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共13篇)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 篇1

惠州市成功职业技术学校

何倩梅老师

幼儿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由于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学习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更重要。其次,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舞、唱、弹、说、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最后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融合到孩子所喜欢的活动和游戏中去,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操作、体验,进而形成一定概念教学和熟手经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质,同时还要具备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描绘儿童纯真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艺术教育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实践课才能完成。其中美术部分就分为上下册,上册包括简笔画、素描、等,下册全部就是手工部分,在教学这部分时就必须少讲理论,以学生的练习为主,再配以适当的比赛和评奖巩固这类课程的学习,比如墙面设计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每组选出一个评说员,其他成员分工协作共同设计一组图案,打破平时在纸上作画习惯,直接在墙面上设计作画,要求解说员把该组图案以解说的形式来向评委们介绍。最后评出优胜者加以适当奖励。这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不下。同时还要制定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在学生毕业前,要求他们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口语表述、体操和队列操练等考核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实践课程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曲)、跳(舞蹈)、画(绘画)、做(手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开设教育实践课程,必须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幼儿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部分。幼儿教育专业幼儿园见习一般为期一周。幼儿园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见习、实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从而使幼儿园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幼儿教育专业的为了缓解上述教育实践不足,必须加大模拟实习(试讲等)的力度,因为这类型的实习可以在校内进行。严格认真上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同时这门课可分为理论和实操,实操课偏重,在教学实操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人上一堂课,其他的学生在当节课全部扮演幼儿,当试讲的学生开始上课就可以面临着众多幼儿所表现的问题现场应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说课,因为说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例如可以尝试数学活动说课,音乐活动说课,美术活动说课等等。要求学生们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举例法,游戏法,讲解法等),说学法(主动参与,乐于发现,交流与合作),说程序(引进课题,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在说课的同时再加以听课的引导,首先要求学生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听这些音乐或者美术的说课和观摩课,以鉴别和选择的方法取长补短,特别强调听完要点评,听时要有详细听课记录。说课听课结束后,最后组织学生集中在会议室集体评课,一般讲课人自评,接下来所有听课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评课的环节中要求坚持“评教”和“评学”相结合,把重点放在“评学”上面,评课提倡创新,培养个性化,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从实际出发,首先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教学手段是否围绕教学目标,重点知识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再评教学程序,看教学思路设计,看教学结构安排:计算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计算教师活动与幼儿活动时间分配,计算幼儿个人与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等,接着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基本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是否有改革和创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从教态、语言、操作方面入手。最后评师生关系,教学效果。评课要注意不要泛泛而谈,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以事实为依据,增强说服力。这样一来学前教育学生通过一系列说课,听课,评课实践性操作,为以后教育实习和上岗就职提供有力保障,而且这种模拟实习可以在校园内进行,节省许多人力、物力、财力,还提高此专业教学的水平。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 篇2

笔者对本学院钢琴专业毕业生进行大量调查后发现,有的毕业生尽管自身具有较高钢琴演奏水平,但对于钢琴教学法的掌握依旧不够深入全面,以至于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虽然本身只有中等钢琴演奏水平,但是经过在校期间系统的钢琴教学培训及实践,自身具备了很高的钢琴教学素养,故而离校后能在钢琴教学工作岗位上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

因此,在高师钢琴教学法的课程教学中,如何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钢琴教学能力,是事关高师钢琴专业能否培养出优秀钢琴教师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在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如何做到技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高质量的钢琴教师,进行了几点总结。

一、加强演奏理论的教学,为钢琴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理论是指导钢琴演奏及钢琴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系统的掌握钢琴演奏理论基础知识。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教师会根据学生演奏程度的不同,对学生的弹奏进行教学与辅导,然而由于学生钢琴基础的程度不同,教师传授的演奏技术和理论很难达到系统性、全面性。

举例来说,大学生进校以前的学琴经历不甚相同,有的学生具有十年以上的学琴经历,也有些学生只具有两到三年的薄弱钢琴基础——但是在钢琴课上,教师不太可能从较为基础的姿势、手型或者入门曲目入手进行教学,更不可能在钢琴个别课上传授所有级别的演奏方法和曲目。因此,学生很难全面系统的掌握演奏理论和钢琴教学理论。

然而,多数钢琴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都要承担起钢琴教师这一职责,这就对于毕业生都要系统而全面掌握各个级别的钢琴演奏及教学理论提出了硬性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在高师钢琴教学法的教授过程中,就需要全面细致从钢琴的触键与发音原理入手,使学生明确钢琴演奏基本姿势、基本手型的要领与教学,钢琴演奏速度与力度的把握与教学,各音乐时期不同风格曲目的演奏与教学等具体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区分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演奏问题,以及如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用自己掌握的演奏及教学理论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所以,钢琴演奏理论的教学可谓是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务必要使学生明确怎样“弹”琴,才能为怎样“教”琴做好准备,继而为学生的演奏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课型的选择要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是集体形式的大课,为了使高师钢琴教学法更好的突出其师范性教学,更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四种优势互补课型相结合,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讲课型

在主讲课型的授课中,教师主要系统全面地讲解钢琴演奏的发展史、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和教学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钢琴弹奏的基本手型、基本方法,断奏与连奏的弹奏方法;了解各年龄段的钢琴教学的特点;如何选用教材、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把握乐曲风格及如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等核心课题。主讲课型采用教师主讲的形式,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钢琴教学相关知识,从理论上形成正确的教学概念与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在初学琴时,老师都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手型,学生也基本可以做到——这在钢琴个别课中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然而作为钢琴教师,仅仅掌握正确的弹奏手型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掌握正确的手型的目的、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正确的手型,在教学中分析学生出现不良弹奏手型的原因及解决学生不良弹奏手型的方法。因此,采用主讲课型,系统地讲解与钢琴演奏手型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可以为学生将来的钢琴教学生涯提供坚实的教学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二)观摩课型

在观摩课型中,学生需要观摩著名钢琴演奏家的演奏、优秀钢琴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由同学执教的课堂教学。通过观摩,学生们对于名家的演奏及教学都产生了深入的认识,从感官及听觉上结合了实际演奏与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习到了优秀钢琴教师的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及其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将来的钢琴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同学们互相观摩各自所执教的钢琴课,还能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教学、思考教学,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实践课型

实践课型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观摩心得运用于实际钢琴教学的一个亲身体验课型,也是让学生把所学的钢琴演奏技术和钢琴教学理论落实到“教”的重要环节。在实践课上,教师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备课、熟悉教材、书写教案等教学前期准备活动,然后在课堂上,再亲身体验“教”与“学”的互动、教材及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手法的实施以及教学进度的把握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宝贵的钢琴教学体验,必定会对学生今后的钢琴教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四)研讨课型

通过主讲课型、观摩课型及实践课型的教学,学生已能初步了解了钢琴教学的步骤和方法,各自对钢琴教学也产生了自己的认识体会。在随之的研讨课型中,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总结自身独有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方法,列出研讨提纲,在研讨中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研讨课型给各种教学观点的展示与碰撞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使学生得到互相学习教学经验的机会,进而可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

三、通过教学中的角色互换,使教学理论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优秀的钢琴教师。而体验教师角色是钢琴教学法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项重要环节。体验教师角色可以锻炼学生,把所学的钢琴教学法理论及专业技能等知识,通过恰当的语言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能够为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校生只有分别体验过“教”与“学”这两个不同角色,才能最终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与“学”角色互换的环节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担任“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进行教学实践,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教师角色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教学语言、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的反馈做及时的调整和布局。教师角色体验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备课环节

备课是使钢琴教学法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重要手段。通过备课环节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学对象的弹奏程度,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及心理状态、存在问题等等。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和教学步骤,写出备课笔记,做好教学前的案头工作,以确保钢琴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试讲环节

试讲环节是让学生在模拟课堂教学形式中进行的教学训练,是一个展示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构想与准备的教学手法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采用自然亲切的教态,运用清新准确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建立起自信的教师形象和气质。通过试讲环节,学生可以学会把握各个教学环节的节奏、教学方法的运用及筛选,从而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课堂教学实践环节

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钢琴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而确保学生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只有做到理论与实际高度融合,才能为学生毕业后的钢琴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作为执教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高校教师,也应尽量做到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对于优秀钢琴教师的要求,不断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钢琴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

浅谈美术课教师应注重的几点问题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方法;审美意识

在实施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绘画实践为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美的正确理解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教学重点。但是目前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简单的绘画技巧来评定学生的好坏,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观念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美术教师需要注重很多方面。本人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这就要求中学美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社会发展的新美术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顿时要变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新课程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美术课堂教学也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另外新课程理念又要求教师从思想到教学方法都要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教学原则,这也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美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要尽快地从传统教育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以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行动,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

二、美术教师要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能否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找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每一位美术教师能否取得教学成果的关键 。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方法了解美术相关信息及动态,从中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美术教师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力,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它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能够不为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所左右,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开辟新的思维境界。创新意识是创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的人才,所以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有意识地让这些“创新”的小幼苗,使它茁壮成长。

四、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对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察看。它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美术是一门脑、手协调的造型艺术,是以观察为基础的。观察能力是学习美术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为无论是对事物的构想或表现,还是美术绘画学习过程本身,都应把观察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放在首要地位。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通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而获得。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观察物体的目的、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方法。然后进行有分析地观察或带有思考问题观察事物,把学生的盲目选择变为有目的性的观察。通过正确有效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中找出规律和特征。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势必要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中长期的首要任务。要加强引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并且能着眼观察社会生活,去发现体会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五、美术教师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新课程标准钟的教学目标,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忽略掉了。其结果,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是以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要求所没有的或缺少的。其实任何学科的教育教学都隐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管我们是否将其写入教案中。它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现在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当然是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它不是专门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随时随地结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师应能自然巧妙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六、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 篇4

教学有效性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襄州区黄集镇中心学校 谭定清

如何向40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思考的问题。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这变化之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的基础。下面我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吃透教材,挖掘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材在编写时,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面积,再通过割补实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使学生从已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公式,明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来源和意义。但在教材分析之后,我认为面积的教学可以当作一个平台、一个背景,让学法的指导成为这节课的主旋律。毕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求图形面积这单元的“药引子”,它是点燃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积教学的“导火索”。而数学方法——“转化思想”的重点掌握,不但是为了解决这节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个“点”,并且要让学生利用这一学习方法正迁移地解决由这个“点”牵引出的三角形、梯形面积这条“线”。最后,解决生活中能够利用“转化”思想解决的大“面”积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但也有几条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规律: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联系密切,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上提问、发现,把难点化成几个小问题,顺利过度到新知。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探索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要把握两个度。一是探索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如上例中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应让学生探索,把圆锥形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探索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探索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这样广泛而有深度的探索内容,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发展。二是探索的过程要有教师适度的点拨。学生在探索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时,有成功、有困惑,甚至有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者的角色,进行适度的引导,使学生走出误区,解除困惑,明确错因,探明真知。如上例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探索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把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不完美?为什么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样,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逐步在探索中经历由不明白到明白的过程,必然会生成有效的、富有个性的探索结果。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倒沙实验,“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各自经过一阵忙乱探索,很快发现了圆锥的体积公式。简易的倒沙实验,无序的探索过程,很快发现的体积公式,听课后让人产生许多思索,难道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探索吗?

因此,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力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体验数学的生成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正确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属性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数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媒体以其具体的形感、动感、声感、色感,将教学中抽象的素材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容易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到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剪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演示过程中,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周长的变化,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再让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就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解决了。

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得不恰当,不但不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效果,反而会使其喧宾夺主,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抓不住中心,影响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例如:有一个老师在教授《统计》时,因为例题中涉及到了奥运会的金牌数目,他就精心准备了课件,把很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和很多的奥运知识放在课件中,并且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解说,例题还没有讲,在出示课题上就花费了十多分钟,这样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吗?

多媒体对于教学只能是一个辅助工具,它的运用也要讲究实效性,要为教学有效服务,使用要恰当、合理、适时,有实效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为课堂教学增效、增彩的作用。

浅谈面试时应注重的问题 篇5

XXX说:江老师,您好!我是研一的学生,我喜欢自然清爽的风格,如果不化妆就去参加外企的面试,合适吗?面试时正式的着装很重要吗?

江帆说:在面试过程中保持自然、自信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职业人士最好可以化淡妆以示礼貌和对面试官的尊重的。如果您对自己的面貌非常自信也未必一定要化妆。不是所有的面试都需要着正装,具体着装与您所面试的公司和岗位有关。一般来说,与面试官着风格接近的服装不会错.

ZZZ说:面试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礼仪?

江帆说:面试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日常沟通需要注意的礼仪都需要注意。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作参考:

1、注意常规的交往礼仪。如进入面试的房间前敲门,即使门是开着的,也要象征性地敲门,获得允许后进入,如果有人带领进入,就可以免除敲门的环节;如握手,一般来说,握手由上级先伸手、平级女士先伸手,在面试官伸手的时候要大方地握手,不要太软也不要太用力,握手前最好把手暖一下,或擦一下,不要有汗不要太凉,如果面试官没有伸手,应聘者一般不要自己主动伸手。

2、应聘者坐在凳子的前2/3处,不要将身子全部做到凳子里去,要坐直,不要摇晃,身子略微前倾,表示投入到面谈中,对面试官讲话的重视和尊重。目光要注视着面试官,尤其在面试官提问的时候,不要死盯对方的目光,可以时有接触,看着对方的额头,当房间内有多个面试官时,主要与提问的面试官保持目光接触,与其他面试官要偶尔有接触。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 篇6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三基”工程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冲刺之年,能否保持“三基”工程建设强劲的势头和可持续发展,今年是关键。作为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各项业务工作,夯实交通管理事业基层基础,力求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为全面实现“夯实基础根基,筑牢基层基础,提高基础业务;激发民警活力,增强发展潜力,锻造基层实力”的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做好基层基础建设各项工作,提高基层建设质量,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深入推动公安交警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一是思想教育落实到位。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始终坚持“政治建警,培训育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工作思路,有的放矢地开展交警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相继开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执法为民集中教育整顿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真正解决思想深处根本问题,彻底杜绝“冷硬横推”行为,严肃查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加大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力度,强化民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培养民警优秀的职业道德情操和爱岗敬业精神,确保队伍的政治纯洁和思想稳定。

二是执法考评落实到位。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以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为手段,建立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和单位执法档案管理制度,强化执法考评和执法监督,严格执法责任追究,不断提高执法管理长效

机制,加大执法质量工作在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分量,把执法质量管理,检查,监督重点放在平时,放在执勤执法各个细小环节上。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奖优罚劣,不断增强民警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执法责任意识,全面提高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的水平,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岗位练兵落实到位。要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公安交警队伍,全面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就应当始终坚持将教育训练,苦练基本功,提升民警整体素质作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岗位学,集中训,专项练等多种形式,落实科学练兵,规范内容,量化考核的岗位练兵长效工作机制。抓好民警业务技能培训,执勤执法培训和信息管理操作技能培训,各基层所队要统筹兼顾,把执勤岗位练兵活动和基层基础建设融为一体,切实贯彻“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要求,坚持训战一体化,强化实地实战训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做到即练好兵,又打好基础,实现双促进,达到双赢。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中“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抓好“软件”方面的建设,苦练精兵,增强技能,促使基层基础工作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要将“三基”工程建设基本知识印发给每一名民警,让全体民警常学,常练,入耳,入脑,入心。同时进一步增强全警信息化应用意识,通过学习培训制度,组织民警分期分批参加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练兵比武竞赛,在队伍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活民警苦练基本功的原动力,深入推动基层基础建设。

四是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为切实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以从严治警为方针,加强管理和养成教育,确保队伍规范有序,和谐稳定。要严格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所队的规范化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内务条令》,“五条禁令”的贯彻落实,大力加强基层民警的作风养成,切实解决基层所队“稀拉松”,“脏乱差”,“冷硬横”等问题,使基层所队民警举止端庄,行为规范,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同时把执法监督制度化,经常化,用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民警的行为,实行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下大力气对原有的已经是不适应当前队伍和交通管理形势需要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充实和完善,使制度覆盖到各项工作,各类人员和部门,形成依规章制度管理人员,民警依据规章制度规范执法的良好运行机制,确保每一个执法环节和每一项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要狠抓民警作风的养成,主要从警容风纪,值班备勤,装备和车辆管理,接待和服务群众,办公秩序,日常制度,警务公开等方面抓好落实。重点对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执“人情法”,办“人情案”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贪图享乐,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化的问题;以及在“酒,赌,车,色,形,效”六字经上“打擦边球”等地问题进行监督。要求民警严格遵守“五条禁令”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吸取教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使广大民警有比较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自制能力,强化民警的自我约束能力,有效地预防和杜绝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五是勤务保障落实到位。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本着“心往基层想,事往基层办,物往基层送,钱往基层投,努力为基层办实事”的原则,在警务保障上努力向基层一线倾斜,确保警力,装备,福利,资金落实到位,为每个基层所队配齐配全巡逻出警汽车,摩托车,数码相机和办公用电脑,配齐通讯设备,交通管理器材,防护器材和警械等必备装备。突出后勤保障,不断完善民警食堂,洗浴室,党员活动室,警体训练室,图书阅览室等“五小工程”,改善民警的工作生活条件,丰富民警的文体活动。同时要认真落实民警执勤执法活动中正当权益保障制度,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最大努力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

六是廉政建设落实到位。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坚持把民警廉洁勤政思想贯穿基层基础建设始终,采取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的方式,切实增强民警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堤坝,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净化公正执法环境。要特别加强对敏感岗位民警的约束监督,完善以教育,制度,监督为重点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切实加强警风廉政建设,使广大民警自觉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慎独,慎欲,永葆执法为民的公正本色,讲操守,重品行,在群众中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总之,公安部党委把“三基”工程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公安事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部署,作为基层公安交警部门,更应当深入调研,从最基本的“六个落实”抓起,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系统地确立几个强有力的“抓手”,群策群力,上下一心,以大无畏的精神攻坚

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修养 篇7

一、语言的规范性

美好的思想要通过美好的语言传递。教师的语言应当标准规范,如发音吐字要掌握音律,遣词造句要讲究语法,叙述事理要符合逻辑,推理论证要前后一致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的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和教诲进入学生的心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掌握标准的语言、规范的文字,是教师的基本功。但目前语言功底很差,教书育人活动中不能很好地使用规范语言的教师仍大有人在。语言不规范,必然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接受知识遇到很大的障碍,给教师完成本职工作造成严重困难。追求语言基本功,力争语言的规范性,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性之外,还要做到准确性,即能准确的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教育要求。准确的使用语言,是让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容的关键环节,是一个教师成功的搞好教育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忌拖泥带水,罗嗦重复。加强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与主题无关的废话,严格区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把握学生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如果一个教师不能使用准确的语言来传授知识,就会使学生如入云雾山中,出现不说还清楚,越说越糊涂的情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准确性。

三、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的语言在做到规范准确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一方面,生动的语言能加强语言的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适中。另一方面,生动的语言还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四、语言的严谨性

要获得教育的成功,教师在讲究语言的生动性的同时,还要对语言作严格的选择,保证语言的严谨性,即语言要明白、简练。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的知道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教师本身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索,恰到好处。那种罗嗦嗦嗦、夸夸其谈的叙述,效果自然很差。如果教师的语言不严谨,杂乱模糊,废话、空话、假话、大话连篇,“这个”、“那个”等口头禅一大堆,学生就听之乏味。引起误解。

五、语言的纯洁性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学生的心灵是为一切美好的东西敞开的。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其健康成长,教师应当选择美好的纯洁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弦,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健康成长。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文明纯洁,切忌粗鲁污秽。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给学生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往往成为学生说粗话、脏话的“充分理由”,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带来整个教育工作的彻底失败。

六、语言的节奏性

教师讲课时速度要适中,节奏感要强,要抑扬顿挫,不能一泻千里,也不能半天一句。语言的轻重缓急要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学生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关键之处要有逻辑重音;重点、难点要适当重复。加深印象;要求学生记录的地方,要放慢速度;提问问题时要有所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七、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提问时首先要掌握技巧,提问方式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往往不管理解不理解,就机械地说“是”或“不是”。这种问法本身带有很大的提示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选择状态,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分步启发,不能让学生感到提的问题高不可攀。如在听课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都默不做声,面带难色,一连问了好几个学生,结果都不会。这时有的教师就会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自己把答案告诉学生。孔子说:“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分步启发,分散难点或转换角度,迂回诱导,使学生逐步理解问题,主动的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应注重自我总结 篇8

横山城关小学:刘梅

【内容提要】:人类社会在不断总结过程中向前推进的。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只有不断总结评估,逐步充实提高,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数学老师,本文从“为什么要总结”(略)和“怎样去总结”(详)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一思想。

【关键词】:总结数学教学自我自我总结,就是在完成某一工作之后自己对工作的过程、最后的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取长补漏以备今后借鉴。俗语说:“有钱难买回头望”,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个真理,它形象地说明了总结的重要性。事实上,人们经常进行总结。古今中外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在多次总结的基础上才取得的一个个重大发明或发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同样告诉我们:总结至关重要。数学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外,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尤其在当前,教学观念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潮流,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学问百花齐放,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和总结,改变那些陈腐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变的方法应不变的内容,以变的观念应变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成为被学生真正认可的数学老师。

那么,如何进行总结呢?笔者多年来的经验认为,要做好总结,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因班而异,边讲边总结评估,不课课雷同。

小学数学教师大多是给同一年级两个班上课,而多数教师往往是一备多教。每个班都是同样的语言、程序、同一种教学手段,对你个人而言,也不会有多少实际能力的提高。教一班有一班的得失,随时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才能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比如,在甲班上课,你可能因时间安排不妥,导致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只要及时进行了总结,教乙班是大概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但乙班可能因你忽视了学生而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如此不断地总结下去,你的课就成了高质量的课、上台阶的课。再比如,你在某班上课之后,发觉你所确定的教学难点并非是真正的教学难点,相反,你以为学生易于掌握的知识却成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在后面的教学中,应及时转移重心,调整教学设计。

学生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各班可能有各班的特点,因此,在这班适用的教法不一定同样适用于其他班。

我在给二年级学生讲述完某课后,根据两个班级的情况,作出如下总结: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各班学生差异较大。;一班学生好学善思;二班学生上课缺乏朝气。诸如此类问题,教学时应当注意”。

这样进行总结,在教学中,因班而异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多变,手段常有不同,注重学情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二、课后进行自我评价,逐步提高专业素质。

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都分别讲完,下一环节就是教师自我评价。这里说的自我评价,主要指撰写教学后记。总结得,剖析失,积累灵感,有利于积累经验和改进教学,并可上升为理论思想。

写教学后记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点:

1、所教知识点是否正确或有疏漏、模糊之处;

2、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是否听懂、学会、掌握、运用;

3、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

4、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5、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6、偶发事件是否处理恰当;

7、信息反馈结果等等。

如何获取教学后记的内容呢?首先,静下心来,回顾教学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诸个要素,体味其中的成功和不足;其次,可以从课堂讨论、提问和批改作业中,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而后进行总结评价;再次,通过与学生交谈,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发现自己教学中的缺点,以便及时纠正。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是成功。虽没有人要求自己写多少,也没有人要求非写不可,但多年来我还是坚持不懈地写好每一个教学后记,并实践于新的教学,它使我不断进步,并指引

我走向成功。

三、搞好试卷分析,满怀热情勉励差生。

学期末了,要进行考试。分数揭晓,悬殊甚大,怎么办?好多教师新学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公布成绩,讲评试卷,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以分数论英雄。笔者认为,这种办法不一定好。其一,相隔时间较长,学生对题目大多已忘却或记忆模糊,凭一节课40分钟时间,究竟能激发起他们多少根记忆的神经?其二,在新的学期里,大多数所谓的“差生”都有重打锣鼓重唱戏,彻底改头换面之心志,如果第一节课就因分数低而被你泼了一头的凉水,他还哪有心思再去奋发努力,或许还会将差就差破罐子破摔。如此做法,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你整个学期的教学,都将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这学期中期后的第一节课上,我没有公布成绩,只是点名表扬了一些考得比较好的同学;为不打击其他学生,我特别强调指出了本次成绩低的原因:一是教师可能没讲清楚;二是学生可能没有认真学习;三是有些学生复习时有所偏离。最后我对学生讲,过去的就让它成为历史,让我们把这一节课作为新一阶段的起点。这样,无论哪个班,我觉得同学们都信心十足,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态度积极,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甚好。

四、多方积累学生意见,尝试建立问题小库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往往能给我们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意见,对于这些意见,我们就当注意积累。分

类整理后,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久而久之,这些意见就成了我们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求知欲强,往往会提出一些学科以外的教师无法解答的问题来。对于这些,我认为,教师切忌为了面子给学生搪塞甚至错误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些问题先记下,课后应尽可能的多翻一些资料直至自己完全理解掌握后再讲给学生听,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反还可能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时,你把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积累起来,建立一个学生问题小库,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就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些问题,也会成为你教学中的最大财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逐步提高,让总结贯穿在我们的整个活动中,与我们的教学生涯共存。把总结作为磨炼我们教学的砺石,教然后总结,总结再教,反复砥砺,不断地在边教边学边总结的实践中,感悟教有规律而教无定法的真谛,从而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学能手。

参考书目:(1)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 >>1994.5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 篇9

摘 要: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知识环环相扣,必须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逐步提高。那么,数学学习中的基本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基本能力过硬才能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基本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基本能力;逻辑思维;计算;空间观念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觉得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加强基本的计算训练,因为任何一个较复杂的计算,都是若干个简单的基本计算综合起来的,如果基本计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一般的说,口算与估算是计算的基本能力。随着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计算的基本能力也有所不同。例如: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本能力是通分;多位数乘、除法计算的基本能力是一位乘两位数和估商;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能力是约分。所以,培养计算能力,必须加强这种基本能力的训练。现在小学生的作业量异常繁重,计算又是费时费力的题型,因此,学生为了更快地完成作业,经常在计算上出现错误,而且是普遍现象。后果是即没有省时间,又养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作为教师,应在低年级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态度。

二、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各种类型的思考题,这种略超出教学范畴的思考题,往往给学生一种压力,只要见到思考题字样,学生就会犯愁,觉得无法凭自己的能力进行解答,因而,多数学生会求助家长。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一种基本能力,应当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与示范下,逐步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在丰富的感知中形成表象,有助于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凭空想象而在头脑中形成模糊的图像。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想的是对是错,又如何进行判断、进行分析解答。因此,要多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多动手,多观察,使一些知识概念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真实的记忆,准确地反映出具体事物,而不是猜想和推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新的知识。

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养成,关系到学生初高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更关系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10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陈坪中心校: 火东仙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大家已达成共识。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而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能否使他们初步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文性,就会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

2.标准化考试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纵观语文学科的试卷,都把阅读作为一种独立的能力来考查,这种作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进步。但是,阅读理解能力如何考查?目前采取的办法是提出五六个大问题,让学生依据材料把作者意图和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显然,要将这类题出得科学、准确、经得起推敲是很不容易的。另外,由于个人生活阅历不同,思考角度有别,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各异,很难都统一到唯一的标准答案中来。虽经多次品读推敲,但最终得出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大相径庭。

过分强调标准化考试,必然造成死记硬背,限制甚至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这句话写成一个成语,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答案填“栩栩如生”就给判错——就是这类标准化考题存在严重弊端的典型例证。

3.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本来是应强调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要鼓励说真话,鼓励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文如其人”。但是,现在教师只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只要求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能自圆其说、取得较好分数就可以了。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大家已达成共识。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操作,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主体作用,仍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1.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来谈谈独立个性的培养问题。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上,目前在一些学校和教师身上仍旧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教师讲和学生听,整个课堂缺乏民主和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论辩的机会,怎么能谈得上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呢?钱梦龙、魏书生等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都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⑴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比如创造性复述、质疑发问和互相答疑,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作文互改和集体评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课外环境来说,像组织文学社、办班级日报和文学刊物、开展小记者活动、举办校园文学广播、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等,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重点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这种思维我们应该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多个新颖性的答案。但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思路狭窄,拓展不开,成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障碍,因而在实际训练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应该给以特别的注意。

遗憾的是我们仍有不少教师无论什么情况都强调唯一性,都喜欢从一个已有的定论出发,雪化了只能变成“水”而不能变成“春天”,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邮编:730060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 篇11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氛围,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独立思考。学生的表现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就要适当地给予表扬,即使有些观点不够成熟,教师也不要急于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要允许学生有质疑的自由,对他人或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自由探讨、自由争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创造环境。

二、鼓励自信,培养创新品质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创新离不开自信,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绝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其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例如,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都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其次,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坚韧性。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没有坚韧性,任何创新的想法都只是空谈。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考验的精神,让学生明白一份艰辛一分收获。

三、打破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指的是沿着固定的思路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是创新的最大障碍,老师要巧妙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想象思维思考问题,力求求新求异,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欣赏,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实物、实验、电教化教学手段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之后,创造想象能力便会得到逐步发展。其次,在课文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可能产生的结局。当然,创造性想象能否产生创新成果,还必须在想象之后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想象的合理性是否有违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

2、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弥补,是创新的高级思维形式。学生抢答,老师不要认为学生是“出风头”、“爱表现”、“个人主义”,否则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直觉思维。语文课堂还要适当地应用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独立发现,而不是越俎代庖,这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又能使学生获得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态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立足“终身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投身社会,能否立身行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读写能力(不能排除听、说能力),因而,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学为理论指导的“文学阅读教学法”,一般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材配套用书《教学参考书》的“参考”内容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等。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照搬“参考”,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再有,习惯的“文学阅读教学法”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体裁编组课文单元,用“单元知识短文”归纳、阐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知识,学什么文体的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写作。这种编排模式,实际上是把阅读与写作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了一谈。许多教师视课文为阅读和写作的共同参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读写信息处理的现象,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使语文读写教学处于尴尬境地。由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受到扼制,学生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腔一调、不使人卒读的现象。

历史教学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篇12

河南省鄢陵县马栏镇第一初级中学 陈凤霞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是每个人必有的素质。历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学科教学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将历史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的。

1、讲名人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爱国志士或毕其一生为国操劳,或取义成仁为国捐躯,他们像茫茫夜空中璀璨的星光,让世人景仰。他们的爱国事迹是我们的珍贵财富,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前仆后继。在课外,我让学生搜集、阅读当堂教学到的名人故事,如讲“宋金对峙”时,同学们就在课外阅读《岳飞传》,讲《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同学们就搜集李四光、华罗庚等科学家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情节。“岳母刺字”让学生慷慨激昂,“**亭”让学生唏嘘不已,李四光抛弃国外的金钱和学位,毅然决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的故事,更使学生钦佩之至。通过看、讲名人故事,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参观纪念馆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坐落在扶沟县城,是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我就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假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吉鸿昌将军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参观的学生。另外还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聆听革命先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事迹。这样既延续课堂知识,又增长见识,培养爱国情感。

3、看名人视频

讲故事不够直观,参观纪念馆不能普遍,互联网弥补了这些缺憾。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课本上学到的爱国名人的视频,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放映,效果很好。如讲《屈原与<楚辞>》时,让学生观看电影《屈原》,屈原两次流放终不悔,汨罗江畔显忠心。他对楚国的炽热的爱,不正是我们今天仍在传承的爱国精神的源头吗?

4、演课堂历史剧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堂历史剧,能更真实的再现历史,能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心中,真切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体会情感,从而受到“细无声”的教育。如讲《元朝的统一》时,先让学生搜集文天祥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观看戏曲《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片段,再辅导学生编写课堂历史剧,着重表演“劝降”一幕。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先是元军张弘范命他写劝降信,他写了《过零丁洋》诗表明心迹。押解到大都后,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同学们的表演虽然十分幼稚,但是都真切的感受到文天祥的大义凛然,铮铮忠骨。让学生登上历史舞台,教育更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细节 篇13

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

季和林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此言中的“小节”亦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的一些小事,指一些非常细微之处,也可以称之为“细节”。对于这一说法,我不敢苟同。因为我一直坚信,能成大事者必然会注重小节。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所描述的“我”在和周总理吃完那所谓的“夜宵”站起来之后,不小心把小转椅的上部分带歪了,“我”并没在意,而周总理却走过来把它扶正,然后才去睡觉。转椅虽然歪了,可以第二天来扶正,但总理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一细节的描写,周总理那严谨的生活作风便使人一目了然;又如《凡卡》一文的第二小节中这样描述:“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几句话对凡卡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东张西望,怎么叹气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就使我们从文中活脱脱地看到了凡卡,他仿佛是一只受到惊吓的笼中之鸟,惶恐万分而又无可奈何。从而也使我们很快理解到凡卡是生活在一个受虐待而提心吊胆的环境里。

在 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语言行动的细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到细节,更能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样的道理,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也能注意到细节,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到哪些细节呢?

一、倾听细节 时常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个人主义”突出,上课不肯倾听。的确,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课上学生不能倾听,难道都是孩子们的原因吗?透过以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让我们反躬自问,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这是课堂上一个“指名轮读课文”的环节,学生逐个朗读。在朗读前,教师提出了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小朋友注意倾听。”而教师在干什么呢?他在低头翻看着他的教案。或许这只是个细节,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无意间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表明自己并没有在认真倾听。这样的细节在现在的课堂里并不少见:学生读错了,教师没有发现;学生说话出现了明显的语病也不指出;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就打断„„凡此种种,都表明我们没有倾听,不愿倾听。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又有几位老师真正理解了教育家的这一哲言?

“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

二、指导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环节缺一不可,但指导过程中有些环节虽不起眼,但却常常决定一节课的成败。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夕阳真美》,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他自己当爷爷,有意请一名男生当“奶奶”,而请另一名女生当“小孙子”,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性别错位”寓庄于谐,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出现。但也有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在教学白居易的《草》时,也模仿于老师,请学生把这首古诗背诵给他听。但他没有注意到于老师“性别错位”的细节,而是直接对学生说:“就当我是你爸爸吧!把这首古诗背给我听听。”结果全场哄堂大笑,场面十分尴尬。又如到别的学校借班级上课时,为了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如果说:“我想请几位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来读一读这一段,哪些是朗读能力不好的同学呢,请你读一读吧。”这样的结果要么学生大声告诉你谁是本班的“差生”,使被“检举揭发者”面红耳赤;要么就是无人响应,而且表情惶恐,人人自危,惟恐老师叫到他的名字;即使被老师叫起来也是一脸的不情愿!在这种情绪状态下的朗读,效果可想而知。假如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细节,换个方式,改教师提问为班长推荐(教师可先授意),这样被推荐的同学非但不会不情愿,反而会非常高兴,非常乐意。这样,不就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吗?

三、辅助细节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免不了会借助音乐等媒体来营造氛围。这样的镜头是大家经常见到的或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乐曲悠扬地回响在教室里,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教师认为时间到了,“咔”的一声就关闭了录音机,音乐戛然而止,学生在刚刚营造的氛围中一下子“惊醒”了!这种苦心经营的情境氛围,毁于“咔”的一声,实在可惜。假如老师注意到这一细节,那么,又该如何结束音乐呢?我认为老师不妨在音乐中引入课文内容,然后将乐曲声由大慢慢调至到小,最后缓缓关闭。这样就避免了陡然关闭音响对情境和氛围的破坏。

四、提问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在延伸拓展阶段,这就更加要求老师注意到提问的细节。如有两位教师在教学生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后,就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问,其效果也就不同。一个老师问:“同学们,学完课文,那你们想变点什么呢?”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没人回答。这时,老师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点,不得不又提示:“请先说我想变点儿什么,再说去干什么。”虽然如此,但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回答,说的答案也雷同。而另一位老师的问法是:“在夏天里,你最喜欢哪些可爱的动物、漂亮的植物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又问:“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根魔棒,你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那你最想变成什么?然后去干什么?”学生同样都举起了小手。

同样一个训练点,老师不同的问话,学生回答却大相径同,原因何在呢?其实很简单,当学生有欲望表达,有兴趣表达时,他们才会畅所欲言。第一个老师的提问设计,让孩子感受到的分明是生硬的规则,于是孩子对说话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不敢大胆表达;而第二位老师的提问设计,则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找准了孩子的兴奋点,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表达需要。再者,又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将表达的要求巧妙地融进了情境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于是孩子们个个愿说、想说,从而迸发了一句句灵动而诗化的语言。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表达,真正的语言训练,只有这样的表达训练才会是轻松而高效的。

上一篇:历史研修心得下一篇:脚步小学生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