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精选8篇)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篇1

【摘 要】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可行性。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建设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推动下,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有利于整体提升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更能缓解就业压力。但纵观全国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现状,多停留在理论灌输以及具体就业政策的宣讲层面,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更是缺乏。因此,有必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模式,将“双创”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多数高校仅把“双创”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组成部分,缺乏独立课程体系的意识,因此,在师资安排上,基本上是由就业指导课老师或辅导员兼任“双创”课程,没有专职师资;在课程内容上,仅灌输“双创”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就业创业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授课形式上,多采用大班授课,甚至有些高校仅仅做几场“双创”讲座。总结起来,这一局面基本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不重视造成,而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体系,可以探索将“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升学校、教师、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从而推动“双创”教育的发展。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年以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以教授理论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模式,这一长期坚持的模式越来越让学生觉得乏味,影响了学习动力。而“双创”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实践或者案例基础之上的,如果将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双创”以及大学就业实践和案例中,使学生通过“看得着、能感知”的这种有机会自身经历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更能增加相关理论的可信度。从这个角度讲,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可行性

1、理论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于思想教育,创新创业重在使学生增强“双创”意识,同时,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基本是统一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本身就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内容,这和“双创”课程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只是教育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之,理论上,“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等观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保障。

2、实践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经济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牢牢建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就业实践基础之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基础上的,可分为意识形态教育、能力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所以,二者都必须立足于实践层面来开展,都必须在教育体系中贯穿实践环节,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部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高校中由独立的教学单位负责,模式日趋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所有高校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要求,目前情况,一方面不可能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色设置创新创业个性化课程,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短时间内形成独立的教育教学部门和体系也不现实,因此,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双创”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推动相关师资以及教育方法融合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目标。

1、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根据实际,将创新创业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目前比较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比如,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别纳入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形势与政策》课,内容都是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紧密结合的,国家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因此该课程完全可以承担部分“双创”授课任务。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时代精神以及职业道德部分,本身就是“双创”课程内容,还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也都和“双创”内容息息相关,通过这种融合,不仅消化了“双创”课程内容,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2、在师资上实现二者融合

师资是教育的基础,很长时间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配备都存在不足的境况,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师资严重缺乏。大多非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基本上是由行政人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职比例也很低,此情况下,推动创新创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融合实属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选择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部分师资,实施培训,使之能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3、在教育方法上实现二者融合

长期以来,各高校招生和就业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成为就业指导课的附属,且多数由就业部门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导致偏离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使学生无法真正实现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同时从大教育观来看,也无法真正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种缺陷,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因此,通过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对二者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有益的。首先,通过融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就业率也就得以提升。其次,通过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不是单一的理论说教,是和自己的就业创业以及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在动力。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篇2

一、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

列宁苏维埃制度是一种民主管理体制, 在列宁的设计中, 民主制属于政治制度, 集中制属于组织制度, 民主集中制就是两者结合的政治组织体制。

1. 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政体, 主要说的是谁来决定国家重大决议、谁来制定法律。历史上有君主制、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这三种, 这三种都有很大的差别。在列宁的眼中, 想要达到无产阶级专政, 那么实施民主共和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才是最好的方法, 民主共和制一方面表现出了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批判, 同时也是对无产阶级民主制的肯定。列宁指出苏维埃制度是意味着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决裂, 工农自己享受最高程度的民主制度。列宁承认苏维埃制度下的民主形式才是最完美的民主形式。

2. 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制度

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制度说的是国家结构形式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国家构建上, 马克思支持中央集权制, 集权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每个国家的君主专制整体到共和政体都是集权的, 通过集权, 集合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影响力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关于苏维埃政权集中制的思想, 列宁明白不能固执的在国家结构形式上反对联邦制, 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是建立在自由联盟基础上的各民族苏维埃共和国的联邦。在苏维埃联邦制的国家中, 列宁坚持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在列宁的视域中, 集中制是党的上下级关系构成权力结构的体系, 要部分服从整体, 少数服从多数。列宁所设计民主集中制的形式是按照集中制的原则, 集中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民主在集中的指导下。

3. 苏维埃体制是代议民主制度

苏维埃制度作为代议制的一种形式, 与西方的国家议会功能有很多相同之处, 苏维埃制度创造了代议民主制度的特殊形式, 代议制的实行是建立在普选制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代议制要保证罢免权和监督权, 保证人民的罢免权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主权, 这样才能保证苏维埃完全为实现群众的利益而工作。列宁将普选权、监督权、罢免权紧密的结合了起来。普选权保证了人民选举的权利, 也通过监督权和罢免权制约了权利的行使。

4. 列宁苏维埃制度的建设思想遵循议政合一的原则

议政合一是指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 使人民的代议机关成为国家的全权机关, 让人民掌握权力, 同时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人民委员会是国家的政府机关, 它负责全面管理国家事务, 苏维埃共和国的财务管理权利全部交由人民委员会管理。人民委员会将权利下放到十一个人民委员部门中, 使下属的所有部门都能够承担国家行政事务的处理和管理。中央执行委员具有审查批阅人民委员会各个部门提出提案的权利。

二、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在国家管理的方式上、在权利制衡机制上、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探索了落后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道路;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新型民主制度模式。

1. 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

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 应该用什么样的政权形式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实行民主制,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精髓, 在苏维埃制度的建设中深化了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第一列宁积极探索和明确了在党权和政权上, 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重要性。列宁在领导苏维埃建设的实践中, 从理论上阐述了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政权的领导核心,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 苏俄出现了党政不分, 以党代政的现象, 列宁也感受到了弊端, 并且提出了党政分开, 党通过苏维埃进行领导的原则。第二在国家管理方式上, 列宁提出了个人负责与大众参与相结合的思想。为了加强管理, 列宁提出了集体管理制改革, 对各项职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做到个人负责。列宁在强调个人负责制的同时也加强了工农群众参加民主管理。切实的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第三在权利制衡上, 列宁提出了议政合一, 人民可以随时对不称职的官员进行监督和撤换, 权力制约体系的核心是人民的监督, 还创立了监察委员会。

2. 探索了落后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道路

列宁苏维埃制度的实践中为很多落后的国家政治建设提供了经验。第一使落后国家人民政权的民主制度建设更加遵循合法性的原则。作为政治活动规则的民主制度, 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制度价值的正当性和民众对于制度的认同性, 只有合法的民主制度才能促进国家的政治发展。第二使落后国家的民主制度更能遵循现实性, 民主制度的建设要从现实情况出发, 不能只是抽象的谈论, 要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立足于国情, 展望理想, 面对现实情况去调整政策, 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第三让落后的国家政权民主制度坚持走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的道路。列宁在苏维埃制度政权建设初期, 主要是倾向通过苏维埃实现人民民主, 所以走的道路是直接民主为主, 间接民主为辅。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 主要是倾向通过苏维埃代议机构实现人民民主, 建立理想的民主模式。在这种代议机构之外由无产阶级代表人民进行管理的体制是以间接民主为主, 直接民主为辅。

3. 开创了不同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新型民主制度模式

列宁苏维埃制度的建立打破了议会体制的唯一性, 第一建立了现代社会政权运作的新型民主机制。列宁苏维埃制度是劳动群众自己创建的组织, 展示了人民民主实践的形态。激发了一直处于被压迫劳动人民的民主意识醒悟。第二劳动群众在革命中自主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具有参与普遍、行使权力直接、决策快捷的特点。便于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方便国家权力统一的实现。第三列宁就苏维埃制度的建设构建了与西方议会制度完全不同的政党与代议机构的关系, 他强调了苏维埃必须在俄国政党的领导下行使职权, 在坚持党对苏维埃领导的前提下, 明确划分职责, 把党与苏维埃的上层紧密联系, 实现党对苏维埃的领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俄国共产党对苏维埃的影响远大于西方国家政党对代议机关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探讨, 发现了苏维埃制度是功能阶级最高级别的民主制, 它意味着具有世界意义的新型民主制度即无产阶级民主制的产生, 同时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摘要: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中有很多重要的内容, 列宁认为苏维埃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制度, 它可以保证人民民主制;列宁主张苏维埃制度实行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原则, 使人民可以掌握权力;列宁民主管理应该逐渐实现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列宁强调要处理好党政关系, 党政分开, 以党代政等等。列宁的苏维埃制度拓展了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开展, 探究了苏俄民主制度的规律, 为其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人们政治文明的提升做出了贡献。笔者主要是对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理论价值的探究, 对我国开展民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形式[J].科学社会主义.2011 (05) .

[2]杨春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及特色优势[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 (09) .

[3]赵纪梅.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02) .

[4]虞崇胜.列宁的代议制理论与中国人大制度建设[J].人大研究.2011 (10) .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建议

相对于其他的基础性学科,音乐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不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一直不受重视,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要知道有效的音乐教学能够熏陶学生的心灵,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和优化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工作,这对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面临的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音乐的教育评价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现存的教育评价制度仍然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

现代教育评价制度要求评价制度的建立要根据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进行,根据小学音乐教学新概念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含有以下内容:唱歌、表演、乐器、欣赏、和基本音乐元素的学习等。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确立,相对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创作能力、表演能力和选修的目标等,其所占的比例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中各个教学内容的比重进行确定,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较为单一,评价的方式往往是根据一首歌曲或者是对学生的印象进行评价。

2.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评价结果一般是以分数和等级的形式给出,评价的过程缺乏科学新。有的音乐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掺杂了个人的情绪,对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给予不及格的评定,这样学生或因为老师不合理的评定方法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热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忽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更加的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音乐成绩越来越差,整体的音乐教学成效得不到。

3.教育评价得不到重视

虽然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重视,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部分地区的小学音乐课堂只是老师通过手提录音机引导学生学唱,甚至直接取消的音乐这门课程,导致基本的音乐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样在学期末的教学成绩评定上,就随便的根据学生其他学课的成绩进行编造,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不受重视,音乐教育评价制度更不受重视。

二、教育评价制度的创建的原则

1.分清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和客体

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是将学生放在首要的地位,同样,在教育评价制度的建立上也要把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2.创新性的原则

创新在现代素质教育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高,在进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确立上要坚持创新性的原则。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模式和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音乐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想法,不管对错老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释放自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要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把握好开放性的原则

素质教育教学要求下,传统的封闭式的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主体的教育评价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评价制度要求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水平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为了实现上面的要求,教育评价制度应该把握好开放性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方面,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一方面,评价的时间不能固定不变,对学生的评价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方面,评价的场所不能固定,这样才能在全校的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三、完善和优化音乐教育评价制度和合理化建议

1.“因材施教”,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再加上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有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勇气比较差的同学,课堂上不敢起来回答问题。对此,老师应该给予该部分同学一定的鼓励,找一些简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尽管该部分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到位,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科学的使用课堂评价表

尽管有的学生音乐的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在学生的闪光点上做些文章,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借鉴档案袋的思路,建立课堂评价表,每一个月对学生整体上评价一次,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找到侧重点。课堂评价表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填写,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无形之间形成的评价方式会成为学生们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所以有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较高,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较差。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提高评价的标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适当的降低评价标准,这样合适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四、结语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及其重要的部分,科学的教育评价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创新教育评价制度,不断的为评价制度注入新鲜的元素,从而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艳侠.小学音乐教育面面观[J].学周刊.2012(18)

[2]韩琨.浅析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高师音乐教学对策[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

[3]陈黛瑶.审美功能——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J].基础教育研究.2010(07)

[4]余小勇.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J].大舞台.2010(05)

[5]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众文艺.2010(16)

[6]胡家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7]汪莹.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

[8]张敬卓.小学音乐教育的圭臬与守成[J].科技信息.2011(02)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篇4

——信息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信息化时代已经到了,新的教育手段普遍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这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克忽视的背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建立在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实例,深入探讨信息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媒体技术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伟大历程,这三十多年是社会主义中国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步、开拓创新的新阶段。回顾这三十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这对于高校辅导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手机、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出现在改变社会发展之余,也深刻影响着高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运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指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网络、多媒体等新的教育手段已经普遍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早早就进入了高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以及宿舍等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据调查显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1级新生中大部分同学拥有个人电脑,具备了便利的上网条件,掌握着丰富的网络知识。随着网络与人的亲密接触,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进行各方面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阅读习惯,增加了汲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借助

于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体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型和现代性,就必须充分运用网络及多媒体这些全新的教育手段,作为站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就应该主动占领网络这块阵地,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融入网络,丰富教育手段,拓宽教育途径,充分利用网络的全时性、共享性、交互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教育效果和质量,在实践中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加强学校网站的理论文化建设,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为本科生辅导员,我们面对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一批大学生,他们出生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对于个性、自由、发展的追求更加渴望,所以,面对这些特殊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还是高校,最终落到辅导员自身,都应该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在方式上不断改进,在内容上不断更新,在宣传上不断创新。当今,互联网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愈加显著,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利用好网络这个全新的教育平台,因为对于高校来说,重视网络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便于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随机学习,减少通过课堂教育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减少对专业课学习时间的占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和针对性,这也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

首先,高校要重视校园网站的理论版块的建设,抓好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阵地。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我们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的阵地,使网络上有党的声音,有正面的声音,能够向大学生传递我们新世纪的最强音。此外,共青团中央也高度重视加强对互联网上的主旋律的宣传和思想引导,各级团组织也对这一课题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和实践。所以,高校校园网站的建设不光是是学校的大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部门应当积极

参与的任务。这项工作应该在学校领导领导下,协调各部门,如思想政治教育部、网络中心、两课教师以及学生处,将其结合起来,共同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其次,校园网上的思想政治理论版块的栏目和内容设置要突出时代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做到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比如可以多增加一些实事热点穿插其中,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关注和讨论;可以通过校园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身边教师和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最大化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每天的访问量达50万人次,这是任何一堂思想政治课所没法达到的受众面。同样,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校园网每天的访问量也很大,学校专门在校园网主页上专门开辟了党建工作栏目,用于发布中央的方针政策、精神指示,还有学校党委的各类文件和通知、办事指南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设置了学习专栏、党校培训、先锋模范、资料下载等版块。近期发布有《胡锦涛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警示提示》、《王昆来院长寄语全校学生立雄志做四有新人》等专题。

针对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在西方自由思潮的影响下,造成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低下,盲目崇洋迷外,爱国意识淡薄等思想动态,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网站也积极运用网络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网站首页设置了诗文阅读室、中文风采、推荐书目以及学术之窗等栏目,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建立各类型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

当今的这批大学生和以往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也就说通常所说的“90后”,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从其思想性格特点来看,他们更容易也乐于接受全新的社会思潮;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受新事物、新科技的影响深刻,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理不睬、不听不信,甚至产生不服气的逆反心理。另外,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中低年级大学生在完成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的同时注重“第二课堂”的学习,也就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比如组织参与各项社团活动、在校外兼职等,这都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儿大部分毕业生又于忙

于实习和找工作。因此,组织同学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的困难也就加大。这种学习、生活、实践的分散性导致了很多同学常常以个人为中心,只注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集体观念、奉献精神不够,对自己的思想要求不高,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淡薄,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无法进一步深入。

在这部分地点不确定、时间不统一的学生中怎样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的管理和教育模式,由于其具备及时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就能够让这些学生在网络空间里进行集中,有效地开展工作。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2011级为例,大部分同学具有个人电脑,加上这批大学生对网络认知度较高,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在课余时间网络体验已经成为他们普遍的生活方式。在制度合理的范围内,管理和教育方式是可以创新的,网络可以成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哪里人气最旺,思政教育就应该影响到哪里。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较多,聊天群往往是最热火朝天的地方。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网络聊天群的建立就显得必要和实用,比如说在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2011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一共建立了七个QQ聊天群,两个飞信聊天群,为同学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这种灵活机动的网络模式,不但解决了学生分散性强的问题,更主要是大家都乐于接受这种交流方式。利用网络聊天群的互动性和虚拟性特点,可以更多地在网络上通过聊天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思想、学业和生活上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情况适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网络聊天群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在群里师生间的隔膜被消除,也没有了面对面交流时可能造成的拘谨,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网络中的思想信息交流是建立在平等、自由、全面和及时的基础之上的,这就保证了反馈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利用网络聊天群还能发布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的学校的各项通知,把重要的精神指示和信息及时传递给同学们。比如说,院系里有哪位同学遇到了困难,辅导员会把相关信息发布在群上,号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带头和其他同学一起想办法,一起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还有可以把的集体和个人的优秀事迹公开,让更多的同学知道,起到宣传和感化的作用。当然,这些工作不光需要学生工作者,还需要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与配合,这样才能合力共同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积极奋进的的网络教育平台。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宣传教育。

多媒体设备已经普遍进入了高校,覆盖了图书馆、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新信息教育手段的运用彻底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模式。多媒体不仅提供文字、图片资料、声音、图像信息,而且能将这些资料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新鲜内容和更具吸引力的手段和方法。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杨林校区为例,由于学校远离城市,大学生课余生活稍显枯燥,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工作者通过组织一些学生活动来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像演讲比赛、迎新晚会、辩论赛等系列活动都成功地举办,借助了多媒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大学生们在其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大学精神的感染。另外一方面,大学生们在新校区所能接触到的第一手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一些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精神以及当年青年大学生的使命等内容了解不多,学生工作者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以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给大家普及知识、传达信息,通过PPT视图讲解、播放电影或者举行其他文艺活动的形式,增强互动,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到知识,达到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文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素质教育论坛 2008(6)

2、余丽霞 做好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华教育学刊 2005(1)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篇5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陆丽

【摘要】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但是我们发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相当的乐观。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首先,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其次,探讨了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运用不足的原因。最后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运用不足的原因。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共情 现状分析 教师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一直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各门课程都要融入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最好平台。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更为容易。思想品德课程设置多半也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诉求来设置的。但是,我们却发现虽然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设置已经很完善,但在“共情”这一块却没有太大的进步。德国美学家特奥多尔・李普斯认为:“‘共情’是指个人被一件外在事物所吸引时个人的投入状态。”事实上,各种学者对“共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而本文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共情”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分析却发现“共情”在小学课堂上并没有被广泛的运用,而本文的探究目的就是“共情”为什么没有充分的运用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新思想还未完全形成,旧思想还没有完全退出。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点。第一,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对小学生教学时常常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对于小学生往往也是单一的要求学生只需要记住,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只需要记住的思想。第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学方法的单一造成了很多学生对课程产生了不重视的心态,思想品德教育是教会小学生做事做人,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多变。而且多数的教师也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课程不需要考试,教师的思想也逐渐的对这门课程放松了。第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现在的小学生学业负担重,除了学校的课程,家长还会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父母不知道这种锻炼实际上也是从另一方面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因此,忙碌的小学生往往会将精力放在主要的学科上,对于思想品德这种课程产生了忽视。

二、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运用不足的原因

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的运用相当不足,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从“共情”的自身出发,虽然“共情”这一思想体系提出的时间比较早,但由于其要求较高,发展受到限制。“共情”对教师的知识、能力、见解、情感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很多教师都无法达到这一标准。一组关于教师对“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的难易程度认识不同的数据发现,多数的教师认为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二,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教育方向的主体地位。虽然近年来很多教育界学者在倡导素质教育,以此来削弱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并没有因此被削弱。“升学率”依然是学校对教师的评判标准。学校一边响应“素质教育”的口号,一边依然进行着素质教育,学生也依然承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这就使得“共情”这一思想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第三,共情也被社会、家庭的影响着。()由于社会、家庭环境不同,共情反映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的“共情”教育实施起来也是有~定的难度的,教师并不能保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教师也发现有些学生接收到了来自社会、家庭负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的运用力度

事实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它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向导作用。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的“共情”运用力度也是相当重要的`。以下三点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策略。首先,要对“共情”逐渐的产生重视,不能忽视其地位,同时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了解“共情”的教育方向,对共情产生重视,然后将共情教育逐渐的运用于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在把握教学目标方向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和道德发展做出重要的指导。其次,教育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共情运用氛围。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下一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需要家长来创造的,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的氛围是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来营造。充满关爱和理解的校园环境将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第三,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师是“共情”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品德素养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在思想上树立共情意识,并且需要在课堂上转换教师角色,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消除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同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尊重学生,接纳学生,了解学生。这三方面的改变都将改变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结语】

小学思想教育“共情”的运用并不是很充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忽视“共情”,还有些教师对“共情”并不是很了解。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就没有产生重视,因此教师的教学难上加难。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相当大的难度。本文提出的三种解决方法,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使得“共情”教育逐渐的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悦松。政治课教学中同理心的应用[J].基础教育参考,(02)

[2]王俊梅。 提高品德学科培训效能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35)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制度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青少年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

三、目标任务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青少年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主要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成立鹤城镇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布置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计划与安排意见。

(二)切实加强村委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 “中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整合村教育资源,充实村教育队伍,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剖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对本村青少年进行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

(三)积极借助镇中小学、镇团委、妇联、综治办、文化站等部门的推力,加强与诸部门的联系与互动,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强化对家长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不仅深知村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而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比较系统的思想道德科学知识,充分发挥村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五)创立创新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路方法,发挥村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篇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网络的运用已经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 同年, 国内许多大学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大学生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网民群体, 网络日益成为他们学习、交流、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他们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但是, 形形色色的信息、思潮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 从而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有学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 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1) 这个定义是从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的角度下的, 并没有反映网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后来又有学者认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技术, 通过新型网络媒体对网民施加一定的影响, 并使其选择吸收的教育活动, 从而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为:“所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 (2) 该定义也是属于工具性质的。

而我认为, 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 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具体说:第一, 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有一致性。两者都具有传播信息、接受信息、内化信息和外化信息的功能属性, 同时网络还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联结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第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网络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来进行, 否则就达不到目的。第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网上双向互动的传播活动。第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培养网民的思想政治品德之外, 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没有的。第五, 网络使人们有了新的实践形式———网络虚拟实践, 成了人们新的生存方式。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土壤。

在网络条件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 所处的环境显著改变, 实施的过程日趋复杂, 面临的问题接连涌现,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展。扩展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反过来又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明确的检验阵地, 这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可能性的一个体现。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加了信息和科技含量。因为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来源的渠道大为畅通, 信息内容更为丰富, 加之网络信息较好地做到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影响力更为直接和深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同网络的这种作用, 顺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努力把教育内容融会到网络信息当中, 通过网络将教育内容灌输给教育客体。

同时, 在网络环境下, 思想政治教育又面临着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新课题。一方面, 开放的网络传播着政治性和阶级性各不相同的信息, 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思想观念在这里汇集交织, 不同的意识形态在这里进行着激烈的全球性斗争。另一方面, 通过努力, 网络可以逐渐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也正在逐渐进入网络世界, 大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在网络上出现。

网络伦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交往相比, 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的约束性较小, 人的劣根性具有了相对较好的成长空间, 诸如信息污染、信息欺诈、情感疏离、道德失范、知识产权侵犯等一系列新的道德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同时, 网络的出现作为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 诸如自主精神、奉献精神、自由和民主精神也相应产生。优秀的伦理精神和不良的道德行为与网络相伴而生已经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 网络伦理正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网络心理教育和咨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及思想的多元化, 网络中的人们很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从而影响特定个体稳定人格律的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应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研究网络可能带来的心理危害, 在网民上网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对已经产生的心理疾病及时发现和治疗, 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更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负面影响, 更多的是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操作方法和实施手段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入了形象、生动、逼真的新活力。而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其挑战的同时, 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和改进原有的教育方法, 客观上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和提高。更新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然会起到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可能性的另一个体现。

3.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拓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针对环境的变化, 教育内容的变化和教育的主客体的新特点, 摸索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 寻找好的教育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必须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 使其所采用的哲学的、社会学的、心理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可以说,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拓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可能性的又一个体现。

三、网络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互联网, 大学生知识的积累更加迅速, 记忆效率大大提高, 交流范围不断扩大, 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机遇, 如互联网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使广大师生足不出户, 尽知天下事;互联网有利于教育观念现代化, 它变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灌输式为双向交流互动式,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 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时效和影响力。然而, 正如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样, 互联网的广泛发展也有两面性, 在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 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1. 网上灰色信息冲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容易导致学生思想迷失方向。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共享性使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黄色、不健康的内容大量输入, 这必然会导致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同时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规模、范围和隐匿性都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媒体, 大学生往往对新奇事物兴趣浓厚, 而客观评价和识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却不强, 所以这些信息十分容易破坏青年学生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很可能短时间内就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千辛万苦树立出来的观念与原则毁于一旦。

2. 网上的信息垃圾会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

网络中的不道德现象和违法犯罪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很多学生因为沉溺于网上的有害信息导致思想观念向错误的或庸俗的方面变化, 有些学生开始模仿网上的生活方式和一些不健康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 制造计算机病毒, 以及偷看他人信件, 查看黄色邮件, 发布不健康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同时,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也有较大冲击。人们往往觉得网络“黑客”是难得的天才, 而不是凶恶的罪犯, 从而会助长网络犯罪的不断产生。

3. 网络过多地介入学生生活, 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由于网络中人们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人们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 而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 这容易使人们趋向于孤立、自私、冷漠和非社会化, 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而大学阶段正是人们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 由于网络交往与传统的具有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 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一旦上当受骗就容易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因此过多地介入网络, 势必会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正是基于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运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

高校是网络化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是网上最活跃的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又要尽快地学习、掌握、运用好网络化知识, 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当前高校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会电脑打字, 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网络, 更谈不上网络应用, 这显然不能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 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求他们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又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操作;既要有政治思想素质, 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还要创造必要的条件, 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触网”, 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使他们具有信息实际处理能力和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结合起来, 使教育者从认识网络、了解网络, 最后做到操作、控制、利用网络吸引更多的学生上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清除网上的各种信息垃圾, 降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真正把互联网办成一个能够增强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御错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适应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目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用“灌输式”, 且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平等性, 能随时随地公开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大学生们不再只是单方面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输, 而是要求平等交流, 打破了传统行为模式的束缚, 为人们提供了全新、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 迫切需要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的转变。如果不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使被灌输进了学生的头脑, 也会被各种媒介的负面信息所稀释或抵消。所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的规律, 在教育方法上避免将丰富多彩的理论简单化、概念化, 避免对理论的肢解和片面理解, 改变把规范、条例当做知识向学生进行灌输的传统做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他们对现实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对规范的选择、创造能力。在教育内容上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和超前性相统一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教育的现实针对性, 对青年学生中的思想问题正确地加以阐释, 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敢于加以倡导和批判, 以激浊扬清, 规范社会价值体系。在教学手段上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 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渠道、新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怀着极大的热情,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通过实践探索出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 总结出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 充分利用网络的种种优势来克服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争取在网络时代开辟出一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 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恒梅.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究[J].世纪桥, 2007, (2) .

[2]卢岚, 徐志远, 曾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学术论坛, 2006, (10) .

[3]王会玲.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6, (5) .

[4]周梅.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

[5]柴罗明.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大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 2003, (11) .

[6]温立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 2003, (12) .

[7]姚德利.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12) .

[8]朱西周.论网络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0-1) .

[9]宋修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5, (13-1) .

[10]李德平, 欧阳霞.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4, (23-2) .

[11]刘建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2) .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篇8

【摘要】基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3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国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人群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他们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因而一些腐化堕落的落后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将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网络时代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搞好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本文试基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类发展的各个地方,现今的社会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且参与到网络的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因此,网络活动必然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远影响。具体说来,网络的发展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互联网的高容量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带来了广泛的素材。大学生具备积极探索和发现的能力,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能够实施教育的高效的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可以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手段,可创建红色网页宣传校园及社会的正能量,构筑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等。

(二)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网络上的负面信息难以控制,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网络信息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一些互联网犯罪行为不容易被发现,从而导致对大学生的影响处于无形之中。思政类网页还缺乏吸引力,互动方式和更新速度还不能与时俱进,点击率偏低,是目前广西高校网络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在互联网上难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以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等。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网络时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新的特征,表现为:第一,实践性强。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都是为了大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和生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落实到实践当中,那它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能够规范大学生活的教育工作才具有价值。第二,技术性强。当前的网络技术发展飞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之前的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备技术性。第三,互动性强。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和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师生通过网络得到良好的互动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针对这些新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作出如下路径选择:

(一)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方式。在网络时代里,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找到大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要以引导的方式为主,而不是被动的监督,监督都是滞后性的,而引导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使大学生认可我们的教育目的。在网络思想教育上,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力度,法律教育和思政教育齐抓,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时事,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学生的关注率,提高学生的点击率,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较好育人效果。

(二)完善制度,创新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想在网络化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有一套合理的制度,科学的制度是实施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建立有一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现在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个复杂的体系,校园网络是个重要的载体。校园网既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又能满足大学生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等需要,再开通思政专家论坛,配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活动成果展,寓教于乐,是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些高校还没有设立思政教师的考评奖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存在“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极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校级领导应重视投入经费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发展,以避免思政工作者有好的计划却因“囊中羞涩”而难以实施。还要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校园网、局域网的监管,规范和引导相关论坛和热门聊天网站,并通过技术和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校园。

(三)强抓骨干,形成合力。骨干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思政队伍,可保持昂然的生机和活力,为和谐校园建设,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为学校的安稳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思政队伍,可以由年轻的高学历党员教师、辅导员队伍和思政教师、心理学教师积极上进的学生干部等人组成,他们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过硬的网络技术,能明辨是(下转第39页)(上接第32页)非,能对网上的不良信息及时做出回应,能常常登陆Q群、网页查看论坛、贴吧中学生的聊天记录,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错误思想或倾向,加以引导,使其知返。拥有这样的思想政治骨干队伍才能较好的完成网上的思想教育工作。

总之,当今社会网络是大家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互联网的高效、快捷、方便以及新颖等特性,使得青年人更青睐于此,但是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互联网信息,我们必须科学的对待网络,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来使用和吸收,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精鹏.“三个倡导”语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8)

[2]苏畅.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21)

[3]吴锋锋,张维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主要困难及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291)

上一篇: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导学案下一篇:努力做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