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精选8篇)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篇1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思政转本 宋磊 56号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确立明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文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人手, 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主要作用, 旨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的新功能。关健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作用

导言:知识时代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具核心力的竞争因素, 谁赢得了人才, 谁就会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谁就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不仅已为战略决策层深刻地认识到, 也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各个阶层有识之士所认同。而如何赢得人才, 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发展潜能, 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其中,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就是如何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保证作用的这一基础性工作。提纲:

一、人才的含义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1.人才的含义。

何谓人才? 人们对其表述不尽一致。如《辞源》将其解释为“ 有才学的人”;列宁称其为“精明能干的人”;邓小平同志所谈的人才主要是指具有专业知识的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王通讯将人才定义为“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进行创造性劳动, 在某一领

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2.人才培养的意义。

100多年前, 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曾发表文章, 提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见解: 假如法国丧失了三千名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手工业者, 法国民族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 屈居于现在同她竞争的一切民族之下;而三万名自称“ 国家栋梁” 的王公大臣、大财主的死亡, 却不会给国家带来丝毫不幸。这段被列宁赞誉的“ 圣西门的名言”告诫人们一个真理: 人才是民族的脊梁、灵魂。所以, 人才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现代化建设, 更是至关重要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奠定了教育的方向,起到了龙头的作用。然而,有人说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行,不需要一定具备别的什么素质。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对于创新人才固然不应一概求全责备,但是我们的社会性质和党的教育方针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素质,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说:“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位置,对于正确把握人才的标准,有效培养人才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素质规定了人才的基本政治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所谓政治方向, 是指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品质、政治信念等的综合表现, 其中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起着支配作用。一个人的坚定的政治方向归根到底是由其政治信念决定的。而政治信念的确立过程可以说是政治观点、政治觉悟与实践相结合, 逐步转化为内心体验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但是系统的政治理论不可能在人们头脑中自发地产生, 只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

2.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始终坚持引导他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可以帮助人才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是人才成长的精神支柱, 这种精神支柱在人才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才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它的成长不仅取决于人才的主观努力和素质情况, 还取决于社会环境。历史上有的时代人才辈出, 群星灿烂, 有的时代则是万马齐暗。这并非由于哪个时代的人聪明, 哪个时代的人笨。究其原因, 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根本上说, 在于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 重要的是要有一个“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施方案

1.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作用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让学生从小就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使自己更有动力。如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3.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制度是建立机制的基础,机制的保障过程就是建立健

全并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的过程。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制的进行。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篇2

一、思想政治素质是统领个人素质的灵魂

思想政治素质是统领个人素质的灵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 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关键, 是统领军事人才教育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1. 思想政治素质是学员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在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培育体系中, 思想道德教育是决定性因素的“主导成分”[3]。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论及个人思想品德的意义时指出:“卓越人物的道德品质, 对于青年一代和历史的整个进程来说, 可能比单纯的智力上的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他还说“智力上的成就, 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 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4]列宁在谈到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时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 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事业。”[5]社会主义新人的本质特征就是, 既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 又要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军事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在学员综合素质中的核心地位, 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

2. 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性质、方向。

在素质教育系统中, 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身体等素质的发挥和使用对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 则取决于其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最终能否成为合格的国防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导向作用。

3.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为学员其他素质的提高提供精神动力。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不意味一定就有较为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但是, 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却能为学员其他素质的提高提供精神动力。一个学员一旦拥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 他就能萌发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动力, 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自觉成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员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要求我们对学员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的综合培养。在这一系统教育工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 理应成为学员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人之本, 立军之魂, 立国之基。对于个人, 它可以坚定人的理想信念,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伟大的爱国情怀;对于一支军队, 它可以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育部队强大的精神力量, 是战斗意志形成的重要源泉;对于一个国家, 它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确立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的民众如果只热衷于财富的积累、感官快乐的享受, 那就会丧失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一支军队, 丢失了军魂, 迷失了方向, 也就失去了战斗力。一个人若是没有了做人的准则, 道德沦丧, 也就等于丧失了灵魂, 那是相当危险的。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就难以实现。因此, 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具体说来:

1. 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

自古以来, 教育的主要内涵都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因素。古今中外一切教育家, 都一直把“德”放在教育的首位,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立德、立言、立行”, 把“立德”当做教育的首要任务。虽然世界各国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称谓不一, 但目的都是培养为一定的阶级、一定社会服务的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所培养的人才, 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军校教育更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2. 这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必须“又红又专”, 也就是要“德才兼备”。因为,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就很难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工作的动力, 也就很难取得知识和才能的巨大发展, 从而就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反之, 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败坏, 无论有多大才能, 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好处, 甚至成为社会的祸害。正如历史学家司马光所言:“小人智足以遂其奸, 勇足以决其暴, 是虎而翼者也, 其为害岂不多哉!”“自古昔以来, 国之乱臣, 家之败子, 才有余而德不足, 以至于颠覆者多矣。”[6]当前在高科技领域出现的众多犯罪现象, 足以显示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巨大危害。军校要为国防现代化事业服务,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就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3. 这是青年学员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青年学员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 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如一盏明灯, 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目前, 一些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 轻视德育培养, 加之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 多元主义涌进校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 各种不健康的产品腐蚀着免疫力较低的青年学生, 给青年学员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2005年1月,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 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7]因此, 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为国防事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员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在新型军事人才的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具体说来: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员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 当一个人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时, 他就会具有为祖国、为人民而奋发图强的动力, 在行动上, 就会刻苦学习, 顽强拼搏,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军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 注重结合军事训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学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要深入开展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引导广大学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 大力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广大青年学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有了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顽强的意志, 他们在提高智力, 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健体魄等方面才会有方向和力量, 才会积极主动地为国防事业作贡献。

2.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员其他教育目标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学员其他素质发挥作用的方向。思想政治素质对个人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当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达到和超出最基本思想政治素质时, 我们可以把其行为定性为正性, 反之, 为负性。当思想政治素质的指向是正性时, 则其诸素质的整体效能是正性, 个体所掌握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将成为集体的财富, 可以为他人提供物质和精神食粮;反之, 个体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就可能成为他人的危害, 这样的个体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越高, 他对社会的危害就可能越大。当个体具备基本的文化和身体素质时, 思想政治素质的将显示出特有的整体效能。即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人可以弥补其他素质的不足, 创造特有的人才形象。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需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条件地献给祖国和人民时, 尽管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但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创造较高的社会价值。

3.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整合功能。

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会产生极强的整合力量。如它与伦理教育相整合, 可以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高尚的情操;它与历史教育整合, 可以帮助学员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它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相整合, 可以帮助学员有效的发挥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能量,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它与身心教育整合, 则有利于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我们要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要根据军事人才成长规律,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学科合力育人功能, 加大开放式培养力度, 建立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履行历史使命为目标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32.

[2]胡锦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EB/OL].新华网, 2006-08-31.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58.

[4]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339-340.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47.

[6]周威烈王二十三年[G]//资治通鉴: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 2005:176.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作用;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的人才来干,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1]高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一、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精良的专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勇于创造创新的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教授在《创新人才的六个素质》一文中提出:创新是人的潜能,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创新的成绩,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需要在素质上培养,在理论上学习,在实践中锻炼。他归纳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坚定的自信、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强烈的创新愿望、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健全的体魄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2]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质是上述创新人才基本素质的培育,而这些因素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

二、创新人才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司马光(北宋)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精辟地论述了德与才的关系,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就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即使培养出了拔尖人才,但如果其政治立场不坚定、思想不可靠,也不可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育人功能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环境的优化必须依赖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人才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因斯坦曾指出,对于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来说,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从来都必须成为一切工作的目的;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开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能够优化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善于质疑的问题意识和乐于合作的创新禀赋等创新人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确立做人做事的正确立场,牢固树立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在创新活动中自觉地去选择、实现最能为社会奉献的价值目标,把服务于民族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幸福作为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创新人才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另一方面,可以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启迪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能使创新人才很好的运用和驾驭多种思维方法,全面、动态、多角度的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定性,从而为创新创造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前提,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则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它是开拓性人才的必备条件。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从不同实践和理论的差异中去寻找问题,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创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和方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更代表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灌输并使之内化,培养大学生的求变求新思维,促使其不断运用聚合、发散等思维方式进行创造,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如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利于创新人才对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灵活地驾驭创新思维为创新目标的实现服务,从而形成高水平的创新能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人才提供和谐的创新环境

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营造一个和谐的鼓励创新竞争、允许失败挫折的舆论环境,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受畏惧、羞怯心里的羁绊,从而展开自由翱翔的翅膀。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深化对创新人才的全面理解,明确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发展要求,并重视创新人才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科学看待和改善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人才无不渴望成功,而鼓励创新、善待失败的宽松社会文化环境,是人才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人只有在宽松、安全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才能全神贯注地从事创新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教育,内在地蕴涵着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如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会受到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心理健康课,对大学生创新心态的调适,培养大学生自信、合作、竞争、坚韧等良好的心态,可以为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理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通过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单向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创设活泼、宽容的教育氛围。如采用“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注重理论武装的同时,还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开展一系列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思想教育活动,如社会调研、辩论会等,引导学生对已知的东西进行反思、追问和审视,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创造新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主要指实际的创新、创造能力。而实践性教学是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力的培养环节,它有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因而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影响、教育学生,使其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增强创新创业的意识,锤炼创新创业的意志,勇做创新创造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http://news.cctv.com/2016/04/17/ARTI4pCbGxhabjYmS1524vGM160417.shtml习近平《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学习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篇4

[论文关键词]影视作品 影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声画结合,亦静亦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影视作品,往往比一般的文字作品更形象,比一般的表演更生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好的影视作品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恰当使用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 言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正面临新的挑战,遭遇发展的瓶颈,而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却具有独特的优势。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声画结合,亦静亦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影视作品,往往比一般的文字作品更形象,比一般的表演更生动。空洞的说教和大话套话,学生不仅不愿听,而且很反感,而好的艺术作品形象地诊释人生与做人的道理,惩恶扬善,寓教于乐,易于学生接受。所以,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论文写作

一、影视作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发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秀的电影资源整合到学科课程,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电影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封闭、说教、灌输方法单一,费力不少而效果不佳的状况。教师在讲授中分析大量生动形象的影视片段,将抽象冰冷的理论化为可知可感、可亲可敬的教育行为,这无疑对学生起到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一部好的影片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通过开设电影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健康成长。可见影视作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论文投稿

二、优秀影视作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革命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像反映中国人民抗战热情和爱国热情的《太行山上》《我的长征》反映革命领袖青年时代学习和生活的《恰同学少年》《我的法兰西岁月》,反映中国革命处在艰难岁月的《井冈山》《长征》,还有反映革命时期共产党人英雄形象的《彭雪枫》《铁道游击队》等。通过这些影视剧,使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与激情、光荣与梦想、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他们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社会历史教育

影视作品综合运用各种手法表现历史,也就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渠道。任何一段故事总会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电影电视也总是通过一定的历史背景讲述故事,而这些背景又不断加深学生对特定历史阶段的认识。比如电影《芙蓉镇》,真实地再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特定社会阶段的历史现实。同时很多影视作品又不仅仅是把历史当作讲述故事的背景,更是真实地再现历史,比如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军事题材电影《血战台儿庄》《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等,就表现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道路的艰难历程。学生在愤怒、悲伤的同时会激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情感。

3.思想道德教育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影视艺术育。影视作品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比如电影《闪闪的红星》《青春之歌》《张思德》等描述了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这些都为大学生确立大公无私、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等美德提供了鲜明的参照。还有近期热播的《亮剑》,再现了战争的真实性和残酷性,使大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和抗日战争对民族存亡的价值,给大学生以极大的心灵震撼,《亮剑》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教化作用,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特别是《亮剑》中令人最难忘的一句话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它唤醒了中国人一度遗忘的“不服输精神”。《亮剑》所体现的抗日战争中的艰苦斗争场面,能使大学生通过这样的精神洗礼,在遇到困难和压力就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是要有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要坚定信念,不怕苦、不怕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勇敢地迎接;拿出这种亮剑精神,理智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电视剧《士兵突击》展现了和平年代一个普通士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抛弃自己的理想,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以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待事业、友情

和生活,使得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这部电视剧就让许多大学生在对待学业和理想都有着执著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这些影视剧,既真实生动又感人至深,它拥有的这些独特教育资源,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基础条件。

4.综合素质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项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及综合文化素质。大学时代是人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充满激情,满怀梦想,而影视恰恰是人生之梦的最佳展示形式。在对《大染坊》《大宅门》等社会伦理道德影视作品的鉴赏中,学会如何做人,体味人生,直面成长中的难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鞭策下,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悲惨世界》通过一个个具体、令人难忘的形象,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意识到人的博大胸怀比蓝天、大海更浩瀚。《伤逝》是鲁迅写的惟一一部关于青年爱情的散文化的小说,学生从中会明白“人生的第一要着是求生”“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爱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学生可以看到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由于生活的压力而死亡。这给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审美鉴赏的施教中,内化、融合了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积淀。良好的影视氛围使大学生开始感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抨击时弊,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形成高品位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利用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完善影视教学内容

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影视教育选修课门类应适量增加,开设课程应有一定规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规划。根据现在国内普遍的教学情况,理论性的影视欣赏课应该增加必要的互动与交流,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是兴趣,所以有必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逐渐增加学生的兴趣。影视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需要特殊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依赖于听觉效果,因此教室要配有多媒体设备。

2.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影视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影视课程是视听课程,要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影视艺术的魅力,光听教师讲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例如“听、记、看、议、写”的五字教学法。听即上课认真听讲;记即做好课堂笔记;看即观看优秀影视作

品;议即组织讨论影视作品;写即用学过的影视知识来写影评。这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设置的编排,是符合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使学生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

3.创建合格的影视教师队伍

我们需要的教师人才既包括那些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都具备更丰富的知识的专业电影制作者,也包括那些具有较强文学艺术修养和理论修养的理论工作者以及那些掌握大量影片的具有丰富实际电影制作知识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影视艺术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相联系、互动,达到极度的拓展和深入。

4.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影视活动

广泛开展影视讲座、影视评论、影视鉴赏活动,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制作校园影视作品,定期举行校园影视文化周,向大学生介绍新闻片、传记片、生活片等影视作品的艺术手法、拍摄特点;并结合影视鉴赏激发和唤起他们的浓厚兴趣。通过大学生对影视形象、意境的仔细品味,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在充分感受和体验影视美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影视鉴赏网站,成立大学生影视协会,创编影视评论杂志,开展网上影视评论,让学生更多地涉猎影视宣传和评论,营造健康的校园影视文化氛围。

四、结 语

总之,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利用优秀影视作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篇5

[摘 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它涵盖地方标志性人物所体现的特有的精神气质。人是文化的存在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亲和力、凝聚力、感染力的作用。结合钦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刘冯文化,就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力”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刘冯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10 ― 03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最鲜明的类标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文化的本质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群体精神,是由一定社会群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构成的”。〔1〕生活在人类社会的人,必然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它涵盖地方标志性人物所体现的特有的精神气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亲和、凝聚力、感染力的作用,以钦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刘冯(刘永福、冯子材)文化为例,通过抓住“新机遇”、满足“新需求”、运用“新载体”,以此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论题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资本的流动同行的是西方价值观的输出,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其后果不容小觑。一方面,外来文化强劲吹拂,对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曾经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的流变过程中被受冷落甚至是丢弃。在这种文化“逆差”的形势下,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目的就是着力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化育人成为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论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重视文化的育人功能,对相关的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在实践中发挥它们的作用这类研究成果较少的论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增强感染力,提高实效性,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起抵制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牢固精神防线。

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p4从定义上看,人的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接受社会主流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中外化为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品德的行为是这一社会实践的过程。这过程就是思想文化在人身上由内(接受认同)到外(自觉践行)的转化过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特性在于它独一无二的地方性(地域性),是地方文化最鲜明的标识。是该地区长期积淀的历史文明的精神成果。其内容为该地区的人们所耳熟能详,其文化精髓被推崇备至,其影响无孔不入。“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和准则的顺应。每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他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创造物了”。〔3〕 P178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打上深刻地方烙印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容易被认同与接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在内容接受程度还是在精神认同上都具有亲和力。

(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凝聚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个体上来说,要完成人的社会化的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整体上来说,是类的意识与精神的塑造,即统治阶级的主流理想信念,精神信仰,道德观念,以类意识的统一,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这两个目的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关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该地方人所特有文化遗传基因,它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能够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就像潜伏在人思想头脑中的尘封的记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点缀,具有自主连续性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容易被唤醒以激发,形成共识,意识统一,步调一致,使得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价值需求、价值目标趋向一致,进而形成助推社会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感染力的大小,除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在继承与发展的原则下,符合主流的意识形态的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应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的范畴,扎根于该地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生动有效、形象直观、互动性强微观环境。〔4〕p105这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教学空间,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柔性渗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建议

文化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论题,明晰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亲和力,凝聚力、感染力的作用,笔者结合钦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刘冯文化,提出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建议。

(一)刘冯文化的形态以及价值

钦州最“具有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承前启后的钦州城市文化品牌应该是刘冯文化品牌。”〔5〕钦州刘冯文化在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上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

钦州位于广西南部,南海之滨,是北部湾的中心城市,跟越南在海陆上有接壤。沿海沿边独特的区位注定了钦州自古历来就是多事之地。从宋明时期的清剿海寇,到近现代的中法战争、抗日战争,以及之后的解放海南岛、援越抗法、抗美、对越自卫反击等一系列战争,注定了作为沿海前沿阵地的钦州成为边疆防护,抵御侵略的边防要地。“守边御侮是钦州历史文化的主题”〔5〕,在近代史上的刘永福和冯子材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他们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侵略的唯一取胜的战争奇迹,反帝爱国的英雄壮举彪炳史册。他们“这是钦州千百年守边抵御历史主题的突出体现”〔5〕的英雄事迹在钦州市甚至是广西沿海地区被广为传颂,钦州市做为英雄的故里,更是引以为荣。颜昌廉教授把刘永福和冯子材留下的宝贵精神进行如下概括:“刘冯精神表现为保国与援外相成,睦邻与安边同在,辅民与济世统一,兴乡与强国共进。”认为“和”与“爱”是刘冯精神的核心观念〔6〕。笔者认为:刘冯精神应该包括他们的爱国精神与人生精神。爱国精神具体表现为爱国、爱民、爱乡。人生精神主要包括顾全大局的高尚品格,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务实灵活的处事策略。在新时期,钦州人继承和发展具有丰富内涵的刘冯精神,凝练提出了“自强实干、融和共赢”的钦州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创造了每天填海造地40亩的钦州奇迹。可以说“刘冯精神是钦州城市精神的灵魂。”〔5〕

从文化的物质形态上来说,刘冯故居是钦州特色鲜明的文化物质形态。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的浮雕工精,壁画色艳,造型端庄,朴实严谨。刘永福故居占地659.75平方米,建筑面积602.86平方米,内有碑林、厅内壁画、木雕,琳琅满目,极富人文气息,是一座气势不凡、宏伟富丽、典型古朴的城堡式建筑。作为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的冯子材故居和融合军事、艺术、人居特点建筑群的刘永福故居,虽历经百余年的风雨但得以完好的保存。从1996年至今,刘冯故居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彰显了刘冯文化的重要价值。

“刘永福和冯子材是钦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城市品牌和精神财富”。〔5〕刘冯文化是钦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从文化育人的功能上来说,刘冯文化的物质形态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教学空间,丰富教育内容,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从“刘义打番鬼,愈打愈好睇”的民谣,刘永福“三拒总统印”,镇南关大捷等故事,传遍南疆,妇孺皆知,代代相传。

刘冯的英雄事迹在北部湾地区广为传颂,刘冯文化的精神形态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为此在刘冯文化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具有自强实干的思维方式、爱国创业行为态度、迎难而上的心理状态和赶超跨越的神情气势的钦州人,把经过现代转化的刘冯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容易凝聚共识,形成助推钦州发展的强大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钦州奇迹”和“北部湾速度”。

(二)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要抓住新机遇

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良好的环境氛围包括政策环境、国家的发展战略、主流意识形态的侧重点等等,当前中国,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凝聚全体中国人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刘冯文化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他们的爱国精神和人生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有力注脚,他们爱国反帝的英雄壮举是近代中国追求中国梦的生动写照。钦州市应该把刘冯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宣传之中,在政治上提升刘冯文化的高度,“贯穿于学校教育、人才队伍培训、社会道德教育的全过程。”〔5〕政治上的重视,政府主导推动,形成强大的导向,为发挥刘冯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当前北部湾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可以预想未来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将成为国家重要议题。钦州市应该把握先机,把刘冯文化作为广西海洋文化的主线,以刘冯故居、刘冯精神等作为海洋文化资产,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以钦州文化建设年为契机,加大对刘冯故居的保护力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场所。同时整合资源,把刘冯文化的宣传教育与旅游、文化、服务等产业融合,形成刘冯文化的产业链,多层次、多视角、多渠道的宣传弘扬刘冯文化,提升刘冯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刘冯文化的心理认同,夯实刘冯文化育人的社会思想基础。

(二)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要满足新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基础日益牢固,上层建筑也发生转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部,多种社会思潮并存,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广大人民群众在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单向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回应民众的新要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应该摒弃高、大、上的空洞说教或者宏观叙事。刘冯文化虽然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的基础,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场所和素材,在诉求多元的时代,只有将传统的内容进行现代转化,使之满足不同阶层群体的文化需求,才为不同阶层的群体理解和接受,进而外化助推社会发展的行动力。为此钦州市应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深入挖掘刘冯文化资源,建立刘冯文化研究基地和艺术馆,开展学术性理论研究与群众性宣传教育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深入挖掘把握刘冯文化实质,对其进行生动传神而又切合实质的翻新,着力打造反映刘冯文化集思想性、艺术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为一体的图书资料、影视作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实效性。

(三)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要运用新载体

载体是开展思政政治教育的形式、手段,面对新形式的人民群众的更高精神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应该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用老百姓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展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与弘扬刘冯文化,除了邀请专家学者的宣讲外,应该借助新媒体以及网络平台,建立刘冯文化的专题网站,结合手机移动平台,开展网上答题竞猜,可获赠精美礼品或者免费门票。在刘冯故居开展刘冯事迹的实景演出,刘冯主题电影展,摄影、书法比赛,论坛讲座、刘冯精神微电影征集等方式。“现代的宣传方法,从牙膏的广告到政治纲领、政治体系的广告,并不是靠人的理智,而是靠人按照某种方式行动的效能,这种效能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同激动人心的奖惩相关联的刺激”〔7〕p12,这表明宣传的内容通过人的利益相关性的手段刺激达到教育效果,因此以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获利式的活动载体,只有如此才能增强刘冯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亲和力,激发正能量。

〔参 考 文 献〕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篇6

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杨阳戚功文邵鹏飞陆塾霏赵家帅

(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安徽凤阳)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会有其高校独特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是先进青年的代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管理,深入地了解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各种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其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等学校;学生会;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会是校党委领导下和共青团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是党、团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其他专职教工队伍相比,高校学生会因其独特的优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生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团活动、政治学习是高校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载体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学生会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体,能起到极好的双向服务功能。学生会活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观念的渗透教育,使得学生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会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合到学生会活动中去。高校学生会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得力助手,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为学生服务的作用。高校学生会是学生工作的集中代表,他们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深入学生群体中,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会代表着学生的集体利益,充分发挥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新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发挥提出挑战。

当前高校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国家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知识经济是一种全球化经济,国际竞争的焦点是知识活动的过程,突出的表现就是知识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谁就能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高校就是这样一个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知识竞争的前沿阵地。面对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进行新的研究、新的思考。

中央16号文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然而,当前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文化思潮的多样性,大学生群体也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在社会上弥漫开来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在不断侵蚀着校园这块净土,使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都面临新的调整和重组,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思想同样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聚焦大学校园,在校的大学生多为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出生的独身子女,受过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但是他们有着崇尚自我、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心理。他们自律意识薄弱、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而且还深感背负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多重压力,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以至于一小部分意志薄弱的人已经出现了公德意识淡化,道德水准下降的不良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很难奏效,特别是简单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显得无能为力。很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诚信观念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这些都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不能忽视的,也直接反应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就总体而言,他们的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体现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充满信心,同时,作为个人,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学校生活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是一群道德水平普遍较高的大学生群体。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实际,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研究工作新载体,创新工作新方法,使工作有效地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学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高校学生会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其作用表现在:

1、沟通学校与大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学生会要从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出发,倾听同学的呼声,及时向学校反映同学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尽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最大限度的保障同学的合法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学生会要将学校的决策和意见传达给广大同学,并要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学生会要不失时机地将党和政府的要求、学校对有关问题的决定和处理意见等及时传达给学生,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必要时可建议有关领导和学生进行直接协商对话;另外还要随时随地把学生的思想实际、建议要求等向党和政府、学校作汇报,使有关领导能够了解到最真实也最及时的第一手情况,为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同时还可帮助党和政府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促进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的推动作用。代表广大同学通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和评议,是学生会维护同学正当权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向学校递交调研报告,反映意见,建立与学校领导沟通的有效渠道,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同学的正当权益,成为实现校园民主的重要途径。另外,全面推进学生会选举制度民主改革是扩大校园民主的基础。通过改革,学生会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

3、搭建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生力军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会开展的文化活动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文化中一个先进而鲜明的文化建设力量,能对全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诱导,激励和规范的作用。一方面,学生会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又能富教于乐的文化、艺术、体育和活动,调节广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空气,丰富学生单调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采取“我搭台、你唱戏”的办法开展各种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发展同学的身心健康,也为同学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培养技能的平台和机会。这些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同时,因没有或极少的行政手段的介入,也容易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教育的目的。

4、弘扬主旋律,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宣传是学生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会利用横幅、标语、橱窗、海报、板报等校内宣传工具做好形势政策、实事新闻、学生活动、典型人物,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生会还利用校园网络广泛征集青年学生的意见、建议、要求等,倾听学生的呼声,帮助学校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牢牢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动权。

(二)学生会干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会的核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会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榜样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会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榜样示范作用。努力塑造更加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既可以激励学生会干部本身的不断进步,更加能激励其他的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能够更加的严格的要求自己,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追赶的良性竞争局面。

2、学生会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会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会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会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

3、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会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自身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在一定意义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加强和改进学生会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会干部具备相当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成才这一根本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目前学生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从教育思想上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尚需深化;从教育的整体性上看,系统性、层次性、连续性不够,缺乏总体、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打算;从教育的层次上看,缺乏分层次教育和连续培养的过程,对教育规律、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缺乏研究,教育缺乏层次性、针对性,“一统化”的现象较明显;从教育内容上看,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存在着与学生成长实际脱节的现象;从教育方法上看,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方法呆板;从队伍的素质上看,辅导员的数量与质量、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从机制确定的有效性上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研究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载体、工作机制创新结合不够,使得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够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从教育环境上看,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分析

1、大学生面对的成长环境压力分析。大学生活的变化,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也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必修课,大学年级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时期。从第一课堂的知识灌输到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的影响,从教学活动到多彩的社会活动,由校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由现实生活到网络虚拟世界,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广阔,接触的人与事更加复杂,面对的诱惑与挑战更加现实,来自个体的成长成才需要与来自社会需求的压力更加强烈。在这些机遇与诱惑面前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很难把握与应对,在大学之“大”面前感到自己之“小”,有冲击更有压力,有空间更难选择,能参与却难把握,有需求却衡量不好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不适应”与“不知如何适应”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据调查:有90.2%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成长环境对个人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素养有明显影响,7.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仅有2.2%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影响。由此可见:了解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动因,全面分析大学生面对的成长环境压力,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2、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分析。大学生这一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自身特殊的成长成才规律,大学生活期间的成长成才过程是一个具有连贯性、持续性、可塑性、发展性等特点的培养教育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大学期间的教育与培养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是事关大学生人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长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又是大学生出现问题、累积问题的主要阶段。根据调查反映,大学生在四~五年的大学生活中,85.7%的大学生认为这一特殊社会地位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形成,8.2%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3.1%的大学生觉得影响很小,认为没有影响的仅为3.0%。由此可见:深刻认识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3、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个体成长需求分析。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既有社会的普通性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不仅具有与其它年龄段人不同的特点,也有着更为现实的成长需求。(1)群体特点:高中生活的惯性还在发生潜在的但却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活的巨大变化却扑面而来,心理准备与变化要求不相适应,环境陌生却要独立面对,使大学生产生较其它阶段学生更大的压力与更多的困惑,不知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是大学生显著的心理特点。这一时期大学生较其它年级的学生面对的变化多、困惑多,要求多,问题也多。(2)个体成长需求:受到教育,得到锻炼,适应环境,受到认可,提高素质,受到重视,完成学业,得到关心,是每一个大学生个体成长的正常需求。每个学生的目标与侧重点或许不一样,但都希望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个体得到尊重,受到保护。每个学生成长的背景不一样,心理意识与行为动机也不一致,带着家庭影响与成长背景的影响,在大学生期间每个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心理需求与渴望。(3)共同需要:个体有个体鲜活的特点,群体有群体的共同特征,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与不同的实际问题与困惑,每个问题的后面也都有着不同表面的内在原因,每个学生都是社会与家庭的缩影,但他们都渴求理解与帮助,引导与教育,他们更希望学校能针对他们个体的成长给予有效而及时的帮助。有需要就希望得到帮助,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因此,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成长,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与个体成长需求,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二)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种不足

1、学生会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协同作用不足。从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际工作来看,辅导员与学生会这两支队伍都在从不同的层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两者之间缺乏紧密的配合与协作,“1+1>2”的协同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尚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与工作实践。另外,从调查数据反映,学生会与辅导员之间发挥互补作用十分必要。调查中2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感到满意,63.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甚至有16.7%的学生认为较差;而学生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6.7%的学生感到满意,63.6%的同学认为需要较大提高。这些数据着实反映了辅导员和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有待大幅度提高。大学辅导员更多从事的是日常管理、批评教育等工作,管理者的角色更多一些,许多学生不敢走近;辅导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服务者,学生会干部既是管理者、服务者又是朋友、同学,都承担着服务者的共同任务。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从课堂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服务,二者对学生实施教育时,有许多方面是交叉的、互补的,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与学生会干部要经常沟通,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学生行为异常的诱因,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共同督促学生,互相补台,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协同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2)学校所处的地域性限制导致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新阶段的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伴随而来的交通、购物、兼职、学习环境、医疗、娱乐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差距很大,大学生的思想等各方面的形成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困难也会随之而来。怎样利用好高校周围的各种条件为学生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学生会进行学生工作思考的重点。

四、如何发挥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加强学生会自身队伍的完善建设

1、理顺关系,提供帮助。为促进学生会组织健康发展,高校党团组织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团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中,要正确处理“放得开”和“管理紧”的关系,把握分寸,做到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放开,调动学生会干部的积极性,完善各项奖惩制度,使学生会各部门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配合默契 , 工作协调、使学生会干部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会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再者,党团组织应积极为学生会创造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有关部门交流合作、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同时不断改善学生会工作条件,优化学生会组织的外部环境,并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2.明确目的,搞好维权。学生会是全校学生代表选举产生的,她的存在决定了学生会必须代表最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同学的成长成才服务。这是学生会的根本目的,是学生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学生会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学生会存在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所在。目前,整个社会处在深刻的变革中,包括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等内容在内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在变革中高校学生的权益容易被忽视,甚至受到严重的侵害。同学们虽然有强烈的维权愿望,却一直处于自发维权状态,缺乏有效的指导,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学校唯一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全体学生的学生组织,学生会必须在维权方面有所作为。只有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为同学多办事,办实事,学生会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会的价值,赢得广大同学的热情支持与衷心拥护。

3.充实工作,拓展服务。学生会工作的内容丰富与否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接受性和认可度,影响到学生会的凝聚力。新形势下学生会工作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各种需要开展工作。学生会要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以开发人力资源为着力点,积极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培训工作,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择业就业、文体艺术与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完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自我设计、健全人格、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咨询培训以及其他各种基本需要也必须成为学生会工作关注的经常性内容。只有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会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合理选用,优化配置。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上来,因此必须合理选拔与任用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公开竞聘、各方推荐、多方考察、择优任用的途径进行。做到自荐与推荐相结合,考核与试用相结合。组成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学生会干部队伍,使学生会干部的选任工作渠道畅通,选配合理。在选用干部时,要把人才放到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最佳位置上,要允许缺点的存在,扬长避短,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热情和才干。

(二)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1.以分层次实施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我校学生会要制定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规划,如果其能够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规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那么就必然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为广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所配合,就必然会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注重把握年级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差异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别确立了不同年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其相应的工作内容。如,针对一年级是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并逐步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的特点,开展“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日常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引导学生完成“适应大学环境、做好大学生活规划、了解校规校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懂得知校爱校”等教育内容;针对二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巩固基础、拓展能力素质的关键阶段的特点,开展了主题为“深化理论学习,增强自律意识,拓展能力素质”的日常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引导学生完成“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加强能力素质拓展”等教育内容,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加明显的实际效果。同时,各年级的教育内容既分层次,又有联系、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要求,在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教育实效性得到增强。

2.重视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营造政策环境,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组织保证

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由他们所组成的队伍其个体和整体素质高,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否则讲增强教育实效性就失去了组织保证。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要广泛采用考核机制、选聘机制、日常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和有效运转,使学生会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有效地调动学生会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动性。

3.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有效激发广大学生会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工作、自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实施,精心运作学生活动评估,往往能收到激励学生上进心、能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效果。特别是在开展集体性思想政治创建活动中,让参与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活动与自身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以及自身与集体的思想政治水准的高低密切相关,对于活动的教育实效性十分重要,这也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比如开展“星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建立了学生宿舍日常卫生、纪律、宿舍文化等综合成绩的量化管理与学生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挂钩的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自觉性,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和主动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中受到教育、感化和激励

(1)立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做好排忧解难及励志成才工作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能得以逐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蕴含亲情,滋生感化,孕育教育,产生激励,只有能做好这一点,相信这种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是极强的。

(2)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辅导与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网络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思想政治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抵触心理得以解除,受到教育。

(3)针对全校“思想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帮学活动。

(4)加强对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和管理,专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设立谈话制度,确定奖励办法,为这部分学生创造继续成长的机会,搭建起继续发展的平台。违纪受处分学生不受歧视是起码的人文关怀,如果能够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确立自信心,迎头赶上前进队伍,这才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四)让“红色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引导和影响广大学生自觉学习思想政治文化知识

在校园文化这个无形的战场上,各种阵地、载体我们如果不能主动去占领,就有失去的可能,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大权旁落,就可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效应。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开展让“红色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让高品位的文化,滋润大学生成长成才。

(1)加强典型示范教育,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榜样的力量示范、带动广大同学。

(2)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思想道德教育,在主旋律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加强宣传和建设工作,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旋律文化,有效地占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类宣传渠道等主阵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走入学生的各类文化生活。多年来,我校开展的“唱红歌比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三月行青年志愿者月”等文化活动,在广大学生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红色文化。相信在这种红色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会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党中央、国务院2006年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黄圣炯 论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2] 刘仁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M].长春: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张祖斌 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4]高军 试论“三个代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查颖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6]陈勇,徐敏,杨庆舟。积极探索,扎实操作——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篇7

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整个组织之中, 为组织成员所接受, 并指导他们很好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共同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概念。然而今天探讨的话题是另外一个领域, 即独立学院。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独立学院, 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公益性事业。

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他相关支出, 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 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 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独立进行招生, 独立颁发学历证书, 独立进行财务核算, 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独立学院和企业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 又有共同之处, 那就是都是组织, 都以赢利为目的。就独立学院本身来讲, 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 是当务之急。独立学院是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 而设立的, 势必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 无论从设立者来说, 还是从国家角度来讲, 都出自不同的思考角度。

所以, 独立学院的文化具有天然的多元性。为了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有意识的培养其共同价值取向, 才是独立学院的出路。

2 独立学校共同价值观的构建

新加坡是最早提倡共同价值观的国家之一, 1991年, 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 提出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核心——“五大价值观”, 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植、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大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凝聚力量、激发活力, 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这些内容就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写照。作为上层建筑教育事业, 绝不能脱离这一核心价值观。

大学共同价值观就是指大学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方针, 努力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办学价值追求, 大学精神、校训、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大学制度、学科专业特色和校园文化品格等。大学共同价值观既是大学共同体长期发展积淀的产物, 也是共同体成员对自己长远的根本利益和需求追求的结果。作为独立学院, 应该着手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独立学院的理想。“大学的理想, 就其本质而言, 是人们对大学的一种展望、追求和向往, 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与构想, 是引导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航向。”教育是社会的产物, 不同时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征, 人们对大学的构想与设计也表现出不同的追求。独立学院的发展反映了当前我国全面发展国民教育, 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决心。独立学院有自己的本质特点, 这就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高校, 但具有普通高校的特点。换言之, 独立学院应该在文化建设方面探索的更多, 做得更好。大学理想的核心是“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大学理想既根植于现实又超然于现实, 具有前瞻性、导向性和批判性。不同的大学理想, 造就不同层次和品格的大学, 独立学院只有始志不渝地追求科学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感情的有机统一, 既坚守大学的传统, 又与时俱进, 大力弘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为社会服务等职能, 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才能充分彰显大学理想的当代性和普遍认同感。

二是独立学院的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 是大学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 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 又体现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 同时是一个民族、区域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成为大学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大学发展的核心必须落实在大学精神的建构上, 大学精神的构建要求大学的决策者要努力成为政治家和教育家, 团结带领师生不断丰富大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反复认同内化, 不断继承发展, 逐渐扬弃自我, 从冲突到认同, 从外在到内在, 为师生和社会所认同内化, 逐渐演化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

三是独立学院的制度。独立学院制度是有形的大学精神, 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独立学院制度本质上是关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的一系列规则体系。这一制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并且表现为多种形式, 是多种内容与多种形式的集合。大学制度可以归结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部分。

四是独立学院的品格。独立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 具有其独特的品格。独立学院的品格主要指独立学院的文化品格, 它包括独立学院的环境品格、精神品格、教学品格和学术品格等。它是一所学院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品性与风格, 是大学追求自由、崇尚科学、倡导民主、富于批评等精神因素的整合, 是大学通过其文化构建所折射出的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意志。独立学院的品格反映的是大学群体成员特有的文化和生活状态, 标志着大学的一种独特气质, 是大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它以其潜在的价值规范体系支配着群体每个成员的行为, 以一种无形的最富渗透力的力量对群体每个成员产生重要影响, 它滋养着一代代学人的人格理想和大学的学科专业特色, 成为大学一种博大的精神财富。

上述四个方面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成为独立学院共同价值观的重要存在形态。

3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法则

独立学院的构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任何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 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共同价值观, 这是一所大学得以运转、大学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支撑。尤其是独立学院, 这个定位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共同价值观, 反映独立学院的办学的层次, 决定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 涵盖独立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 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不同的大学, 有不同的共同价值观。大力加强大学共同价值观建设, 是引领大学前进的精神旗帜。

对立学院共同价值观作为一个由价值观念所组成的系统, 它有自己的功能属性。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大学共同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约功能等。①导向功能。大学共同价值观作为一种品质、精神被大学人所内化, 成为被全体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 成为大学人的良心和气质, 对大学共同体中的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引、引导的作用。②凝聚功能。师生员工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的精神根源就是大学的共同价值观。人们只有认同共同价值观, 才能克服社会共同体内的离心力、涣散力。③规约功能。在坚持大学共同价值观前提下,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但又不鼓励甚至限制与大学共同价值观相对立的个体价值观。大学共同价值观的规约主要是一种软规约, 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自觉。此外, 大学共同价值观还具有其他价值观所具有的一些功能, 如调节功能、教育功能等。

加强大学共同价值观建设, 必须牢固树立四个“始终坚持”, 夯实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的实现机制。共同价值观是共同体成员的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对于成员个体来说是一种利益导向。所以, 我们必须明确共同价值观的建设路径, 完善共同价值观的实现机制。为此,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始终坚持”:一是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不动摇, 强势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二是要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为中心不动摇, 强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不动摇, 强势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四是始终坚持主动服务地方不动摇, 强势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只有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学科建设工作、服务地方工作“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的自觉实践者、校园和谐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我们大学理想的彼岸。

摘要:独立学院是在新机制、新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事物, 它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 共同价值观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系中的作用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把坚守大学功能与加强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观培养在结合起来, 以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共同价值观,独立学院,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宏翔.高校独立学院规范化设置与管理办法及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8.

[2]周家健.论大学共同价值观的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11) .

[3]沈小强.论大学共同价值观之信仰的培育[J].教育科学学报, 2009 (5) .

[4]卢艳兰.论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J].新余学院学报, 2011 (1) .

学生公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篇8

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公寓;楼栋辅导员;行为养成教育

【作者简介】阿不力克木·艾则孜(1974—),男,新疆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讲师,硕士,主要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迅速推进,各高等学校对原有的校内学生公寓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较大的改善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受到了高校的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我校对宿舍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就在新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区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将学生公寓内学生 的管理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这里粗浅地谈一些认识:

1.充分发挥学生公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良好的社区环境,浓郁的人文气息,不仅是学生理想的生活休息场所,更能使学生感悟到社区先进的文化精神、情调和气质,给人以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开拓进取,促进身心健康,对控制社区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也有着很强的约束作用。良好的社区风气、人际关系和集体舆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明确的指导性,影响和规范着学生思想行为。所有这一切都必需依靠良好的社区管理服务与教育予以保证,学生宿舍作为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学生公寓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生公寓能客观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事们普遍都有同感,目前要全面客观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或思想动态太难,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老师或领导面前说的一套,私下又做的是另一套的现象很严重,当着老师面前和在公众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没有任何约束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相差甚远,俗话说:“只有关上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才是真实”,那么大学生回到宿舍后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真实思想,认识状况和道德水平。

学生公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学生公寓,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学生公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的效果也会十分明显。

理想信念教育。在楼道内或在社区醒目的位置制作一些精美的灯箱或标语,利用宿舍楼橱窗或板报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成立党员之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讨论,提高广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辨析问题的能力。以宿舍为单位,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消除思想上的疑惑和认识上的困惑,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真正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占领广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增强广大同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

行为养成教育。当前大学生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之中,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方面的东西,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在侵蚀着新一代大学生。宿舍内所住的同学大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或城市,或农村,由于地域的差别,家庭环境的差异。

安全防范教育。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相当数量的学生宿舍已“多功能”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电话已进入学生生活,学习用品增多,学生个人用品价值越来越昂贵,学生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不安全隐患明显增多,管理难度加大。防火防盗、加强安全,所有学生人人有责,所以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广大学生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救常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救措施和办法,通过印刷《安全知识学习手册》,组织学生参加安全知识展览,组织学生开展自救模拟训练等,不仅可以预防火灾、盗窍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避免了公私财产损失,杜绝人员伤亡。能够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3.学生公寓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同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分析当前学生社区、宿舍特点,认真研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工作规律。

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政治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政治觉悟较高,有一定的政治理論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学生工作,年轻,热情高,与学生有较多共同语言,容易与学生沟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公寓应结合楼栋管理的特点,实施院系年级辅导员和楼栋辅导员相融和的学生公寓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院系年级辅导员以院、系、班为单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下班级、宿舍与学生交心谈心,了解所管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想、学习和生活问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楼栋辅导员平时除了做好本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应协助公寓管理部门和各院系学工部门做好所住楼栋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和楼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楼栋辅导员因与学生空间距离近,便于交流,熟悉楼栋学生情况,能及时帮助楼栋学生解决各种思想、学习和生活问题,是开展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生党团组织建到公寓。学生基层党团组织是开展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至关重要力量,能否充分发挥公寓学生党团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到现有的以院、系、班为单位的学生党团组织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楼栋或楼层为单位成立学生党团组织。学生党团组织在上级党团组织或政治辅导员指导下,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政治理论学习和社区文化创建等活动,积极推动“优秀党支部”“优秀团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文明楼栋”“文明楼层”“文明寝室”等创建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公寓学生增强政治素质,提高思想境界,积极主动地向党团组织靠拢,促进公寓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形成。

开展以公寓为基地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公寓文化设施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开展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公寓配套文化设施环境和氛围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沿窗口和有效载体。公寓应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把文化设施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第二课堂育人环境,推动学生德育工作在学生公寓的开展。

[1]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五进”公寓应对后勤社会化新挑战.德育之窗,2002.09

[2]赵长勇.加强和改进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现代教育研究,2003.01

上一篇:高校教师求职信下一篇:06年校长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