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以英国的“绅士教育”思想和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为例,介绍了东西方礼仪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的实际,根据国外礼仪教育成功经验带来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礼仪教育改革的建议。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礼仪;绅士教育;传统文化我国目前的大学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正面临困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思想道德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思想道德论文 篇1: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迈向了新时代,对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也应有所改进与发展。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展开研究。通过结合新时代发展的特点,综合提出关于创新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以期能够改善当前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培养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

新时代的發展,促使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随之发生改变。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时代,以时代特征调动思想建设,提升思想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新的平台,发挥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进一步改善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促进其不断深入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人们步入了“互联网+”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思维、生产、消费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思想道德建设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完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加以创新与变革。并针对其中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努力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符合时代创新所需的创新型人才[1]。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途径

(一)强化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

1.坚定信念

身为思想道德教育人员,应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下定创新教学理念与道德教育的决心,身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以学生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做出相应努力,培养符合社会与时代发展所需的新型人才。并强化互联网的使用,意识到“互联网+”是当今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借助数据的强大优势,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有意识地对数据加以处理。思想道德建设应紧随时代步伐,搜集与道德教育有关的信息,针对分析结果反映当前道德教育现状。

2.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道德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种种教育手段均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现状,多加沟通,以引导者地位对学生加以引导。利用当前网络个人空间、社交软件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进而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了解其当前发展方向、发展瓶颈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发展、提升学生道德涵养,真正做到在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

3.树立知识权威

身为思想道德教育人员,应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既要努力抓住时机,又要迎接挑战。一方面,教育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各种社交平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推广,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与学习。以当前时代流行用语,将各种思想道德知识传播下去,进而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教师知识权威。另一方面,教育人员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嗅觉,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发展方向,发现新问题,找出新对策。尤其应对网络中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加以分析,善于将各种时事政治、热门话题引入课堂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并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融合一定道理,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有效建设高校思想道德理论体系。

(二)创新建设模式

1.推行“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

新时代,最显著的变化便是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因此,创新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应以该思路促进变革与发展,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发、探索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将新媒体与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使各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之互补,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获得学生的喜爱。其中,微课是重要的建设渠道。教师可对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分析,录制成5~10min的短视频,并下发至学生的智能设备中,或各种社交软件群聊系统中,以任务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观看,并进行总结与探讨。由于微课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等优点,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利用各种智能设备,想学就学[2]。

2.推进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教学实践的创新

实践教学是积极建设思想道德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提升自我创新能力。新时代,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各种机遇,学校与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创新实践理念与方法,并探索其中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可以借助微作品、微实践等方式,不断建设高校思想道德体系。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发展,为当前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众多机遇,但也面临巨大挑战。高校应抓住机遇并勇敢迎接挑战,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时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进而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中华传统思想道德的基本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小飞.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8(1):107-108.

[2]朱悦.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当代江西,2017(12):43.

作者:韩乃茂

高校思想道德论文 篇2:

国外礼仪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的启示

摘 要:本文以英国的“绅士教育”思想和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为例,介绍了东西方礼仪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的实际,根据国外礼仪教育成功经验带来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礼仪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礼仪;绅士教育;传统文化

我国目前的大学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正面临困境。我们有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礼仪之邦的传统源远流长。然而,今天的“天之骄子”大学生们的礼仪素质却令人担忧。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开口闭口脏字不断……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在今天的大学校园比比皆是。本文希望通过对东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的研究,探寻出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西方国家的礼仪可追溯到12世纪法国的骑士精神,以及后来逐渐成熟的上流社会及宫廷礼仪。此外,西方国家的宗教传统,如做礼拜、饭前祈祷等也渗透在礼仪之中。今天,我们谈起西方礼仪,很自然会想到英国的“绅士”传统。下面就以英国为例,探讨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特点和经验。

英国的礼仪教育本自17世纪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当时,正值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顺应时势地在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主张。正如同“君子”代表了我国传统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绅士”实际上体现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人格:他们既有健康的体魄,又有坚强的意志;既有传统封建贵族的风度和德行,又有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干精神。本书于1693年问世后,数百年来被西方世界奉为办学的圭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欧美学人。为了培养“绅士”,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主张:

(一)健康教育:注重身体素质锻炼,养成健康体魄

洛克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指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凡是身体精神健康的人就不必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1]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洛克提出了身体教育的一系列原则,首先是避免娇生惯养。洛克主张让儿童经历一定的磨练,以养成强健的体格,使之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洛克还从医学的角度总结出身体保健的原则,比如“大量呼吸新鲜空气,经常运动,睡眠充足;食物须清淡,不喝酒或烈性饮料,少用乃至不用药物;衣着不可过暖、过紧。”[2]

(二)道德教育:树立美好德行,培养荣誉感和羞耻心

洛克在介绍完身体教育后,立刻进入了道德教育的主题。如他所言:“一旦身体获得了应有的关注,保持强健兴奋,能服从并执行精神的命令之后,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使精神保持正常,使之在一切场所的一切行为举止得当,合乎一个理性动物高贵美善的身份。”[3]

在道德教育方面,洛克着重强调了早教的重要性。幼儿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时期,此时父母应使其习惯于遵守纪律,服从理智,培养其荣誉感和羞耻心,而不是一味溺爱,迁就孩子的欲望。洛克总结了一条格言:“儿童所求凡遭拒,撒泼哭闹不可得。”今天我们在大街上仍然可以见到子女因为父母没有满足他们的欲望而撒泼哭闹的场景。孩子之所以哭闹,必是因为过去因为哭闹得到了满足,以致于幼小的心灵以为哭闹是得到的有效手段,追根溯源,父母其实是始作俑者。如果父母从不因孩子哭闹而迁就,孩子知道哭闹无用,自然也不哭不闹。这对我国的早教诚为重要的启示。

在教育方法上,洛克主张尊重孩子,尽量采用温和的说理及父母的榜样力量,除非不得已,否则不用体罚。“鞭笞是教育上最为不当的一种方法”[4],对儿童的奖惩不应是身体上的快乐与痛苦,比如体罚或奖励美食、玩具抑或其他。因为这实际上都助长了他们对物质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身体获得舒适的感觉和满足。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对吃喝玩乐的追求,而不是理性地克制欲望,追求精神的富足和健康。体罚甚至还将使孩子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摧残,以及助长暴力倾向。正确的奖惩方式是通过父母的态度,使其产生荣誉感和羞耻心。

(三)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的人

洛克对于礼仪教育的思想包含在德行教育的思想之中,因为他们是那样密不可分。“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其他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光泽,使之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与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缺乏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矜、自负、徒然与愚蠢。”洛克这样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他们应该先被告知该做什么,然后通过反复练习合适的做法去取得成效。”[5]此外,培养孩子的良好礼仪需要为他提供好的环境,即周围人都教养良好,娴于礼仪的环境,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其中,洛克着重强调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如教养良好、娴熟礼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一方面,他的美好德行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他应该具有为人处世的智慧,精通人情世故并教导学生有关世界的知识,在他尚未完全置身社会之前便将社会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以防他踏入社会时误入歧途。这一观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洛克文中提到一种流动的观点,这在我国也很常见,即认为孩子的世界里只应该有鲜花和阳光,那些社会的阴暗面还是不告诉孩子为好。这就如同将孩子幽禁起来,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可终有一天,他要走出去,他被幽禁的时间越长就越看不清楚周围的情形,也越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一个理想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智识水平,引导他在他的能力承受范围内逐步走进世间;“而且越早越好,那样他就会置身在安全的、技艺高超的掌控中,得到切实的指导。”[6]

(四)智识教育:知识与技能并重,寓教于乐,培养有学问的人

在智识教育方面,洛克主张培养有学问的人。学生一方面应通过对自然、哲学、天文、地理、几何、法律、外语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开发智力,增长学问;另一方面应该通过舞蹈、击剑、音乐、骑马等的学习获得技能。此外,他主张寓教于乐,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天性,观察他的资质与性格,引导其开展学习。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此后的英国礼仪教育。今天的《英国学校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就主要来自于当年洛克的主张。而英国的家教传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英国的家庭教育很少溺爱,强调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但对孩子的管束也很严格,孩子犯错一定会被纠正甚至惩罚。他们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今天往往感到西方的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很多大学生早就有过打工经历,可以自己支付学费。而我国的学生则显得对父母依赖感过强,很多人甚至工作了还向家里伸手,结婚更是要扒父母一层皮。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

二、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

从汉城奥运会到韩日世界杯赛,韩国人以良好的礼仪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韩国和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在传统文化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先后实行了对外开放战略,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韩国由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30年的时间里由亚洲贫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而我国也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国都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因此,韩国礼仪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价值。韩国的礼仪教育通常与国民精神教育融为一体,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程礼仪教育体系

正如韩国《教育法》第一条所指出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所有的人完善其个人品格,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取得参加建设民主国家和促进全人类繁荣活动的公民资格。”韩国的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中“国民精神教育”相统一,旨在提高修养、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培养礼仪对孩子一生具有重要意义。韩国的礼仪教育就非常重视幼教。在幼儿园的礼仪课上,小小幼儿就穿起鲜艳的韩国民族服装,向老师学习茶道,学习如何向客人敬茶。小学和初中则设有道德课,高中设有伦理课。在层次区分上,韩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侧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指导。对高年级学生则加强了道德知识的讲授。大学则开始国民伦理课和社科课,在更高的层次上向学生讲授伦理知识。由此可见,韩国正规教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进行了系统完整的礼仪教育[7]。其教学内容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渐理论化和体系化,形成了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阶段化多层次立体教学架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尊重传统、与时俱进的礼仪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韩国以儒家伦理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传统道德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儒家的五伦思想都被纳入到国民伦理的课堂,释迦牟尼、孔子等历史人物的介绍也被纳入到中学课本之中。

此外,韩国政府非常注意礼仪教育的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适应21世纪的新挑战,1988年韩国进行了第六次教改,拟定“21世纪的教改方案”。其中着重强调了“国民精神教育”的目标,提出:“在学生中进行正确处理家庭、社会、国家三位一体关系的教育,树立‘国家兴旺是我发展根本’的大局观念;在处世问题上,要学会尊重他人和与人合作,从而达到和睦相处,杜绝暴力行为等。在青少年中推行儒家哲学,宣扬效忠精神,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此外,随着近年来南北关系的缓和,韩国政府已将军训从必修课变为选修课。

(三)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良好礼仪教育环境

古训有一傅众咻之诫,礼仪教育的良好效果需要家庭、社会、学校联合教育的格局来保障。韩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韩国非常重视国民教育,在全社会开展“秩序教育、亲切教育、清洁教育”,电视台每天都会定时播放公益广告,并号召全家一同观看,普及全民德育。

韩国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比如正月初一的春节,家族中的所有人都要赶到长子家,参加供奉祖先的“茶礼仪式”[8]。这种家庭中的孝道的熏陶让儿童从小就懂得尊重长辈,长幼有序。寒暑假时,孩子还会听“忠孝教育”讲座,接受“忠、孝、礼”等传统伦理道德教育[9]。

韩国的家教也有着优良的传统。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大人的身教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韩国的家长往往非常注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尊老爱幼,以人为先的榜样。此外,与英国的家教传统不谋而合,韩国的家教传统也反对娇生惯养,主张让孩子经历一定的磨难,比如参加磨练营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体格,也增强了孩子的意志。

(四)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礼仪教学模式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单纯的知识讲授并不能保证教学效果。韩国的礼仪教学则非常注重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韩国幼儿园的礼仪课已经配有专门的礼仪室,供模拟生活场景、学生演习礼仪所使用。礼仪室配有韩式家具,师生则身着韩服,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教师手把手地教会幼儿如何行礼如仪,甚至幼儿会学会亲手制作糕点并亲切有礼地奉献给宾客。基础教育中较高年级的礼仪课程更会配备专门的形体训练室,教会学生正确的坐、立、行的姿态等,以锻炼挺拔的身姿。各大学还纷纷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列为必修课,旨在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中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克服自私自利思想。

三、国外礼仪教育对我国高校礼仪教育的启示

前文我们大体回顾了分别以英国和韩国为代表的东西方礼仪教育的特点,结合我国高校礼仪教育的传统和经验,本文对我国高校礼仪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研发既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又体现当今时代内涵的大学生礼仪课程

如前文所指,英国的礼仪教育继承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韩国的道德和礼仪教育则从儒家传统中萃取精华。礼仪的形式不能没有思想实质支撑,否则就成了徒有其表。

而我国目前的大学礼仪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所开设的礼仪课程较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主要是西方的商务礼仪和面试礼仪。学生们学习礼仪往往带着功利目的,把心思用在西服如何穿、领带怎么打这些具体细节上,却对礼仪背后对他人“敬”的精神一无所知。如此舍本逐末、重形式而轻实质,只能是徒劳。因此,研发既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又体现当今时代内涵的大学生礼仪课程是当今大学生礼仪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提高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设置大学礼仪课程为必修课,并着力培养优良师资

目前,我国的大学礼仪课程均为选修课,这对我国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远远不够。韩国的道德礼仪教育占到大学课程学分的25%,在塑造韩国的“国民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国借鉴。

本文建议,我国将大学礼仪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并着力培养优良师资,确保大学礼仪教师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足以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礼仪知识能否为同学所接受,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单纯的道德说教很容易让学生排斥,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加深对道德的理解。我国可以在重点高校先用前述新开发的大学礼仪教材延请名师主讲,广泛吸纳学生的反馈和专家的评审意见,以建设一门大学礼仪的国家精品课程。课程开发成熟后可通过光碟在全国高校普及,同时着力培养专业的大学礼仪教师队伍。

(三)将实践内容纳入礼仪课程,确保学生在生活中知礼守礼

我国目前的大学礼仪课程主要仍是“一言堂”式的知识灌输,缺乏实践内容,这很容易导致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礼仪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纸面教育的缺憾,创新性地将实践环节纳入到礼仪教育之中,确保学生在生活中知礼守礼。如前所述,韩国礼仪教育在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为大学礼仪课堂配备礼仪室,通过具体生活场景的模拟和学生实际的行为实践落实教学效果。

除了课堂教学外,督促学生课下实践礼仪也非常重要。可以要求同学写下自己在课下实践礼仪的笔记并在课堂交流,并组织同学们结成互相督促的礼仪实践小组。此外,社会实践也应当被纳入进来。韩国高校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纳入必修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目前也要求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但主要都是专业实践,缺乏公益性。学校可要求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别人服务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礼仪教育格局

礼仪是一门切身日用的学问,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礼仪教育格局,才能确保学生有良好的礼仪学习的环境,进而保证礼仪教学的效果。

学校层面可以通过评选校园礼仪之星,举办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知识讲座,创办学生礼仪协会等方式促进知礼守礼的校园氛围。

家庭方面父母需要从小教导孩子道德与礼仪,并以身作则。我国的传统蒙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都为家教提供了范本,国家可依托社区予以推广,并通过举办家教辅导讲座等形式对道德和礼仪的幼教进行指导。

社会方面,国民礼仪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管仲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八荣八耻”以见利忘义和骄奢淫逸为耻,体现了“义、廉、耻”的价值导向,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礼”居四维之首,是国民精神的总纲,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新形势下,我国应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民的道德礼仪素养,将我国建设成为知礼守礼、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

参考文献:

〔1〕〔2〕〔3〕〔4〕〔5〕〔6〕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9〕李伟利,周小燚.中韩高校德育的礼仪载体比较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1(7,下).

〔8〕孙继新.韩国礼仪教育对中国大学礼仪教育的启示.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责任编辑 孙国军)

作者:刘慧敏 郑国军

高校思想道德论文 篇3:

关于创建高校思想道德品牌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新形势下,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品牌意识,创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牌,并以此为契机,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思想道德 品牌

[作者简介]胡良人(1972- ),男,广西马山人,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华(1984- ),男,湖北建始人,广西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学)比较研究。(广西 南宁 530006)

[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布实施以来,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文件精神,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准切入点,有效整合资源,探索教育的最佳途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突破,成为各高校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高校(如广西民族大学等)以创建大学生思想道德品牌为契机,统一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师生广泛参与,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切实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创建思想道德品牌的意义

通过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外部社会环境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学校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1.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不可照搬性等因素,使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侧重点始终处于相对的动态变化之中。因此,高校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全面反思和定位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摒弃陈旧、僵化、保守的教育观念,树立品牌创建意识,确立科学、创新、开放等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拓展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途径,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2.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是高校提升学校品牌和特色发展的内在需要。品牌是实力的象征,高校品牌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为了创造品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和人生价值观,在竞争中体现学校品牌和鲜明特色,在提升学校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的同时,进而提高毕业生的社会声誉,形成“个人品牌”,增强亲和力与竞争力。

3.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是高校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和部门。如果平均力量、平行而进,容易缺少核心发力点,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而以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各相关部门应以创建思想道德品牌为指引和核心,进行教育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以创建思想道德品牌为“引擎”和“抓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推进和发展创新提供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4.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是提高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毕业生作为人才的灵魂品质,是学生走上社会、参与竞争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加重视思想道德品质,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前提与核心。因此,高校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思想道德品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独特的优势。

二、高校创建思想道德品牌的策略

当然,创建高校思想道德品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程,在创建过程中,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1.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建立何种特色的品牌是高校创建思想道德品牌面临的首要问题,定位是否准确是品牌能否顺利培育和实施的关键。“每一所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都会把它独有的文化注入给学生,形成风格,社会从这个风格来认识这所学校。”因此,不同高校要根据各自的文化传统、办学实力、教学水平、培养质量以及本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对思想道德品牌、品质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培养出强有力的、与众不同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本校毕业生思想道德品质。比如,民族院校学生在心理特征、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等方面与其他高校学生有着显著不同,因此,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许多特殊规律和特点。创建思想道德品牌就要充分考虑因学校和教育对象的不同而产生的具体差异。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广西民族大学在实践中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环境,在充分研究学校的各种资源和特色的基础上,专门调查该校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及特点,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对学校各要素进行科学分析与合理整合,最终确立了以“诚、勤、信、行”为内容的思想道德品牌。

2.统一认识,夯实基础。着力解决创建什么样的思想道德品牌、为什么要创建这样的品牌以及如何创建该品牌等一系列思想认识问题,是高校顺利和有效创建思想道德品牌的重要保证。如果广大师生在思想上理解、认同并接受这个品牌,充分认识到创建思想道德品牌的意义和重要性,就会为品牌创建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就会在实际工作中赢得师生的主动参与。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多途径、全方位、有计划地向师生进行宣传、介绍和说明。必要时还可以开展全校性的品牌创建大讨论活动,让师生充分了解要创建的思想道德品牌的基本内涵、意义、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要重点对品牌建设进行宣传讲解,让学生一入校就了解思想道德品牌,感受品牌建设的浓厚氛围。只有在前期充分做好思想工作,解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才会使后期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广大师生对思想道德品牌的建设不了解、不接受、不主动参与,而是靠学校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去推行,这将使思想道德品牌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结果也可想而知。

3.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开放、多元、竞争、变动的环境之中。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是一个宏大、复杂、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不同层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多方优势、争取多方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只有经过长期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之中,才能实现创建思想道德品牌的最终目标。这不仅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过程育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观念,统筹规划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使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走向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激励广大教师切实积极投身“以德育人”的工作;还需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学生党员的凝聚、表率作用和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组织在推进思想道德品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机制,从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孤军奋战的状况,不断推进思想道德品牌建设工作。

4.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综合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思想道德品牌的培育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真正形成品牌,必须经过长期积淀和不懈努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因此,必须做好长期积累的准备,依据大学生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事先制定的品牌战略规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行实施。只有认准目标,锲而不舍,渐进式推进,在继承、开拓、创造中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才能造就被社会认可、有特色的本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牌。这一过程,需要学校协调相关部门,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成才主题,深入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大学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实际问题,按照品牌战略规划的需要,制订相应制度和各项具体实施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稳步推行。

5.形式多样,全面拓展。创建思想道德品牌,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阵地,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采取多种形式,拓展思想道德品牌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力求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相结合,形式多样。要充分发挥讲坛、网络、场馆、公寓等阵地的作用,把思想道德品牌建设融入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开展的日常性工作和活动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比如,通过局域网举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座,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诸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进行客观记载,建立思想道德品牌档案。还可根据不同阶段方案和具体计划,以专题讲座、校园论坛、广播、校园刊物、主题班会、班级墙报、宣传橱窗等为平台,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开展思想道德品牌建设活动,举办诸如征文比赛、学生道德形象演讲大赛、知识竞赛等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6.建立长效机制,实行科学管理。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反馈、测评等相关体系,是创建和深入实施思想道德品牌战略的关键,要将其纳入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确保思想道德品牌战略得以持久实施的长效机制。首先,高校要引入市场机制来检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从不同侧面和科学特点来设计一系列综合反映大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情况与学校思想道德品牌建设状况的指标,建立起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学生思想道德整体品质的质量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言行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学生根据反馈结果修正自己不符合社会要求和规范的言行,达到双方的良性互动;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思想道德品牌建设过程的监督与检查力度,建立并完善必要的规范化、制度化操作程序,形成高效率、高水平的管理机构和队伍;第三,要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品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监测和评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监控和引导,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与思想道德品牌创建各阶段相适应的相关考评体系。

总之,通过创建思想道德品牌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一种尝试和探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动态发展战略。在具体实施及创建过程中,各高校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总结和完善、不断研究与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耀华.论创建高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诚、勤、信、行”品牌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6).

[2]李祖超,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J].江苏高教,2008(2).

[3]刘平安.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新途径[J].教育探索,2007(9).

[4]印新华.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办学[J].科学教育研究,2007(9).

[5]孙晓鸥.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消费导刊,2008(5).

[6]郑洋洋,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奋力开拓——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8).

[7]马红霞.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内容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8(1).

[8]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高校理论战线,2008(3).

作者:胡良人 江 华

上一篇:国企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资金管理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