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篇1

从目前国内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虽然高校继续教育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充沛的人才基础,然而继续教育文凭和实践应用水平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且与正规的学历文凭相比,继续教育文凭欠缺一定的含金量,同时在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价值观念中,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仅仅是获取文凭。此外,当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出如下“三不重视”特点:高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员不重视,并且高校继续教育在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仅仅将教师学历定为本科水平,这无疑就反映出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要求的这一事实。

(二)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监控体系

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绝大部分学习工作都需在高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进行学习研究,高校的教学管理形式一般属于粗放式管理,在根本上而言缺乏一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监控体系,甚至有的高校继续教育仅仅设置相应的教学监督部门或者机构,却不为之配置相应的工作人员与办公设备,从而使整个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监控工作流于形式。当教学过程无法得到正规有效的监督管控时,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结果也难以得到实时准确的反馈,同时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三)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要求

虽然高校继续教育每年制订的教学方案都会涉及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应用期间绝大部分的实践教学任务都是无法落实的,其所依托的办学条件与实践条件在根本上而言是无法适应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需求的,所以实践性教学始终是影响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质量评估有待提高

目前,考试仍然是高校继续教育考查学员学习成果与推动学员积极学习的关键模式,然而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来说,除了国家统一开展的课程考试项目,其余教学课程的考试工作在根本上而言是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即便继续教育的主办高校认真谨慎地制订教学方案、人才培养计划,可是到了真正执行落实环节却仅仅做出表面化的形式工作,对高效实时地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而且从生源着手,若高校继续教育严抓教学质量、学习成果,则可能会使自身的教学通过率有所降低,最终形成大量生源流失的严峻局面,为此面对日益激烈的招生形势,高校继续教育主办学校通常会选择放松监管的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并借此来提高自身良好的对外形象、吸引更多的生源。

(五)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创新性

根据继续教育的特征与性质,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认识到继续教育学员和普通全日制学生之间的不同,为此在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年龄层级等综合性情况的前提下,他们普遍会选择“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程教学,这不仅会使得继续教育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创新性,还与当期学员实际的学习计划相矛盾,严重影响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新时期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

(一)制定并落实高校继续教育开放式运作制度

根据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高校继续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态度,制定与落实符合高校继续教育运作要求的制度,从而在根本上展示出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性质、教学形式与教学特色。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科学有效地转变当前传统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高校继续教育可以鼓励学员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计划、能力水平、接受能力等综合情况来科学有效地选择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计划、课程项目、发展规划,让学员从自身角度寻找出务实的学习途径与学习项目。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依据灵活性原则来开展学分制教学项目,对广大学员落实弹性化的管理制度,打破传统教学制度中的统一性教学规定,从而通过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形式来建设最具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特色的教学计划。最后,为了响应终身学习口号,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着重支持与开展集非正规和非学历于一体的办学模式,不断改进与完善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逐步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完善化发展。

(二)创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继续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参照现阶段国内高校课程教学制定实况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并且在全面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设置出将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导方向的继续教育教学课程,逐步改进与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参数,严格依据“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能够给广大学员提供更直接、更宽广、更高效的学习的平台。所以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深入地分析与探索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实际的分工情况与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单

一、落后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限制,不断研究与设置出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从而行之有效地形成一系列融入高校继续教育性质与特点的专业。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在挑选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强调有关新知识与新技能的传授任务,从而让广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内了解与掌握对自身将来融入经济社会有所帮助的信息资料与理论知识。除此以外,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制定出多元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即参照广大学员实际的学习需求来设置并提供一系列针对化、合理化、个性化的课程服务,通过“量身定做”的形式来落实相关培训工作,从而在根本上适应广大受教育者对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实际要求。例如,针对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开设一系列集系统性、前瞻性、合理性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尽可能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工具、教学实践手段,不断打开广大学员的知识面,持续有效地引导学员进行已有知识的巩固任务。

(三)引进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

为进一步突出当代高校教育事业的实施要求、适应广大学员的学习要求、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选择科学有效、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广大学员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兴趣。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根据当期学员的职业规划与学习计划,适当地引进案例分析法、团队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增强当期学员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为更好地完善高校继续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拓宽教学涉及范围,将有效的课堂空间逐步延伸到课堂以外,与国内各企业、组织机构取得进一步联系,让学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同时高校应当参照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运作过程所存在的各项难点疑点,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学项目,邀请企业或者组织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士来为广大学员讲授专业化的实践经验,从而逐步提高当期学员的实践水平。再次,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通过专题讲座、论坛报告、课题交流会等途径来落实专题化、专业化的教学工作,挑选与当前学员学习计划、发展目标相关联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且基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课程讲授工作,从而在主体层面上不断加深当期学员对专业知识、教学理念的认识力度。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教学工具,制定远程教学、在线学习等教育服务,尽可能满足广大学员在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方面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并且基于高校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加大对标准化、完善化网络教学体系的推广力度,将新时代的创新元素行之有效地融入到学习形式的创建过程,从而提高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包容性、合作性、积极性、时效性。

(四)构建合理高效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清楚地制定出教学评估的最终目标、合理有效的教学考核标准与指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评估主体,保证最终的教学评价结果具备较强的可信度、客观性、规范化,并且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借助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来进一步地了解与掌握现阶段自身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与改善策略,从而逐步推动高校继续教育朝着完善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成员应当由部分和教育工作相关联的人员共同担当,比如地方教学部门相关责任人、高校继续教育学员责任人等,而且他们应当对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评估、师资质量、教学设备等各种情况进行深入性、系统性的教学评估工作,全面考察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是否能够符合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即评估继续教育教学是否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否充分调动起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是否实现学员全面性发展的教学目标。除此以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根据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特色,行之有效地制定出统一化、规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课程设置要求、办学资格审核流程、课程评估工作等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继续教育的各方面着手,提供一系列有助于高校落实教学工作的途径服务,为高校更直接、更高效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条件。而且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务必立足于质量认证的角度上,制定出合格有效的职业能力评估体制,在根本上保证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系统可以充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精英人才所提出的各项要求,逐步制定出以行业分类为目的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最大限度上展现出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职业培训、技能实践、专业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使当代高校继续教育不断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精英队伍。

(五)加大对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力度

着重关注与重视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前提,是提高当期学员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继续教育忽视了相应的师资投入,普遍存在培训不足、人岗不匹配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绝大多数的继续教育教师在开展一系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仅仅依据教学大纲来为广大学员授课,并没有基于当前学员实际的学习程度、接受水平、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地调整教学方案,最终导致目前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有效地提升。为此,高校继续教育务必着重关注与支持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对广大教师落实全面性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通过人才引入、竞争上岗、定期培训等多样化形式真正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逐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树立终身教学理念,并从该价值理念着手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综合素质强、专业化水平高的继续教育教师,高校继续教育还应当着重留意与吸纳社会的教育资源,尽量选择实践与理论兼备的兼职教师,从而在减轻专职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在高校继续教育范围内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为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篇2

一、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 一) 高校继续教育文凭含金量较低

从目前国内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虽然高校继续教育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充沛的人才基础,然而继续教育文凭和实践应用水平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且与正规的学历文凭相比,继续教育文凭欠缺一定的含金量,同时在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价值观念中,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仅仅是获取文凭。此外,当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出如下“三不重视”特点: 高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员不重视,并且高校继续教育在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仅仅将教师学历定为本科水平,这无疑就反映出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要求的这一事实。

( 二) 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监控体系

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绝大部分学习工作都需在高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进行学习研究,高校的教学管理形式一般属于粗放式管理,在根本上而言缺乏一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监控体系,甚至有的高校继续教育仅仅设置相应的教学监督部门或者机构,却不为之配置相应的工作人员与办公设备,从而使整个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监控工作流于形式。当教学过程无法得到正规有效的监督管控时,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结果也难以得到实时准确的反馈,同时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 三) 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要求

虽然高校继续教育每年制订的教学方案都会涉及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应用期间绝大部分的实践教学任务都是无法落实的,其所依托的办学条件与实践条件在根本上而言是无法适应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需求的,所以实践性教学始终是影响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 四) 教学质量评估有待提高

目前,考试仍然是高校继续教育考查学员学习成果与推动学员积极学习的关键模式,然而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来说,除了国家统一开展的课程考试项目,其余教学课程的考试工作在根本上而言是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即便继续教育的主办高校认真谨慎地制订教学方案、人才培养计划,可是到了真正执行落实环节却仅仅做出表面化的形式工作,对高效实时地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而且从生源着手,若高校继续教育严抓教学质量、学习成果,则可能会使自身的教学通过率有所降低,最终形成大量生源流失的严峻局面,为此面对日益激烈的招生形势,高校继续教育主办学校通常会选择放松监管的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并借此来提高自身良好的对外形象、吸引更多的生源。

( 五) 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创新性

根据继续教育的特征与性质,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认识到继续教育学员和普通全日制学生之间的不同,为此在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年龄层级等综合性情况的前提下,他们普遍会选择“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程教学,这不仅会使得继续教育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创新性,还与当期学员实际的学习计划相矛盾,严重影响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新时期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

( 一) 制定并落实高校继续教育开放式运作制度

根据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高校继续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态度,制定与落实符合高校继续教育运作要求的制度,从而在根本上展示出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性质、教学形式与教学特色。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科学有效地转变当前传统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高校继续教育可以鼓励学员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计划、能力水平、接受能力等综合情况来科学有效地选择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计划、课程项目、发展规划,让学员从自身角度寻找出务实的学习途径与学习项目。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依据灵活性原则来开展学分制教学项目,对广大学员落实弹性化的管理制度,打破传统教学制度中的统一性教学规定,从而通过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形式来建设最具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特色的教学计划。最后,为了响应终身学习口号,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着重支持与开展集非正规和非学历于一体的办学模式,不断改进与完善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逐步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完善化发展。

( 二) 创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继续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参照现阶段国内高校课程教学制定实况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并且在全面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设置出将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导方向的继续教育教学课程,逐步改进与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参数,严格依据“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能够给广大学员提供更直接、更宽广、更高效的学习平台。所以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深入地分析与探索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实际的分工情况与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单一、落后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限制,不断研究与设置出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从而行之有效地形成一系列融入高校继续教育性质与特点的专业。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在挑选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强调有关新知识与新技能的传授任务,从而让广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内了解与掌握对自身将来融入经济社会有所帮助的信息资料与理论知识。除此以外,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制定出多元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即参照广大学员实际的学习需求来设置并提供一系列针对化、合理化、个性化的课程服务,通过“量身定做”的形式来落实相关培训工作,从而在根本上适应广大受教育者对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实际要求。例如,针对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开设一系列集系统性、前瞻性、合理性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尽可能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工具、教学实践手段,不断打开广大学员的知识面,持续有效地引导学员进行已有知识的巩固任务。

( 三) 引进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

为进一步突出当代高校教育事业的实施要求、适应广大学员的学习要求、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选择科学有效、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广大学员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兴趣。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根据当期学员的职业规划与学习计划,适当地引进案例分析法、团队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增强当期学员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为更好地完善高校继续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拓宽教学涉及范围,将有效的课堂空间逐步延伸到课堂以外,与国内各企业、组织机构取得进一步联系,让学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同时高校应当参照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运作过程所存在的各项难点疑点,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学项目,邀请企业或者组织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士来为广大学员讲授专业化的实践经验,从而逐步提高当期学员的实践水平。再次,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通过专题讲座、论坛报告、课题交流会等途径来落实专题化、专业化的教学工作,挑选与当前学员学习计划、发展目标相关联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且基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课程讲授工作,从而在主体层面上不断加深当期学员对专业知识、教学理念的认识力度。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教学工具,制定远程教学、在线学习等教育服务,尽可能满足广大学员在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方面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并且基于高校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加大对标准化、完善化网络教学体系的推广力度,将新时代的创新元素行之有效地融入到学习形式的创建过程,从而提高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包容性、合作性、积极性、时效性。

( 四) 构建合理高效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清楚地制定出教学评估的最终目标、合理有效的教学考核标准与指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评估主体,保证最终的教学评价结果具备较强的可信度、客观性、规范化,并且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借助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来进一步地了解与掌握现阶段自身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与改善策略,从而逐步推动高校继续教育朝着完善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成员应当由部分和教育工作相关联的人员共同担当,比如地方教学部门相关责任人、高校继续教育学员责任人等,而且他们应当对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评估、师资质量、教学设备等各种情况进行深入性、系统性的教学评估工作,全面考察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是否能够符合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即评估继续教育教学是否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否充分调动起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是否实现学员全面性发展的教学目标。除此以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根据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特色,行之有效地制定出统一化、规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课程设置要求、办学资格审核流程、课程评估工作等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继续教育的各方面着手,提供一系列有助于高校落实教学工作的途径服务,为高校更直接、更高效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条件。而且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务必立足于质量认证的角度上,制定出合格有效的职业能力评估体制,在根本上保证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系统可以充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精英人才所提出的各项要求,逐步制定出以行业分类为目的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最大限度上展现出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职业培训、技能实践、专业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使当代高校继续教育不断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精英队伍。

( 五) 加大对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力度

着重关注与重视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前提,是提高当期学员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继续教育忽视了相应的师资投入,普遍存在培训不足、人岗不匹配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绝大多数的继续教育教师在开展一系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仅仅依据教学大纲来为广大学员授课,并没有基于当前学员实际的学习程度、接受水平、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地调整教学方案,最终导致目前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有效地提升。为此,高校继续教育务必着重关注与支持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对广大教师落实全面性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通过人才引入、竞争上岗、定期培训等多样化形式真正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逐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树立终身教学理念,并从该价值理念着手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综合素质强、专业化水平高的继续教育教师,高校继续教育还应当着重留意与吸纳社会的教育资源,尽量选择实践与理论兼备的兼职教师,从而在减轻专职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在高校继续教育范围内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为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而言之,为更有效、更合理地提升教学质量,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重新了解与分析目前教学过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问题成因,逐步寻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同时还应当从教学运作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评估、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寻找出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特色化、专业化的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摘要: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依据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所需,高效主动地建设出能够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要求、推动学员综合性发展的教育教学平台,给广大不同年龄层、不同教学背景、不同地方地区的学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多元、方法高效的教学服务,从而在根本上改进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为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分析,途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树玲,等.英美澳远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及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

[2]董世龙,董俊敏,薛惠.构建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3]阎桂芝,王爱梅.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S1).

[4]黄裕华.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性办学定位的认知和实现[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5]杨德生,梁炜.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分析[J].继续教育,2013(8).

高校提升学生党员质量途径研究 篇3

一、高校提升学生党员质量问题

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主要从学生入党前的质量审核以及入党后的质量培养方面来看,就高校当前的入党途径以及模式可以发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管理党员质量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问题。入党动机关系到学生党员今后进入党组织的行为以及对党的建设性作用。作为政治语境上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能够给党员带来各种无形的价值红利,学生只要进入这个党组织就能够获得未能进入的学生得不到的待遇,而也正是这种搭便车的行为造成部分党员素质不高,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这也是影响党员质量的观念性问题。

其次,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未能践行党的理念。学生由个体融入到组织中,接受组织的领导就需要践行组织的理念,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然而学生党员在对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划分中很难清晰地界定。学生党员入党后在质量考核中也存在对于党员质量的忽视,党员的考核特别是在高校中主要是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指标。对于这两项指标的认定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局限在这两项指标上就很容易造成对学生党员质量上的评估不全面。

党员质量教育上也存在着一些表面文章。高校学生党员要接受先进性教育,教育主观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从思想上来改造党员,提高党员的精神品质。这种教育在党的日常组织生活中呈现给学生的却是另外一种形式,先进性教育从价值灌输开始,真正地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的价值教育很少。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与这些事迹之间所形成的距离差也让教育的本质淡化。

二、高校提升学生党员质量途径

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学生党员的主要质量标准却有待探讨,只有在确定学生党员的质量标准后才能够确定学生党员发展的目标,进而才能根据现实中党员发展的问题探讨改善学生党员的质量路径。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是为了将新生中优秀的人物融入到党组织中,充实党组织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最大化地表达群体的利益,实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质量标准的评估必然要和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能够认同党的纲领和目标,能够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之中,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抽象化的名词背后是对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的统筹,暗合这些标准的党员才真正地符合学生党员质量要求。

就学生入党动机评估上要严格控制学生党员的准入,只有保证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进入党组织中,才能使党的成员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入党动机是一个很难从规范化的角度判断的标准,如果单纯以人为的观点来判断入党动机就会造成主观化,从侧面来看需要忽略入党动机的功利性因素,转而借用教育的手段来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剔除功利性因素是不可能的,特别是能够为自己带来价值的搭便车行为,但是可以从思想上曲线改变或者弱化学生过强的功利性动机。同时也需要在学生入党后根据入党的档案跟踪进行督导,严格监督学生的工作是否和党的价值要求相符合。

从监督环节上保证党员质量把握了外界对党员的规范性约束这一维度,但是要保证对于党员质量的改善还需要在学生入党的各种程序性审查上下足功夫。学生入党的程序需要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体对其态度以及行为的认可,这种多角度的审查能最大化地过滤掉劣质的党员。学生党员在入党时要有各种培训以及组织推荐和入党介绍人等环节,同时有各种会议投票讨论,也有上级的审查,要说这种严格的程序应该能够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但是这些程序并不是学生党员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这些环节在人情社会中是很容易受到熟络关系的影响,因此只有将其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才能够减少环节对党员的庇护,发现真正合格的党员。

三、结语

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能够为党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为党引进新的党员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质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党组织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优化奠定基础。党员质量的把关最难的在于党员的审核,因为党组织规模和影响力已经形成,而党员随代际更替。面对单个的学生主体,很难全方位地判断学生是否符合党的价值规范,一些指标也只是数字的量化,对入党动机等的考察也是纯粹心理化的形式。真正提高党员质量需要制度化的手段,建立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同时跨越党员入党前后时间的监督体系,以教育为软性的手段来培育优秀党员。

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篇4

[摘要]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高校应从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人手,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使其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教研;体育教学;体育教师;途径

随着校本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了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作为推动大学生各项素质提高的重要力量,已经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校本教研也逐步深人到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中。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内涵和实质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要求学校确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人本”管理思想,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以期充分调动教师个人、集体以及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要求各种改革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在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以教学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实质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强化教研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求院系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比武、体育教学研讨会等,调动体育教师自身参与;三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拓宽渠道,鼓励体育教师多进行专业研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既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

二、校本教研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1.自我反思是开展体育教学校本教研的前提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z7。反思是每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推动校本教研的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自我反思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自觉性,即体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人到更优化的高校体育教学状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达到身心发展的和谐统一。其次是自我批判性,即实现“存在问题—整改,发现问题—深思,找到经验—升华”的三步曲。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第三是个性化,即以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形成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的热情度来评判教学的过程,或者采用教学设计、备课、执教、听评语以及观看课堂录像等措施,加强对教学的自我反思,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校本教研改革的对象。体育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实施者,进行自我反思时必须时刻以学生为对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团结协作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教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调加强体育教师之间在体育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和共同分享经验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校本教研可以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性和协作性,也能充分发扬个性和特色,扬长避短。因此,体育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高校体育的校本教研主要表现为:以教研室为互助载体,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采取听、说、评课和教学比武等方式,加强体育教师间专业能力的切磋,通过实际比赛,让体育教师素养得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育,意志得到锻炼,素质得以提升。通过校本教研,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可实现由单一的体育教师的技能教学过渡到情意教学,集体的教研活动使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增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激情,从而达到锤炼个人人格魅力的目标。

3.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提升的关键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与问题而展开的,但它又不完全囿于本校的范围,这就要求学校要确立专业引领的思路。一方面,本校优秀体育教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校应注重体育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注重调动骨干体育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注重在学校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共进的教研氛围,使他们能在宽松的教研环境中提升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本专业知名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创造条件,聘请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领域中杰出的人才引领课程改革,通过开展专业研讨会、报告式引领、观摩式引领等不同的途径,促进本校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专业引领过程中,学校要多为体育教师提供“新理念、新课程、新视点”的开放式教学活动,通过组织课前钻研教材、教研组研讨、相互学习、公开教学、教学观摩、课后说课、评议、反思等系列活动围,使全校体育教师得到学习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机会。

三、高校体育教师完善校本教研的途径

1.学校层面

(1)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叫。

目前,体育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将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树立起“以校为本”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体育教学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组织一批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并加以推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高校要把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研、用”作为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人日常检查和教师达标考核活动之中,使校本课程逐步深人人心。

(2)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活动在高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在由单一的教学实践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因此,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显得非常重要。 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因此,体育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真正进人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增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出现,已经为校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报、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典型事例,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介绍、评优活动等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在教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品尝到研究本身的成功和喜悦,是推进高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

(3)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校本教研能更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是推动高校教学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深人,营造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促使体育教师乐于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校本教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应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是营造和创建和谐宽松的学校环境的基础。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随着国家校本教研相关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将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各学校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将学校自身制定的综合考评与体育教师教学评估相结合,已成为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第三,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在学校制度方面,应确保教师拥有校本教研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力,如让教师拥有随时借阅一定的教育教学类图书、教育期刊的权利,拥有自己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教研团队的权利等。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积极的、探究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建立制度上的保障。

2.教师层面

(1)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评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有计划地参加跨区域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抓住机会向专家学习;要养成反思交流、团结协作的研究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应注重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梳理,让自己养成积累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并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以及专业理论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体育教育前沿理论指导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

(2)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把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授班级,对照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研究优化课堂体育教学的方案,用辩证的观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扬弃,创造性地开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学生的特点这五个体育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教学之余,应坚持有计划地参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参加多层次的体育专业领域的改革探讨,注重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3)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长期在一线教学的体育教师大多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体育教学实践充满热情。如何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来,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学校应在充分保护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既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个性特色,使教师在互补合作中促进其专业发展。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都是很有利的。

行政管理的质量提升途径论文 篇5

一、企业运行中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借助法律等形式,开展智能性管理,确保相关的运营活动有序进行。在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一是行政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实效性的首要前提。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行政管理而言,是在优化利用企业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运营效益。它属于企业文化,能够动态化监督全体员工,带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使企业运营效益更具实效性。二是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处于内部决策层、执行层之前,对其日常运营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行政管理犹如传达介质,它能够把内部管理决策层制定的战略目标等指令传到执行层,并对执行层进行动态化的监督、管理,再传递给决策层。在这种情况下,已有的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固定化特点,企业管理也更加规范化。三是能够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具备经济实力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务、保障方面的作用。在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可以优化利用行政管理,打造学习型企业,引导内部员工学习先进的管理与运营理念,并灵活应用到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行政管理质量提升途径

1.健全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者要客观、全面地分析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发展、经营特点,不断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要把行政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纠正、规范运营过程中各种不良现象,违规行为。构建法治秩序,充分是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合理运用制度管理内部职工。要对其合理授权,构建可行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分工,使内部员工能够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以此,使企业内部管理能够处于有序运行中,为企业运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优化管理模式

在新时代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制约,导致其具有的各种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存在的矛盾、冲突日渐激化。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优化已有的行政管理模式,采用政企分开的形式,不断强化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此外,还要引进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管理理念,顺应社会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行政管理新目标。

3.联系实际开展相关工作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把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摈弃形式主义。要坚持企业利益最高的原则,与时俱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以身作则,做好带头作用,遵循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要深入到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中,了解实际情况,构建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定高效的业绩考评制度,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结合管理者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工作表现,选出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行政管理人员,优化重组内部人员结构,提高内部人力资源利用率。

4.强化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要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工作,对其进行再教育学习,学习必要的行政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等,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完善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需要采取可行的激励措施,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通过不同渠道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防止相关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为强化行政管理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5.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已成为企业得以长存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行政管理中,优化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需要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软件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能够规范操作多样化的信息软件。还要健全已有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为行政管理者进行相关操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由于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点,要随时更新数据库、模型库,不断提高数据存储和调取的能力,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总之,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强化行政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结合企业已有的特点,采用适应的优化方法,比如,在健全行政管理体系的时候,需要完善技术体系,优化利用Ex-cel表格详细记录日常运行中各部门存在的管理问题,和输入到对应的数据库中,及时、准确解决相关问题。以此,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质量,为企业管理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秋雪.浅析如何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J].现代商业,,08:191-192.

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篇6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执行者.高校在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同时,务必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切实探索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提高学生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

作 者:温哲 WEN Zhe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年,卷(期):8(4)分类号:G451.8关键词:提升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

提升中师素描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7

很多学生在学习素描时追求表面的“像”, 而忽略内在的结构特征。虽构图安排比较合理, 明暗色调也丰富, 猛一看感觉可以, 但经仔细一推敲却漏洞百出, 不够深入, 经不起品味。比如, 学生在人物头像写生中常出现以下问题:眼角不在一条线上、颧骨刻画不到位、咬肌和口轮匝肌穿插不准确、生硬地安排五官位置等, 这明显和整体不协调。画俯仰动态时, 不能正确运用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 掌握不了要领, 不符合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手段, 是训练基本功的重要途径。重视基本功训练是搞好习作和创作的关键,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内部结构入手,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始终把本质的形体结构放在第一位。训练时以结构观念去认识对象, 抛过光线造成的明暗色彩, 用各种线条理性地表现物象的内部空间。画人物时, 在模特旁边放置头骨和肌肉模型, 随时与模特进行比较, 不清楚时可以摸自己的脸感觉理解, 也可以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体会骨点、肌肉的位置和走向。平时收集一些人物摄影图片, 观察分析丰富的表情神态, 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模特细心甄别, 求共性、找差异, 直到将其画得神形兼备。这样坚持不懈, 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学生默写能力的培养

默写有助于存储形象, 为创作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教学中我尝试出三种默写手段。一是对作业进行默写。课后的作业默写能加深学生记忆, 增加他们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把印象最深刻、最精彩的部分再现出来, 成为永久的东西保留下来, 对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作业默写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二是对实物进行默写。默写前重视观察理解, 要求学生反复比较, 观察形体的大小方圆、明暗的浓淡强弱、线条的粗细曲直等可视因素, 做到胸有成竹。开始表现时强调第一感觉, 大胆舍弃次要细节, 对最有感触的部分进行夸张、强调, 运用掌握的理论和经验完成作画程序。最后, 再和原物进行比较, 找出不理想的地方加以修正, 使画面更趋完美和整体。三是默写优秀的范例作品。对整幅作品甚至局部进行揣摩, 精彩的部分要多次默写, 直到记住。经过长时间默写训练, 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水平会日趋熟练, 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作画。

三、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的穿插安排是中师素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师美术课程的设置量大面宽, 课时又少, 学生没有充分表现对象的时间。因此, 学生的作业大多都像“速写”, 这促成学生追求表面效果和急于求成的思想, 长此以往, 造成作品空洞, 只能粗看不能细品, 使作品感染力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状, 教师应在教学中将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穿插安排, 从而达到提升素描教学质量的目的。

短期作业能培养学生概括整体的作画观念, 摆脱钻局部及缺乏整体观念的不良因素。但短期作业却又有不够深入、缺少细节的缺点。所以, 教师应将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准确掌握造型能力的同时, 拥有更为丰富的细节表现能力。

四、突出素描的借鉴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光靠自己一味地描画, 会使作品格调不高, 进步迟缓。多看一些前人的理论经验, 临摹其代表作品, 领会其精髓, 注入自己的实践, 尤其是总结和借鉴同学的优点, 更有助于素描技能和理论的提高。对优秀的作业还要组织赏评, 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再由教师归纳总结。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交流, 既突出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又使学生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 从而避免只会画不会讲的弊端, 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强调个性在素描中的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鼓励并肯定有特色、有个性的作品, 提倡学生尝试不同工具和不同技法, 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强烈的作画欲望。

有位同学画人物头像时借鉴中国画的乱柴皴法, 生动地描绘老人粗糙干巴的脸, 极富质感。还有一位学生在画农村老太婆时, 联系到松弛褶皱的牛脖子, 用细长紧密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头部和衣纹, 充分表现了人物身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中师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黄金季节, 只有使学生重视素描学习, 才能为以后艺术的摩天大厦奠定坚固的地基。

提升职业高中教学质量的途径 篇8

关键词:职业高中;教学质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一.职业高中学生的特点表现

1.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

职业高中录取学生都是在普通高中和中转录取之后才开始录取的,学生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从简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其热爱学习,重视学习。

2.学生普遍对专业课比较感兴趣

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习一门技艺。由于他们的文化底子比较差,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文化课都不太感兴趣,他们大多比较喜欢实践课程以及专业技能的操作课程。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文化课与专业课更好地结合起来,既要突出专业课的重要性,又不能让学生忽略了文化课。

3.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制力比较差

职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比较低,他们大多缺乏自制力和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习时往往比较被动,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从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差这个点出发,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课程学习感兴趣,乐于并善于去思考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升职业高中教学质量的对策

应该如何高效提升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使职业高中的发展能够保持、长效、稳定的发展趋势。笔者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助于职业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发展中职教育,也应该将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要有所转变。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其教育观念。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圍绕学生来展开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意识。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要从过去主导课堂教学的身份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身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此外,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2).增强业务理论知识

教师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储备,对于教学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对此加以拓展。教师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理论基础,才有足够的底气走上课堂。此外,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出现许多新特点,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博学,教师要博学精专,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育人才。与此同时,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努力掌握适合新世纪发展特点的新的教学手段,特别是要掌握好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多媒体辅助技术等,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职业人才。

3).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职业高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同时具备过硬的实验设计、实习操作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让学生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让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努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要过硬,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开展实践操作。

4).要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高中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足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能把这种创新精神带到课堂教学中去,也才能让学生受到创新精神的启发,增强其思考的创造力,并且能够善于用新观点、新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具有 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2.加强职业高中的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是落实提升职业高中教学质量目标的关键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切实抓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执行工作的落实。加强对教学计划的重视,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它也是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最主要依据之一。而教学大纲也是指导选择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着教学目标、教材范围等各项内容。学校和各教研组必须紧抓教学计划的落实。二.要紧抓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保证教学工作能搞保质保量的完成。三.还要抓好教学成绩的绩效考评工作,特别是对实践专业课的绩效考评工作,还要痛各项劳动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结果相结合。

3.努力改善职业高中的教学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高中在学校管理、招生指标、教学管理等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职业高中的整体办学规范存在比较大的漏洞。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管理规范,如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数量、学校占地面积等硬件条件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的指标,也不利于我国职业高中的整体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职业高中的改革,就要在加强硬件支持的基础上,改革职业高中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水平以及其思想状况、教师的素质能力、教学的综合技能水平、学生的竞赛成绩、社会就业率、用人单位的反馈等各个方面加强综合评估工作的开展。如此一来,既能从整体上提升职业高中的管理效率,同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职业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化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学生、教师、学校办学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提升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目的,也才能促使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持续、高效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安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29)

[2]杨利.中职学校课堂管理改善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 2011

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篇9

浅谈细节提升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已在各高校图书馆形成一定的规模,图书馆各种服务功能的发挥要求图书馆工作从实质上转入一种不断深化的.细节服务.本文结合实际工作讲述了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应从细节入手,把“以人为本”深入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流通服务工作更加贴进读者,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作 者:刘江霞  作者单位: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图书馆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 “”(8) 分类号:G2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   职业  

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工作 质量 途径

教学管理是高职学校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实上,高职学校也注重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以提高高职教学管理的实效性。然而,由于受到人员、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当前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人员的不足。尽管高职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管理工作,认识到加强教学管理对教学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管理人员仍然存在不足的情况,难以很好地处理和应对教学日常管理事务。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只顾自己的工作,缺乏相应的交流和沟通,忽视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协调和配合,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学管理人员还面临着素质偏低,教学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给整个高职教学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管理制度的不足。尽管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较为细致,但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相关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在开展教学管理过程中,往往通过发布文件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难以有效约束教学和学习的各项工作,所起到的效果不佳[1]。一些学校在推行绩效管理制度过程中的力度不够,难以有效约束教学的各项工作,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教学培养目标的不足。一些高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对就业市场的调查,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或者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导致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受到很大的制约,不仅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对教学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质量。

第一,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建立优秀的管理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学校的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教学管理的特点和需要,对院系、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专家授课、观看视频、集体学习等等。同时还要组织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和学习,学习其他学校教学管理的经验,不断提高本校的教学管理水平[2]。另外,对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要适当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教学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第二,完善高职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教学管理需要依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因此,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因此,高职学校要注重加强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使各项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制度制定的时候,应该考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对教师的管理[3]。同时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对实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及时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适应教学和管理的新情况,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第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好常规教学检查工作,学期初将教学任务下发到各系部,期中、期末组织人员进行教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复查;建立完善的听课制度,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6次,通过听课,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建立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工作组,定期开展教学督课,并根据督课的具体情况召开研讨会,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学生信息员制度,在学生当中选派一批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学生作为信息员,收集学生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及时解决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总之,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相应的经验,从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当前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具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增强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为促进高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金花,陈群.浅谈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模式[J].广州化工,2013(21):187-188.

[2]林强.职业能力培养下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3):72-74.

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 篇11

1. 当前职业院校体育武术课程分析

1.1 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体育武术是一项对于身体素质要求就高的体育项目, 纵观当下的职业院校体育武术课程设置, 其教学内容相比于其它体育项目来说是比较单一的, 常见的体育武术课程通常只有初级长拳、二十四式太极拳等, 这些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满足学生学习武术的心理的, 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很多职业院校的体育武术教师在上课时并没有自身的特色, 大多数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 而现行的教学大纲又是较为落后和单调的, 这样一来, 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武术课程的兴致就不是很高, 严重影响了体育武术的课程质量。

1.2 过于重视技术动作的教学。

虽然说技术动作是体育武术的基础, 但是体育武术和其它的体育项目是有所区别的, 体育武术并不单单的是一种动作, 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 其文化性才是核心。而现在的职业院校体育武术课程设置中, 大多数都是重技术课程而忽略了力量课程和文化课程, 使得体育武术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暴力竞技运动, 这点是不可取的。对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将武术的文化内涵贯穿于整个体育武术课程中, 如武术的起源与演变、美学以及气功、武德的修养等, 只有实现了体育武术套路与文化教育的完美结合, 才能够提高体育武术的课程质量, 帮助学生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1.3 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教学手段的好坏是决定体育武术课程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好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随着各种新科技的出现, 教学手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体育武术课程虽然说是一项对科技要求不是很高的课程, 但是通过各种现代设备的使用来提高体育武术课程质量是必要的。而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的体育武术教师受传统的武术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大, 仍旧采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 导致体育武术课程死板单调,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武术课程质量策略

2.1 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课程的指导, 只有实现了思想上的变革才能够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进而提高课程质量。对于体育武术课程来说, 要想不被其它体育课程所淘汰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解放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对此笔者认为, 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转变以往的竞技武术的观念, 要以健身武术、生活武术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从而吸引多数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学评价观念, 在过去对于体育武术课程的评价往往只是重视其生理评价, 现在我们需要更加的重视体育武术课程的心理、社会、生理等多方面的评价, 使得体育武术更加的科学化。

2.2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精简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 深化学科改革对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武术课程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基础体育武术课程上, 要坚持“精简、实用、灵活”的原则对体育武术课程进行改革, 淡化体育武术套路, 强调体育武术的实际应用。而对于专业的体育武术课程来说, 既要打破传统武术的套路束缚, 做到精简实用, 又要重视学生的武术理论和武术文化的培养, 促使学生主动去感悟自身, 感悟武术, 达到“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的效果。

2.3 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武术课程质量的重要支撑,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体育武术, 才可以确保体育武术教学效果, 进而提高体育武术课程质量。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解决学生对于体育武术的认知错误, 现在很多学生都将体育武术看作是一种没有实用价值的体育运动, 对此职业院校需要通过对体育武术技术东西的详解, 分析武术的演变过程, 以改变学生的认知错误,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有没的体态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来向学生展示体育武术技术动作的优美之处, 给予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4 运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人类发明创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 而现代科技产品的出现毫无疑问会使得职业院校体育武术课程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例如通过多媒体设备, 可以将武术技术动作和解说文字结合起来给予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让学生全面的把握体育武术课程知识和套路走线等内容。利用多媒体奇偶数手段可以将体育武术动作以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从而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技术动作, 建立起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

参考文献

[1]梁晋裕.大学体育武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5.

[2]赵学功.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教学的探析[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05.

上一篇:胡家窑工作小结下一篇:旋挖桩劳务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