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选题(精选10篇)
打造诚信论文中介服务平台,论文写作和论文发表一站到位,全程支持支付宝担保交易。题目: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学分析
论文可用关键词: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框架
题目:回顾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的研究进展
论文可用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接受理论;研究回顾;研究评价
题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再探
论文可用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思想政治品德
题目: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论文可用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
题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从问题意识走向理论建构
论文可用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问题意识;理论建构
题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论文可用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理论界定;意义
题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及建设的思考
论文可用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
题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论文可用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目标范畴;理论界定;意义
题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论文可用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理论界定;意义
题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论文可用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理论界定;意义
题目:自我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选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不是说在研二下学期要开题时才去想要从哪方面选题, 这样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十分不利的, 要想有好的选题, 就必须先明确选题步骤。通过对国家《教育法》、国家学位委员会关于硕士学位的相关规定以及学术界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要求的了解,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的学科属性、业务范围及培养目标, 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把握以下步骤:
1. 拥有广博的知识积淀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 一是读原著名著, 比如马克思、恩格思的经典著作一定要读; 二是区别对待不同种类的书, 书分两种, 一种可以从中汲取大量的营养, 这种书应该细细品味, 要精读; 另一种可以给你惊喜, 这种你只需要略读找准其兴奋点即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要经常关注时政新闻, 要对社会发生或潜存的问题抱以敏感的态度。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积淀, 在选题时思路才会宽阔, 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 善于发现问题
问题是人们尚未认识而又应当认识的事物, 是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 它体现着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差异。从本质上看, 问题也是人们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状况的一定反映, 例如事实与事实之间、事实与理论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和差异, 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 这就产生了疑问, 人们就要发现和提出问题。事实上, 不停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是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过程。只有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生们才能进行探求和思索, 才能由此而取得认识成果, 取得论文选题的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来说, 能够发现社会现象中深层的矛盾, 看出背后与学科相联系的本质性问题, 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3. 思考问题与选题的联系
在发现的问题中, 不一定都是学科领域范围内的, 如果不在学科领域内, 就要发挥我们的才智, 去思考它与学科存在哪些关联, 世上万物都在联系之中, 更何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从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肯定会找到连接点的。首先要知道问题与选题之间的关系, 问题是潜在的可供选择的选题, 并不一定就是最后确定的选题。这里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在发现问题之后, 经过一定的调查和思考, 得出基本的判断和结论, 径直用于决策或实施, 而不必作为论文研究呈现于书面文字。比如政府出台的政策; 二是对某些社会现象, 经过必要的观察之后, 发现它并不具有普遍性或倾向性, 现象的背后并非如预想的性质或程度一样, 则不必立为选题。比如人食猫肉中毒而死的事件, 一开始以为人类重口味, 才得到报应, 后来通过多方调查后得知竟是死于朋友刻意夺命, 这中间牵扯到了很多道德问题; 三是发现了问题, 在初步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之后, 感到问题牵扯面广、涉及领域较多, 凭现有的专业知识和认识水平, 很难把握和驾驭, 或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不适宜作为研究对象, 也不可作为选题方向。比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它牵扯到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东西, 研究起来比较复杂, 靠一个研究生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
尽管这样, 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 发现问题往往是选题形成的前奏,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首先, 发现和提出问题, 就使选题的确立具有了可能性; 问题未被发现和提出, 选题也就无从说起了, 只有问题被明确地意识到之后, 学生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某方面的专门探讨。其次, 选题的酝酿和形成依赖于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题是确立选题的必经阶段。学生在觉察到问题本身具有的潜在意义之后, 便会在其引导下调查研究以求其解, 于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选题便得以确立。总之, 能够很好地处理问题与选题之间的关系, 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4. 集一切有利因素选题
要获得最佳选题, 就必须充分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去选题。
一是个人方面, 研究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在的优势, 并把它们合理地在选题过程中发挥出来。虽然研究生都在同一个环境里面生活学习, 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学习实践经历等因素的不同, 他们形成的个人长处也是大有不同。比如就基本的知识结构来说, 有的同学是科班的, 有的是跨学科的。科学发展表明, 各种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互相分化和综合。在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地带, 不断涌现出新的课题, 这些新课题对与之相关的跨学科研究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二是时间方面, 在选题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到可供选题时间的长短, 更重要的是还要估量可供完成论文的时间。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 这也是科学地进行研究所要求的。这包括整个研究过程的起讫日期, 每一阶段和工作任务的具体时间, 其中哪些阶段和环节应作为重点而给予充裕的时间, 在哪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最为适宜, 这是安排时间应着重考虑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 个人分配给论文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有的同学准备得较早, 研一就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这样给他的选题提供了很好的前提, 有目标地选题, 并对该选题有了一定的研究, 对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可能写起来就会比较顺利。有的同学选题很急, 没能做好时间的论证工作, 导致完成论文也很草率。在我们的研究生中, 有的同学研二、研三要实习, 要找工作, 在时间上会发生冲突, 如何调配好这种冲突, 其实在选题时就要有一个很好的估算, 有的同学, 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找工作的压力, 就可以在选题上多下功夫, 花更多的时间在高质量的完成论文上; 有的同学迫于实习和找工作的压力, 在选题时就要考量这个选题的难易程度, 最好在自己感兴趣的和熟悉的领域去选题, 或者是在之前已写过的小论文中去选题。只有很好地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 才能按时按量完成好选题和论文写作。
三是资源方面, 对于研究生选题资源而言, 资料和导师尤为重要。资料是指为实现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目的, 所搜集获得的各种用以产生观点和论证观点的材料。在研究过程中, 为了掌握全面的情况, 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的资料被写进论文中, 成为论据资料; 有的则并不出现在论文中, 但它们是形成观点所不可缺少的。资料的来源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其中, 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实验、调查, 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实际的客观现实中, 直接获得资料, 即直接资料, 也称第一手资料; 人们从各种文献资料 ( 书籍、报刊、文件、档案、记录) 和广播电视等传媒所获得的资料, 即间接资料, 也称第二手资料。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大部分是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来获取资料, 所以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就成了研究生们选题的关键之一。导师是研究生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因此, 学生平时要多和导师交流, 多听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闪光的东西, 对学生的选题是大有帮助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符合“三贴近”
“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选题时也要做到这三点, 选题才有实际价值。
1. 选题贴近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学校较高层次的教育, 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的研究生将是未来社会各个领域的骨干、栋梁之材, 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可能对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起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选题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指研究生在选题时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 去选择实际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 选好的切入点, 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 以贴近促围绕, 以贴近促价值, 为高质量选题做好实际意义上的准备。
2. 选题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是有效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源泉之一, 也是论文选题的重要原则。生活是论文选题的源头活水, 它能为我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要使自己的论文选题有价值、有亮点, 我们就要关注社会生活, 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点滴, 从生活中挖掘宝贵的写作素材。而作为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选题时要积极介入到这些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领域中, 并予以积极回应。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题首先要面向社会生活, 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特别要探索研究与社会生活领域各个层面相结合的方式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在自身文化程度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贴近生活, 选题时更贴近生活, 才能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 才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即更好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进入“生活世界”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必然趋势。
3. 选题贴近群众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而且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贴近群众的原则, 就是要求我们在研究生论文选题的过程中, 要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 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 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 从人民群众那里汲取丰富的知识, 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增光添彩。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只有贴近群众, 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在选题过程中, 脱离了人民群众, 脱离了与人民密切相关的事实, 必将使自己的论文枯燥乏味, 空洞无物, 说理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把选题的关键点放到解决群众最想、最盼、最需要的问题上,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解决真问题, 选题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三、选题具有国际视野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独创性, 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在选题时不能只把视野放在本国,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研究生的选题应当要有国际视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出现了许多消极现象, 比如价值观念的不确定、信仰危机、道德败坏等, 许多国家都尝试用思想政治教育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许多成绩, 包括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 应该对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了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就多样化了, 研究生是有一定外语基础的, 要善于、勤于用外文数据库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前沿问题。因此, 我们要通过翻译关注了解他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重点、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等, 并在选题时灵活地运用, 像武汉大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做得比较好。总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在选题时要有一定的国际视角意识, 这样利于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质量。
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提出一些建议, 主要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步骤, 选题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 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选题范围, 要具有国际视野等方面进行探讨,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选题,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蔡铁权, 楼世洲, 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2]赵德馨, 周秀鸾.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7.
[3]张耀灿.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史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12) .
[4]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2) .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5) .
[6]韩华.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回顾与反思[J].教学与研究, 2010, (12) .
大(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培养研究
完善高校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有机整合机制的思考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研究 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大学生集体意识与个人主义初探——从大学班委设置及管理模式角度看
试析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 试析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异同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念研究
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问题 论价值观与人的个性的关系
论社会转型期主导价值观的构建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比较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
我国当前社会病态现象的理性思考 试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取向 政治社会化理论评析 试论“大学之理念”
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辨证关系 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透过儒家女性观解读中国女性; 政治传播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安全 浅论传统社会的思想控制
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研究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问题研究
试论国家权力与政党权力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权威建构简论。
中国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中国传统诚信规范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略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初探。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新时期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价值意义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以河池学院为例 论学生的感恩教育 关于农村女性教育问题的分析
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中小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需案例分析)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学生视野下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和问题研究(需个案)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需个案)现代社会政治权威的实现途径
潜规则和潜体制:社会失范的派生物 公民道德与政治民主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儒家为己之学的现代意义 荀子荣辱观思想初探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论友爱——兼谈大学生友爱品质的培养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公德问题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
中华道德传统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现代诚信观念和传统诚信观念的关系 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问题探析 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建设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分析
儒学政治资源与和谐社会建构 孔子与墨子政治思想比较 法家与道家政治思想比较 试论孟子的仁政思想
试述孙中山的政党政治理论
试论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比较
从罗尔斯的正义观看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略论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转向。
扩招后的中国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以学生管理民主化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意义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群体性事件中发挥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影响 试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想与效果的异同探究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选择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方面予以论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公共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 孔子的“天命”思想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 对当代大学生“自我”观念的考察分析 试析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人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和谐问题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性问题研究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世界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风尚的价值构成
乡镇政府体制改革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探讨 有限政府与民主——美国政治体制的考察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党政关系的变迁及其政治发展问题 以人为本—论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的家庭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启示 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论老子与孔子治国思想的异同 古希腊政治文明研究 法国政治制度史研究
美国西部开发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
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东西方上古史政治制度的异同 论武士道与日本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中国文化中的“和合”精神
生命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学校德育
论道家(或儒家、佛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道家(或儒家、佛家)中某一代表人物的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机制研究
民间信仰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地区为例 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目标及其路径探究 关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国老年伦理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研究 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效研究
“知”与“用”——中西哲学思维差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意蕴 农村青年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
23、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25、儒家的人文精神
26、忠恕之道与普世伦理
27、宗教与普世伦理
29、对普世伦理何以可能的追问
31、孔子的“正名”说
32、道家的科学精神
33、庄子的自由观
34、庄子《齐物论》解读
35、庄子对老子的继承与发展
36、荀子《性恶》解读
37、墨家的科学精神
38、《韩非子》法家思想研究
39、“天人合一”及其现代意义
40、汉代的今古文之争
41、两汉天人之学的哲学内涵
42、朱熹的理气之辨
43、隋唐佛教诸宗的缘起说
44、僧肇的佛学思想
45、宋明理学与佛学的关系
46、王阳明的心性思想
47、从人性论看孟荀思想的同异
48、试论庄子的人生哲学
49、公孙龙“白马非马”辨析
50、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同异论
51、略论孙中山的“知行”观
52、王阳明“知行合一”说新解
53、现代新儒家的人文情怀
54、现代新儒家“反科学主义”的现代意义
55、试论孔子“仁”说的现代意义
56、老子“道”论刍议
82、普遍伦理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分析)
92、先秦思想中的心性论
93、先秦诸子的天道观研究
94、先秦诸子的道德观研究
95、先秦诸子的人性论研究
96、先秦诸子比较研究
100、“北宋五子”理学思想研究
104、古希腊哲学产生的宗教和神话背景
105、古希腊宗教、神话和哲学中的灵魂观念
106、古希腊哲学中本体论思想的发展线索 107、古希腊哲学中的语言哲学思想
108、古希腊哲学中的知识论思想
109、赫拉克利特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思想之比较
110、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解读
111、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思想
112、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诗学思想
113、古希腊怀疑主义哲学思想述评
114、基督教哲学中的信仰与理性
115、西方神秘主义的源与流
116、弗兰西斯·培根的《工具论》解读
117、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解读
118、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解读
119、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解读
120、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解读
121、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
122、康德的美学思想
123、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解读
124、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解读
125、谢林的艺术哲学思想
126、黑格尔的《小逻辑》解读
127、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逻辑
128、试论近代哲学中的真理观 129、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实证论思想研究
130、叔本华的哲学与柏拉图和康德哲学的关系
131、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研究
132、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之比较
133、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思想
134、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思想评述
135、罗素的知识论思想述评
136、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解读
137、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解读
138、胡塞尔的《笛卡儿式的沉思》解读
139、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解读
140、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及逻辑发展
141、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解读
142、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思想
143、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
144、海德格尔的前、后期思想之比较
145、伽德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解读
146、伽德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关系
147、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解读
148、语言分析哲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指称理论比较
149、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150、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评述 151、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评述
152、后现代哲学话语中的知识、语言与权力
153、库恩“范式”概念的现代意义
154、“自然主义”在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境遇
155、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世界”概念
156、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时间”观
157、西方二十世纪哲学中的科学与宗教
158、西方二十世纪哲学中的科学与形而上学
159、西方二十世纪哲学中的科学与意识形态
160、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解读
161、马克斯·舍勒的《知识社会学问题》解读
162、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5、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教育问题研究
166、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发展障碍及其应对措施
167、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68、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及其社会基础
169、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70、斯密《道德情操论》及其当代价值
171、涂尔干道德社会学及其当代价值
172、中国思想关于知识、道德与权力关系的思考
173、印度哲学中的“非暴力”概念
174、西田几多郎对“善”理解
175、科学与现代性反思
176、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关系反思
177、中国文化与科学技术
178、从《牟子理惑论》(或《二教论》、《四书集注》等)看儒佛二家的关系
179、存天理灭人欲”的现代意义
180、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181、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182、文化哲学与文化批判、183、公民道德建设:问题、概念及其实践形态
184、公民道德: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的文明形态
185、公民思想道德:理想公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186、中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187、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188、社会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189、大学生职业观的伦理分析
190、职业与价值实现研究
191、价值标准与价值多元化
192、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社会秩序何以可能
193、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社会秩序何以可能
194、社会秩序与价值认同
195、当代空间生产与城市理论研究
196、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197、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发展研究
198、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研究
199、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200、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
201、历史知识论
202、历史哲学
203、概念史与历史符号学
204、人类合作机制的心智基础
2012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青少年网络伦理的哲学思考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伦理、价值观教育
资本的文明面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师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素养和能力研究
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哲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当代审视
哈贝马斯与新历史唯物主义
幸福在哪里?——基于斯多亚哲学(或康德伦理学或其他哲学家)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康德历史哲学中的“历史观”简析
美学化的生活与生活美学简析
后现代视角中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和谐美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当代教师伦理的启示
道法自然的思想及其价值
禅宗明心见性的思想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新说
孔子的仁学思想
孟子的人性论
庄子的逍遥说
论法家的以法治国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儒家的和谐思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研究
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问题研究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方式研究
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的诚信研究
富二代”的理想缺失现象与对策研究
人情关系的“货币化”趋向考察
潜规则”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探析
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论科学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
关于当前科技道德的思考
生态危机背景下的生态道德建设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道德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科技发展与伦理重构
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论网络暴力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论网络流行语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和重建
网络话语的意识形态引领策略研究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道德建设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主权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理论研究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启蒙理性的批判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状况与理性思考
大学生就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试析中国的新安全观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论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实践
论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当前社会道德现状与建设对策
公民政治参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研究
转型期社会心态培养研究
公平正义与社会保障机制研究
“软治理”与社会管理创新
论当前经济矛盾发展下的中国社会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中国道德危机
论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哲学视野下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探讨
中国哲学中的具体问题研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影响问题
关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的具体问题的思考
关于儒、道、释哲学思想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观”及其当代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大国兴起的规律看中国之和平崛起
4.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5.以农村文化视角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7.论我国的“知识失业”与和谐社会构建
8.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凝聚作用
9.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10.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11.儒家义利观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2.弱势群体的公共参与途径
1、试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1.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考
2.试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萨特自由观的当代价值(启示)
4.创意经济与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研究
2、关于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的研究
4、关于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命运的关系的研究
1.老子哲学的精粹及其现实意义
2.中庸思想及其现代意蕴
3.尼采哲学中的酒神精神
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思考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1.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
2.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
3.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的措施
1.儒家思想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2.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3.社会利益关系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6.建设京晋冀蒙边际区域物流中心的思考
7.新时期增强党的凝聚力问题研究
8.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研究
9.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
10.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凝聚作用
2、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思考
3、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1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反思
2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探析
4科学发展观研究
(一)数学课堂教学方面
1、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2、参与、感悟、创新—数学教学中对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3、赋予作业新生命 —也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4、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5、让数学走进生活——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6、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7、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
8、新课程标准与数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谈“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设计)
9.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10.“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二)数学思想方法方面
1、推测和猜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3、数学:让我们合理的猜想
4、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三)数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
1、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2、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初探
4、刍议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处理认知冲突
毕业论文要求: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反映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机制,有理论,有实践,力求文字精炼、通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字数5000字以上。
打印格式与完成时间 一律采用A4纸打印。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
标题下用四号楷体字注明单位和学员姓名 正文一律用五号宋体字。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关于教育体制与发展研究
1、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与小学教育现代化关系研究
2、国际小学教育阶段母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3、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
2、新课改下小学教科研现状及思考
3、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4、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小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6、当代小学生学习特点研究
7、小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
8、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
9、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10、小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
12、小学数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13、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15、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
16、创造性使用小学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17、自主学习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18、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1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2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25、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6、小学数学中概念的教学
24、小学数学中计算的教学
25、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26、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28、小学数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教学 30、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3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33、小学生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
34、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5、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36、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7、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8、现代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关于教师成长研究
1、在新课改中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新课改呼唤教师间的合作
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4、构建富有特色的小学教师文化研究
5、名优小学教师品质特征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6、关注小学教师个人需要,促进其自主发展对策研究
7、科研型小学教师的心理品质及“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
8、培养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研究
1、新形势下小学班集体建设研究
2、现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3、优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班级活动创新思考
五、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3、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六、关于德育与心育研究
1、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
3、小学教师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
5、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
7、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研究
8、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七、关于其他各类教育研究
1、科技教育与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研究
3、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4、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八、关于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
1、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2、如何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研究
3、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因素的研究
4、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九、关于教育信息化研究
1、小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十、关于教育评价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2、小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研究
3、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
4、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研究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内涵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要求在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专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理念融合到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培养政治素质硬、道德修养高、职业素养好、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形势与政策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优秀专业文化教育,形成学生现代企业和专业的文化理念和职业人文素质;融入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和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标准。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1. 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独立,缺乏联系。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政策》等课程完成[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或专业导师[3]。专业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学院系承担,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及专业实践。思政教育老师和专业教师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相互之间相对独立,缺乏相互联系,思政教育考虑不到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专业教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交集。
2. 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在专业教育中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另外,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从而提高专业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教育环节,专业实践教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基本在教室进行纯粹的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很少,甚至没有,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训,忽视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是专业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班主任及思政课老师的任务,与己无关,此时学生已在专业实践环节,思政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结束,而且客观上他们很难参与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要性分析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2011]12号文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水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具有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适应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开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应该融入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标准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塑造和发展,提升其社会就业适应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其政治素养、心理素养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1. 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高素质技能型,还要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素质高尚、职业素养能力强。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育人的根本任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必须融入学生培养各个环节,包含理论课教学、专业实训及工学结合等过程,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制定各个教育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目标。
2. 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育人环境。
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育人环境,应成为学校教学部门、各职能部门及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的自觉行为。首先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及管理人员都应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德育育人。其次专业教育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设计应聘请思政课老师、企业专家、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制定。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道德责任、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品格、爱岗敬业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优秀企业文化精神融入专业教育,挖掘和设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育资源。最后,营造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吸收优秀企业文化、相应的专业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3. 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毕于工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熟悉。因此应根据专业特点对专业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进行培训。首先,专业老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应熟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形势和政策,请思政课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讨论,党员老师要参加党课学习,熟悉党的教育方针。其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
4.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由专业老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侧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教育,而往往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专业实践教学在高职学生学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该阶段形成的个人素养和职业习惯对其职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此阶段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挖掘和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想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价值取向、职业意识、岗位责任、质量意识及团队合作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渗透和教育。其次,要细化对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而且必须加强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于课题理论教学,过程复杂,特征不一,因此需要细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及考核指标,使学生在严格、完善的管理体制下进行学习,加强个人职业素养、职业习惯培养。最后,聘请思政课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环节,对学生专业教育过程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引导和教育。
5. 发挥辅导员参与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班级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实践者及协调者,同时辅导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活动中,成为学生专业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导力量[4]。首先从制度上创造条件使辅导员参与所带班级的专业教学业务活动,了解和熟悉专业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辅导员应不定期在其负责的班级听课,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最后,建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和反馈制度,专业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习课程的反馈意见,以便融合修正教学方法和融合思政教育内容;辅导员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及存在的困难,针对性地展开帮扶和引导工作,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
6.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个人档案,记录学生、老师及企业指导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学生评教、老师评学、企业评议等资料,作为对老师及学生的考核依据;二是高职院校专业老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有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又要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绩的考核要求,并与表彰先进、职称评审、年度考核挂钩,使老师自觉进行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涉及学校教育、管理多个部门和主体,需要专业老师、思政教育老师及职能部门人员协助配合,构建的融合路径应在实践中不断实施动态改进和完善,更好地发挥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作用。
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专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理念融合专业技术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适应的需要。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育人环境;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管理;发挥辅导员参与专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12号)[Z].2011.09.
[2]束汉武.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以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15(08).
[3]陈晋旭.工科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数学教育专接本学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㈠数学新课改方面
1、论研究性学习
2、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3、从赌博和概率到抽奖陷阱中的数学
4、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5、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6、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7、浅谈中学数列中的探索性问题
8、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9、参与、感悟、创新—数学教学中对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10、赋予作业新生命 —也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11、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12、让数学走进生活——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13、如何使数学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教学
14、数学新课改下的数学科面临的问题
15、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性和开放性
16、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17、让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东西
18、课堂教学要重视情境引入
19、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构建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1、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2、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
23、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4、浅谈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讲评课
25、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师观念的转变
26、新课程标准与数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谈“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设计)
27、论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中学数学教学目标
28、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9.谈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0.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31.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32.数学教学的现代研究
33.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34.注重创新性试题的设计
3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6.对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37.“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38.“特征信息”的捕捉与解题最优化
39.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40.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㈡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方面
1、推测和猜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3、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4、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6、数学:让我们合理的猜想
7、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8、数学开放题的设计与教学建议
9、数学开放性问题的编拟与解决
10、论代数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11、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12、论数学猜想在数学发明发现中的意义
13、对初等数学中函数概念教学的思考
14、中学数学中的对称思想及其应用的研究
15、论中学数学中的化归与转换的思想及其应用
16、中学数学建模教学
17.谈谈类比法
18.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分类讨论
19.代数变形常用技巧及其应用
20.观察法及其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2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尝试
22.导数和极限在中学数学中的教学
23.利用一题多解促进中学数学教学
24.不等式的解法和证明研究
25.一类高考试题的研究归纳
㈢数学史方面
1、微积分学的发展史
2、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3、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4、数学史上对方程求根公式的探索及其现代意义
5、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6、发掘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
㈣数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
1、中学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2、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设计
3、关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探究
4、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初探
5、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6、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7、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8、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9、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10、浅论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1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浅谈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5、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6、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探索
17、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18、数学高考内容分布及命题趋向
19.初探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
20.如何处理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
㈤数学文化
1、数学文化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浅谈数学文化
3、数学课堂文化建设之我见
4、文化视角下的数学教学过程研究
5、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开展数学文化学习的研究
6.探究型教学与数学文化
7.勾股定理与数学文化
㈥数学美
1、数学的和谐和统一-----谈论数学中的美
2、试论数学中的美
3、数学教育与美育
4、浅谈数学中的美
5、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美
6、数学的对称美及其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7、试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谈谈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8、浅谈数学与美
9、谈中学数学的对称美
10、探讨数学的美育价值,激发数学研究的热情
㈦其它
1、浅谈数学CAI中的不足与对策
2、应用CAI构建数学实验室,创设初中几何教学情景
3.数学CAI应遵循的原则
4.如何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变得更方便
5.试论数学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的培养
6.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7.n阶行列式计算方法探讨
8.最小二乘法
9.广义初等变换的进一步应用
10.矩阵秩的问题的研究
11.定积分计算方法探索
12.线性方程组理论及其应用
13.逆矩阵的推广——广义逆矩阵及其应用
14.矩阵标准形及其应用
15.内积不等式及其应用
16.关于正定二次型
17.矩阵的合同与合同变换
18.方阵的伴随矩阵(此题不可选!样稿中已有人写了。)
19.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4.矩阵及其应用
20.线性子空间
21.初等变换的方法及其应用
22.向量的线性相关性
23.关于多项式的整除性的研究
24.分块矩阵及其应用
25.复变函数积分计算问题及其应用
26.矩阵的可逆性及应用
27.矩阵的分解问题
28.线性空间的同构问题
29.有关不变子空间的一些问题
30.二次型的标准形及其应用
31.线性空间的基与维数(此题不可选!样稿中已有人写了。)
32.欧氏空间的正交变换
33.欧氏空间的对称变换
34.矩阵的对角化问题
35.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以上为参考论文选题,学生写论文时可
选用,也可按选题提供的范围和方向,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某方面自定论文选题。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5.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 6.我国就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7.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 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9.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 10.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的选择
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
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 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6.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的不足 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
三、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
1.扭曲的利率结构不利于经济发展 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 4.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 5.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 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
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四、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 1.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2.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 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6.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9.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五、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
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 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 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 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
六、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
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3.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 4.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 5.论债转股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6.债转股的政策效益分析和政策问题 7.从债转股到股变现
8.债转股的风险与时机分析
9.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 10.债转股在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效果分析 11.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
七、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加入WTO之后中国银行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3.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4.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5.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6.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八、分业经营与全能经营
1.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银保合作 2.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的潮流 3.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 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5.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
九、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 1.论企业重组与债券融资
2.成功推进国有企业重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
3.企业重组的市场支持机构——投资银行的发展前景 4.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主体再造
5.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6.推进企业重组与并购,加快国企改革 7.论企业重组后的支付安排问题
8.我国上市公司重组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9.对企业重组后的支撑体系——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 10.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对企业机制改革的意义
十、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研究
1.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 2.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3.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4.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
5.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6.如何构建县联社综合体系 7.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十一、国债问题研究
1.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2.对国债发行方式的国际比较 3.论国债流通市场的组织与管理
4.以国债利率为突破口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5.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6.论西方国债发行体制
7.中西方国债发行定价制度比较 8.论国债市场与利率自由化 9.论国债、投资与经济增长
十二、WTO与银行改革
1.加入WTO和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2.加入WTO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选择 3.加入WTO与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
4.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银行优、劣比较 5.加入WTO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6.加入WTO与中国的金融监管
7.我国加入WTO后的外汇管理与政策建议 8.加入WTO后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及对策 9.加入WTO对中国中西部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 10.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和金融调控的影响
十三、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
1.浅析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2.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方向 3.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4.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
5.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改革对策与前景 6.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问题及相关政策 7.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8.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与货币市场的发展
十四、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
1.我国急需建立健全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2.西方国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 3.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构想
4.我国建立银行市场机制的基本原则 5.问题银行的处理
6.建立我国存款人利益保护体系 7.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8.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9.我国应暂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10.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
十五、银行业并购问题研究
1.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原因分析 2.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影响及启示 3.美国大通银行的并购模式
4.银行业并购与现代科技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5.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6.银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 7.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8.我国银行并购案例分析 9.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模式探讨
10.通过并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十六、货币市场问题
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2.货币市场机制分析
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4.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5.证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分析 6.国库券市场的投资分析
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其特征
8.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 9.论大额存单市场
10.大额可转让定期价值分析
十七、资本市场问题
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 2.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 3.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 4.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
5.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6.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
7.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8.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 9.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
1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
十八、保险学论题
1.当代中国经济中的保险作用研究 2.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3.试论财产保险的经济意义 4.试论人寿保险与储蓄的关系 5.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 6.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7.论再保险的经济意义与法律关系 8.试论保险的利益原则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国家繁荣离不开工作于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市场导向, 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这一点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有所体现。我国已于1980-1984年相继建成一批高等职业院校。
现阶段职教专业学生在整体生源中属文化成绩相对差, 纪律性、思想觉悟相对较差的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学习目标不明确, 信心不足、精神空虚、前途渺茫, 自我意识不够健全等特点, 并且流失率大。这种恶性趋势呈上升势头。其原因是教育, 当然不只是学校的教育, 更主要的是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本人分析归纳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家庭独生子女
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孩子成为全家人的焦点和希望, 加之“望子成龙”观念的影响, 所以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 形成不恰当 (畸形) 的家庭教育。
案例一:2010年1月9日, 延吉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的一名17岁女生不堪学习压力卧轨自杀。
案例二:某晚10时,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级研究生贾昊, 从高楼上跳下, 当场殒命。仅2005年, 北京市就有19名大学生跳楼身亡, 而且大多数都是“精英”级别的名牌大学学生。某知名网站就此细数了中国大学生八大抑郁的理由, 包括“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压力导致精神抑郁”等, 而这些很大程度上造成他们轻生的理由都是小时候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后来大学教育以及社会影响的问题。
二、幼儿的过早独立
幼儿胆子小, 缺乏安全感, 需要亲人的关心和照顾。家长应培养幼儿关心照顾弱小的良好品质, 例如养些小动物, 尤其是小狗、小鸡这些互动性强的动物。德国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准玩枪、炮之类的玩具, 每人必须要领养一个小动物。幼儿不是大人, 更不是神, 幼儿没有是非观念, 更不懂法律, 犯错、试探进犯是正常的。大人要时时监护, 及时处理。
现在, 一些父母为了生计, 外出打工, 把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或亲戚照料, 就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 他们一直以来是很多家庭的牵挂和遗憾。现在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学生成绩, 让很小的学生寄宿, 而社会没有给学校足够的教育权利, 教师也不能等同于家长, 导致由于管理不够, 缺少亲情, 没有依靠感, 孩子过早地独立, 出现没有信任感、责任心和爱心, 猜忌心很强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能及时解决, 有些孩子的思想很可能发生畸变, 成为“问题儿童”的几率也很大。
三、幼儿、小学的拔高教育
由于家长们的攀比心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 使得“双语教育”“神童教育”应运而生。孩子的年龄小, 记忆力差, 忘得又快, 这样可想而知以后学英语会受影响而且中文拼音也会乱套。为了应试, 为了攀比, 现在小孩的作业很多, 减少了玩耍的时间, 孩子的乐趣少了, 天性被摧残了。
四、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1987年, 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体制改革应把泱泱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秀传统传承下来, 学生应尊老爱幼, 尊师重教。
案例三:2010年12月2日, 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老师谭胜军在教室给学生下跪之事引发关注。谭老师称下跪向学生认错。惹事的学生则说, 老师应该列入服务行业, 学生就是上帝, 是来享受服务的。
案例四:2010年10月21日下午, 浙江丽水缙云盘溪中学教师潘某被杀。10月21日, 潘老师发现丁某逃学去网吧上网, 第二天与丁某一道去他家家访。年仅16岁的学生丁某不高兴, 谎称家长在山上, 将老师骗至山上一无人处, 将老师推下悬崖, 后又用绳索将她勒死。
案例五:2010年10月4日晚自习时, 山西朔州二中16岁的男生李明 (化名) 杀害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郝旭东。导火索是该生在座位上吊儿郎当地抽烟, 老师拿走了他的烟蒂和烟盒。
没有尊师, 何谈重教, 一个不懂得尊重教师的社会, 是道德沦丧的社会。一厢情愿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不仅不能促进教育发展, 反而造成教师“不能管学生, 不敢管学生, 不想管学生”, 肯定会使中国的教育不断“失血”而变得日益孱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活动。当教师失去权威, 如何教书育人?教育的有效性如何令人信服?当教育只能去迎合学生, 教育也就不再存在了。学生对于自己“受教育者”身份的不承认, 把自己看作是“上帝”, 试图接受服务的学生又怎么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呢?其实, 问题的根源还是社会对于教育的异化, 而教育的异化最直接的受害者还是学生, 当然最终受害的是社会。从古至今, 教师在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演进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古代, 很早就形成了尊师的优良传统, 给予了教师很高的社会地位。《尚书·泰誓》中“天佑下民, 作之君, 作之师”的说法, 将天地师并称;荀子认为“天地者, 生之本也;先祖者, 类之本也;君师者, 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尚书·泰誓》把天、地、君、亲、师并列起来, 作为“礼之三本”;《学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进一步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地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这么浓厚的尊师传统下, “教师服务论”既无视教师的巨大社会作用以及久传不绝的尊师传统, 又庸俗地以“商业交易”来看待师生关系, 亵渎了教育的神圣性。
五、思想政治的教育尤为迫切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说明:以下每一个参考选题大都代表一个总体性的选题方向,如果直接作为论文的选题是过大的,建议以某一感兴趣的选题为基础,适当结合自身和社会实践,拟定一个小一些的选题开始写作。
注意:拟定的题目应与行政管理专业有关。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这一选题为例,虽然与企业有关,但重点不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这仍然属于行政管理专业范围,如果把重点把到企业经营管理上,就超越了专业限制,是不允许的。
1.论公职人员的身份保障与廉政建设
2.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
3.行政委托研究
4.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
5.行政授权立法研究
6.依法治国与治吏
7.论行政自由裁量权
8.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
9.论公务员与国家的关系
10.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
11.论公务员与政党的关系
12.论政府行为能力
13.社会信用研究(包括信用理论、信用机制、信用制度、信用评价内容)
14.当代中国政府利益的分析
15.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16.论政府的利益及其对行为影响
17.城市社区问题
18.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
19.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
20.领导信用问题研究
21.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
22.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
23.政府与制度变迁
24.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
25.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
26.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27.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
28.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
29.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30.中国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31.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
32.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
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舆论监督的作用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 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 选举行为与选举制度研究 当代中国行政模式 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法治行政 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 政府与企业的经济性分权 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政策运行机制 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创新 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改革 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 地方政府的决策机制研究 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史” 中国乡镇政府的干部责任制研究 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 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 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地方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性 分权化改革的宪政基础 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 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及进行比较分析)当代中国公民参政研究 市场经济与行政组织体制 西方式民主研究 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与发展 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研究 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 电子民主与电子政府研究 市场经济时代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探讨 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77.论城市社区组织创新
78.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79.政府与市场:建构新型的伙伴关系
80.行政民主与行政公开研究
81.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
82.试论行政管理中的两种监督——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
83.国家与社会关系互动的实证分析
84.试论我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85.关于政党政治方面的研究
86.关于行政法制方面的研究
87.乡镇政府经济职能探讨
88.关于行政组织和行政体制方面的研究
89.城市社区规划与管理
90.关于政体方面的研究
91.城市公共管理问题讨论
92.关于中国行政史方面的研究
93.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94.政府行政管理费用比较分析
95.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96.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97.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
98.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
99.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
100.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析(细分问题论述)
101.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
102.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
103.论管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04.共和政府与宪政民主
105.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学范式的局限性
106.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
107.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108.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109.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110.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111.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112.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
113.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114.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115.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
116.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117.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118.系统政治理论的原则与运用研究
119.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120.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121.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122.中外行政组织体制比较研究
123.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24.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25.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 126.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127.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128.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129.公务员考绩研究
130.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131.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 133.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
134.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135.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136.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
137.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138.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
139.论社会主义国家政民关系的本质研究
140.试论政府公关与企业公关之异同研究
141.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府公关的必要性研究
142.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研究
143.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
144.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145.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146.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147.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148.我国传统决策文化对当代行政决策的影响研究 149.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150.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15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152.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153.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154.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155.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
156.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
157.舆论监督研究
158.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159.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160.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61.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162.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163.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164.“会议”与行政决策研究
165.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166.行政文化研究
167.事业单位分类与管理研究
168.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69.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170.国民政府五院制与孙中山五院制思想之比较研究 171.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172.新加坡行政监察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173.英国地方政府组织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174.美国各州独立管理机构的地位组织和职能研究 175.法国省长地位的演变研究
176.论印度联邦制的特点研究
177.德国加拿大联邦制比较研究
178.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研究
179.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
180.论地方人大的职权范围及其实施办法研究
181.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182.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
183.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研究 184.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中可资借鉴的本土化资源研究
185.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与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 186.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研究
187.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188.我国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研究
189.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90.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研究
191.行政管理法制化研究
192.我国法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193.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194.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195.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96.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197.县级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98.政府行政执法研究
199.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200.政府“法制”研究
201.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202.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
203.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204.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205.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6.我国中等学校的人事改革与激励机制
207.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208.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9.我国地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10.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模式变革 211.WTO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1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1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214.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研究
215.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216.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217.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8.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务公开制度
219.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220.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21.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22.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选题】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07-0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目11-06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10-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0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论文11-26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论文10-26
2024级国际政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07-20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09-23
思想政治教育征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