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3-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年来,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的实施, 为保障学生权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 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 使其不能充分实现高校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因此, 探讨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分析其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对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申诉制度建立的法理依据及基本内涵

申诉权是每个中国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高校学生也无一例外。在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第5条明确规定大学生在自身合法权益受侵害时享有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提出申诉的权力, 这从法理和事实上肯定了大学生具有申诉的权力。然而, 《规定》仅仅明确了高校学生申诉所涉及的申诉主体、申诉范围、申诉受理机构和申诉程序等内容, 并未明确给出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法律内涵, 笔者参考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内容和众多专家学者的意见, 认为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期间, 其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职员工的侵犯时, 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处理的制度。本文探讨的重点是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二、申诉制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了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成立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学申委”) , 受理了一些学生提起的申诉。在申诉制度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该制度突显出较多的不足和问题,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 申诉受理范围较狭窄

根据《规定》的相关内容, “学申委”受理申诉的范围仅仅为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提出的申诉, 没有涉及保护学生隐私权、荣誉权、人身权、财产权等的申诉。然而, 《规定》第5条又明确规定了学生享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的权利。显然, “学申委”受理学生申诉的范围大大减小, 有悖于《规定》的初衷, 不利于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

(二) “学申委”设置的问题

1.“学申委”的成员构成不明确

《规定》指出“学申委”的组成成员包括学校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 这仅仅从原则上规定了“学申委”的成员来源, 并未详细规定成员如何产生, 成员是否有资格限制, 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委员会中所占比例等情况。这使得各高校在设立“学申委”以及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实践中, 各高校往往从维护学校利益的角度出发, 确定组成“学申委”的人员及比例, 这势必会影响“学申委”处理案件的公平公正性。

2.“学申委”的独立性不足

“学申委”应当是处理学生同学校之间矛盾冲突的独立机构。然而在具体实施中, “学申委”往往挂靠在学校的某个机构上, 如校长办公室、学生处、监察处等, 这些机构是学校的职能部门, 某些时候可能还是给予学生处分的发出机构, 难以保证“学申委”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时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

3.“学申委”的权限过小

根据《规定》的相关内容, “学申委”在处理学生申诉的过程中, 若认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时, 只能将处理意见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这意味着“学申委”仅具有建议权, 并没有直接改变学校作出原处分决定的权限, 申诉处理的最终结果仍取决于学校。试想, 如果“学申委”经过综合评议认为学校给予的原处分决定不恰当, 要求学校更改原来作出的处分决定, 但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后仍然维持原来的处分决定, 那么“学申委”作出的复查结论或者处理意见将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 更甚者, 可能导致学校职能部门对“学申委”权力的蔑视, 最终难以使学生的权利得到充分救济。

(三) 申诉处理程序不明确

申诉程序是“学申委”受理、审查、作出复查结论的步骤、时限、过程和顺序的总和。然而, 《规定》的条款中并未对申诉步骤、申诉顺序和申诉方式以及申诉时应遵循的制度 (如说明理由制度、回避制度、听证制度等) 等内容作详细地说明。这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在提起申诉时比较茫然, 举证材料准备不够充分;二是“学申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严格做到程序公正, 作出的处理决定难以让申诉人理解和信服。

三、完善校内申诉制度的对策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是我国教育法律所确定的一项救济制度, 它应当成为高校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当前校内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下举措。

(一) 拓宽申诉受理范围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的范围仅限于学籍和违纪处分两方面, 其他权益受损时则无法通过校内申诉途径进行权利救济。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如台湾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学生申诉办法》规定, 本校学生认为学校给予其在生活或学习上有关的处分有违法或不当之处均可向“学申委”提出申诉。因此,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学申委”受理学生申诉的范围也不应局限于学籍和违纪处分方面, 而应扩大到涉及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权利受损的情况, 包括政治权、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荣誉权等方面。只有如此, 才能充分有效地实现高校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

(二) 明确“学申委”的设置

“学申委”的设置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设置“学申委”组成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 充分考虑“学申委”成员的来源、身份和职业, 特别强调未兼行政职务的教师和学生代表所占总额的比例应超过1/2, 从而减小行政权力的干扰。第二, “学申委”的成员由全校师生代表投票产生, 投票结果向全校公布, 保证投票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 从而对“学申委”形成监督和制约。第三, 设置“学申委”为一个独立机构, 不挂靠在学校任何其他机构之下, 受全校师生共同监督, 从而保障其在处理申诉案件时能够进行客观公正的裁决。第四, 赋予“学申委”变更处分的权限, 在“学申委”经过审慎的调研分析后, 认为学校给予学生的处分不恰当时, 可以撤销学校原来的处分决定或者要求学校重新进行处理, 若学校对“学申委”的处理意见有异议时, 可在规定工作日内向“学申委”提议, 否则“学申委”的处理意见在提议期满后生效。

(三) 规范申诉处理的相关程序

程序公正是达到实体正义的有力保障。对此, 笔者认为“学申委”在处理学生提起的申诉时, 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或制度。

第一, 申诉期间不终止学生在校学习原则。该原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因申诉丧失学习的机会,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权益。

第二, 申诉不加重处分原则。学生在申诉时学校给予的处分不应加重, 这能使学生消除担忧, 能够依法行使申诉权。

第三, 回避制度。与申诉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学申委”成员应当回避, 这是申诉案件得以公正处理的前提。

第四, 说明理由制度。“学申委”无论做出何种复查处理决定, 都必须充分说明作出该处理决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这能促使“学申委”作出谨慎而恰当的处理决定。

四、结语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也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趋势。尽管目前的申诉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毕竟已初步确立起来, 我们有责任关注并健全它, 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制度, 在学生维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凸显了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申诉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轩.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探析[J].科技风, 2012:219-220.

[2] 詹明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问题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 2011:86-90.

[3] 康建辉, 张卫华, 胡小进.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122-126.

[4] 尹力, 黄传慧.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探索, 2006:40-44.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常见问题及措施分析下一篇: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