全模拟电影台词,侧重语音、语调、语法、词义和句式的理解即语言性理解。进行评价时可播放画面,让学生配音。建议小组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4.2 影片静音,由学生编排剧情

熟悉的画面不一样的内容,教师将影片播放片段后,学生分组进行剧本创作和表演。这项活动不仅吸引学生在活动之初专心的听,在活动之中投入的体会电影内容,而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该任务能有效练习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其从交流场合和交流对象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做出反应。学生在活动中经过逻辑分析,理解东西方思维的差异。

总之,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不仅使学生养成学英语、用英语的习惯,更使其英语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值得其他教师去借鉴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申艳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M].北郭乡一中.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9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初中教学,这还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笔者也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教学它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作为一种从传者到受者之间含带信息的物质工具,它的种类较多,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有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有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有交互媒体,如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这就要求将多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去传递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不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不一致,犹如画蛇添足,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消极的教学效应。媒体的恰当选择,使获得媒体应用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

语文教学的电教媒体选择应立足以下三点:

一.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各类、各种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特点

电教媒体总体上来看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表从教学内容的特点,但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投影利于表现静态的现象,而VCD对放映则利于表现动态的过程。掌握这些差异,对于媒体的正确选择是必要的。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性质

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教学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电教媒体;不但不会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我在实践中发现,讲授记叙文,散文,戏剧,诗歌单元适合运用录像带;VCD,图片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象结合,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使学生变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在讲授议论文单元时,上述的组合方法就不适用了。我尝试将制作电脑教学软件当中的资料展示学生,让他们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议论思路,结构,还可将课外精短的议论文移入课堂,使学生获取理性的思考、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大大得益于恰当的电教媒体,文言文教学内容距现在的年代久远,涉及的资料多而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少慢差费”的弊端很明显,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能使这些现象完全改观、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大量的板书所累,文学常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等,无所不用板书,学生还觉得乏味。我在实践中发现,将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自制的教学软件组合应用,效果相当好。

三.了解学习者的状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只有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时,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转化为实在的教学功能。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要与学习者的状态相适应。

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初次接触电教媒体时非常好奇,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习以为常之后注意力其中的程度便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革新,寻求最佳的组合方案,使学生以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春》时,我要求全班每人上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我校的校园网可实现校内联网和远程联网)将自己对《春》的艺术短评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批改电邮之后分别发送回学生的电子邮箱,第二天语文课在电脑室上、学生在网上阅读到教师发给自己的邮件,非常高兴,学习兴趣大增。此举有效地调低了学习者的状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效果很好。

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搞好辅助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搞得更好。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二、处理好“辅什么”与“怎样辅”

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要以此来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想把课本丢开,这都是概念上的错误,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即“辅什么”的问题,“辅什么”是制作课件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时效果不太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问题。明确了辅助教学目标后,如何发挥课件的功效,是教师要把握好的主要环节。“怎么辅”则要求课件具有可编辑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进行选用或编辑制作,达到符合教学的需要,也使课件成为教师所设计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教学工具。

三、处理好教师与计算机多媒体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能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但那种认为机器能代替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计算机再怎样更新,它总需要有人去操作和管理的;课件需要教师制作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引导。因此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处理好教师和学生

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即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与学生紧密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五、处理好课件的构思与课件制作

针对目前市场上专业学科课件严重缺乏的现状,正确处理好课件设计者与制作者的关系尤其重要。对某一内容是课件制作的前提,对每一堂课,教学课件由任课教师设计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制作课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制作课件的计算机教师又对具体学课不是很熟悉,这样不利于教师对整体教学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要做好课件的构思,以便于更快捷更有效地制作好课件。

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适当应用多媒体,不是什么地方都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运用课件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它也具备“板书”的功能,但由于它的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因而它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4.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5.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科学教学 篇10

优化科学教学

所谓电教媒体,是指电化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硬件一般指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录象机、计算机等设备,软件是指配合相应硬件的教学资料,如投影片、幻灯片、教学录象带、电脑程序软盘等。

在科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够把复杂的事物或情景,用直观形象的方法移到屏幕上,给人以感受上的新体验。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弥补其直接经验的不足。

一、投影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替代法。在板书量较大或图象较复杂,课上及时绘写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用此法,即用投影取代黑板。在授课过程中一边讲解,一边在投影仪上的透明胶片上书写,也可以在课前预先绘写好投影片,课上配合讲解依次投影。采用后一种方法,可以大量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采用替代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投影片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尽量使用简练词句,标题突出,字体工整、清晰。二是注意控制节奏,可用纸板对投影片做部分掩盖,然后根据教学需要拉动纸板,逐步呈现投影片的内容。避免超前显示讲到的内容而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二)实物、实验演示法。在投影仪的工作面上放置小件实物直接投影,以反映其形状构造,或利用实物反射投影仪不透明的书页、图片等都属于实物演示法。

二、幻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般采用“边讲边映”的教学方式,即在放映幻灯的同时,教师根据画面进行讲授。这种方式既保持了传统教学师生面对面的长处,又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的视觉材料。应用此法时应注意讲授与画面要有机结合,不能分离;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可用教鞭指在画面上,对重点观察部分进行指示。

三、录象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录象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采用的方式主要是辅助教学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对某些教学内容选用录象资料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具体应用时主要有三种情况:(1)将录象教材安排在讲授新课前播放,选择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播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可以先播放一段潜水艇的录象资料片。又如,在实验课前,展示实验规范操作和仪器设备正确使用的录象资料。(2)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 片段性的录象资料。例如,在讲授“反冲”时,播放一段事先剪辑好的表现“反冲”运动的录象带,学生就会对这种抽象难懂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学生理解授课内容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3)当教学内容讲授完成后,播放相关的录象教材,可以巩固、补充及拓宽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

四、计算机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教学;作用;兴趣;提高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独厚的优势。语文课堂通过使用计算机白板、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静态为动态、有效化抽象为具体;启动思维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点。可见,应用多媒体到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很多的优越性。

一、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汉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方块图形,掌握汉字不仅要分别认识音、形、义这三个要素,而且要建立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因此,识字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就得千方百计地采用多种形式创造尽可能多的识字写字的语言环境,凭借电教媒体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尽可能展示熟悉和已感知过的事物或现象,通过儿童生活中的经验,将字形与某一事物联系起来,使字形本身形象化,或赋予字形本身的意义来帮助辨认与识记。如在教学“火”字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物象,根据孩子们已有知识,再出示“huo”,最后出示字形“火”,这样在一幅画面就将“火”字形、音、义联系起来了。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怀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例如我在在执教《钱塘江大潮》一文时,使用多媒体放映在学生面前展示出钱塘江大潮来时、退时的景象,让学生通过直观、真实的画面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直观比老师费尽心思的讲解更有趣。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电教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

教师应首先思考和拟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找准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多种媒体的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主体“自求”的愿望非常强烈,从而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学生感知到了课堂是快乐的、有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课件要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教材的重难点。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大胆的利用课件,具体、形象的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既是知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这一过程。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其个性、习惯、兴趣、态度、意志、观念、价值观的培养等。实际上从教学的实践来看,多媒体课件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转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工具,具有了“结合”的特征。它不仅仅是学生无直接经验的客观世界的复现、定格、放大等,更为重要的是整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整体内涵,能够寻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率和方法,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的巨大的潜能和优势的进一步发展。

三、电教媒体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情感

想象,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上一篇:学习心得精彩讲稿下一篇:申论 低碳经济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