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通用9篇)
1、充分激励。
2、开展各项活动。
3、开展民主生活会。
4、开展各项竞赛。
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娱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特别时期“五个关注”。
在教师晋升、岗位变动、家长投诉、个人和家庭有困难以及工作出现矛盾时进行谈心。对症才能下药。通过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谈心,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消除不良苗头,引导其作出正确处理。
6、特殊日子“四份关心”。
在教师生日时送上一份蛋糕,生病住院时送上一束鲜花,生活困难时送上一份补助金,每逢春节发出一封家属慰问信。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政治思想工作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贯穿于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蛋糕、鲜花礼微,但体现了组织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不是物质的给予,而是精神的关爱。
7、坚持疏堵并举的政治思想。
注重掌握思想动态,坚持疏堵并举。疏,就是要进行正确地思想
灌输和引导,对不良的风气进行说服教育。堵,对一些错误的倾向和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进行制。只疏不堵,讲理就没有分量;只堵不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坚持“四讲四不讲”。
在对待责任问题,在对待变化的情况,在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面,在工作是否有成效方面:只讲自己不讲别人,只讲主观不讲客观,只讲制度不讲感情,只讲效果不讲过程。
9、要联系教师的思想实际,选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要了解和把握干部、员工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实际。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
10、三贴近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师的原则,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扎实做好教育启发、鼓舞士气、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理顺情绪的工作,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落实政治思想教育注意事项
1、不能以个人情绪影响思想工作的开展。
2、应以站在学校的利益,大局的利益来开展思想工作。
3、应注意场合。该在会议上开展的就在会议上;该个别教育的就个别教育。
4、做思想工作要注意对方的心情,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时间。
5、做思想工作要注意表达,不能有伤害对方、讽刺、嘲笑对方的语
言。
6、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事服人。
7、做思想工作以注意方法,先扬后抑,先谈理论再谈事,以故事引入谈话等等。
8、做思想工作要学会倾听,给对方以倾诉、发泄、辨驳的机会。
9、对老师做思想工作,要先有对老师的爱,在爱的基础上做思想工作。
10、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出发点、落脚点搞清楚,才谈得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2000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名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唐代韩愈在《师说》篇中更明确了教师的职责———“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当前,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但是,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技工具主义逐渐成为教育观的主导。特别是高职院校, 因其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使教师更加重视技能的传授,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等因素, 教师的分工越发明确, 加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人员有限, 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 高校的育人职能弱化趋势明显, 因此,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制度, 鼓励和规范全体教师发挥其育人功能。全体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是加强高职院校育人职能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全体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的目的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 建立全体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可极大地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既能促使教师对待育人工作的态度由负担变成责任, 又能使学校的育人工作由粗放型走向精细化。
(一) 通过全体教师联系学生制度, 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育人
职责, 拓展了传统的以系、班为单位的粗放型教育模式, 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提供平台。
(二) 通过教师联系学生育人目标、内容、形式以及评价、业绩
考核、表彰奖励等机制建设, 提高教师发挥育人功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教师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能。
(三) 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设, 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
标, 通过强化育人责任, 确保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确保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的主要途径
根据学校教师人数, 把全校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教师联系一个小组, 建立起了完整的高职院校全体教师联系学生运转模式和长效机制。
(一) 确定培养目标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 建立业绩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明确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的目标、内容、形式,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起能客观评价教师联系学生活动效果的评价方式、内容和机制。定性考核主要是以联系小组为单位,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工作成果的依据。考核方式包括领导评价、同行评议、学生评价、个人述职、查阅资料五个方面, 每种方式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和比重。定量考核主要是看教师是否按照制度要求完成了规定动作和内容。
注:教师要收集相关活动文字及图片资料, 填写好活动卡片和活动记录, 作为考评的支撑材料。
(三) 建立表彰奖励制度
建立起教师联系学生活动的表彰奖励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业绩考核, 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变动、晋升、职称聘任等挂钩。对教师联系学生活动考核不合格者, 皆实行一票否决。
(四) 建立教师培训制度
把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 一是通过培训, 引导教师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能, 二是加强对广大教师育人技能、方式方法、能力的培养, 三是加强制度培训和纪律教育, 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 搭建五个工作平台
从高职院校特点和学生培养的目标的实际出发, 通过搭建工作平台, 使教师联系学生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思想引领平台: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取向,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培养。同时, 及时发现、分析学生的思想困惑, 最大限度地纠正其思想的偏差、校正不良的心态和行为。
2、教育教学平台:
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等因材施教, 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理性、严谨的思维和行为, 培养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3、心灵沟通平台:
要触及学生心灵, 走入学生内心世界, 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拥有坚强的精神支柱、健全的心理、完善的人格, 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树立生活的勇气、增强学习的信心。
4、社会实践平台: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内涵, 增强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了解社会, 磨练意志, 增长才干, 缩短学生走向社会就业的适应过程。
5、创业就业平台:
积极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加强政策和求职技巧的指导, 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 开展“七项一”活动
1、每学期开展一次思想报告。
思想报告会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根据所联系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定内容, 并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取向, 提高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实施多元化的思想教育策略。
2、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职业发展方向、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 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社会服务或志愿者活动等。
3、为每个学生做好一个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经历等进行分析与权衡,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教师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指导学生做符合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 包括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创业就业指导方法对目前的学习和职业准备进行决策、掌握提高和发展自己职业生涯能力的方法等。
4、每学期与每位学生做一次面对面思想交流。
在传统的高校育人模式中, 学生与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距离可谓咫尺天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 教师与学生单独对话和沟通,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关系。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教育背景。
5、每学期为学生解决一个具体困难。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阻碍, 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和就业困难等。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 或将情况及时反映给学校并与学生家长沟通。
6、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社会调查。
大学生社会调查是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 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社会热点、联系教材内容展开调查。通过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疑问, 并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开拓视野、挖掘潜力,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并把思想道德认知转化为生活和学习的实践。
7、每学期帮助学生读一本好书。
一本好书伴人生。教师应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此, 教师应首先做到博览群书, 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精品, 并为学生推荐好的读书方法。让书本成为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加深文学底蕴、引领道德发展的有效载体。
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的建立拓展了三全育人的平台和途径, 形成工作合力, 体现人才培养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特征。同时, 充分发挥了专任教师的育人功能, 体现了教师本人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内涵的理解及追求, 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将这种无形的力量转变成了有形的教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夏扬.论教师的人格力量[J].高等教育研究.1997 (02)
[2]朱培经.试论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应具有的素质[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88 (01)
[3]邢天来, 朱进忠.试论教师教书育人之道[J].中国高教研究.1998 (02)
[4]王惠宏, 张晓红.试论教师在大学德育过程中地位和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 (S1)
【关键词】教师轮岗制度 教师流动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99-01
所谓教师轮岗制,其全称应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制度。它指由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在以实现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配置为目标而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山区)学校、中心学校和周边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的一种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
当前教师轮岗制的实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推进它的顺利实施。
一、“教师轮岗制度”实施中学校的困境
1.轮岗制度的实施并未使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行教师轮岗制,对促进当地整体教育资源的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但教育资源的均衡,不仅体现在教师资源上,更体现在教育质量、教学硬件上。[1]一些农村现在还有危房校舍。可想而知,这种学习环境和县城敞亮的校舍环境是难以相比拟的。
其次,参加轮岗的不一定是优秀教师。而更真实的理由是,由于目前各学校仍然比拼分数,基于学校声誉,学校不会轻易让名师轮岗出去,取而代之的是选派一些非顶尖的普通教师参与轮岗,这样的流动单纯地完成了表面上的轮岗程序要求,既不科学、又不理智,可能还需承担更大的风险,更不用说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了。
2.轮岗教师的衣食住行成为贫困学校的负担
一旦有轮岗教师的到来,最让其担忧的就是教师的吃住问题。众所周知,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比市区,而对于义务帮助自己学校的教师,生怕哪个细节没有打点好,怠慢了人家。饮食方面,校长怕城市教师饮食的不习惯,总在征求教师的意愿,把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规格的饭菜送予这些远方贵客。轮岗教师的到来,的确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带来了学生们期待已久的优质教育。但同时对于并不富裕的镇小学的人力、物力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二、“教师轮岗制度”实施中教师自身的困境
1.轮岗教师家、校两地,生活极为不便
目前,城镇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多属于中年一代,即上有年逾花甲的父母等待照料,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孩。对于她们来说,两地跑便成了最明显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教师的轮岗多数是到基层,也就是农村任教,属于下行流动。这本身就使得教师在心灵深处隐藏着潜在的抵触情绪。因此强行将教师调任到离家很远同时交通不便的农村,不仅不能促成轮岗教师到农村安心执教,而且对教师本人也会造成巨大的家庭心理负担。
随着教师轮岗制度的执行,教师生活质量需求与校方提供能力成为制度博弈的一个重要节点。[2]一方面,轮岗教师的到来,的确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与之相关的轮岗教师的生活待遇、教师归属感等问题理应得到补偿;另一方面,对于并不富裕的学校而言,要完全制造良好的轮岗教育教学环境显然又是不现实的,矛盾的最终结果便是导致轮岗老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
2.轮岗教师是教师评比制度下的被动参与者
真正走进农村教育现场执教的城镇教师,很多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长期规划。如今,大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基层工作经历起着举足轻重的一笔。这对教师轮岗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但这些教师盲目的走进农村教育现场,缺乏应有的准备。在如今这种轮岗制度还不完善的时期,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学校并未给予即将走进乡村学校的教师一整套既定的规划与目标,只有简明扼要的扶助宗旨,这就大大削减了此计划的实效性。对于城镇教师身处乡村学校盼望早日回城的艰难守望,体现了这种轮岗制度评价机制的缺乏。单单用日期来限定教师的去留问题,颇显牵强,不尽如人意。
三、有效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的对策建议
1.完善轮岗教师制度的评价体系
在城镇学校开始选拔轮岗教师的时候,就应该综合考虑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适应能力、家庭背景等条件。[3]最好以那些年龄稍大,经验较为丰富并且家庭事务并不累赘的教师为首选。另外,轮岗教师的选拔应需几次考核,教师要准备进人农村学校的课堂教案、教学方法、授课的进度和准备实现的教学目标,通过城镇学校的一系列审核后,还应集体的进行农村教育的思维逻辑的学习,也就是身以乡村文化环境和经济水平来思考课堂的实施,从而能有充分的准备走进乡村小学。其次,通过学生、老师和校长对轮岗教师进行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
2.增加投入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
“轮岗教师制度”的实施,其宗旨就是要帮扶农村的学校教育,从而促使义务教育努力走向均衡、和谐的发展道路。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一个因素所能完成的。我国教育经费一直不足,并且其中大部分的资金都流向了大城市的重点学校,留给农村学校的经费就严重短缺,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学校之间产生巨大的差距。要改善农村的教育现状,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大教育投人,使农村的教育硬件设施水平有所提高,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
3.优化教师轮岗制度配套政策
政府作为教师轮岗制的领导主体,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引导教师树立爱教育、爱学生的职业情操。一方面,加大老师轮岗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轮岗制度的认知水平,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理解教师轮岗制度的现实意义,明确自己在教师轮岗中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积极解答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尽最大能力为教师解决轮岗带来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轮岗制度学习与培训。通过学习教师轮岗制度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全面掌握轮岗年限、轮岗待遇和轮岗实施举措等基本内容,使教师形成定期轮岗的意识,提高轮岗积极性,化解消极抵触情绪。
参考文献:
[1]陈正华,范海燕.教师轮岗制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9(12).
[2]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4).
2、学校应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这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3、要建立一支有志向、有能力、有朝气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由工会、团、队、班主任及其他人员组成。这支队伍应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能热情科学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4、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力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和各项活动之中,要坚持启发、疏导的务实的原则,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5、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求方法,注重效果.要以生动的、形象的、浓郁的情趣、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方式,使工作富有吸引力、感召力.切忌空洞的说教和摆花架子.
6.学校教师的言论和行为,都应该注重师德,奉公守法,以身作则,坚持原则,为人师表。实际上这也是一项潜移默化、长期生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7、学校施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励制度,既应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也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离开思想政治工作,任何制度都难以自觉执行和持久生效.
8、学校党支部每月一次组织教工的政治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学习时要求人人专心学习,认真记录,深入领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不断提高教师政治思想觉悟,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9、校长每学期1-2次组织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每周行政会议上重点研究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工作落实到实处。
10、实行“党团结对子”、“党群结对子”,定期研究,解决有关思想问题。开展“党团联谊”活动、工会文体活动等。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和身体素质。
学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是教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传达上级文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的重要活动,也是学校布置工作,总结工作的重要场合,对强化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现对教职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作如下规定:
一、学习时间一般确定为每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地点为会议室,教职工应按时参加学习,一般不能请假,因病因事等原因要求请假者(包括要求后到或是早走的人)必须经党支部批准。
二、到会者,未经许可提前退出会场的视为早退。三次迟到或早退即为一次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时间超过半小时即为一次无故缺席。
三、无故缺席者,按《学校教职工评价考核方案》有关规定处理。
四、校长或业务领导要组织好学习内容和程序安排,保证学习效果。
五、学习时,与会者应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不批改作业、看书报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会场内不可抽烟。
六、学习出勤情况,每学期由校长办公室公布一次。
七、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接受继续教育,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进修时间每学年不少于60学时。
八、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校长不少于10节,副校长不少于20节,中层业务领导不少于25节。
九、认真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和《业务理论学习笔记》,期末交校长室检查考核。
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考试。
位于县城北郊的西乡五中,是一所规模大,档次高,发展快的初级中学。它创建于1990年,原名为城关镇杨营初级中学,2001年8月更名为西乡县第五中学,短暂的办学历程,艰苦的创业环境,五中人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用崭新的教育思路,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创了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规范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发展
西乡五中的领导高瞻远瞩,胸怀全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和教代会的作用,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在狠抓硬件建设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结合班大人多和城市学校农村学生的校情,建立了年级委员会管理体系,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实施办法》、《年级委员会管理评价体系》、《教科研管理制度》、《 “双常规”管理制度》、《学科组活动规范化指导意见》、《先进教师评选条件》和《文明班集体评选办法》、《营养午餐管理办法》等,印发了《西乡五中规章制度汇编》、《学生管理手册》和各种紧急预案和季节性流行病预防预案,保证了学校管理的有章可循。
除上述制度外,西乡五中在管理中还推行了“教代会”制度和“财务清理”制度,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才执行。每学期结束时,学校都要责成工会组织教职工代表对学校财务帐目进行清理公布,实行了真正的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各项制度的执行中,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从来不搞特殊化。学校做到了人人有岗位、处处有管理、事事有落实,真正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二、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在抓制度建设的同时,学校还狠抓了师德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全校180多名教师都是建校后多年来逐批进校任教的。年龄相差较大,思想认识不一,能力参差不齐。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工作,除制度保障、学习提高、调查问卷等措施外,我们将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聘用、晋职的重要依据,1
重大问题一票否决,同时学校还开展了 “最喜欢的科任老师”、“最喜欢的班主任”、“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公开评议活动,教师间互评、学生评教师、教师与班主任互评、家长评教师等,以达到优化队伍、提升素质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业务才能,学校还采取了传、帮、带的师徒结对活动,即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指导班务方法,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帮助和带领他们共同提高;市县名师、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带领普通教师共同进步,学校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和校兴我荣的良性运转机制。除此之外,学校还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进修学习。现在大多数教师已成为骨干力量,在省、市、县举办的各种交流活动中受到好评。全体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有20人次分别获省级以上教育系统表彰奖励。
三、规范办学行为,推行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按国家规定开齐了课程,增加了安全、法制、健康、国学教育课,开足了课时,成立了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种兴趣小组,并在市、县运动会和文艺调演、书画大赛中屡次获奖。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一年一次的校园艺术节,阳光体育活动,科技制作活动,定期举行的法制报告会、学生家长会、女生工作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深受学生的喜爱,校园内充满了欢歌笑语和竞技倩影。良好的管理体系,有效的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以“德智体立本,真善美做人”为校训,形成了“和谐、进取、拓新”的校风,“乐教、善导、笃学”的教风,“乐学、活用、笃行”的学风。使很多乡下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因此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了99.5%以上,毕业率达到了100%。
四、创新文化制度,营造和谐环境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就是教师第一。为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实施了亲情假制度。凡教师的直系亲属生病、送子女外地上大学、子女结婚等,学校都给教师一定的假期;同时还给教师一定的机动时间处理临时性问题。这种温馨的制度,给教师以人文关怀,让教师们心存感激,并将这份感激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
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将学校文化渗透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活动影响人、改变人。如:通过举办优质课、征文、演讲、各种教研活动,交流思想,升华认识,随时寻找并抓住各种可能的机会奖励和表彰教师符合学校文化的行为。教师的论文发表了、获奖了、评为教学能手了等,学校都举行仪式来庆祝,同时还结合节日组织娱乐、联欢活动,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校园文化环境反映着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通过文化环境的精心设计和雕琢,精心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环境,进而运用现有的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生成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学校每一个景点的设计,都既是高尚精神的话语,又是富有教育意义和充满品位的艺术。学校文化的营造改变了教师的生存方式及精神状况,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了教师生命质量得到提升的历程,它反映了教职工待人处世的态度和精神的境界。
五、珍惜过去荣誉,再图未来发展
学校领导深思熟虑,长远规划,和全体教师一起众志成城、共谋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五中人终于迎来了建校以来一系列的重大成绩:多年来连续荣获“西乡县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评估考核优秀学校”,1998年被陕西省教委授予“陕西省示范初级中学”称号,1999年学校成为省级首批60个科研项目之一,被省教科所授予“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2000年和2008年两次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2001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汉中市教研先进单位”和“市创佳评差最佳单位”。2008年又被推荐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并同时荣获“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中考成绩稳步提高,居全县前茅。
一、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依据
1. 义务教育的纯公共性决定了义务教育教师执行的是国家公务, 理应属于国家公务员
义务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 甚至不同于高中教育, 是国家、社会必须保证的, 每个适龄儿童依法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国民基本素质教育。因此, 义务教育具有以下性质: (1) 基础性:义务教育是对适龄儿童进行的基本素质教育, 而非高层次的专业教育; (2) 外部性: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远远大于个人收益率, 它的发展不仅对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受教育者个体之外的他人和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奠基工程; (3) 强制性:所有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4) 平等性:由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外部性, 义务教育的对象是还未定型的、有无限发展潜力的青少年, 因此必须保证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平等的、同等质量和水平的义务教育, 而不宜过早分层, 进行等级化的差别教育; (5) 国家化:义务教育学校是由国家设置的、通过公共财政维持的公共服务机构, 国家是义务教育的直接提供者; (6) 免费化:由国家各级政府财政保证免除义务教育学生的学费、杂费、书本费、午餐费、交通费等。
义务教育的上述性质决定了义务教育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 是一种纯公共物品, 具有纯公共性, 它的社会收益率远远大于个人收益率, 其外部性远远大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因此, 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公益性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都强, 其国家性和强制性也尤其明显。正因为这样, 义务教育教师比其他各级各类教师更强烈地表现为受国家委托、执行国家意志、按国家的教育计划和培养目标, 遵守国家的法律教育和培养下一代, 其执行的是国家公务, 理应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如警察、法官、检察官等) 一样属于国家公务员。
也正因为此,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早已将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比如:法国早在1889年, 日本在1949年, 韩国在1953年就将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 德国、瑞典、意大利、比利时、芬兰、葡萄牙等也将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公务员系列。在美国, 公立中小学教师虽不是公务员, 但却是政府的公务雇员, 接受政府的管理, 其工资、待遇、保险等由政府保障, 二者的关系受行政法的调节, 因此, 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
2. 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形式和实质决定了义务教育教师属于国家公职人员
我国1993年的《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 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但是, 2001年我国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又明确规定, 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等管理职能。因此, 从形式上看, 义务教育教师的聘任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教师。而从法理上讲, “聘任教师的主体不同, 双方就结成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 适用不同的法律。”[3]一般地, 行政机关与教师结成的关系, 属于公务雇佣关系, 受《行政法》的调整, 这种关系下的教师属于公务雇员;而民营机构与教师结成的关系, 属于劳动合同关系, 受《劳动法》的调整, 这种关系下的教师属于私人雇员。我国义务教育教师聘任是由教育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聘任教师, 其教师就是受政府雇佣而非受私人雇佣, 他们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属于纵向的行政关系, 仍属于公务雇员。
从实质上看, 教师聘用合同虽然要符合教师本人的意愿, 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 但合同双方不能随意自愿约定, 而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教师的教育职责由国家法律规定, 而非合同约定;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也不属于合同约定而由国家法律规定。这些都决定了, 教师与政府签订的教师聘任合同从法理上讲不符合劳动合同的性质, 是一种公务契约, 这种关系下的教师也就理所当然地属于国家公职人员。
3.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义务教育教师应为国家教育公务员
《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这就从立法上完整地表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技术性”。那么, 作为专业人员, 教师就享有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定的教育自由和专业自主性。因此, 在我们将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公务员系列时, 应将义务教育教师单列国家教育公务员, 以区别于一般的行政公务员。这也是很多将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公务员系列的国家的共同做法。比如日本、韩国都将中小学教师单列为国家教育公务员, 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就规定:“公立学校的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务员, 但不是一般公务员, 因为其无行政级别。教师除了享受公务员的待遇外, 还享受教师该享受的待遇, 如:每年寒暑假带薪休假, 教师进修的权利等, 并履行相应的义务。”[2]韩国1953年4月颁布的《教育公务员法》, 也对教师的性质、类别、标准、晋升条件等作了特别规定。
二、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1. 在中国浓厚的“官本位”文化背景下, 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吸引力和整体素质
近年来,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例如: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 “2006年, 全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 (包括初中与高中) 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为17729元和20979元, 分别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低5198元和1948元。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律规定尚未真正得到落实。”[4]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的低下使得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高, 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都较低。这些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一方面,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家有二斗粮, 不当孩子王”的传统意识, 很多大学毕业生, 尤其是男性大学毕业生, 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当小学和初中教师, 致使我国优质义务教育教师的有效供给不足, 农村和偏远地区义务教育教师严重短缺, 城市义务教育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另一方面, 中国有着浓厚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 在我国, 虽然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不是很高, 但其社会地位却很高。伴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 公务员各种福利待遇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其社会地位更是日趋上升, 使得当前的公务员考试成为建国以来竞争最激烈、录取率最低的考试。
因此, 在中国传统文化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 在中国现有制度不可避免地、惯性地向公务员倾斜的体制下, 将义务教育教师确立为国家教育公务员可大大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义务教育, 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教师 (尤其是男性教师) 的有效供给;同时降低现有教师的流失率, 有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短缺的问题。
2. 在中国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经济环境下, 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才能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上的巨大差距
将义务教育教师确定为国家教育公务员后, 教师工资将像国家公务员工资或军人工资一样, 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主要负担, 国标工资大幅度提高, 教师工资由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每月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标准直接支付到教师个人的工资卡上, 改变目前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以县为主”的投资和管理体制, 杜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层层截留;教师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都将按照国家公务员或军人待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规范执行。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拖欠的问题, 缩小或消除区域间、区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工资待遇上的巨大差距, 扫除义务教育教师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定期流动的经济障碍, 有效地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3. 在公务员人事管理体制下, 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教师的定期、合理流动
一方面, 公务员交流无后顾之忧。作为国家公务员, 教师不管流动到哪里, 其身份不变, 工资、待遇不变甚至有所增加, 流动后也无失业、失去公务员身份的隐患, 可有效消除教师流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 公务员交流是公务员的一项法定义务。我国《公务员法》第十一章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公务员应当服从机关的交流决定”。因此, 将义务教育教师纳入教育公务员系列, 就使义务教育教师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定期、合理流动不仅是他们的一项权利, 更是他们的一项法定义务。义务教育教师要以作为国家公务员的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与和服从行政干预下的教师流动, 从而促进义务教育教师定期流动的法制化、义务化、规范化和常规化, 有效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的可行性
1.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逐年提高
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意味着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因此, 各级政府财政能力的强弱是这一制度是否可行的重要前提。而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 为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温总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8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 增长19.5%”。又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公报, 2008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25.1%, 其中增长最高的是甘肃, 达39.0%;增长最低的是山东, 也达1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高的江苏省已达2731.4亿元[5]。这说明国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保证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所需的财政支出。
2. 全社会对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
其实能否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最关键的还不在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 而在于各级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要的不在于国家财政的“蛋糕”是否足够大, 而在于蛋糕”如何分配。在国际上, 很多国家在将义务教育教师确立为国家公务员时, 其经济实力及在世界上的排名远不及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及在世界上的排名。法国早在120年前就将中小学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系列, 而且“工资支出的全部费用, 包括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 均由中央财政负担”[6]。可见, 法国对义务教育及其教师的高度重视。二战后的日本, 荆棘遍地、百废待兴、一穷二白, 国家却下大力气投资义务教育, 颁布了《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等, 将中小学教师确定为国家教育公务员, 并且由国库支付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二分之一。可喜的是, 我国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2006年我国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法》, 提出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改变了长期以来“人民教育, 人民办”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格局;2007年、2008年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至此, 我国成为世界上30多个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化的国家之一。2009年1月1日起, 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为此, 中央政府投入专项资金120亿元, 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提高, 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有可能缩小。2009年3月25日, 教育部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规定“从2009年开始, 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 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并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 义务教育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将可能逐渐向公务员录用方式过渡。
参考文献
[1]劳凯声.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的思考.中国教育报, 2009-02-12 (1) .
[2]周洪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教育研究, 2008 (5) .
[3]孟卫青.我国公立中小学校教师法律地位的思考.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1) .
[4]国家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关注义务教育教师.中国教育报, 2008-12-5 (2) .
[5]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地方年度统计公报 (2008) , http://www.stats.gov.cn/tjgb/, 2009, 2-3月.
绩效工资制度,是一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改革,它的实施,定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期特辑录相关报道和资料,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进行解读,供参考。
——编者
◎要闻播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以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
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2009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分配将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
经国务院同意,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是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在《意见》中指出:必须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为绩效工资分配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实绩和贡献、更好地发挥激励功能提供制度保障。要全面把握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意见》要求,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完善绩效考核内容,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客观公正,简便易行。
《意见》明确规定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
其中,师德主要考核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特别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情况。在考核中要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必备的基本要求。
《意见》指出,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教育部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据《中国教育报》刘华蓉 高伟山/文)
国务院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指导意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会议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对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经过一年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起草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会议审议批准了这个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会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经费管理紧密结合,注意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积极稳妥做好工作。要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
(据新华网)
□资料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
——关注义务教育教师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奠基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肩负着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教育督导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从教师的规模结构、能力水平和权益保障3个方面,选取15个主要指标,以2002年至2007年连续6年全国各县(包括其他县级单位,下同)年度教育统计资料、2007年全国32万份抽样调查问卷结果以及对7个省、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情况为基础,对义务教育教师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本报告旨在推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激励教师教书育人,引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一、规模结构
全国义务教育教师总体规模按现行编制标准基本满足需求,保证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教师配备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教师总体配置的生师比逐步下降,农村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受到重视
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有专任教师907.7万人,其中小学561.3万人,初中346.4万人。从城乡分布看,县镇和农村的教师占82.7%。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约有1/4的教师工作在艰苦地区。
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各地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努力降低学生与教师的配置比例。2007年,小学生师比由2002年的21∶1下降到18.8∶1,初中由19.3∶1下降到16.5∶1。从城乡看,小学教师城乡配置水平接近,初中教师城市配置水平较高。小学生师比城市为19.4∶1、县镇为19.6∶1、农村为19∶1。初中生师比城市为15.6∶1、县镇为17.9∶1、农村为17.1∶1。
近年来,国家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定期交流制度,缓解了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的突出问题。2002年至2007年,全国小学累计录用大中专毕业生60万人,其中农村录用48.9万人;全国初中累计录用大中专毕业生61万人,其中农村录用48.7万人。农村小学和初中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均达录用总数的80%。2006年至2007年,全国共招聘了1.6万和1.7万名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覆盖了13个省395个县的4 074所农村中小学。
2.教师总体趋向年轻化,女教师比例高于男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开放教育教师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对开放教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与提高是一项常规工作。我校根据我校的办学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师资力量,特制定如下培训制度:
1、教导处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职能部门,由一名学校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2、教导处在每学期初,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的技术基础,有目的地提出教师培训计划。
3、在现阶段,对开放教育教师的“六会”(会文字处理、会使用网络、会收发E-mail、会制作课件、会制作简单的网页、会在电大在线平台上管理自己的导学资源)培训,是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基础工作。
4、每年的暑假安排一周左右集中进行教师技术培训,教导处负责对教师的考勤和考核。(包括专职和兼职教师)每位教师在集中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与考核成绩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范围。
5、重视集中培训,强调个人钻研,鼓励教师通过个别练习和应用来巩固集中培训的效果;重视培训考核,尤其重视实际应用,在培训结束之后,鼓励教师拿出培训成果。如设计出受学生欢迎的课件或教师课程主页。教导处定期对教师的课件和课程主页进行评比,评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推荐阅读:
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07-27
教师总结思想09-19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05-30
教师思想个人总结05-29
教师思想状况调查09-18
高中教师政治思想表现个人总结09-22
精选教师思想汇报06-23
教师个人年度思想总结07-27
教师思想工作总结09-07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总结心得体会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