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精选10篇)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2301101
2.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
3.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4.课程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所有课程的绪论。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系统的、理性的、全面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培养方案、能力结构、就业岗位等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坚定专业思想,为学好本专业打好思想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系统的、理性的、全面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培养方案、能力结构、就业岗位等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坚定专业思想,为学好本专业打好思想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后续课程:思政专业各门专业课程 3.学时:总学时16,周课时2 4.开课学期:第1学期
5.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具体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6.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主要说明开卷或闭卷、笔试或论文等其它考试类型、成绩组成等)
7.教材:无 8.教学参考资料: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8。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过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专业形成过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分工等知识,感知安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情况,为学好本专业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确立。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内涵解读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由来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确立
3.安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毕业要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将来工作的岗位及能力要求,明确该专业的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要求,为学好本专业做好铺垫工作。
教学重点: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学难点: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2.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 3.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要求
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结构: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掌握各课程模块的内涵、功能、比例,明确各模块的课程群及实践课程要求,为学好本专业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教学难点: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2.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3.教师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第四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途径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凝炼过程。明确“一般专业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提前准备这两种能力。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第五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集中性
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活动项目安排内容,掌握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活动项目安排的目标要求和组织与考核方式,为学好本专业理论课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难点:课外活动项目的实施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课外活动项目安排
第六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方法介绍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常用学习方法和个性化学习方法。理论讲授与学生经验介绍相结合,为学好本专业奠定感性基础。
教学重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个性化学习方法(高年级优秀生学习方法介绍)。第七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来就业面向的三大岗位群: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法律事务岗位群各自岗位的性质、特点和能力要求,指导学生预先进行职业规划,为学好本专业奠定实践基础。
教学重点: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 教学难点: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教师岗位群 2.公务员岗位群 3.法律事务岗位群
第八讲 课堂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谈专业感知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学生进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真实原因、今后的打算。课堂讨论后教师对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进行引导,坚定专业信心,为学好本专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对思政专业的新认识 教学难点:对四年学习的打算和规划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对思政专业的初始认识 2.对思政专业的新认识 3.对四年学习的打算和规划
执笔人:罗春霞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 (CDIO) 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通过精心规划项目的CDIO, 可以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综合发展的目的。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以往培养计划的不同点之一是:通过开设导论性的基础课程, 从起始阶段就将工程实践引导入门,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尽早领略工程技术的精华, 并且让他们亲手制造一些简单的东西。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 绝大部分只是凭专业名称或十分简单的专业介绍对所学专业有一个直观理解, 对自己专业认识较少, 甚至不知道所开设的课程对从事本专业工作有何作用, 导致入学时找不到学习方向和目标, 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而现有高校的教学计划中, 很少有学校开设引导类的课程,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 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专业引导教育, 开设《专业导论》课, 通过相关核心工程学科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明确学习动机。同时, 学生CDl0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能力发展也能有较早的起步。广东白云学院从2010年开始, 在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 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创出一条新路,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开始了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CDIO教学大纲中对导论课程的教学要求, 其教学内容和项目的设计建立在对学生的引导及激发学习兴趣上,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在学生入校时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教育。将《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项目制作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专业导论》课程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全面性、前沿性以及与国际化, 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 理论部分内容通过开设10次学科前沿及发展的讲座, 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发展及应用领域。讲座主要内容如下:机械工程发展简史、工程图学概论、工程材料概论、机械设计概论、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制造概论、模具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机械工程师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等。在开展讲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带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见习, 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专业。
项目制作实践内容的设计项目制作实践让学生初步体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过程及工程图的表达方法, 为学生了解本专业、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打下必要基础。对模具方向的学生引入模具结构测绘项目, 让学生以模具实物为载体, 通过对模具的拆装及测绘, 完成简单模具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输出;对机械设计制造方向的学生以齿轮泵、二级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为载体, 测量并绘制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这样, 以工程图学基础理论和实验装置为依托, 以工程绘图为载体, 对实物装置进行结构分析和研讨, 在实践中互动, 在讨论中争辩, 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达到了新旧知识优化和创新思维综合训练的目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掌握本专业所需掌握的工程语言——机械制图及零件测绘, 直接培养学生对工程图的识图、绘图能力, 并对模具结构、常用的机械产品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CDIO改革并不是要淡化理论课程的学习, 而是要改革教学方法, 采取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的教学不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而应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师生互动主题研讨、案例教学、论文研究、项目训练等教学形式,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是实施教学和研究互动、课内和课外互动、寓学于研的培养模式, 设置基于课程的科研训练项目和自主科研训练项目两类, 资助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基于课程的科研训练项目由研究型教学课程责任教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指导。自主科研训练项目一般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后, 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 经学院审批后开展科研训练工作, 并以小组的形式参加创新设计大赛、机械设计竞赛、力学竞赛、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较好地完成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可以取得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鼓励学生以科研训练项目研究成果为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完成毕业环节。
二是在知名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可优先获得去该类企业实习的机会, 并鼓励其在企业中开展科研训练项目的研究工作。
三是通过组织科研训练团队、社会工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等领导能力。
四是定期组织开展学术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各自研究的课题, 发表各自观点, 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激发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方式学生结合10次讲座所讲授的内容, 独立查阅中英文文献, 开展市场调研, 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 并制作讲授课件, 参加课堂上模拟的“21世纪制造业前沿国际论坛”, 对调研报告或论文内容进行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调研报告或论文撰写质量和课堂讲授的表现, 以及平时教学活动全部环节的表现, 确定此部分的分数。
项目制作实践部分的考核方式 (1) 项目制作实践的组织形式及成果提交。项目制作实践时学生以4~6人为一个项目小组, 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项目制作实践以小组为单位, 在理论课堂外执行;项目组内活动方式有:座谈式交流研讨, 专题式讲解介绍, 边做边探讨式互动, 系统性总结等。组间活动主要采用总结介绍方式。项目完成后团队需提交的成果资料有:零件图, 总装图, 工作原理介绍, 项目工作总结或课程论文等。 (2) 项目制作实践考评方式与标准。项目制作实践的成绩分为优 (>90分) 、良 (80~89分) 、中 (70~79分) 、及格 (60~69分) 、不及格 (<60分) 五档, 其中项目制作成果的图纸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项目制作实践总体评分由导师和教学组成员共同评定, 采用团队成员之间互评、团队间互评及导师评定的考评方式。每个学生的成绩取决于其所在团队的最终成绩和个人在团队工作中的参与程度, 参与程度由每个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打分。团队的最终成绩由团队间互相打分及导师根据团队成员综合表现给分, 评分时应综合考虑各团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 主要观察的方面有:成员之间是否分工合作, 是否有详细的工作计划, 项目总结答辩时的表现等。项目制作实践总成绩的组成:团队的综合成绩50%, 个人表现成绩50%。在综合成绩中, 项目工作总结或论文30%, 答辩30%, 团队协作度20%。个人表现主要考核个人在团队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和个人在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工程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程度。 (3) 课程总成绩的评定。课程总成绩由理论和项目制作实践两部分组成, 其中理论成绩占30%, 项目制作实践占70%, 由此得出课程总成绩。
课程教学的成效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等, 提高了综合素质在“模具结构测绘”实践项目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完成后提交的资料有:项目工作报告 (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拆装顺序、装配简图等) ;全部零件 (标准件除外) 正式零件图;装配图 (每人一张) 。据统计, 采用实践项目教学后, 在学时与原来相同的情况下, 45名学生共完成零件图119张 (A4~A1不等) , A1装配图39张、A2装配图6张, 比往届多绘制了装配图, 并且零件的种类结构形式也有所增加;学生首次对典型模具机构进行了拆装和测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促进了实践过程与工程实际接轨。虽然学习难度和工作量增加了, 但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在项目团队的协作和交流中, 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其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 成绩明显提高。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答辩环节, 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项目制作实践在最后环节进行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答辩, 采用答辩方式,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答辩时, 回答问题的不是“个人”, 而是代表团队, 每个成员都可以抢答或补充回答, 以体现团队的真实水平。该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首先是团队的成绩, 然后是在此之下的个人成绩, 每名学生的成绩都和自己团队的表现息息相关。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课程教学, 其主要理念是通过项目制作实践环节, 让学生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决不可以袖手旁观, 而是正好相反, 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根据每个项目组学生工作的进展情况给予引导和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对象, 会灵活选用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手段。教师还要根据各组不同的工程项目, 分别对学生讲解必须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基本原则, 介绍一些可供参考的途径和技巧等。
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 分别设置了模具结构测绘、齿轮泵、二级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项目实践, 测量并绘制了典型模具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工程图学基础理论和实验装置为依托, 以工程绘图为载体, 对实物装置进行结构分析和研讨。在实践中互动, 在讨论中争辩,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达到了新旧知识优化和创新思维综合训练的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 建立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考核方式, 对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部分, 以课程论文代替传统考试;在项目制作实践部分, 将学生的成绩与团队成绩挂钩, 学生成绩由个人和团队两部分成绩组成, 采用团队成员之间互评、团队之间互评及导师评价三部分组成, 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通过对CDIO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 根据机械类专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实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了适用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CDIO,专业导论,课程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顾佩华, 沈民奋, 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陶勇芳, 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1) :81-83.
[3]杨善林, 潘轶山.专业导论课——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8 (4) :1-3.
通常来说,国际贸易专业分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个部分.前者和国际金融,国际投资构成了国际经济学的三个分支.关于这个专业的发展,关键看你自己的定位。如果将来想继续深造,那么重点应该放在理论尤其是前沿理论的掌握上。多看文献。国际贸易理论虽然与姐妹学科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相比较冷,但其体系一样博大精深,分支众多.比如国际贸易和增长,这个分支国内的牛人有湖南大学的赖明勇,许和连,包群,再比如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南开大学盛斌的博士论文<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曾经获奖.再比如国际贸易的政策,战略这个分支.其中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Brander-Spencer模型)一直是国际前沿文献的热门话题,研究的内容也很多.贸易地理学以及外包,代工则是国际贸易理论新出现的两个分支,研究的发展空间更大.如果将来想做进出口业务,那么应该把精力放到掌握结算,进出口等实务操作上。不能光看教科书上那些。毕竟进出口业务是一个有时效性的工作。教科书总是滞后的.何况好多教科书也都是抄来抄去的.好多教国际贸易实务和结算的老师自己都没有具体操作过,除了照本宣科外,能教你什么?还应该多浏览网站,专业杂志,掌握最新的动态和新的业务名词.或者干脆去进出口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实习,实际操作.效果好得多.比如外贸单证,多做,制作几份就熟练了.如果没有条件去公司实习,现在也有一些模拟进出口和结算实务环境的软件.我原来教书的学校就购买了这样的软件,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供学生操作.效果不错.总之感觉无论是搞研究还是实务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光靠老师.如果要做业务,那么有些证书还是很关键的.比如报关,报检证,物流师,货运代理的资格证,单证员资格证等.另外英语能力很重要.我在浙江工作过,在长三角,六级证书是起码的要求.总体看在沿海发达地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还是好找工作的.当然在内地,外向经济不发达,就业环境不是很好.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外贸公司,收入最高的不是那些坐办公室,只会制作单证的人,而是在具体做业务,掌握大量客户的业务员.国际贸易工作也免不了人与人的交往,你的性格,交际能力,交际面都很重要.只会制作单证(说实话,一个大专生或者职高生只要外语说的过去在一定时间内都能学会,现在好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转来做外贸了)只能保证你有一份工作.不能保证你有很好的收入.一点浅识,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要说专业导论课的心得,我坦白说没什么,因为专业导论课就是说一些专业的知识,有点枯燥乏味,不过这门课也让我们更了解我们的专业。回想起当初选英语这门专业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例如英语是一门什么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怎么就业的问题;英语专业的学生竞争有多激烈等等的问题。但是专业导论课就让我们全面认识了英语这个专业,也让我们知道了现实的残酷。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环境,及其就业前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进而更专心致志地学习英语。专业导论老师告诉我们:专业英语不仅包括英语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确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的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即作为表现其实质内容的语言技能,功能意念的语料载体可以随专业方向变化,使学与用紧密结合。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死读书,不能认为学英语就是英语说的很流利,读写都没有问题就是人才,我们要因应我们不同的专业方向去扎实我们的英语技能,丰富我们的专业内涵。由于特定职业的需要,要求达到在本职业范围内的使用英语目的。例如选择旅游英语方向,我们就要在西方国家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上深入了解,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就业竞争中更胜一筹;如果选择翻译英语方向,我们就要认真选择我们主要翻译的方面,选择法律的话就要好好了解法律条文中的专业术语,选择历史文学的话就要多读一些外国作者的原著,了解一些外国作者的生平,写作风格,作品等都有利于我们准确的翻译;选择商贸英语方向,我们要好好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所以英语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全面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的外语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适应军事、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需要。
专业导论课的老师还让我们了解到如何有效率的学习英语,提高各项英语技能。英语专业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在听说书写方面狠下工夫,平时多听多练,平时多开口进行语音的矫正,多与国外的教师进行交流,进行语法及其书本的课后练习。课后多读些国外的文学作品和写写不同话题的英语文章,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打好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的基础。英语专业毕业以后就业的方向主要有英语教师、英语翻译、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等,不过无论哪一个职业,英语口语都是非常重要的。英语学习要重视句子和文章的朗读背诵,以培养语感。学英语记单词很重要,但机械记忆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要记住:记句子比记单词划算。我们要养成记句子的习惯,因为句子中既包含了发音规则,又有语法内容,还有词的具体用法。英语学习注重积累,多用英语回答问题,多用英语写日记是不错的学习方法。背诵永远是学好语言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段落、文章、名篇等,积累生词、句型和固定用法。
专业导论课的老师还组织了辩论赛、模拟一个公司团队写一份企划案和要我们分组用英语来介绍一个国家等的项目去增强我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
辩论赛,我很感谢老师给我们一个机会锻炼我们的胆量,还有如何组织严密的语言去反驳对方的观点,提高了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辩论赛上,我们无法预料对手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而我们要在对方提出观点的同时,想到反驳的论点,还要组织成正确的英语表达出来,是一项很刺激的挑战。辩论赛上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多注意如何去改善,这是一个不错的收获。对于模拟一个公司团队写一份企划案,我从中学会了如何和不同部门去协商、合作,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份企划案,学会了如何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用英语翻译出来,懂得了如何精益求精,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更好的方案,对于顾客的要求,我们要倾听,努力去改善,从而达到他们的要求。对于要我们分组用英语来介绍一个国家,我们学会了了解一个国家要从语言、疆域、人口、政治、宗教、禁忌、旅游、美食、购物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去了解才能全面细致。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们也要因应不同国家的情况去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才能不至于贻笑大方。我们学习到的知识要多实践,才能做到灵活运用。
作为大一的一名新生,刚来这里,对金融一无所知,幸运的是学校里开设了专业导论这门课,使我对金融有了点初步的认识。
在我看来,金融是美好和邪恶的结合。
金融是跨时间、空间的资源配置,金融市场可以聚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闲散资金可以用于国家工程医药科技各方面的建设,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美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华尔街,离不开金融。金融是一个很美好的领域,但金融危机也很恐怖。历史上发生了多少次金融危机,有多少人因此流落街头,输的一败涂地,又有多少人在华尔街跳楼自杀。我们渴望繁荣,但绝不是非理性繁荣。
在一次次的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意识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于是有了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有了英格兰银行,有了香港的银行体制,有了中国人民银行,之后又有了银监会。金融市场有各种各样的银行,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金融机构,这些都需要有一个部门来监督。如果没有监督,比如说银行有100元的存款全部作为贷款发放出去了,人家来取钱拿什么给人家?这种情形是不行的,银行垮了、倒闭了怎么办?因此银行需要储备准备金。银行可以发放贷款,可以进行投资,但一定要根据法定准备率,储备充足的准备金。现在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也担负着监督的角色,我们国家在银监会成立之前,中央银行具备监管的功能,这个功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中央银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金融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这里有很多值得人尊敬的前辈,如保罗▪沃伯格,可以成功预测金融危机的规模和影响,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原以为金融业是男人拥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女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缪丽尔•希伯特做到了,她在金融业开辟了自己的世界。我很钦佩她。
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人生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大一又是大学生活的一个转折点,这时期形成的一些认识和习惯,可能将影响他们几年的生活。新生面对陌生的周围环境,往往很紧张,对自己几年的大学生活如何规划也很茫然。我院给大一新生开设了各个专业的专业导论课,对于专业导论课的认识和如何给学生上好专业导论课,在下面我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1 专业导论课的定位
从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讲,考虑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职业规划的关系,学生的发展能力究竟怎么培养?实际上,我们从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学思想开始,可以对导论课重新进行认识和定位,既要解决技术起源、应用及发展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个专业及相关产业行业目前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引起学生对职业的好奇,激发对专业的兴趣。所以,我认为专业导论课程不单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思维方法。从学生的思想教育角度来说,像《致加西加的信》这本书,是关于心灵的。导论课的定位更应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比他本身认识专业相关技术更有用。对于专业导论课程,在内容的分配上,专业知识的讲解,我个人认为应该占30%,而在育人这一块,这门课更多的应该是导兴趣、导方法、导能力,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交流,推动表达、推动协作、推动创新的意识。应该占70%。面对大一新生,在导论课程中,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导论课可以把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就业设计加入其中,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
1.1 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
现在我们的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难题:老师觉得现在的学生很难教;而学生又很厌学,特别像这样一类课程,上课学生经常逃课。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我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进行改革。首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所带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为24课时,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采用专题讲座、集中课堂讨论、企业实际参观和看相关视频资料及课堂上学生做PPT并演讲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
1.2 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施
在上专业导论课之前,我们对今年机械系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主要是:(1)你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哪些?(2)你觉得影响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主要因素在哪?(3)在学习专业导论课的过程中,你想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在对问题3的回答中,我们调查统计显示:学生除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要求有所了解外,对大学几年如何学习、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知识及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及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更是十分的关注。鉴于这一调查结果,所以,在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除过专业知识的讲解外,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交流,推动表达、推动协作、推动创新的意识。具体的做法是:
1.2.1 专题讲座。
安排了企业的兼职教师与大家探讨几个技术与关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主题。
1.2.2 企业、校办工厂和实训基地的参观。
由于我们学校所处的有利的地理位置,周边的企业很,多学校也为我们搭建了和企业合作的平台,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际感受工厂的实际加工场景,对他们开拓视野很有帮助;并利用我们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生所从事的就业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2.3 主题演讲。
我们专业共有51名学生,因为人数少,通过主体演讲,学生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也是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学生自己在表演、自己在组织、自己在控制。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在台上侃侃而谈,当然也有很多相互启发、相互思考的过程。通过演讲,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1.2.4 教学评价。
以往对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书面考试或结合实践操作来考核的,而对于专业导论课程的考核,除过在演讲、讨论过程中的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之外,结合学生自己完成PPT的制作最终进行整体评价。
2 其它能力的培养
2.1 获取知识的途径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获取知识时,除过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同时,大学也给学生体统了很好的平台—图书馆来查阅相关资料。另外,大学不同于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习,老师起主导地位,老师要不停的监督;而大学则主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获取相关的知识。
2.2 自信心的树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知道自信对事业、对人生的重要性,但是知道自信的重要性,却并不意味着拥有自信。如何建立自信,也是一个一直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对自己没有自信,如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1)从大一开始,就要制定相应的计划,确立自己的目标。(2)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轻言放弃。(3)要懂得如何激励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
2.3 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由于我们不能孤立存在,我们要处处与人打交道。在大学期间,要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平时要注意和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就业,提高其社会能力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上专业导论课的一点看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也会不对的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贯超,张治中.现代高速并条机的发展[J].棉纺织技术,1996.12.
[2]邓焱,王磊.LabVIEW7.1测试技术与仪器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3]熊磊,邢明杰.现代纺纱中的在线检测技术[J].纺织导报,2006(01).
[4]康强,苏玉恒.在线检测技术在纺纱中的应用[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专业导论学习心得
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对工商管理类下面包括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工商管理类下面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房地产管理四个专业。专业导论讲授老师是各个专业比较杰出的代表,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各个专业的情况。
因为自己对选择专业有很明确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我一直坚定想选择的专业。在各个专业介绍的时候,讲授老师都是先简述了各个专业的特色、特点,要学习的课程,就业状况等。因为选择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所以在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导论课上很详细的听了文鹏老师对这个专业的介绍。(文鹏老师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代表)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这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可是在我的理解里,比较简单的定义,就是负责公司或者企业员工招聘、培训、考核等一系列的工作。自己其实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在五月份的时候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三级证的考试。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都是机考,理论部分还好说就是背书,把书上的重点背诵一下基本上就可以通过了。而对于时间部分确实有点无奈,因为三月份拿到书籍一直没有开始学习。三四月份一直忙于一些学生工作,没有花时间来进行仔细的学习,所以加导致了在五月份考试之前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准备的不是很充分,也许能够应付过去理论部分的考试,但是对于实践部分确实很头疼,所以最后只是尽我所能的答上了题目,希望自己能够过。
对专业导论心得这一个点,我要感谢文鹏老师的详细介绍。很早之前就听说文鹏老师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好的老师,一直想与其关于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文鹏老师很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的特点以及人资主要包括的内容,并且还展示了上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分析了这个专业未来发展的状况。文鹏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我们可以多看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一些典型的人资案例分析。他也鼓励我们寻找到自己适合的专业,为自己的未来找到合适的道路。
大学是一个提供学习飞翔本领,一个锻炼预演的地方。作为新生,对未来多少会有些迷茫,有些困惑,找不到方向。所以对我们这些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英语专业导论课是很重要的,能够引导我们避免走过多的弯路,充分了解英语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英语专业导论课主要是对英语各方向的专业进行介绍及学习与其有关联的知识并学会运用到生活中。
英语专业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相互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巧妙运用需要智慧,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在思想上不断地思考、尝试、检验,深化到人的内心,使人从里到外得到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辉煌。
在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就需要表达各自的意见及建议,特别是工作、生意上,而语言是表达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社会普及运用的语言——英语,是非常重要。一位名人曾说过:“掌握一门外语,就多用于一个世界”,是的,从我们现在的社会及将来的发展前景来看,社会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学习外语会使自己有别人更多的表现机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的一大优势。
语音、语法、词汇这三者缺一不可。单词构成了句子、文章,语法确保了句子的正确性,奠定了句子的逻辑性,语音也为人际沟通,信息正确快速反应提供了保障,而这三者是通过以句子或文章为单位而相互联系,因此,语言的学习需要从句子或文章为切入点来突破。学习一门外语需要学习这个国家的背景,所以在专业导论的学习中,老师通过介绍国外文化,并对某些现象提出个人的观点,让我们分成小组讨论个人看法,针对我们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从中体会看待问题时的心态。并且老师还会通过以观看电影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及对语音、语法、词汇的学习,积累词汇量,学习句子的运用方式。从这些课中,我认识到语音、语法、词汇的重要性,我准备每天听力,背单词,练口语;准备仔细咀嚼教材书,预习学习再复习,不会还要查资料;还要准备接受那些只闻其名未见其内容的丰富多彩的专业课。当我做好了这些准备的时候,再给自己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
此外,老师对英语专业的就业,英语未来发展方向等都做了介绍对英语专业的各个方向做了详细的讲解,特别是对英语专业的各个方向做了详细的讲解,老师还让我们各个小组分工合作,模拟商务谈判,介绍旅游景点等,使我们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模拟了解各职位的工作,注意事项及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经过这些模拟场景,我也学会了与组员分工合作,相互探讨,相互提议,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
英语专业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老师让我们各自说说自己想选的方向及对不了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针对这些问题,向我们讲解了选英语专业方向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们对英语方向的选择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建筑学的专业教育中, 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各大高校课程改革的焦点, 笔者也结合本校应用性大学的特点和建筑专业“4 + 1”培养方式的特殊性, 对建筑学入门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由于本校建筑学的入门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课时的分配上都有所变化, 课程命名为建筑学专业导论。
1建筑学专业导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初步自1973年开设以来, 经过几代教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大学扩招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基本素质有所变化, 加之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广泛应用都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冲击。特别是针对我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特色, 迫切需要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从教学内容来看, 建筑初步分为相对独立的几大模块, 各个模块分别对应后续学习的几大课程, 这就造成了各大模块之间联系不够, 老师在教学深度上把握不准确, 学生在学完该门课程之后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等弊端。具体的课程内容以集中在线条、渲染等基本技法训练为主, 注重掌握操作性技能与规范性为准则, 造成学生进入二年级设计时, 对空间的认识、对形体的控制感到困惑。这种表现技能训练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下时间, 但也仅停留在认知阶段, 有些同学也会因此丧失对建筑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2. 1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学生学习的成长过程, 按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的顺序, 将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导论一一设计基础一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一综合设计五个层次。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在专业导论课阶段, 把一些简单的项目放到教学中, 形成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认识建筑的基础上尽早的接触设计, 熟悉设计, 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作为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的建筑初步为两个学期开设, 总学时196, 改革后的专业基础课由建筑学专业导论、建筑设计基础及构成设计等三门课程组成, 作为新生的入门课程, 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使学生初步认识建筑, 认识建筑设计, 明确建筑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 培养学生学习建筑学的兴趣, 实现真正的入门教育。
2. 2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建筑学专业导论课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什么是建筑? 什么是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想法应如何表达? 有了明确的问题, 建筑学专业导论课的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就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 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要贯穿整个导论课的始终, 结合经典建筑作品的分析与相应的理论讲授;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要通过对历史上优秀建筑作品的分析再现入手, 同时要讲授一些经典的建筑空间组合手法; 第三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具体化, 学生对什么是建筑设计有了一定认识以后, 要通过教师对建筑表现手法的初步讲解以及完成一套小型建筑方案设计来摸索、体验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流程。
应应用型本科大学及“4 + 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建筑学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针对基于以上指导思想, 笔者编制了建筑学专业导论课程内容和学时建议方案, 该课程共开设了48学时, 其中认知教学20学时, 实践教学18学时, 每周平均3学时。其中认知教学为理论讲授包括: 建筑概述4学时, 建筑技法表达2学时, 建筑平面识图、制图4学时, 建筑方案设计入门8学时;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评、教师辅导, 其中初始建筑2学时, 建筑平面图抄绘4学时, 小型建筑方案设计与讲评12学时。在认知教学中还加入了课程体系与就业领域介绍的章节, 使学生在对后续的课程设置及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以后, 会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避免弯路。
教学改革后, 强化了原有经典内容, 如建筑空间形态构成、建筑方案设计初步; 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如初识建筑、建筑识图; 剔除落后的教学内容, 如删除开设多年的水墨渲染, 只对建筑表达技法做认知性介绍。
2. 3阶段性评估完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一考定输赢的考试方法, 增加阶段性评估, 整个课程考核的分数由三部分组成, 平时考勤加课堂表现占总分值的20% , 阶段性的训练作业如, 初识建筑、建筑抄绘等占总分值的30% , 最后期末考核占总分值的50% 。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训练, 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 提高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
3. 1改变教学主体, 增加学生主动性
在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以前的“接受式”学习方式, 而是增加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主动去学习, 例如, 在建筑历史的讲解过程中, 除了老师的重点讲述,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搜集国外与国内的知名或自己感兴趣的建筑, 整理相关资料 ( 包括建筑区位、建筑特色, 自己的认识等) 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个大家, 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经实践, 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信心,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自然记忆深刻。
“初识建筑”是很多院校已经采用的建筑学基本功训练形式, 经过多校调研和考察, 决定将其引入本校课程体系中。可综合绘图和PPT演讲等方式, 考核学生对建筑历史、工程字、线条练习等内容和汇报演讲的能力, 这是建筑学专业的初学者对建筑的第一次正面感知态度的表达, 识大家一个展示创意和设计想法的机会, 这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们也从中发现了更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3. 2项目教学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以前的建筑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 课程免不了枯燥乏味, 那么教学模式改革后的建筑导论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增加具体项目, 以项目为线索贯穿相关理论, 理论结合实践, 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建筑学专业的必备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
以“小型建筑方案设计”项目为导向, 讲述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 在学习完相关理论之后, 最后以自己的设计方案作为考核内容。在教学之初就以项目为引导, 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4教学改革的未来挑战
以项目为导向性,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效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学模式。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下挑战, 如授课内容深度及教材问题, 目前对于课程改革没有针对性的教材, 以往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建筑学专业课程的总结与概括, 这就使得许多内容与后面的课程有所重复, 以至于老师在讲解过程中, 每个知识点的深入程度不好把握, 希望通过后续工作, 设计一套针对应用性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案, 也期望对其他导论课程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白旭.对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3年9月第12卷第3期
[2]陈镜丞.“A+T·CDIO一体化课程设计纲要2.0版”的应用与实践——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9月第24卷第3期。
学习专业导论这门课程,是让它作为“导论”,高瞻远瞩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科学技术?为什么当今时代会出现信息科学技术?为什么应当学习和研究信息科学技术?它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什么?信息科学与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关系是什么?信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什么作用?它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信息科学技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信息类大学新生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他们离开中学进去大学之后最为关切的问题。另外,“导论”也能够是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的宏观把握,对未来学习的内容心中有数,对所学专业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由此激发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条不紊地安排好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专业导论课程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自动化科学技术这三类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描述和处理信息的算法理论与技术,包括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分析、实现和应用的系统研究。该科学来源于对数理逻辑、计算模型、算法理论、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现在,计算机已成为继理论、实验之后的第三种科学形态。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狭义)人工智能和算法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研究与信息处理相关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上,目前主要包括:可计算性理论、算法计算与复杂性分析、密码算法与信息安全,分析式计算理论、并行计算理论、生物信息计算、计算几何、程序语言理论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侧重于计算本质以及基于计算的各种工具的研究,并应用这些工具来设计和开发。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以信息过程的全部规律为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研究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它的整体—智能)为研究目标的科学。它的研究覆盖了整个信息的过程,包括信息理论化、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认知与决策、信息执行以及信息系统的优化。信息科学技术侧重于信息本质和基本信息本质的各种信息系统的研究。信息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信息系统综合方法、信息系统进化方法着三个方法和功能准则、整个准则这两个准则。信息技术指“实现和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优化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实现手段多种多样,根据问题的需要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是光波的,也可以是生物的,或者是它们之间的某种组合。信息技术的各个功能分支—传感与测量、通信与存储、计算技术与处理、认知与决策(人工智能)、控制与调节(自动化)表示与显示、系统与优化。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分为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执行四个环节。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是指建立各种类型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实现技术的综合,是在与子让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个领域渗透和交叉中发展起来的,但其自身又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和实现手段,并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工程技术的完整多层次结构。自动化科学的研究的是物质世界的信息运动规律以及信息处理方法和控制原理,自动化技术所涉及的则是应用信息处理方法和控制原理来促进能量与物质(如能源、材料和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的有效利用。自动化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控制理论。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四个特点:1.自动化科学技术的数学属性—严密的理论特征。2.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对象特征—鲜明的改造世界的特征。3.自动化科学技术的系统与社会属性—系统的复杂性特征。4.自动化科学技术的渗透与扩散特征—普通适用特征。自动化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为了自动化技术和控制工程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她致力于带有一定普遍性或共性的新的控制原理和新的系统方法的研究。使其在实际控制工程和自动化技术中发挥创新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目11-06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选题06-03
政治思想和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总结06-28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09-23
思想政治教育征文11-02
思想政治教育记录11-16
工会思想政治教育11-29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11-01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05-27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