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银行对策研究(精选8篇)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摘要: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在金融脱媒、资金脱媒的不断演进中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各类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信贷类产品等创新性影子银行不断发展壮大。然而,金融市场的监管却没有及时为新兴行业保驾护航,经营不规范、风险不可控等问题仍然存在,极易沦为为不法分子清洗黑钱的通道。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洗钱风险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研究;洗钱风险
一、影子银行基本内涵
(1)涵义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McCulley)在美联储年度会议上首次提出,他认为影子银行是“从事银行业务却没有收到政府监管的各类实体的活动之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准银行体系”,指出影子银行不仅仅指代一个独立的金融机构,还包括一系列可以替代传统银行业务的部门或金融工具。目前,较为权威的定义是由国际金融理事会提出的定义:“在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组织实体和业务活动”,涵盖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金融公司等。
在我国,影子银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指银行理财部门中典型的业务和产品,特别是贷款池、委托贷款项目、银信合作的贷款类理财产品”。该研究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另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07号)对国内的影子银行给出较为完整的界定,即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督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1]。
(2)特点
1、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以强大的资金支持满足不同的贷款需求,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整体违规概率趋于下降;影子银行的批发模式是汇集多方资金去满足某一个人、企业或组织的资金需求,其违约率与商业银行相等,但由于所占资金量的扩大而可能导致违约金额上升。
2、场外交易不透明。影子银行对其结构复杂的产品公开披露的信息较少,在运作过程中使用了多层次的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多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
3、使用较高的杠杆率。影子银行长期处于监管之外,又不具备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却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中介功能,因此影子银行在融资贷款过程中使用较高的杠杆率,放大其可贷资金规模,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
(3)分类
本文从监管部门管理的角度出发,按监管的力度强弱将我国的影子银行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从事增信或抵押类金融业务,如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担保公司、私募基金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二是具有以银信合作式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如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等;三是广泛的民间金融借贷业务,如商会、互助基金、P2P网络借贷等。
二、国内影子银行监管情况
(1)增信或抵押类金融业务
从事增信或抵押类金融业务的影子银行,我国已通过分业监管的模式对其做出了相应监管,如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已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这些机构执行反洗钱政策和制度,履行反洗钱职责,业务运转相对良好,风险相对较小。而担保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等尚未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关联暂行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由各省市政府确定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推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并向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进行自律管理,实现准入登记制度,按规定向基金业协会报送基本情况,而私募股权基金则由证监会负责监督管理。
(2)银行表外影子银行业务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保本型理财产品,应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属于表内业务;另一种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其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属于表外业务,可计入影子银行。我国适用于金融业的反洗钱法律法规是银行表外理财产品的监管依据,但缺乏针对性,目前还没有对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制定专门的反洗钱规章制度。
(3)民间借贷金融服务类影子银行业务
此前,民间借贷长期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行业发展良莠不齐。7月人民银行联合有关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和网络小额贷款)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三、影子银行洗钱风险分析
(1)增信或抵押类金融业务洗钱模式
1、担保公司。一是将非法资金注入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黑白混合,利用中介融资机构不仅实现清洗黑钱的目的,还能获得收益。二是洗钱分子注册成立“空壳公司”,由洗钱集团控制的担保公司为其做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利用一系列的虚假信贷资料和评估证明材料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再通过提前还贷等手法将资金洗白。
2、私募基金公司。一是由几个合伙人把资金聚集在一起以工作室或投资咨询公司的形式组建“黑私募”,其中可能存在一些资金来源不正当,但“黑私募”一般不会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也很少关心合伙人的资金是否合法。如果“黑私募”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证券公司通过一般的身份识别很难判断客户是否拥有私募资金,也难以判断客户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二是借助信托公司发行阳光私募基金。信托公司虽然已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但对阳光私募基金在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分析判断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例如信托公司缺乏信息技术手段识别利用虚假证件与私募机构签署理财合同的客户,不了解客户资金的真实来源和银行账户的实际控制人,无法判断阳光私募受益权转让的合法性等。此外,私募机构可能与客户合谋通过违规交易获取非法利益,并反复操作清洗黑钱,或通过关联交易将资金隐蔽地转移给第三方,实现利益输送[2]。
(2)以银信合作式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洗钱模式
1、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一是银行在代销信托计划过程中,只在销售前期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而在关系存续期间,缺乏持续跟踪识别,从而为不法分子通过合法化的外衣购买到高利率产品提供了便利通道,使其既获得了高回报,又达到清洗非法资金的目的。二是银行为盘活不良资产,实现资产优化,在打包、再打包转让一些信贷资产的过程中,缺乏对跟踪者的了解,给洗钱分子可乘之机。三是在银保合作业务中,洗钱分子将大量非法资金投入理财产品,一般青睐于投资收益型加保值型保险,并在短时间内频繁投保、退保,通过小损失大清洗的方式,实现洗钱目的。
2、委托贷款。在委托贷款业务中,一些银行对借款人资格审核不严、对贷款资金来源了解不清、用途监控不严,可能存在洗钱风险。一是银行违规接受社保资金、企业年金、财政预算外资金、工会经费、住房公共维修费等单位委托人办理的委托贷款,导致资金来源不合规;二是借款人利用委托贷款向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的行业或不达标的企业、项目投入资金,导致资金使用不合规。
(3)民间金融借贷业务洗钱模式
1、P2P网络借贷。一是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准备金采用垫付模式,但由于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的缺失和监管缺位,风险准备金的来源和用途没有明确的披露,极易暗箱操作。例如,股东或投资人将黑钱注入风险准备金中,平台很难追踪其资金流向;犯罪分子也可能将洗钱上游犯罪资金,如贪污贿赂、走私等所得资金进行放贷。二是借款人实施恶意诈骗,以网络融资为幌子,通过伪造各类证件在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布借款消息,拿到资金后,借款人立刻人间蒸发。三是借款人非法集资。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未真正做到“了解你的客户”,未对借款人的身份信息、资金来源及其提交、发布的借款信息真实性履行核查义务,借款人可以趁机在平台上以多个虚假借款人的名义发布大量虚假借款信息,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甚至直接将非法募集的资金放高利贷赚取利差,这种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缺少相应的行业准入、经营管理制度约束,交易手续简单、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公开,基本上靠一张借据来保持借贷关系,且没有相关的身份识别程序,对资金来源、交易目的及交易受益人等也没有进行审查,一定程度上洗钱分子获取高额回报提供了便利。
四、影子银行产生洗钱风险的原因
(1)反洗钱监管制度存在缺陷
一是监管制度缺失。我国金融业实行分行业监管,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一行三会”各司其职,但对界定不明确的影子银行和某些业务交叉环节的监管却无法可依,如第三方理财、非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民间借贷等。二是监管主体缺位。部分影子银行机构有主管部门,但监督主体缺乏完善的反洗钱管理办法,形成监管真空。例如,银行由表内移到表外的业务也具有影子银行的功能,但至今未出台专门的反洗钱规章制度;典当行由商务部、公安部管理,但监管主体未明确规定该类机构的反洗钱义务。
(2)行业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
部分新兴行业机构内控管理相对薄弱,经营不规范情况突出,公司治理不合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偏离主业,发展合法经营范围以外的高风险、高收益业务,参与非法集资、违规经营等风险事件,业务偏向“异化”,部分担保机构在账外挪用客户保证金,或利用关联企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用于高息放贷和洗钱风险领域。一些私募基金、信托、担保公司在巨大经营利益驱动下,吸收大量资金的同时,对资金来源、性质的甄别能力有限,忽视了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对客户的资金来源缺乏深入调查,产品销售环节存在洗钱风险[3]。
(3)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落实不到位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对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如信托)在身份识别方面作出了一些规定,但开展这些业务的机构基于维护客户隐私和吸纳客户的考虑,在完成基本的客户身份识别后,并未深入了解客户的身份背景和职业信息,尤其当前私人银行运作模式盛行,商业银行基于维系客户的角度考虑,未做到强化的尽职调查,甚至迎合客户需求,采取简化的身份识别程序,存在反洗钱工作漏洞。
(4)资金来源去向缺乏控制
交易的隐蔽性特点为影子银行成为不法分子的洗钱工具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是信息披露不完善,不利于核查真实交易。影子银行进行的交易往往不透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不法分子通过合法业务将非法所得转变为形式上的合法财产,影子银行机构可能超出合法业务范围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再通过合法业务清洗募集资金;二是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使资金来源去向难以掌握。影子银行的产品设计往往比较复杂,在运作过程中使用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信用中介工具,真实的资金关系难以掌握,资金的来源去向监测困难,为不法分子进行隐蔽交易提供便利。
(5)从业人员反洗钱意识比较薄弱
一是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的影子银行,如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业务人员还存在缺乏反洗钱风险意识的问题,没有对反洗钱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务公司领导层普遍认为,“内部银行”不会发生洗钱行为,成员单位不可能出现洗钱风险;信托公司更多关注的是项目的收益性高低,对反洗钱法律法规和洗钱风险的认识比较淡薄,与客户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反洗钱专项培训机会极少,识别洗钱风险的敏感性较差。二是尚未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的行业,如私募公司、P2P网络借贷则担心履行反洗钱义务会影响到与客户的关系,限制业务发展,从而降低效益,因此这些行业主动配合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意愿较低。在日常业务中,这些行业工作人员担心的`是资金安全和效益问题,考虑更多的是业务风险和操作风险,而不顾及或较少顾及洗钱风险防范,容易使从事行业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
五、建议和对策
(1)健全反洗钱相关法律制度
一是出台高于部门规章的行政法规,遵循反洗钱法确立的“一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原则,进一步明确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影子银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反洗钱职责以及影子银行各行业应当履行的反洗钱义务,分行业深入推进反洗钱监管制度。二是对已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的行业,人民银行应适时出台相关反洗钱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落实当前影子银行体系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可以交易等制度;对未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的行业,遵循有序推进、差别监管的原则,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反洗钱监管要求,逐步将其纳入到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范畴。三是充分发挥影子银行各行业协会在反洗钱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与本行业机构之间的协调作用,妥善引导影子银行各行业协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制定行业反洗钱指引等措施,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协调监管的潜力,完善和补充反洗钱工作机制[4]。
(2)实施影子银行差别监管
根据影子银行各行业的业务特征和反洗钱履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实施差别监管。一是对于有金融机构参与的影子银行业务,如银行表外理财等业务,参与的金融机构具有相对完善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在现有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反洗钱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二是对于非金融机构参与的影子银行及影子银行业务,如民间借贷等,应采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政策,开辟多种投资渠道,使民间金融体系转型为新型金融机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资金的供求矛盾,还可以压制地下钱庄等非法机构的生存空间;三是对于无实体经营场所的影子银行,如P2P,应建立网络借贷平台的准入审批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加强资金交易监测,抵御洗钱风险。
(3)加强行业内部管理
一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影子银行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风险监测体系,充分考虑洗钱风险和防范措施,将反洗钱制度嵌入业务流程中,引入反洗钱专项审计制度,为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二是强化反洗钱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客户身份识别作用,有效落实账户实名制,认真收集、核对并记录客户的身份信息、资金来源、资产状况、交易对手、担保人、受益人等证明材料;切实开展客户尽职调查,运用多种措施了解客户的资金来源去向、经营状况、身份信息更新等情况,整合资源重点加强对高风险客户和高风险账户持有人的监控,完善客户身份识别的措施和流程,深入了解账户和交易的实际控制人、交易目的及交易背景,切实提高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质量。
(4)提高从业人员洗钱风险防范意识
一要树立正确的洗钱风险防范意识,正确认识大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克服利益至上的思维习惯;二要积极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开展反洗钱知识普及及宣传工作,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要盲从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合理选择投资及获取资金的渠道,防范洗钱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及统计分析框架研究[J].海南金融,(11).
[2]潘文娣.信托和公司服务提供商行业洗钱风险研究[J].海南金融,2014(2).
[3]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反洗钱处.我国影子银行洗钱风险分析及监管对策[J].中国反洗钱实务,2014(4).
关键词:投资银行,企业并购,金融中介理论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1. 效率的动因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增加社会福利。途径有两条:第一, 规模经济。一般认为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 从而提高利润。该理论认为, 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谋求平均成本的下降。此外, 合并还可带来“协同效益”, 即所谓的“2+2>4”效益。这种合并使合并后企业所增加的效率超过了其各个组成部分增加效率的总和。协同效益可从互补性活动的联合中产生。第二, 管理。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间管理效率的高低成为并购的主要动力。当A公司的管理效率优于B公司时, A, B两公司合并能提高B公司效率。这一命题隐含的前提是并购公司确能改善目标公司的效率, 即并购公司有多余的资源和能力, 投入到对目标公司的管理中。此理论有两个前提条件: (1) 并购公司有剩余管理资源; (2) 目标公司的非效率管理可由外部管理人介入而得以改善。
2. 多角化经营的动因
理论上认为, 一个企业处在某一行业的时间越长, 其承受的风险压力越大。由于同业间竞争越发激烈, 产品的存在周期越发缩短。替代产品的不断出现, 使得企业必须关注新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发展, 机会成熟时, 果断进行多角化经营。实施多角化经营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新建项目来进行多角化经营;二是通过并购的途径进入其他行业和市场。通过新建项目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掌握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技术, 但投入产出的时间效应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更新换代往往使这一方式代价较大, 因此众多企业多是通过并购途径来达到多角化经营的目的。
3. 代理问题及管理主义的动因
代理问题是詹森和梅克林在1976年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代理过程中由于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因而产生了代理成本。这些代理成本有:所有者与代理人订立契约成本, 对代理人监督与控制成本, 限定代理人执行最佳或次佳决策所需的额外成本, 剥夺求偿损失。并购在代理问题存在的情况下, 有以下几种动因: (1) 并购是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 决策的拟定与执行是经营者的职权, 而决策的评估和控制由所有者管理, 这种互相分离的内部机制设计可解决代理问题。而并购则提供了解决代理问题的一个外部机制。 (2) 经理论。莫勒1969年提出假设, 认为代理人的报酬由公司规模决定。因此代理人有动机使公司规模扩大, 而接受较低的投资利润率, 并借并购来增加收入和提高职业保障程度。 (3) 自由现金流量说。自由现金流量指公司的现金在支付所有净现值为正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量, 它有利于减少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参与企业并购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正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发挥资本的自然属性, 充分利用资本增值的各种途径和方式, 通过具体的组织、谋划和运作, 实现资本盈利的最大化, 才能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 实现专业结构的升级, 获得规模经济,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这一点从宏观上讲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微观上说是国有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因而面临重重困难和障碍, 如企业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及政府人事制度等。
投资银行作为现代经济中知识、信息、人才、技术高度密集型的专业化咨询产业, 最了解社会资源的配置规律和生产力宏观布局的要求, 了解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也最了解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它是资产重组总体规划的幕后策划师。企业资产重组涉及到企业的制度创新、资产评估、法律关系理顺、资产转移方式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嫁接、资产剥离与处置、债务重组、甚至职工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 这些方面都需要根据具体对象实施专业化运作, 投资银行就是资产重组战术运用的行家里手, 可以大幅度降低重组成本, 提高重组效率。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没有投资银行的参与, 并购重组很难成功或业务本身的层次和效率难以提高。在美国历史上的几次并购浪潮中, 投资银行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并购总体策划、融资工具的创立到并购方案的实施, 都体现了投资银行家的智慧结晶。投资银行对并购活动的参与, 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和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
三、发展和完善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作用的对策
1. 建立完善的企业产权制度
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要落实政府和企业各自拥有的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及其相应的责、权、利, 分离政府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职能, 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并购, 而是由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部门代表国家以出资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 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主决策的经营主体。同时, 分批、分阶段、分渠道、有步骤地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上市问题。
2. 实现由券商向投资银行的过渡
在我国, 现在有很多具有某些投资银行功能的券商, 如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它们主要从事低级的证券业务, 虽然积累了部分股份改组的经验, 但只是简单的证券中介机构, 与从事收购、兼并、重组等高层次挑战性业务的投资银行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 我国的投资银行 (证券公司) 等中介机构还比较落后, 特别是这些机构尚未开展企业并购业务, 也未设立专门负责企业并购活动的部门。因此, 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 培养和训练这方面的专家, 逐步使投资银行成为企业并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推动者, 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并购业与国际接轨。
3. 健全与投资银行发展及资产重组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尽快对投资银行的设立标准、设立程序、业务范围、基本经营规则、分立合并、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事项做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并出台《投资银行法》、《投资顾问法》等相关法律。通过立法, 明确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地位。由于资产重组业务对股票价格影响很大, 为了防止因资产重组引起股票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和影响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的贯彻, 应制定相关法律建筑一道“防火墙”, 以保障普通投资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同时, 也对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与补充, 加快法制建设。
4. 投资银行应开拓资产重组业务, 同时要有明确的定位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 发行规模将不断缩小, 发行业务将逐步萎缩。而资产重组业务将随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日益增多。今后, 投资银行的竞争就集中反映在资产重组市场上。我国经济要实现根本性改变, 搞活国有经济, 资产重组作为结构调整的一种重要方式, 拥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 我国的投资银行应将资产重组作为业务开拓的重点。投资银行还可在融资安排、企业定价和企业整合等方面进行业务创新, 提高竞争实力。投资银行应有自己的策略定位, 应体现自身的特色。综观国外著名的投资银行, 均有自己的定位。如所罗门兄弟的策略定位是“产品多角化程度高, 顾客专业知识程度高”, 高盛公司则以研究能力和承销见长, 摩根·斯坦利公司的定位是“产品多角化程度高, 顾客专业知识中等”, 而莱曼兄弟公司以并购业务见长。目前国内的证券公司只注重承销, 而忽视市场研究能力和企业的改制、重组。就承销而言, 投资银行是只赚不赔的。而从长远来考虑, 投资银行应为企业提供“套餐式”金融服务, 不仅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更重要的是扮演专业性的财务咨询顾问的角色。
四、结束语
在企业并购中涉及资本结构的改变, 以及大量融资等多方面的工作, 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 以及融资能力, 在重新组合生产要素, 优化资源配置, 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投资银行参与我国企业并购, 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有助于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分工合理、责权明确的并购交易体系, 使企业并购真正成为企业通过经济活动追求自身利益的种自发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子白:投资银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32~36
[2]谢剑平:现代投资银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80~84
[关键词]科技银行;科技支行;风险投资;金融创新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032
1 科技银行概念及内涵
近年来,随着“转、调、创”步伐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设立国家科技政策银行被有关部门逐步提上日程。
科技银行是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起来,围绕创新型企业、高技术企业、创投项目等较为独特的发展周期和需求特点服务的专业性银行金融机构的统称。科技银行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一是贷款客户不同;二是贷款依据不同。商业银行主要依据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三性”原则发放贷款,科技银行则通常借助风险投资,构建风险管理架构。
2 国内部分城市在设立科技银行(支行),发展风险投资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的成功经验
科技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已有多地开展了科技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实践。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一行三会”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11]540号)。广东、福建、浙江等各省在设立科技银行(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山东省17个市中多数已经或正在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其中济南、青岛、济宁、威海、淄博等市积极探索实践,银行信贷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2.1 设立科技银行(支行)
目前国内的科技银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商业银行支行的形式出现,不具备法人地位。南京科技银行是南京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业务上受总行管理,服务对象是在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创业企业。南京市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科技银行专项扶持资金(暂定三年),用于科技创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科技创业企业贷款贴息。建立由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科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参与的南京科技银行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委员会,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管。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7:3的比例由专项资金和科技银行对本息进行分担。二是采用股份制发起、市场化运作模式设立的新型金融机构。如在酝酿中的“广东科技发展银行”,国家级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控股企业广州凯得控股有限公司和广东中创信用担保公司将作为主要发起人,粤财投资等多家广东知名企业拟为该行提供资本金,初定注册资本50亿元。银行的融资来源主要为股东的资本金、发行债券、政府扶持性借款、吸收机构存款等。业务类型包括贷款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直接投资业务等。
2.2 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
2011年,上海市出台《关于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创新财政专项资金运用方式,以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参股等形式,重点引导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区县两级财政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商业性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力度,补偿比例达到40%~60%。苏州市设立科技支行风险池专项资金,总额已达1.5亿元,今后还将逐年增加。从周边城市看,青岛市市级财政出资1亿元成立青岛高创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并与青岛担保中心、青岛银行共建1000万元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济南市设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金,总额度达到4200万元。连云港市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组建科技金融专家委员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市级(含区)不少于1000万元,各县不少于300万元。
2.3 搭建多形式服务平台
除设立科技银行或科技支行、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外,各地还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是成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都市由市科技局主办,由中国建设银行成都科技支行、中国人保财险成都公司等成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的现有产品进行集成创新,对企业进行集合打包并提供相应担保向金融机构融资;对有知识产权并正在实施、但缺少流动资金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二是探索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江苏省采取“贷款+股权投资”模式,较好解决了银行贷款门槛高的问题。三是政府贷款风险补偿政策。苏州市财政局曾组织招标,对专项支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银行,将5000万元风险准备金存在这家银行。四是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交通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浦发银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融资。
3 国外科技银行的典型案例—— 硅谷银行
3.1 硅谷银行概况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硅谷银行,主要业务就是为高科技领域的创业公司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硅谷银行没有一般商业银行的个人储蓄业务,只对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提供贷款,这是硅谷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最大特征。房地产贷款、公司贷款和新兴增长贷款( 技术贷款) 成为硅谷银行的核心业务。硅谷银行不仅为创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量身定做各类金融产品,而且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成立业务小组提供经营指导,与企业共同成长。
3.2 硅谷银行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加强市场细分,建立行业专长。硅谷银行专注于创新型的创业企业需求,为客户提供独特而灵活的金融解决方案。二是完善产品体系,提供全面综合服务。三是建立深入的客户关系。硅谷银行与客户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这使得硅谷银行能够深入而精准地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
4 我国科技银行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1 问题
非独立法人的科技支行模式限制了发展空间。我国现行的绝大多数科技银行都是支行模式,不具备法人实体资格,不能像硅谷银行那样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形式运营,极大限制了科技银行的发展空间。
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限制了业务拓展。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就决定了科技银行本身不能直接投资科技型企业,这一规定直接限制了科技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就挫伤了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另外,我国实施的利率管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风险,银行无法制定合适贷款利率来补偿其承担的风险,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科技贷款的发放。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大多数的金融产品是针对传统企业贷款金融产品的微调,没能更好地切合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另外,在贷款方式上,担保和抵押依然是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依然是短板。
现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不够深入。目前,针对科技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转让、交易体系尚不健全,导致银行在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方面非常谨慎,尤以专利权质押贷款为甚。
4.2 对策和建议
科技银行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牵头,银行、科技型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的共同参与,涉及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金融创新、政策制定、中介服务等多个方面。在这个多功能、多层次的创新性的金融体系安排中,需要制定完善的支持政策、设计健康合理的运行体制和监管体制,构建提供全面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才能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创新链条的契合。
政府加大对科技银行的扶持力度。建议政府部门构建金融、科技、财政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重大问题,制定专门的科技银行建设指导意见,包括银行选点、资金归集、开办费用、税收优惠、建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等方面形成政策支持,形成政策—制度—机制三位一体运作体系。
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设计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对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发放一般贷款,取得固定贷款利息收益;对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可以考虑贷款与股权投资相匹配,银行持有企业一定的股权,其目的不是控股,而是使银行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分享企业快速成长带来的价值增长,弥补成长期企业带来的高风险;对处在成长期,又不愿意出让股权进行融资的科技企业,可探索债转股的融资模式,使银行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更加灵活。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打破传统贷款审批模式,对于初创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主要从技术、专利和人才,制定差别化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批标准,淡化财务因素比重,探索无形资产未来价值发现机制。针对小企业贷款时效性要求高的难题,科技银行应实行审批限时承诺制度和绿色审批通道制度。
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步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的重要环节,应加大知识产权登记和保护力度,丰富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质权处置的实现途径,加大对知识产权质押的贴息补贴力度,建立风险补偿、风险分担等政策扶持引导机制,在科技银行中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参考文献:
[1] 刘志彪. 科技银行功能构建: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4).
[2] 徐力行,王鑫,郭静. 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难促科技创新?——基于南京22家银行的调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1).
[3] 赵成国,李伟,董群,金晓芳.南京地区科技银行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4]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 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段玉维. 科技银行的中国化初探[J].中国市场,2014(1).
摘 要: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的重要金融服务之一,对此类业务的风险控制是银行整体风险控制机制中的重要一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具有业务结构复杂,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业务涉及面广的风险特征,因此银行管理层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即建立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内部审计、调查监督和理财产品交易限额控制机制,利用衍生工具组合和对冲策略,提高个人外汇理财业务风险预警能力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外汇理财;风险管理
Abstract:Individual foreign exchange financ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servic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which the risk control plays a key integral part.In this respect the risks arising from complex service structure, high uncertainty, extensive involvement and frequent price fluctuation should be highlighted.Bank management should take actively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individual foreign exchange financing service from various risks, including internal audit, quota supervision/control mechanism for financing products, derivative combination and hedging strategy.All of the measures suggested to take is aiming at the ability for early-warning.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individual foreign exchange financing; risk control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的服务职能更加突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新金融服务产品的主要代表之一。第一论文范文网编辑。其中,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借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外汇市场逐步开放的东风,正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由于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涉及众多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这些工具在为银行带来较高收益的同时也蕴涵了巨大风险。因此,与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不仅关系到业务自身安全,更与整个银行资金的安全休戚相关。然而,国内商业银行更多强调的是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往往被忽略,亟待银行管理层的重视。
国内有关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文献多注重于银行整体层面的分析,很少关注外汇理财业务中出现的风险。郦箐(2005)在分析商业银行总体外汇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1]。陈卫东(2000)和黄毅(2006)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当前所面临的总体风险,提出了风险管理策略[2-3]。董晖平(2005)对个人外汇理财业务中的部分产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但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4]。曹晓燕(2006)对个人外汇理财中的法律风险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法律风险的控制对策,但未涉及个人外汇理财业务中的其他风险[5]。本文在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的具体特点和国内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提出加强个人外汇理财业务风险防范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概述
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以外汇为交易标的或服务内容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根据业务内容的不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可分为:外汇买卖类业务、外汇期权类业务、外汇结构性存款类业务和外汇投资咨询类业务。外汇买卖类业务包含了银行提供的外汇实时交易、委托交易、委托撤单、委托查询等业务。外汇期权类业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以各种外汇为标的的期权,包括买权和卖权。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是指银行以外汇存款为交易主体,综合运用外汇金融衍生工具将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类外汇产品进行组合和包装,向客户提供的一揽子外汇交易产品。外汇投资咨询类业务涵盖了银行向客户提供的各类有关外汇产品投资咨询和分析的服务。
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既涉及到银行的表内业务,也涉及到了银行的表外业务,而且包含了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所以业务流程和结构较为复杂,且风险性较高。对此类业务的风险控制是银行整体风险控制机制中重要的一环,需要银行内部有较完备的风险分析、控制和防范措施,这对国内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内银行市场已经向外资全面开放,个人外汇理财业务作为外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必将是外资银行重点推广的对象,国内银行已经开发出种类众多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详见表1),在这种情况下,充分重视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让资金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是国内银行快速开拓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重要基础。
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风险分析
1.业务结构复杂和缺乏操作指引,增加了银行的操作风险
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涵盖了远期、期权等多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与定价,其构成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银行在对这些金融工具进行定价和买卖的过程中,对基础资产价格的预测很容易产生偏差,引起银行资产的损失。目前银行所订立的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理财交易程序中存在漏洞,并且外汇理财的投资人员没有受到内控制度的有力约束,这些都加重了银行理财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第一论文范文网整理。
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包含了币种繁多、数额巨大的外币买卖、外汇期权和外汇结构性产品,银行在与理财客户签订理财协议后,理财交易能产生大量的头寸和敞口,因此,银行需要根据头寸的利率敏感性和外汇敞口的大小进行相应的保值操作。由于国内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详细的操作指引和健全的交易风险控制机制,所以国内银行无法应对理财业务中复杂的交易状况,对操作人员的监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漏洞,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很大。银行内部监管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隐瞒、欺诈等风险也就相应产生,给银行资金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增加了银行的价格风险
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的价格极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交易标的的外汇价格和利率的波动,会引起银行收益和经营上的风险。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的重要基础资产外汇的变动能直接影响到银行开展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收益,是影响银行经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银行很早就已经开始对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对风险敞口的计算和控制较为精确。国内银行在积极开展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同时,配套风险敞口计算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不能满足外汇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的需要,银行的收益和资产容易受到损失。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主要交易对象利率的高低变化会引起理财产品价格的波动,产生价格风险。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中的外国债券,通常在利率上升时价格会下跌,如果银行向客户保证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过高,债券价格又低于银行买入时的价格,那么银行就出现了损失。理财产品中还包括了许多利率期权、利率互换或两者的组合,如果未来利率与银行预期出现了偏差,那么作为理财产品出售方的银行就要承担这部分损失。个人外汇理财产品风险的规避需要很复杂的分析和保值工具组合,给国内银行的业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业务投资交易具有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是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含了远期、期权交易等金融衍生产品,这类衍生产品价格波动性较大,其投资收益率变动幅度很大,给投资方带来的损失较大,会产生较高的信用风险。理财业务的交易方可能因损失过大而不能履行到期付款交割的义务,危及银行的投资安全。这种风险特别表现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外汇期权业务及结构性存款业务中,银行的交易方可能因个人资金或清偿能力出现障碍,无法向银行交割相应的标的物,从而造成银行自身损失。由于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所涉及的期权、期货等衍生工具只需要交纳少量的期权费或保证金就可以进行交易,这种“四两拨千斤”的交易方式在提高理财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蕴涵了巨大风险。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交易方可能在交易中出现恶意欺诈的行为,导致合约无法按时履行和交割,从而造成银行交易损失,并最终影响整个银行的风险状况和运营安全。
4.业务涉及面广,增加了银行的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新巴塞尔协议强调的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在交易过程中包含了理财产品的购买方和投资交易方,在投资过程中涉及了国内和国外的金融市场,所以银行在开办理财业务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根据我国银监会所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应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 准确界定个人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 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切实防范法律风险[5-6]。由于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涉及了一般产品销售人员和理财业务人员,在日常的业务活动中,一般产品销售人员与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存在交叉混淆的情况,一般产品销售人员超越权限向客户提供个人理财顾问服务,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银行因此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银行销售人员的误导性促销方法和销售行为,以及理财业务人员对客户提供不恰当的、暗示性的投资建议,也促使了法律风险的产生。
三、提高国内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风险防范能力的相关策略
1.建立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内部审计、调查和监督机制
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构成复杂,风险来源广泛,需要在银行内部建立专门内部审计机制对业务资金运行状况进行审查,在保障理财产品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减少银行风险敞口和弥补内控制度缺陷。国内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内部调查和独立审计机制。银行内部审计调查人员与个人外汇理财业务人员之间要保持相对独立性,以减少内控机制中的人为因素。通过定期对个人外汇理财业务资金流向、投资产品收益状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审计调查人员应对个人外汇理财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向银行管理层提供独立风险评估报告,减少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操作风险。第一论文范文网 整理。
为了防范销售人员欺诈或理财业务人员的不当提示所引起的法律风险,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部门应对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相关记录、合同和其他材料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部门也可委托专门的调查监督人员,以客户身份进行调查,在最大程度上增强调查的真实和准确度[7]。
2.建立理财产品交易限额控制机制
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包括了众多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这些金融产品价格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为国内银行管理者带来了风险管理上的难题。银行可将个人外汇理财业务中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限额纳入相应的衍生工具的总体风险限额来进行管理。银行通过对不同部门严格规定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交易员的总交易限额、每日交易限额、币种交易限额、金融工具的期限限额和地区限额,降低银行交易风险。银行还应当密切注意超限额情况的发生,建立每日超限额控制制度,对所有交易账户进行清查,防止交易员为弥补个人账户损失而进行超限额交易。
3.利用衍生工具组合和对冲策略
国内银行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买入或出售相应衍生工具,构造出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组合来管理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的价格风险。例如,当银行向客户出售与某一种或几种证券价格收益挂钩的、保本而收益浮动的个人外汇理财结构性存款时,预期未来这一种或几种证券价格将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是不能确定这种变动的方向。银行可买入以这一种或几种证券价格为标的、到期日相同但执行价格不同的一只看涨期权多头和一只看跌期权多头,组成一个宽跨式期权(strangle)。当到期日股票价格处于一定区间内时,这种期权组合的损失是固定的;当股票价格出现很大波动时,能得到较高的收益,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了外汇理财业务的价格风险。银行还可采用相应的对冲策略来达到控制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收益损失和风险的目的。例如,银行可将个人外汇理财合约中期限和币种相同的协议进行组合和打包,然后在金融市场上签订相应的远期利率协议(FRA)或在利率期货市场上进行反向操作,等理财合约到期时进行对冲,防范利率变动风险。
4.提高个人外汇理财业务风险预测能力
国内银行应当对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组合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测算风险收益,并对相关产品的风险收益预测数据进行必要的验证;应当健全个人外汇理财交易管理和风险管理系统,对外汇理财业务中出现的各种交易头寸和风险敞口进行计算,及时控制业务整体风险,提高风险控制效率。实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风险的实时管理,可以让银行准确及时地了解业务风险状况,动态地对风险进行监测和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在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可利用风险管理系统对个人外汇理财业务进行各种风险计算,在各种风险标示量超过一定设置值时,系统能够自动报警,这样做可以加强银行对个人外汇理财业务风险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同时,银行在进行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详细评估主要风险及其测算和控制方法,提高对风险的预测与预警能力;还可将个人外汇理财风险管理系统与全国个人征信数据库相结合,建立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系统,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实行差别对待,从整体上控制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摘要:《巴塞尔协议III))出台后,商业银行的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其功能不再是原来简单的金融服务和信用中介,而是风险管理。因此可以说,风险管理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和基本任务。花旗银行总裁沃尔特·瑞斯顿也表示说银行家主要从事的就是经营风险的职业,非常直白地印证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就微观上而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应该是防止或减少损失,以保障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因而处置和控制风险则显得尤为重要;就宏观而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要保证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单个商业银行保证自身的稳健经营,防止单个商业银行倒闭的多米诺骨牌现象的发生。我国商业银行一个主要特征是长期属于国有,政策保护下的运行模式,造就了风险意识淡薄和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经验匮乏的现象。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比较起来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有着不小的距离,有待于更大水平的提高。因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紧迫的现实课题。
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也不够完善。发展到今天,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尽管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清晰起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风险状况并不乐观,风险管理经验还不成熟,缺乏风险管理方法。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远远落后,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有效的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够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颁布实施,其创新之处在于对操作风险关注起来,并进行银行资本监管。自此开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不再只是针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风险管理而是对同样关键的操作风险在内的三大主要风险的监督控制。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主要根据收集的数据列举出这三大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表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便于实现对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逐个进行具体分析。
1.1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合约的一方当事人由于本方不愿或无力履行合约规定,这种违约行为会造成合约的另一方付出损失即信用风险,又可以直接理解为违约风险。
1.1.1不良贷款率
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比率是银行财务指标,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之比,其高低与银行经营稳定性成反比。通常,不良贷款率应小于5%。在我国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不仅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业发展的构成隐患,也使得金融市场甚至是宏观经济都面临危险发生的可能。如果市场经济环境有所改变,难免商业银行不会面临信用风险的威胁。如今,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持续摸索发展,不良贷款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己经从2008年的2.42%降低到2012年的0.95%,具体不良贷款余额变化和不良贷款率变动的情况见下图: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从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不管是在不良贷款余额的年末存量上还是在不良贷款率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减小趋势
1.1.2资本充足率 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8%为达标)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银行数在03年仅为8家,截至2010年12月份末,我国281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达到在《巴塞尔协议Ⅲ》中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事实上,为了达到监管要求的目标,商业银行对资本市场进行过度依赖的再融资,使得目前银行资本金不足的现状暂时得到缓解。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融资只是缓兵之计,看似达标的资本充足率存在隐患,要真正实现资本充足率监管满足要求,商业银行最关键的不是单纯的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是应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的抵御风险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风险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不得不面对严峻的事实,在第二章中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后,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资本充足率低下等,这就足以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不容乐观,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待于改善和提高。下面就从银行的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着手分别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2、1银行外部原因 2.1.1一金融体制不健全 2.1.2金融监管不到位 2.1.3经济增长模式差 2.1.4社会诚信水平低 2.2银行内部原因 2.2.1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2-2.2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2.2-3风险管理方法单一,风险管理工具少 2、2.4风险管理组织构架还不够完善
l、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2、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4、风险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
5、风险管理内容简单
6、滞后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3、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3.1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外部环境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1992年之前一直实行的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相比较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则较为特殊,为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摆脱外界环境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保证其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完善自身内部组织体系以增强抵风险能力,那么,创造一个良好的利于发展的趋向宽松、公平、透明的风险管理环境的措施
3.2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
在前面我们知道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银行的经营发展,需要依赖于的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因而为促进银行更好的经营发展,银行董事会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做出一定时期内清晰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规划和风险管理规划。做好风险规划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确定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准确掌握风险可承受范围,制定并把握好相关的依据标准;其次是对资本金方面做好规划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做好预算。
3。3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对所有权和经营权予以分离,在此基础上,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的力度,以实现内部人控制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进而有效监督和制衡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经营执行权。
3.4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在树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识并提出相关建议的基础上,应该付诸行动。并以此为后盾,服从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共同领导,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从总行、分行和基层行三个层面进行构建。
3.5健全风险管理理念,充实风险管理文化 3.6完善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创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代替过去旧的落后的体系,结论
目录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 1.1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 1 1.2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 1 2.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 2 2.1 我国利用外资金额 …………………………………………………… 2 2.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2 3.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源配置示范效应 ………………………………… 2 3.1 制度创新的示范 ……………………………………………………… 2 3.2 企业竞争的示范 ……………………………………………………… 2 3.3 市场开拓的示范 ……………………………………………………… 2 4.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2 4.1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 3 4.2 其它影响因素 ………………………………………………………… 3 4.3 负面影响 ……………………………………………………………… 3
(二)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政策与建议
1.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一 ………………………………………… 3 1.1 争取较早地摆脱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 …………………………… 3 2.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二 ………………………………………… 4 2.1 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外资企业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 ……………… 4 2.2 防止垄断格局的进一步恶化 ………………………………………… 4 2.3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及服务功能 ……………………………… 4 3.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三 ………………………………………… 4 3.1 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 ……………………………………………… 4 3.2 引导外资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 ………………………… 4 3.3 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 5 4.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四 ………………………………………… 5 4.1 注重城市服务业的聚集效应对FDI的影响 ………………………… 5 4.2 发展特色产业吸引FDI………………………………………………… 5 4.3 制定一系列动态的相关扶持政策 …………………………………… 5 5.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五 ………………………………………… 5 5.1 加强间接优惠方式的调控力度………………………………………… 5 5.2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 5 5.3 调整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方位 ……………………………… 6 5.4 注重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适度性 ……………………………… 6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截至 2005 年 7 月底,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华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53万多家,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达 6000 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近450家已在华投资,其中30多家设立了地区总部,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600多个。
在累计批准的 53 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目前仍在注册运营有 28 万多家,大部分经营状况良好,效益不菲。1.2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1)引资政策存在负效应。由于“优惠政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况且相当一部分是以牺牲国家财政收入为代价的,使得其负效应也日益突出。
(2)核心技术含量不高。
(3)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地域分布过于集中、技术层次偏低、规模过小、一般性的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过多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较为普遍。
(4)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外商投资项目的环境较差,很多项目都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国公司利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环境污染的限制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把我国当成了“污染避难所”,很多是将其母国消耗资源或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5)地区结构失衡。
(6)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有偷逃避税问题。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避税问题,其最常见的避税方式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的运用使跨国企业整体税负降低。在合资企业中,还存在着逆向避税的现象,即境外税负高于我国时,合资企业仍向
第 1 页
境外转移利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外商可独占转移出去的利润,而不用与中方合资者按比例分配。[2] 2.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2.1 我国利用外资金额
1979~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9610.12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7666.65亿美元,占79.78%。2.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我国发展建设的资金不足。特别是在1992年我国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10年间,年平均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达到12.7%,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主要体现在:
(1)提高我国的就业水平。
(2)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4)引进先进技术。
3.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源配置示范效应
3.1制度创新的示范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首先是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然后是在竞争中让市场经济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3.2 企业竞争的示范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对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起到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3.3 市场开拓的示范
从近年的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发现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方面往往起着先行者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企业比较抢眼的表现是在轻工业领域引入新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近年来,又是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地进人轿车、房地产等生产领域,大大地加快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升级产生了重要的拉动作用。[3] 4.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 2 页
4.1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是多渠道的,FDI不仅对东道国具有资本积累的直接效应,而且具有间接的外溢效应,如技术扩散、人力资本提高和制度变迁的效应。4.2 其它影响因素
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产权变更、出口贸易和交通运输状况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这说明这些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国内资本、FDI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也要重视影响东道国的一些环境和制度等变量的作用。[4] 4.3 负面影响
(1)过分夸大其作用。(2)使用成本过高。
(3)削弱增强经济自身的内生增长能力。
(二)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政策与建议
1.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一
1.1 争取较早地摆脱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
建议之一认为,争取较早地摆脱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特别是避免这种依赖的加深,应当是我国今后几年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切实解决好的一个课题。在这个方面,政府的选择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一,集中引资优惠政策的授权。从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需要出发,中央政府从现在应当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使各地政府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去,从全局上形成协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发展关系的氛围。
第二,真正落实国民待遇的原则。我国应当根据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对外商直接投资尽快地真正落实国民待遇的原则。
第 3 页
第三,实现从引资到引知的战略转移。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要作根本性的调整,把目前偏重于引进资金流量转向以技术创新与制度移植为重点。
第四,强化招商引资的结构导向。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导向等途径把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更多地引向需求增长快的领域;另一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些产业,要尽早实施反垄断措施。总之,在中国经济进人快速的结构转型时期后,要特别警惕出现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依赖。[5] 2.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二
2.1 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外资企业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 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应该考虑逐步取消外资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使我国的外资政策能够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2.2 防止垄断格局的进一步恶化
(1)为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必须尽快制定反垄断法。
(2)通过鼓励投资多元化来防止市场垄断的形成。2.3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及服务功能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及服务功能以提高技术引进的水平。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时期,面临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两方面任务。因此,正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信息咨询、政策诱导、法律保障等服务作用,对我国利用外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6] 3.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三
3.1 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
目前,基础产业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瓶颈产业”。因此,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基础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控的重要内容。为此,可采用信贷、利率、税收减免、加速折旧等经济政策手段,加大外资在我国基础产业上的回报速度和利益,调动外资的积极性。
3.2 引导外资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
我国目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偏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了外商投资的绝大多数。因此,应当引导外商更多地进入第一产业,以加强农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和生产率水平的较快提高,相应降低对工业的投资比重。
第 4 页
3.3 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目前外资工业虽然在机电工业中占有较高比重,对我国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外资工业同时在一般加工工业中也占有较高比重。从推动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十五”时期需要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应地控制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因此,应当进一步引导外资更多地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7] 4.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四
4.1 注重城市服务业的聚集效应对FDI的影响
应在这些领域中倾斜性的扶持西部地区,增加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从而形成服务业聚集对吸引FDI的效应。4.2 发展特色产业吸引FDI 结合本地已有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吸引FDI。西部地区拥有大量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应结合地区优势,确定有限的产业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予以深度发展和扶持。4.3 制定一系列动态的相关扶持政策
针对已在本地区投资的外商,制定一系列动态的相关扶持政策。如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实行税收增量适度返还等政策,通过种种措施鼓励外商扩大投资或再投资,进而形成特定外商的聚集效应。
事实证明,对相对落后且一般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区而言,形成和强化特定聚集效应是这类地区吸引FDI的关键。[8] 5.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五
5.1 加强间接优惠方式的调控力度
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方式,加强间接优惠方式的调控力度。我国的税收优惠宜从以直接优惠为主转向以间接优惠为主,并采用多种税收优惠方式。5.2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
突出税收优惠政策的产业导向性,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在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和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产品出
第 5 页
口企业,实行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5.3 调整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方位
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方位。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要突出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或满足区域经济整体均衡发展客观需要的特点。
5.4 注重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适度性
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因时因势而调整,注意其时效性。同时,还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尤其是对我国当前的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重大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外商投资者的既得利益和我国政府的有关承诺,防止巨大波动的出现,也就是坚持适度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吴蕴韬《学术交流》2004年第9期
[2]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王祥修等《企业经济》2004年第5期 [3] 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选择 陈飞翔等《财贸经济》2004年第9期
[4] [5] 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 张天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6] 外商直接投资的聚集效应与我国利用外资对策 林峰、黄志成《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9期
[7]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王鹏《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8] 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 刘建民、印慧《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商业银行不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
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方法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和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多方面体制因素的影响, 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手段较单一、陈旧, 限于单变量财务比率等单一定性分析方法, 已不能满足金融领域日新月异变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近几年证券市场的发展使银行失去了资信等级较高的贷款客户和一部分传统业务市场份额, 商业银行为保持盈利向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授信使银行贷款平均信用质量有所下降。
(二) 商业银行信贷缺乏营销理念
许多商行实行的贷款营销都属于浅层次产品推销, 没有真正掌握营销理念, 认为营销就是推销, 利用广告和展业等对销售产品和理财产品进行宣传, 为客户提供微笑服务、优美舒适环境、拉拢关系寻找客户等浅层次的营销策略。而真正现代银行营销理念是将市场细分化, 定位清晰化、产品创新化、营销控制效率化等等。贷款营销重心偏向大城市、大企业, 可能会增大信贷风险, 弱化对中小企业和县级经济区域的服务, 造成贷款供需相脱节的矛盾。
(三)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备
由于缺乏经过系统的、高层次、专业培训的人才, 管理人员的工作往往仅局限于完成日常性的工作, 对自身要求不高, 创新意识不足, 缺乏独立的管理能力, 无法适应现代金融业务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20多年来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始终是在围绕着梳理关系和完善经营机制层面上进行的。而产权制度以及由产权制度衍生出来的治理结构等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触动。
(一)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我国商行人才管理呈现“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 “官本位”现象非常严重, 人才资源匮乏, 员工对知识业务的吸收停滞不前, 对现代商业银行随着时代变化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带来阻碍。对商行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 财务管理理念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管理理念严重不足。商业银行管理多层次, 管理低效率, 固定成本的开支较高。在营业店面网点的设置上, 综合性营业网点覆盖面广, 自助银行、网上银行还不够发达, 管理费用较高, 在具体业务经营和管理中还不能实现每一项产品、每一项业务独立、准确地核算其风险、成本和收益。
(三) 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较落后
商行对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大多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 反而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视不够, 防范风险意识不强。长期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采用定性分析法, 很少使用定量分析法研究, 尤其在风险识别、风险度量等方面不够精确。
(四) 营销机制僵化
在现有商行营销管理中基层行承担营销和管理客户的任务, 实际运行操作中呈现“大客户、小银行”的不合理现象, 基层行自身拥有的资源、员工素质常常无法满足优质客户对高质量、高效率、多品种、大额度产品的需求。
三、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对策
(一) 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1. 银行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要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2.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 如增设独立董事和执行董事及小股东派出的监事,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与外部监事的作用。
建立对董事、高级管理层人员的问责制度, 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尽职情况的管理、考核与监督。
3. 建立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观念, 要建立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 银行业要树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 建立垂直的、独立的、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 加强银行中层以上高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的道德风险监测。
(二) 树立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理念
1. 增强信贷业务的营销意识, 树立现代商业银行营销理念。
要拓宽思路, 更新观念, 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应该包括广告宣传、微笑服务、细分市场、产品创新、市场定位、营销控制等一系列的促销活动。
2. 建立信贷营销体系, 加强整体策划与系统管理。
一是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主要职责是市场研发, 新产品开发, 规范操作流程, 以及制定营销策略, 对信贷营销进行全面的监督指导。二是要有专业的营销队伍, 专职维护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促进贷款营销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要建立完善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以及风险预警机制, 并强化考核管理。
3. 对市场进行细分, 选择确定目标市场。
把市场细分,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分析顾客需求的差异性分析政治、经济、地理、人口、心理、竞争对手、社会文化等因素, 来测算效益期望值, 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 寻找能给自身带来价值的市场份额。
(三)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完善财务管理目标, 将各项财务管理数据在网络系统中体现, 使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 便于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及相关监督检查机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 树立效益第一的财务管理理念。要将利润率指标作为基层的任务指标, 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机制和分配机制。
(四) 加强专业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强专业型管理梯队的建设, 增加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课程与实践, 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 培养一批接受能力强、适应性强, 执行力强, 综合能力高, 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金融危机之后, 随着全球金融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机遇来临前, 及时发现和调整银行管理中的问题,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不断创新,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和发展。
摘要:商业银行是金融业务范围最广泛、实力最雄厚的金融机构, 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骨干, 在金融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各项金融业务的开展, 通过对商业银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管理,信用风险,信贷营销
参考文献
[1]谢立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与创新, 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0月下109.
[2]徐之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华北金融, 2006.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 金融风险
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银行理财业务是指银行通过充分收集客户资产负债和现金流情况,以客户的投资目标为基础,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各种财务设计方面,从而实现资产的增值。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逐渐被大众化,其产品种类、资金规模和发行数量也是在此时得到快速的增长。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资金规模更是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其中也凸显出了许多问题:
(一)理财产品结构单一
据2014年前两季度统计数据分析,我国100家大型商业银行共发行各类理财产品21862款,较去年同比增长70%,其中普通类产品占比91%,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9%。虽然理财产品的品种和款数不断增长,但通过分析产品的结构可以发现,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中结构类理财产品仍然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同时就产品设计而言,国内银行挂钩标的十分集中,产品设计盲目抄袭,这种情况也是银行理财产品难以创新的一大原因。
(二)业务运行机制不流畅
由于银行理财业务涉及资产业务、投资业务和负债业务等多个方面,涉及存款、贷款、证券等多种内容,而客户的个人理财需求往往会同时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未来的银行理财业务必然是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许多银行往往直接设置个人银行业务部对理财业务进行直接管理,先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割,然后联系资产业务部、信贷审批部、个人金融部等各部门进行分别办理,不仅业务处理周期长,同时效率也十分低下。
(三)业务发展空间不足
我国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因此在金融业经营范围上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模式,证券、银行、保险三大金融市场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随着客户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银行往往只能对客户在证券投资和保险购置上提供建议,不能直接通过银行办理,这种情况不仅难以实现个性化服务、限制了理财产品创新,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四)理财人员素质低下
就理财人员的选拔上,由于我国大部分银行属于国资企业,工作岗位的待遇和福利也远超其他行业,因此实际中往往会有一些专业素质不足、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员通过不正当关系进入到银行体系中,对银行理财业务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再者,国内银行普遍不重视理财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理财人员在岗位上也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
二、银行理财业务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重点加强理财产品的创新
一是加强信托贷款类基础产品的创新,根据客户群体在单身、家庭组建、家庭成长、子女教育等不同时期的普遍需求打造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产品。二是加强结构性产品创新,充分运用艺术品、高档奢侈品、大宗商品等特殊挂钩标的物的创新来最大化迎合客户特殊需求。三是重点提倡开放性产品创新,将产品设计权充分移交到客户手中,由客户自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周期等内容,再由银行制定出相应的投资组合,这类产品不仅客户贡献度高,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转移投资风险。同时理财产品的创新还需基于客户需求,因此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必须充分收集、分析、运用客户的资产负债、现金流动、风险承受度等信息,积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起客户信息数据库,实时掌握客户资金的流动信息,准确定位客户群体,充分挖掘优质客户。
(二)建立健全业务组织运行体系
首先是加强宣传力度,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在宣传主体上,不仅要充分调动银行内理财工作人员的宣传积极性,同时可以运用客户资源来加强宣传攻势;在宣传方式上,不仅要充分发挥平面媒体受众广的优势,同时也要积极探索网上宣传,努力挖掘潜在客户群体。再者就是强化一站式服务,对于中高层客户,可以选择客户经理主动拜访,充分收集理财需求信息,然后整合银行内各部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对于中低层客户则可以通过短信互动和电话拜访的方式深化合作意愿;最后就是突出个性化服务,重点依据不同客户在财务状况、理财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努力优化理财策略,充分突出个性化、尊贵化和特色化。
(三)全面加强金融机构跨行业合作
要充分发挥银行体系作为储蓄流动枢纽的重大作用,积极引导客户资产在支付、投资、消费等各个环节合理流动,同时深化银行与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国家政策准许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合作空间,积极挣脱以往相互代理的浅层合作模式。同时银行也可以将客户当做理财业务合作的媒介,通过客户指定金融机构,银行积极加强沟通,努力营造出客户资产增值、银行效益提升、其他机构利润增长的多赢模式。
(四)重点提升理财人员综合素质
银行理财业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对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要求也非常高。不仅包括客户关系维护和潜在客户开发工作中需要的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在银行理财产品功能、产品风险上的专业知识,以及证券、地产、保险、税务、财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甚至还包括业务纠纷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在银行理财人员的选拔上要充分兼顾以上几个维度,以制度化、公平化、公开化的方式为银行网罗一批新时代的金融业务人才。同时银行还需特别注意在岗职工的再教育、绩效考核和奖金激励,充分提升理财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进取精神。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国内银行虽然在理财业务的“量”上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在理财业务开展的“质”上仍然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业务机构组织不完善、理财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广大国内银行必须充分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创新产品设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强化外部合作,在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为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丽娟.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我国投资银行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06-15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和对策研究11-02
我国投资环境现状07-11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及发展06-0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策略10-08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研究06-30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07-06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研究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