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精选6篇)
一、“四有”的基本涵义“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是指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关于理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目标的首个要求就是有理想,这里讲到的理想是指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在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一种代表群体前途,体现群体根本利益的价值目标的自觉确认,它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最高理想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想信念对于我们党和国家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灵魂,丢掉它,我们就会六神无主;它是团结一致的纽带,丢掉它,我们就会丧失光明的前途。
(二)关于道德道德是指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指的道德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的社会道德,体现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中国公民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自觉行动,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
(三)关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复杂现象。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的改造自身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理论、科学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内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文化”中的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
(四)关于纪律纪律就是指社会人在进行社会活动中须自动遵守某种准则,要求每个社会人必须遵守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使人的行为达到合理的自我控制。它以一定的形式进行规定,具有明确的约束对象、具体的规范内容等。纪律包括组织纪律、职业纪律、劳动纪律等。
二、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方面的现状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
(一)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现状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状况大致分三类:
1、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即正确树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一理想信念的代表面较广,是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经验;
2、现实的理想即确立自己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理想,如成为科学家、人民教师、IT业者等等。这一理想的代表面有一部分,是现实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
3、无理想或理想狭隘即对自身未来发展毫无计划,放任自流或单纯崇拜某些歌星、影星等,以他们为目标盲目追星。这一理想现状的代表面很窄,是因为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给部分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当前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现状当前未成年人的道德现状总的讲是好的,但由于受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和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重功利、讲实惠的思想不时地从部分未成年人中反映出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等,使当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呈现多元化。部分未成年人在认识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等具体内容上表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尤其是重义轻利、舍已为人的认识发生了倾斜。
(三)当前未成年人的文化观念现状进入后信息时代,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文化,东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先进向上的文化和腐朽没落的文化等文化思想,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及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文化观念既带来好的教育,也带来恶劣的影响。可以说当前未成年人的文化环境主流是好的,但某些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和不良信息,也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调查报告《浅谈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
(四)当前未成年人的纪律观念现状邓小平同志在阐述“四有” 新人时,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可见纪律教育对于培养未成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全国人大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立法力度很大,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在提供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法律依据同时,又提供了适合未成年人学法的法律法规。我们的各级教育战线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人的纪律教育是长抓不懈的,广大未成年人的纪律意识不断增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现阶段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种消极因素影响,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未成年人犯罪、吸毒逐渐增加,辍学流浪逐年增多,还有一些黑恶势力也对未成年人渗透等。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性问题。当前在未成年人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倾向,这固然有未成年人自身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认客观上的原因。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正确把握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实现根本目标的几点对策作为共青团组织,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团组织提出的两条具体要求,充分认识培育“四有”新人是开创性的战略工程、基础性的希望工程、根本性的民心工程和全局性的宏伟工程,切实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服务,让未成年人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把广大青少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加强四项教育”、“实现四个结合”。
(一)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上要“加强四项教育”一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理论知识教育。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冲突更为明显,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迫切需要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解决未成年人思想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不动摇。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未成年人,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未成年人,以高尚的精神来塑造未成年人,以优秀的作品来鼓舞未成年人,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自身优势,加快理论教育“进社区、进学校(社区青少年学校)、进头脑”的步伐,把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作为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二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用情感的和理性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生动教材,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基本国情和国内外形势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同时,要加强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批判伪科学,自觉抵制邪教,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新时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正确认识个人命运和社会前途,不论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三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科学文化教育。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决定着竞争的成败,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要切实帮助未成年人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紧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要广泛开展读书求知活动和科普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迅速掌握反对伪科学的锐利武器,把现代科技知识传播到广大未成年人中去,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文化素质。要加强未成年人人文文化教育,以人为本,开展以素质拓展训练和“保护母亲河”等为内容的体验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四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教育。当前未成年人往往个性都比较强,突出自我,其行为往往以是否对自己有利来衡量,使得一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社会上做出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警示教育,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法律法规教育,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纪律观念、法制意识。积极拓展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阵地,依托社区青少年学校,发挥义务讲师团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法教育网络,引导未成年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经济的富强”、“政治的民主”、“文化的文明”、“社会的和谐”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实现的目标,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使我们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工作, 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条主线, 它统领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 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认识和实践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 坚持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着眼点, 使我们能更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 并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标, 科学地处理尊重人、教育人、服务人的关系。我们还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贯穿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和优势。
二、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功能, 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 更是社会和谐的主要缔造者。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从本质上讲, 主体自身的和谐要求人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 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态;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句话, 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时, 提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的构想。因此,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培育人的功能, 通过发挥其教育功能, 促进人这一主体的和谐发展。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功能, 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 国家的发展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参与。换句话说,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这些人才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较高的信任度和诚实度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还要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整体精神的强化, 强调为社会进步、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富强而奋发学习、努力工作的思想。倡导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重视人生价值, 强调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向往理想人格;重视道德修养, 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还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塑造共同理想与文化, 使人们在同一组织内达成价值信念上的共识, 从而提高人们的觉悟, 使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目标需求的人们自觉地按一定的规则联合起来, 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 使个人的价值取向与整个国家的价值取向相一致。
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 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从历史发展来看, 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它不是没有活力、一成不变的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也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问题。我国的这种求变的思想一直沿续了几干年。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历史中, 我们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 激励人民群众战胜了无数困难, 取得无数伟大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使全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当前, 我们仍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探索开展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方式, 提高对广大群众组织、宣传、教育的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更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因此, 我们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 使人民群众团结起来, 同心同德, 共同为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要及时把握当前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以协调、沟通、服务的方式来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内涵是由此时期党建工作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所决定的, 而新时期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 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及要求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继承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等几个重大关系。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内涵
参考文献
[1]俞金吾.对“创造教育”的前提性反思这[N].中国教育报, 2000-11-15.
[2]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关键词】 会计 职业道德 重要性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财会人员在其特定的财会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用下降问题备受关注,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会计信用建设中,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财会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既是贯彻执行《会计法》、整顿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爱岗敬业,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涣职,更不得搞账外账甚至做假账。偶尔发生失误,必须速查原因,拿出对策,杜绝类似错误再度发生。
1.2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会计工作是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关健,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计工作天天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1.3搞好服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财会工作的服务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统筹兼顾,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1.4保密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财会信息涵盖一个单位整个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单位经济运行和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数字报告。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财会人员必须对本单位以财务成本资料为主的相关财会信息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财会人员在对外交往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诚实可信.履行承诺。
2.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2.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同时要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2.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会、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法律制度,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大公无私的作风和以诚待人的作风等。
2.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廉政之风。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等都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則大有关系。消除腐败,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应该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1加大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做好各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使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使他们受到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法律的威破力,对那些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人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法律保障。
3.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起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的作用。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定期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促使会计人员掌握多种业务技能,形成内部检查和监替机制。不相融职务应分开设立,使各种岗位之间能相互牵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
3.3强化法制监管,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促使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从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的申介机构,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当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人员应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同时,用适当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将会渐渐走出两难的境地,会计人员的诚信度也会渐渐地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树立不能仅靠会计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多方面来共同提高,使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从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就健康的体魄,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道德理念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道德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正文] 高校面对的是经历过“煎熬”,“过五关,斩六将”,“那高三不是人过的日子”的莘莘学子,我们中的许多人载着童年的梦想,进入大学这既令人憧憬又令人感到陌生的象牙塔,盘算着成为“天之骄子”,唯我独尊。而在大部分学生中,学文科的看重文学历史,学理科的注重数理化,学艺术的在乎美学。对于道德的重要性,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种观念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我想我是有权利、义务来谈谈自己的观点的。
一 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中存在的不足
1.道德修养滑坡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是自律的,不具有强制力。不讲道德的行为仅受舆论的谴责。社会不良风气的暂时得势,更容易在可塑性很强的大学生身上得到演绎。传统的道德观是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存在的两千年的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内圣外王”,注重个人的修养。在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上,是力求人人皆为尧舜般的圣人。当然,“损己利人”的道德不符合现代人性的基本要求,因而,无论何时都是不可能加以推而广之的。我们不否认这种“圣人”般的人物是存在的,但毕竟是极少数的,我们对那些极少数的英雄人物的讴歌与大力赞美也恰恰说明了这种道德资源的稀缺。只有人人都能做到的道德才有推广的可行性,而损己利人的道德只可提倡决不能当作标准和规范来普及。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又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了“生理早熟,心理晚熟”,在道德层面上已经很脆弱,更不可能如此这般。否则,效果适得其反,他们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束之高阁,你提倡你的,我依旧这般我行我素。事实是,过高的道德标准,由于难以实现,只会让大学生置之不理,从而逐步恶化,甚至导致道德的缺失。就道德而言,它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也有高低之分和先进落后之别。现实生活中,既有道德高尚的“忘我”之人,即损己利人之人;也有道德一般但遵纪守法的“利己”之人,即不损人而利己之人。若不顾道德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一味用统一的,高标准,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去苛求不同行为的主体,则只会使道德虚化。因此,我们必须寻求结合点,找准切入口,正确定位,才能做好工作。
就大学生而言,当然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然而事实即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在校大学生,与其将其当作道德完备的“天之骄子”,不如将其当作道德尚不完备的普通人。《大学生行为规范》等有关《规范》的相继出台,对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了一条康壮大道和行动指南。当前,虽然我们把大学生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些还是面面俱到,但不等于从此就没有了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但是有法制作为有力的“他律”对于大学生违法的遏制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也应当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2.教育内容的缺失,情感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问题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情感的荒漠化。所谓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视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爱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这是相当危险的。教育方法的不当
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方式方法的讲究也体现了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率。良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既不利于教育者传授知识,又不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品德,修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使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结构知,情,意,行诸要素辨证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到比较平衡,还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环反复,以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社会性,整体性,长期性,集体性,反复性,延续性等等特点。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就不难发现:大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如忽视思想品德的实践而片面的注重课堂的理性教育,脱离现实社会进行思想品德说教,空谈大道理,企图通过一两次讲座就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实现个性教育而牺牲集体性教育等。将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喊口号,凑热闹,摆架子,没有真正唱响主旋律,没能做到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即真正进课堂,宿舍,入心入脑。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在德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评价方式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象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二 道德修养的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化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形成,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先进科学技术的崛起,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青年学生如何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搭准时代的脉搏,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和可靠接班人,除了遵纪守法外,在自身来说就要以社会主义道德观规范自己,从自律的角度管好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大学生。青年大学生要以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来指导自身,以规范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规范。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课,哲学课,军事理论课,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相关课程的教育质量,把枯燥的理论联系生动的教学形式,方法,切入实际,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环境,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祖国的国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最可亲可爱的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道德追求,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把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和追求。人生有限,事业无涯,中华民族历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得青春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得到永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把握人生成才的方向;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也才能正确对待成才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境遇,不断排除成才道路上的障碍,勇往直前。2 落实《学生校园行为规范》,优化校风,班风建设
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3],它对于处于这个风气中的群体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风气也是依托于群体而存在的,它的形成受制于群体之中个体的行为,思想等,风气是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是同学的思想作风,行为修养,治学态度,守纪观念以及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来管理人,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风气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良好的风气对于大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校园行为规范》的学习,也不能有所懈怠,而要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落实,制度上保证,效果上体现。我们应该自觉抵制校园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真正把《学生校园行为规范》落到实处,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必有其内因和外因,外因透过内因影响其行为,虽然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是由内因决定的,但内因的形式有赖于外因的长期作用。加之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相对来说外因对他们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正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的环境形成的。由此可见,人的良好的道德心理也是人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因素作用以及舆论导向下逐步形成的。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反之,也会让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道德沦丧。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吸引力强,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教育,文艺和娱乐活动,把道德修养和智育,美育,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规范自己的道德体系。可以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班级,社团等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范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优秀党员的优良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党建建设,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工程,真正让学生党员起到先进性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入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党的事业需要青年,青年大学生更需要党,青年大学生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也需要一个正确的领路人和领导者,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这就是我们应该仰赖的领导者。我们可以通过党建咨询,党章学习小组,团组织生活和政治辅导员的个别谈心等形式的活动的开展,了解党的性质,历史和现状,激发对党的热爱,在政治上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真正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未入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学习优秀共产党的感人事迹,如学习任长霞在她的身上那种一个共产党员坚定贯彻“三个代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的人民公仆的典范。人民公安,人民在前,人民公安为人民。活着,她是一面旗帜;逝去,她留下一座丰碑。这座丰碑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奋发。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这一“第二课堂”的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也是规范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出社区,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走向基层,到工厂,农村去,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去,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和就近企事业单位签署长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组织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眼光放远、心胸放宽,竭诚服务,甘于奉献,为个人的成长进步、为将来的建功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奉献自己的爱心,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与阅历,进一步提高自身觉悟意识与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大学生道德修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加以研究,道德修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吸收新的经验,不断充实新的研究成果,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大学生道德修养这一系统工程必将取得长足的成效.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强烈地冲击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旧有模式,也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新特点
1、要求在物质利益与思想理论相结合的层面说明问题。大学生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只有在公平地处理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虽然社会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大学生的要求是:只有到了公平,才可能调动积极性,产生效率。
2、要求面对现实,又不要放弃主旋律。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表现。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面对并及时反映,不能回避,这才能取得大学生的信任。同时,大学生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不要求以极端的态度对待现实,反对从现实中引申出资产自由化的倾向。只有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坚持主旋律的立场,才能受到欢迎。
3、对于解决思想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社会急剧变革,在大学生的思想上很容易积累起大量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热点问题,往往是上面没有表态,下面争议较大的“敏感”问题,确实不容易解决。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发扬冲劲,敢于碰硬。如果见到热点绕着走,打官腔搪塞大学生,装聋作哑,哼哼哈哈,就会使大学生极端失望。
4、大学生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由于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养育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简单的直线平面式的思维路线遇到现实障碍后的回返运动。逆反心理主要针对着三个方面的对象:架子很大的领导干部,以空洞说教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刮风、起哄式的舆论工具和导向。
5、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追求的新特点。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怀疑的范围和重新检验问题的积极性大为增加。社会的个体对于前人的实践和结论,不是直接接受,而是习惯自己经过亲身重复的实践认识过程。他们习惯在事实面前接受真理;或在事实面前说清问题。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接受。因此,非理性的“煽情派”受到冷落。但这种一切经过自己亲身体验和比较的理性追求也延长和重复了认识的过程,具有片面性:善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缺少历史的视野;善于微观比较,不善于宏观比较,缺少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善于局部比较,不善于全局性的比较,不能作出全面的结论。这些都是需要引导的。
6、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由于社会变化急剧,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思想问题也大量出现。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身发展的利益,都使得大学生对思想交流的及时性和多渠道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需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媒体、政府机构等各个方面都要适应这一特点,作出变通和改进。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
(一)从道德认识的角度看
1、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体立,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2、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了解不足。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之心,没有为实现四代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即使只为个人“名利”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才智发展有某种刺激作用,那也毕竟是不长久,不稳固的。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从道德情感的角度看
1、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会,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吃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
(三)从道德行为的角度看
1、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这主要是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①金钱至上。惟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②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靡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
2、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惟我独尊的习惯。另外,在当前形式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已势在必行。
(四)从道德意志的角度看
1、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但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例如买饭“加塞”;资金短缺时不择手段去偷、抢,就没想到靠自己的双手去做兼职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自醒而改正,都容易变成“问题”,日后走上社会,就可能沿袭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习上的问题。“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大学校园里,平时学生们只知吃、喝、玩、乐,三点一式的生活方式,教室、宿舍、饭堂,教室里除了上课有人在以外,其它的时间人影都没,到了考试时,天天在背,甚至“开夜车”到两三点钟,这种方式还可值得体谅点;有些就不可原谅了,就是考试作弊,考试作弊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等等,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甚至找人替考。这些都以屡见不鲜了。
3、人际关系的处理。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被宠爱娇惯坏了,从小在“惟我独尊”的环境里长大,“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化僵硬,同学之间优点一点点磨察是很正常的事,但他们就小事化大,偏要无理取闹,这样他们才心甘情愿。这种都是他们在小的时候就被宠坏了的后果。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作为一名学生的重要任务,要学会学习必先学会做人。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裁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概,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等等。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2、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修养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1、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偏低,在大学生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思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从综合国力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话言:“一个知识不会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中国历史上也强调做君子,古语曰:“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由此看来,不论古今还是中外都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和明确的培养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材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三)磨炼意志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人只有在亲自从事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干,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自我修养,不是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坐而轮道”和“闭门思过”,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持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大学生在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相联系,同具体的行为实践相联系,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样才能迫切感到严格解剖自己的必要性,认识到个人的思想道德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克服各种不正确思想的消极影响,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情操。
2、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公益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等,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真正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
一、油地矛盾要求开展油地工作必须统一思想
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 往往表露出央企生产增长与所在地财政税收以及央企、地方与个人互相间的利益纠纷。而尤其是改革的不断深入, 油地工作的多年表现, 实际已经充分证明, 油田作为当地的主导发展的支柱作用, 对促进地方经济腾飞, 改变地方老旧发展模式, 促进地方各方面产业的构建展示着巨大推力。而且企业高效创收又诠释了国家及大局利益。这对双方来说目标是是统一的, 油地和谐发展必须在保证企业的前提下保证地方经济。因此要求油地双方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基础, 才能做好油地工作。
二、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要求开展协调油地工作应切合实际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胜利油田专业化重组, 各种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清晰, 油区所在区域内已存的各种利益关系肯定会出现很大的变动。油田采油厂与地方经济在共同发展过程中, 必定会产生共同利益与单方面的利益, 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 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这些利益矛盾集中体现在国家、集体和局部三者关系上。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统筹兼顾, 和谐成长, 这也是油地工作从业者必备的先决条件。
油田企业与地方发展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战略意义, 油田的战略性不言而喻, 它代表着国家的最高利益、整体利益。而同时企业的生产建设经营对于改变地方的单一落后发展模式, 促进地方经济现代化, 保证地方经济的增长与民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支持采油厂的生产建设, 促进采油厂的经济发展, 这样符合在三者利益关系中的最主要利益, 而采油厂效益突出了也必定会保证地方经济增长。若是单方面的不重视视地方, 只是顾及到采油厂生产开发的效益, 失去了所在地政府支持, 采油厂的发展就失去意义, 而片面注重地方利益重要, 不顾国家利益, 只顾地方的利益, 向采油厂要高价、提条件, 影响采油厂的正常生产经营, 必定会得不偿失。这样也会严重阻碍地方产业的调整, 最终还是对地方的长远利益不利。
在油地工作中, 必须坚持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原则, 顾全大局, 正确处理好三者利益关系。这一原则体现在油地工作中, 作为地方政府应以大局意识为重, 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集体和个人服从于国家, 保障采油厂的生产经营。若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 要克服小农意识, 无条件地遵从国家利益。作为采油厂方面, 应积极考虑保护地方利益, 在采油厂开发生产过程中依法合理节约用地, 减少环境污染。若造成损害则及时补偿, 及时兑现, 尽最大努力减少地方利益损失。同时要考虑促进和带动地方社会的发展。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上, 尽力做到油地共建, 油地结合, 双方受益, 表明出采油厂与地方双方利益的一致性。
三、坚持共同发展原则是油地工作的关键
油地双方经济良性发展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相互支持, 团结协作是采油厂与地方双方的关键, 当前市场经济已经是调节社会经济的主要机制, 采油厂效益和地方经济发展共同处于市场经济的制约下, 新形势下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已经很清晰。这在双方的保增长、促效益进程中必定存在相对的矛盾冲突。如果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偏袒、不当行政手段肯定要影响采油厂生产, 这对于地方产业经济的良性持久发展也是相当不利的, 也违背了双方的最终目标。同样的单纯地追求采油厂的生产效益, 忽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合适的。实际正在并且已经标明, 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和谐共生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采油厂的经济发展对所在地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是被实践证明的。采油厂增长了, 它的水、电、路、讯等骨干工程也相应形成一定规模, 这不仅对所在地政府的基本建设投入了巨额的资金, 也对加快地方基本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大有益处。可见, 采油厂生产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若想共同发展必须顾全大局, 相互支持。因此油地工作必须坚持顾全大局, 相互支持, 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这也是处理两者利益关系, 减少内耗损失的重要举措。
四、油地双方和谐发展是最终目的
采油厂和地方两者经济的发展是有机统一的, 而且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油地工作就是在顾全大局, 相互支持的基础上, 通过工作使油地双方的利益冲突转为利益一致, 进而达到油地方关系的有机统一, 以期共同和谐发展。
采油厂生产多年来, 始终把油地两利作为一条重要原则, 秉持互相支持和谐发展的原则, 坚持服从战略大局, 坚持保证油田经营及帮助地方经济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油地双赢规划, 充分最大努力考虑到地方利益, 同时考虑建设项目的民生与社会效益, 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提供各种方便, 从多方面给予协助。这些采油厂和地方发展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积极促进了采油厂和地方产业的迅猛增长。
采油厂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发展了另一方也必将受益, 也将大大缓解双方的利益矛盾, 利益冲突, 使得地方政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支持采油厂生产, 支持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有效促进采油厂与地方进一步的和谐发展。
摘要:油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工厂, 其勘探开发逐年递增占用土地和生产经营用地范围的不确定性、连续性, 这其中油田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 油地关系日趋复杂。如何处理好油田生产与地方发展的关系是做好油田工农工作的关键, 只有处理好油田生产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 坚持我为主与协调整治为辅, 灵活机动与坚持原则并举, 一次性投入与长期效益结合, 油地协商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才能切实维护好油田的整体利益和合法权益, 为油田生产经营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
关键词:采油厂,油地工作,原则及目标,浅谈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做好新时期油地工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9 (2) :30-32.
[2]银清林.关于油地关系的思考与对策[J].现代营销, 2013, 12 (04) :64-71.
内容摘要: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其中,校长的办学思想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校长,必须要有正确和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这既是校长职业化成长的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好校长的关键。本文从校长办学思想的涵义入手,阐述了校长的办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制约着自身的发展。进而指出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具备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等四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创新的策略:要确定三种改革理念,要给学校发展定好位,要精心打造学校品牌。
关键词:办学思想 创新策略
一、办学思想的涵义
所谓办学思想,是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对实践的研究中形成的,能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本校特征,能有效地指导学校发展的,对教育规律的科学把握。其中,时代精神是共性,是引领;本校特征是个性,是基础;教育规律是本质,是关键。三者合一,一个都不能少。办学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在办学行为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其中,校长的办学思想最为重要,包括校长对教育思想的认知程度、办学目标的归纳和确定、办学基本思路、所采取的策略、手段和措施等。
二、办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校长的办学思想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一个校长,必须要有正确和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这既是校长职业化成长的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好校长的关键。
(一)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
办学思想关系到学校的全局,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行为。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与决策者,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因而,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和高度,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校长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引路人,只有熟悉路径,才能指引别人。一位校长,只有当自己对教育、对办学有了正确思想以后,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决策,才能指导和规范自身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才能对办学驾驭自如,才能使学校充满生机、蒸蒸日上。为此,校长应具备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乃至通晓教育的规律。正如教育家吕型伟说的那样“教育思想是校长第一位的工作”。
(二)校长的办学思想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办学思想是在对实践的深入研究中形成的,只实践不研究了不出思想,只研究不实践也不是自己的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校长办学实践过程的始终,直接支配着校长的管理活动,制约着校长自身发展的水平。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努力形成办学思想,其办学思想又影响促成了校长办学特色个性的形成。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为与整个学校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是学校形象的集中代表,学校形象是校长思想人格的外现。
三、新时期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的特征
当今学校教育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逼迫学校教育的观念及功能发生转变,也为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我国教育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面对新的形势,中小学校长应从新的视角研究学校教育,促进管理的优化和创新,尤其是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并把它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教育行为,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我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具备体现以下特征:
(一)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应体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这是一个看似人人皆知的基本的哲学原理,但认识了的东西不一定能自觉地实践它 ,只有实践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去认识它。因此,在办学过程中要注重于个性中认识共性,在共性中保持个性,这也是校长思想的主要特征。记得,我曾读到过一个“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僧人,每天清晨开门见山,初时见山是山,后来见山不是山,最后见山还是山。它告诉我们,初时“见山是山”则仅仅认识了这座山,后来“见山不是山”则认识了这座山的普遍意义,最后“见山还是山”则是认识了这座山独特个性。在教育工作中,不也常常有着一种“教育仅仅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教育还只是教育”的认识过程吗?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它是社会的一部分;但教育还是只是教育,它只可能承担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不可能是社会的全部,它必须还得按照教育自身的规律办教育。我们力求在对共性的认识和对个性的把握中,去思考、去实践。在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背景中,在他人经验的借鉴中,在教育规律的遵循中,努力地发扬自身的优势,开发自身的潜能,保持自身的独特,形成自身的思想。益阳市安化县东坪完小在办学实践中,体艺工作成绩十分突出,于是学校确定了自己的办学目标——“争三湘艺体重点,创中华特色名校”,学校本着这一目标,通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学生在全国各类体艺比赛中获奖名次达288人次,向省级输送了46名队员,获世界级比赛前三名者24人,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市体艺工作先进单位。
(二)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应体现稳定性和发展性相结合
校长的办学思想反映了校长对教育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因而这种认识不会朝令夕改,而在某一时间内必然是相对稳定的,故校长的办学思想具有稳定性特点。校长办学思想的稳定性很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它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后任校长必然要批判地吸收历届校长的思想的优秀成果。况且,我们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对过去不重视校长的现象,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它是在一定意义上讲的,这“一定意义”指的是校长一定要把他(她)的思想变成学校共同的理念,一定要把他(她)的做法凝聚成学校的制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长治久安。又例如,陶行知、张伯芝在南京创办师范学校时,他们提倡“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新型教师人格,确定了办学目标后,不管后来谁来当校长都遵循了他们的办学思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增改了一些具有时代要求的办学思想,但其优良传统没有间断。如果校长只是个人格好、有威信,能稳住当前局面,一旦调离或退休了,学校依然乱套,那以他(她)或接任者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熟校长或者说其办学思想不成熟、不正确。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自1956年毛泽东同志、徐特立同志题词以后,学校一直以“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校训,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校风,培养出来的人才虚心好学,工作踏实,社会反映效果极佳。
(三)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的性质特点,学校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校长必须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既能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又能通过实践丰富理论。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我到省内外一些学校去参观学习和集中实践,往往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可听校长汇报,要么寥寥数语,要么具体地说做了哪些事。有的校长介绍得头头是道,可始终不讲怎么实践,怎么操作,讲的都是专家书上写的、领导报告时讲的,唯独没有自己实践以后的体会感受。有的校长则既能有理论又能有实践,深入浅出,不仅能听懂,而且能借鉴,不仅使人豁然开朗,而且让人跃跃欲试。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魅力。它告诉我们:校长要办好一所学校应尊重事实,既重客观事实,又重理论事实;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要重视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提升。
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再从理性的抽象到理性的具体的过程。现代校长要不断地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演绎,从教育实践到教育理论的归纳,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的办学思想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互动、互化的结果。显然校长的办学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办学实践中产生的,又是在办学实践中发展的,并又接受办学实践的检验。所以说,办学实践是校长办学思想产生的源泉,也是检验校长办学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邵阳市隆回县群贤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把“注重个性发展、突出艺术特长,注重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为办学特色,以“一切为学生”为办学理论,确立了“现代化、高质量、高特色”的办学目标,开设了音、体、美、书法、演讲、科技制作等10余个兴趣特长课程项目,这一思想既有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
(四)是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应体现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一方面,教育要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必须有适度的超前要求;另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又是当前社会中实实在在的人,脱离不开现实的影响。因此,校长既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历史的责任,又必须面对存在着种种困扰的现实。也许,校长一辈子都在力求处理好超前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校长的办学思想也必然要体现对这一矛盾的处理,优秀校长之所以优秀,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能够实现超前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它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介入和制约。我们的教育改革是由内部先发起的,外部环境还未给它提供充分的条件,这就更增添了教改的艰难性。再者,无论是人的观念的转变还是新教育体系的构建,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脱离了实际,欲速则不达。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的社会性与教育的人本性常常会产生冲撞。所以,我们时常提醒自己,既要注重超前性,力求使改革不断有所突破,又要注重现实性,保证改革的稳步成功,力求在超前性与实现性之间架起一座畅通而又坚实的桥梁。
校长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见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预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趋势。这样便会产生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而又超前社会发展的办学思想。如:蔡元培的五种教育思想(即: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在他们的办学思想中就有鲜明的超前性特点。又如湘西凤凰县腊尔山希望小学(省市名校、湖南省“十佳”希望小学),20世纪80年代就坚持文明办学的教育思想,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这一思想就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学校本着这一思想,要求教职工在工作中做到“五以”(以爱为本,以严为准,以行为师,以细为径,以荣为主)、发扬“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在这一思想的统领下,学校教风空前良好,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单位”,被湖南省评为“农村优秀学校”,获市级十余项光荣称号。又如长沙浏阳河学校的“为了每一学生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办学思想,就具有超前性,学校教育面向未来,开设了人防训练课,教育效果好,深受省市领导好评,社会效果也好,学校凭这一特色使自己由薄弱走向兴旺。
四、新时期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创新的策略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校长,不能诚惶诚恐,举步不前,坐以待毙,而是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工作,改进工作。纵观教育的发展史和我们面临的挑战,我认为,中小学校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和树立新的办学理念,来引领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开拓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一)要确定三种改革理念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本理念。管理科学告诉我们,人始终是管理的中心。从本质上说,学校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促进人的成长、关注人的发展是教育目的,也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的。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尊重、关心校内每个人的发展和需要。校长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对教师而言学校要改革传统教育观念中以“以分为本”的评价模式,构建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让教师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在教学反思活动中促进学习,真正实现教师职业化成长,专业化发展。
2、树立民主合作的管理理念。就校长来说,校长能真心诚意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班子内部要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党政工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要确实树立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来搞好工作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智,努力在教职工培养形成优良的团队协作精神,依靠教师办学,强化校内外民主监督、制约机制,如实行校务公开,对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如职务评聘、评先评优、奖金福利等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搞“暗箱操作”,对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和教师实行竞聘上岗等。二是就师生关系来说,要依照新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合作型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坚持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尽可能促成每个学生成功、成才机会的均等。
3、树立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科研兴校要求校长增强教育预见性,因此,校长必须认真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一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准确了解今天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环境、新要求,通过教育科研,合理解决现实中的诸多难题和矛盾。二要迅速在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上“充电”,增强领导学校教育科研的能力。三要带头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重视教师教育信息化。
(二)要给学校发展定好位
校长应站在时代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诸如: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入WTO对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些给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教育存在巨大的需求。那么,学校如何来满足这种需求呢?学校能够和如何提供哪类优质服务呢?从现实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和学生寻求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择校”风愈来愈盛行。因此,我们要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家长的要求、生源的变化,来确定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如我们宁远一中,自周桂成任校长以来,学校确定了三大战略目标,即把宁远一中建成“中华教育的知名品牌”、“大舜文化的重要窗口”、“九嶷旅游的新兴景区”。通过走“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品牌化”的路子,力争跻身全国示范性高中1000强。学校围绕这一办学思想,这一奋斗目标,通过近几年全体同仁的努力,已初成效。
(三)要精心打造学校品牌
什么是品牌?根据《英语大辞典》的解释,“品牌”是指某产品或服务拥有的广为人知的名字。首先,品牌反映了这种产品或服务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总和;其次,它在顾客或服务对象中有特殊的地位;第三,人们觉得能从功能和情感上获得利益。对学校而言,品牌及其所代表的一切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般来说,品牌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独创性是学校品牌的活力源泉;稳定性是学校品牌的信誉保证;持续性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思路。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就会增加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品牌的信任度。反之,则有可能降低人们对学校品牌的信任感。
具体而言,学校品牌管理的具体程序包括:(1)树立品牌经营观念。(2)制订品牌承诺。品牌承诺可以在《学校章程》和学校办学方案中具体描述出来。这还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形象设计的做法。(3)传播最佳品牌信息。学校通过媒体、咨询会、家长会、开放课堂、考察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介绍、描述学校品牌特征与特色所在。(4)履行品牌承诺。这就要求认真落实办学方案和对家长的承诺,注意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夸大其辞,也不谨小慎微。(5)提升学校品牌资产,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在2007年8月,县委政府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新的班子集体在唐小舟校长的带领下,面对招生与就业的压力更加致力于学校改革与发展,致力于建设“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严于律己、主动创新”的工作作风,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入落实“质量兴校,管理强校,品牌立校,特色活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民主、和谐、团结、进取”的校风,“勤学、守纪、善思、多能”的学风和“爱生、敬业、严谨、博学”的教风。目前,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园环境优雅,内部管理规范,师生热情高昂,教育效果显著,社会反响空前良好。
长沙市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自2000年创办开始,学校就一直瞄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目标,追求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档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养成绅士风度、淑女气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办事、学会创新。学校坚定这个办学思想,教育效果良好,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的品牌效应,尽管学校的收费并非一般人所能接受,但莘莘学子却遍及五湖四海,使得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在长沙乃至全国的民办学校这一领域中独树一帜。
当前,在值社会转型、教育变革时期,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呼唤有先进办学思想的校长。作为新时期的校长,要坚持站在改革的前沿,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与创新,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并在管理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并把自己的管理思想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带领全校师生主动迎接挑战,不断前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适度超前发展、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学原理》
[2]郭振武:《学校管理》
[3]张玉堂:《中小学管理新视野》
[4]陶华坤:《校长谈治校》
[5]陈牛则:《学校管理原理与方法》
[6]王纪明:《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引领》
[7]陈如平:《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8]孙稼麟:《构建新世纪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系》
[9]江兴代:《办学新理念: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礼仪队员)
【浅谈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推荐阅读:
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06-19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11-26
浅谈新时期企业文化的构建11-13
浅谈新时期干群关系07-02
浅谈新时期人大城建环保工作的创新10-14
谈新时期高校工会协调能力建设12-10
谈新时期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有效策略11-10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警思想政治教育06-30
浅谈新课引入的方法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