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精选10篇)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篇1

金陵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沈阳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汽车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也成为了汽车消费市场新的利润之源。我们在不断扩大汽车市场的发展规模,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同时,发现汽车消费信贷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使我国居民的汽车消费需求得以实现。

1.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服务业也同样在进步。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广泛发展为更多的一般汽车消费者提供了汽车消费需求的帮助,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有购车的计划,但是支付能力与理想车型的差距普遍存在,这种差距为汽 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但是由于汽车价格过高、各种有关汽车的政策不明朗、加上大部分人的资金不足,造成了现在大部分家庭持币待购的现象非常严重。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完善各种汽车消 费信贷条件,使广大人民家庭的汽车消费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2. 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

2.1 消费信贷法规的缺失

我国《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则偏重金融领域,在非金融环节对汽车消费信贷保障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并且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消费信贷法》来规范消费信贷发展,这使得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缺乏基本的法律保障。

2.2 消费者诚信问题

在我国当今的国情下,导致消费诚信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2.1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和社会消费信用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银行没办法对个人诚信问题进行调查,对个人借款人的要求只有以下几项:具有有效身份证明及详细固定的住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稳定的合法收入、具有首期付款支付能力。

2.2.2 消费者道德风险

汽车行业发展日渐成熟,各大汽车销售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汽车价格竞争。随着汽车价格的下降,以前的消费者会认为自己之前买的车在不断贬值。这导致很多消费者放弃还贷,转而购买新车。

2.3 汽车税费负担过重

在我国,涉及汽车消费的税费很多,包括:消费税、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附加费、机动车辆号牌费、公路养路费、交通事故处理费、机动车驾驶证费、车辆通行费、出租汽车管理费。从长远看,税费负担过重以及一些收费缺乏透明度极大地减少了消费者的汽车购买欲望,制约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2.4 汽车金融公司受到各方面制约

2.4.1 利率限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消费贷款的利率在法定利率基础上上浮幅度为30%,下调幅度为10%。这一规定大大减少了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优势。

2.4.2 资金来源限制

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借款和境内股东存款。金融机构本身在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是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对手,所以汽车金融机构获得银行借款的难度很大。但是境内股东存款也无法彻底解决汽车金融机构的资金问题。

2.4.3 业务范围限制

根据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禁止从事汽车租赁业务;汽车金融公司不得开设分支机构。这使得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2.5 担保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办理汽车消费贷款的担保方式包括:有价证券质押、房产物业抵押、第三方担保。目前我国面临的汽车消费信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房产抵押比较麻烦,因为需要房屋管理部门进行评估登记,而且目前我国能以房产物业作为购车担保的消费者很少。

(2)在我国,学校、机关和私人企业原则上是不能做第三方担保的,这导致一些贷款人无法申请银行贷款。

(3)担保手续复杂。按照银行规定,如果消费者选择信用担保,就必须提供担保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收入证明、住房证明等文件。甚至有的还需要提供工作证、公务员证、结婚证、营业执照等。

2.6 主管部门管理未形成合力

涉及到汽车消费信贷的政府主管部门较多,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诸多部门。但是这些部门在汽车消费信贷的管理上尚未形成合力。

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适当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汽车信贷模式和经验,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些对策。

1.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该具备信用收集和整理、信用相关信息的开放服务、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失信行为的记录和惩戒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各级政府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组织专职部门对社会信用体系进行管理,建立与信贷体系相关的所有信贷参与者的信息管理数据,并加强管理手段,强制性的要求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信贷数据。

2.健全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涉及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均未达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层次。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尽快出台《消费信贷法》。《消费信贷法》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和促进我国企汽车消费信贷发展,为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提高坚实的法律保障。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消费信贷法》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生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3.完善风险管理

借鉴国外成熟的信贷管理经验,完善信贷的管理体制和制衡手段。建立激励、约束和管制的多重手段,加强信用担保风险管理。同时还要改变信贷销售观念,对信贷风险做出客观的评判。

4.减少汽车税费

过高过多的汽车税费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要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就必须尽快减少我国汽车的消费税费,鼓励汽车消费。政府应该针对目前高额的汽车消费税费负担过重问题,取消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制定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以便减免汽车消费者的税费负担,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5.实现信贷模式多元化

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的贷款主体主要是银行,而事实证明,汽车金融财务公司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放宽资本限制和荣房子渠道,使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得到迅速的发展,全方位的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服务,使信贷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4.总结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篇2

一、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现状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仅汽车用品和维修两行业的产值就达500亿元和450亿元, 到2010年整个汽车服务业形成1~1.5万亿元的巨大市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将为一般汽车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 从而带动汽车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 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能力现状。

2006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 全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12个大城市, 大部分居民的月收入水平不到2, 000元, 即按照月收入2, 000元计算年收入也不过2.4万元;普通居民家庭年收入2.5~3万元。而现在要买一辆13万元左右的家用汽车, 消费者一年的总支出就要花费2万元左右, 大大超过了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据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研究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 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 占31%;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 占17.5%。从已经购买家用汽车的家庭来看, 他们的购车档次却都集中在中档车。这种购买力与购买愿望之间的差距给汽车消费信贷带来了很大的商机。

(二) 消费者消费汽车的相关环境现状。

目前, 阻碍汽车进入家庭的因素不只是收入水平, 诸如市场供给、消费政策等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北京晚报记者对76位汽车消费者进行定点拦截采访, 有81%处于已着手购车状态, 当问及他们既然想买车为何又不买的理由时, 摆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汽车价格还是太高”;摆在第二位的理由是“各种汽车消费政策不明”;摆在第三位的理由是“现有车型还不够丰富”;接下来的理由便是“还没有攒够足够的钱”, 这是导致“持币待购”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准备购车的消费者当中, 有38%的消费者面对价格波动的汽车市场处于观望态度。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 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而主要的原因是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 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 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环境, 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必要性

(一) 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可以创造需求。

由于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水平仍然严重落后于生产信贷的发展水平, 居民消费几乎是建立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加速发展汽车消费信贷, 逐步把居民的自我积累型滞后消费转变为有信用支持型适度超前消费, 才能在发达的生产信用与发达的消费信用之间达到均衡, 才能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 汽车消费信贷对汽车消费有重要作用。

在金融业中, 汽车消费信贷属于金融业务的一种。对制造商而言,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是实现生产和销售资金分离的主要途径;对经销商而言,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则是现代汽车销售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对汽车营运机构而言, 汽车金融服务是其扩大经营的有力依据;对消费者而言,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是汽车消费的理想方式。因此,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业的发展对汽车业和汽车消费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有利于创造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 我国国内消费品市场存在着低水平的商品过剩、居民消费缺乏新热点等问题。住房、汽车等消费市场则由于居民购买力的制约难以迅速启动, 城镇的一般商品和家用电器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而农村市场尚未开拓和发展, 城乡居民的消费品需求存在着断层。开展汽车消费信贷可以缩短消费者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促进居民购买力的提高, 创造新的消费热点。

三、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不管是同国外相比, 还是从适应我国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要求来看, 发展状况都不很理想。在美国、日本和西欧, 大约30%~7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进行的。而我国实际上只有5%的购车人办理了购车贷款。有关调查显示, 有29%的人因手续繁多而放弃贷款。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还远未发挥推动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作用, 所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贷款主体较为单一, 不适应汽车金融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是目前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 约占全部汽车贷款量的95%。由于财务公司受资金来源限制较大, 包括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在内的其他机构所占比例很小。近年来, 我国汽车贷款业务发展很快, 但汽车销售融资比例尚不足20%, 与国外70%的比例相差较远, 对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二) 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提供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资料, 由此导致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还款违约率高达15%。为了降低信用风险, 人民银行对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操作有明确规定, 各家商业银行也根据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但由于对贷款人资格要求过高, 贷款条件太苛刻, 手续烦琐, 又把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另外, 由于汽车消费信贷属银行的零售业务, 具有客户分散、笔数多、金额小、偿还期限长的特点。个人资信制度的缺乏使大多数银行只能对单个申请人进行逐户逐笔调查, 不仅增加了银行信贷管理的成本, 也因得不到消费者的理解和配合, 影响到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三) 汽车消费信贷的担保和保险制度存在较多问题。

一般来说, 在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开办的履约保证保险成为银行控制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主要手段。目前, 在银行办理的汽车消费贷款中, 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提供履约保证保险, 但许多地方的保险公司根本没有此类业务。保险公司把汽车消费贷款中最难把握的道德风险转移给银行, 一定程度上, 保险本身并未给银行贷款真正上“保险”。

(四) 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的《贷款通则》和《担保法》均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条款, 更没有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不仅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无法可依, 而且一旦借款人故意或非故意地违约, 就会出现耗时耗力、执行困难的局面。

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对策

首先应把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上, 逐步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改革用车制度, 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 减少汽车消费信贷的不利因素。

(一) 改革公车制度, 把对汽车的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 扩大汽车消费总体规模。

改革计划经济时代沿袭的“领导配专车、职工坐班车、有事要公车”的福利乘车制度, 把私人消费度的概念提到公车改革的方案中来。我国公务车目前也不合理地拥有一定程度的消费度, 国家应推进公务车改革, 使公务车的私人消费度尽可能趋于零, 让本应由个人承担的公务车私人消费部分所耗费的费用分摊到私人头上。改革以后, 那些原本分摊在公车上的私人消费度的一部分可能转变为市场消费需求。

(二)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降低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

首先,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信息网, 为居民确定唯一的社会保障代码, 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提高信息的经济价值, 用立法的形式确定信息的发布、使用、保密范围, 多层次综合开发利用。与社会公共信息网的建设相配套, 建立健全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中介服务机构, 分散、减轻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其次, 在目前市场条件下所能够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即由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和银行联手, 共同分担汽车信用消费的风险, 扩大汽车信用消费的总体规模, 实现共赢。汽车制造商、经销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交通管理部门要通力合作, 把车辆保险及车主个人寿险引入汽车消费贷款, 减少银行信贷风险;改变以“非汽车”物品为担保的方式, 简化贷款程序, 为拓展汽车消费信贷提供有力的支持;再次, 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一是重新界定汽车消费贷款对象。建议将原办法中法人汽车贷款和个人营运型车贷业务从汽车消费信贷中划出, 将个人生产营运性车贷作为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管理;二是细化贷款准入条件。主要选择资信度较高、收入稳定、居所固定的国家公务员、垄断行业职员等, 可采取住房抵押、第三方担保 (单位和个人) 、房车组合等方式;三是从严控制跨区贷款。购车人必须是贷款行所在地户口、有固定住所、有可靠的联系方式, 严格限定在贷款行的管理半径内, 不能跨区域放贷;四是完善批量代扣程序。尽快开发出具备实时代扣、灵活代扣和打印到期提醒预警清单等功能的软件。

参考文献

[1]江其务.银行信贷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4.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我国汽车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 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金融公司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外部环境的不健全

(1)国家政策不完善

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是融资渠道的限制,目前我国只允许汽车金融公司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同业拆借和向商业银行贷款,同业拆借最高期限仅为7天。并规定必须以10%的资本充足率为最低保证,这样随着贷款业务的增加,汽車金融公司的资金将十分匮乏;其次是租赁及其他业务的限制,汽车租赁业务是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由于我国新车价格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汽车金融公司以租代售最后再把汽车卖给客户这项业务的开展。同时,目前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细则》对于旧车变现、汽车抵押融资等诸多问题未作详细的规定,这也都影响了汽车租赁业务的发展。

(2)信用体制的缺失

由于我国的信用立法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不完备,银行难以了解客户真实信用信息,无法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出客观与准确地判断。同时,社会对失信行为缺乏必要的惩戒机制,失信成本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随意拖欠贷款本息甚至赖帐不还的行为。

(3)汽车市场价格体系的不稳定及二手车市场不发达

由于我国承诺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汽车进口关税将由80%~100%降至25%,所以近几年来,我国的汽车价格一跌再跌,这促成了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的迅猛增加,但同时也是汽车信贷市场迅速萎缩的一个原因。在国外,借款人卖二手车的钱可以作为买下一辆车的首付款。而在我国,由于二手车市场的不发达,这一价值转移的过程无法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针对汽车销售的融资、担保、抵押与租赁业务的开展。

(4)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

根据有关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消费信贷的利率可在央行规定的法定利率基础上浮动10%~30%。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完全开放利率管制,这些规定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与商业银行竞争时毫无优势可言。同时,相对固定的利率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无法对于信用水平低的顾客征收较高的利息作为风险补偿,从而增加了其风险。

2.“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汽车销售商”模式的不合理性

(1)保险公司缺乏内部控制

主要表现在:一是放松承保条件;二是抵押权设定混乱,对抵押物核实不严;三是核保程序不严,缺乏详细而严谨的业务流程和规程而草率承保。我国现阶段保证保险业务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该业务所涉及的各方均处于实验的磨合期,各方在业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的把握控制难以达成共识,无疑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2)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资信审查不严

商业银行作为被保险人应承担调查购车人资信的义务,这是其在车贷险合同中应当履行的责任。但目前的情况是商业银行只顾放贷,销售商只顾卖车,保险只是顺手代办的业务,为购车方提供按揭服务的风险全部转嫁到保险公司。由于保险公司承担了最终的风险,客户资信如何与银行和汽车经销商没有多大利害关系,因而商业银行缺乏对借款人资信进行核查的动力。

(3)汽车销售商违规操作

由于我国社会信用奖罚机制的不健全,一些汽车经销商为谋取私利而损害了银行和消费者的利益。一方面,一些汽车经销商与借款人勾结向银行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还有些经销商虚抬车价,为借款人骗取银行的“零首付”贷款等。另一方面,一些经销商经常利用贷款手续以及计算方式的复杂,赚取不义之财。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要求经销商更换或者退车时常常得不到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消费者由于不满而不归还贷款。

二、解决方案与对策

1.加快推进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进程

对汽车金融公司而言,汽车金融服务创的利润正逐年增加,占整个汽车公司利润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对于巨大的由汽车金融服务创造的利润,由专门的汽车金融公司承担较为科学。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车贷业务,为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的涌入和我国对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法律限制的逐步取消,使得我国汽车厂商和金融公司能够学习到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先进的管理、成熟的风险控制机制与充足的人才资源,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信贷产业的发展。

2.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

尽快建立个人资信评估机构和登记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促进个人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的前提保证。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征信有两种模式:一是欧洲模式,即由央行与政府携手深度介入,征信机构多以银行同业工会、协会或政府部门的背景出现,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政府政策目标,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局限于同业征信范围内;二是美国模式,即征信体系的运作充分体现高度市场化的原则。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于2006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但目前这一数据库数据所提供的信用报告信息仅有简单的借款人还款纪录, 而且借款人基本信息数据失真现象严重, 无法为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提供充足与有效的个人信息。鉴于目前的情况,应先由政府推动,建立欧洲模式个人信用体系,再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建立和完善美国模式的个人信用体系。

3.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逐步消除政策瓶颈

为了避免车贷险市场再度出现恶性竞争, 推动车贷险市场健康与协调发展, 保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车贷险市场的事后监管, 对违规经营、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险公司和直接责任人员加大处罚力度, 为车贷险业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要改革政策,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利率浮动范围,延长还款期限,以增强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4.逐步实现消费信贷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

消费信贷一般流动性较长,容易造成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差和短缺等问题。实行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风险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在我国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域、利率和期限等方式形成证券组合,出售给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SPV),由其将购买的贷款组合经担保和信用增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通过SPV对证券组合采取担保、保险和评级等信用手段,既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也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晓明肖利秋周荃: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现实约束与路经分析[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2]李智:汽车消费信贷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解析[J].中国科技产业,2006(10)

[3]安彩娟:我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6(15)

[4]梁平 郭曦:论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中共赢关系的构建[J].特区经济,2005(7)

[5]魏世奇李伟正郭木愚: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调查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8)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4

2009-8-19

摘要:消费信贷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我国消费信贷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消费信贷比较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正确剖析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建议,对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消费信贷是指为了生活消费的需要,金融或商业机构以货物、货币等形式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者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偿还的一种信贷行为和信用体系。消费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消费信贷给予高度的关注,使消费信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时间短,规模不够大,法律政策制度不健全,市场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的建议,这对于保证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

我国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迅速发展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1997年底,我国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1999年全国贷款总额达到1 396亿元,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2.4万亿元。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也日益变化和完善,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从最初的单纯消费信贷发展到10多个信贷品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获得迅猛发展: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使得个人住房信贷成为消费信贷的重点,1998年,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仅为427亿元,到2006年就已经达到19 857亿元,增加了40多倍。

汽车消费信贷是我国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发展十分迅速,到2004年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规模就已超过2 000亿元。

此外,助学贷款、旅游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消费信贷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消费信贷呈现多元化、高增长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1)消费信贷法律体系不完善

自央行1998年出台消费信贷政策以来,我国的消费信贷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相关的法律建设还一片空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我国现有的消费信贷的规范性文件层次较低,都是以行业规范的面目出现,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消费信贷法》。

而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它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善,《统一消费信贷法典》规定了消费信贷的方方面面,是美国消费信贷制度的主体与基石。另外,针对不同的信用贷款,也有不同的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如针对个人住房贷款,美国政府出台了《联邦住房法》、《住房抵押贷款法》、《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法》等。

(2)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偏少

在我国,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主体主要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他们几乎垄断了我国消费信贷市场,1999年国有商业银行占消费信贷市场份额的99.2%,到2005年,这个比例依然在70%以上。这种情况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同时也限制了消费者个人在进行消费信贷时的选择范围。

在美国,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非常多,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销售财务公司、信用社、储蓄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众多的消费信贷机构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推动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3)消费信贷的品种单一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少,品种功能单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重点集中于住房消费信贷和汽车消费信贷,一些新兴的消费信贷品种发展乏力,发展十分缓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住房消费信贷一直占消费信贷总额的80%以上。

美国的消费信贷品种丰富、全面、灵活,并且不断创新,信贷品种包括个人信贷额度、无抵押个人贷款、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房地产抵押信贷。美国消费业务的多样化有利于消费信贷机构分散风险,增强盈利性,促进消费信贷的稳步增长。

(4)个人信用制度很不完善

我国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个人信用制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对自然人的身份、个人账户、收入来源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等进行调查和评估的制度,缺乏个人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的专业信用认证机构;二是居民的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贷款机构无法确切计算和查证居民收入的实际水平,消费信贷机构不能准确地了解居民的资信。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银行很难全面、及时地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从而难以对消费信贷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跟踪监测和控制,缺乏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制度基础,它使消费信贷的投放决策和业务扩展缺乏有序的市场基础,从而制约消费信贷的稳定发展。在美国,20世纪初就开始了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工作,到20世纪中期,消费信贷的各种制度,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等逐步完善。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的建立是通过成立消费信贷报告机构而完成的,这种机构收集与消费者个人信用有关的所有信息,通过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给消费信贷的提供者,以帮助其正确判断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的建立,使社会形成了讲信用的风气,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5)信用风险管理与转移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与转移体制很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和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担保法》以及有关的担保法律法规只有生产性信贷规范,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致使许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难以获得消费信贷发放机构要求的担保。二是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我国未建立信贷保险制度,二级信贷市场还未形成,一旦消费者无力还贷,银行实际上很难把抵押物变现,所有风险将由银行自身承担。

美国的消费信贷具有一套严密的风险管理程序,它有效利用信贷局的个人信用资料,严把信贷入口关;强调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控制,实现信贷管理的横向制约,讲究消费信贷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操作技巧,从具体操作程序上控制风险。另外,信贷二级市场也很发达,1990年美国全部中、短期消费信贷业务中,已证券化的占10%,目前这个比例上升到了30%以上。消费信贷二级市场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机构发放信贷的风险,提高了资本利用率,使消费信贷的提供者能以更低的成本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从而促进了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建议

(1)建立消费信贷法制环境

加强消费信贷的立法工作,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目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订《消费信贷法》,就消费信贷的主体、对象、程序、方式以及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规范消费信贷各方当事人的市场行为,《消费信贷法》应包括消费信贷的方方面面:如消费信贷各方的权利义务及市场行为、消费信贷抵押、耐用消费品担保贷款、个人信用制度的立法、个人破产法等。

(2)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消费信贷风险转移制度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主要体现在个人信用评价制度、机构、评价指标三个方面,目前这几个方面我国尚刚刚起步,因此,应尽快加紧这几个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完善个人信用征集系统,对个人所有相关的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消除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于评价个人信用的指标体系,并设立专业的中介机构来评价个人信用,并对中介机构的评价行为进行监督。

建立消费信贷风险转移体制,首先要修改和完善《担保法》,把消费信贷担保规范写入《担保法》中,其次完善信贷风险保险制度,把消费信贷纳入商业保险中,使银行的贷款风险被有效的转移,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外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二级市场,通过消费品的二级市场来转化和释放风险,使抵押物品的拍卖、变现在风险形成后能顺利进行,积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将此衍生产品在信贷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使贷款业务风险与信用衍生品业务风险进行对冲,以降低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积极促进消费贷款证券化,将贷款债权分散到众多投资者手中,每个投资者都把风险控制在与收益对称的可接受范围内,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

(3)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消费信贷的发展,增加消费信贷的品种

我国目前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极其有限,消费信贷基本上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垄断,我们应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给消费者一个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可大力发展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开展以消费品为主的消费信贷业务,它们不但可以丰富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还可以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机构等积极参与消费信贷业务,它们的参与对于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发展消费信贷的几点建议 篇5

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领域,制订不同的措施.针对居民对消费信贷承受能力弱的.现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或消费领域的经济承受能力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措施,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使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承受能力,有选择地进行消费信贷.

作 者:姜月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十堰市中心支行,湖北,十堰,44 刊 名:武汉金融  PKU英文刊名:WUHAN FINANCE MONTHLY 年,卷(期): “”(8) 分类号:F832.4 关键词: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篇6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消费信贷强调的是贷款的经济用途“个人信贷”是以主体特征为标准进行的贷款分类消费贷款的出现意味着银行对消费品的信贷支持重点已经从制造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在经济循环中,消费信贷支持“消费”环节

正确答案: C

2.美国《1974年统一消费信贷法典》规定“消费信贷”的融资金额不超过多少美元: √A

B

C

D ***35000

正确答案: B

3.美国的消费信贷法主要调整三种信用关系,不包括以下哪种: √

A

B

C

D 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贷款信用关系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信用关系金融机构与销售商之间的合作信用关系消费者、金融机构和销售者三者之间的信用关系

正确答案: C

4.英国的房屋抵押贷款执行利率不可采用的是: √

A

B 浮动利率固定利率

C D 最高下限利率最高上限利率

正确答案: C

5.法国消费信贷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 √

A

B

C

D 当事人销售商期限额度

正确答案: B

6.关于日本的消费信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消费信贷包括合作式和非合作式合作式消费信贷的担保一般由担保机构提供贷款金额从5万日元到1亿日元不等消费贷款客户还需向提供担保一方支付保证金

正确答案: B

7.关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与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相关的法律制度亟待健全完善我国已建立完备的个人资信记录制度收入分配的现状直接影响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银行对消费信贷业务的管理有待改进

正确答案: B

8.不属于发展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意义的是: √

A

B 有利于实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有效增长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C 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D 有利于我国居民增加储蓄额,减少投资规模

正确答案: D

9.不属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方式的是: √

A 信用

B 质押

C 抵押

D 保证

正确答案: A

10.下列个人消费信贷品种中期限最长的是: √

A 个人综合授信

B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

C 旅游贷款

D 个人住房贷款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

11.个人消费信贷中的贷款不能用于家庭购买消费品。√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2.我国已制定了专门的《消费者合同法》,消费者合同适用该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3.在英国,房屋抵押贷款是消费贷款的主要形式之一,期限最长为30年。√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4.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类和汽车类两大高风险行业领域。√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5.个人综合授信的借款人在总额度和有效期内可随时申请贷款,无需反复办理抵押或质押。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篇7

(一) 直接增加最终消费需求, 减少家庭储蓄, 调节社会总产品供求平衡, 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使消费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不能仅靠自发的消费, 应该按照客观经济规律, 协调好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积极为社会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 开展消费信贷正是促进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据有关调查推算, 1元消费信贷可以带动1.5元的商品消费。以1:1.5的比例, 从2001年至2006年, 消费信贷分别带动了10485亿元、16003.5亿元、23604亿元、30000亿元、33000亿元的消费需求, 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9%、39.1%、51.5%、55.6%、49.1%。消费者得到了消费信贷以后一部分用于即期消费, 从而增加消费需求。另一方面, 那些利用消费信贷进行消费的消费者, 必然会将本来要进行的储蓄用来消费 (消费信贷一般不提供消费者的全部消费费用, 至少还有一个首期付款和自付款部分) 。这样在增加消费的同时减少了储蓄, 消费信贷除了可以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从而增加总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外, 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从而增加“乘数”来刺激经济增长。

(二) 消费信贷通过对消费者的作用, 改变我国内需结构, 扩大内需

消费信贷打破了信贷约束, 满足了消费者现期正常消费需求。预算约束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在预防性动机的驱动下, 将储蓄作为保险以减少未来收入下降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信贷打破了原有的信贷约束, 消费者可以减少储蓄甚至申请借贷来增加预期消费, 而未来出现意料之外的支出增加时, 亦可通过借贷来应对。同时消费信贷也提供了购物便利, 例如信用卡消费, 减少了消费者在旅游时携带现金的风险, 而且可以提供周转资金使消费者摆脱临时缺钱的困境, 最大程度的方便了消费者购物。

信贷消费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 增强了个人信用意识。我国消费者深受“量入为出”, “节俭第一”和“无债一身轻”等思想的影响, 把赚钱消费视为当然, 从内心上无法认同“负债消费”, 甚至将信用消费认为是无能的表现。消费信贷业务的广泛开展在改变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消费信贷的稳健发展需要一个可靠的个人信用评价、奖惩体系, 这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个人信用意识的增强。同时消费信贷也有利于消费的升级换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 汽车、住房作为消费信贷需求和供给的两大龙头

行业, 在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住房信贷消费的增加, 作为产业关联度高的房地产业, 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住房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 会有力推进建材、冶金、机械、森工等多个行业、部门的发展。据有关专家研究住宅投资扩大100亿元, 可使社会总产值增加300亿元, 同时住房建设还会带动住宅设备、家用产品、家具和装修业的发展。据发达国家有关专家保守测算, 住宅消费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系数为1.34, 房地产也快速增长, 已形成我国的“房地产族”产业群。包括钢铁工业、建材工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物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再加上由此产生对家具、家用电器、物业服务等的需求。

从汽车行业来看, 汽车业本身是波及范围广和波及效果最大的产业。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 汽车工业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 能带动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玻璃、涂料等原材料工业;铸、煅、热焊、冲压、机加工、油漆、电镀等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建筑、轻工、纺织业等配套产品和零部件会产生巨大需求。从汽车的使用过程看, 汽车对公路建筑、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 从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 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产值, 会给上游产业带动0.65元的增值, 给下游产业带动2.63元的增值。

总之, 汽车、房地产业作为信贷消费的两大主力军, 在扩大内需, 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消费信贷主体方面

我国居民收入预期不高缺乏足够的承贷能力, 而消费信贷是建立在消费者收入预期稳定的基础上的, 只有在此基础上, 消费者才可能有信贷消费的需求。目前消费者承贷能力弱是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 居民收入水平越高, 对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大, 消费信贷发挥的扩大需求的乘数效应就越明显。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尤其是农村) 都是信贷消费的巨大市场。但由于收入水平都偏低,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信贷的需求。同时贫富差距的拉大, 对消费者承贷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少数人拥有较多的财富, 而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已基本饱和, 而对于本来有承贷能力的中高收入阶层来说, 由于当前职工下岗, 企业效益下降, 预期收入不容乐观;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接踵而来, 预期支出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他们为了远期消费而不敢即期消费。

(二) 消费信贷业务本身

目前, 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所需的担保制度和法律规范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专为消费信贷业务而制定的法律。这使得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而对于信贷消费者来说, 也缺乏对银行的安全感。同时消费信贷业务也缺乏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有意欺诈行为, 对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进行征询和调查, 对于银行是否发放贷款至关重要。在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制度, 银行缺乏有效的信用调查章程。目前, 银行进行贷款审查时, 仅凭借贷款人的身份证, 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资料进行判断和决策, 对个人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所在单位说明, 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 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前科, 有无诚信问题等缺乏正式的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这些情况的存在影响了消费信贷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三) 消费理念相对落后及消费信贷机会不均等

现款消费习惯的消费者, 只看到消费信贷手续繁杂, 利息高, 还款的压力大, 而没有意识到提前消费商品或者服务的现实合理性, 对消费信贷缺乏认同感, 抑制了消费信贷的需求。消费信贷机会不均等指在同一信贷消费条件下, 对消费贷款的发放机会不均等。消费信贷经营者为保护自己的利益, 常以职业、年龄、户籍作为消费信贷条件, 从而造成消费者享有的信贷消费机会不同。另外, 消费信贷由于经济发展及商业环境、金融机构布局差异, 存在区域上的不均。我国消费信贷多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开展业务, 农村市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但其又是未来消费信贷的巨大潜在市场。

三、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一) 树立消费信贷观念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居民转变传统观念。根据国外的经验, 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发展信贷消费的重要因素。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低收入, 低消费”的决策思想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消费观念必须改变, 否则将成为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瓶颈, 由于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地区差异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我国消费者对于信贷消费的观念转变将经历一个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从东部———中部———西部、从高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低收入户的一个发展过程。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宣传媒体要加大信贷消费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 普及信贷消费知识, 逐步转变广大消费者先积累、后消费的传统习惯, 引导广大居民树立借助信贷工具, 适度超前消费的新观念, 以有效增加即期消费。

(二) 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从美国发展消费信贷的经验来看,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对于促进消费信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美国信用制度的核心———个人信用登记制度是通过成立消费者信贷报告机构来完成的, 而且此机构已转变为公司形式组织起来的赢利性机构, 并在全国各地广布分支机构, 各个信用报告机构之间都实现了计算机联网, 不仅提高了评估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而且起到了督促消费者履行借款合同, 维护自身信用的作用。而对于我国目前的迫切任务是要依据我国的消费水平、消费信贷发展等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适合评估、查找居民信用状况的合理制度, 以加速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和满足我国消费信贷消费者的需求, 减少因虚假资信而造成的损失, 从而推动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

(三) 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 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大居民现期收入不高, 消费者顾虑较多。只有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才能使广大消费者放心使用消费信贷金融服务。农村是未来若干年消费信贷的主流市场, 但农民收入偏低却是制约其进行消费信贷的根本原因, 因此通过科技兴农, 技能培训等方式,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从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是促进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制订了一些相关的管理条例, 但仍然不能满足信贷消费业务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应针对现阶段信贷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研究制订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 建立健全担保、评估、保险、公证等一系列制度, 以规范和统一各商业银行的操作行为, 加大对违反消费信用行为的处罚力度, 使信贷消费业务做到有法可依;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体系,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有关信贷消费的担保制度, 发展信贷消费信用保险业务, 降低贷款风险。

(五) 建立消费信贷二级市场, 推动一级市场的发展

消费信贷的提供者经常面临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同时信贷需求的快速增长与资金短缺的矛盾, 阻碍了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二级市场的建立, 可提高各项贷款的流动性, 降低银行的风险, 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 有效推动了一级市场的发展。我国可建立信贷的证券市场, 为银行进行融资, 提高消费信贷业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蔡浩仪, 徐忠.消费信贷、信用分配与中国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 2005 (9) .

〔2〕卢亚娟, 韩颖慧.我国"目标储蓄者"群体的形成及其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 2004 (11) .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 信用卡 信贷消费 完善

根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年收入达5000美元的中产阶层将达到1.55亿人,在未来的几年,我国的信用卡市场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虽然我国国内信用卡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和外资银行相比无论在经验、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还是技术手段都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完善国内信用卡信贷消费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一、实现信用卡发卡业务的公司化改造

信用卡业务及其他银行卡业务主要是增加储蓄的管理理念产生和发展的,目前由于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以及银行庞大的组织架构特别是金融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的信用卡发卡业务一直由银行的零售业务部负责,而在国外成熟市场中,信用卡业务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信用卡公司全权运作,发卡业务的公司化改造并非易事,公司化改革涉及组织结构的设计、未来公司与现有传统银行零售服务的资源重组、未来公司业务和产品的重新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在公司化改造过程中,我们应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业务运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合理、责权明确的管理体制。

1.机构公司化

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中国银行可将现有银行卡业务部门改造为银行卡公司。银行卡公司由所在银行控股,同时为促进银行卡公司的长期发展,可以吸收海内外的资金或技术、机器设备入股,采取中外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的形式。银行卡业务经营规模较大的银行还可根据中国业务量的发展状况,在各地成立区域性银行卡分公司。

2.经营集约化

以总公司为统一法人,对分公司实行垂直领导与管理,由总公司统一决策、集中调配业务资源:加速建立集中式业务处理模式,逐步将卡片制作、对账单发送、授权与客户服务、账务处理等职能集中至总公司。

3.服务延伸化

由于发卡业务是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的一个方面,银行卡发卡业务的经营必须建立在传统零售业务经营服务的基础上,信用卡发卡业务公司化经营后,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零售业务网点优势,将信用卡的服务延伸到储蓄网点的柜面。

4.利润中心化

信用卡公司要以利润作为经营的中心目标和最终目的。在公司化运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真正树立“利润中心”观念,切实强化成本核算,要逐步做到对业务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作业成本和利润贡献度都进行精算,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和利润目标管理;第二,以利润贡献度的高低作为业务考核的主要尺度,不论是分公司内部的利益分配还是总公司对各分公司的利益分配,均应以利润贡献度的高低作为最高要的参照标准,向利润贡献度高的人员、部门和分公司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5.风险化解规范化

在综合考虑信用卡发卡业务特性的基础上,提取适当比例的信用卡呆账、坏账准备金,建立完善规范的呆、坏账核销管理制度。

二、完善自身功能、拓展持卡人市场

1.改善评估系统,保障有效发行

针对目前睡眠卡含量较大的现象,建议各信用卡发行机构在向目标顾客发行信用卡时首先要考虑未来市场的收益。各发卡行应根据自身条件加强信用卡评估系统的完善,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手中有钱、有消费能力同时有用卡需求的市民中。国家已经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工作目标,这一举措将在未来会对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缓解评估矛盾,虽然现在很多的发卡行实行“定额存款保证金”办法,即申请者在经过评估后,由银行订定保证金额,有意者可在银行存入该笔款项,则可获批领用信用卡,这就是所谓的“准贷记卡”。但是此卡的透支功能非常有限,而且信贷利息又很高,因此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

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改变评估系统,准确订定申请人的信用度,以此确定保证金额度和信用额度,在要求申请人存入定额存款的同时,给予较活期存款更高的利息,使申请人不致因该笔存款受损;另外根据评估所的信用额度给予持卡人相应的透支额度,实现信用功能,保证信用卡发行后的有效使用。

2.完善产品组合,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获利机会

提高信用卡产品质量首先是指外观,但最重要的是功能和附加服务。VISA国际组织就是信用卡产品策略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非赢利性质的信用卡机构,它的责任是为属下的会员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VISA有完善的产品组合,有相当长的产品线,以至于可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会员、不同层次的顾客需求。这也正是VISA“全球运作、本地服务”的最高品质所在。我国现时发行的信用卡虽然在品种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大多都是沿用其他品牌产品的功能,品种单一的情况不但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更难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如果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对产品功能和服务的改善和提高上,可以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为银行、商户发掘利润增长点。

例如,我国房改政策的出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已经为信用卡提供了一个可供开发的市场。针对住房公积金所有者不了解账户具体情况,而所在单位经办人又无暇应付众多查询的现状,工商银行首先推出了住房公积金牡丹查询卡,不但受到广大职工和企业的欢迎,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牡丹卡的影响和声誉。

外币业务风险大、利润高,外币信用卡业务风险系数更大,但回报率也更为可观。近年来,我国与各国间的交流来往频繁,到国外读书和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外币卡除了吸引国内长驻外商、学者等,同样可以吸引短期在国外居留的中国人。国内的信用卡都已加入了国际组织,利用这些组织的商户网络,发行外币信用卡,不但可以较低的使用成本吸引大批顾客,而且能为国内信用卡经营获利、在国际上打响品牌创造机会。

三、加强特约商户的市场营销

在信用卡运作的流程中,特约商户,起着支持和联结的作用,被称为持卡人的“乐园”,没有特约商户市场的支持,持卡人市场也将难以维持。特约商户是信用卡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而且对信用卡市场的发展非常重要。加强特约商户的市场建设,主要从数量和质量几个方面入手:

1.梯次发展一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特约商户

通常国内信用卡发行机构对大型商户不但上门宣传、给予手续费方面的优惠,甚至有些还提供一些额外的业务培训等。然而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则反复进行规模、资产状况等各种调查,或者在企业加入后不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者采取怠慢的态度,使小型企业被自然淘汰。信用卡巨头VISA在特约市场上则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无论商户规模大小,也无论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多少,VISA提供的是整齐划一的服务。VISA在特约商户市场上的优势奠定了其信用卡龙头的地位。因此,国内品牌在培育特约商户市场时必须兼顾中小型商户市场。高消费市场能吸引额度较大的资金,例如 AMERICAN EXPRESS就是将市场定位在高消费市场的成功典范。但是,中小型市场毕竟是广大普通市民消费的主要市场,在我国,受传统消费意识和仍然落后的经济现状的制约,普通消费曾仍然占12亿人口的大多数,从信用卡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中小型商业企业才是最大的潜在特约市场。

2.提高特约商户的服务质量

在发展商户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提供有效的咨询和授权服务,开办受理信用卡的业务培训,帮助解决受理中遇到的困难;其次,应该深层次加强合作,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特色合作关系。

加强日常管理,主要是要保证受理质量和交易的顺畅,以及对加强对特约商户的信息控制。由于信用卡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持卡人,也可能来自于受理单位。因此,要定期对特约商户进行资信评估,得出资信等级,并根据等级采取不同的授权控制和付款承诺。

3.结合社会新兴产业,开发受理新行业

发展航空、道路、保险及水电等收费领域,能形成一个量多、质高、结构合理的特约商户网络。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所发行的信用卡业务都开办了各类代缴费等中间业务,在一些中等城市信用卡业务也进入了旅游、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领域,但目前这些领域的消费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举例来说,城市交通离不开公共交通工具,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建设地下铁路、地上轻轨等设施来缓解地面交通阻塞状况。现代交通工具多采取自动投币方式,但是零钞清点工作带来的麻烦和伪钞、残钞带来的损失也令公交部门头疼。如果发展公交公司为特约商户,就可以充分发挥信用卡结算中介的职能,既能带来社会效益,又为信用卡市场拓展提供机会。

四、加大促销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信用卡营销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激发人们对信用卡商品的需求,设计和开发出满足持卡人需求的信用卡商品,并且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使持卡人接受并使用这种商品,从中获得自身最大的满足,以实现经营者的目标。一般来讲,信用卡营销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吸引合格的新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充分挖掘持卡人的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给银行创造盈利机会。可见,信用卡作为高度市场化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营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品牌效应

对于消费者来说,金融产品的内容就是服务,一个熟悉的品牌或是一个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品牌往往就是他们选择信用卡时的决定因素。正如著名广告商奥美公司所说的“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品牌的差异性是在持续不断地沟通中形成的。

我国的信用卡由银行发行和经营,而持卡人对信用卡的使用如同他认可的其他商品一样也存在着相当的习惯性和品牌忠诚度。信用卡品牌的建立受银行业务的影响较大,而信用卡品牌的推广也主要依赖银行品牌。因此,品牌差异无疑已经成为信用卡业务成败的关键。

2.广告促销

把广告作为重要的促销手段之一,VISA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谁拥有VISA谁就决定游戏规则”这一广告,给大众一个充满趣味、强有力、又带有些诡辩性的形象。此广告曾荣获肯萨斯广告大赛铜狮奖,并一度在信用卡界成为一个新话题。

除广告促销外,信用卡的服务促销也是维护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服务促销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人员培训和优化服务两个方面。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培训是国内信用卡服务营销的关键。成立专门的促销队伍,配备熟悉信用卡知识的专业人员,向顾客提供周到细致的业务咨询,同时尽量简化申请手续,为潜在客户提供便利。针对特约商户市场进行有效宣传,引导目标商户认识特约的潜在利益,提高现有客户持卡消费的欲望,实现信用卡市场“金三角”的全方位受益。

五、加强持卡人风险管理

目前中国单调划一的信用额度分配办法不能满足风险防范的要求。不同的持卡人应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对一些信用较差或存在其他潜在风险的客户给予较低信用额度。对所有持卡人应利用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消费行为模式及还款模式并结合其个人信息来动态调整其信用额度,这样我们即可防范于未然,将风险限定在允许的范围内。

管理层对于风险的认识程度是制约信用卡业务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在信用卡的业务过程式中,风险管理无处不在,过严的风险控制会使得卡片申请通过率降低,客户用卡不方便、忠诚度下降;过松的风险管理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但是风险与盈利成正比,没有风险就没有盈利。在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中,我们应记住风险管理不是将风险控制或降低为零,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这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风险管理的指导方针。

信用卡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整体的问题,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可喜的是,中国的中央机构和各家商业银行都越来越重视信用卡市场的发展,不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随着各家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金卡工程的进一步实施贯彻,信用卡市场现在的问题必将不断得到解决。科技的发展和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的不断深入,也将使信用卡业务在功能,制度,机制乃至整个用卡环境上有更大的发展。总之,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郭志红:入世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影响,招商银行,2000.10

[2]林采官:中国银联,2005中国信用卡发展论坛,2005.1

[3]田力:信用卡营销策略一览[J],北京:中国信用卡,2003.8

[4]吴洪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5]杨科赵春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一种新模式[J].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2004.12

[6]中国银行卡市场季度分析报告.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2005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篇9

现在我国的小额信贷仍在实践中探索,在借鉴国际项目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继续摸索经验。虽然小额信贷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十分活跃,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多重因素制约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

目前,我国有五六百家格莱珉模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能够正常运转的不多。“只贷不存”,资金匮乏是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最大障碍,大部分依靠央行再贷款。只有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吸纳存款,我国小额信贷的整体项目才可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扶贫”理念曲解了小额信贷意义。在我国,小额信贷更多的是被视为一种单纯扶贫方式而非新型的信贷方式来对待。要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认识到小额信贷既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同时又是扶贫手段;既要遵循市场规则,同时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小额信贷扶贫是一种经济政策行为,不是权宜之计,只有考虑信贷资金的回收和财务管理目标,按市场法则办事,小额信贷扶贫才能实现其利人利己的双赢目的。

我国现在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政策和法规制度。小额信贷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活动,国内还没有较适用的法规,还处在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没有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制约了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农户小额信贷资金得不到良性循环。我国的小额信贷项目,资金是首要问题,尤其是在农村所进行的小额信贷活动中,资金很难得到良性循环。造成这种弊端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农户小额信贷的资金需求量大,使用时间长,对农信社的资金筹措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盈利能力弱影响了农信社的资金供给能力;农户贷款“门槛”过高,放贷并不完全将钱贷给那些最贫穷的人们,农信社普遍存在着“畏借惜贷”心理;缺乏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部分农户只贷不还,逃废债务,随意改变贷款用途,失去支农效益;小额信贷资金“放”与“管”不到位,目的意义不明确,农信社的内控制度不严,风险控制机制软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

执行主体转型难。小额信贷项目在由非政府组织(NGO)资助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型时遇到的转型难题表现在:金融机构认为农户的居住范围广,贷款规模小、交易成本大、风险大,得不偿失;现行信贷利率水平低,不能补偿信贷成本;小额信贷的扶贫目标与商业银行的利润目标相悖。

利率管制导致小额信贷的供小于求。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户小额信贷利率浮动区间为5.02%~12.83%。由于信贷额度小,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相应贷款成本也高。在小额信贷高风险的民族地区,其贷款成本则会更高。国际相关研究显示,小额信贷有效利率至少达到16%以上,才能覆盖其经营成本,故目前的规定利率偏低,金融机构不能获得正当合理利润。

农户小额信贷的经济效益分析

农户小额信贷的主体有银行、农民和政府。只有各利益主体达到同时受益,农户信贷才可健康发展。

银行的经济效益。交易成本、利率、风险等因素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同时受其他两个信贷主体行为的影响,如风险受贷款农户行为的影响,利率受中央银行利率管制影响。显而易见,银行的利润与交易成本和风险呈负相关,与贷款利率呈正相关。要提高银行效益必须从提高利率和降低交易成本入手。

农户的经济效益。农户是小额信贷的受益主体,主要是针对那些具创造价值、有生产能力,但无资本的农户,其贷款项目所创造的劳动产出会随着贷款额以及生产能力的投入而变化,其边际效益将会经历递增、递减和负增长这三个阶段。当农户获取信贷后投入生产,在资本和生产能力共同作用下其产出是正增长,处于递增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资本增加,劳动产出的总量和资本增加的边际产量总是增加的。

随着资本增加,在技术条件和劳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边际产出(MPK)随市场需求变化而逐渐进入边际收入递减乃至负增长阶段。因此,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初始投入可以为他们带来递增收益。

政府的宏观效益分析。转移支付是政府重要的职能之一。由于政府的约束函数,政府用于扶贫的财力是有限的。当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Kg)大于税收乘数(KT)及政府的转移支付乘数(Ktr),也就是说,改变政府的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要大于税收和转移支付所产生的效果。

如果政府大力促进小额信贷发展,那么原来由政府承担的扶贫任务由正规金融机构来承担,减轻了政府转移支付的财政压力。当政府转移支付的支出总量减少,可增加政府购买方面的支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的有效手段,政府购买力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在政府的效用函数中,将以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贫困。

(作者单位分别为国立华侨大学商学院、财政部离退休干部管理局)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篇10

1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来源

从1976年开始,孟加拉经济学教授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开始从事针对农村的小额信贷业务,在物质上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尤努斯的农村银行的模式最初需要政府或捐款资助,但过了数年之后,银行可以补上存款的不足。农村银行自1995年便宣布停止接受捐款,最后一笔已议定的捐款于1998年到位后,农村银行便进入完全自给自足的时代。农村银行的成功核心是可以接受存款,这些存款成为银行继续发放贷款的财政支持,农村银行94%的股权,也是有存户所有。农村银行的五人小组机制也是农村银行成功的关键,这可以让成员相互鼓励,也可以施与群众压力。乡村银行在全世界反贫困事业中引起反响,23个国家复制了这种模式,它的成功也同样在金融界引起反思,很多主流金融机构开始把它看成未来的发展源泉。

2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

尽管我国自90年代以来陆续颁布各种规定,对农村及城镇居民的小额贷款做出各种帮助,但小额信贷业务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依旧不尽如人意。统计数字表明,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从2002年开始实施后,截至2008年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5亿元,贷款余额78.9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累计安排贴息资金19.37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实现了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目前,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主要有三种,做为其中之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经营小额信贷方面有着许多优势,但目前在该市场的份额还很小。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之一,也是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资本的相对短缺和体制等问题,过去很多年,商业银行主要的贷款客户定位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利率管制交易成本高、贷款偿还率低等问题依旧直接制约着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再者,政府和相关机构过分强调小额信贷的扶贫功能,而没有充分重视到它也是一种服务于缺乏抵押担保能力的低收入群体的特殊金融方式,阻碍了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小额信贷项目的还款率较低,例如,农业银行发放的小额到户扶贫贷款在不少地区就因农民将之视为扶贫款而导致还款率低。

因此,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功能,中国国内的机构和国际捐赠机构开始重视将现有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下移,即把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延伸到低收入阶层。为了倡导现有的金融机构把他们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下移到微型企业和低收入的农户和城市居民,银监会专门成立了小企业贷款领导小组,鼓励商业银行向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世界银行和德国复兴银行项目正在援助国家开发银行建立商业银行服务微型和小型企业的批发资金,目前正在内蒙古包头市和浙江省台州市进行试点,试点情况良好。中国邮政储蓄经银监会批准,也在三个省开始了以存单为抵押的小

额信贷试点,从而为邮政储蓄进入贷款业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下移可能是大规模的发展可持续的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的最快的途径。目前,在城市应以城市商业银行为重点,特别是以那些已经有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城市商业银行为重点。要使城市商业银行有动力去从事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近期应以邮政储蓄为重点,在完善机构建设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邮政储蓄大力推广小额贷款产品,发展抵押,担保,和无抵押担保的信贷产品,从而把金融服务扩展到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并鼓励邮政储蓄进行金融创新。3我国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方面所作努力的例证

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在小额贷款业务上业绩平平,但也有不少银行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

1个人经营贷款的发展,推动个体经营发展

个人经营贷款是商业银行专门针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者开发的个人贷款业务品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自2004年开办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以来,经过近3年的发展,发放了一大批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有力的帮助和推动了借款客户自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推出“理财房贷”服务,帮助客户盘活资产

随着广大城镇居民创业、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商业银行面对广大个人购房按揭贷款客户推出了“理财房贷”产品。及商业银行在借款人以所购房产做抵押担保使用购房贷款的同时,向借款人提供一定的房产抵押授信额度,供其循环使用。理财房贷产品使一批已经偿还了一部分贷款,但又存在投资经营需求的客户得到了极大地帮助,有效地盘活了个人资产,顺利投资经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3大力推广“理财智业卡”,全面提升客户融资渠道

浦发银行推出的理财智业卡是全国首创的三账户银行卡,是专门针对买房子投入了所有的积蓄、没有多余资金运用的年轻中青年白领,以及拥有一定的资产,但没有稳定和足够的现金流,而申请信用卡和个人贷款又困难的私营业主推出的。该卡使投资随时随地,融资高效快捷。

商业银行应该在借鉴尤努斯教授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各种灵活高效的小额信贷服务,积极帮助更多的老百姓实现投资创业的梦想。

2.3.2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

在我国小额信贷公司的出现还是2005年以后的事,其发展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并且直到2009年,央行发布了新的《金融机构编码规范》才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金融机构范围。

然而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小额信贷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小额信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长之路

早在2005年10月,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工商总局等部门在就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问题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政策研讨,各方面对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和政策原则在认识上基本趋向一致的基础上,决定在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五省(区)各选择一个县(区)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在运作机制上,这些小额贷款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经营,明确规定“只贷不存”。其基本原则是,试点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只能以股东合法的自有资金发放贷款,不得以任何形式吸收存款;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要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原则和方向,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为目标,在具体政策和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坚持商业可持续经营;力争使试点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9月末,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都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1091家,贷款余额达542亿元。试点机构风险控制良好,不良贷款率远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同类不良贷款率,多数公司在开业一年即实现盈利,目前尚未发现非法集资、暴力收贷和洗钱等违法行为,初步实现了良性循环。

重要意义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是改善基层金融服务的有益探索,激活了基层金融市场,缓解了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融资难;推动了民间借贷的阳光化和规范化,为《贷款通则》的修订和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积累经验;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将其推到基层金融监管的前台。此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培养了一批基层金融人才和诚信客户,完善了基层信用体系建设;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促进“大银行与小机构”的“批发+零售”的二级基层金融服务框架逐渐形成。存在的问题

首先,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基本上用资本金放款,大多数在开业数月即面临无款可放的困境。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可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但是融资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

其次,小额贷款公司成本较高,税负偏重。小额贷款公司是新办企业,开立费用和人员成本较高。既不能从事中间业务,又无法利用财务杠杆,资本回报率较低,却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纳税,税负较重。此外,作为面向三农和基层的小额信贷机构,却没有获得与农信社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

最后,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时间太短,未形成自有的风险评估技术和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有些投资者合规意识淡薄,想打“政策擦边球”。而政府监管有待加强,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普遍缺乏金融监管经验,监管能力不足,中央层面缺乏部门间的协调和对省级政府的指导。

2.3.3互联网小额信贷业务的成长

所谓的互联网小额信贷指的主要是以P2P小额信贷网站作为借贷第三方平台的商业模式,在欧美相当普及,并成为此次经济危机期间互联网业务的重要突破之一,但在我国目前还属于新生事物。

小荷才露尖尖角

P2P小额信贷网站,全称Peer-to-peerLendingandOnlineInvest,作为联接个人资金借贷双方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其商业模式即通过利率竞价排名方式,为借贷双方提供议价的场所并通过抽取服务费来实现盈利。

P2P小额信贷网站的具体模式如下:贷入方在网站发布个人的申贷金额、借款用途、还款期限、信用记录、银行卡及收支明细、通讯费发票、租房合同等信息来提高审核通过率,进而提出个人所能承担的最高利率。借出方则通过阅读贷入方的各项信息,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决定是否出借及出借的利率(国

内规定不得高于银行基准利率四倍)。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一名贷入方对应多名借出方,这样每位借出方所付金额都不多,以降低借出方风险。最后,电子借条自动生成,网上银行转账,贷入方只需按月还款即可。P2P小额信贷网站一般对贷入方收取约1%-4%的服务费,对借出方则收取1%或不收。对于逾期不还的贷入方则加收取罚金,罚金收缴后与催收机构分成。贷款额度普遍在3万美元以下。

现阶段我国初具规模并且富有影响力的P2P小额信贷网站目前主要有拍拍贷、红岭创投、宜信三家,三家网站基本以复制欧美模式为主。拍拍贷于2007年成立于上海,作为国内最早的P2P小额信贷网站,已有注册用户20余万,完成千余笔借贷交易。品牌业务有旨在为淘宝店家提供贷款的“淘宝大卖家”服务等。

红岭创投成立于深圳,2009年3月开始经营网上小额信贷业务。至今已有注册会员过万,借贷业务每月增速超过100%,而坏账率仅为0.5%。

宜信于2008年成立于北京,服务网络已拓展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城市。宜信对外宣称历史年收益率不低于12%,其中,12%的前提是汇款循环借出。品牌业务有“宜信宝”“宜农贷”等。

机遇风险并存

P2P小额信贷网站的发展,对于国家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居民小额投融资的需求满足,都具有应时的意义。不过,P2P小额信贷网站的发展也面临着监管不明、贷入者资格审核难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首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充当民间借贷第三方平台的小额信贷网站既缺界定,又少监管。由于无法确定小额信贷网站是由银监、工商、公安、网监等哪个部门监管或协管,所以目前在网络小额信贷领域,骗子网站多,风险大。

同时,贷入者资格审核难保证。网络公司不能每笔业务都派人去现场审核调查(扫描复印件易造假),进而导致审核信息掺假、存在假证明,从而信用评级不真实。同时,贷款理由容易被欺瞒,贷款真实目的不明,无法做到资金使用中的监控。而且账款逾期不还,无明确措施找到借款人。由于多名借出者对应一名贷入者,如果出庭,相关费用很可能超过借出额,从而得不偿失。而催收欠款机构在我国尚不合法。

上一篇:校本培训报告下一篇:小学美术《星空的联想》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