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共11篇)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篇1

作者姓名:白晓军

工作单位:横山县第二中学

单位地址:横山县横山镇南大街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719100 ***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摘要: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课堂面貌也焕然一新,同时也为发挥我们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实施体育新课标的同时没有给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各地市区课程实施方案,结合本校特色和本人特长,依据课程目标,自己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不少体育教师为没有了固定的体育教材内容而犯愁,体育课教什么?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因此,探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不管对体育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新课程标准实施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学习培训探索,经过课程实践,到总结反思,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领悟。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课 上课

1、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这一指导思想是对学校教育本质功能的重要定位,它指明在课程的设计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诸多方面加以解决。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体育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过去的体育教学是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重点,教材是中心,体育教师只有教材意识,教学始终是在演“唱主角”。“新体育课”看重的不是竞争,而在乎每个学生的表现。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为那些少数学生另设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让个体差异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只有这样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突出教学目标。

体育课教学目标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意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改变以往课程中技能传授的倾向,而要促进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和学习结果能按课前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加以衡量或评价。目标突出,就是要明确本次上课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何种条件下做到何种程度。

3、精心备课,特别是备教法。

在新课标中,淡化了对技术动作规范的要求,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上课可以轻松了。教材在淡化动作规范的同时,对教师对教学的全局掌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工作重点由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转到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虽然学生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就会积极认真的进行练习。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何最大限度的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还和原来一样只是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常规的基本技术练习的话,在一开始,学生还能认真练习。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由于基本技术练习的单调和枯燥,学生逐渐有了厌烦情绪。那么我们就应该调整练习方法,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比如:在篮球课练习运球的时候,改变以往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练习的习惯练习方法,分组运球接力看哪个组快而且运得稳。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是学生在练习的时候积极性明显有了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就好多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多形式,多手段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

4.1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苏霍姆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其导入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故事来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肯定会活跃起来。

4.2 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柔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并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特点的。如何让体育课融入生活味?“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性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学习方式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和体验知识,而不是直接的、被动的去接受经验。比如:“限时购物”体育课上模拟春节将至的繁荣景象。为减轻家长负担,学生帮助家长到商场“限时购物”。购买物品苹果——毛巾——鸡蛋,每次往返只能用篮子装一样东西。比比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完成这项任务。这一普通的日常购物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家长分担家务的快乐,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为课堂增添了浓郁而喜庆的生活气息。

4.3 分层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台阶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5、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如果说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话,那么如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体验到学习成果的甘甜的话,那将会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树立终生体育观念有实质性的帮助。比如:在篮球课学习掩护配合的时候,教师只是对掩护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掩护方法。第二节课的时候,学生自己来演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的方案各种各样,但是都基本能掌握了掩护的方法和步骤。这时教师再对动作中的不规范地方进行稍加纠正,对做的好的方案进行表扬,并进行示范给其他同学。受到表扬的学生自然很骄傲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而没有彻底理解掩护概念的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这项技术。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运用到比赛当中去,学生在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战术来得分,自然就大大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参与运动的渴望。

6、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体育教学新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能够与学生达成一种无形的默契,使得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上,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诣热烈的氛围,不仅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励他们的探索精神。

6.1 身体语言的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是增强自信心的最好的一剂药方,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语言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等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激励作用。

6.2 合理的运用语言激励。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的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另外,教师在评价上少用主观性的臆断,而应采用多样性评价。如一堂课,教师如果在最后的评价中能把四组分为最佳表现组、最团结组等等,或者对取得三、四名的小组加以鼓励,那么也许该课会更加完美。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总之,表扬鼓励如能始终贯穿在一节课堂之中,会有显著的课堂效果。

7、发挥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

给学生自主及自由的空间,同样也应体现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上。7.1 学生的自我评价。

只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达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增加其自信心的表现。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层次,即自身的身体素质。其次,要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白所需付出的努力。最后,要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包括自己在活动中是否全力以赴,是否真正取得成效等等。

7.2 学生的相互评价。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而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这种评价可以是以小团队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个体对个体间的评价。如在一个活动结束前,可以组织组员评价谁是最棒的或进步最大的;又如在活动前每组可以推选出一名组长,在活动过程中,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在技能类的体育课上试用一下;也可以两位合作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认为他(她)在活动过程中与自己配合默契,就给他(她)加星。

总之,新课程下一节体育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诸多因素,体育课教学从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组织形式,从练习方法到教学环境,从对教师的要求到课堂上的评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学好做好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多方面的学习,充实自己;从教材、教学条件、学生性格、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去考虑、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出版社2004年4月 [2]黄德炜 《认知新课标,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海淀论文集2004 [3]陈向明 曾琦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4]林良富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宁波出版社 2004年6月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篇2

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构建健康理念

1. 用心去理解《新课标》

在新课改革中, 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 理解什么是《新课标》?

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 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第二、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我认为,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 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2.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师能从学习上把握教材及选用和开发教材。课前要认真备课, 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

3. 上好健康理论知识课

首先, 体育理论课就要多讲些既含知识, 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 比如, 科学家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大科学家, 与重视体育锻炼有很大关系。“早晨起来活动活动腰, 一天精神好”。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 又使体育和他们无声的韵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 理论课要与教材组合。体育理论课是由体育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二类组成。让学生了解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既要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 同时也要了解一些运动锻炼的两个重要方面。

4. 教学内容的选择

长期以来, 教师都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 过多追求成绩, 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 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 在教学难易程度上有较大的变化, 一是学习的难度降低, 对分层学习提出了要求。二是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 教师的作用与角色发生变化, 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主要采用的教学内容是田径、球类为主, 田径进行了长跑和快速跑的学习, 这项进行的内容变化不大, 但在学生的跑的素质方面的难度有所降低, 学生比较容易达成目标;在球类教学的学习中, 以基本动作技术和教学比赛为主,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健康体质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 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 让他们掌握方法,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 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 对男生或女生, 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 尽快地使课堂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 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 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 积极参与, 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1. 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 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 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 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 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 教师出示篮球后, 没有示范动作, 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 与别人不一样, 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 其他同学模仿学习, 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 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

2. 采用自主选项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兴趣, 发挥学生特长, 有时我采用自主选项的方式教学法, 把自主选项分为限制性和完全性。所谓限制性自主选项就是给学生限定几个项目 (如限定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 ,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去练习, 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技术和练习方法指导。在限定项目时尽量考虑到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 满足同学们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运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需要, 发挥了特长, 提高了兴趣, 张扬了个性, 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完善, 也和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3. 采用“激励”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篇3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指一个人力求认知、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和保持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即使学生对其他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等)没有兴趣,他迫于社会、家长、教师、同学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也必须强迫自己去学;体育课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完全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习,课外更不会去练,也很少有人会敦促他们去练,说到底,体育既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问题,也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因此,对于《持轻物投准》这节课,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通过创设适宜的情景,安排自主性纸球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借着学生的兴趣,引出韵律操,师生互动,不但达到了热身目的,还为主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有引起了学生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才会有益于身心健康。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内的表现,更关注学生在课外对体育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应该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教师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选择竞技性、成人化很强的运动项目,多选择儿童化、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再者,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切忌采用死板的、教条的、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最后,评价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要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多表扬、多鼓励学生。

二、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备课是整个体育教学的开始与基础,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备课:

(一)备学生。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观察、翻阅学生登记表以及班主任、家长交谈等,全面了解任课班级的学生人数、体质健康状况、对体育课的兴趣、喜欢的体育项目、组织纪律以及学生干部、骨干和特殊学生的情况特点等。

(二)备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结合我们基层中学的实际情况,体育器材配备不足,应多开发一些课程资源来改善我们的教学条件。比如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等,对场地器材进行统筹安排,做到充分利用、合理布置、方便教学、保证安全、美观卫生。

(三)备教材教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爱好兴趣、学校的条件,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玩的项目(如游戏),可以把那些难度大的运动项目(如田径项目)编排成趣味性强的游戏来教学,如把短跑课编排成追逐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兼顾学期和单元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教法要灵活多样,切忌死板,没有生机。

(四)备骨干。有计划地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课前向骨干说明本次课的内容、要求、组织教法等事项,使他们了解本次课所担负的职责,起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保护与帮助同学,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提高课的效率。

三、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

体育教师在每次上课集合学生的时候,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铃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地站在上课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并进行整理队伍、提出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活动。这样长期坚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

四、教师着装得体,教学方法灵活生动

上体育课时,教师应着装得体,不宜穿前胸印有卡通图案的外衣或过短的服装上课,并要注意检查服装有否损破。上技巧课时,检查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径课时,检查鞋带是否系紧。特别是上球类课时,教师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带钥匙、硬物,还要督促学生身上不准带笔或其他硬物,女生头上不戴金属发饰。总之,教师仪表应该大方,行为要洒脱,讲话要精,调动队伍时,口令要准确洪亮。上课时,要有体育教师威严的目光;辅导学生时,要有人民教师慈祥的面孔。教育学生、处理问题时,措施灵活得当,效果会事半功倍,将会给教学工作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篇4

在十多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当然也有教训。现回顾十多年的教学历程,结合新课标谈一下如何选择初中体育课的内容。

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智轻体,在学生脑海中,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体育可有可无,体育成绩的好坏不影响毕业,体育达标人人通过;

2、是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怕苦怕累,再加上学校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人数多,场地拥挤,器材有限,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鲜感。

为此,就如何合理的选择农村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作如下探讨:

1、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制定教学内容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喜好。要精选一些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并能加以运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发展个性。所以,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之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处理好与教学器材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而场地、器材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因素,每个学校的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校的现有设施条件掌握清楚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学校的条件加以了解,或根据学生的需要自己制作简易的教学器材,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习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3、游戏可以使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能全面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素质,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好作风个性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达到了调控学生的行动和动作技术提高,效果显著。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认识到适当增加游戏教学内容,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提高效率。

以上是我的几点认识,不足之处请老师们予以指正。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篇5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摘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认真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有效的 摘要] 保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树立良好榜样;注重教学反思,积极探索实 践。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发挥自身最大的潜 能。关键词] [关键词] 课改 理念 兴趣 一.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 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 主要目的的必修课。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把握课程性质,避免体育课程改革走偏方向。体育与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健康是体育的主要目 标之一,而为了达到身心健康,体育又是最积极的手段。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就是体育与健康内容的综合体,其最终目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二.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正确理解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理念。的理念。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主动权叫给 学生,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 透彻,对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内在的规律及易掌握。同时,教师所掌握的知识 ﹑技能﹑教法﹑手段﹑运动经验以及教材的理解﹑课前的准备等,都要先于学 生和优于学生,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持和主导作用。因为在课堂教 学中,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具有强烈的真实性﹑针对性,这是任何多媒体﹑ 教学手段所无法无所取代的。此外,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也不是消极地扮 演教材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德 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既要 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有效的保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三.有效的保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影响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文明素养一样,学生兴趣也有一个养 成过程,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促使一些学生长期处

于不接 触或很少接触体育运动刺激的环境中,渐渐对体育失去兴趣。体育课程改革的 核心问题之一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着就要求广大体 育教师处理好兴趣与主体之间的矛盾关系。由于学生所具有的体育知识有限,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能一切都围着学生的兴趣来转,学生喜欢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了 教育的职能。我们应当努力改进教学设备,在教学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改 进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改进教学,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对 你所教的科学﹑项目感兴趣,而不是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抬的过高,过多地迎合 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是处于被动状态,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更无视体育 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定教学目标,然后采用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健康 是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为了达到身心健康,体育又是最积极的手段。新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体育和健康内容的综合体,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身心健 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应是跟着学生的兴趣走,而应当是将学生 的体育兴趣在教师所教的运动项目中引导出来,让学生对你所教的项目感兴趣。科学与合理的选择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四.科学与合理的选择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乃容应遵循与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应 结合地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进行有针对性选 择与创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创新,首先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 领域水平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其次教材内容要科学性—学生的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仍然要有所体现,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再有教 材内容要有合理性—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例如: 雨天与晴天的变化﹑天气凉爽与闷热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体育教学是常 面临的困惑也是新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历年的转变是创新教学 思路,获取教学灵感的选决条件。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落 脚点。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 立操作能力与时间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 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通过革新自我中来发展 自我,通过扩宽自我中来充实自我,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更要有强烈的
的创造 意识以及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抓好思想教育,注重榜样作用。五.抓好思想教育,注重榜样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 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 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 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主要事项,结 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 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 队列对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 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 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连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

集体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 思想教育的效果。意志品质的形成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教学练习中增 大难度﹑强度,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所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练。学 生在课堂练习总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的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练习强 度和教学不断深入过程中表现出来,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教育。运用体育先进事例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 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练习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 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榜样教育:每年全校 都要评选各类的积极分子,而体育积极分子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2%左右,这对推 动学校的体育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如课堂教学中,教 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 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 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重视 树立学生榜样的重要性,同学的榜样会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取在生活中共同 探讨学习,有利于整体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后注重反思,积极探索实践。六.教后注重反思,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 面深入的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 篇6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试想,没有语言的感悟与积累,孩子脑中一片空白,孩子们如何去表达?因此,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重要性 设想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即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一门情感学科。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且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巧读。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修养,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是从小就爱好阅读。西方很多家长在他们的小孩出生后就开始培养小孩的阅读兴趣,哪怕是在帮小孩洗澡时也放一本书在旁边。近年来,我国也逐渐重视阅读,例如把孔子的诞辰定位读书日。许多中国家长也注意从零岁开始培养小孩的阅读兴趣。而在学校教育中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教学在这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进行阅读教学的几点设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强调学生背诵、意会、感悟和积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严格的、标准化的训练,以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情感,这是传统语文教学带给我们的遗憾。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使学生既获得了各方面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受到教育和熏陶。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谈几点设想:

1、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巨大动力。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样,要想让学生爱好阅读,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探求新的教学艺术,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地阅读,而不是把阅读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

2、允许学生对课本进行多元解读,发挥学生的个性。

西语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我国古语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说。任何一篇文章总是会由于作者的局限给读者留下某些“空白”,因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观点。人们往往由于所站立场不同,还有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艺术趣味等等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所以一千个人在阅读完同一篇文章后可能会有一千种感受和看法。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也是多元的,多元解读”是学生真实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教师应格外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用标注化的答案去要求学生,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敢想,敢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如《变色龙》一课,在组织学生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后。突然有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并没有判错,赫留金是罪有应得。”笔者一听先是一愣,但还是肯定和鼓励学生A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行为,然后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学生A自信地说出:“当小狗看起来很可怜的时,赫留金却完全没有受害的感觉,反而显出得意洋洋的神情。所以我认为他是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此言一出,整个教室轰动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也在此刻被激发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引发学生进一步积极思维的好机会,因此因势发问:“大家是否赞成这位同学的说法,或者有什么补充吗?”问题一出,学生们纷纷去文中找相关内容,很快就有好几个学生举手。

3、引导学生略读——精读——研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掌握略读、精读、研读的技巧。①略读,也叫泛读、速读。通过略读,学生可以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②精读,学生通过精读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③研读,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挖掘课文深层次的含义。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这三种阅读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开展阅读活动。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阅读

想象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摇头晃脑、念念有词,进入凝神遐思或神游四海的吟咏状态,进而由浅入深、细嚼慢咽的品味原始文本,这样可以更好的品出其诗情画意。古诗是情、景、意的结合体,因此笔者每当讲授古诗时,都很注意让学生边诵边吟,细细品味,学生的大脑中渐渐就会形成一幅诗中景物的完整图画,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作者,已身临其境。这就是“再造性想象”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底蕴感悟不同,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新象”。从最后,笔者指导学生把自己大脑中经过创造性想象产生的图画二即“新象”或口头表达出来或书面描述出来,形成创造性文本二。这样一个从图画到文字的过程,从而通过想与写糅合在一起并落到实处。

5、设计有梯度的阅读教学

阅读包括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即对文本语言的认知。在认读环节,教师不能因认读的简单而忽视对学生的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解读即提取和整合文本所载的重要信息,学生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且有一个整体思路。教师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梯度的活动内容,也就是从认读到解读,从鉴赏到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都趋于最佳状态,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去阅读,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多年教学的一点体会,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会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篇7

以下介绍我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转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 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 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上一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手段, 教师教什么, 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 消极的地位。

但我在《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中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 教师带领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 使学生能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 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 感到新鲜, 使学生积极活泼地进行热身运动。

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后, 我不主张采用单调的口令徒手操, 进行放松运动而结束教学, 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 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划着船儿回家”, 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 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充分放松, 从而消除疲劳, 恢复正常心率, 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我把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 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

三、角色转变,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 反对“唯师命是从, 唯师训是依”, 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 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 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 动辄指责、训斥, 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 是对学生人格的无情摧残, 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无情扼杀。所以, 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转变角色, 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 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 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努力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同时, 要明白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 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 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 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 让学生不迷信古人, 不迷信名人, 不迷信老师。这样,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 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 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 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 引导学生会学。如此, 学生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 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 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篇8

关键词:生理差异 初中体育 教学 运动

中学体育学科承载着传授女生一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进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锻炼方法,强健体魄、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体育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这也给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落实者,必须要结合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新要求,结合教学对象即女生们的实际,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女生们在快乐中体验体育课堂的魅力。另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强体育教师的再培训力度,使其成为“多元化、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中学体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女生相对于男生出现状况的时候更多,这里面部分女生在自身生理上出现的状况往往会影响她们在体育课中的状态,甚至会使一部分女同学因为处理这一问题不当导致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这不仅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她们的成长,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女生特有的生理特点

初中阶段的女生们,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发育较快的一个阶段,但是在这一阶段女生大多数进入了青春期,这期间的月经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身体状态和学习情绪,而此阶段的女生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很多问题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也不愿意被发现,特别是当面对男教师时这一问题尤为明显。所以在内心里她们是需要一定的关注和体谅的。她们也需要调整体育课上的运动量,否则不仅会影响她们的身体健康,也容易在心理上给她们留下一定的阴影甚至是障碍。

二、中学女生体育课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关于月经对人体工作能力的影响,目前的看法很不一致。在月经前和月经期内应稍减小强度和稍缩短运动的时间,并强调多做些准备活动和放松的练习。要避免或大大减少由于运动引起的强烈刺激,避免因负荷过大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影响胚胎腺的机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尤其对于月经初潮的出现,尽管她们有一定的生理知识可还会感到很突然,于是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恐惧,甚至感到害羞而产生孤立和自卑感,在体育活动中会表现出胆怯,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尤其在男生面前不愿做练习,因此在体育课上经常以月经为由请假来逃避练习。

三、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运动量

(一)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充分挖掘女生的潜力,激活女生创造性思维

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女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她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她们的求索精神。女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教师应多尊重和采用女生的想法,让她们在自主中求得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精心选择广场舞、竹竿舞、韵律操、花式跳绳、毽球、搏击操、太极球、箜竹等具有民族特色、以及一些自选、乡土教材特色项目,既保证了活动的多样性,又让女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新课标的目的是面对全体女生、人人参与;宗旨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预防小肌群的拉伤、痛经等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女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二)引入多媒体现代化器材,教材安排要合理化、多样化、科学化

青少年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由于其身心发育的原因,往往容易产生兴趣的转移。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在不同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克服传统教学容易出现的厌学情绪。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育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挂图、模型、便携式音响、投影、幻灯、电视、计算机、以及现今最时尚流行的电子白板等设备及其载体。

体育教学是以技术活动的难易程度为其发展顺序的,因此体育教材通常根据女生的认识规律和身体机能活动的特点来安排,适当的时候开展一些徒步旅行运动,感受野外清新的空气、叠翠的山峦、清澈的湖底、潺潺的流水,在那里露宿、野炊、考察和狩猎。使更多的女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这项活动中来,体验快乐体育、享受锻炼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三)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活动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把女生当成朋友看待,女生争强爱胜,对独立练习感兴趣,尤其是在独立练习中,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在全校范围内成立乒乓球、羽毛球、毽球、跳绳、等专项体育俱乐部,并派专业教师组织指导。精心选择街舞、呼啦圈、剑术等特色项目,以班级为单位,以一月为轮换周期,既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又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体育大课间,穿插学生自选的趣味游戏和乡土游戏,融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安全自救演练等课程,最大限度地充实了体育卫生的课程内涵。要提倡团结互助,使这些女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男女分班教学。尝试分层教学,“让距”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让学生在不同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定最少运动量,而不是统一要求。让尖子生做综合性、全面性的较高层次的要求,让学困生做一些重在参与的项目。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密度,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男生“吃不饱”,女生“吃不了”的现象。进行男女分班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出勤率达90%以上,凡出勤的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积极进行活动,也能积极参加轻量活动,学习、锻炼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成绩也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上体育课的兴趣。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要本着全面育人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昆明: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2]李印东.体育与健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游戏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篇9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这使相当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只重视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测试中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惟一性,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课程改革了,试卷的脸在悄悄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功能,怎样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与引导作用?下面,我就来谈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几点体会。

一、语文质量观的正确认识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质量观,也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看法。过去,只要一提到学生或班级的学习质量,往往就会根据他们考试所获得的分数来衡量:分数高的自然质量好,分数低的那然是质量差了。由于这种质量观的影响,导致学生们语文方面的高分低能。显然,仅仅使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质量观,我们认为,教学质量指的是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可以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显性能力是可以测量的,如考试。隐性能力则不可测量,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力。考试仅仅是质量检测的一个方面,诸如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则属于隐性能力。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全面质量的体现。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及学生的语文学习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考试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考试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和生活中的表现来确定。新课程将主要从“双基”、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试评价。这样的考试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考试内容单一,“一卷可定终身”。其实一张试卷所检测到的,只是学生学习中极有限的一部分知识,而能力、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完全被排斥在检测内容之外。因此,考评既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民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审美情趣,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另外,考评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书面考试的试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意蕴,倡导学生独特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如:某地区的一次期末考试,试题以“春游”为主题,题一开始是导语,大意是要我要去“春游”了,出发吧。接下来的每道题目,图文并茂,一题就是一站,就是一个旅游点,也是一个练习,如到了山坡上,我们看到了好多花,于是需“读拼音写出汉字”,才能知道我们看到了哪些花;最后,我们做了个主动、活泼、快乐的游戏,这个游戏怎么做的呢?得靠你把内容写清楚了。再如:①我漫步在校园里,看到花园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四个描写花园优美的成语。②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请写出两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③来到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诵读古诗文,请你写出四个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考试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1、免考给优生一份特殊的荣誉

传统的考试,多是教师统一命题,学生全员参与。为了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白平时努力获得知识比期末得个好分数更重要,我们实验班允许部分学生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免试。一般先由学生提出申请,教师根据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每学期的能力检测、习作发表以及上课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免考学生名单,在校内橱窗张榜公布。

免考制度针对的是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是一份给优秀学生的特殊荣誉。可以促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班级中的学习典型。同时又能让这些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选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个成功

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绝对的。承认和尊重差异,不仅应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而且也应该体现在因材施考上。选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或需求设计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题,为学生提供选择机会,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采取选考的策略,有利于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一是让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即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编拟难易不同ABC三套试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卷。当然,假如一个学生选择了B卷,考得较好,他可以再次选择A卷。记录成绩时,均以最高成绩记录。实行分层考试淡化了考试的甄别功能,模糊了学生间的分数差距,而且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考好成绩的滋味。

二是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用同样的试题去考不同的学生,很难考出全部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此,我们经常给学生增设选做题,让学生选择其中的部分题目完成。选做题的难度相当、赋分相同、内容各异、做题时间相等。

3、情境中测评让快乐伴随学生成长

传统考场纪律森严,把孩子们置于严格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们发挥出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如能将知识的考查融入到趣味性的活动中,对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能力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激励评价,那么就能使考试获得新的生命力。情境测试,即教师精心创设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试题,让学生在表演、竞赛、游戏等活动中进行考试。

如一年级语文的拼读音节的测评,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去拼音王国旅游”的情境,让学生读拼音过城门、帮助迷路的音节回家、看图片写音节、给拼音王国的国王写一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4、自己出卷把专利交给学生

出题一直是教师的专利,为了让学生过一把出卷题,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出卷,同伴互考。这样的做法能为学生提供多边交往的平台,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做法一是自主出题,同伴互考。学习完一个单元以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出卷。为确保活动的有效,需要教师在考试的难度和重点,的确定上做耐心的指导。试卷出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伴交换,交叉完成。然后由做量具 对同伴所做的试卷做出客观的评价,老师也要就学生的出卷能力和做题情况分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在选题、拟题、答题、评题的过程中享受考试的快乐,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小组出卷,组际互考。考试前,教师引导每个

小组合作出一份试卷,考试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互换试卷进行考试,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出题和答题任务。这种考试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个人包办的局面,使教、学、考得到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5、开卷与闭卷结合测评让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往的很多考试都是纸上谈兵,如查字典本身是一项技能,但我们的考试都要求学生在不翻字典的情况下完成,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尝试开卷与闭卷结合进行测评。闭卷侧重考察技能目标,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程度,而开卷着重考察学生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熟练的程度。开卷答题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询问教师、家长,进行实际考察等,强调学生在完成试题过程中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卷完成一份有关秋的综合性作业。包括秋的好词好句,秋的古诗词,秋的树叶画,这份开卷作业由学生在开考前一周完成,计入总成绩。开闭结合的考试形式,打破了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的严格的闭卷笔试的形式,在以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多样化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篇10

古浪一中

郭 海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新课改理念的逐步落实,高中物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必然要引发教师对教学观念的变革和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需要新的教学理念

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催生出先进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六大基本理念应该贯彻到我们全部的教学实践之中。“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 的理念应落到实处。物理教学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简单叠加,应该是师生互教互学、良性互动、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便与合作的融洽气氛,启发学生质疑,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节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物理课,应该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突出体现。在课堂上,应以教师能否自始至终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实施教学,能否努力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能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能否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否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以及学生有没有情感的体验,是否能合作交流、探讨问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机会、效果等等作为新课标下评价一节优质课的标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

二、新课程标准需要新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应该具有的特征有:

1.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2.重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4.创设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情景; 5.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6.使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7.关注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新课标提出的三位教学目标,要求重视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把学科思想方法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物理有其特有的思想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无穷微元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等。因此要重视对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在启发和引导中、在探究和发现中进一步领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体会和掌握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新课程标准需要新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以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主动、合作、探究。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学生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

格。

四、新课程标准需要灵活处理教材

新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教材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尊重教材,但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没有一个完全适合学生的教材,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程时,实际上就是在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三维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等。二是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学工具,尤其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具和适宜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感受的教具。要最大限度的做到课程资源共享,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及时挖掘,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

新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新教材的编写,包含着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形成与发展的思想体系和实施过程的教学思想,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原有观念中的重点知识和知识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这些都需要教师逐步体会和理解,才能将其思想融合到教材的使用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

五、新课程标准需要加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对学习物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新课标的教材在编写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实验: 为了加强演示实验,课本中编入的演示实验比以前的教材有所增加,对演示实验的写法更加醒目,在教材中用“实验与探究”标出,希望在教学中按照要求进行演示;“迷你实验室”侧重于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多动手,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做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现象,提高实验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课本中设了“实践与拓展”“迷你实验室”等栏目,介绍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既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又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帮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小实验。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篇11

关键词: 理念;评价;情境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二、构建创造新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过程的系统化是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四、创设情境,建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袋鼠跳、猴子摘桃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青春的活力”、“成功的喜悦”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體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体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体育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与指引者,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培养,不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下,可以自由选择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已有教学模式的优点,结合新课改的目标,选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上一篇:洗涤心灵的经典人生名言有哪些下一篇:哈姆雷特读书报告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