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2-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 对学生发展的目标进行了重新的界定。《纲要》在阐述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发展目标时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新人。”从上述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已经成为新的教育理念。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培养这样的新人, 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工作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自己学科的实际特点, 自然而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品德形成的“育德”情境。作为舞蹈教师, 在从事了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中,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在德育渗透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舞蹈教学是以人的体态练习为手段借助于身体语言, 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中德育渗透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摆正思想品德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位置, 针对舞蹈教学的特点, 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舞蹈活动中, 努力营造宽松、进取的教育教学环境, 使德育自然渗透在教学之中, 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进而才能在舞蹈教学中抓好德育工作。

1“教书育人”, 既要做好“经师”, 又要做好“人师”

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主张, 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合一”。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 成为合格的“经师”从而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成为合格的“人师”。做为舞蹈教师, 首先是教育者, 我们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让学生在舞蹈中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做事, 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这正是我对“教书育人”的深刻理解。

舞蹈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吃苦性很强, 面对幼师专业的这样一群比较娇气、懒散、怕吃苦、缺乏自信的学生, 我尝试着在舞蹈教学中改变她们。通过艰苦的基本功训练, 让她们不怕苦, 不放弃, 树立自信心。通过舞蹈学习, 使她们学会表现和展示自己的姿态美, 增强自信心;在习舞的艰苦过程中我教她们学会吃苦,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训练和外出演出中培养她们过硬的团队作风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在角色分配中使她们学会了相互配合与团结协作……这种自信、吃苦、守纪、合作等优秀品质的培养, 时时刻刻渗透于我的舞蹈教学之中, 德育渗透与我的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润物细无声”, 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教育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民族传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关于学生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它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舞蹈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思想性的活动, 舞蹈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实际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舞蹈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创设出一定的品德教育情境, 结合教学内容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在对优美的舞蹈动作中的学习与欣赏中, 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审美情趣,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儿童舞蹈《尝葡萄》, 通过舞蹈表现小姑娘在葡萄园里看葡萄、摘葡萄、尝葡萄的情景, 及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然后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以此培养学生爱劳动、团结友爱的好品质。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 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民族传统教育。

在舞蹈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创编一些反应各行各业模范人物、英雄人物事迹的小舞蹈, 利用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利用一切有影响的、让学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去引导学生, 做疏导工作;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良好品德的敬佩和崇拜之情, 使学生由崇拜敬佩而变为模仿, 直至变为自身的习惯和修养。积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认知的教育, 指导他们按时参加舞蹈训练, 加强组织纪律性,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 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热情。

3“情感互动”, 在舞蹈教学中陶情冶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严格的师生关系, 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外则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作为教师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 如果对学生付出了真情和爱心, 毫无保留教会她们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学生会感受得到教师的这种无私的爱而会心存感激;因为感激, 她们会信服老师, 尊重老师, 喜欢老师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极大的动力, 勇于进取, 克服困难, 努力训练。同时我们也会被我们的学生所感动, 也应该做出反应来感谢学生。看到学生在艰苦训练中的消瘦以及舞蹈学习上的明显进步, 看到学生忍着伤痛一次、两次以至多次反复的苦练, 我们会感动不已。

在教学的过程中, 正是这个情感互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在这个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们彼此感化, 共同进步, 不断地完善,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也正是这种情感交融, 使得师生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 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向上的动力, 不断地战胜自己, 完善自己, 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 教师要扮演好良师益友的双重角色, 善于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 要“动之以情”, 通过情感互动, 使学生在舞蹈教学中陶情治性。

总之, 舞蹈教学是一种思想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如何更有效地结合舞蹈教学,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才能不断地提高舞蹈教学的德育功效, 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课程中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开展德育工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索了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实现舞蹈教学的德育功效。

关键词:新课程,舞蹈教学,德育渗透

上一篇:基于LPC2132的烟叶烘烤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下一篇: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