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精选12篇)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1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高校心理咨询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而且在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之能更好地挖掘潜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心理咨询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作 者:曹蓉玫 作者单位: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刊 名:江西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分类号:B849.G44关键词:心理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 激励模式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2

关键词:校外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 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这标志着校外教育机构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地位得到了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既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发挥作用的一种肯定和鞭策, 也使我们感到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责任。

一、校外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1.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影响的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相对上升, 大环境中的负面影响相对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信息增多, 社会影响与学校德育“异向、异质、异步”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校外德育更具有自主性、趣味性等自身独特的优势, 将未成年人从网吧等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的纯粹玩乐中自觉自愿地吸引到不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而且有较强的自主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 充实未成年人课余文化活动, 既满足了未成年人玩乐的需要, 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

人格塑造不仅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目标相统一, 且居于核心地位。人格的塑造分为若干过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从格物到正心, 是人生格局的养成阶段;从修身到平天下, 是人生格局的丰富阶段。显而易见, 少年宫所从事的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 正是作用于人生格局的养成阶段, 是为人格塑造夯实基础。强调少年宫要以人格塑造为核心, 创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 是因为随着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暴露问题的日益增多,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和重大举措。

少年宫多年来在学习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 坚定不移地以人格塑造为核心, 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置于首位;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使未成年人处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 在互助教育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出发, 有针对性地深化思想道德建设, 做到服务中有教育、关爱中有引导;本着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原则, 以群文活动和教育教学为载体, 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艺术熏陶、实践育人的优势,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与时俱进, 坚持教育模式的创新, 引导未成年人面对各种思潮和诱惑, 善于辨别真假、善恶, 确定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在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中发挥出使其受用一生的独特作用。

3.有利于整合区域德育资源, 构建区域德育大教育

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德育活动必然对教育资源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使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全面、全程、全员地为育人服务, 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校外教育机构有着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 应该成为社会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要力量、主阵地和主力军。校外教育又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任何一所学校或机构都无法具备整合周边教育资源所需的人力、场所、储备等, 而校外教育机构, 可以在此中起到组织、管理、协调的穿针引线作用。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发挥志愿辅导员的作用。今年我们开展的学雷锋活动,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李娜讲述了抚顺雷锋班的故事;平津战役纪念馆和我们一起举办了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请到了解放天津战役中的老革命英雄参加与少先队员一起朗诵革命先烈的誓言。孩子们特别兴奋, 从心底里对解放军充满敬意, 对革命先烈充满敬仰之情。孩子们说:这是在学校中无法学到的课外知识。活动场面体现了资源共享的意义和尝到了资源共享的甜头。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少年宫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 拓展校外教育德育功能, 成为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 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践的操作。

1.充分发挥德育活动阵地的育人作用

群众性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校外教育机构面向大多数少年儿童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天津市少年宫充分利用阵地和广泛的社会资源, 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爱好、愿望和要求, 在实施德育的同时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要求。我们设计主题性教育活动, 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如开展了天津市中小学生“自强少年”评选表彰及演出活动, 通过评选自强少年, 宣传自强少年的优秀事迹, 发挥榜样作用, 鼓励全市少先队员学习自强少年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梦幻中的海河”少年儿童艺术系列大赛, 将艺术与德育有机结合, 通过组织天津18个区县的百万少年儿童到天津新建景点和重点工程现场开展采访、写生活动, 用画笔、镜头、演讲等多种手段, 展现纯真少年儿童眼中的母亲河, 展示天津的时代风采, 使他们不仅开阔眼界, 还懂得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是城市小名片 我为市容添光彩”少年儿童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一系列少年儿童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鼓励青少年从自己做起, 维护市容环境, 关注天津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培养青少年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争当城市小名片, 宣传和展示天津城市的文明形象, 全市有十万名少年儿童参与;“赞美和谐天津”天津市少年儿童春联书法大赛活动, 将“赞美和谐天津”的主题和书法形式结合起来, 不仅让孩子了解天津大事, 更热爱家乡, 而且给孩子们的书法艺术创造了很好的表现空间;“红色的记忆”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书写烈士誓言、聆听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讲述亲身经历、与干休所老干部同唱革命歌曲, 传承革命精神, 树立高远志向;“七一”前夕, 开展“制作南湖红船 做党的好孩子”等主题活动, 激发了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 弘扬和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此外, 少年宫艺术团还到市儿童福利院、特教中心、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进行慰问演出等等, 这些活动主题鲜明, 给孩子们的校外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使学生在充满愉悦的情感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学习了技能。

2.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的育人作用

天津市少年宫十分注重为学生搭建各种互动交往的舞台, 组织各类交流活动。如连续两年推出“友谊之船”赴日海上夏令营活动, 学生乘坐燕京轮赴日本的神户、大阪、京都进行为期七天的访问交流活动。在海上旅途中, 举办了“我爱祖国海疆”、“我眼中的中日对比”征文演讲活动, 举行“海上交友投放漂流瓶”与日本朋友开展“共植友谊树, 祈愿和平幸福”纪念活动。少年宫艺术团先后20余次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 参加国际艺术节、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 每次都载誉而归。2007年艺术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的“中国民族音乐会”大获成功。从而增进了我市少年儿童国际间的友好往来, 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活动中强化了集体主义、自理自立、团结协作、不怕吃苦等意志品质教育, 同时了解世界知识、提高参与涉外活动能力, 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 锻炼了胆识。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校外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成长, 无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少年宫的工作实践来看, 校外教育能够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未成年人德育的发展。

1.促进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

德育最基本的环节是养成教育, 即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内在心理环境的健康。这两个条件是做人的最基本条件。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 他们会面临诸多压力, 如学业的提高、未来的就业等, 这些可能会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而校外教育机构,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 吸引他们参加, 可以调节他们的情绪, 改善他们的心理环境, 从而促成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 少年宫在开展各种校外活动时, 还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正确与他人交往, 正确地学会合作与竞争。主持人班的李佳轩同学就是一个例子, 她是一个小个子、性格内向的女孩子, 不爱说话, 喜欢看书。几年来, 通过参加主持人的培训, 使她判若两人。她的组织能力提高了, 自主、自立能力增强了, 经常主持少年宫和学校的文娱活动, 受到好评。她自豪的说:自己的这种自信心, 是在少年宫的活动中找到的!

2.提高基础道德意识和基础法制意识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和法制的约束。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就必须是具备基础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 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制的规范要求学习、工作和生活。通过开展多种活动, 特别是主题性活动, 将基础道德意识和基础法制意识的养成融合于自然的活动情境,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在设计、指导、评价各种青少年活动时, 都能自觉地把提高青少年基础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有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父母离异, 他每天下午放学后都到网吧玩, 钱花光了, 就找同学借也不还, 后来在参加法制教育活动, 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 醒悟过来, 参加了少年宫的绘画班, 并在绘画中找到乐趣, 从此告别了网吧。因此, 提高孩子的道德和法制意识, 是德育最生动的体现。

3.具备创造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

青少年时期好奇好问、好动好试、爱好模仿、富有想象、热情活泼, 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 接受现代信息的。他们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创新潜能。我们不能把青少年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和灌输知识的容器, 而要把每个青少年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还利用各种活动开展之机, 注意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兴趣和实践能力。如我们开展引进的英国“TTS”素质教育系统,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一件作品向学生教授该作品的原理, 制作它须应用到的语文或数学、美术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该作品的构造、特点、目的、实现的方法或手段, 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向其他方面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学生开始成为积极主动地认知者, 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天津市少年宫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天津首创“儿童参与式”的理念, 让儿童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上做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者, 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少年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机会于儿童节期间开展“今年六一我当家”少儿活动优秀方案征集大行动, 让少年儿童自己设计有意义、有价值、新颖别致的节日活动。节日当天开通了“小朋友, 说说你的心事”少儿咨询热线, 联合国儿基会官员及中国儿童教育专家专程来津, 接听少年儿童的电话, 解答困惑、烦恼, 倾听他们的心声。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3

首先,教师要发挥尊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那么,我们从哪些事情做起呢?

(1)表现在使用语言上,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说,“谢谢”“对不起”“请”“请原谅”等礼貌语言,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却是人们实现文明交往的第一道要隘。它是人们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重视的语言表现形式,是人们的交往得以纵深发展的润滑剂。如果你经常使用尊重对方的语言,虽然不能说你的交往很成功,但是至少你是迈开了成功交往的第一步。比如说,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说一声“请”,就这一个简单的一个“请”字,我们看起来没什么,可是对于有着强烈自尊需要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自尊的实现,是人格得以尊重的表现,会激起藏在学生心底深处的强烈自尊和自爱。特别对于经常被教师冷落的学生,或许会因此改變自己。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用你的真诚和热情、发自内心地表达出对学生的重视。学生感激万分的,感觉受到教师的尊重,是莫大的荣幸,让他感觉到你好,你一定会赢的学生对你好感和爱戴。

(2)教师要发挥尊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要杜绝挖苦、讽刺等伤及学生自尊的语言及行为。当学生出现了错误,甚至是屡次犯错,往往会引起教师不满情绪,甚至也会激起教师的某些挖苦讽刺之类的语言出现,这样的言行却常常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其结果不但是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或许引起学生的憎恶,甚至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3)教师要发挥尊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要学会宽容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师,常常为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烦恼,这时可理解的。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何况还是孩子的学生?我们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有爱心,不打棍子,惩罚他们,而是要耐心说服教育。他们也会更好地回报你的宽容。

其次,我们教师要想发挥尊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劳动成果,教师要认真对待,在尊重学生付出劳动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并可提出适当的建议。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4

摘要:21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21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当务之急。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基层党组织中的一员,学生党员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关键词:学生党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人都是不断的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缺陷走向完整的,一个人的一生中也就会经历很多个阶段,而大学阶段则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阶段。

在一个人的大学阶段,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从而建立起自己稳定的人格结构,在心理和经济上将逐步摆脱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一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急剧变化的时期,在校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发展课题,也是最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一 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经过翻阅资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生活上

1有些城市的孩子有点脆弱。他们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的对于外界嘈杂○的社会不是很熟悉;由于父母过分的关爱孩子,有些人甚至连洗衣服都不会;有很多人是第一次住宿,对住宿的生活很不习惯;也有的人对同学间的关系处理的不是太好等等都会造成新生入学时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健康问题。

2有些农村的孩子有点自卑。他们在生活中非常自理,也很自立,但是由于地理方○

位的不优越在刚刚即进入色彩斑斓的大城市时会有些不适应,再加上对于新鲜事物的陌生感,使他们不容易进入大家的谈话圈子,交际圈子会比较窄,这样会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使他们没有存在感。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会造成他们孤僻的性格,甚至自闭。

(二)学习上

1在大学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而由于我国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有○

些地方教育发达,有些地方教育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学生就会极易产生对学习的无力感,在以前他们习惯了做好学生,而来到大学后他们没有了优势,会时常感觉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在学习上很吃力,这样极会使他们产生心理落差,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在大学里没有了约束,学生很容易放纵自己,不能很好把握自己,极易对学习产○

生厌倦感,会习惯性的去网吧玩游戏,习惯性的翘课。同时,也会产生对未来的迷茫,对理想的丢失。

3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极易引起挂科,而有的同学挂科后的心理承受力不够,极○

易产生自杀的倾向。

(三)情感上

1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压抑了很久的爱情的火焰在一瞬爆发,每日与恋人厮守荒○

废学业,更严重的还在于失恋之后,有的心理承受力差的同学无法走出失恋的阴影整日颓废,甚至想到自杀。

2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有恋人而自己没有,容易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没有魅力或者不○

够帅不能吸引异性的关注,使自己陷入自责或者病态的追求自己的外在形象,这也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

之所以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的大学生中体现的十分普遍,马加爵等类似事件频频发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

在中国教育的现阶段,学习仍旧是高中,乃至初中、小学的主要任务,分数仍旧是人们所追求的,分数大于一切,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依然是主流,所以,心理健康问题就被无情的忽略了。而在学校方面,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将本应该作为重点课程的心理健康课削减甚至直接取消,使得有些在高中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使问题遗留下来并带到了高校中去,这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峻。同时,随着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增加,就业压力显著增大;作为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他肩负的压力还有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因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对各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

(二)家庭方面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作为独苗的我们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但是有的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可能的心理问题不以为意,助长了孩子的不良心理的发展。并且,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但是家长们并不清楚怎么去教育,甚至有的家长都无法与孩子交流。

(三)自身方面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词汇,当有人知道你患有心理疾病时会对你产生歧视,这也就造成了即使有人知道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也没有胆量去就诊心理医生,久而久之心理问题愈发严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马加

爵事件)。

三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应做些什么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理应凭借其在学生中巨大的影响力去承担关心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责任,同时学生党员作为学生党支部的一员,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的一员,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中最基层的的贯彻者和实施者,是党和广大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学校内部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生党支部的支持与介入。

(一)在生活问题上

学生党员应密切与班干部合作,形成党员、班干部密切联系各寝室长,各寝室长密切观察室友的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层层反应,给予帮助的预警机制,做到防微杜渐。同时,学生党员还应与班干部一起带动班上的同学们打成一片,不孤立个人,不搞地域歧视,要尊重同学,并且学生党员还应促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交流,让他们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摆脱心理的不适与隔阂,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班级当成位我们的家。

(二)在学习问题上

当然在大学中学习仍旧是生活的主旋律,对于那些对学习吃力的同学,学生党员应主动积极的去帮助他们搞好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党员应该时刻保持自己在学习上的先进性。但学生党员数量有限,在现阶段来看平均每个班只有1个党员,这显然不能够很好的照顾到每一位有困难的同学,这时就需要学生党员与班干部合作召集班上的学习较好的同学组成帮扶小组,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确保班上同学不挂科的同时多拿奖学金,建设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班集体。除此之外,学生党员还可同班干部一起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集体自习,晨读,趣味知识竞赛等进行全班互助性学习。

(三)在情感问题上

学生党员同样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学生党员也是应联系班委对已经恋爱的同学多多关心,祝福他们;对于没有恋爱,但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同学应进行心理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告诉他们,恋爱这种事情不是急着来的,像白素贞等了1000年才恋爱了一次,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恋爱,把学习搞好了什么都有了。

四 结束语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党员们应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爱心、耐心、细心主动关心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一对一”帮扶活动,学生党员们还可协助年级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专题活动、设立党员接待日等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来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党员的介入无疑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促进党员与学生的交流,提高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而且有助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5

摘要:传统体育养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其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拳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体育养生的起源、特点以度对大学生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争总结。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关键词:传统体育养生;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一词,2005年,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教育者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以及学科渗透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但就高校教育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工作者的事情,而应贯穿一切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都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要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众多体育课程中,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具有民族特点和丰富内涵的课程,研究和实践表明,传统体育养生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1,2] 1传统体育养生概述

传统体育养生,又称摄生、养性、保生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在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各个流派思想的通融与交流,使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3]。鲜明的民族性是传统体育养生的显著特点。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与我们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出土文物和古书中都有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和功法记载。例如1975年在青海出土的浮雕彩陶罐上就发现了养生功的基本功法一站桩功的记载,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在《黄帝内经》、《吕氏春秋》、《诗经》等古书中也都有传统体育养生的功法记载[4]。形神统一思想是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命题。该思想强调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既要着重于形体的养护,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使自身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健康[4]。

顺应自然、平和适中也是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重要特点。在进行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时,练习者的态度耍不骄不躁、保持心情平和,要坚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功法练习,不应一味强调动作达到一定运动幅度或者是过分强调动作的精准度[5]。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情况 自西周开始出现学校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就随之兴起,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的传统体育养生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目前,传统体育养生是全国高校体育院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在1984年就将传统体育养生作为本科专业基础课程。2006年,本课程被列为首批高等教育改革教程,截止当年底,全国有近40所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目前有很多学校正在筹备开设中。这些都说明传统体育养生已经开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

3传统体育养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心理平衡,自信、乐观积极;(2)有充分的安全感,适度焦虑;(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7]。调查研究发现,传统养生锻炼可有效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并且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8]。以太极拳为例,它可通过呼吸、动作的配合调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状态的转换,使大脑皮质运动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练习者不但大脑皮质兴奋集中,并可使大脑得到休息,进而达到整体上平静舒畅,修养心性,平衡情绪,完善其人格,并最终克服心理障碍[9]。3.1增进民族自豪感

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公民,其对所属祖国的热爱也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流入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许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淡薄,而大学生心理出现亚健康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缺失有一定的关联性。

传统体育养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理论和功法被一代代流传和发展完善,作为我们特有的东方文化日渐被西方认识和接受,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广为流传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然而,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主要是源自欧美的现代体育运动,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课程很少,这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显得很不协调,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0]。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现状。在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功法的教授,也要结合传统养生理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信任,也有利学生心理健康。3.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的焦虑、情感的困惑和学习的压力,导致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越来越重,久而久而之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生理健康[11]。而传统体育养生可通过情志调节、缓慢运动等方式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弥补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教学过程中,习练传统养生功法时,多强调练习者要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松静自然以及动作缓慢柔和,并且上课的环境多处于空气清新的室外,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锻炼,可起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减少焦虑感,释放压力的作用,最终使其达到心平气和、乐观的状态。缺乏自信是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就业等问题时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时候在一件事情上思虑过多,做事总犹豫、徘徊。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要求练习者要忌“五劳七伤”,其中一条就是要避免思虑过多,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养生功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避免过度思虑,这样也可避免因思考太多,徘徊不前,显得缺乏自信。另外,传统养生气功简单易学。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再加上练习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易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也可对学生树立自信的个人品质起到促进作用。

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其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毅力也有一定的关系。传统养生气功的功法招式虽然简单,但是要真正起到身心锻炼的效用,需要学生自身坚持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遵循循序渐进、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的原则,避免动作过快、急于求成;(2)在讲解传统养生气功的功效时,教师可通过列举古人和周围人常年习练的实例来鼓励学生坚持锻炼,使其明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只有长期坚持锻炼,才能取得成效。通过这两方面的教育,可使学生在锻炼和生活中正确面对挫折,不骄不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且还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12]。

3.3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现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个人意识比较强的特点,在进入大学以后,如何引导他们跟别人更好、更融洽地相处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学生只有在大学生活中学会跟别人和谐相处,才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顺利,才能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传统体育养生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体育养生上课过程中多以集体活动为主,学生们在练习中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且可以一起切磋功法要点增进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可有效消除个体孤独感,促进同学之间和谐相处[13,14]。4小结

综上所述,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中可起到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形成优秀品质(乐观积极、自信向上、坚持不懈)以及教会他们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起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培养身心健康的高水平人才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体育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体育教育的部分,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心理健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鼓励更多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2007.

[2] 刘永峰.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90—92.

[3] 邱丕相主编.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3—4.

[4]金亚宇,曹莉娟.传统体育养生在未来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贺州学院学报.2010.26(1):111—113. [5]曹政玉.浅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术对修炼者思想品质的影响[J].中华武术研究,2011,I(2):90—91.

[6]姚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122—124.

[7]卢元镇主编.社会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7—38.

[8] 韦东谊.传统体育保健课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4):127—128.

[9] 田文林,陈钢.高校体育课发展传统体育养生的必要性研究.科技信息,2007,28:217—218. [10]鲁鹏.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公共课的可行性研究[J].科教文汇,2007,(10):140. [11]任鑫洁.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的价值和意义[J】.科技信息,2010,16:255.

[12]刘浪琪.浅谈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对高等体育教育的指导意义[刀.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1):56—58.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6

试析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正被广泛运用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有正确把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消除疑虑心理,纠正片面做法,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作 者:常艳娥 马永富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410074刊 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年,卷(期):17(1)分类号:B849 E0关键词:心理咨询 思想政治工作 有效性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7

一、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脆弱、患各种心理疾病的比例逐年上升、恶性案件层出不穷的现实,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是影响学生成才的关键问题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来, 这是新时期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本身蕴涵着心理素质的教育, 而心理素质教育理应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必然

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庭因素。二是人际交往因素。三是挫折因素。四是就业因素。作为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目标的高校辅导员务必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快车道, 将其置于整个工作系统中的突出位置予以重视。单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由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开设的心理教育课的想法, 或是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事的“心理教育误区”都是不可取的。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的事务性管理上, 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1. 了解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

身处大学生思想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极其心理需求, 如走访学生宿舍以便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状况;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学生聊天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在此基础上, 对个别表现有较明显心理不良反应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 走进大学生们的生活, 了解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 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这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起点。

2. 耐心地倾听。

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 如果没有合适的地方供他们去释放这些压力, 久而久之就会积淤成“心疾”, 有的学生则会通过别的途径去宣泄心理压力, 如去上网吧, 在网上把自己内心的积怨倾诉给一个看不见的“朋友”, 减轻内心的不适, 这也是有些大学生迷恋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扮演耐心地倾听者的角色, 倾听学生的快乐、困惑、烦恼甚至痛苦, 适时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宣泄心理压力的机会。同时, 也能从学生的陈述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

3. 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困扰。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 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在高校教育中备受人们的关注, 不仅仅因为他们的贫困, 而是和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关。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 需要从成功中获取自信, 需要从艰苦生活中学会独立和坚强。

4. 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后, 对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 使不少人陷入深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之中。这些问题如果被忽视, 极容易在新生中引发焦虑、抑郁、彷徨、挫折、厌倦等心理问题。因此, 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维护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就要注意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确立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新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 指导新生尽快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新生要敢于面对现实, 不回避, 不退缩, 不怕困难, 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加速新生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形成, 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大学阶段, 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 其依赖性逐渐减弱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应当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 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疏导者。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 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并在工作中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呵护。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张钦哲.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0 (5) .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8

[摘 要] 众所周知,大学生向来被视为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及知识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如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具有直接关系,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也紧密相关。因此,准确把握当前高校“两课”的教学情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对于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可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两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96-02

一 “两课”的基本概念

所谓“两课”,是我国高校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的简称,其基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理论思维,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创新能力,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思想道德修养等政治理论课程。高校的“两课”教学,不仅要系统完整的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理论,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和方式深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科学观察和理性思考。

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的一类特殊群体,思维敏捷、文化素质较高,求知欲和探究欲比较强,容易接受社会新鲜事物。但是,大学生往往还仅仅是局限于学校和书本当中,社会经历不足,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型。因而,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很可能由于缺乏理性思考而产生错误认识,不能从表面的社会问题得到社会发展的本质。“两课”教学作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理应不断改进,探究其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措施。

二 “两课”教学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 “两课”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必然要求

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高尚的人格品德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程,这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相互协调配合。而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指导性的。对于学校而言,一切工作都是以培养学生为中心,要想做到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就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体系。

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思考社会问题

逻辑的方法是从思维的层面深刻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历史的方法是根据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考察事物。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是以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理性、正确认识的重要原则,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对社会发展及未来趋势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真正使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如今,很多大学生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未能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思考问题,而是片面的抛开历史,忽视二者的一致性,仅根据一般逻辑思考问题,这样极易得出错误结论。诸如我们经常说的人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都要引导大学生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来认识和分析。

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运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

“两课”教学中,邓小平理论是体现运用前瞻性眼光思考分析问题的典范。不论是对国内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等的观察处理,还是国际关系与党际关系的处理,邓小平都着眼于未来而不纠缠于历史阴影。另外,对于教育问题以及科技发展的问题等,邓小平同样走在时代的前沿,运用前瞻性的眼光评判,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通过“两课”教学,尤其是邓小平理论,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运用前瞻性的眼光来思考分析问题,从而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进而使他们在实践当中自觉运用这种方法思考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大大增强他们对未来、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

三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 管理体制存在偏差,师资力量投入不够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管理体制方面都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政治理论课,甚至有些院校都不设置专门的“两课”教研室,而是和别的基础课放在一起,更没有专门的领导负责,这样没有统一的协调规划,整体计划性缺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观念落后、无法将关心工作和关心人相结合,也使得师生的积极性不够。

此外,大部分人都认为“两课”内容固定简单,不管是不是专业的都可以任教,这就使得在师资力量方面,“两课”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其次,很多高校“两课”教师都很欠缺,在年龄、学历及职称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之处。另外,“两课”教师的不稳定性较强,向行政管理部门转移的现象严重。

2 “两课”教材针对性不强,内容重复性严重

当前,高校中使用的“两课”教材,往往理论性过强,针对性不足,既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也不符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政治发展情况。这就使得实际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脱离,教师仅在讲授理论内容,而学生也仅仅是被动接受,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这样的状况根本无法使学生将提升自己思想政治觉悟与分析解决问题相结合。

同时,“两课”教材的内容重复情况比较严重,比如社会主义建设这块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均有涉及,而且这些课程内容与高中政治中的内容也有比较严重的重复性,教学内容的衔接性较差,对于同一问题分析理解不够深化,这样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方法落后,与时政热点相脱节

“两课”的内容比较繁杂,学校安排的教学学时往往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而老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省去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社会实践课,教学方法仍沿袭传统固定的讲课模式,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会渐渐对这种单一的说教式教学产生厌倦和反感。进而会感到“两课”的内容与自己无关,对自己未来发展作用不大。

另外,“两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对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敏感性不足,因而采取了回避态度。同时,一些教师对相关理论的实质和精髓理解不到位,无法准确的为学生答疑解惑,更做不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观察、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如何加强“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 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外部环境

要想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可以采取以下三项措施:首先,要加强领导,提高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两课”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研究优化建设“两课”的宏观政策,以教学和科研各方面的问题为前提,制定“两课”工作计划和教学任务,从宏观的角度为“两课”教学提供引导和保障。其次,要组织专门的“两课”督导小组,对科研和教学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同时及时为教师解决相关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式等的指导。最后,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明确奖惩,在保障基本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优秀教师进行适当鼓励,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2 加强“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要将“两课”教学中的建设骨干教师纳入到教育部的教师建设全局当中,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培养优秀人才,并且定期评选优秀“两课”教师到教育部下设的博士点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其二,要不断鼓励“两课”教师自修和进修有机结合,经常性的选派一些教师到教育部下设的相关硕士点进行进修,提升学位和学历。最后,要加大“两课”的活动和资料经费投入,使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促进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3 贯彻“精炼”“够用”原则,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两课”教材针对性不强,内容重复性严重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在保证理论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改善理论性太强、重复枯燥等现象,增强可读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依据教学大纲和各专业本身特点编写教材。第二,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统一,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诸如学习、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各种问题,必须通过积极正确的引导,促进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集体意识。第三,要加强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的建设,根据各专业实际组织高素质教师团队,并且以此作为契机,提升“两课”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

4 促进“两课”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主要可以运用以下几种途径:第一, 经常性的举办专家讲座和专题演讲,将思想理论与当代大学生实际紧密结合,有效的解决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第二,推出互动论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两课”教学当中,改变一味地被动接受模式。第三, 使课堂教学和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相关社团和组织的作用,围绕“两课”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在丰富的课外生活中实现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第四,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和课外沟通相结合,更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与实际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一步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立伟.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郑蓓,侯帅.“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9(21).

[3]王顺芬.“两课”教学改革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4]马立新,杨荣.在“两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9

心理沙盘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大部分都集中在身体健康与学习成绩这两个方面,对于孩子的人格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却不够。经研究发现,处于3-6岁的儿童其心理健康的状况,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发展、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所以这就需要家庭、儿童园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给予帮助。因此,加强儿童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好动

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以引逗旁人的注意。

2、焦虑

焦虑具体表现在儿童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问题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惶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燥。

3、攻击

这类儿童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出具有攻击性。

4、不良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主要集中在儿童与父母、教师及同伴间的关系。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儿童与他人的互动总是表现为相互排斥、猜疑、攀比、攻击或独处,这样容易使儿童产生粗暴妄为、任性霸道或不合群、怯懦

第 1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孤独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

二、心理沙盘游戏

心理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

心理沙盘设备的构成包括:沙箱、沙子和沙具等必备的设备。

沙盘游戏指的是在一个具有一定的比例的沙盘中所进行的游戏。在备置盒中装有干沙或湿沙,通过随意的使用许多微型的模具,例如:树、宝石、植物、苔藓、石头、动物、从事各种活动和职业的男女、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不同文化背静中的宗教形象以及房子、车辆、轮船、桥梁、喷泉等。这些可以使用的模具要尽可能地将所有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存在物都代表,让幼儿利用这些模具,在沙盘中表现出其内心的世界。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给幼儿营造出一种安全、自由的氛围,这种安全的氛围能够有利于儿童体验他们内在的、未经意识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能用一种“欣赏”的方式来面对幼儿的作为。

三、心理沙盘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1、入园焦虑

入园焦虑已成为了幼儿园中较常见与棘手的一个问题。通过沙盘游戏,可以为这些幼儿提供一个有效的释放和表达情绪的途径。幼儿不仅可以通过游戏宣泄焦虑,还可以通过沙盘对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知进行重构,进而激活自身的治愈与康复因素,从而促进其心性的修养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

2、适应困难

许多幼儿在新开学的时候,对于一个新的环境,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沙盘游戏能让幼儿模拟真实的世界中的各种人际交往,让幼儿学会协商、分享、谦让、轮流、公平竞争等等的交往原则;在虚拟的时空中对周围的事物有所认识, 进而对自身的观察与处理事情的能力起到锻炼与发展的作用。

3、品行障碍

矫正幼儿品行障碍的重要方式是情感宣泄,通过沙盘游戏能够让幼儿在虚拟空间中将他们的愤怒与攻击性行为物化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其攻击性的心理能量得以耗散,最终起到控制和治疗的作用。

4、注意力集中困难

沙具有的可触与移动的特性,能够通过触觉和运动觉作用于幼儿的大脑神经, 进而有效的集中幼儿对于具体物件与活动的注意力,从而来促进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同时由于沙盘是一个有边界的空间,将幼儿的注意集中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可以有效的帮助训练幼儿的注意力。

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强调对其心理问题的辅导与治疗,而应该以促进儿童的心理

第 2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健康发展为目的,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心智、人格及创造力。沙盘游戏中,儿童是整个游戏的主体,当众多的模型与沙盘摆在幼儿面前,任其随意使用的时候,儿童的身心会沉溺其中,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及象征性的表达,赋予原本的模型以生命,这不仅是一个对幼儿的心理问题治疗与康复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潜意识的发挥及创造力的培养的过程。通过沙盘游戏,老师与幼儿共同营造出和谐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促进幼儿的内在积极性与健康的心理因素的唤醒和触动,从而实现幼儿的自我自愈与成长的目的。沙盘游戏强调的是对儿童内在“积极品质”的发现和培养,而不仅仅是对“问题”的简单矫正与治疗,体现出了积极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京师博仁心理应用设备事业部是集心理应用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推广、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机构,致力于研究推广专业实用可信赖的心理应用设备,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10

一、抓宣传教育,在提高妇女素质上狠下功夫

一是以“五五”普法启始年和妇女“法制宣传年”为契机,在全市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进村庄、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共场所、进家庭活动。年内将进行100场次与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层层培训法律骨干,做到级级有懂法律的专业人员,村村有法律明白人,家家有了解掌握法律知识的成员。二是把“八荣八耻”教育和妇女“四自”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选活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尊敬赡养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夫妻相互忠诚,在全社会倡导人人遵纪守法讲文明、家家尊老爱幼传美德、户户友善互助倡和谐。三是依靠新闻媒体建立“妇联维权发言人”制度,每年从“妇女维权法庭”审理的案件中跟踪二、三件具有社会影响的大要案,以获得“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二、抓排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上狠下功夫

一是加强与公、检、法、司、民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暴投诉站、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和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积极维护受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妇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摆上妇联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妇联系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健全完善村组两级妇女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在全市推广铜山县柳泉镇每十户推选一名信息员、一名调解员的成功经验,组织村妇代会主任、十户联调员和巾帼维权志愿者主动深入居民小组及家庭排查矛盾纠纷情况,对摸排出的“问题家庭”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及时调处,定期回访。建立村(社区)信息员台帐,连同排查出的“问题家庭”台帐一并上报县(市)区妇联,对有重大隐患的“问题家庭”及时上报市妇联,指定专人跟踪调解,做到排查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把我市因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民转刑案件的发案率压降到最低限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县、镇妇联系统信访网络,完善领导专家信访接待日、重大信访报告、信访统计分析、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四项制度,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上访妇女的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工作。

三、抓平安创建,在示范带动上狠下功夫

一是在全市开展争创 “零家庭暴力村(社区)”、“无无理上访妇女镇”、“无妇女犯罪镇”活动。二是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祥和的家庭为目标,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家庭做起,积极创建“平安家庭”。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在全市形成 “人人关心治安、家家争创平安、村村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力争到2008年底,全市有98%的家庭参加平安家庭的创建,有90%以上的家庭达到“平安家庭”标准,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的稳定,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三是精心培育一批“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使“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做到学有榜样,做有标准,赶有目标,推动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深入开展。

四、抓救助服务,在化解不稳定因素上狠下功夫

一是关注弱势妇女群体,通过“家帮家、邻帮邻”、“爱心奉献、情暖万家”、“春蕾助学”等扶贫济困活动,帮助贫困妇女儿童和她们的家庭及时走出困境。二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组织他们学法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关注徐州籍劳教、服刑妇女及未成年犯,继续开展 “帮教送温暖”、“失足妇女与社会同行”帮教活动,帮助她们树立法律意识和“四自”精神,早日回归社会;继续组织全市女企业家以真诚的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对她们的思想帮扶、就业帮扶和对其家庭的经济帮扶、对其子女的教育帮扶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11

摘 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通过论证得出图书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原理和生理学原理,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和具体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129-02

收稿日期:2012-04-17

作者简介:丁琴华(1967-),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馆员。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着剧烈地变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然而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在“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的办学标准下创建单独的文化教育平台显然不现实,这样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精神财富的宝库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突显了出来。

1 图书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与生理学基础

1.1 图书馆对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治疗作用

图书馆信息传递的过程是通过阅读行为发生的,图书馆对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治疗作用又被称为书籍疗法。从心理发生学层面讲,学生在遭遇惊慌、恐惧、迷茫等负面情绪的时候总是诉诸寻找人生的意义,渴望教师给出真知灼见地建议,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定论的,那些被压抑的负面情绪需要建立有效的发泄渠道,如果长期没有疏通机制,心理问题就自然产生了。书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源于它们是作家创造性的精神产物,具有心理学上共鸣、净化、平衡和领悟的机能。学生通过阅读有意识地将书籍中表达的经验和思想与自身问题映照,从而在潜意识中创建共振和认同感,但共鸣发生后学生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支持,书籍的内在精神与学生的主观体验合二为一,随之这种契合的内在精神开始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沟通、调节与慰藉的力量碰撞,近而达成排解、纠正和升华情绪净化的功效。但负面情绪归零后,理性思维得以发挥,学生恢复了中立的评判意识,大脑的平衡机能启动,学生从精神对抗变为精神平衡,得以客观的思索问题根源,从自我调节过渡到自我治疗阶段。进入自我治疗阶段后,其理性思索的结果将逐步转变为自我领悟,学生思想境界和智慧得到提升,心理问题迎刃而解,豁然开朗。

1.2 提高大脑抗衡负面情绪的机能

从生理学角度看,书籍阅读是一种脑力运动,脑细胞只有在信息刺激之下才能产生活跃的脑啡汰,健康的书籍产生健康的脑啡汰,大脑具有生理学上的用进废退规律,研究表明学生经常阅读书籍,通过文字的表意功能训练大脑思维的敏捷,促使与自身情志相悦的“脑内啡吗”不断产生,可以提高大脑抗衡负面情绪的机能。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自有其规律和节奏性,书籍的文字延伸,特别是情节性突出的小说和思想性杰出的文学作品,它们创作的过程是作者企图建立生理压抑的释放平台从而实现发泄不良情绪的通路过程,因而,书籍阅读适应了人们身体本能的需要,那些具有和谐韵律感的诗歌在释放人体生理压力方面更是效果显著,优秀的诗歌长句短句运用得当,调子的高低缓急对人体肌肉产生愉悦的震颤,生理的知觉性让人情不自禁陷入书籍所创造的环境之中,激发大脑产生生理学上的冥想功能。冥想被医学界认定为是“脑内吗啡”,具有调节人体荷尔蒙平衡从而达到改变心理状态的作用。阅读引起读者做适应性运动,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读书并不是坐着不动,恰好相反,读书的时候人们常跟随书籍的喜怒哀乐或微笑或哀伤或捶胸敲桌或怒目而视,古人读书的时候甚至喜欢边走边看,欣赏自然风光,同时摇头晃脑,也正是基于书籍带给人们的身临其境的模拟性运动机会,实现了积极的移情作用,最终达到身心和谐。

2 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独特性与实际应用

2.1 图书馆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补充

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量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自主学习而不受限制。公开的阅读场地和宽泛的自由时间打破了传统校园心理咨询室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约束。同时心理咨询老师的人数和精力有限,图书馆则是无量无言的教育资源所在,无论是从面向学生群体的广度上看,还是从教育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方面讲,图书馆都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补充。

2.2 图书馆在强化和巩固教育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持久性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教师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咨询、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公开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为主要手段,图书馆则以表意的文字传递而非语言传递方式参与学生心理教育,在强化和巩固教育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持久性。

2.3 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心理治疗的新渠道

图书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提供了最完美的隐私保护。学生进入图书馆查阅和翻看书籍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而进入心理咨询室却需要极大的勇气。一是害怕自己的“秘密”被老师泄露,从而顾忌重重,躲躲闪闪。二是思想上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够,容易背“精神疾病”的包袱。三是咨询过程因为涉及敏感话题而难以启齿,经常避重就轻,含糊其辞,甚至逃避真相,编造事实。图书馆为那些不想走进心理咨询室和教师面对面的咨询,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了心理治疗的新渠道。

2.4 图书馆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

图书馆不仅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图书馆独特的教育职能充分展示了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4.1 高职院校应将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图书馆建设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紧密结合,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走向,加强图书馆建设,扩大图书馆心理健康方面书籍的配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调整图书馆布局,开辟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区域,陈列上重在发挥指引和推荐优秀心理辅助书籍的作用。针对学生不愿和心理咨询老师面对面的情况应考虑在图书馆心理健康书籍区域添加留言信箱,使学生可以匿名留言,解决他们咨询心理问题的顾虑,同时对搜集来的信息作出及时反馈,增加学生对图书馆平台的信任和依赖。另外,担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应对学生在图书馆借阅的相关书籍作出分析,通过书籍的借阅率比较,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然后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

2.4.2 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图书馆构建校园文化。

研究表明,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促使学生情绪稳定和心情愉悦,增强学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归属感,从而接纳自我,保持正确的自我评价。图书馆是学生集中追求高层次文化需要的突破口,因而将图书馆和校园文化的构建结合在一起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心理图书专题报告,举办相关作者演讲会,在图书馆设立第二课堂,以心理健康内容为主题进行辩论比赛,开设图书馆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图书馆网络建立学生心理互动互助平台,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总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施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外,还重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其意志健康、行为健康,增强自觉性和果断力,实现个人动机和集体活动的功能性整合,以达到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晓敏.中国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J].心理与健康,2010(13).

[2] 李良玉.学生心理健康分析报告[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 林国平.阅读治疗浅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18).

[4] 胡春梅.高校图书馆职能研究[J].中国青年报,2009(5).

[5] 付景祥.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1(11).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篇12

一、绘画和音乐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正因为绘画和音乐对应着人的人性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两方面, 所以, 这两种艺术在审美教育的功能上也有所侧重, 在不同的层面影响着人的发展。

美术教育对人性的完善是向内的, 是作为自然人除身体健康而外的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有利于培育道德, 健全人格、有利于培养审美情趣, 提升人的品位、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锻炼创造能力。和美术“育人”不同的是, 音乐对人性的完善是向外的, 没有任何一个自然人完全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 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永远是社会中的人。人, 及摆脱不了自然属性, 也甩不开社会属性, 因而, 对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善与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就有这样的功能。孔子对于音乐教化功能的认识可概括为“教成于乐”和“调和人事”。[3]可见孔子把音乐教育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并且指出了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 这和现在所提倡的以美育来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音乐教育还有助于确立人的自信, 取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敢于社交, 勇于社交, 这对于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艺术欣赏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对于欣赏绘画, 就是指欣赏着对美术作品的关照活动, 是以美术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审美体验和认识活动, 也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也就是说, 绘画作品必须经由欣赏者的欣赏接受和审美认识 (即作用于欣赏者的主观世界) , 从而实现美术的价值。[4]绘画欣赏的过程是一个封闭的过程, 孤立的过程, 排除了画家, 只有作品和看客的对话, 适合安静地欣赏, 细心地体会, 才能发现绘画艺术的美。大学生在进行绘画欣赏时的状态是独立的, 是个性化的, 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够帮助大学生的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它在运动中表现, 在运动中欣赏, 就像是一场舞会, 音乐就是穿插在人群中最有社交魅力的主人, 演奏者和那些“歌之不足, 舞之蹈之”的听众都在悠扬的旋律中与主人亲昵地对话, 音乐艺术的社交魅力是显而易见的。音乐的欣赏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 特别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提高有很大的效果, 例如新生军训时的拉歌, 既满足了新入学由兴奋带来的表现欲, 也帮助一部分同学排解了离家的恐惧和不安的心理。

三、绘画和音乐对应了人性的两个方面

绘画的独立性, 对应了人了自然属性。艺术家的思想独自行走在现实世界, 虽然不能将对世界的人文关怀诉诸他人, 但可将其画成可再现的描摹。所以, 在绘画中, 人是独立行走的自然人, 像《呐喊》中的彷徨的人, 恐惧、困惑、焦虑, 和爱德华•孟克一样的自然人, 复杂的思绪和着满布的画面, 关心着自己的未来和命运的人的本性在这里表露无遗[5]。绘画无疑是心理环境的解压阀, 辅导员通过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解读, 可以实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动向, 及时发现心理危机。

音乐的社交性, 则对应了人的社会属性。举例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在战争期间发挥了他强大的领导力, 作曲家, 演奏家, 歌唱家热血沸腾, 引得全国上下胸中燃烧起无比的爱国热诚, 感染力和爆发力是所有其他形式的艺术无法比拟的。音乐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合唱, 人的参与与协作是举足轻重的, 在合唱中自然人的因素被团队合作消解, 在合唱中只有“我们”没有“我”, 只有按照严格的顺序, 严格的声部规范, 一直的发音标准, 做到声音的“克隆”, 情感的一致, 才能将音乐中的和声与错落表现出来, 音乐的美感在人的社会属性面前才能尽情地展示出来[6]。团队协作是人类社会中相比较其他动物更优越的地方。人类懂得爱、尊重、团结、合作,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把这些情感特质和行动发挥地淋漓尽致, 通过音乐, 这些都可以表现, 通过创作音乐, 这些都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欣赏音乐, 这些特质被传播得更加广泛。

结语

绘画和音乐是最为常见的艺术门类, 它们的形式特征迥异, 在“育人”的功能上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局限心理指导办公室的一俩位老师, 或者空设机构而无学生问津,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线, 应到找到新型的媒介和平台, 借助艺术手段, 以绘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以音乐载体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环境, 传递正能量。通过艺术手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空手道”, 切实帮助学生就业、创业;成长、成才, 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离学生的职业化、定制化诉求更近。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7月

[2]裔萼编著《康定斯基论艺》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3]宋承志, 王慕东《孔子对音乐教化功能的认识》, 载于《美中教育评论》, 2007年4月

[4]李丕宇《试论美术的本体功能》, 载于《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

[5]盛超《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画传》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1月

上一篇:飞行衣小学五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电力员工实习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