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筹资偏好问题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筹资方式及筹资偏好概述

(一)筹资的含义及方式

(1)筹资的含义。筹资,是指企业为正常生产经营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活动的进行向金融市场筹措所需的资金的行为,即是筹资企业根据自身的资金规模现状,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经过科学的计算和理论分析,在资本市场选择最优筹资渠道,集中筹集资本的活动。

(2)筹资方式的分类。按资本来源分类,企业筹资可分为内部筹资模式和外部筹资模式。

内部筹资是指筹集的资金是企业可使用的内部资金。内部筹集的资金可分为沉淀资金、内部集资和留用资金。

外部筹资是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运用到本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活动中的行为。在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货币化、证券化、信用化时,外部筹资成为企业最主要筹资渠道。外部筹资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两种筹资方式是股权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

外部筹资按照资本属性不同又可以分为债务性筹资和股权性筹资。债务性筹资构成了企业的债务,是企业依法取得并按期还本付息的资本。股权性筹资构成企业的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可自行支配使用的资本。

(二)筹资偏好的概念及理论

“偏好”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指消费者根据自身意愿和喜好购买商品的先后顺序,它是一种主观的可被影响的行为。由于上市公司存在多个利益相关者,他们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分别形成了各自的筹资偏好,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就产生了上市公司的筹资偏好,形成了筹资行为,最终经由筹资结构体现出来。

西方的筹资结构和筹资行为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开始资本结构理论就不断地在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一些新的资本结构理论,如: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和优先顺序理论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筹资结构的现状

(一)筹资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方理财的核心问题就是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一次来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与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则略显薄弱,我国企业对融资结构的研究,更侧重于如何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资金,即如何“圈钱”,而缺乏从企业治理行为方面研究筹资结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且仅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标准正确的理论依据。

(二)外源性融资明显高于内源性融资

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构成来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内部筹资和债务性筹资所占的比重偏低。这一现象与西方经典的筹资首先使用内部资本进行筹资的融资优序理论冲突。近些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筹资结构中,内部筹资所占的比例通常低于20%,外部筹资所占比例则高达8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上市公司在选择筹资渠道时,呈现外部筹资优先,内部筹资次之的反向选择。

(三)股权融资份额大于债券融资

随着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都看到了股权筹资带来的益处,大规模的发行股票,并且我国资本市场对债券的限制条件较多,国家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财务状况、公司规模、债券的发行额度以及发行利率都要求比较严格,重股轻债的监管理念使许多上市公司忽视了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的优点,热衷使用股权进行筹资。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筹资偏好的成因以及影响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筹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1)股权筹资的风险低于债务筹资,但成本高。一是股权筹资的风险低于债务筹资。债务筹资有固定的到期日,要求还本付息,尤其当公司遭遇财务困难时,还要支付固定的资金,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然而,股权资本没有规定的到期日,只有在公司破产清算时才会清偿,并且根据公司的实际盈余来分配股利,不存在定期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二是债券筹资成本比股权筹资成本低。筹资的成本包括发行成本和后期偿付的资本。我国和西方理论上普遍认为股票的筹资成本比债务筹资成本高,这主要是因为股票的风险大,相应要求的报酬也高,并且股利需用税后净利支付,而债务利息可以于税前扣除,享受节税利益,此外,股票的发行成本也较高。我国股票的发行成本虽然高于债券,但后期的偿付成本略低于债务筹资。在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债务资本,现如今银行体系加强了风险控制,提高了上市公司借款的条件,上市公司管理层往往不优先考虑带有厌恶成本的债务筹资。并且我国的破产制度不够健全,破产成本依旧很高。虽然债务融资可以发挥其财务杠杆作用,带来抵税的好处,发行的费用也低于股权筹资,但从长远来看,考虑到定期偿付的利息费用,上市公司所有者还是更偏爱后期风险低并且可以控制成本的股权筹资。

(2)债务筹资限制条件多且债券的流动性较差。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准入条件高,债券发行限制条件多,审批程序烦琐等都降低了上市公司进入债券市场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企业债券市场的筹资渠道受到阻碍,最终导致上市公司更偏爱股权筹资。同样地,借款筹资的限制条件较多,例如上市公司须持有一定额度的现金和流动资产,上市公司须有良好的资信和借款能力等,这些限制条件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

(3)股权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结构有待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种类繁多,股权高度集中,上市公司原有的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因而融资决策主要由大股东做出。由于发行股票带来的高溢价会增加公司的净收益,它将受到大股东的青睐,而公司的债务融资,由于定期偿还本息,将给企业带来压力,这就导致了大股东对债务融资的厌恶态度。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筹资偏好的所产生的影响

(1)股权融资偏好加剧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大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存在一股独大,股权结构复杂的现象。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公司的治理机制形同虚设,起到的作用很小。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企改制,会存在所有者缺位的情况,结果导致政府对上市公司“行政上超强控制”与“所有权上超弱控制”两种模式并存,部分控股股东会产生短期行为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控制公司的投资经营决策,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2)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提升。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能力的提高能给投资者带来更高报酬。然而,过度股权筹资偏好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经营能力的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无论是否真的需要资金都会进行增股增资,控股股东通常把上市公司看成是“圈钱”的工具,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短期行为和投资过度行为等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结果导致上市公司的利润的增幅低于股本的增幅,致经营指标下降,最终只能少分配或不分配股利损害投资人的权益。

(3)影响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与股权投资收益的稳定性。股票市场的作用就是吸收闲置资金,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将资金合理分配到固定项目。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会影响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导致资产报酬率低下。股票投资者会产生短期投机行为,由于投资者通过股票市场获得收益的方式主要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但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较少,持股人年终分配股利获得的收益少,因此他们会通过买卖股票来保障自己高收益率,并且股票具有快进快出的短线投资概念,投资者都希望通过短期投资来获取丰厚利润,公司股价的波动,不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四、规划我国上市公司筹资偏好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改善证券市场的效率

(1)放宽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健全并完善债券市场的建设,首先,政府应对债券融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发行上市公司债券的资格要求和限制条件。其次,简化政府审批程序,逐步放开最高发行利率的政策限制,以此来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在整个融资体系中的比重。最后,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发行率应根据上市公司的发展规模、信用状况和债券的市场供求情况,由发行人和承销人决定,并接受监管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查验。

(2)创新债券发行的品种,多元化拓展债券融资渠道。债券发行品种的多样化和创新化会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针对公司的各个发展阶段,推广出期限不同、利率不同的债券,提高债券的品种多样性、收益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应重视金融创新,重点关注发展企业债券的场外交易。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1)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首选任务,首先,公司应建立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公司管理职员聘用体系;其次,上市公司应建立有效的、长期的、科学公正的激励机制;最后,公司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约束监督机制。上市公司应明确治理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避免经营管理者做出损害投资人的利益的行为。

(2)改善我国企业股权结构,防止股权独大。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控股现象严重,拥有绝对的决策决定权。为杜绝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上市公司可以聘请独立董事以代表中小股东的权益,对公司的决策行为进行审核和监督,防止出现恶意融资和内幕交易,确保股东大会真正切实有效的保证股东权利的行使。

(3)培养正确的筹资意识。上市公司管理层和经理人应培养正确的筹资观念,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管理目标。首先,上市公司应合理规划管理层人员的岗位分布,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并定期对资本结构进行标准测试。其次,上市公司应健全经理人约束监督方面的激励机制,例如向西方国家学习,实行股票期权制。最后,上市公司应建立针对管理层的考核机制,从多个指标入手综合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促使经理人做出理性的筹资决策。

(三)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1)加强部门监督管理。首先,监管部门要对上市公司融资主体的资格和需满足的条件给出明确规定,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现状、严格控制融资规模的大小、审核发行价格是否公正等;其次,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来考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坚持以利润为核心,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检查上市公司是否虚报财务状况;最后,监管部门要对上市公司筹集来的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定期检查,严格审核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防止因个人利益、兴趣而改变用途或长期闲置。

(2)大力惩戒违规操作。由于缺少筹资方面细化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的惩戒管理措施,上市公司通过虚假财务信息以此来达到增发新股、配股的目的、甚至还会联合中介机构帮忙造假。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震慑到其他公司。另一方面,我国对筹资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定义范围太窄,追究责任时一般只处罚上市公司,而触犯法律为自己谋私利的实际内部控制人却经常能逃脱处罚,损害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上市公司进行处罚时,同时也要追究上市公司实际内部控制人的责任,有效制约他们的筹资和经营方面的风险行为。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完善, 我国的经济市场已经能够满足各种类型企业的融资需要, 但是从我国证券市场上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有强烈的股权融资的偏好, 上市公司往往重股权投资, 轻债券投资, 这对企业的短期发展是有好处的, 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 股权筹资偏好的弊端不可忽略。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筹资偏好的分析, 旨在改善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 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提高公司的整体价值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筹资偏好,股权融资,问题,建议

上一篇:地方煤矿防治水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下一篇: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优化策略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