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精选8篇)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篇1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正确选项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在()

A、1927年八七会议 B、1927年南昌起义

C、1935年的遵义会议 D、1945年党的七大

2、中国共产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毛泽东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消灭反动的武装力量 C、组织人民军队 D、造就农村革命根据地

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

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的创立D、党的建设理论的提出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建立 D、共产党的建设

6、毛泽东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在()

A、1935年瓦窑堡会议 B、1947年10月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C、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 D、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8、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A、军民一致 B、官兵一致 C、党指挥枪 D、民主建军

9、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A、议会斗争 B、罢工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0、毛泽东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在()

A、1935年瓦窑堡会议 B、1947年10月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C、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 D、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本本”必须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观点的文章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共产党人>》发刊词

12、毛泽东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消灭反动的武装力量 C、组织人民军队 D、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

13、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14、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15、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产阶级列为革命对象的文章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论联合政府》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6、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文献是()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社会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共产主义

18、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评价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A、《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新民主主义论》

19、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占领导地位的是()A、合作社经济 B、国营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文献是()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正确选项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主要方面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艰苦奋斗 D、独立自主 2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反对的主要倾向是()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把中国经验神圣化 D、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23、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A、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B、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的历史经验。

C、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

D、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4、1939年至1940年,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文献是()A、《新民主主义论》 B、《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共产党人〉发刊词》 25、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著名文章有()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反对本本主义》 26、1951年底到1952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了“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三反”运动主要内容有()

A、反贪污 B、反行贿 C、反浪费 D、反官僚主义

27、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集中体现我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是()A、《反对本本主义》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8、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优良作风有()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29、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B、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C、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D、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0、1941 年 5 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 年 2 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整风运动中,全党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整风运动文献,联系党的历史,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关于整风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C、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2、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3、中共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

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根本出发点?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篇2

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 李大钊非常重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并提出过不少精辟论述, 形成了以发展教育来提高国本、培养人才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有关教育的意义。

早在1913年, 李大钊年仅24岁之际, 他就提出了“教育乃是一国培根固本的重大事务”的论断, 强调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教育是无论如何不可忽视的[1]9。为此, 青年李大钊积极奔走呼吁社会各界团结起来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 提出昌学主张, 鼓励身边友人在面对社会政治的黑暗与颓靡之时有强烈的意识去昌学而己, 并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昌学的社会基础。此外, 李大钊将国家危亡的挽救与国民教育的发展相联系。他说, 如果政府不想成为亡国的罪人, 就应该尽早反省过去的错误, 尽早觉悟, 制定国家的根本发展大计, 普及教育、恢复民意、生聚训练, 唯此方能摆脱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此时, 李大钊将救国的根本出路定位在教育事业上, 足见他对教育发展的重视。毕竟一个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国家和民族是难以振兴和富强的。

2. 关于教育的普及。

既然教育是培根固本的国家大事, 那么教育的对象就不能依地位高下或贫富尊卑而定, 而是做到无论何种出身、职业、性别, 全体中国国民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李大钊曾说, 要发展教育, 就必须让所有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都可以拥有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李大钊十分同情封建社会制度下那些为生计所迫而未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广大劳动人民。他认为, 不让人受教育就是束缚个性、侮辱个性的行为, 也不是时代所允许的;除了政治上的民主选举、经济上的平均分配, 在教育方面也须要机会平等;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 设立几个专门学校按照死板的程序制造一班死板的智识阶层, 而要尽快设立大量教育补助或补救机构, 让一般的劳动者也有机会去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从中国的教育现状出发, 尤其有必要依靠教育补助或补救机构改变我们知识贫弱、教育不昌的局面。可见, 李大钊对发展劳动者教育的主张和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除了城市劳动者教育, 李大钊还十分关注农村教育问题。20世纪初, 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其中又有绝大多数农民目不识丁, 农村教育的普及条件严重不足、任务艰巨。对此, 李大钊认为, 农村可以效仿城市中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 因为广大农民作为劳动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适用于针对城市劳动者的教育模式。他还专门写了《工读》一文, 对“耕读传家”的乡间古语大加赞赏, 还将其稍作调整, 改称作“耕读作人”。李大钊在此表达了一个明确的含义, 即:以耕读形式让原来没有或缺少文化教育的农民在田间劳作之余可以获取一定文化知识。与此同时, 李大钊还鼓励城市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启发农村民智、改善中国农村现状、将文明时代的导线牵往农村、用知识的光明驱散农村的黑暗。李大钊的这些思想主张无疑为中国近代农村教育的起步与发展指明了道路。

教育普及无可避免要触及中国封建社会上千年来一直存在的性别问题。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影响下, 中国人口“半边天”的妇女长期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李大钊用“半身不遂”来形容和讽刺了这种不平等。他认为, 比起参政议政来说, 针对女性教育的普及更加要紧;妇女们唯有掌握好了知识这种利器方能争取在个性解放、妇女解放斗争中赢得最后胜利。民国初年, 男女不同校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但专门为女性教育开设的女校又寥寥无几。李大钊突破传统束缚, 首倡并践行了男女同校。在家乡河北乐亭, 李大钊筹办了一所初等小学, 取名为大黑坨学校, 除了开设男生班, 亦开设有女生班。每次回乡, 李大钊都会挨家挨户动员乡邻将家中女孩送到大黑坨学校去上学。在他的说服和带动下, 很快就有几十个女孩被家里送去上学读书, 其中有些女孩在后来还考入了县城的中学, 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震撼。

3. 关于教育的目标。

古今中外, 教育的目标无外乎培养人才, 然而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 培养人才的标准又不尽相同。在中国20世纪初民族饱受屈辱沧桑、民主革命的潮流势不可挡之际, 抱负伟大的李大钊希望教育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效力并拥有足够聪明才智可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可用之才。为此, 李大钊在教学实践中多次启发学生们尽早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观。在他的《社会学》课程中, 每个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他都会教导学生说, 学习不是为个人的功名利禄, 而是为于社会服务中对知识加以实际应用。他不断鼓励学生为人民造福贡献才智力量、为挽救中华学习科技文化。1924年李大钊曾在苏联面对前来莫斯科学习的青年团员发表演讲, 他说道:我们大家来莫斯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为国内的革命服务的, 而不仅仅是来求取学位的;我们的学习和我们的革命一样, 是为了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的振兴[2]275。在此, 李大钊不仅提出了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 也提出了有关教育目的的要求。

二、李大钊的教育贡献

上述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源自于他长期的教育实践, 而在教育实践中, 他又为中国近代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李大钊在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 通过授课、演讲、图书馆工作、发起组织社团等方式进行教育活动, 还发表了大量有关教育事业的文章。

李大钊在1918年至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为改善图书馆制度不全、管理不善、藏书过少、设备落后的状况, 李大钊通过数次制定和发布《图书馆主任公告》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通过购置、搜集、捐赠等方式扩大藏书量, 通过扩建和搬迁图书馆改善阅览环境及其他硬件条件。在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中, 李大钊将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打造成一个藏书之地, 更将其转变成为北京大学, 乃至全北京市、全国的一个重要教育机构, 他通过在图书馆内举办演讲、学术报告、辩论等形式, 将图书馆海纳百川、传播真理的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就曾经回忆说:“我就是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并迅速朝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的。”

李大钊从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到1927年英勇就义, 8年间, 他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朝阳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大学等著名学府为学生讲授经济学、图书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门课程, 并出任过几所高校的学生指导教员, 在北京高校师生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同时, 他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所取得的学术研究成就, 也极大提升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水平。

1920年, 李大钊发表了《由纵的组织到横的组织》一文, 文中提出要发展学生与学生的联合、教职员工与教职员工的联合, 在联合中实现个性的平等与自由, 在联合中互爱互助, 实现大同景运。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从教期间积极践行他的这一思想, 组织或参与了诸如北京大学进德会、新潮社、学余俱乐部、工读互助团、图书馆协会、辩论会、《世界周刊》社、共产主义小组等多个学生社团[3]162。他利用这些社团为平台维护学生权益、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

总而言之, 李大钊不仅以教育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 也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关于教育意义、教育普及、教育目标等重要教育思想, 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史事综录[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2]李大钊.李大钊文集[M].人民出版社, 19847.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篇3

关键词: 基础医学概论 整合课程 试卷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我校教师对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进行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教学的尝试[1]。为了了解课程整合的试卷质量及整合的教学效果,以深化整合教学改革,对本校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评价。

1.方法

试卷由主讲教师命题,教研室主任审核,闭卷,主观题流水作业,客观题机读卡阅卷。整群抽取2015-2016第一学期非医专业(营销、国际营销、公共卫生与事业管理)基础医学概论整合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153份。机读卡导出每位考生试卷各题得分及总分,应用Excel2007对试卷的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

2.结果

2.1考生成绩分布:试卷满分100,成绩平均70.48,标准差12.18,最高分91.5,最低分31,全距60.5。学生成绩分数段频数分布为30~39分5人、40~49分4人、50~59分15人、60~69分38人、70~79分51人、80~89分39人、90~100分1人,成绩主要集中在60~90分,偏度系数-1.07。成绩呈明显负偏态分布。

2.2试卷题型分布与教学大纲要求度:本试卷包含单选题30分,多选题10分,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5分,论述题15分,主客观题比例为60%:40%。本试卷按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统计掌握、熟悉、了解的试题分值比为:59%:32%:9%。

2.3试题综合质量:试题难度按试题平均得分率计算;区分度用极端分组法计算;信度采用内在信度Cronbachα系数法计算;效度主要考虑内容效度,用各章节考题分数与教学学时数两列数据的积差相关系数来反映试卷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2][5]。经统计,分析试卷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数据见表1:

3.讨论与建议

自2009年开始到现在,我校已经对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实践几年,取得了初步成果,2014年出版了整合教材并投入使用,逐步实现一个教师承担课程教学的整合改革[1]。整合教学的实施将几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且试卷命题进行了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1成绩分析:高校课程是有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其考试属于合格性考试,学生的成绩分布呈负偏态分布,让大多数学生过关是更期望的结果[3]。本次考试平均分70.48,标准差12.18,成绩偏高、标准差偏大。考试偏度系数-1.07,成绩主要集中在60~90分,成绩呈明显负偏态分布是比较符合高校教学要求的。

3.2试卷题型及教学大纲要求度分析:素质教育要求考试必须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组卷注意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最好为40%和60%[4]。本试卷满足素质教育需求,主观题数量60%,而且主观题增加了情境性试题,比如论述题都是病例式题目,该试题内容涵盖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经统计,教学大纲三级要求度为掌握、熟悉、了解分布为59%:32%:9%,符合大纲要求,照顾了全局,而且重点突出循环系统和物质代谢等章节。

3.3试卷整体质量分析: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校现状,我们认为高校学生课程合格性考试信度在0.5以上、内容效度在0.8以上、难度在0.75左右、区分度0.15以上就是较理想试卷[5]。表1显示本次考试各指标均符合以上要求,属于较理想试卷。说明本次考试质量较好,能比较学生成绩优劣;可信度较高,考分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水平;试卷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高度一致,考试有效。单选题难度较小,区分度较小;多选题难度最大,区分度最小。可见,在命题时对这两类试题要仔细斟酌。

3.4整合试卷思考:课程教学整合改革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教师还不能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合,而且试卷融合的内容有待增加比例。

参考文献:

[1]蔡青,王蓉,许蓬娟,李春深,周涛,谭俊珍.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07:601-603.

[2]崔国生,张昕,张楠.试卷分析与评价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563-565.

[3]李静,刘潜,陈地龙,等.组织胚胎学试卷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6,(4):328-329.

[4]李洁藏.素质教育下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8,27(2):37-38.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篇4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发展才是硬道理。()

3,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国两制”的具体表现。()

7,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8,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9,中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是类似的。()

10,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双项选择题(1一5题)

1,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是()。

A.革命问题B.和平问题C.发展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生产力B.解放思想C.发展生产力

3,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种相互结合的治国理念是()。

A.以诚治国B.依法治国C.以德治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二为”方针是()。

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5,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中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

A.信息化B.打得赢C.不变质

(二)多项选择题(6一10题)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

C.依靠农民D.党的建设

7,党在过渡时期要逐步实现的三大改造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尊重”的 方针是()。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10,自主创新的涵义是()。

A.原始创新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D.跟踪模仿国外创新

三、简答题(5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四、一般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20分)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2,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3,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综合性、应用性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30分)

1,你学习了《概论》课,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体会?

2,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

3,你参加过哪几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践、公益性社会实践、创造性实践),有什么收获、体会?

课程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2007—2008 学第一 学期)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卷类型:(A)命题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主管院长签名: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3,4,5,6,7,8,910√√√√××√√×√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BCACBCABBCABDACDABCDABCDABC

三、简答题(5题任选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 第一个论点占4分,第二、三个论点各占3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每个论点各占5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国家能促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三个论点占4分】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三个论点占4分】5,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

美好的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以上每个论点2.5分】

四、一般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20分)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制度和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革命的领导是中国无

(1)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5)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

【以上每个论点各占4分】

2,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

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每个论点各占2.5分,(2)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四个论点占4分】

3,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第一,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意义:第一,它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它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它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1)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三个论点占4分;(2)每个论点各占2.5分】

五、综合性、应用性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30分)

1,你学习了《概论》课,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体会?

【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人答题情况评分,再根据每个大班的答题情况进行平衡,作适当调整。】

2,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什么会对他们作出这一评价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1)从它的产生看,它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从它的政治态度看,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尊守国家法律。

(3)从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看,它们有利于形成多种市场主体;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有利于各类企业增强竞争力;它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4)从它的社会贡献看,它能满足市场的多种需要;增加投资;增加国家税收;增加就业等等。

【以上每个论点6分,能联系实际分析,加6分 】

3,你参加过哪几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践、公益性社会实践、创造性实践),有什么收获、体会?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篇5

1、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C)A、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2、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四有”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是(A)A、有理想 C、有文化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A、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是(B)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D)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合专政

D、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A、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制

8、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B)A、基础 C、主要内容

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C)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 D、性质 B、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有道德 D、有纪律

大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B)

B、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毛泽东所论述的观点是(ABCD)

A、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B、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

C、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D、确立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文化方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AB)

A、“四马分肥”

C、公私合营 B、定息 D、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4、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ABCD)

A、加工订货

C、经销代销 B、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BCD)

A、计划与市场都反映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

B、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计划与市场可以在同一社会中共同发挥作用

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6、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BCD)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7、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D)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的讲话《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

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创新中(ABCD)

A、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B、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9、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是(ABCD)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B、开始寻找独立自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探索中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创造性的思考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财富

D、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起了指导作用

10、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指(AB)

A、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C、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B、把经济建设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D、走信息化道路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第一,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第二,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三,中美决定自1979年 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

学构想。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主要内容是(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论断。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十大的主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何在?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为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到所有制形成,都可以而且应该来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什么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共享害的方式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的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14分)

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答: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阶级关系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以往的统一战线相比,其阶级结构和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有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桥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篇6

一、单选题:

1—5:DABCB6—10:AADAC11—15:DBACA16—20:ADBCA

21—25:ACADD

二、填空题

26.四十二章经27.针灸甲乙经28.孝悌29.周敦颐30.鲁国31.晋南、豫西32.宋应星

33.顾炎武 34.宗族35.娱乐

三、名词解释

36.上层文化:指宫廷玉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37.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38.血缘九族制: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

39.九品中正制:曹魏时期建立的严格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查访本地士人,后根据其品级向吏部举荐。

40.五伦:由孟子提出的,即父子、夫妻、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

四、简答题

41.农政思想是的核心内容是政绩观和勤农观,政绩观是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做考察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和失败的一个标准。勤农观是指统治者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42.1.居住方式 2.居住建筑格局 3.仪式

43.吉、凶、宾、军、嘉五种类型

4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 2.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 3.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

45.1.鲜明的时代性 2.浓郁的民族性 3.实事求是的科学性 4.吸纳百川的开放性 5.深广的群众性

五、论述题

46.失误:土地的过当开垦于林木资源过度开采。教训:中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这样就加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使北方原有的大量湖泊淤塞以至于消失。统治者以片面重农思想保护大运河交通,不从根本上对河流进行治理,最终酿成了更大的灾害。总之,固然与自然方面气候变冷、植被不易恢复有关,但无视自然规律“自作孽”的人为因素还是更重要的。

47.1.纸的发明,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2.印刷术,带来我国明清文化的繁荣,促进欧洲宗教改革,推进世界文化思想的交流

3.火药,在欧洲近代政治及商业发展史上发挥极大的威力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篇7

一、关于毛概课教育功能的把握

毛概课自从1999年秋季在高校普遍开设并替代原来的《中国革命史》课以来, 已有十个年头。关于其教学目的和意义即教育功能似乎是全体该课程教师众所周知的问题。然而从实际教学的情况看, 对该问题的把握, 许多教师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是模糊、混浊的。事实上,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门科学体系, 就其内容而言, 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等各方面。跨越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道德学、军事学等多门社会学科, 这也确实使教师对其功能的理解和把握造成相当的困难。也因为如此,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把该课程以中国革命史课待之, 突出历史教育。这就强化了某个教育功能而淡化和偏废了其他教育功能。有的教师是照本宣科, 面面俱到, “眉毛胡子一把抓”, 使学生在“空洞”的大道理的熏陶下, 一无所获。这两方面的结果都是造成教学效果的低下。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功能均应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来把握, 这个实际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社会对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这一实际, 二是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这一实际。按这一原则来把握, 我认为毛概课的教育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较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以及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等这些艰苦卓越的历史, 使学生深刻理解并信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导”等等大道理, 增强学生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这是毛概课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

2)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 引导学生认真读毛泽东著作, 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这有利于学生从历史的渊源上理解共产党的路线方针计策, 也为以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理论学习打好基础, 这是毛概课的理论教育功能。

3) 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 教育和引导学生以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是去分析和解决当今社会问题, 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实践, 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这是毛概课的能力素质教育功能。

4) 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针对性地挖掘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毛泽东同志的优秀品德, 以先进的思想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德修养, 这是毛概课的道德品德教育功能。

二、根据不同的教育功能,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功能的手段, 教育功能能否实现最关键的是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和有效。毛概课学生不喜欢, 效果低下, 主要是教学方法的失效所致。我在教学中对毛概课的四方面教育功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 实现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方法:让历史告诉未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等等这些真理性认识, 是全体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不断反复被教育过的观点。然而, 在对07级四个班近1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有近32%的学生对这些真理表示“怀疑”或“不相信”, 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信念危机。究其原因, 大部分学生表示尽管教师经常讲但缺乏说服力。事实上, 中国近现代史全过程都贯穿了这样一些真理。而以前,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归纳历史事实“告诉”这些代表“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们。

让历史告诉未来, 就是根据历史事实, 摆事实、讲道理, 用历史教育学生, 以理服人, 从而使这些真理深入学生的心灵, 提高社会主义的信念。以我讲过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例, 先摆事实:中国从1840年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 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中国当时各个阶级都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挽救中国的灭亡, 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其中包括:地主官僚发动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进行二次农民起义、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改良和革命, 但都先后失败。这说明这些阶级没有能力救中国, 而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在中共领导下, 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救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艰苦卓越的斗争, 最后建立了新中国。这从历史证明, 是共产党挽救了中国。接着我讲道理: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 中国现状, 各阶级特点等方面分析, 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在中共领导下能够取得胜利, 而其他阶级不能够救中国的原因, 从而得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这种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方法, 使学生听了心服口服。

(二) 实现理论教育功能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毛概的基本方法, 也是通过毛概课学习使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素质。毛泽东思想的一切理论均来源于当时的社会实践, 而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一门科学, 也是因为其能解释进而能解决社会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 离开社会实际也就不可能有、也没有必要有毛泽东思想。为此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必须紧紧抓住那些使理论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实际, 这样才能把理论讲深讲透, 才能吸引学生, 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讲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时, 必须抓住当时中国社会最大的实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神会这一基本国情, 通过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阶级状况分析, 并同俄国十月革命时的社会实际状况作比照, 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 并理解“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三) 实现能力素质教育功能的方法:按毛泽东的方法办事

学习毛泽东思想不能停留在掌握其理论知识层面上, 更应教学学生像毛泽东一样用理论去分析问题, 去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毛泽东一生中倡导和运用过许多行之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毛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介绍分析这些方法, 引导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去模仿、借鉴, 以致真正领会掌握这些方法, 这对那些初涉世的大学生提高待人处世、立足社会的能力是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如毛泽东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及《论持久战》等文章中, 都是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原因后才得出结论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当今的社会问题,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师介绍毛泽东在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时, 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的, 可以培养学生一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方法等等。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四) 实现道德品德教育功能的方法:以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感染人

当今大学生的道德品德的滑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毛概教学中强化其道德品德的教育功能既有现实意义, 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挖掘毛泽东优良的道德品德, 并以其人格魅力感染青年大学生不失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德修养的有效方法。这方面的教育功能在毛概教学中是大有作为的。例如, 我们可以介绍毛泽东历尽坎坷, 不平坦的一生, 使学生知道毛泽东在遭受排挤和挫折时, 是如何以积极勇敢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的。这对于那些面临学习、工作和情感方面受挫折时就退缩畏惧甚至采取消极行为的大学生有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又如毛泽东一生都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强烈反对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现象, 事实上毛泽东在这些方面以身作则, 其行为也堪称楷模, 这种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在教学中教师多做挖掘和积极宣扬, 这对于那些追求物质享乐、铺张浪费的大学生必具震撼和教育作用。

三、结语

毛泽东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 博大精深。如何把握毛概课的教育功能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其教学实效, 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的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文章仅是对笔者在教学中所得的一点肤浅体会的总结, 供该课程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作参考。

摘要: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如何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是目前该课程学中的一大难题。通过论述对该课程的教育功能的四个方面的把握及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解此难题。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育功能,教学方法,把握

参考文献

[1]王诗卉.浅谈"思想概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J].世纪桥, 2008.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 篇8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语言学概论  课程教学

一、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重新认识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汉语应用价值不断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汉语热”现象,这为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发展战略也从对外汉语教学转向了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重心也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转向汉语加快“走出去”。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名后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面临着诸多的新型问题和压力: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何与国际外语师资标准接轨,如何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等等。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名称不仅顺应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趋势,统筹了本硕专业名称的一致性要求,而且体现了专业定位的新姿态,扩大了专业涵盖面,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诸多课程之中,语言学概论(下文简称“语概”)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并列为其专业必修的语言类课程,而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纵观长期以来的“语概”课教学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与相关辅助调查,将所发现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概课的问题总结如下①。

(一)学科理论性强,教学内容相对艰涩枯燥。“语概”作为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问题,在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概括语言的共同特性。其自身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专业理论性较强,因而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就显得枯燥乏味。但由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从语言现象入手,运用语言学理论去解释相关现象,达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所使用的现行教材没有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专业适用性不强。因为“语概”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必修课,很多院校并未对这两个专业的语概课进行区分,所用教材、授课教师甚至都是完全一致的。关于“语概”课的教材,国内先后涌现出各种不同的版本:较早的有高明凯、石安石编著的《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叶蜚声、徐通锵所著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伍铁平主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胡明扬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以及邢福义、崔希亮、岑运强、李宇明、胡晓研等人都编著过相关的教材。虽然可供选择的教材数量可观,但是真正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其量身定制的教材少之又少。

(三)当前“语概”教材中所使用的语料以汉语普通话、方言以及英语等外语为主,缺少民族语言的语料。本人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民族院校,学生来自于国内各民族地区,讲不同的民族语言。而“语概”课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课程,在语料的选择上应当增加少数民族语言用例,以丰富语料来源。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建议与举措

(一)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也存在差异。着眼实际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也应该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区分。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为学习其他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基础。而经过整合后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身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语概”课的教学目标就应当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所不同,应该体现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语言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在掌握人类语言结构特点、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中的语言现象,分析外国人使用汉语的具体问题。

只有结合专业特色,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改革有的放矢。

(二)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据此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首先,教材的甄选对教学内容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众多纷纭的语概教材中,最新修订版的《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吸收了一部分最新的学术界观点,修正了过去陈旧的观点,体现了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的新发展,尤其是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本教材并不完全适用。该教材没有涉及到西方语言流派的介绍、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对于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流派,能够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学习做相关的语言学铺垫。这些知识内容的完善有效地衔接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课程,有助于融会贯通所学的主干课程内容。

其次,教学内容应当充分吸收当前语言学界的新思想,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延伸。《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已经注意到了这点,更新了教材的内容,在对语言的宏观认识上表现为从封闭的静态系统转向了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语义方面增加了句法语义范畴(句子的语义结构,语义角色,以及人称、时、指示、语气、时态等语义范畴)句子的真值问题和句义间的蕴涵、预设关系;语用方面增加了话题与说明、焦点与预设等问题。而句法语义范畴、语用范畴正成为语言学功能派和形式派所共同关注的重点,这些内容的补充与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契合,能引领学生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动态。此外,结合新的理论成果,修订版教材还对个别观点进行修正,如对汉语普通话中“日”“人”等字的声母“r”的发音描述,由浊卷舌擦音修正为清卷舌近音,国际音标也由[?]变换为[?],更加贴近真实的发音情况,也便于同国际上的语音研究接轨。《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也重新进行阐述,细致描述了语言单位与文字单位、语言组合规则与文字组合规则之间系统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研究。为了突出对学术界主流思潮的引入,教材还简单展示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树形图模式,但并未对其转换生成机制进行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新增加的内容中,有的问题阐述不透彻、交待不清楚。比如谈论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时,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存在着“先天决定论”与“后天习得论”以及“相互作用论”三种主流学说,教材对于上述问题并未说明,只是一略而过。又如在当今语言学界占重要地位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教材中也没有交待其最基本的转换生成机制,在讲句子分析方法的时候,也只是摆上树形图而没有加以说明。对待类似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所权衡,有所取舍。在充分吸引新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适当扩充,可以通过开展小专题的形式,让学生看到语言学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再次,针对民族院校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根据班级学生的构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语言,进行举例说明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事先进行准备,然后下次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民族语言“现身说法”。本人在讲授“文字的类型”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蒙古族、傈僳族、满族等民族的学生通过幻灯片一方面展示本民族文字的形体,向学生介绍音、形、义的结合,另一方面解释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民族文化,收到了理想教学的效果。

(三)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法

关于“语概”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已经有相当多的教师进行过探索,并且提出了诸多教学模式,有“体验式教学、启发示教学、研讨式教学、点拨式教学”等等。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其核心思想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谈论的并不是很多。本人结合切身的教学经验,充分考虑该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课堂教学方面,应当将情景式、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法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退出“主演”的位置,而应当扮演“导演”的角色。比如在教授“语言的符号性”这一问题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如“红绿灯、路标、乐谱、旗语”等等,进而让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当学生得出这些都属于“符号”这个结论时,教师对“符号”的定义进行归纳,并进一步深化问题,提出“语言”是否也属于符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思考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根据定义进行判断的过程,是对知识运用分析的过程。最后,教师对整个归纳、演绎的过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2.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相结合,侧重知识的运用。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而言,能将基本的语言学理论适当延伸,解决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语言类型在表达结构意义时所采用的手段也不同,屈折语、黏着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屈折变化,而汉语却是缺乏词形变化的孤立语,因此更依赖于词序和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有区别、有侧重地展开教学。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语概”课理论性较强,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以及课外活动。课堂活动可以安排学生试讲课本内容,也可以做相关的读书报告,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语概”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选择适用性强的教材、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综合使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注释:

①使用教材为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版的《语言学

纲要》。

②《语言学概论》,崔希亮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9月出版,属于

商务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参考文献:

[1]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

(2).

[2]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

字应用,201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

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幼儿园幼儿评语表下一篇:初一想象作文:浅谈穿越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