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精选8篇)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篇1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

从以上表格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研究群体仍然集中于高校,对于农民工、教师、研究生等具体的对象研究仍然不够深刻、全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涵义的研究

(一)人文关怀

关于人文关怀的涵义,理论界在一定范围内已经达成了共识:即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尊重人,强调人,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有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实践活动。黄正泉、王健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体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借鉴学术界已有的观点,我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心理疏导

对心理疏导涵义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是广义上讲,是教育和管理领域中提到的,主要从思想和社会关系这一角度阐述,指的是按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使用心理学知识与技巧,通过理解、支持、共情和沟通等方式,改变人们错误的心理认知和思想观念,其目的是完善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思想和行为等,从而降低或消除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二是狭义上讲,指的是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心理疏导疗法,它是医疗机构中,由专业的心理专家或心理医生,对有心理问题的个人或集体采用心理治疗的医学理论和技术,进行疏通引导,实施一系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使其拥有健康协调的人格,从而真正实现心身健康的目的。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大学生心理和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与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以同感、共情的心理学技巧缓解其心理压力,宣泄其不良情绪,促使大学生在心理自建的过程中真正解决思想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内容构建的研究

(一)人文关怀

王东莉教授在其著作《德育人文关怀论》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建构应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系统来进行认真的考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到引导人的终极追求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由表层往深层推进的过程。她认为,在以“人”为核心、以人文精神为精神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追求的思想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建构,应以尊重、关心人的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为价值取向;以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塑造独立人格为本质特征;以培养人的伦理情操、完善人的道德境界为核心内容;以建构精神家园、引导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王建文在《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资源》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内容的建构,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指导下,继承中国文化中的伦理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注重人格修养,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上述两位学者都是从宏观上来构建人文关怀的内容,我认为还可以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把人文关怀的内容具体化。

(二)心理疏导

安娜在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的论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心理疏导内容主要包括:人际交往疏导,学习疏导,生活疏导,就业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确实要根据大学生思想和实际需要,对他们在学业、就业中出现的不解和迷惑及时引导和解决;对他们在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出现的困惑和迷茫要进行恰当的沟通和疏导,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必要性的研究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必要性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实现国家育人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这种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的尊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要注重人文关怀,把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既要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的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的需要,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去,又要做到以心理疏导为立足点,充分调动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教育内化的能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刘顺厚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论文中指出:“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青年期,在生活经历上涉世未深,其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正处在心理成长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特别是处于改革大潮中的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挫折承受力不强。他们面临专业学习与求职就业及生活压力、人际关系与情感的困惑、恋爱危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而且。当前由于社会转型加剧和教育改革力度加大带来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大学生的不安全感增强,心理压力加大。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引发出诸如厌学、萎靡不振、自暴自弃甚至胡作非为等行为,如不加以排解,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并适时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准确把握学生需要,以此来缓解或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会让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的变化和新的思路,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更加突出的体现出来,对于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又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性内容。事实证明,只有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被大学生接受,才能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心理疏导,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保证和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高校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构

建和谐校园,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真诚地对待学生,真正地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以此达到化解思想矛盾、提升思想认识的目的,实现育人目标,为和谐校园提供和谐因素。

五、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现状的研究

对于现状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取得的成就,一个是存在的不足。

(一)取得的成就

1、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进一步重视。因此,全国各高校也在党中央、政府的要求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从社会本位逐步向学生本位过渡,深入贯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以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出发点,以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关注学生需求、培养道德人格及其全面发展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2、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途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各高校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需要,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文意义和关怀价值。比如,天津大学举办一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制定一份就业能力培训课程计划;推动“一帮

一、结对子"活动,全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人文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学校文化内涵、精神底蕴的重要表现,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 影响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高校在人文环境建设中还特别突出学校本身的特色及学校的文化层次和内涵,积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提供设施优良的活动场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设人文景点,使学生在情感、品德、意志等方面得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升华。

(二)存在的不足

1、只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而教育者往往只从自身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出发对学生施加教育,而不管学生需要如何。并且,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政治性仅仅是其中的某一方面,而不是全部,它还具有培养人内在价值的功能。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把对道德知识的获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惟一旨趣,甚至作为最终的目的,过度关注道德理论和道德原则的灌输,用概念和理论体系建构的“科学世界”取代现实生活世界,那么,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失去它本真的意义,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弘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就无从谈起了。

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错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疏导人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必须把“人”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承担着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与具体的组织管理工作相结合是必要的,有意识地将教育融于管理之中更是有效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放弃“教育”的角色,以日常行为和活动的管理工作来代替教育的职能,以致使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对付突发事件和违规行为的应急“救

火”者,思想教育的对象由此从“人”转至“事”,从对人的精神感化也转到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错位。

3、学校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认识不足,没有建立专业化、系统化的心理疏导机制。由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育方式是新时期提出的,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所区别,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学校在理解上有所不同,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没有建立一支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师队伍。

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原因的研究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作用的发挥仍然不尽如人意。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现象原因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很多原因都是从这里引发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指导思想上的偏失。特别是应试教育片面地强调选择人才,从而将学生完全置于被动接受和消极适应的地位,忽视其个性特长,限制和压抑其个性生命力的发育与发展。第二是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单一。往往只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灌输,采取的仅仅是“填鸭式’’教学,方必然会影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和主体性的发挥。第三是评估体系的单一性,即用分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标准,它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继承与接受,轻视运用、批判、创造各种能力,更无视学生作为终身学习之动力源泉的理想、意志、操守等非智力因素。

(二)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远大于学校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任性懒惰的生活习惯;有的家长重智轻德,重智轻能,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家庭条件好,经济收入较丰厚,容易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有的家长要求不严或教育不当,对孩子不是过于宽容就是放任自流,或者动辄打骂,粗暴行事,家长对孩子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强制多于慈爱,冷酷多于温情。还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如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祖辈照顾或者一个人独自生活,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养成缺乏必要的监管;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父母经常吵闹不和,孩子的性格发展在某些方面明显滞后,反映出求知欲和奉献精神较差,自觉性和自制力不够,缺乏社会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为子女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还要加强对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家长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修养、言行举止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使家庭教育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温暖。

(三)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大众传媒的膨胀 和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使原本相对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走向价值观念多元化 的时代。价值多样化必然引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可能是从无序到有序,最终确立一种新的主导价值观,也可能是主导价值观被摧毁,而新的主导价值观又没有确立,导致社会总体价值目标的失落,从而造成社会心理的失衡与混乱。因此,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必定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七、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途径的研究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其效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者们对途径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了解学生的思想

动态和心理特点,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独立的人格。

王薇提出,“充满人文关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承认和尊重大学生个体心理、思想上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彰显能动性与创造性,使大学生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强调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育对象发展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和心理疏导能力。并且要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双向互动的交流,形成欣赏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在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应该具备应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令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踏实勤奋的作风,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合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宋劲松,王滨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论文中认为,个人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心理和谐又是以自我和谐为基本。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有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甚至危及生命。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心理学的方法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各方面的心理因素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篇2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及必要性

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

人文关怀指的是对人的生存、发展状态的关注和关心, 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建立一种具有内在尺度的价值取向。在现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凸显了人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我国建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帮助。而且, 目前人文关怀已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在一起, 个体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人文关怀的意义更重要。

2.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近几年, 我国经济一直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 有些人就认为:认为我国的各项建设都处在比较领先的地位。其实我国的文化建设、教育建设都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心理问题而引发高校一些事件, 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造成某些事件的重要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透过问题看本质, 发现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要着重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让大学生的心灵充满正能量[1]。

3. 建设和谐校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将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 是学校架构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综合能力, 在倡导和谐校园的今天, 更应当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内心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最主要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机械。

目前, 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切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实际, 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纯地将其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去操作。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具体问题:教育方法单调, 缺少创新;缺乏实践体验;忽视内化作用。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让思想政治教育重新焕发活力[2]。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的变化。

目前, 国际形势变化迅速, 国内社会深化改革的进程也在快速推进,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要素对教育的影响, 在外部环境发展和创新的作用下, 寻求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

3.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他们具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感及不同的意志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个体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首先, 大学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下成长, 他们内在的素质和能力是不相同的, 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即使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也会遇到种种障碍, 开展工作非常不顺利。其次,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内化和外化作用, 但大学生的受动性、受控性和可塑性是不同的, 他们处于从属的地位, 使得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依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个人准则发挥作用。而学生是否主动配合教育者, 则完全不受控制, 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很容易造成学生之间参差不齐的情况[3]。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1. 增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有效的学生参与机制。

大学生已经具有非常独立的人格和相对成熟的心理特征,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采取机械的灌输教育法, 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不利于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 而且缺乏特点和吸引力的教育方式很难提高教学效率, 对学生的成绩也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育过程中增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比重, 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特征。理解和宽容,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学生重新拉回到思想政治的课堂上, 强化教育的效果。在构建相关的参与机制方面, 学校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着想, 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 坚持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 使参与机制能够适应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 学校可以开设挫折意识教育及生命教育课程, 让学生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在学业、情感取得成功的同时, 个人魅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师应当经常深入到学生中,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情况, 对不良的心理特征及时进行疏导, 把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有机地结合到一起[4]。

2. 加强师生平等交流, 构建师生和谐交流机制。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教师中心论”理念正在逐渐消失, 将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屈从关系变为平等关系是大势所趋,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在师生交流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 理解并引导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等精神层面的追求, 充分包容和认同学生的差异, 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强权逼迫学生, 要更耐心地发现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所在, 再依靠合理的方式化解问题。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法要转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把教师的所言和学生的所想充分结合起来, 有效获取学生的认同, 让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 更多地倾向于做知识的引导者和人生的引领者, 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之后, 才能真正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顺畅沟通的渠道, 这样学生就愿意与老师谈心, 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 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建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 特别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并不等同于思想问题, 两者的解决方法明显不同。解决心理问题时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将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重视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健全完善大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 促进交流渠道畅通, 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 引导大学生心态良性变化, 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以此培育大学生的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 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 培养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与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 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 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取得成效[5]。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它的受众群体庞大, 影响的维度非常广, 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有着显著的作用。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顺应时代的发展, 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而且在全球化蔓延、科技飞速进步、信息空前开放的今天, 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 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逐步增加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的比重, 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气象,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马德秀.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改进高校思政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3) .

[2]伍揆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保障体系的构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 (2) .

[3]关雅梅.人文关怀———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1) .

[4]郑伟福.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三个维度[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双月刊) , 2011 (3) .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篇3

摘  要:本文针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思想政治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标的确立

随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得到了发展和明确,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纳入到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中来,在原有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一个怎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社会中的竞争和合作,用相对人性化的方法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

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关怀法。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容易看到一些人文关怀的方法,如教师会主动找学生谈心,在课堂上会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环节,畅谈想法等等,教师也更为尊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看法和观念,并能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二)心理疏导法。心理疏导的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如常见的激励疏导法、公平疏导法、毅力疏导法、换位疏导法等发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和创新使得学生更加的体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力量,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能够客观的对自身进行评价,强化自身的毅力,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奠定了基础

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高校所关注的问题,高校中存在心理咨询室是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表现。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学生不乐于去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不愿意去对其进行认知。加之学校在对心理咨询室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也呈现了一些不足,使得校园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没有得到客观的发挥。随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校园心理咨询室又重新“火”了起来。如一些高校对心理咨询室的重要性得到了客观的认知,增加了心理咨询室的数量,并对心理咨询教师的素质进行了规范和提升,完善了心理咨询的队伍,多元化的建立了心理咨询模式,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开拓了更多途径。可以说随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像心理咨询室这样的部门的存在和发展。

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指导和配合下,原有的师资队伍已经不能够满足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主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合力的问题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没有形成这种合力,使得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显得过于零散。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前提下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更好的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的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要增强教师的心理疏导能力,体现出为学生发展铺路的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选择更为有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可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激励,有效的带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

五、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结合

在高校的整个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中,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可以脱离整个校园环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带动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更好结合,并且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比如我国的校园文化中所体现来的一种约束和制约作用,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媒介将这种约束和制约作用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和约束作用越发的明显。同时,以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来发展新的校园文化,使得整个校园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基础带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结合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便于更好的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行为、思想、目标的结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尊重和体现“人”的价值基础上开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铁英.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新课程研究.2010(5)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篇4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

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在钢材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在巨大的指标压力下,邯钢出台了系列争夺市场的挖潜增效措施,给职工压上了沉重的担子。因此,“以人为本”如何“为”,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干部队伍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因此,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和理念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最主要从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方面入手,通过对职工心理、身理等多方面的关注与关爱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途径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职工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职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职工自尊自重、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二是关注职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关注需求我们就要抓住要害,就要依据需求合理实施相应的疏导措施,达到稳定职工心里的目的。邯钢的发展必须充分依靠广大职工,为职工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薪酬保障,为职工提供职业发展通道。一要树立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对于职工的合理化的建议,应予以积极采纳,对于职工取得的成绩应大力表彰。二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通过岗位竞聘、项目提成制、组织考察等形式,让合适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让每块金子都能发光。

三是掌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式。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职工的心理需求,了解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心职工的疾苦,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形之以身,交之以心,这样才能从职工那里得到理解,得到信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

四是关注职工价值取向,要对职工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发挥。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无非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拥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另一方面,就是获得较高的个人收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对职工的正确价值引导功效。正面的教育与职工价值的自我实现,有利于职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当职工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企业利益相联系在一起时,就能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精神,支撑这种精神的,就是职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们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必须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进行探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建立便于各级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对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要大胆启用。压担子,给待遇。要唯才是举,举贤选能,打破论资排辈用人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在充分发挥潜能的同时,得到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益、工作责任相适应的待遇。此外还要用政治提拔杠杆,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二、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现实意义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是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以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而工作方式方法比较单

一、工作思路比较狭窄即为其中之一。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把问题症结锁定在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对我们有一种勇于创新、视野顿开的感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实际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总的看来,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是稳定发展,最难得的是人心思齐。注重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既实现对广大职工物质生活的关怀,也实现对广大职工精神生活的关怀,关注职工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帮助职工走出心理困惑和心理阴影,解除职工畏难情绪,树立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推动企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心态,使他们蕴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从而较好地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意味着要遵照人性的基本规律,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优化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为员工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撑,它传递地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一种思想和理念,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三)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企业,是发展企业的基本要求。广大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以及和谐企业建设的主要力量,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举足轻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尊重员工的个性,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只有职工的心理

健康、生活积极进取了,才可能在企业内部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才可能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篇5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重视,但其所起到的效果却往往不及预期。本文从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普遍问题出发,结合烟草行业职工思想现状,浅谈如何发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烟草行业如何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形成,源于1957年毛泽东通知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说法。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转型,新思想观念的不断涌现,企业员工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即体现在主体意识的增强,也体现在消极价值观膨胀可能性增大。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开始为企业所沿用。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于企业发展领域,理应是希望通过对员工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引导工作的加强,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确保员工在投入工作时有更为热忱积极的心态,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既然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收到广泛重视,它是否对员工起到了激励作用,它的效果如何?本文从该问题出发,结合烟草行业职工思想现状,浅谈如何发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烟草行业如何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自我价值实现和心理建设存在不足

鉴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对象是广大员工,新罗区烟草专卖局抓住“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两个关键,在全局范围内就员工的思想动态开展调查,旨在就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为企业的思政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5份,调查对象涵盖所有在职员工。此次调查呈现出几个问题。

1.员工具有浓厚的自豪感。在“您是在本单位工作而感到自豪”一题中,62.3%的员工选择了是,没有一名员工选择否,其余35.6%选择还可以,0.2%认为不好说。

2.员工的自我认同感较弱。与员工高度的自豪感相比,并没有等数量的员工对自我价值表示肯定。在接受调查的146人中,仅有38.4%选择任务现任工作能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其余分布在还可以、不能、不好说三个选项当中。

3.员工的心理问题需要关注。在“您在工作中是否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问题中,54.8%的员工选择了有些时间多,有些时间少选项,有一名员工甚至觉得经常遇到不顺心的事,只有15.1%觉得没有遇到过。而对于不顺心事情的处理办法,大多数员工都认为可通过各种合理方式淡化情绪,但是据笔者事后问询看来,对于具体调整心情的办法,很少有员工能说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从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多数烟草职员对加入烟草行业有着强烈的自豪感,但在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及心理建设方面,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仍需加强。

二、破解员工自我定位、心理建设两大难题――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调查显示,员工在自我定位和心理调试两方面存在偏差,而这两方面问题,共同指向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需要尊重人的诉求,要发挥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做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笔者看来,必须通过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1.正确理解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

何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其概念来自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1]的提法,该提法的本意是要加强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却也为我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1.1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至少包含三个内涵。一是“人”,即人文关怀应是以人为本位出发的;二是“文”,指的是人本位又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即社会背景上的;三是“关怀”,既然是人与文的并举,我们的人文关怀需从关爱员工着手,在具体方法上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政治需求、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内容。

1.2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也非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源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催眠术(后期转向自由联想)。催眠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虽然后来弗洛伊德本人也不完全持肯定态度,但它却为思想沟通的方法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在思想工作上,我们赋予其更为深刻的涵义,即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主体平等对话,以解释、说明、同情、支持、理解和帮助等方式,与对象主体一起进行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2],从而促进对象心理平衡健康、人格健全。

2.充分发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3]将此观点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2.1用“以人为本”建立激励人的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即是以人为本,我们出发点就应该是广大员工。要更加注重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员工创造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良性发展环境,从而挖掘人才、利用人才,帮助员工尽其能、尽其责,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光热。如何在以人为本下做到人尽其用,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更加健全的成长机制。需充分尊重员工合理要求,为员工的成长创造出有利的薪酬条件、晋升机制、物质精神激励等客观条件,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前提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不足及成长的空间,启发他们找到提升自我的方法,在对话开展的帮助员工进行自我教育警醒,实现在自我管理中认同自己,肯定个人价值。总的来说,就是要尊重员工、教育员工、培养员工、成就员工。

2.2用“需求导向”建立凝聚人的机制。更加注重员工的社会需求。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把握以人为本的同时也需关注员工的社会需求。这里的社会需求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就是说,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除了基本的薪酬方面,还要注意解决员工在工作上、生活上、经济上所可能遇到的多种问题,注意解决具体的事,而不是只把工作停留在大话空话上,既要讲道理也要办实事。如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及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更为广泛的员工医疗补助,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更多地关注困难职工,对困难职工进行建档帮扶;注重员工主体作用,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增加他们的主人公意识;关心不同层次岗位员工的不同需求,倾听各个员工的心声;发挥工会职能,多组织文体活动,给员工更多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来增加员工的幸福指数。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员工们也会愿意自觉、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发展建设中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2.3用“心理引导”建立关爱人的机制。由于的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强,员工在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承受着较以往更多的压力,而面对人际关系、职位晋升等多方面挑战,员工的紧迫感、压力感、无助感、危机意识可以说是空前的。因此我们需把心理疏导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范畴,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

2.4用“企业文化”建立引领人的机制。在烟草行业,国家局、省局、各市、县局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理念,且重点各不相同,近年来已逐步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构建体系,可以说我们并不缺乏企业文化,所关注的应该是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体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用提高全员参与意识促生根。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单纯的企业发展文化,它既是立足企业发展也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即是成就员工。二要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促发芽。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者,员工个人素质的高低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否能够真正取得成效的关键。除却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外最要的是要提升员工的思想水平尤其是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承载者,员工理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让企业文化更好地在企业发展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三要用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促成长。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性质不是一味的索取,是要用更为深切的责任感,以服务烟农、服务零售户的意识担起现代烟草发展的新使命。这种责任感的落实,就要把企业文化与具体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不同的企业文化理念,让企业文化具体可行,能够为如何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建设责任烟草指明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发展需要企业高度重视,也需要全体员工广泛参与,需要运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创新方法。当今社会形势多变,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更需要我们对此工作进行不断探索,发挥出其更为显著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篇6

近年来,由于政策的原因和社会的发展,进入部队的单亲家庭战士和独生子女增多,与以往战士相比这些战士由于其生长环境和教育的原因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讲单亲家庭战士具有给部队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单亲家庭战士

所谓“单亲家庭战士”是指生长在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长大参军的战士。相比于双亲家庭战士,单亲家庭战士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一、自卑感较重。由于家庭成员的残缺,致使单亲战士的心理上自卑感较重。具体表现为:感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或者由于过错受到批评时,容易背上思想的包袱,情绪低沉,遇到挫折和坎坷时,更容易联系自己不幸的命运,倍感自己孤独、寂寞;不愿意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的事情;看到战友的父母双双来队时,心理有种失落感,产生逃避心理;疑心重,神经过于敏感,警戒心强,看到别人不热情的眼神就疑神疑鬼,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认为别人远离自己、轻视自己;有的单亲家庭战士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主动接受工作任务,害怕别人笑话自己不能完成任务,怕被人歧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谨小慎微,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二、性格上孤僻。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关怀与爱护,单亲战士很容易产生抑郁思想,平时少言寡语,感情冷漠,在与战友的交往中自我封闭、独来独往,不主动和领导接触,对周围的人或事有戒备和厌烦的心理。有的单亲战士对人、对事都无动于衷,对部队的管理教育也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既谈不上热情更谈不上激情,严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甚之,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组织多多给予照顾,工作中自觉性较差,任性懒惰,成绩相对较差。

三、自制力较差。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单亲家庭战士常常会产生压抑和烦闷的心理情绪,自我封闭、不求排解。由于长期受此困扰,压抑时间过长,一旦在某种偶然因素的促使下爆发出来,能量超乎想象,很容易产生极端行为,对部队的安全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他们遇事冲动、不冷静,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常因和战友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有时甚至大打出手,管理工作具有挑战性。

四、自尊心较强。单亲家庭的战士大都自尊心较强,脾气倔强,性格固执,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或隐私,惧怕批评,特别忌讳别人看不起自己;喜欢独立思考和完成艰巨性的任务,对低估他们能力,限制他们主动性的人和事十分反感,以自我为中心,将感情和兴趣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总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单亲家庭战士的思想、情感、性格、心理与拥有正常家庭的战士相比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心理方面的弱点使得单亲战士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出现比一般人学习较慢,或者与周围人难以相处的情况,但是这些战士本身又具有自卑等心理特点,基层如果不针对情况给予恰当的教育,多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那么恐将对其造成更大的思想包袱,使其更加的否定自己,丧失了信心。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抑郁、自杀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单亲家庭战士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的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主要有:

1、说服劝导法。要针对单亲战士的心理特点,及时进行开导,启发,帮助其克服错误的认知,形成合理的思考,进而促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2、激励法。对单亲士兵在训练,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的优点与特长要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增强他们在部队成才的信心。

3、环境调节法。一方面要以用自然环境来调节,带到优雅的树林、花园等环境中陶冶心境,减轻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营造融洽的人文环境,使他们在集体关心和爱护中收获好心情。

4、暗示法。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达到到心理疏导的目的。

5、放松训练法。可以带着单亲战士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消除紧张,焦虑等心理。当然仅仅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针对单亲士兵的心理特点,把握好一些关键问题。

1、尊重理解不歧视。在心理疏导过程中,首先要端正对单亲士兵的态度,充分了解单亲战士生活历,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以战友情,兄长爱关心和爱护他们,尤其是在他们受伤生病、家庭变故、差错失误、情绪波动时,更要理解和尊重,及时靠上去做工作。

2、热心沟通找症结。平时对单亲战士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特点要注意掌握,当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沟通了解实情,找准心理变化的原因,增强疏导工作的针对性。

3、集体爱护减压力。单亲战士往往性格内向,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因此应该动员战友们,一起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中来。具体的做法有:

一、思想上多教育,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增进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战士总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健全,从心理上就比别的同志矮一截;担心战友知道自己家中的情况后看不起自己;心中不能放下,始终被“单亲”的阴影笼罩,总是感到自己不如人。发现这些情况后,管理者要主动地找其谈心,积极做好教育引导。一是正确对待挫折,引导其在挫折面前保持平常心,学会鼓励自己,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走出“单亲”的阴影,心理上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二是尊重事实,进行合理的比较,不能因为一件既定的事实就对自己的人生和能力产生怀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生活上多指导,端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自信心 首先,要在生活中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引导其掌握正确思考的钥匙,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要多给予鼓励,多看他们的长处,多给予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赞许,对于出现的错误缺点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古语“哀莫大于心死”,热情的鼓励、充分的肯定、慈祥的笑容、关切的话语,都可以化为积极向上的暖流,融进心田,使其信心倍增,积极上进、努力工作;第三,灌输正确的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先进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先进事迹,介绍身边的优秀个人和好人好事,推荐一些好书给他们看,使其在循循善诱中逐渐掌握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第四,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对取得的成绩,无论大小,都及时进行表扬和褒奖,从而树立只要其刻苦努力,不骄不躁、持之以恒,就能成功,赢得走向成功的信心,增强其战胜挫折的勇气。

三、感情上多关心,培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建立稳定情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光靠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对于其个人的进步、家庭生活、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困难要千方百计的帮助解决,使他们了解部队对他们很重视,使其感动,获得明白自己在团体中得重要性,这样即使一些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他们的心理同样得到满足,获得感动。充分发挥思想骨干和士官、班长的作用,针对单亲家庭战士不能急躁,更不能粗暴,要像细雨一般润物细无声,以“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句知心的话语”走进他们;以“一关心份关怀、一点照顾、一些帮助”感动他们;用赤热的兄长情、战友爱去爱护他们、理解他们。加强感情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驱除掉他们思想上的“单一”和“孤寂”,让他们感受到在爱的世界里,他们拥有的更多,领导的爱、班长的爱、战友的爱,使他们明白他们是富有的。用集体的温暖消除他们的冷漠,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用大家的真心换得他们的真情,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情感。

四、管理上要科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促进健康成长

我认为在管理上是最难做好的,我们有的干部容易走向这样的误区,认为他们是单亲家庭就要给他们照顾,管理上放不开手脚,不敢管,把握不好尺度。我认为可以从大胆、灵活、严格三个方面着手。

(一)大胆管理

单亲战士往往具有敏感、多疑等心理特点,因此正确实施表扬和批评,既要敢于批评,又要注意维护其自尊心。进行表扬要选择公开场合,用适当、实在的措辞,不要过分夸大、渲染,防止其产生不实际的感觉,同时也防止其他战士对其反感,使其陷入更大的困惑中;批评的场合则尽量缩小,措辞要缓和,不可盛气凌人或当众数落,切忌使用刺激性强的话语,除此以外一定要对其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严重性,使其明白领导对其批评的原因是希望他进步,这样不仅不会挫伤其积极性,还能能够使其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二)灵活管理

在工作中,要努力注意到单亲战士身上具有的闪光点,发现其才能,多给他们创造出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展示才干,积极帮助他们,以信任的态度把任务交给他们,使他们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相信自己,以便他们在发挥自身长处和优点的过程中,能够找回那份失落的自尊和自信,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对前途的信心,对信念的追求。

(三)是严格管理

针对单亲家庭战士自我约束能力和纪律性都相对较差的问题,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管理,切实组织部队开展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加强说服教育,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他们的纪律意识、提高他们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同时对纪律性较差的,要敢抓敢管,刚柔相济,从点滴入手,一抓到底。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管理者要做到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用实际行动为教育者做出榜样,起到无声胜有声,事半功倍的作用。

独生子女战士 独生子女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今天的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走进部队的也越来越多。与单亲家庭不同,独生子女一般是由父母宠大的,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也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独立性差、孤僻、怯懦脆弱、逆反任性、自尊心强。到部队之后这些问题往往衍化成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单纯,意志脆弱、思想单纯

由于他们入伍前一直生活在一种受到家长宠爱的环境中,缺乏生活的磨难,因此,他们一般思想都较单纯,感情丰富而细腻,但都比较脆弱。喜欢表扬,害怕批评,受不得委屈,尤其 在不部队这样的环境中当烂漫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出现巨大反差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 感,为此一蹶不振,有的甚至会作出一些消极的破坏性的反应。

(二)文化素质比较好,优越感较突出

由于他们大都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比较聪明,理解能力强,接受 新事物快。所以时常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优越感,似乎自己什么都比别人要强、要好,瞧不起 别人,待人、做事不够谦逊,容易与其他战士造成矛盾。

(三)对部队生活的适应性较差

他们在应征入伍前,一般都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生活自理能力、吃苦性普遍比较差,对部队艰苦的环境适应比较困难。尤其是对部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劳动强度大的任务和艰苦的 物质生活感到不适应,经不起艰苦生活的磨练,思想反复较大。

(四)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孤僻、软弱

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受到父母的宠爱,被喻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性格。他们往往不甘享受平等待遇,关心别人少,要求别人多,处事骄横;比较任性,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太尊重别人;性格孤僻,不大合群;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刚来到部队时大都想家情绪较重。

独生子女兵管理的一般方法独生子女兵作为部队士兵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对他们的管理也应采 取相应的方法。主要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提高独生子女兵的思想素质

大多独生子女兵,对部队生活的适应性较差,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思想素质差所带来的。因 此,要从根本上增强他们适应部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就必须先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在新兵 入伍教育时就应注意增加独生子女兵思想教育的有关内容,加强有针对性的内容,使他们能尽 快适应部队生活。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注意从独生子女兵的特点出发,着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水平。同时,要根据部队其数量逐年增多 的情况,对独生子女兵的思想教育要进行专题研究,逐步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独生子女兵的思想素质,为他们适应部队环境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引导独生子女兵加强实际生活的锻炼

(二)引导独生子女兵加强实际生活的锻炼 由于大多独生子女兵缺乏实际生活锻炼,为此,只有正确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才能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由于独生子女兵文化程度高,比较聪明,理解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所以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发挥他们的长处,交给他们一些 任务,让他们自己去组织一些活动,单独去完成某项工作,让他们在参与连队的实际工作中得 到锻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使他们逐步地成熟 起来。

(三)帮助独生子女兵正确看待自己,克服优越感 优越感含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方面。一方面容易产生争强好胜心理,引导正确,可 以变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引导不好,则会产生高做自大,固执己见的情况,导致不尊重别人、影响团结的问题发生。而优越感的产生 主要在于他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他们往往 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骄傲的资本。因此,要克服盲目的优越感,最根本的是要帮助他们正确 认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是把它当作包袱,而是作为前进的动力。

(四)对独生子女兵既要敢于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关心爱护 对于他们的缺点、弱点,不能姑息迁就,应大胆管理,批评教育,不然,势必陋习难改。对他们在各个方面应严格要求,不能因其一时适应不了、经受不住,就放松要求,照顾迁就。同时,要注意管教方法,要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爱护,使之感受到部队生活的温暖,培养起集体主义的感情,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五)积极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独生子女兵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同时,家庭对其比较溺爱,若家庭不能很好地配合部队的教育,将会起到一种反作用。因此,与他们的家庭取得联系,得到其父母长辈的支持,是做好这些士兵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篇7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含义

“人文”一词中国最早在《易经》中出现:“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 即重视人的文化, 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的总和。“人文关怀”, 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人格、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关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1]。

十七大重新解读“人文关怀”, 它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外, 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只有融入人文关怀, 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和幸福化的教育, 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疏导”则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它不同于开导、引导、指导。疏导是指当他人遇到困惑时, 我们和他站在一起, 和他一起面对痛苦和烦恼, 通过“疏通”, 治愈好心灵的创伤。“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出发点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 疏导情绪, 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 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 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实际困惑, 在这个基础上, 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2]。

二、高校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深远意义

1.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理念是对“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诠释, 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也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而且要深入学生,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 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2004年, 马加爵残忍杀害自己四名同学, 马加爵惨剧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备受责难。2007年,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赵承熙疯狂射杀32人, 惨案震惊世界。2008年10月份发生了三起学生杀师案件, 让所有人触目惊心!事过境迁, 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停滞。因为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悲剧, 他们折射出的是当今教育的软肋,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从而引发了一些校园暴力案件, 这些严重影响校园和谐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人文关怀的不足和心理疏导的不畅。

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据笔者在宁波三所本科院校所做的问卷调查表明, 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但经常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学生仅占20%, 95%的学生认为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向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心理问题的仅占10%。这使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同时, 更要注重彰显其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 注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2]。建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普遍为高校所重视, 心理健康课已在高校普遍开展, 在此基础上, 高校应将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地落实到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师资, 师资的培养重在提高其敬业意识与实际工作能力。二是确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应包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养成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3]。

(二)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的方法

教师在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时, 要根据具体个案采取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疏导心理的方法, 让学生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 激励疏导法:

当学生心理发生障碍, 产生自卑, 甚至抑郁时, 教师通过一定激励的方法, 疏导其心理障碍, 使其产生安全感、成就感以及被人尊重的感觉, 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并产生强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 公平疏导法:

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惑时, 此时要教师合理巧妙的引导学生从这种困境中走出, 设计好良好的氛围, 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的舞台, 摒弃那种“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的思想。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与地位, 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3. 毅力疏导法:

每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定要有实现目标的恒心, 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虽然知道自己完成任务有一定难度, 但会去拼一次。在开始你奔赴志向的征程中。懂得确立每一个里程的目标, 绝对是极其重要的。

4. 换位疏导法:

教师在遇到问题学生时, 可采用“角色换位法”, 使其亲身体验一下这种不良心理所带来的烦恼、愤怒等不良感觉, 进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

(三) 真正发挥校园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室之所以受冷落, 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建设存在不足, 另一方面也在于整个社会对心理咨询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好地建设校园心理咨询体系: (1) 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如提高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配备比例, 增加每年的专项经费, 增加心理健康咨询设备和功能场地等。 (2) 要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心理顾虑。可以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 多渠道让学生了解、正视心理咨询;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聊天等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咨询。 (3) 培养专业和优秀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团队。如安排最优秀的心理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教师, 定期安排心理咨询教师进修和培训等。

(四) 完善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机制

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心理咨询应以人为本, 应引导学生对眼前具体的心理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帮助他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自我, 认识社会, 合理规划人生。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各种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健全完善大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 促进交流渠道畅通, 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 引导大学生心态良性变化, 帮助大学生在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 不断提高服务大学生的成效[4]。

(五) 优化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隐性教育的综合体现, 她具有导向、评价、规范师生行为的作用, 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陶冶人的情操, 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2]。

我们应该建设一种文明和谐、格调健康、形式活泼、发展创新的校园文化,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采用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读书报告会、演讲、影视评论、主题班会等形式, 在关怀人的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也可以引进高雅艺术表演、建设学生社团、举行校运会、校园歌手大赛等各类比赛,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开启他们的心智发展;通过校纪校规教育、学风建设, 引导校园弘扬诚实守信、和谐相处的时代风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文化资源,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

(六) 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 构建人文、绿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保留传统手段的基础上, 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特别要利用便捷的网络, 有针对性地开辟受学生欢迎的网站、网页, 利用QQ、E-mail、MSN、blog, 搭建师生交流沟通有效的平台, 加强网上疏导。

首先, 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 为网络信息传播设置一道道德门槛, 营造一个洁净的网络世界。其次, 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再次, 要建设能够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网络文化产业, 为学生构建网上精神家园[5]。在信息化社会的各种信息面前, 有些学生失去了对信息加以辨析和判断的能力, 因此, 必须建立能够吸引学生, 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网络文化产业, 充实和提神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想法, 养成正确的想问题、看事物的方法和角度,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是党的十七大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时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因此, 思考加强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意义以及如何构建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高校

参考文献

[1]黄正泉, 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3) :57-60.

[2]李长春, 罗丽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8, (4) :32-33.

[3]姜淑萍.关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考[J].华章, 2008, (5) :63.

[4]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2) :37.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综述 篇8

关键词: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实践与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扩大,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职工的思想教育,注重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但是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日益激烈的竞争,都增加了职工的压力,容易产生精神疾病或者是心理障碍,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职工的思想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这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企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目前企业职工容易产生的心理和情绪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目前企业职工容易产生的心理和情绪

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再加上来自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企业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都会产生变化或者是偏移,引起心情和情绪上的波动,比如职工在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悲观、厌倦、安逸、不平衡等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绪,进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1]。企业为了更好的生产和经营,需要对职工进行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的潜能,更加看重职工的能力。这样一来,企业在不同职工的福利待遇方面就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这样其他的职工就会很容易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心理与情绪,不利于自身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目前企业职工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与情绪的原因

导致企业职工在心理和情绪上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除了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的多元化、现实化、动态化,在变化发生的时候企业职工更愿意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去排斥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失的一面,这样企业在进行职工思想教育的时候,更加的难以把握职工的思想变化,增加了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2]。

二、在职工思想教育中融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实践与探索

(一)尽可能的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

企业在满足了职工的日常生活需求之后,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子那里需求,促进职工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通过实现自我价值来激发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企业在进行职工思想教育的时候,要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实践与探索,调节职工负面或者是悲观的情绪和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职工宽容、豁达、乐观的心态,在维护职工心理健康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3]。比如在节假日的时候,通过问候的方式来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重视。

(二)尽可能的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开展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的为职工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真正的做到为职工排忧解难。通过人文关怀,增加职工对企业的好感,消除职工负面、消极的心理和情绪,这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的发挥出企业精神的力量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真正的为职工解决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在职工或者是职工的家属发生疾病的时候,企业应该及时的安排人员进行探望,如果职工在经济上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提供帮助,充分的体现企业的人性化。

(三)加强企业领导和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加强企业领导和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了解职工思想、掌握员工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企业应该安排不定期的交流会,而且一定要得到充分的落实,通过构建和谐自由的沟通环境,鼓励职工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及时的解答职工所提出的问题[4]。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的掌握员工对企业政策实施或者政策调动的反应,了解职工的看法,也让职工有种“自己是企业主人”的想法,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严重,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加的时期,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维护企业职工的稳定。在企业职工中融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利于实现职工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07-110.

[2]耿俊茂,张瑞.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1:138-140.

[3]张铃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职业单位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7-40.

上一篇:能力提升学习总结下一篇:卓越企业精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