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共12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篇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综合培养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这项工作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不可否认,此项工作客观上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对路现象。这些现象,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激励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努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亟需采取有效措施逐一纠正。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对路现象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

㈠ 强调“师本教育”多,讲“生本教育”少

当“以学生为本”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关怀发展”已成为教育理念时,许多高校的办学理念仍然遵循师本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育人和服务体系。在其影响下,教育总是基于教师的需要,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灌输形式要求学生全盘接受,使教育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重视约束、强制的一面,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性,以致有时会采取一些伤害学生发展的管教方法。

㈡ 给学生讲大道理多,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少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时,讲大道理多,未能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譬如,当学生缺乏成才意识和成才激情时,不是讲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大学阶段的知识积累对今后发展和深远影响这样一些更实际、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的道理,而是仅仅用祖国的需要,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这样一些道理开导学生;对学生中出现热衷经商、超前消费、追求享受、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等现象,不是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学生的心态进行深入细致的理性分析,对症下药,而是仅仅讲不要辜负父母的希望,要养成俭朴的习惯这样一些道理。这种“空”对“空”的说教,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㈢ 过多强调政治辅导员的责任,忽视了师德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有些教师总认为政治辅导员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骨干组织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的份内事情,自己只管上好课就行,以致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坐视不管,甚至向学生散布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以及低级庸俗文化,忽视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㈣ 对学生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回避多,与学生共同探讨少

当学生提出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用原有的理论暂时还不能解释清楚的、诸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分配不公以及其他屡禁不止的不正之风等社会性的热点问题时,教育工作者往往闪烁其词或避而不谈,而不能面对现实,鼓起勇气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共同探讨,寻求正确答案,以致有些学生面对现实,产生种种不满情绪,滋生不良的逆反心理。

㈤ 关注优秀学生多,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少

目前,许多学校在评优评奖评先进时,总是看哪个班级、哪个年级、哪个院系有多少优秀学生,有多少好人好事,而不是把做了多少帮助和转化学生工作,有多少学生取得进步做为参评的主要条件。这就有意或无意的在政策方面误导了政工人员把优秀大学生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而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经济困难、行为失范、心理失调、信息缺乏等特殊群体学生身上,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以新的视角,努力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对路现象

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一个坚持”、“三个贴近”、“四个提高”,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新情况,结合高校多年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新的视角,努力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对路现象。

㈠ 要从“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

“生本教育”体系,是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它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且其落脚点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的全新理念。而“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则为这一理念的升华撑起了一片蓝天。教育要从长期形成的“师本”教育观念中走出来,走进“生本”教育的新天地。

要确立“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培养学生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展现我们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高低的工具,大家都是为学生的成才服务的。要让制度和方法服从于学生的成长规律,构建“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学生工作的内容要从教育管理转向服务,变单向命令型管理为服务契约型管理。从学校领导到后勤员工,从教学、科研到管理、后勤,一切人员和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人”这个目标,都要有育人的职责,要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关怀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就在于为个体生命的自主发展创造所需要的条件,让生命自主、自由地发展。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的思想的确定,学校要逐步从对学生的单纯教育和指导过渡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彻底改变以往只是评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倾向;要从原来的面向集体的教育转向为面向个体的全面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心理发展特征、基本社会特征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基础和特长、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携特长,在整体合格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与时俱进,针对学生多样化的特点,抓住其思想上的兴奋点及关心的热点,积极采用心理咨询、个别谈心、民主讨论、专题讲座及互相交流等办法,进行多样化的有的放矢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将外部强化寓于开发内在动力之中,尊重学生对个人“自我发展”的关注与追求。

㈡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人的思想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因此解决思想问题时就要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减轻人们由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思想压力和思想波动,从而提高实效性。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除纯属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外,一般多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譬如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勤工助学等,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热点入手,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巧妙地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能动追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热点及最大的切身利益主要体现在哪?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自己,如何塑造自己,如何发展自己,如何营销自己,为今后争取一个好的前途,找到一份理想职业。围绕这一点,引导他们在自我提高的同时,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共生关系,认识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是成功的条件,帮助他们培养健全情感与利他观念,良好的风度与稳健态度,敦睦友情与互助合作的德性,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和谐众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社会化的自觉性。

㈢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行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同时,教师在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环境中是一个最引学生注目、最受学生重视的因素,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立德志的重要时期,他们最敬佩学识渊博、品德良好、热情帮助学生的教师,并喜欢和他们交流一些比较深刻的思想、观点,探讨有关人生的一些话题,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从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教师身上,学生吸取的道德经验可能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而从一个道德品质低劣的教师身上,学生吸取的道德经验可能是: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院的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师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理念、方法手段亟需更新,教书育人的能力亟待加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㈣ 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热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位于前三项的是:大学生就业(74.6%)、中国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34.8%),反腐败(24.8%)。对这些问题,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责,充分利用形势政策教育的优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㈤ 在关注优秀学生的同时,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特殊群体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对待学生,无论其性别、民族、家庭贫富、成绩好坏,我们都应一视同仁,给予关心和帮助。我不仅要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和关爱那些特殊群体学生。近年来,大学生中学习、生活和心理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日益增多,几乎每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院系、每所学校都有。对于他们,我们不但不能少管、不管,甚至是歧视、排斥他们,反而要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他们也有不少优点,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他们,努力寻找、发现并发展他们的闪光点,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育人环境,满腔热情地从空间、时间、心间上全方位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积极帮助、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良好地生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汇报人:xiexiebang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篇2

关键词:儒家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思想,是世界文化丛林中独树一帜的最悠久的精神宝藏,它在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及整个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都起过巨大的作用。理论和实践证明,儒家思想的优秀成分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如能很好地吸收和运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以仁爱为本,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和”精神。“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它一方面强调为别人着想,另一方面强调自我约束。这种思想不仅提供了人我关系的准则,同时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方法论原则。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正是从这种“仁爱”原则出发,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强调“人和”、“和谐”、“和为贵”、“和气生财”的思想。“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和实现“仁”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儒家这种人本主义原则,体现了人与人相爱互尊、团结和谐的人道主义。这一美德对于我们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矛盾仍然产生着积极作用。今天我们更应该弘扬这种美德,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以集体为本位,强调整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儒家德育推行的基本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在这种以天下利益为重的整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和追寻“廓然大公”高尚境界的道德要求。显示出为国家、民族、集体的献身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成为人民所尊奉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大凝聚力,是中国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这一优秀传统加以改造与继承,必将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尤其是有助于克服利己主义,抵制腐化堕落行为。

3.重视家庭伦理,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人伦在儒家思想中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二是指处在人伦关系中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父慈子孝、君惠臣忠、兄友弟敬”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规定了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这种人伦关系一方面强调下对上的尊、亲、孝、敬、恭等道德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同样强调上对下的礼、爱、慈、友、宽等道德责任和义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其中难免有不适于当今社会的糟粕,但其旨在家庭社会之和谐,至今仍有其启迪意义,诸如:抚养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要求;“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孔子认为,从一个人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可以判断他对别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态度。

4.高尚的精神境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儒家传统道德的灵魂

儒家认为,精神追求是人生的最大快乐。而在精神追求中,最高尚的就是道德追求,以道德高尚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孔子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与信念看作“仁”的最高表现,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这种道德境界,对于我们形成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和人格尊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研究和汲取儒家思想的优秀遗产,直面困难,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质朴的优良品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有功,惰无益”等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标准、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更应广为发扬。

5.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强调身体力行

儒家思想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系统,强调在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实践。孔子讲“修己”、“克己”,提出“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孟子讲“养身”、“养性”;明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都特别强调道德实践,认为这是知善、行善并达到成贤成圣的关键,认为一个人只要立志行仁,而且一以贯之地笃行不已,才能成为无愧于天地人间的高尚的人。

二、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核心是“仁爱”,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了“仁爱”的思想精髓,其他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伦理观点,也是人们所适用的。儒家思想的合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德育目标是相适应、相一致的。通过批判地学习和弘扬儒家伦理思想,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诠释,能够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目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儒家思想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倡导见利思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成长于社会的转型期, 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 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元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他们的时代精神、竞争观念明显增强, 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意识, 诸如主题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民主意识等。这是他们的主流, 是积极的一面。同时, 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简单, 对许多问题缺乏深刻、透辟的认识, 面对复杂的价值环境,容易导致一些人认知与行为背离、价值目标与现实取向背离,而这与价值观都有直接联系。今天,我们用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 一要借鉴其有益的内涵; 二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大学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价值观念; 三要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作为教育的重点。

3.儒家思想倡导胸怀天下、立志报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曾经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党中央先后下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文献,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做了明确规定,使爱国主义教育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并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大学德育工作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把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通过大力弘扬传统儒家所强调的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所倡导的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集体主义思想, 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社会的整体利益同广大青年学生的个人利益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觉地把自己的忠诚、爱心、智慧和勇气、知识、才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繁荣和富强尽自己神圣的爱国义务。

4.儒家思想强调“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主张“谦恭礼让”和“严己宽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且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商品经济影响,受逐渐渗透的西方思潮和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的影响,他们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社会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得理不饶人,甚至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因此,用儒家的“仁爱”精神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不能过分强调自我感受,明白个性的释放应建立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谨防自私心理作祟,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甘愿吃亏、奉献,不求回报。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来讲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用这些思想来教导大学生,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逐步培养宽容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途径

1.吸取儒家思想中健康的伦理道德观

长期以来,高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却忽视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的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倡导经世致用。因此,正确地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应将传统文化引入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2.将儒家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长期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经典文献、制度等形式存在着,而且还广泛地以积淀而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成为“遗传文化”。它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和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活在这种背景之下的大学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承受者。其中绝大部分是间接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的。如何客观地分析、看待、学习、利用传统文化,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应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3、利用现代化手段,传递给学生儒家思想

通过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一些新的信息,从而增强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如电视里百家讲坛中的《于丹心语》,这是专门介绍孔子思想的,也许她的观点不一定符合学术性的严格要求,但是将束之高阁的优秀的东西通俗化,并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也不失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可以增加学生对孔子思想的了解。

4.从时事热点着眼,利用一些新闻热点作为契机,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社会上不时有一些热点问题,如中韩传统文化之争、关于中国龙的形象的争议等,可以用来提高学生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以此来弘扬中国的古老文明,从而宣传儒家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这些时政内容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角度出发来运用和实践儒家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当然,必须看到,儒家思想中也渗透了许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消极作用的成分, 如轻视劳动、等级尊卑、封建迷信等消极观念。因此,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摈弃糟粕和陈旧过时的东西。只有做到古为今用,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拓展和丰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李曼.浅谈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篇3

关键词:护理;大学生;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这种多元化的思想通过网络、手机等信息平台不断输送到大学之中,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一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现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今后是要从事高级护理工作的,他们直接面对患者,在急症、输液室等地,他们需要一线的操作,这样实际的操作都是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这都是需要在校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树立护理专业大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敬畏,换句话说,就是有效的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我职业操守的思想教育基础。因此,其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存在难度

高校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校的时候与临床等医疗主体专业的学生高考成绩差不多[1]。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到了实习阶段之后,他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其工作的强度也是不同的,这样就给护理专业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转变成他们对护理专业的思想抵触情绪,这时候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接受程度将大大降低,思政教育的难度将不断增大,同时在专业的思想教育中,由于他们对护理工作本身就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对于护理职业的积极性教育也就自然变得很困难。另外护理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进入这一专业的动机不是喜欢这一职业,而是被动的一种选择。因此在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难听进去,例如职业操守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都是没有讲解的基础,因为他们对护士这一行业根本不感兴趣。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缺少比较的关联度

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与专业思想教育的教师在知识的交流上存在真空,他们基本上没有交集,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专业哲学专业的高材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群众路线的必要性、“三严三实”的主要含义等思政基本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些党的最新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然而这种讲解只是思政的基本理论教育,列举的事例也都只是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对护理专业的涉及不是很多,或者设说基本上没有涉及,这样的思政教育虽然可以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对其专业思想教育涉及不是很多,两者教育的关联度相对比较薄弱。

三、两种教育的相似性

(一)教育目的相对统一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所谓的人生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一种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等,这种基本的思想理念需要通过相关的教育实现,从学生时代不断养成高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专业思想的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构建对待某一专业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职业操守。在不断了解本专业相关职业理念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的认识护理专业的从业道德底线和标准,由此可见两种教育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具有相似性。

(二)教育的内容存在交集

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对于社会问题的道德底线。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涉及到本专业的主要护理理论实践知识教学,学生通过这些护理理念的认识,不断构建出自己今后从事护理行业的一定职业准则,这种职业准则就是属于社会问题的一种道德底线的认识。因此,两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相互之间的交集。

(三)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类似性

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两种教育思想都是属于一种人生理念教育,一个更加宽泛、一个更加具体,两者都是属于思想教育,是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一些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性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等都是可以应用到这两种教育之中,在教学形式上,两种教育具有相似性。

四、构建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的措施

(一)实现两类课程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单纯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营造为主要目的,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在单纯思政教育理论相对比较精通,但是针对护理专业的一些专业思想认识缺少专业知识。他们在给护理专业大学生讲授思政理论的时候,缺少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断构建思政教育的教师在业余时间与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只有多接触、多了解,才能实现思政教师在思想不断构建护理教育思想,同时在护理专业的教师心中也不断构建更多的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思政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对象领域的教学案例,实现两种教育的相互交融。

(二)实践环节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学生参与教学的实践。因为只有开展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才能保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被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两种教育都是存在实践环节,换句话说,两种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就是实践环节。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联系,更好地实现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的升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两类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实践时间的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可以保证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同时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不能太孤立,需要选择具有护理专业道德操守的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实现学生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两种教育质量的提升

由于两者教育目的、内容、形式上存在类似性[3]。在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具有类似性,引入更多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案例选择方面更多的融入护理专业的实践内容,这样可以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融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育、微课教学等都是可以实现这两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手段的灵活应用。

五、结语

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构建全方位人生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需要构建护理工作的从业操守,换句话说,对于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中需要整合更多的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理念,同时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中也需要贯穿更多人生价值观的营造,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杨坤蓉,文霞,欧阳寒雪,王羽,艾玉萍,王大刚,等.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初探——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生为例[A].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015,12:169-170.

[2]贾荣圣,常康,徐志成,等.倡导美德善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以泰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选择为例[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2014,11:159-160.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4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贺美英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10期

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狠抓实干,还需要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一起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笔者看来,首先,高校自身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例如,建设好一支专兼结合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加强全员德育意识。

目前,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他们不仅学术精湛,而且师德高尚,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仍有一些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存在差距,还需加强引导。另外,思想道德的建设,优良品质的培养,不是光靠听课、听报告就可以的,需要在实践中、生活中锻炼。例如,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就要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品质就要在实际劳动中养成;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热爱要在社会实践中,在深入工厂、农村中培养。有的学校为此建了一些校内外的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但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受到这方面的锻炼,还很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需要增加投入的,加强社会实践,要组织活动,要加强心理咨询,要请好的演出、报告,这些都要有经费。但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另外,一些马列课程、德育课程等要建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需要经费的投入。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普教的德育工作,真正抓好素质教育。目前,一些学校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例如,仍然有很多学校认为让学生学习声乐、美术等就是素质教育,而家长们考虑更多的也是孩子们拥有特长可以在中考、高考时加分,这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主旨。

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合理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相当多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而不注重人格教育,导致大学生们的自立能力和选择能力存在一定不足,再加上一些社会舆论包括媒体的炒作,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的浮燥心理。例如,媒体经常炒作的就业难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们造成了心理恐慌。反过来,却很少见媒体报道引导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文章,所以还应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思想汇报 篇5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河南教育大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思想汇报。通过培训学习,领会了更全面的关于我国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同时改变了一些原有的认识。回想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路上风风雨雨,几经沧桑与起伏,更加感慨我们党的伟大精神。今年2011年7月,即将迎来党90岁的生日,我能够在今年加入党的队伍,算是给伟大的党献上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我将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出发,按照一个党员的职责来要求自己,尽早实现在思想上入党,在行动上体现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虽然我知道,我们有些同学的入党动机都很现实,也包括我自己被社会灌输了这种想法。但是,党校的党员老师说入党动机是慢慢完善与升华的,我们现在不必多担心自己的动机不纯问题,而是多学习党的理论:党的纲领、党的宗旨、党的目标等后,我们就会深切<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fanwenwang/xdth/”>体会到入党是多么高尚的动机,思想汇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思想汇报》。许多党员干部都是慢慢随着自己的入党动机转化而成长、成熟的。我想,身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现在的动机是现实社会所附加的社会动机,带有我们这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社会因素,受着社会长河暖流的影响。想想革命战乱年代,入党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敢入党的,都是有革命精神的。那时入党的动机很纯、很正,很有胆识与勇气。

当然,21世纪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我们自然是追逐社会大潮流的方向前进,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事业上的前进方向,重点是搞好经济,发展生产力。我们能入党,就代表着能给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就如同经济的砖、政治的墙、文化的旗子,紧紧的围绕在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这就是动华。

当然,就个体而言,每个阶段都有他的人生目标与任务。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着他这个阶段的行为动机与选择、思想层次、内在需求。由此而言,现在我们这些高校学生的入党动机是符合社会现实的,也符合个体发展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应当批评、指责,或者内疚、羞愧于我们所产生的现阶段的动机。因为随着我们的人生目标与任务的更迭,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的思想、精神就会更加完善,入党动机的。

纵观我们高校的各种学科与专业,无论是纯理论性的还是纯实践类的,我们个体的矛盾或思想、社会矛盾或潮流,都要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哲学乃是产生各类学科的母体,各类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回溯到哲学的母体中。因此,我们入

党的动机,也会最终回归到哲学里的纯精神动机,最终追求的是一种精神需求。

致敬!

国际教育学院会计二班:

杨东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 篇6

一、征稿对象

专兼职辅导员

二、案例内容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脉搏和各方面需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学风建设、党团建设、资助育人、恋爱交友、就业指导、违纪学生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网瘾学生引导、人际交往、突发事件处理等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取得实际效果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案例要求

1.主题突出,观点正确,措施具体,方法科学,特色鲜明,剖析深刻。案例须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独立进行或团队进行的典型个案,应客观真实,不得抄袭或杜撰。为保护学生隐私,可隐去学生相关信息,如“某某学院、某某班级、某某学生”。如用化名,应标注“化名”字样。

2.案例应注重学生本人的教育转化过程,注重辅导员自身在教育引导过程中的理解、思考和提升。案例应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对于其他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具有借鉴意义,具备推广价值。

3.案例以第一人称进行撰写,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平实生动,文风亲切、自然,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情景描写和气氛渲染。案例要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内容可懂可信可学,力求在真情实感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4.案例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篇幅包括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深入细致的解决过程、具体有效的处理措施、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以及简要的工作启示等。

四、编纂体例(详见附件2)

1、案例题目:

2、案例正文部分(包括引文,案例内容,解决过程,具体做法,工作成效,启示共六部分内容);

3、作者学院、作者姓名(如,化工学院张三);

4、两道思考题(要求紧扣案例内容,能够开阔思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五、推荐篇额

各学院1-2篇。

六、截止时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篇7

一、“生活即教育”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1]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 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2]可见, 有什么样的生活,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生活中发出的一切信号, 都会对人产生作用和影响。生活对教育有决定作用, “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 人生需要面包, 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要对生活符号做出反映、理解或者是解释, 把这些信号传播, 就要靠教育的力量。高校是文化信息聚集的地方, 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织和传播,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为培养现代化需要的“四有”新人提供重要条件, 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产生的文化氛围, 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 改善他们的文化心理结构, 将新观念、新思潮内化为自己的文化行为, 从而把校园文化产生的积极效应带向社会和未来。校园文化建设无形之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阵地。

二、“社会即学校”与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营

“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相连的。它是指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 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教育活动中的社会文化是与个体的主观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教育活动也可以看成是社会的文化结构与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双向的, 既是社会的文化结构作用于个体的过程, 又是个体通过他们的活动对社会的文化结构进行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在1939年曾形象地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 是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3]这是因为学校即社会, 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进来, 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 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 使它能任意翱翔当前, 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去[4]此法简单地讲就是吸收社会资源促进教育发展, 又以教育来改造社会。二者是个互动的过程。当前, 我们面临一个伟大的新世纪, 新时代, 机遇和挑战并存, 国际环境极为复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情况, 要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探索新方法, 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大学生日常暴露的思想问题, 要及时工作, 尽快疏通思想, 指点迷津,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教学做合一”与肥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土壤

陶行知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 他说“单单劳力, 单单劳心, 都不能算真正的做, 真正之做, 须在劳力上费心。活的书只可活用, 不可死读。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 用活书去实验, 用活书去建设, 用活书去革命, 用活书去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可敬可爱的社会。”[5]“‘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 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 对事说是做, 对己之长进说是学, 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 ”[6]教学做的过程是耕耘土壤使之肥沃, 共生发展的过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要深入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信息,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就事论理, 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首先, 要改革传统思想教育模式, “两课”教学要力避“满堂灌”,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 交流思想, 使他们明辨事理, 受到教育。其次, 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智, 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与择业和就业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 长才干, 做贡献, 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本着“请进来, 走出去”的原则, 引导大学生尽量要多方面, 多层次, 全方位的接触实际, 以了解国情、民情, 了解改革开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2][4][6]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633;180;187;289.[1][2][4][6]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633;180;187;289.

[3]陶行知全集: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476.[3]陶行知全集: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47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廉政教育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2-01

廉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对公民进行廉政方面的教育以营造诚实守信,廉政奉公的社会之风气与氛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廉政意识和廉政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加强廉政教育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1985年的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四有新人”也是现在高校培育人才的目标所在,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是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有力保障;大学生顺利达到高校的培养目标后,必然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不同岗位上承担自己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建设者个体的廉政情况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整体的廉政情况,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整体的廉政建设;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的沉淀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铁面无私的包拯、两袖清风的于谦、不怕饮贪泉的吴隐之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廉洁奉公之士,即使到了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同样需要大学生们向古人那样具有廉政意识,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廉政文化。

二、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领域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把廉政教育纳入其中,旨在培育出廉政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廉政意识缺失、廉政素质较低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碍。总体上讲,大学生的廉政教育还存在一下几点问题。其一,廉政意识比较缺乏。“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这句俗语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滋生了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想,开始怀疑社会的公平性。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廉政是为官者的事,与现在的自己无关从而忽视对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其二,不懂得分别是非美丑。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消极现象,信息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部分大学生对一些社会腐败现象见惯不怪,以悲观的态度对待根除腐败度,甚至对腐败行为心生羡慕。而有的大学生则考试作弊,不思进取。有的大学生为入党、当学生干部走后门、拉关系。这些行为在高校中不难发现,需要对其进行廉政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具体做法

1、增强大学生廉政意识

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增强大学生的廉政意识极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就需要一方面具备廉政意识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廉政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遵纪守法的体现,若芥跃这一要求,则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2、继续大力创新高校廉政教育的途径

目前高校廉政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授得以完成,这是廉政教育的主要战场,因此,教师要重视教育的实效性,采取丰富生动的教育方式进行廉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深化廉政意识。课堂外依然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廉政教育,如进行主题班会、热点反腐事件评析等。目前的大学生都是有思想的青年,通过课堂内外对不良现象的思考与教育,加强其廉政意识。

3、抵制社会腐败现象,营造社会廉政之风

目前的大学生成长与信息化的时代,虽身处校园却了解社会,加强廉政教育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树立廉政英雄,让大学生有廉政方面学习的楷模。当然也必须正视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继续在各行各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落实社会公众的监督权,以此营造社会的廉政之风,为大学生的廉政教育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化探讨》 沈天舒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篇9

论文关键词: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论文摘要: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具有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等思想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构成了挑战。由此,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并提出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随着90后的大学生渐渐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90后大学生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影响、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思想等诸多方面原因塑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就给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好90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并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很多“90后”都是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多事都是由父母长辈们包办,“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制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有的学生讲为什么住在学校的老师可以用,这是不平等。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素质,提高服务育人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为了学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正确、恰当、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管理育人,科学育人的目的。

其次,从师生到朋友,从交友到交心,从强压倒感化。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目前工作中所遇到现实问题。从师生到朋友可以让学生们更主动、更愿意与我们交流,让学生排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地位戒心,放下心理包袱,这样才能实现从交友到交心,只有了解到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做起学生的的思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为学生工作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训斥和惩罚来压服或制服学生的工作方法,利用和学生们交心的的机会,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来感化他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最后,建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大学生管理不单单是学生工作者的事,教师和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要把所有责任都自己扛,要积极发动教师和家长,只有三方统一协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们接触学生时间长,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接触学生,他们掌握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第一手材料,如果我们能主动与教师们建立良好通畅的沟通渠道,从教师手里拿到第一手材料,可以让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正确的找到切入点,可以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我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从家中那里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并且有点问题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做到全方位了解学生,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左小平,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38-140

[2]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12).

[3]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2003,(5):55-561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篇10

在党中央的领导、号召和院团委的积极支持下, 我系为进一步认真学习、研究、领会、贯彻中央、省、院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和精神,全面学习我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科学分析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来加强我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三年来我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我系具体的工作如下:

第一、三年来我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重要思想武装教育学生,紧密结合我系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把中央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的贯彻到实处,将其融入学校及我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组织专家和教师对我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开设了一系列相关讲座及宣传工作。如《一堂生动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首批“支援西部”志愿者我系99级毕业生郑玉兰回母校作报告;《思政教育 实际出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等。极大地提高了我系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第二、我系还充分发挥我系系刊编辑部、学生干部及各班委的影响力和宣传功能,加大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服务。在XX年中,我系结合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机,认真组织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在系刊《火花》设置理论学习专题,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潮引向深入,推向前进。并积极配合团中央关于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政法在线》刊物出版团知识理论专辑,为全系同学提供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第三、我系开设“学习弘扬传统民族美德”的讲座,纪念抗战胜利征文及运用《政法在线》、《火花》、班级宣传等渠道,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深入认识党的当前的历史任务和先前的革命形势,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情感,加强精神方面的建设用科学的理想信念观教育指导学生。努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系在XX年即新中国成立55周年及XX年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等重大节日、重大事件深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积极配合党中央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修养。

第四、在XX寒假、XX年暑假,我系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厅、团省委决定组织全系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福建”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寒假期间通过社会实践和亲身体验,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都来为家乡的建设献言献计、尽心出力,激发学生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自己美好家园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在实践过程中,我系师生都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并且在思想信念方面也有了十足的提高。

第五、我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还集中表现在学生的专业课及思想品德课等所取得的成绩和学生干部的素质及工作方面。我系在学生工作方面具有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体系。目前我系系级学生干部b类以上99人。学生干部大多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在师生配合、学生干部间的协调工作中都作出了较好的成绩,并在四大组织间开展经常性的例会,进行各部门的工作总结、工作交流及工作计划汇报,从而达到了工作有反馈、工作有头绪、工作有效率的目的,使我系的团学工作更好地展开。

第六、我系目前有学生党支部一个,学生党员43人,其中02级25人,03级人18人,正式党员7人。同时还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处理师生反映的问题;XX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和谐社会,锻造火红青春”活动中,我系20名学生参与实践,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我系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普遍的好评,使我系学生真正实现了增知识、作贡献、长才干。从党员入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素养,体现我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第七,我系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体现在我系学生组织的工作规范的准则中:

1、值班制度

值班人员由系学生干部组成,主要负责在活动室值班,检查每天学生及学生干部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要保证活动室的清洁卫生及财产安全。学生干部应每周至少三次到活动室签到,带头佩带团徽,起到领头兵的作用。值班制度的实施,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将思想素质的修养充分落实,让学生干部以身作责,起到带头作用。

2、反馈评价,矫正强化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对良好行为养成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评定,给学生以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良好行为动机。如:我系在加强督导评估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表彰奖励机制,“三好学生”、“优秀干事”、“先进班集体”、“优秀团干”、“入党积极分子”等给学生以鼓励。负反馈是对不良习惯的评定,它用来调节、控制不良行为,对广大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在学院的各种赛事中都能见到我系学生的身影,我系学生在院系各项赛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如在04—XX年的“两赛”,我系学生积极参与,政法系获得总体分第二名的好成绩等。这些都是我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精神文明及行为规范的建设中的闪光点,都充分体现了在党中央和院团委的领导下,我系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辉成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篇11

关键词: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1

一、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每一时期、每一环节的教育活动,并不是某一阶段、某一层面、某一些人的任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专业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实践中逐渐暴露的问题也证实了这点,如将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成立一个部门、开设几门文化素质课,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规范,满足文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忽视,教学教师哗众取宠,选修学生在新的冒险等,这大大降低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教育部部长周济充分肯定了“主流”的实现”,好有意义的结果,并坦率地指出,“许多问题和挑战,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政治和道德上概念模糊,缺乏道德责任和心理失衡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相同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很多大学开设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 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整合的可行性

1,二者目的的合一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从建国前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发展到今天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是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而确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以及科技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重理轻文,轻知识能力,重做的事情轻的生命,如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两处理负面思想和校园生活的腐蚀青年的必要措施影响价值和追求社会转型期。

2.教育内容的交叉互补性。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是不确定的,但认为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已得到广泛认同。在人民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发展方面,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要素。 因为我们国家大学太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更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这从文化素质教育缘起于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理工类大学可见端倪。人文素质教育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法律和秩序,心理”的内容,培养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总之,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已经不是过去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年代了,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与品德”,但是,如果上述五个因素,并将继续与时俱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的内容“两课”陈旧,单一,更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内化,培养“四有”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文化素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是伟大的交叉互补。

3.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相似性。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生如何“生活”,即将进入社会之前,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宜情感熏陶,不宜灌输说教;不应以教师的人格环境影响特征。强大的风暴;高要求的培养,对环境依赖性强。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两种途径和方法,结合直接和间接教育,设置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一起。为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保证主渠道直接教育的作用;强化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渗透进各科教学之中,将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倡个体的感悟与反思,促进知识的内化,最后形成稳定的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巧妙地培养人文素质和道德行为;等等。由此可看见,适合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同样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反之亦然。

4.整合的可行性措施。以南京大学为例,首先从专业到实践,从现实生活中找答案。南大十分注重发挥学科特色、专业优势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鲜活性,像历史系这样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例如,社会学院搭建了传统大型师生活动和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组织的特色主题与特色小组活动,共同构成社会学院师生交流体系。物理学院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共建、商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等一系列举措都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其次,课外做学生贴心的小伙伴。党员学导制是南大创设的一种学生管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在2009年下半年,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最先开始按照1∶20的比例,为新生配备一批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以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陆爱中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年龄接近,陆爱中很快就与新生打成了一片。“每周我都往新生宿舍跑两三次,开始还觉得尴尬,但是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共同话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通过担任党员学导,陆爱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后,鲜活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在不断拓宽教师视野、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南京大学还充分利用科研优势、学科优势,及时将研究成果引进和融入课程教学。几年来,南京大学多名思政教师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等光荣称号,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1] 王枬 王彦 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篇12

一、孔子“孝”思想的内涵

百善孝为先。孔子“孝”思想中, 仁爱是内在核心, 礼是外在规范。从认知角度看, 以仁为核心的“孝”主要包括珍爱自我、敬爱父母、忠信待人三个方面;从行为角度看, 以礼为规范的“孝”主要包括物质上能养、精神上能敬、慎终追远三个方面。

1. 孝的认知

仁是贯穿孔子思想的主线, 梁漱溟先生认为孔子的哲学就是生活的哲学, “他一生用力之所在, 不在旁处, 只在他生活上。”“仁”字从人, 从二, 是“二、人”, 仁字的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与他人打交道, 都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孔子“仁”思想实际就是在社会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生活哲学。

爱自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强调德育的外在功能而且要重视对个体生活的关照。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很注重对个体生活的关照。孔子注重言传身教, 教育弟子要从衣食住行做起, 主动培养珍爱生活习惯。穿衣上, 子曰:“当暑, 紾絺綌, 必表而出之……亵裘长, 短右袂。必有寝衣, 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 (《论语·乡党》) 在饮食上, 子曰:“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食饐而餲, 鱼馁而肉败, 不食。色恶, 不食。臭恶, 不食……不撤姜食, 不多食。” (《论语·乡党》) 在家安居方面, 子曰:“寝不尸, 居不容。” (《论语·乡党》) 在出行上, 子曰:“升车, 必正立, 执绥。车中不内顾, 不疾言, 不亲指。” (《论语·乡党》) 可见, 孔子非常注重在生活中笃行孝道, 衣食住行乃修身养性之根本, 爱己方能爱人, 成己方能成人。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钱穆概括了前人对这句话的三种解释“:一、父母爱子, 无所不至, 因此常忧其子之或病。子女能体此心, 于日常生活加意谨慎, 是即孝。或说, 子女常以谨慎持身, 使父母唯以其疾病为忧, 言他无可忧。人之疾, 有非己所能自主使必无。第三说, 子女诚心孝其父母, 或用心过甚, 转使父母不安, 故为子女者, 唯当以父母之疾病为忧, 其他不宜过分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子女生一点点病, 受一点点伤, 父母都会心疼, 子女一旦离开父母, 父母便会日日牵肠挂肚。子女如果能体会到父母这种爱自己的心情, 就会时时刻刻谨慎小心, 不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孔子在回答樊迟“崇德、修慝、辨惑”的提问时说道:“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亲, 非惑与?”因为一时的愤怒就忘记自己的处境与父母的安危, 不是迷惑么?告诫子女对自己的身体要时刻注意保护好, 不要乱惹事, 让父母为自己担忧甚至让父母的安危也受到威胁。时刻珍重自己的身体, 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这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孝, 《孝经》所谓“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爱父母。孔子的“孝”是与发自内心的真情分不开的, 孝不只是作用在对个人行为观念的约束上, 更是血缘亲情表达的载体。孔子爱父母的观点尤为能够体现出真情作为生命主线的特征。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一句话道出了孔子对父母的敬爱真情。父母年老, 做子女的既为父母能够长寿, 能够享受天伦之乐而感到高兴, 同时, 也因父母年事已高随时都有可能辞世而感到心痛忧惧。子曰:“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父母在世时, 要尽量留在父母身边, 不仅是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更是由于对父母深厚的感情, 对父母深深的依恋。子女即使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离开父母, 也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 尽量与父母保持联系, 不让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由此, 可以深刻体会孔子“孝”思想中爱父母的内涵。

不仅局限于处理家庭关系, 还要由“孝”延伸推广到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论语·学而》) 由爱父母的“孝”衍生出爱兄弟姐妹的“悌”, 把这种爱父母兄弟的亲情放在更广阔的视角来看, 我们整个华夏民族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对待华夏民族的其他兄弟姐妹也都要有仁爱之心, 用这种情怀泛爱众人, 尤其要亲近有仁德的人, 让自身得到这种仁爱思想的不断熏陶, 不断完善、践行从家庭的小孝到民族的“大孝”, 从而逐步实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都能真诚忠信相待的良好社会风气, 最终“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的理想就会实现。

2. 孝的行为

骆承烈先生说:“孔子教育民众对父母孝, 通过人们对孝的认识, 而在行动中表现为对‘礼’的遵守和执行。”孔子孝亲的思想, 在洋溢满满温馨亲情的同时, 也不乏理性的礼的规范。通过这种情理交融的“孝”的理念, 能很好协调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使代际之间既不至于由于情感的过于亲密, 导致子女忘却自身为人子女应该有的回报父母的责任, 也不至于只有冷冰冰的责任义务, 而缺乏该有的人伦温情。

(1) 物质上能养。物质上能养是孔子“孝”思想的最基本的层次, 同时也是我们的社会对所有为人子女的基本要求。孔子要求子女对父母要“生, 事之以礼” (《论语·为政》) 。在孔子所生活的物质生活资源还很不丰裕的年代, 子女能够做到有好吃的先给父母长辈吃, 有比较重的体力活要帮父母分担, 是最起码的孝亲之礼。

(2) 精神上能敬。精神上能敬是孔子孝思想的最高层次。子曰:“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色难。有事, 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撰, 曾是以为孝乎?”《礼记》中清晰地表明:“孝有三:大孝尊亲, 其次弗辱, 其下能养。”对父母的敬, 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符合礼的“无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孔子所讲的“无违”指的是子女孝敬父母要顺从父母的意志。但孔子所说的“无违”并不要求子女对父母意志的盲从, 他主张子女在父母有过错之时应当“几谏”, 敬重父母, 就不忍心看父母做错事, 所以会在父母犯错之前劝谏父母。子曰:“父有争子, 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不争于父, 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经·谏诤》) 当然如果父母不肯采纳劝谏, 也不能强求, 还是要尊重父母的意见。“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敬重父母, 当然不可缺少对父母志向的敬畏。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与父之道, 可谓孝矣。”李泽厚先生认为, 孝子对父亲的志向心存敬畏, 父亲在时遵循父亲的志向, 父亲不在了, 也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 如果认为父亲的志向正确, 当然要坚持下去;如果父亲的志向有不合理的地方, 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检验、探索, 也就可以改掉了。这不仅表现了孝子的不忍之心, 同时也表现了其对父亲人格的尊重。

(3) 慎终追远。孔子在回答宰我的一段话中从内心情感的角度分析了慎终追远的意义。弟子宰我问:“三年之丧, 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 钻燧改火, 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 衣夫锦, 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 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 居处不安, 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这段话孔子严厉批评了宰我的“不仁”, 每个人都是在父母手心里长大的, 都有过父母至少三年的无私的爱, 仁爱之人在父母过世后必会有失去父母的不舍与对已辞世的父母的怀念。孔子认为, 宰我连三年之丧都不能为父母守, 说明他没有对父母真诚的感恩, 所以认为他“不仁”。从今天快节奏的社会看孔子三年守丧的观点可能不太合理, 但在孔子生活的年代, 礼崩乐坏, 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下, 用三年守丧的时间来正人心、纯民风所收获的恐怕远远大于徒有形式的礼乐, 甚至劳动生产所带来的效益。孔子所宣倡的慎终追远其实质也就是从内心真诚地表达对先辈的尊重与感恩。

二、孔子孝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分析

百善孝为先。《大学》申明:“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显然, 这些理念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具有契合性和一致性。因此, 借鉴孔子孝思想的合理内核, 把孝道教育与生命教育、仁爱教育相融合, 以家庭美德教育为载体, 培养大学生孝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实践价值。

1. 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孝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之必然要求

百善孝为先, 孝为德之基, 亲亲而爱民。这些理念与“立德树人”具有契合性和一致性。从孝道教育切入, 引导大学生关注个体生活实际, 把关爱自己与感恩父母融为一体, 把高远志向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使孝心、爱心、感恩心借助生活实践升华为修德之本。

2. 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孝文化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育人理念之必然要求

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其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并让学生深刻领悟“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价值, 而孝道教育承载“厚德载物”教育的有效载体, 借助孝道教育激发学生爱心、善心、感恩心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

3. 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孝文化教育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必然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忠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 家庭教育乃中国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每个人接受启蒙教育的摇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孝悌文化是家庭教育之根本, 是个体领会实践“亲亲爱民”思想的试验田。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孝道教育, 让学生在感恩父母的基础上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学校、爱党爱国, 并在爱和感受爱的生活实践中, 把这种至爱之心化作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

三、孔子孝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把孔子孝思想理念融入其中, 必须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从洒扫进退衣食住行等现实生活切入, 通过培养学生传统孝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校园鲜活事例, 真正把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并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一以贯之, 使思想政治真正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1. 把“孝”思想融入生命教育, 唤醒大学生真正爱自己

关爱自我是孔子孝亲思想的重要方面, 珍爱生命是“孝”的起点。“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说, 孝子要从情感上体谅父母之爱心, 明白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康子馈药, 拜而受之”。子曰:“丘未达, 不敢尝。” (《论语·乡党》) 孔子行动上践行对自己生命的珍爱。孔子还不厌其烦地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阐述要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合情合理地把他的观念传授给弟子及后人, 且贴近现实, 操作性强。反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是高高在上, 高谈阔论, 大学生感觉与自己很遥远, 不贴近现实, 没有操作性, 结果就是理论与现实两张皮, 讲者有意传授, 听者不领情, 也无心接受。

孔子孝思想有助于化解大学生轻生、暴力残害他人等危机事件。大学生之所以轻生, 很多是由于关注的重点过分集中于自身, 导致一遇到挫折就承受不了。子曰:“一朝之忿, 忘其身, 以及其亲, 非惑与?” (《论语·颜渊》) 如果有仁爱孝亲的思想, 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身边的亲人乃至朋友身上, 想想自己应该为他人做些什么, 怎样做能让身边的亲人、朋友更加便利、更加快乐, 这样就不会沉浸在自己微不足道的失败之中, 反而可能由于自己的努力给其他人以帮助, 从而自己也获得成就感, 感到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就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一个人孝敬自己的父母, 是其在家庭中的价值的实现, 他会在孝敬父母的同时感受到自身价值并获得幸福感;一个人关爱他人就使得其社会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他同样会在关爱他人的同时获得幸福感。

2. 用“孝”孕育家庭幸福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21模式, 家庭的重心往往会倾向孩子。由此就会导致孩子被溺爱, 不懂分享, 不懂回报感恩, 甚至连礼貌都没有。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孝道的培养往往仅停留在说教上, 缺乏实践平台和实践手段, 学生认知与行为脱节, 孝心表达不妥或歪曲孝道的含义。而社会上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致使大学生对传统孝道思想产生错误解读, 而独生子女大多缺乏传统孝文化的熏陶, 孝德思想缺失, 进而导致代际矛盾突出。很多子女不仅不赡养自己的父母, 同时出现啃老现象, 而且缺少对父母的敬爱, 导致言语上对父母长辈的不尊重, 甚至有打骂父母的恶劣现象出现。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如果家庭都不能够实现和谐稳定, 那么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只能是一句空谈。

《论语》中倡导:“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在古代交通、通讯都还不发达的年代, 游子离家, 基本上就没办法奉养父母, 且父母长时间见不到子女, 收不到子女的音讯, 难免为子女担心。所以孔子说, 父母在世时, 尽量不要远游, 如果有不得已的苦衷必须离开父母远走他乡, 也一定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 经常给父母报个平安。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 即使是远在他乡读书也有各种便利的条件沟通交流, 除了假期可以回家陪父母聊聊家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校期间也应该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 汇报最近的学习情况, 询问父母最近的情况等。毕业之后就更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好年迈的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高寿而高兴, 另一方面却因为他们年事已高而忧惧。因为在孝子看来, 父母高寿, 对父母来说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一种福气;对孝子自身来说, 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其实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绝对不是一种负担, 所以才有为父母高寿而高兴, 但又为父母年事已高不能久留于人世而感到忧惧, 孝子对父母的真情跃然纸上。在处理两代人分歧问题上, 孔子也有独到见解。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 又敬而不违, 劳而不怨。”侍奉父母的时候, 对他们的某些做法不认同时要加以规劝, 看到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 仍要恭顺他们, 不能就此对父母侧目相视, 要担忧他们而不是怨恨他们。这些其实都是教育大学生如何爱父母的很好素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该以人为本, 情理结合, 像孔子一样从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亲子关系入手, 营造和谐氛围。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以孝道教育为载体, 引导大学生从学会处理亲子关系做起, 用爱心诚信善心架起仁爱之桥, 让心灵在爱的浸润中快乐成长。

3. 用“孝”文化来唤醒民族自信心

国家富是民强的前提, 民强是国富的目标。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 需要每一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孔子用实际行动诠释社会责任感这一“国家大孝”。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情况下, 孔子奔走各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想, 希望有一天“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理想能够实现。虽遭遇挫折但从不退缩, 堪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实践典范。子曰:“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 进, 吾往也!”这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实践理念值得我们借鉴。现实生活中, 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 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 但什么又不屑于去做。这是自我社会责任感缺乏的一种表现。其实, 脚踏实地为自己的理想而战, 坚持不懈为成就成功人生孜孜以求之, 才是值得社会尊重的“仁”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去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不会那么浮躁, 年轻人就不会受浮躁的社会环境影响而急功近利, 很多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 从孝道教育切入, 提高社会大众对孝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大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大学生用爱心、诚心、信心和感恩心浸润生活, 使自己在付出爱与感受被爱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当然孔子的“孝”思想距现在毕竟已经两千多年了, 不可否认其带有封建时代的烙印。但孔子倡导的仁爱教育理念、孝道教育实践依然闪耀着智慧之光。孔子孝道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之所以延续发展至今且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指导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实践, 是因为“仁爱”思想合理内核的存在。因此, 辩证地传承学习实践孔子“孝”思想,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予以扬弃, 我们深信, 以“仁爱”思想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必然会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其积极价值。

摘要:本文从认知与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孔子“孝”思想的内涵, 阐释了孔子孝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旨在借助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孝道实践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孔子,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孔子的态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 2012.

[3]骆承烈.孔子研究[M].济南:齐鲁出版社, 2004.

[4]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 2013.

[5]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 2008.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案汉字下一篇:养成教育方案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