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就业的作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聚集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 用工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过分析不难看出, 这是劳资双方供求不对称因素造成的。仅仅依靠廉价的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异地务工人员支撑的中国制造是不可持续的, 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应是来源于高职院校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才。《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 我国的高职院校已达1113所, 在校生9661797人, 年度毕业生数量3163710人。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就业, 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也即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为中国制造业输送大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上升到这一层面, 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稳定的战略问题。

1 当前高职生就业的现状与出路

2012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仅约600万, 同期各类高校毕业生近2000万, 全国登记失业人口700多万, 加上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 通过比较之间的差距, 就业形势难以乐观。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企业方面用人计划相对骤减。在经济低迷的情形下, 大部分企业可能更愿意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 而不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有鉴于此, 充分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传统的优势项目,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在2010年5月29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长春同志的讲话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也为我们如何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文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论述其对就业的作用。

2 高职学生就业的优势与不足

2.1 优势所在

首先,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而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本科学历缩水使得更为务实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青睐。经济全球化浪潮下, 没有专业的素养很难满足激烈竞争的需要, 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高职学生是直接面向市场需求来定位的, 因此从出身上, 高职学生就有先天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高职本身就是为了市场量身定做的, 方便从校门踏入工作岗位。

其次, 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当中。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教学对接企业, 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与企业深度对接, 从教学实践到学生实习的各个环节都充斥着企业的影响, 甚至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本身就由集团企业举办。高职背景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接受融入企业文化, 提高对企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最后, 高职学生相对于教学研究型的本科生而言还具有先发优势, 同一级学生能够提早一年进入就业市场。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 领先一步能够抓住更多的机会, 高职学生把握好这一点, 在竞争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优势。随着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自学考试的重视, 拥有高职专业技术素养兼具本科文凭的高职学生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 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2.2 不足之处

在肯定高职学生就业优势的同时, 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毋庸讳言,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而言比较欠缺, 一方面高职院校过于注重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 腾不出过多时间留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功利性的务实造成高职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往往比较欠缺;另一方面, 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90后, 其面对的是一个转型期的社会, 各种思潮扑面而来, 相对于其父兄辈, 接受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较少, 受西方文化影响严重, 乐于索取而怠于付出, 难以承受简单清贫的生活, 这些对就业的负面作用很大。还有部分原因是在考试选拔机制上, 职校生的基础往往比较薄弱。人文素养决定着个人发展的高度, “德薄而位高、力小而任重”是难以维系的, 这就造成了大部分高职学生就业容易, 而后继乏力的恶劣局面, 提升空间不多, 更是缺乏能够成为典范的代表。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谋生的技能, 更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为社会多做贡献。

同时, 高职学生对于自身角色定位容易产生偏差。产业工人肩负着中国制造业的重担, 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力量, 高职学生更应该充满自信。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从事的是廉价劳动力工作, 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把知识转化为价值, 严重影响了就业质量。这对于高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是极为不利的, 也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我国的职业教育同国外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职业教育与学术研究并驾齐驱, 事实上在我国, 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高职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定位不够, 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提高是相当不利的。

3 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的影响

作为学校当然希望学生成为“可教之才”, 服从学校的管理, 在校期间安稳过渡, 短期内接受更多的知识, 完成教学计划, 同时还要尽可能成为就业率当中的分母;企业方面则更希望能够引进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能够适应企业各种需求并且愿意为企业做出贡献和付出的“可用之才”。“可用”与“可教”之间是有差距的, 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融合“教”与“用”。

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承载和催化学生所学其它技术类科目。爱因斯坦曾说过, “哲学是科学之母”, 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政课是唯一不会一出校门就显得滞后的学科, 不存在其他学科毕业即落伍、跟不上社会要求和市场发展速度的窘境。如果说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技术是谋生的硬件,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发挥硬件作用的软件。思政教育能够超越单独的技术科目, 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各项技能, 抽象出灵活运用的基本规律, 应用到实际当中。

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人的修养。传统中国社会讲究慎独, 通过个人的修为来实现梦想。放到当代社会, 就是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能够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是我们制胜的法宝。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 提高思辨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认清事实真相, 掌握真理,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好地对自己进行定位, 摆正位置, 以更好的姿态迈好就业的第一步。

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设计规划职业生涯, 让学生从思想和行动热爱未来的就业岗位而加强学习。职业院校抓好几个关键时期和节点,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通过不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指引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思政教育到不到位, 决定了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 就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从事业的高度去谋划就业, 能够从根本上坚定信心, 提高就业的综合能力。

最后,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是我们的特色, 是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保持正确方向的保证。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实践和范例相结合, 不断坚定集体主义信念, 培养优良的作风, 增强亲和力, 把学生塑造成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谦和朴实内涵, 训练有素的应聘者, 能够在就业当中稳操胜券。

经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培养, 能够保障学生成为可教、可用之才, 既有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又有积极向上的风貌, 能够快速适应各种工作要求, 迎接不同挑战。企业当然更乐于引进受过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求职者。

4 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是加大思政教育投人, 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对思政教育的投入多少彰显着学校的重视程度, 足够的资金保障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校信心和实力的象征, 通过有效宣传, 能够起到广告难以企及的效果。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实际, 提供充足的人财物保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思政教育取得成果的根本保证,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稳定教师队伍, 确立激励机制等,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强有力地推动思政教育工作, 对于指导就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加强教师的实践培训。要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通过教学的改进创新, 确保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能力, 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成为一种信仰, 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对于教师则需不断下企业锻炼, 深入一线和基层, 教学经验结合社会实践, 进一步了解社会就业态势, 改变传统的纯理论式教学方式, 避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亲身的体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也更能够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 有效保障推动就业实效。

三是增加校际沟通联系, 通过交流来取长补短。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能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所在和不足之处, 针对不足和优势分别去扬长避短, 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打造了提升的平台, 还能够整合各校资源, 提高就业的基础和机会。对于当中先进的典范, 要做好宣传, 发挥好表率作用。思政教育是全国一盘棋, 如何下好这盘棋是全体高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高职院校要争取管理部门的支持, 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种类型的交流活动, 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 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作用。

摘要:高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形势也愈加严峻, 通过分析研究, 明确问题关键, 找出高职学生的优势所在和不足之处, 通过充分发挥我们传统强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实施更加积极的方法手段, 积极扩大职校优势, 充分弥补学生不足, 有效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促进,高职,就业

参考文献

[1] 张静.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2) .

[2] 王明维.高职院校就业思想教育重要性探析[J].科技向导, 2012, (7) .

[3] 赵志坚.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J].职教研究, 2011, (3) .

[4] 张圆青.浅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12, (8) .

[5] 周燕红.新时期条件下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时代教育, 2012, (4) .

[6] 万东.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就业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 2012, (7) .

[7] 秦佳.论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企业导报, 2012, (7) .

上一篇:职高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一篇:大数据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