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精选10篇)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1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平台。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个这个桥梁,大学生可以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真实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价值观;

一、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胡锦涛同志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永恒的青春。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早在1953年,政府就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决定》,强调实践环节对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意义;1987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报告》,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逐步锻炼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知识分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作用[1]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两

课”的教学,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来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和矛盾,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这种择业方式,导致大学生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实现了由“服从国家需要”到“尊重个人自愿”与“服从国家需要”并重的转变,而备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等因素,又使得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在一些学校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社会的偏激看法,对这些过激的认识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矛盾的解决,单靠在校园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和实践,使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有助于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表现:

1.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爱祖国,献身社会,前提是要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大学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十分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容易造成认识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对改革开放事业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对改革和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去感受、体验,既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学习工人、农民善良、纯朴、勤劳的优秀品质,从而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大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待于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实践是意志形成的关键。以个人意志从脆弱到坚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炼中得以实现。

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养成,才能体现。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置身于具体活动环境中,耳濡目染,将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因素吸收到个人思想中,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能力,增长才干,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将主观认识系统与行为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推动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一生是选择的一生,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十分重要,而选择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在比较中,才能逐步提高。二是培养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独立设计实践方案,与各方面人士广泛交往,多次反复试验,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实践成果等,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得以提高。三是培养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学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激发创造灵感,创造新的成果,因而,改变了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低的状况。创新、创造是创业的前提,通过到企业公司兼职、勤工助学、创办企业和注册公司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成果应用于社会,从而培养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陈红艳.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价值[J].安顺学院学报,2007

(6)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2

一、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社团在成立的时候,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观为指导思想。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 并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社团的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每当学生社团举行活动的时候, 就可以深入贯彻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以便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社团能够进行上述活动, 主要是因为每个社团都是由性格、爱好、目标比较接近的学生组成, 这样在举行活动的时候, 就很少出现分歧, 大家的力量就会往一处使, 从而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二) 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

在每一个学生社团当中, 干部是核心所在。也就是说, 干部的能力高低和负责与否直接决定着社团能否良好的发展。因此, 要努力的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是学校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团体, 在上文中, 我们说到有时候社团的号召会得到强烈的拥护, 这就是因为在社团当中具有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大学生当中, 优秀的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领导作用, 同时可以影响社团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注重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 促进社团的良好发展, 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 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

在现今社会, 很多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办法也很少, 常常是出现拿学生没辙的现象, 但学生社团可以弥补这些薄弱环节。在前文中已经说到, 学生社团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爱好、兴趣、目标的学生组成的, 学生社团的凝聚力是非常强的。在社团这个交流平台上, 学生们的交流没有任何的阻碍, 并且他们的目标一致, 所以, 学生社团可以弥补学校领导的薄弱环节,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 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又重要的群体, 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 我国的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因此, 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推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因为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自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党中央就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并且决定要切实加强、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现今的社会, 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导, 而培养大学生的各大高校就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具体要求,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这对于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教育飞速发展的现状,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思想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极受学生欢迎的社团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对于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 促进国家在国际上的发展

在现今, 国际和国内的形式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 因此,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 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社团作为一个新鲜的群体, 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 高校社团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 高校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促进国家在国际上的发展, 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总结

无论是国际形势, 还是我国的现状 (社会环境) 都在不断的变化着, 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 是国家的“新鲜血液”, 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社团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非常合理又高效的措施, 高校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仅是上述的几点, 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国家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做出重要的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教育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 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校园当中, 学生社团是一个新鲜的集体, 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创建自己的社团, 或者加入同一兴趣爱好的社团。因此,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建斌.高校社团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浅析[J].科技信息, 2010, (26) .

[2]赵龙.学生社团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9, (06) .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641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在大学生教育中进行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对课堂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社会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入,对于自己的不足以及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简而言之,社会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作用巨大,当然,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和社会认识的深化上,更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方面。

一、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特点

(一)理论深入性较强

医学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显著区别是医学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入性更强。从医学的本质而言,讨论和研究的都是有关健康和生死的话题,所以实践工作必须要在理论深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对于理论的探讨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因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工作也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实践的严谨性更强,对于理论的依赖性也更加的显著。

(二)对于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深

医学实践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加的深刻。相比于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工作与医院或者是其他医务工作的交集更深,在与病患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生以及生命的感受会更加的清晰。正是这种生命的体验,会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们对于社会生活百态和生命周期的看法会发生改变,对于自我价值也会有重新的思考。换言之,医学社会实践会让学生的思想接受洗礼,从而发生蜕变。

二、医学院校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医学生强调的医学责任记忆医学道德等都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学生们没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所以认识的深化便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的在大环境中感受课堂中提及的东西,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对于责任、道德等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有了思想上的真实体验,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必然会显著的提升。

(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对于思想道德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理念要特别的强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进行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强调,但是毕竟缺少环境的熏陶,学生们的意识培养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伤病带给患者的痛苦,通过这样大环境的熏陶,学生们能够树立起更强的责任感,同时懂得自身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样,学生的服务意思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培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成功。

(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医务工作者都是神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在社会中,太多的人对医务工作者存在质疑,但是又太少的人真正体会过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医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自体验工作者的付出,从付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会有一个重新的审视,對待医务工作也会有更加清醒地认识。简单而言,医学院校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更加积极,这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医学教育是我国目前教学重点发展的内容,积极的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这可以促进医学院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利用社会实践的作用,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能够保证医学专业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同时也能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范性。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46.

[2]刘蕾.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型实践模式研究——浅析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46-47.

[3]赵洋,赵淑英.社会实践对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J].发展,2014,08:115-116.

影视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 篇4

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到逐渐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十几年的光阴,让我接触了不少电影,也见证了电影在高科技成果和人类智慧相结合下的飞速发展。从普通的电影到拥有特技效果的先进的3D电影,这个称为“第七艺术”的东西真的给了我很多惊奇和震撼。我想,不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没有人会不喜欢它。因为,当我们身边的钢筋水泥不断建起,当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当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越来越遥远的时候,电影像是苦咖啡里的一块方糖,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希冀的梦境。

然而当下,在商业利益驱使下,那些以极其庸俗甚至下流、荒诞的题材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满足迎合某些人贪婪、放纵低级的本能,并因此导致创作、出版、发行上粗制滥造,越来越多的暴力黄色恐怖惊悚恶俗矫情之类的一系列垃圾影视泛滥,鱼目混珠地涌入市场,呈现出背离社会道德伦理的不良思想。这些良莠混杂的影视文化影响、渗透、分布在大学生思想的各个层面。因为影视文化具有较强的感观刺激,这与青年大学生爆发式的激情和青春期的特殊心理,一拍即合,诱导青少年陷入艺术欣赏的误区,污染了他们的精神家园。比如说,对于近期校园里流行的某美剧,女同学们看得不亦乐乎,而片中一味宣扬物质化、拜金化的恋爱观,甚至还有刻意渲染婚外情、权色交易等社会上不道德的情爱现象,,易造成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模仿。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尚未定型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人做过调查,就算是一般的大学生,业余时间观看的影片也大多只是是言情、武侠等影视片,艺术价值较低。我们往往很容易地被影视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刺激、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虽然这些东西的确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与影响,但是这种被动地接受影片信息而产生的审美快感,并不能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影视欣赏的最高追求。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认知的影片信息是极表面、极简单、极通俗的东西,并非对影片深层意义和真正意义的理解,获得的也只是浅表层次的审美满足。学生们大多人云亦云,影视鉴赏水平状况令人堪忧。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影视教育成了高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我认为,影视教育就是把艺术和美育相结合,从大学生喜爱的影视艺术着手,通过对影视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探索,把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影视教育到底对我们大学生有什么深远影响呢?

首先,有效的信息传播作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影视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便捷工具和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窗口,也为大学生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调节生活和学习情绪、参与健康高尚娱乐活动的良好机会。教育部曾特别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技巧以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美有所追求。面对影视,大学生不但从线条、光线、色彩、构图、画面、音乐、音响等因素中捕捉形式美感,还从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中感受思想美感。而这些都需要审美的教育来加强艺术修养,提升人生境界。影视传媒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单一的专业教育,导致大学生存在知识空白点和素质盲区,综合素质不高。而影视传媒就是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其次,影视教育能够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真正的影视艺术通过给观众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快感。同时,还有一种代偿与宣泄的作用,即观众在银幕或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虑得到排解。所以,影视艺术欣赏活动可以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愉悦得到满足,能够让人们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保持稳定乐观的精神状态。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正在当代社会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影视艺术欣赏活动也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走出情感困惑、回归正常心境的良好渠道。由于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再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极易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甚至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近几年在我国部分高校发生的恶性案件、自杀事件以及其他的不道德行为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利用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让大学生在影视的声画世界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超脱狭隘的功利意念,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完美的人格。

另外,通过影视教育,引导学生们什么是优秀作品。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影视艺术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赋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动而形象的内容与形式,使大学生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影视鉴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在1993年,中宣部、国家教委等部门就联合推出了百部爱国主义优秀影视片,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青少年道德品质的提高。历届大学生电影节也一直高举“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大旗,优秀的导演和艺术家们不断为热爱影视艺术的青年学子们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国产影片。这些优秀影片把党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展现给学生,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展现给学生,把反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影视风光片、文艺片也能通过优美的画面、动人的舞姿、亲切的解说,把大学生带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民族风情之中,使他们在心中升腾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最后,影视教育也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动力和广阔的空间。“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鉴赏主体透过有限的形式去捕捉无限的内容,要求观众在欣赏活动中积极调动情感,尤其需要想象、联想甚至幻觉等心理能力的发挥,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从视听信息中进一步读解作品更丰富的内涵,通过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乃至象征和隐喻的理解,去破译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主动参与和理性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有助于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影视教育的不断进行,如今,大学生电影节活动开展起来了,且一年比一年如火如荼。国务委员陈至立在给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寄语中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其意义已远不只于电影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电影节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加深了大学生对国产电影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的了解,活跃了校园生活,也促进了大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北京奥运会来临之前,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也在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上致辞说:“大学生电影节符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中的代表先进文化。北京2008年要搞文化奥运、绿色奥运,大学生电影节应当成为北京市的文化品牌,成为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5

作者:王明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大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为了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53-01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包括文化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追求以及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取向等个性品格。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多学科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激发想象力与创新热情,从而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开发打开通道。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能开发人的思维潜能。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多元化文化思想的涌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甚至消极颓废思想、以丑为美的思想、追求刺激的思想进入许多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的信仰,形成在价值观、伦理观、世界观、审美观等方面的人文精神危机,甚至造成了一些脱离时代要求的不合格的社会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深化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我国的传统教育片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片面追求纯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一些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多少意义,认为这与工作的技术、能力、水平没有任何关系,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只是一种摆设或者说兴趣;而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从事工作,面对现在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的选择是以个人掌握专业水平程度为尺度来录用的,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固然能增加自身的文学修养,但在就业过程中这些都是内在的,无法表露出来,因此,为了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学习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可以等到工作后再提高不迟。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能力层面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 和要求。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涤荡,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不断丢失,各种非主流意识的不断干扰。再加上我们在教育理念、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2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性,这种统一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人文素质教育对人类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没有人文素质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人文素质的提升可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促进他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历史背景,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能否全面和谐发展,同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息息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在重视科技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2.2 人文素质提高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前提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个性。不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吸收外国的文化成果。在人文教育中,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成样本,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人文精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3 人文素质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当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学科的不断分化与综合。科学就其本质来说,它要求人们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科学的整体性所以被分解成独立的学科绝非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局限于人类的认识能力。综合的时代要求人们具有综合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表现之一便是要求人们能够把握各种不同学科的智能结构互补。一方面科学技术要发挥其强大的工具性作用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为实现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取向,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强力支持。

龙源期刊网 http:// 2.4 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个在专业知识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没有本民族的人文素质的底蕴,便不可能成为替本民族排忧的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需要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大学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而如果缺乏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文精神的了解,那么他也不会对人类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必定可使其陶冶性格,对个人的能力有一个充分合理的认识与评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6

2.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虽然在微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更好的在微文化背景下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必须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带来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教师队伍对于微文化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对微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其有着全方位的认识,才能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利用微文化的优势,摒弃微文化的劣势;第二,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应的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对自身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的抵制消极文化的影响,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着积极的方向开展。

2.2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对于高校来讲,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能够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是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所以,需要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使其能够积极的面对微文化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也是大学生成才和成人的必要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对人生的选择,同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应对网络或者微文化的影响;第二,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压制性的打压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微文化,从而能够有效的规避微文化的消极影响;第三,促进大学生正确利用各种微工具,微文化促进了各种微工具的产生,这些工具使得学生获取和分享知识变得更加快捷,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微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工具,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3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应对微文化的影响,必须要营造相关的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使得课程的内容能够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同时,也需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之间的比例,要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关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运用到实践当中;同时,能够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4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7

1 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1.1 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 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 汇集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它除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外, 还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大学生在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己要获取的知识, 克服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

1.2 设备和信息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 拥有电子阅览室, 文献检索室等硬件保障, 同时拥有馆藏文献检索系统等系统软件, 为大学生自由学习, 获取知识提供了设备与信息技术保障。从而能使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料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修养, 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 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

1.3 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具备强大的信息采集、分类、整理、加工、储存、传播的能力。拥有图书情报学, 计算机科学等的人才。他们是熟悉信息检索业务的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 一般来说都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 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 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信息检索、信息获取的能力。这样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人力保障。

1.4 优美的学习环境优势

安静、整洁、优雅的学习环境, 积极、向上浓厚的学习氛围, 有着一种催人奋进, 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来馆内学习, 不但可以借到各种学习、辅导资料, 而且还可以在这里自习。这里窗明几净、环境优雅, 使人心情舒畅。名人、名师的名言警句, 让学生感到亲切之余又可以鞭策、激励他们成长。

2 图书馆文献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图书馆文献资源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种理论化的精神资源, 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人类物质资源相得益彰,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好书是人生的无声导师, 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人生目标、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参考。大学生通过了解和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书籍, 能使自己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修养, 陶冶情操, 提高个人品味和鉴赏能力, 认清社会上各种现象, 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同时, 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书籍,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资料, 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有关材料, 都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从而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2 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 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传统的相关文献能使大学生树立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通过把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就会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他们会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 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3 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基本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有关此方面的文献众多, 大学生通过阅读此类文献, 再结合正在深入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 他们就会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观, 会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同时, 他们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4 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 正在飞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大学生为更好地适应迅速改变的社会, 必须要具备全面的素质, 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而要全面提高这些素质, 就必须依靠现在日益丰富的文献资源。大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获得有益的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素质, 如通过阅读心理健康的书籍能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阅读科普文献能提高科学认识等。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的文献, 能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培养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协调发展, 进而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甘于奉献,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 图书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3.1 优化馆藏结构, 把好文献资源质量关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改善和优化,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建立以读者为中心, 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 品种丰富, 文理兼顾, 文献载体齐全的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文献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优质而丰富的文献资源越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 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就越大, 因此, 图书馆在采购文献资源时应特别注重文献资源的质量, 把好文献资源质量关。图书馆要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采购那些思想先进, 内容健康, 观点正确, 知识密度大, 艺术格调高的作品。以优质而丰富的文献资源发挥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独特作用。

3.2 积极开展导读活动

大学生进入大学, 除了在课堂学习专业知识, 课后还有很多时间去涉猎各科知识。更多的时间要利用图书馆藏书, 到阅览室进行自学, 在书海中汲取养料, 增长智慧。图书馆被称作为知识的“海洋”, 要在这“海洋”中获取知识, 必要的向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馆员能舍身处地从读者出发, 熟悉读者的阅读需求与阅读特点, 帮助他们熟悉藏书与目录, 辅导他们掌握书目文献检索方法, 引导读者寻找文献,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案,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能。通过阅读指导, 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摆脱“书海捞针”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的局面。要积极引导他们读有益于身心健康、文字精彩的书, 这对培养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良好审美能力是必要的。

3.3 开发网络资源, 发挥网络作用

丰富和开发网络资源, 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 图书馆应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网站。首先要把图书馆收藏的人类有史以来的传统道德、治国方略、英雄儿女革命事例等能震撼大学生心灵的优秀作品建成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 并发布于网上;其次, 要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时事从网上下载建成图书馆数据库以丰富信息资源;再次, 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购买一些已形成一定规模, 学术性强且检索途径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等。此外, 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要加强横向联系,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是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的一项新的服务性工作。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民主性、平等性和互动性, 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进行真正的、平等的多边互动交流, 从而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3.4 营造良好环境, 培育优良学风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离不开大学校园人文环境的影响。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 具有优美的人文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氛围, 能以特有的力量, 培养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的优良学风, 因此, 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安静明亮幽雅舒适的阅览室墙上挂着巨人画像, 张贴着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 都能够激发大学生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 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爱国热情,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加之馆约的制约, 无形中对大学生产生较强的约束力, 减少其行为的随意性, 进而把自己的思想精力凝聚起来, 久而久之便可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这往往是其它教育手段难以达到的。

3.5 提供优质服务, 实现服务育人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读者的赞誉, 更应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实际是一种传递感情的过程。首先需要馆员以语言美、仪表美、气质美等人格力量来有选择性地、有目的地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用高尚的行为和热情的服务给予学生指导、关心和鼓励;与大学生多交流, 多沟通, 在情感上与大学生拉近距离产生共鸣, 用情感“共鸣点”取得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同化效应”。用微笑、关心、热情传递文明信息, 以良好的形象和优雅举止为大学生提供示范和表率。

3.6 加强队伍建设, 保障教育功能的实现

高校图书馆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保障。因此, 必须加强图书馆内部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备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 了解大学生心理变化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树立“育人第一”、“读者第一”理念, 能够做到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和要求,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把日常工作真正融入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基地, 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要利用其资源优势, 服务优势, 环境优势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并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彩云.试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 .

[2]郑晓东.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7) .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大众传媒 思想政治教育 逆作用 对策

大众传媒时代,多元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既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同时让人们看到了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消解。

一、逆作用的内涵

大众传媒大量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各个领域中,使大学生对其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也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是消极影响。大众传媒的逆作用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大众传媒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的负面影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甚至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二、逆作用的表现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及教育情境等因素产生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者抵抗的一种反应态度。某些媒体为博人眼球,往往会报道一些被包装过的、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新闻事件,其所传播的不良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强烈对比,由于猎奇心理作祟,大学生往往更容易选择相信媒体的宣传报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的意义产生质疑。

2.忽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当下鋪天盖地都是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两级分化,党群矛盾、干群矛盾、群体事件的负面新闻报道,主张西化、淡化意识形态的声音不绝于耳,直接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分化。价值观念的分化必然聚积为意识形态的分化。大众传媒进一步消解了对于权威、传统的信仰,侵蚀和削弱了国家意识形态。

3.信息污染

网络给人类的交流与通讯所带来的便捷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信息污染难题。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社会传媒等渠道获得信息日趋增加,互联网和社会传媒传播内容复杂烦乱,大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极易产生道德冲突、道德价值取向错位、道德相对主义盛行以及社会责任感弱化等不良现象。

三、逆作用产生的原因

现代大众传媒的逆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容回避的。我们应深化对逆作用的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分析逆作用产生的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在大众传媒时代,特别是手机、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不能背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生活形象。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没有及时更新自我的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导致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不够完善,缺乏与时俱进。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封闭

大众传媒逆作用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单一、不够开放。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居象牙塔之内,他们的逻辑思维往往是单向的甚至是封闭的。由于大众传媒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了多种媒体形态的融合,以往封闭的社会被网络世界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就必然对原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巨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者如果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于用传统思维来分析和解答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学生往往缺乏说服力。

3.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方面是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生存在这个时代中的“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可以获得“任何想要的资讯信息”。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运用,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来源和更为自由的思考空间,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从而降低了教育者的权威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表现为强制性、灌输性的特性,用“必须”、“应该”、“不要”等绝对化的语言,把抽象的思想政治观念从外部注入于教育对象身上,而往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发展现状和接受程度。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日显滞后,导致了大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胜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产生逆作用。

三、积极应对大众传媒逆作用

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量是以往任何社会所无法企及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走出“象牙塔”,以积极的姿态应对逆作用。

1.关注当下

大众传媒时代,教育客体主体化、现实与虚拟共存,人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捕捉第一手的资料,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搜集普遍关注的热门事件,通过课堂讲授或者名师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科学看待各种新闻事件,化感性认识为理性思考。

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大众传媒时代,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特别网络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要求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学校、家庭、社会、第二课堂等方面联系起来,形成“传播的合力”,联合整个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抵制大众传媒逆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党的组织、宣传部门要做,党的其他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做。要充分发挥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覆盖全社会的工作机制。”

3.发掘大学生主体性

改变传统的以灌输式教育方法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注重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对话意识。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是通过鼓励大学生建立各类型的社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高校要为大学生社团提供一系列支持,包括学术指导、制度管理及经费等。通过这些支持措施,使大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最终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新.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7.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弱势群体,他们主要指城乡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高校的学生中也日渐形成了一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关注。这个群体有的来自于社会弱势家庭,有的具有不同于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独特特征。这些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一部分,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这部分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高等教育的成效、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甚至有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危险。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身体、心理、环境适应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具体说来,这部分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经济拮据型。主要是指贫困生。他们交不起学费,生活十分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部分人当中有的表现得更努力、积极,主动去争取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减轻经济负担,化压力为动力,变弱势为均势甚至优势;有的则经常生活在焦虑、自卑之中,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学习上投入不足,成绩不好,拿不到奖学金等甚至考试还不及格。后者由于经常得不到“实质”上的关心,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问题严重时容易走极端,如偷盗、自杀、辍学等。

二是生理缺陷型。主要指身体残疾、有缺陷、体弱多病的学生。这部分人在学生当中占的比例不大,但其弱势不可忽视。他们当中有的对自己的长相、体重极不满意,有的身材比较矮小,身体局部畸形或残疾,有时受到同学的挖苦嘲讽,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表现得比较自卑、忧郁,总是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伤害,做起事来瞻前顾后,畏手畏脚。

三是心理脆弱型。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打击,经受不起较大的挫折和失败,对周围事物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一旦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往往表现得比较忧郁、失落、悲伤、精神压抑,最终导致心理畸形,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走极端。轰动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心理畸形导致的极端行为。

四是胸无大志型。这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意志薄弱,缺乏进取精神,很少考虑自己的将来和发展,放任自流,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经常逃课,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吧、录相室、电游室、桌球室、歌厅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学无术,经常有多门课程补考甚至重修。他们不仅不关心自己周围发生的事,对自己的事也漠不关心。有的违反校规校纪,经常晚归、夜不归宿甚至在校外租房。有的经教育后仍屡教不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老师与家长共同做工作都无济于事。

五是交际自闭型。这部分学生往往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懦弱,缺乏基本的交际技能,在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有心事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甚至自己的家人进行沟通。有的缺乏集体意识,经常离群索居,独来独往,交际范围狭窄,将自己自我封闭,缺少人们的关心。有的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或者不敢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有的不能主动去适应新环境,遇到挫折或打击就自我逃避,沉默寡言,一个人承受各种压力,常常将自己的各种想法、打算闷在心里。

六是基础薄弱型。有的来自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省份,有的来自教育基础好的城市,进入大学时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压力大,学习上非常吃力,加之不够努力,时不时有补考甚至重修,大多难以通过英语四级;也有的原先学习基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学里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一蹶不振,由学习上的优势转化为弱势。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探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家庭的原因。这其中又包括经济、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原因。有的来自老少边穷、农村地区,有的父母是下岗职工,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有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小孩过于宠爱、纵容,对其成长大包大揽,导致小孩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很少花时间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有的家庭经常闹矛盾,父母婚姻不和,有的甚至是单亲家庭,与子女交流不够,导致小孩性格孤僻、自卑,产生消极、厌世情绪,给他们的成长蒙上一层阴影;有的家庭对小孩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小孩的正常成长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他们产生反抗、抵触情绪。

2、社会的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对部分下岗职工、残疾人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等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不够,导致贫富悬殊过大,从而

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子女求学、成长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逐渐侵入校园,学生的各种观念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他们常常表现得有悖于常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面临着就业、竞争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峻挑战;独身子女的增加使得他们依赖性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缺乏。

3、学校的原因。应该说,许多高校对弱势群体还是给予了充分重视,但收效却并不明显。有的对弱势群体的危害及其社会影响认识不够,“重视”停留在表面,配套措施不完善;有的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方法陈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堵不疏,不注意社会变革时期弱势群体的新特点和具体情况,没有分类教育的措施,常常“一锅煮”,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缺乏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挫折意识、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使得弱势群体学生在交际、竞争、就业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有的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稳定,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教书与育人被割裂开来,对学生关心、引导得少,有的弱势群体在同学中受到歧视;有的不重视跟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常常是学生出了大问题后才与家长进行交流,工作严重滞后,缺乏主动性。

4、学生自身的原因。从前述六种弱势群体类型来看,在当前高校,一些学生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价值缺失现象,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弱势,不注意将自己的弱势转化为优势,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包袱;有的学生自我定位高,个性要强,功利思想严重,遇到挫折就情绪失控,而不是分析客观原因,找对策,导致心结越来越多;有的道德观念、纪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适应环境能力差;有的学生心灵空虚,经常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产生了厌学甚至厌世情绪,较少与他人交往,集体意识差;有的面对家庭、社会、学习、就业的压力无所适从,压抑、苦闷、悲观、无助情绪潜滋暗长。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由于弱势群体的特点,在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有针对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也要有符合弱势群体特点的针对性的举措,结合他们的实情,注重工作的实效。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我们认为:

1、工作思路上要体现创新,构建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干部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社会要关心弱势群体,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帮扶,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良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给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空间;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台帮扶弱势群体的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学生弱势群体的成长;所有老师都应该本着“一切为了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原则,在教学、管理、思想教育中对弱势群体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和关怀,真正努力做到“有教无类”;注重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家长、学生干部三者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关心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2、工作途径上要保持顺畅,搭好网络教育、文化活动、个体教育三个平台。弱势群体往往与人交流较少,他们更愿意通过虚拟网络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网络教育中,要做到网前、网中和网后教育相结合,主动搭好网络教育平台,使他们愿意与人进行交流;要构建区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将不同学校的弱势群体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实行资源共享。在文化活动中,要注意结合弱势群体的特点,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愿意打开心扉,在锻炼中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在个体教育中,既要体现政策导向,也要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愿意真诚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真正从教育中得到启发和帮助,从而逐步削减弱或消除弱势。

3、工作态度上要注重务实,树立政治意识、超前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要从人才强国战略、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来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能认为对这个群体的教育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重可轻,可粗可细;要对弱势群体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不仅对他们当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也要及时跟踪并且准确预见他们当中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要把学生当作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并针对弱势群体的特点,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热情地为他们服好务,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关怀,一种包容;要对社会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也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责任化作切实的行动。

4、工作原则上要用心育人,做到关心、爱心、细心、耐心。弱势群体比其他大学生更需要关心、支持、认同、帮助。在工作中首先要充满爱心,做到“精诚所至”,用真情去打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他人的温暖;在有爱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的言谈举止,从话语和行为中细心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由于心理等各方面原因,在做思想工作时,可能会遇到弱势群体的抵触、冷淡,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自己的言语是否考虑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从而加以改进,用良好的耐心去交流、沟通、说服,跨越交流障碍,达到“金石为开”的教育目的。

5、工作方法上要保持灵活,体现工作的主动性、目的的针对性、方法的系统性、手段的多样性、结果的实效性。在工作主动性方面,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主动与学生交流而不是等学生找上门来;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思考,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一个救火队员;在目的针对性方面,要围绕“如何使他们走出弱势,将弱变强”、“如何提高他们的生存竞争力”下功夫,实行分类目标管理;在方法系统性方面,要多种方法并用,如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在手段多样性上,要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输血与造血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整体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在结果的实效性方面,要因材施教,要分层分类采取措施,最终使弱势群体在教育过程中,从自省走向自立,从自信走向自强。

6、在工作措施上要强调配套。一是建立分类建档制度。将经济拮据、生理缺陷等六种类型的学生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个人小档案,输入计算机进行系统管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建立教育质量跟踪制度。定期对各类已教育对象进行质量跟踪,了解教育质量情况和效果,对于表现好的要及时鼓励,表现差的要继续进行教育,并在摸清原因的基础上注意结合实际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通过学生党员、团委学生会干部、班长团支书反馈信息,了解弱势群体情况,形成完备的信息库,准确分收集,科学分析,认真处理,保证能及时了解到最需要关心的同学并能给予帮助。四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预警制度。对于弱势群体学生易出的问题要有预案,对于在部份同学身上发生的问题也要对其他同学进行预警,便于将各种问题的负面效应和后果降低到最小。此外,学校还要针对不同群体采取配套措施,如对经济拮据型加大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扶助力度,建立爱心基金,对经济拮据型、生理缺陷型设立自强奖学金;对心理脆弱型、交际自闭型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心理辅导,对基础薄弱型实行“一帮一”工程,通过优秀学生的帮扶带动后进学生。等等。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10

2012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03 班

年级: 大二

学院:

姓名:

学号:

2012年

8月 30 日

延安红色景区对大学生的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研时间:7月8号—7月18号

调研地点:陕西延安

调查对象: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

调查主题:本次调查以考察延安革命圣地,学习革命先烈,体会延安精神为目的,来提高现今大学生勤奋、刻苦、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服务社会的责任,从而加大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问题

调查人员: 指导老师:

前言:流年似水,岁月纷呈,漂流几载阴晴雨暖;蓦然回首,栀子花开,汇集几度稚嫩春秋。为缅怀革命先辈,弘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学院组织全校各学院各专业优秀学生进行了暑期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此次活动分别赴山西、陕西红色景区革命圣地学习革命精神,重温党的历史。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一名追求上进的青年,选择延安,选择延安精神,是对艰苦条件下革命先烈的追慕和敬仰,是对个人的灵魂的涤荡和精神的洗礼,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肩负起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正文:

转眼几天的延安考察就结束了,时间虽短,但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虽然经历了几天的阴雨绵绵和雨后晴天的曝晒、路途奔波劳累,但并没有削减我们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兴趣。早上六点我们坐神州行旅行社大巴从学校奔赴延安,在去延安的一路上,沿途我们先后经过山西武乡县的八路军游击战纪念馆,山西晋中市平遥县的古色韵味——平遥古城,陕西省宜川境内陕峡谷之中的雄伟壮观——壶口瀑布、大禹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宝塔山等。参观于这些革命胜迹之中,众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处处浮现出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重温这段历史,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这片红色土地所承载的历史厚重。而听到、看到最多的却是“延安精神”这几个字,让人感触最深的依然是延安精神,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就是目的地——延安。

我们是在第二天傍晚时分到达的延安并在宾馆住下,第三天早上早饭后我们就前往延安的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我对这几处进行了比较深一点的了解,尤其是枣园。听完导游的介绍,大家特兴奋,期待着免费品尝延安有名特产——狗头枣。一到地,大家纷纷挤下车去品尝,半小时过后,大家回来时已是大包小包大枣特产,要带回家给亲人,也不枉来一趟西安。

以下分别是我对延安革命圣地以学习革命先烈精神、维护红色革命圣地文化遗产及对现今大学生信仰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诠释。虽然不精,但通过考察学习和查找资料让我对历史、对党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枣园

第三天早上我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来到枣园革命旧址,我首先想到这里肯定有不少红枣,但是进去没看到红枣看到不少绿色的枣树,长得葱葱笼笼。忘了这不是枣熟的季节,只能在大枣专卖店买到大枣干,和用大枣做成的其他的美味的食品。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在枣园呆的时间比较短,大家买完特产就匆匆上了车去了下一个目的地了。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

二、杨家岭

买完特产狗头枣,我们就去了杨家岭,里面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中央大礼堂——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地。党的“七大”会址。这座礼堂确实有些陈旧了,白杨木的条凳已经发黑,红色的旗帜颜色变暗。灰色的砖房,饱经历史的沧桑,它见证了60 年前那段辉煌壮丽的篇章;金色的红五星镶嵌在高高的屋脊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主席台中央悬挂着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头像,讲台正中央悬挂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大旗。两旁的白墙上挂着鲜艳的党旗,置身其中,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次大会的热烈氛围。接着,我们一行参观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老一非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过的窑洞。窑洞里面的摆设极为简单,一张床、一把椅、一张办公桌等简陋的几件家具,便是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时工作和生活的真实环境。在毛主席居住的窑洞外有一个小石桌,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接见美国进步记者斯特朗,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杨家岭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并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延安革命纪念馆

我们坐车至延安革命纪念馆,一路上充满期待,到了果然不错,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 1 公里处。建于 1950 年 1 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一到那里,我们集体就兴高采烈地拍起了照,在那里我们留下了足迹。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

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历史教材,是中国 20 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在陈列大厅里,展出“延安革命史”和“西北革命斗简史”运陈列手片及千塑、油原等展现了党阶级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法,以 800 余幅照件革命文物及雕画、图表、场景复品形象、生动地再中央及老一辈无产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延安新市场”,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景象,有当铺,有理发店,有祖孙同乐,还有打铁的场面等等,使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人们自力更生的场面,感觉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年代,令人感触颇深。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我对延安精神有了一个更加真切的认知。

总结分析

此次暑期考察之旅主要是让当今大学生体会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及现实意义。让我们回顾了延安在中华民族抗争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鼓励当代大学生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到延安精神的实质,我更加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将延安精神与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为今后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好好的服务社会。还有对团队精神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从开始的不熟,到最后的无话不说,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这次的延安红色之旅很高兴,很快乐,也是我人生中一个很美回忆点。

延安精神是那样的振奋人心,那么,如何将延安精神渗透到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两课教育中来呢?延安精神是整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源泉,作

为高校辅导员,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延安精神。作为大学生,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革命前辈在信仰的感召的奋斗和牺牲,使我们隔着遥远的时代被感动,获得了或者说坚定了信仰的力量。信仰支柱是最可贵的财富,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获得长足的进展,但人们面对物质世界,自然而然地会更多地注重现实功利,在物质财富积累过程中,精神财富慢慢遗失了。所以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信仰的有无、信仰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一个有坚定信仰的民族才可以创造开天辟地、换来人间的伟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此时此刻,展望征程,应该把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分忧,深入到精神、信仰之中。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还很长,需要一座精神的延安塔。我们要做精神的富有者,让精神成为一生的动力和财富。希望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得更加完善,让更多的人能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让革命传统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张国臣等著.理想、信念、信仰.郑州: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3、王文章李明贵.延安精神与“三个代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超越极限高考优秀作文下一篇:名师教育讲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