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共9篇)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1

问题:养殖品种病害防治不能对症下药,产品毒素富集问题。

近几年,由于现代化渔业的发展,使养殖品种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每年都有新增病害。有许多渔民经常问,病害怎么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难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综合分析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饲养渔塘的水质发生了变化;二是渔民养殖技术不过关;三是真正懂行的病害防治技术人才太少。综上所述,在淡水养殖中,不能正确诊断、不能对症下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办法:

(一)要加强对饵、肥、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水域环境污染。

要尽快明确管理职责,解决那种想管的无权管,能管的不负责任的局面。尽快明确管理机构,授以专管权,使之对饵、肥、药的购买与使用都得到监督与管理,避免那种产的不管卖的,卖的不管用的,最终造成乱投滥用,导致交叉污染。要加强饵料制造的严格把关。要坚决取缔未经审批的地下饵料加工厂,并对登记在册的厂家产品进行定期检验,防止有害物质超标,杜绝人为污染源的侵入。防止水质的污染,进而减少病害的发生,也减少养殖品种体内毒素富集严重。

(二)定期对渔民进行现场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培训

对于一些地区,振幅需要投入一定资金对渔民进行现场养殖技术培训,尤其是病害防治培训,以及常见病害的解决办法的普及共作,避免出现遇到病害私自滥用药物的现象。

(三)加大培养病害防治方面的科研力量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2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保工作,环境管理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 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因此,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把其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 我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法律体系不完善, 环境管理出现失控现象

1.1.1 法律实施缺乏可操作性。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相继出台或修改后重新颁布, 为环境执法提供了法律武器, 但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却迟迟不能出台,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实施。

1.1.2 部门之间法律法规不配套。部门之间的法律法规不配套, 导致各部门之间扯皮推诿, 削弱了环境管理的力度。

1.1.3 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环境管理政策和法制的不完善, 带来环境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 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虽然现在环保部门属于双重领导, 但主要还是受地方政府领导, 不可避免地导致执法力量分散, 难以统一协调, 统一调配。

1.2 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执法到位等存在不少难点问题

1.2.1 环境法中有关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 国家环保部设定了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来实施环境法中的有关规定, 这些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对规范环境管理, 避免和减缓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制度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连接, 在实施过程中各顾各, 有时还出现相互矛盾。同时这些制度的实施尚未有规范的操作程序, 没有统一。从而使环境执法难到位, 力度不强, 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较差, 效率低。

1.2.2 环境管理工作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难点。

依照环境法规定, 环境管理的涉及面广、范围大、类型杂, 职责分工部门也多, 但现在除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外, 其他相关部门似乎都未将有关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 可做可不做。因而大大影响了环境保护依法管理的到位率和执法的力度, 形成了一些环境问题积重难返。

1.2.3 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

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没有赋予环保部门任何强制执法手段, 对环境违法行为, 即使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当事人若不主动履行, 环保部门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所以环保部门有时面对肆意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束手无策。使得环保执法不可避免地带有软弱性和不彻底性。

1.3 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3.1 部分地方领导干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缺乏应有的认识。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确立, 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地方政府领导和民众还存在“经济要上去, 污染要补课”, “先污染、后治理”等错误的认识。

1.3.2 管理职责交叉导致环境管理出现空档。

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实行的是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模式, 由于对许多部门或单位来说, 环境监督管理任务与其主业相比, 往往比重很小, 处于从属地位, 容易被忽视, 甚至干脆放弃这一职能。

1.4 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始阶段,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环境的负面效应, 经济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1.5 环境保护机构薄弱, 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全国很多市县, 特别是边远地区, 环保部门并不独立, 执法人员并不是财政供养, 而是靠吃排污费, 属自收自支。环保治理的投入上更难以保证了。

2 针对我国环保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2.1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法律体系

2.1.1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法体系, 提高环境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具体讲, 一是加强各部门在立法阶段的沟通和协调, 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真正融入到各部门法律法规中。二是增加各项法律、法规的罚则规定, 凡环境违法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赋予环保部门强制执行权, 加大执法管理的力度, 及时阻止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通过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和制度, 把环境管理建立在坚实的法制基础上。

2.1.2 寻找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的连接点, 发挥环境管理的整体效应作用。

每项环境管理制度都有其不同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作用。如果我们把这些管理制度的连接点找出来, 将其连接起来, 贯穿起来制订出一个事实办法和操作程序。在依法实施环境管理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手段, 继续加大执法力度

2.2.1 加强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

在现今体制下, 反映在环境保护上, 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求产值效益, 一些地方明明违反环保法规, 还大量审批污染甚至重污染项目并使其合法化。而上级政府与环保职能部门却对此无能为力。因此, 要增加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不当环境保护行政行为的变更权, 以确保政府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

2.2.2 加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与考核职能。

政府在环境保护的监督职能上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工作任务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各级政府对所属部门和广大企事业单位执行环保法规的监督检查。

2.3 加强环保队伍和机构建设, 强化监督管理体系

2.3.1 加强环保人员自身建设,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在环保部门的内部管理上, 要重点抓好包括机构、队伍的建设, 抓好执法人员的岗位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建设, 提高政治素质, 推行政务公开,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建设一支一流的执法队伍。

2.3.2 改善工作作风,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 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难题、热点问题, 为民办事, 树立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 决心要大、措施要细、行动要实, 使我们的工作让人民群众认可、满意,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4 建立与完善环境和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增加环保收入

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上, 提高决策的综合水平。在环保投入上, 要重点采取多种融资手段。

2.5 提高公众的环境道德意识, 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

具体做法可以是:

2.5.1 参与立法。

2.5.2 参与执法。

2.5.3 建立和完善促进公众参与的政策、法规机制, 用法律来保障公

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公平性和参与途径的有效性, 充分激励公众的主人翁责任感。

2.5.4 扩大公众的知情权。

2.5.5 让团体及公众参与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决策过程, 特别是参与那

些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社区决策, 如召开听政会等, 以及参与对决策执行的监督。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3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存在的问题 成因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14-0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业已实行并不断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该研究者希望通过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1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及发展历程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果的失衡的局面,1993年10月,我国明确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1]。其后,《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也分别做出“职业教育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为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提供了法律依据。至今,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实行多年,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也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目前,职业技能鉴定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健全,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支持体系能够正常运转。

2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步较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实施职业资格制度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与英、澳、日、德、韩等国相关制度现况相比较,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完备之处。

最明显的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尤其缺乏企业的参与。虽然国家和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但很多企业却并不重视,它们在招聘技术工人和一线生产工人的时候很少查看其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只有少数特殊专业除外。该研究者通过QQ群对所在单位历届毕业生(包括生物技术及应用200602班、商务英语200604班、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02班、食品营养与检测200701班、汽车检测与维修200801班、会计电算化200904班、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01班和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02班的应往届毕业生)分专业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只有会计电算化、食品营养与检测和商务英语专业的资格证书还有用人单位查看,其他专业几乎无人问津。虽然调查得并不全面,但也能从侧面反映上述问题。

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也对职业资格证书不够重视,虽然国家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中强调职业资格证书同学业证书一样重要,但他们仍然更加重视毕业证而轻视职业资格证,认为只要能够毕业就好,其他可以以后再考。

再有就是一些职业资格考试流于形式,并不能体现出参考者的真正水平和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部分。比如在很多职业院校设立的试点,考评员大多由本校教师担任,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可以蒙混过关。

最后就是“知识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已经不可取,“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又尚未完全建立。

3 解决办法

3.1 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政策法规。

在我国建立并推行职业岗位资格制度,涉及教育、劳动、人事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如教育主管部门发学业证书,劳动部门发资格证书等。为避免重复培训、互不承认等问题,可考虑建立国家级指导、协调、管理机构。如成立国家职业岗位资格协调指导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确定国家建立职业岗位资格制度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确定需要实行国家职业岗位资格的岗位;审批建立行业职业岗位资格考核委员会,授权考核发证;组织检查、评估;推广经验,汇总情况,协调共性问题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要求企业在招聘技术人才或一线工人时必须查看资格证书,未经培训或学习拿不到资格证书者不能上岗;要求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含“多证书制度”),与学生毕业挂钩,学生拿不到职业资格证书不予毕业,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引起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普遍重视。

3.2 职业资格考试必须严格。

职业资格考试的成绩能够直观地体现学员对所学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这将关系到其能否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将来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进而涉及企业的利益。所以必须严格。在德国学徒资格考试中,各行业协会组成了由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专门负责职业资格考试,学生为获得职业资格必须经过两次考试:中间考试与结业考试。考试运用口试、笔试与操作等多种形式,在学徒资格考试中,为保证考试的质量,专门组织了全国考试委员会来负责考试,考试的要求很高[2]。这值得我们借鉴。

3.3 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促进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

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应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在职业院校内部建设实习、实训场所,便于职业院校平时开展实践教学。其次在地方的中心城市建立集中的实习、实训基地,配套好设备、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职业院校的学生集中实习和实训,也可用于企业人员培训。最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仅限于参观、观摩和临近毕业时的顶岗实习,偶尔的真正实习也时间不长,有的还需要学校或学生自己掏钱,不利于学生对设备的熟练操作和对技术、技能的把握运用。而在美国,非常重视社区学院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设备充足、先进,学生动手机会较多,掌握技术速度快,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企业非常欢迎[3]。政府只有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才能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

总而言之,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受重视、考试流于形式、“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上述三种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希望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仲英,刘秋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中的高职教材开发[J].中国高教研究,2005(9):58-59.

[2]陈至昂.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全书[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10.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4

视, 将阻碍奶牛业的健康发展。1 当前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引种, 奶牛品质低下

由于奶牛养殖效益较高, 许多人致富心切, 在引 牛过程中, 缺乏对当地奶牛的充分了解, 对所引奶牛 的生产性能、系谱、疫情等情况不作深入了解就购回 饲养。结果发现, 有的是淘汰牛, 不发情或配不上种;有的生产性能低下, 只产几公斤奶;有的患有结核等 疾病;还有的是异性双胎母牛, 没有繁殖能力。

1.2 缺乏经验, 养殖技术落后

当前, 奶牛养殖户仓促上马的较多, 圈舍差、缺

收稿日期: 2002-11-26 草少料、不懂管理的情况很多。在养殖过程中, 采用 的饲养方法简单。生产的牛奶产量低、质量差、卫生 不达标。饲养3~5 头奶牛的农户随意将牛一栓, 随 便给点秸秆和杂草, 缺乏青绿饲料和充足的清洁饮 水;有的牛舍破烂不堪、矮小黑暗、地面潮湿、冬不防 寒、夏不防暑。奶牛遍体圬物, 牛舍周围粪尿、垃圾遍

地, 购回的牛越养膘情越差。1.3 草料条件差, 生产效益低 优质奶牛每天需要饲喂大量的优质牧草和精 料, 但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养殖户没有准备充足的饲 草, 而是靠收集营养价值低、消化率低、适口性差的 杂草和木质化程度很高的秸秆饲养, 几乎没有青绿 饲草, 笔者调查90% 以上的人没有搞过青贮, 结果

产奶量低下, 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1.4 防病治病水平低, 防疫措施不到位 由于前几年奶牛业不景气, 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对奶牛接触得少, 对诊治奶牛疾病技术欠缺, 造成了 刚刚兴起的奶牛业的防病治病工作处于一种“空白” 状态。奶牛是发病较多的大家畜, 特别是成年母牛的 繁殖疾病、乳房炎、消化系统疾病、蹄病等常见病, 兽 医往往不能及时判别,平时更谈不上采取防疫措施, 因而错过了治疗期。每年均需进行传染病检疫工作, 期。但2000 年版《中国兽药典》仅规定了34 种药物 及制剂的停药期, 大部分用于食品动物的兽药都未 制定停药期的标准, 制标工作明显落后。所以, 应尽 快完善兽药使用停药期的规定。

4.4 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养殖业整体用药水平在我国有关兽药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基础 上, 应增强养殖业及其相关行业人员, 特别是领导的 法制观念, 杜绝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使用单位滥 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禁用药品的现象。同时, 通过必要 手段提高养殖业整体用药水平,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 规定和兽药使用停药期的规定, 使养殖业用药水平达到正确选药、剂量疗程合适、联合用药和轮换用药 的科学、合理的程度。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避免兽药

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总之, 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是关系到人类健 康的大事, 彻底解决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问题 是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并完善兽 药残留监控体系, 才能完全保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

全性,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2003 年第2 期 新疆农垦科技畜牧兽医技术 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 也得不到落实。解决的措施 2.1 选购时重视奶牛的品质

选购奶牛最好请有经验的行家协助。注意品种 和品质的选择。品种最好选荷斯坦牛(黑白花奶牛)。奶牛品质的选择, 主要应注意四个方面:

2.1.1 体形外貌

优良奶牛的体型外貌应具有良好的乳用特征。整体结构要求: 体形达标, 膘情适中;体质结实, 结构 匀称;皮薄毛细, 黑白分明;眼大有神, 头颈清秀;体 高躯长, 前胸宽深;肋骨开张, 间距易宽;背要平直, 腹大不垂;尻部宽长,平而不斜;四肢结实, 站立端 正;蹄底圆正, 踢部坚实;乳房形状, 浴盆圆形;前延 后伸, 附着良好;乳头适中, 分布均匀;血管粗大, 弯

曲延伸。2.1.2 繁殖能力

对成年母牛要了解初产月龄和产犊间隔, 产后 生殖道健康状况, 有无流产史及流产原因。条件允许 可直肠检查内部生殖器官是否正常或妊娠情况。

2.1.3 健康状况

一要通过观察母牛的精神状态、膘情状况、食欲 情况、鼻镜湿润程度等来判断是否健康;二要查看谱 系资料中的患病记录及以往检疫(结核、布氏杆菌 病)和预防注射(炭疽、口蹄疫)情况;三要了解当地 是否有传染病流行, 重点是结核、副结核、布氏杆菌 病、口蹄疫、传染性鼻气管炎、粘膜病等;四要从当地

兽医部门开具近期检疫证明。2.2 种植优质饲草, 实行高效养殖 优质饲草是奶牛高产高效的保证, 青贮玉米+ 苜蓿干草+ 精料+ 其它干草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奶牛 养殖草料配比模式。种草养奶牛转化效益最高, 在合 理搭配草料的情况下, 一头成年母牛一天需要25kg 以上的粗饲料及15kg 以上的精饲料和多汁饲料。粗 饲料和多汁饲料由于体积大, 为节省运输费用, 最好 就地取材。农作物秸秆和湖草经过微贮和氨化均可

很好利用。

2.3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管理素质 针对奶牛养殖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各级政府 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扶持政策, 圈舍和草料地应优 先考虑。各级技术服务部门应定期举办奶牛养殖技 术培训班, 在饲养管理、繁殖配种、疫病防治、饲草料 加工调制等方面进行培训, 使其了解和掌握养牛的

科技知识, 保证牛群的健康发展 2.4 提高诊疗水平, 严把防疫检疫关 奶牛日常的技术工作主要是人工受精和疫病防 治。奶牛是常年发情, 每隔20 天左右发情一次, 在妊 娠前30 天至少要发情一次, 配种繁殖是经常性的工 作。每年要进行结核、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等的检疫 和防疫注射, 牛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应选派文 化层次较高、有一定基础的基层兽医到大型奶牛场 去学习和培训, 同时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做技术 顾问;平时要积极加强管理, 尽量降低奶牛的发病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5

我国于1980年9月颁行了《个人所得税法》,其后又历经1993年10月、1999年8月、2008年7月、2011年9月四次修订,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亦随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仅次于营业税、增值税的第三大地方税种,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调节公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杠杆,加强征收管理,可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更趋活跃。个人收入已呈现出多元化,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拉大,高收入者人群不断地分散和扩大,收入来源存在多样性和隐蔽性。而经四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条例》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突出表现在有些立法不够切合当前实际,税法规定不够严密,对收入控管薄弱,新形势新情况相关政策配套跟不上,征管手段落后,处罚力度不够,同时纳税人自我申报、代扣代缴意识差,偷漏税现象严重。因此,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已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本人就从当前个人所得税管征现状进行剖析,并谈谈一些解决办法。

一、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1、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原则上讲,收入高,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比例约占一半;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不到10%。

2、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依然淡薄。与过去社会公众不知税法、不懂税法相反,通过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广泛的宣传和培训,现在大部分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已经了解或主动了解税法,但却主观存在隐瞒收入,故意偷逃税的意识,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做富人成本最低的国家了,大家都不会问你缴税了吗?好象你只要有钱成功,理所当然地接受公众的尊敬,而且富人总是最有话语权,大家都着急和你做朋友,甚至还有人给你献计献策帮助你逃税,以此获得你的好感。

3、对隐形收入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收入分配渠道不规范,金融系统发展滞后,导致现实生活中个人收入的货币化程度较低,现金交易频繁,并产生大量的隐形收入、灰色收入。目前,在中国要想搞清楚谁是真正的“富人”很不容易。一个常识是,现在浮在表面的有钱人,比如正被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私营企业主和演艺明星,充其量只是有钱人的冰山一角。高收入群体中,企业单位的负责人占的比例最高,而很多自称有钱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很有钱;很多实际很有钱的人却从来不敢说自己有钱。这使得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纳税人监控的不在重点上。

4、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 2 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5、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质量不高。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早在1995年就制定并下发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办法》,对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但实际生活中,部分扣缴义务人或迫于领导的压力,或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故意纵容、协助纳税人共同偷逃税,将该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不计或少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6、个人所得税的处罚远远不能到位。个人所得税的处罚是和其违章违法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而其违章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偷逃税问题上,我国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执行期间就曝露出来,当时对各种“名人”、“权贵”的偷逃税案件处罚不力,其负面的示范效应非常大。同时,90年代初开始暴力抗税事件也在全国范围内屡屡发生,加之法律对其的制裁也没有及时到位,使违法犯罪者更加气焰嚣张。虽然近几年执法环境对个人所得税征管有了一定改善,但整体个人所得税征管还是“富人争相偷逃税、工资薪金万万税”,富人的财富与纳税额显然是不成比例的。再加之能够缴得起较高个人所得税的,一般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名望的,税务部门对他们偷逃税被查住的最多也是补税罚款,有的甚至任其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

二、个人所得税难以征管的原因

1、我国公民缺乏缴税的传统和文化。长期以来政府的财政主要来源不是税收,而是国营企业上交的利润,它占财政总收入的80%~90%。税收在财政中所占的比重仅在10%左右,个税所占比重则更是微乎其微。而与外国人纳税光荣的观念相比,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没有人愿意把已经进入自己口袋里的钱再掏出来。只要纳税成本大于逃税成本,其理性行为必然促使其在交易活动中钻空子,投 3 机取巧,以竭力偷逃税款。只要有操作的空间,就决定了纳税人有逃税的可能。

3、社会评价体系不重视依法纳税。现在个税偷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有人一方面为社会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税。因为社会和个人似乎都认为捐赠比纳税更有价值和意义;另外社会不觉得偷税可耻,别人也并不因此视你的诚信记录不好,不与你交往,或与你断绝交易。而在国外偷税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只要你有偷逃税行为,不但你在经营上会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为会受到公众的鄙视。这就是我们评价体系的偏差。

4、处罚制度执行不力,逃税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的风险。在一些发达国家,到每年的报税季节,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也不管你是球星歌星还是政治人物,都得把自己上一年的收入和该交的税额算清楚,如实报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则随机抽查,一旦查出有故意偷漏的行为,不管是谁,轻则罚款补税,重则入狱,身败名裂。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要富贵,去偷税”甚至骗税成为一部分人的致富秘诀。

5、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一是在纳税人中的工薪层与高收入阶层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现象。虽然在理论上,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以工薪为惟一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所得在发放工薪时即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代扣代缴,税款“无处可逃”;而高收入阶层及富人却可以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红利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负担个人高消费和买保险、现金交易等多种手段“合理避 4 税”。高收入者和富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纳税反而更少,这种反差在社会上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导向。二是在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上,同样存在着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政府收了税,就必须为纳税人提供各种服务。交完税之后,对怎么花这些税款无发言权,甚至被贪官污吏们挥霍浪费时,纳税人也无权过问。应该说公民有交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钱的权力;国家有收税的特权,但也有为纳税人服务并接受监督的义务。

6、税法界定模糊和有欠合理。一是税法界定模糊导致的避税。就民营企业家而言,目前中国的税法漏洞并不足以说明他们在逃税。中国税法规定有11项所得应缴个税,而民营企业家的收入在个税的11项所得中哪种都不是。另外,就民营企业家而言,法律没有规定民营企业家必须在自己的企业中为自己开工资。在这种情况下,谁有权来谴责他们为什么不缴工资税目的个人所得税?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可能就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个人所得税。另外,我国个税实行代扣代缴和个人申报相结合,但并没有规定个人收入有申报的义务,这就必然导致税基削减式避税。二法律欠缺导致的逃税。例如由于个人所得税采用分项纳税,由于大多计税项目都存在费用扣除,故实行分项计税就必然发生多次、重复的费用扣除,致使个人收入难以综合计量及有效监督,最终导致税收不完全。又如个税的费用扣除没有充分考虑医疗、教育、住房、赡养等实际支出及下岗、失业等现实情况,因此,有可能造成部分低收入家庭税负过重而使个税难以如实征收。再如费用扣除标准过低,致使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造成与调节贫富差距的愿望相勃,这从客观上促使逃税情绪的产生。

三、加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

(1)正确选择税制模式,实行混合税制。突破分类税制对收入项目划定的局限性,选择实行混合税制,覆盖个人全部或大部收入。将 5 性质相同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收入等劳动性所得进行归并,避免了因收入性质界定不准而造成的征纳分歧,对易于控管的收入实行代扣代缴等,既能充分发挥分类税制的长处,又能弥补分类税制的不足。

(2)调整税率级距,提高边际税率。就税率水平而言,应避免过高的税率对生产、经营、投资产生抑制、扭曲作用和诱发纳税人的偷税动机。按照混合所得税制模式,我国目前仍可实现累进制和比例制两种税率。对综合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当尽量采用具有一定累进程度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档次以不超过六级为好(即最高税率不超过30%)。

(3)减少免税项目,扩大税基。现行税法中关于津贴、补贴、奖金、中奖等方面的免税优惠应予取消,对残疾人和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损失等的减免优惠可通过特别扣除来解决,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4)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建议调整为4000-5000元。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项目,多数国家分为五大类:所得的生产成本、个人基本扣除、受抚养扣除、个人特别扣除、鼓励性或再分配扣除。税前扣除要确保纳税人本人和所扶养对象的基本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行扣除标准宜由3500元提高到4000-5000元。另外,对一些纳税人经济困难的特殊情况可予以照顾,给予特别扣除;对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人员,费用扣除标准也可适当增加20%-50%左右。

2、建立严密有效的征管机制。一是研究制定有效的征管措施,进一步堵塞个人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漏洞;二是加快建立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的监控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针对高收入重点纳税人的档案管理系统,对其实施重点追踪管理,将真正的高收入者纳入到税收重点监控的对象中来;三是强化重点所得项目和重点行业的征 6 管,进一步加强对演出、广告市场演职人员和投资参股企业的个人征收管理力度,对影视、演出等文艺团体的个人所得税和利股分红所得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四是在强化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同时,也要对其投资企业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税严加管理,形成各税对高收入者加强征管的合力;五是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检查工作,在部署每年的税收专项检查时,要始终把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作为检查重点;六是加大打击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力度,严厉查处逃税者,增大逃税者的预期风险和机会成本,制定惩罚的实施细则,对逃税者的惩处制度化、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其中简便易行而卓有成效的惩罚手段是建立记录并予以公告。加大税务检查概率,尤其要重点检查那些纳税不良记录者。对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偷逃税案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立案审查;七是完善代扣代缴制度。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对税款的计征,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要明确规定扣缴义务人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若扣缴义务人不履行义务,应给予严厉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八是奖励诚信纳税。对依法诚信纳税的公民,根据建立的信用记录,确定相应的奖励制度。九是借鉴税收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将公民纳税与个人利益相联系,比如依法纳税的公民,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待遇。

3、实现数据资料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作用,形成治税合力,才能收到调节收入分配的良好效果。地税部门一方面要和工商、银行、海关、司法、房地产、证券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经常联系制度,互通信息,以全面掌握个人有关收入、财产的资料信息。如向金融部门了解个人储蓄存款及利息收入和资金往来情况;向工商部门了解工商登记和变更登记有关资料;向证券部门了解各类有价证券的转让及股息、红利支付情况等。另一方面地税部门内部也要在制度上确定协调与沟通的具体办 7 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各自为战的不良倾向。

4、建立并积极推行个人信用制度。首先,切实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建立个人帐户体制,这项举措在2000年实行,但只是初步,还很不完善。每个人建立一个实名帐户,将个人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该帐户,这需要税务、银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和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其次,实行居民身份证号码与纳税号码固定终身化制度,做到“全国统一、一人一号”。第三,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及配套法规,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帐户体系、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用法律制度保证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5、规范发展税务代理中介机构。税务代理以中介的立场,按照税法规定,客观公正地计算应纳税所得,确保纳税人诚实纳税,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同时还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帮助纳税人尽可能少纳税款。因此作为独立的社会服务机构,税务代理受到征纳双方的欢迎,能够发挥沟通信息和协调双方关系的作用。今后要规范税务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真正实现税务中介机构社会化,成为独立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双方的信息交流。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6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职业学校的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成为一名懂理论、能动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面对择业的复杂性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对于学历相对较低的中专毕业生无疑存在较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中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偏见的择业观。因此,探讨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对于加强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心理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职业学校的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成为一名懂理论、能动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职业学校的门槛降低,生源整体情况较差。在目前自主择业的形势下,就业群体日益增多,社会需求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又刚刚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经济正处在复苏阶段,这使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面对择业的复杂性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对于学历相对较低的中专毕业生无疑存在较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中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偏见的择业观。因此,探讨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对于加强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压力减轻,思想变得活跃,但心理承受能力却没有相应得到锻炼和加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失落、焦虑紧张、自私嫉妒、消极逆反和悲观失望。职专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特征有其自身特点:学习上惧怕失败,成绩不稳定;做事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差,意志薄弱,态度消极;心理压力大,过度焦虑,性格抑郁;嫉妒心强,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恐惧交往,疑心过重。中职生就业难,有社会的、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是更有中职生本身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具体来说,首先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认识,只期望在城市工作,不愿意回到家乡或有用工需求的乡镇去。例如:工民建专业的学生,有的宁愿到城市的一些挂靠大公司的企业,也不愿意回到生源地的一些响当当的有规模的乡镇建筑公司去,留在城市的学生经常要面临着公司裁员或是拖欠工资的情况,而回到乡镇的学生只要扎扎实实地用心工作,几年以后基本都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项目负责人,有的通过创业组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当起了老板,但是很多学生也知道是这么回事,可是在实习期间还是留恋城市里的工作;在04级大专7个班级(其中工民建3个班、建筑工程造价2个班、建筑装饰和机电一体化各1个班)300余名学生中,于实习前做了一次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打算留在芝罘区、开发区、莱山区,10%左右打算回生源地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因为父母已在所居住的城镇给找到了条件更好的工作单位。其次,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途感到渺茫,就业意识不够成熟,择业时看重专业对口,不能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通过对05级大专5个班(2个建筑工程造价班、市政工程、建筑装饰和机

电一体化班各1个)、06级中专机电一体化1个班和数控技术应用2个班300余名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同学进行调查,95%以上的同学表示就业一定要先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来做。其实中专生入学选择专业,大部分是在家长或是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择的,对于一个初中毕业生来说,他根本不了解所选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一味非要对口就业,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等到在工作中败下阵来,白白浪费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后悔莫及。选择工作岗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工民建专业中,有的同学外向好动,组织能力强,干活肯吃苦,这样的同学在工地上做个施工员很好,而内向、安静、爱思考的同学,做工程预决算再好不过了。又如本身体质较弱,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即使学了机电专业,也适应不了强度较高的车间工作。最后,在就业中存在着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味追求高薪、舒适而又无风险的工作。用学生自己开玩笑的话说:“如果能不干活还有钱就好了。”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也折射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近几年步入职业中专的学生全是现在社会所说的“80后、90后”,这些学生从小没有受过一点苦,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家庭条件好坏都是把最好的给了他们,他们没吃过苦,没经过挫折,没受过委屈,所以形成了他们自私、任性、敏感多疑、紧张、焦虑、、逆反、幼稚外露、自我中心、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调查显示,即将就业走向社会的职专毕业生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自己明明学习的不怎么样,但是自我感觉很好,觉着自己所学的专业只要提供给我岗位,我就能“一鸣惊人”,岂不知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有着多大的差距,到了工作岗位不说自己能干多少活,且质量如何,普遍先关心企业能给多少工资,提供什么样的福利待遇。在04、05、06、07级大中专各专业近千名学生中,我在学生实习期间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中得知,100%的同学实习期间的工资要求都超过了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线;60%以上的同学要求在1200—1500元以上;80%以上的同学要求企业提供免费的住宿条件和工作餐;还有少部分同学询问有无交通费与通讯费。学生这种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充分说明其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价。同班级同学在一起,只会盲目比较挣钱多少,待遇多优厚,不去比较工作中自己活干得怎么样,价值观严重偏离。现在许多企业普遍反映,大中专毕业生在企业里“留不住”,深究其原因,主要也是自我中心、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造成的。例如工民建专业的学生,有的费了很多周折,托人找关系进了比较著名的企业里,一旦企业要求其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马上觉着自己学得那可是专业呀,哪能干工地上民工的活呢?忍几天还行,时间一长,在工地上受点罪,不能按时休息,就开始耐不住寂寞,总觉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立马卷铺盖走人,根本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经常有学生回校时跟我说,无奈到了下一家,还不如上一家呢,早知道我就不走了。言语中流露出的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走?难道就是因为不能吃苦这么简单?他们不从企业角度考虑,不从建筑行业的用工需要上考虑,如果一个技术人员连最基本的东西你都不知道,以后谁能把一个工程交给你呢……?

二、解决学生在就业期间心理所存在问题的方法

如何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和防范,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学生的特点,我校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用以解决学生在就业期间心理所存在的问题:

1、培养学生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解决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必须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毕业生首先要冷静地分析当前的社会环境、经济形势、所学专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然后根据自身的能力,综合素质,正确地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以致用是未来的主旋律,必须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正确地确定目标,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2、调整择业期望和提高抗挫折能力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获得一份能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必须看到,这种需求要变为可能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就是说择业的期望值必须有一个度,把握不好这个“度”就难免走入择业的误区——期望值过高。心理学研究表明, 期望值过高不能导致事业的成功。因此,职校学生要进行择业的心态、定位、目标的调整。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不能盲目清高,也不能妄自菲薄,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树立一种“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择业意识。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在失败中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求职能力,那么就等于积累了成功。要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当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为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毕业生纷纷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是成功与失败俱存的。参与竞争就难免碰到挫折,毕业生应当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预备,敢于面对现实,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一场考验。要及时减轻思想负担,消除急躁情绪;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地分析择业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系;要根据客观实际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出努力,绝不能一碰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3、利用就业指导课、讲座、晨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从第二年开始,各专业科就给学生每周安排了就业指导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企业及社会需要自编教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例子来给学生讲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校安排了转变就业观念;中职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求职面试中的礼仪以及怎样成功推荐自己的专题讲座,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聘请优秀毕业生代表、企业管理人员与新生和毕业生进行座谈、交流,使学生尽快熟悉了所学专业的行业特性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就业指导课老师利用学生的晨读,精心准备阅读资料,把职场新理念培训读本《我要做好这份工》、《你在为谁工作》、《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工作要有好人品》、《细节决定成败》这些能够改变学生就业观念的书籍,打印成册,人手一本,反复诵读,加深印象,读后写出心得体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近几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建利、方益荣、张金国等安徽省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

国学校卫生,2006,27(1):43-44.[2] 陈映云中专生失落心理之我见.卫生职业教育,2003,21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7

1 中国湖泊水产养殖现状

1.1 从面积来看, 中国湖泊众多, 共有24800多个湖泊

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2759个, 总面积91019.6km2。我国大于10km2的天然湖泊已经从656减少到581个, 面积大于1000km2的11个, 面积在1000~500km2的14个, 面积在500~100km2的102个, 面积在100~50km2的95个, 面积在50~10km2的359个。把面积1~10km2的湖泊也统计在内, 则全国天然湖泊个数约在3000个左右。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我国比较大型的湖泊主要以增殖放流为主, 但近年来几个湖泊, 如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相继暴发蓝藻。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紊乱, 水生生物种类减少, 多样性受到破坏。昆明滇池在20世纪50年代处于贫营养状态, 到80年代则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大型水生植物由44种降至20种, 浮游植物由87属降至45属。

我国万亩以下的湖泊面积小、易于控制, 一般以人工养殖为主, 主要养殖鲢、鳙鱼。但由于放养及投放的品种不合理, 不规范的投饵和不科学的养殖技术, 造成水体中营养元素过剩, 显示富营养化状态, 而且总体产量不高。

1.2 从距城市远近来看, 城市中心的湖泊, 由于房地产业的兴旺, 对湖泊水体的营养状态产生很大影响

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流入, 湖泊富营养化非常严重, 经常暴发蓝藻或大量死鱼, 城市中心还有些湖泊周边已经发展成为风景旅游园林区, 但水质污染普遍严重。这些湖泊一般是依靠城市污水, 主要养殖滤食性的花白鲢, 很少投放肥料、饲料和调水剂, 鱼的品质很差, 土腥味、煤油味严重。

城市郊区的一些湖泊受畜禽养殖场、种植业污染、村镇生活污水和少量工业废水的影响, 已遭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 而远郊的湖泊则受人为的生活污染及畜禽养殖影响较少。但无论是城市郊区还是远城区, 仅有很少的湖泊处于无人养殖、人放天养的状况, 绝大部分仍用粪肥与纯化肥养殖, 这些鱼的品质也很差 (仅比城市中心湖泊的鱼稍好) , 对环境的污染也大。但也有一部分是用生物肥和微生物制剂进行养殖, 鱼的品质很好, 对环境的污染也小。当然, 也有一部分湖泊投放饲料养草鱼与投肥养花、白鲢相结合, 养殖投入较大, 鱼的品质处在上述两者之间, 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也处在上述两者之间。

2 中国湖泊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

2.1 存在的问题

(1) 依靠城市湖泊污水进行商品化养殖, 严重影响水产食品的安全。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 而且很多湖泊旁都有医院, 往往含有腐蚀性、有毒、有害、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 其中无机和胶体颗粒容易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病原菌等, 容易传播霍乱、伤寒、肠胃炎、婴儿腹泻、痢疾等疾病, 而且生活垃圾多被鱼、虾、蟹所食用, 这些鱼、虾、蟹、贝类口感差, 有泥腥味、煤油味。在这样的水环境中生长的鱼类, 其自身就成为有毒、有害物质和病原菌的携带体, 作为食品直接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2) 近郊或远郊湖泊靠粪肥和纯化肥进行商品化养殖, 水产食品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鸡粪、猪粪等粪肥或经过所谓发酵处理过的粪肥, 是动物代谢产物, 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多, 并且携带多种病原菌, 在大量投入养殖水体后, 不仅对水体污染大, 其部分也被虾、蟹、鱼类直接作为食物, 进入生命体体内, 在一定条件下, 致使水产品成为病菌携带者, 或者成为病害体, 成为水体中最大也是破坏性最强的污染物, 降低水产品本身的营养组成和风味, 这种模式养殖的水产品安全得不到保证, 食用有一定的风险。使用单纯无机化肥进行肥水, 由于其功能单一、营养成分不够平衡, 富余的营养成分难以利用完全, 污染环境, 被浮游植物所利用的过程较长, 这对于水中的放养产品如鱼类等生长不利;大量施用带来环境恶化、水质和水产品的品质严重下降。

(3) 受生活垃圾污水或医院垃圾污水严重污染的湖泊, 如不养鱼, 存在蓝藻严重暴发的危险。湖泊不养鱼, 肯定不存在死鱼, 但湖泊水体中累积的富营养物质, 如果得不到消耗或转移, 要想控制易于生长繁殖的蓝藻, 绝非易事, 因为蓝藻本身就有固氮功能。

(4) 污染的城市湖泊非商品化放流仍存在蓝藻重新暴发和死鱼的风险。仅靠滤食性鱼类虽能部分控制蓝藻水华暴发, 但水体污染状况没有改变或污染源并没有阻止, 水里的营养物质仍不平衡, 有些营养物质 (如N、P等) 富余, 就造成污染, 水体营养物质不平衡得不到改变, 蓝藻、有害细菌, 有害寄生虫就得不到有效控制, 蓝藻水华, 鱼、虾死亡暴发可能性很大。

(5) 污染的湖泊通过种植高等水生植物降低污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通过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可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但如何让这些植物大量生长, 又如何从污染湖泊移走, 都是现实中不易办到的 (而且耗用人力、财力巨大) , 这两个方面解决不了, 利用高等水生植物降低污染仅停留书本上研究。

(6) 探索怎样将污染湖泊的N、P等营养物质化害为宝。实践证明, 单靠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完全消耗污染湖泊的富营养化物质,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种、养殖相结合, 辅以具有改水、调水功能的水体营养调节剂及微生物制剂产品, 达到既改善水质, 又能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水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 综合利用, 变废为宝, 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国家,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7) 如何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湖泊没有清晰的思路、政策及科学依据。由于生活、工业的污染, 也由于部分不合理污染环境的养殖方式导致水质变差, 引起民众的很大想法, 于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不推广和研究行之有效解决办法, 政府也仅靠禁止、限制养鱼, 其结果既没有有效保护好湖泊, 又没有充分利用珍贵的湖泊水资源。

(8) 养殖者食品安全意识不足。不科学、不合理的养殖模式, 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而忽略水环境, 忽视水产品的安全 (总以为不是自己吃) , 给养殖动物的食用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威胁。

2.2 存在的误区

(1) 湖泊不开发利用就是保护, 就不会有污染。一些湖泊无人开发, 仍处于纯天然的状态, 或者已开发而现在又禁止开发, 无人放养水产动物, 是湖泊资源的浪费。生物多样性程度是衡量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 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水体共同组成水域生态系统, 如果水里没有了鱼类, 就像陆地没有了人类和动物, 大量植物就会疯狂生长, 蓝藻泛滥, 反而是一潭真正的死水。所以应考虑湖泊进行适当养殖和种植, 通过移走养殖和种植的生物来修复湖泊生态, 以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 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 污染是水产养殖造成的。真正的污染是靠近湖泊的城镇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畜禽养殖场, 以及种植业面源污染。除粪肥或纯化肥养殖对水体有一定污染之外, 其它养殖方式对水体污染很小, 微乎其微, 采用生物制剂和水体营养调节剂调节水质及培育天然饵料的养殖模式有利于环境保护。

(3) 环保部门把鱼、虾、蟹的天然饵料认定为污染物。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基本上都是鱼、虾、蟹的天然饵料, 是像水草一样的活体有机生命, 可是由于环保部门所采取的化验方法, 导致活体的微小生物饵料在化验时被等同认定为无机的N、P和无生命的有机质, 从而无形中把本为水质良好的水体认定为污染水体。况且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这些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所以, 制定科学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指标, 也是我们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3 湖泊发展之对策及趋势

3.1 划分功能区, 不同功能区采取不同的对策, 合理利用湖泊资源

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以将湖泊划分为饮用水源地、备用饮用水源地、景观水域和养殖水域。不同的水域,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 严格管理, 既充分利用湖泊资源, 又充分保护湖泊资源。宜商品化养殖的水面要选择科学合理, 摒弃污染的养殖方式, 发挥水体养殖的潜力, 提供安全、健康、绿色的水产品;对于饮用水源地要实行最严格的管理, 充分保护;对于不能商品化养殖的水体, 要做到减少污染物排入湖泊中, 避免污染且危及食品安全的鱼、虾、蟹进入市场被消费者购买。

3.2 禁止受污染的城市湖泊进行商品化养殖, 禁止在可养湖泊投放粪肥和纯化肥

只有这样才能不生产不安全的水产食品, 保证水产食品的安全性。

3.3 发展健康养殖, 宣传湖泊水产品的品质, 树立湖泊水产品的品牌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水产品的需要已不再是只满足于吃到水产品, 而是更加注重水产品的品质了, 因此对我们水产养殖业来说, 提高水产品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湖泊水面比池塘大得多, 养殖密度低, 水质好, 很少投饵或不投饵, 鱼、虾、蟹摄食天然的微生物, 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大型植物这些饵料, 因此此种湖泊养殖的鱼类是天然鱼, 与池塘养殖的饲料鱼比较, 其味道好、营养价值高、不存在泥腥味或煤油味、没有药物残留, 是所有养殖动物中最安全、绿色、健康的天然食品。当然要达到上述要求, 养殖者必须摒弃粪肥和纯化肥养殖模式, 采用微生物制剂、水体营养调节剂、生物渔肥来调节水质, 培育天然饵料, 生产天然、健康、安全、绿色的水产品。同时养殖者利用湖泊资源的优势大打大水面湖泊的品牌, 并发展体验观光、休闲旅游的湖泊渔业产业, 让湖泊水产品深入民心。

3.4 采取综合办法避免湖泊的蓝藻水华暴发及大量死鱼发生

防止蓝藻水华及大量死鱼最根本的办法是截断通往湖泊的污染源, 其次除采取养殖滤食性鱼类、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底栖螺蚌之外, 还应投入改良水质的微生物制剂, 并用水体营养调节剂调节水质, 并不定时移走部分滤食性鱼类及水生植物、底栖螺蚌。在发病季节里要用药物 (一般一年一至两次) , 如杀虫或杀菌剂防治水生鱼、虾、蟹的病害发生, 避免大量死鱼发生。

3.5 建立湖泊养殖的行为准则

1991年3月, 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在其第十九届会议上就要求提出新的观念来引导实行负责任持续渔业。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 湖泊资源尤为重要。无论是从法律、法规制定的完善层面, 还是对养殖过程的管理与执法层面, 以及保障人们食品安全和对养殖生产的指导方面都迫切需要。制定湖泊养殖行为准则, 既可促进湖泊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又是对养殖生产者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举措。

我国的养殖生产自1986年以来就通过立法规定实行许可制度, 即养殖许可证制度。我国的湖泊养殖业要想成为一个在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必须建立严格的生产准入制度和行业行为准则, 这包括养殖从业人员的资格审定、养殖水域的科学规划、养殖品种和养殖密度的合理控制、养殖的投入品规定、养殖技术的标准化、养殖水域环境的要求等等, 并在此基础上核发给相应的养殖许可证。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管理, 建立相应的养殖从业退出机制。对即使拥有养殖许可证的湖泊和从业人员, 若未按要求进行养殖生产 (如在湖泊施粪肥或单纯化肥) , 或是在养殖过程中多次违反行业行为准则, 破坏养殖水体环境, 都应对其采取强制退出机制, 以保障我国的湖泊养殖业成为一项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产业。

3.6 重新建立可养湖泊的环境评价标准

我国现行的水体环境评价标准, 没有将功能不同的水域合理地区分开来, 而实现统一的水环境评价标准。水域功能的不同, 其水环境评价标准应该有所不同, 进行分类评价。特别是在养殖季节, 滤食性鱼类所需的天然饵料 (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微生物) 应该排除在水污染指标之外, 正像水体里大型水生植物被排除在水污染指标之外一样。

3.7 采用新技术, 科学养殖, 健康养殖, 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养殖与水环境的和谐统一

通过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及水生生物营养的研究, 制定科学规范的新养殖模式:投入新型微生物制剂、生物渔肥, 通过光能, 利用水中二氧化碳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产生鱼、虾、蟹、螺蚌的天然饵料, 并通过鱼、虾、蟹、螺蚌的商品的卖出, 移出水中二氧化碳和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是典型的碳汇渔业, 是对湖泊环境的保护。按照目前已有的经验, 按此模式每667m2水面仅滤食性鱼类可以达到单产250kg以上, 按照市场物价水平, 每667m2经济产值可达2500元以上, 按1/4湖泊总面积即约26666.7km2可养水面算, 即可产1000万t优质安全的鱼类蛋白质食物, 仅渔业产值就有1000亿元, 其相关及产业链延伸, 总产值约为数千亿元, 经济效益在总的水产养殖业占比巨大, 同时可以解决数百万劳动力就业问题。通过实践, 每生长0.5kg鱼仅1.2元左右成本, 养殖利润较大;以饵料系数为2计算, 则可节约饲料2000万t饲料, 减少人类对有限耕地的依赖, 节约的耕地可以用于发展更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或者环境保护。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8

【关键词】道路施工;质量问题;解决办法

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道路施工工艺和技术进步也大有发展,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也逐步有所重视。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因互,有建材的品质因素,有施工的因素,而施工质量又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技术素质,以及操作机械、施工工艺等有关,总之,道路最终的成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本文主要从施工角度来分析一下道路(黑色路面)的质量问题,以便提高道路的施工质量。

1.道路土基的施工

道路土基是道路质量的根基,无论是填土路堤,还是挖方路槽,如果土基处理不好,道路的施工质量就根本谈不上,对于这一点往往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实际上往往被忽视。

1.1常见的问题有:沟槽回填(换土)

我们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某些沟槽回填施工,在回填复土中,往往不按要求进行,会给道路质量留下严重的隐患。如沟槽内水不处理干净就回填土,使槽内回填土方含水量过高;有的将返建的旧油路油块、混凝土及其他大块旧料填入沟槽内,造成大块间的空隙很大;有的虽有沟槽根基土方,但没有经过压实处理或夯实处理不合格就回填等。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是:很多道路建成后不久沟槽部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沉陷,出现沟槽两边的纵向裂缝及沟槽部位出现明显的凹槽现象。

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是领导重视,施工人员(从施工人同到班组工人)严格把关,不准带水还土,沥青块不准填入沟槽内,有条件的地区应进行撼沙方法处理。另外分层夯实,这一点必须坚持,不论填干黏土或其他材料,都必须夯实。目前人工夯实已很少采用,而又无其他措施,大多采用将填沟材料填到土基表面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好像已是唯一的方案。这种方法道路表面密实很好,其实不然,因为即使采用了振动压路机也受到实深度的限制,有的也受宽度的约束,根本振实不了,应对于深沟槽仍采取分层的夯实,最好不要采用木夯,我们应用轻巧方便的机械夯实工具,以解决沟槽填土夯实问题。

1.2土基的密实度及平整度、土基横坡、盲沟及碾压

近几年在道路施工中,对于土路基的横坡的整理及碾压比较疏忽大意,认为土基何必花那大精力支规规矩矩地按标高去整平碾压,更不用说整出路拱来,一般都是用挖掘机挖土稍加平整后,或才用推土机推推,碾压一下,就开始铺筑路面底层(基层)结构材料,同时对于绝对标高较低的土路基不加修整,只顾抢进度,而不考虑路基的盲沟及其他排水设施。

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点:①要控制好土基的标高及横坡,使土基达到要求的平整度。②土基标高若低于四周地面时,必须设置纵横盲沟或明沟,雨天能将地地面水及时排除。③凡垫土或松土地段,必须碾压不过夜,随填随压(按操作规程要求分层碾压)。在施工中如遇地下设施,复土太浅,影响碾压,要采取特殊措施,确保土基压实,千万不能放弃土基碾压工作。

2.水泥石粉碴稳定层的施工

目前,道路施工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很多,就水泥石粉碴稳定层的施工质量谈谈看法。稳定层是道路施工的关键,也是道路结构层的主要层(表面层),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有:

2.1石粉碴、水泥摊铺和拌和不均匀

水泥石粉碴稳定层施工,由于石粉碴稳定层是中间层,施工技术人员往往不够重视,对各种细节要求为不严,推铺石粉碴、水泥和拌和不均匀,其表现是:摊铺时标高掌握不好,摊铺层次不清,摊铺不够平整,摊铺厚度一般20~30厘米之间,超30厘米以上,要分层施工,偷施工工序,不管稳定层厚度一次摊铺碾压,达不到规范要求。

2.2湿度

水泥石粉碴稳定层的含水量掌握不好,没有严格按照材料试验配合比施工,洒水不均匀,甚至出现存水现象,很难统一摊铺水泥拌和时间,也给碾压带来一定困难碾压不好还会出现弹簧式龟裂。

2.3碾压

施工人员对石粉层的碾压往往不重视,不按规定碾压几遍就行啦。其实不然,碾压很重要,碾压不好、不均匀就直接影响稳定层的强度和承重能力,表现在稳定层不平整、碾压不实、不均匀现象。

因此,在施工稳定层时必须做好以下三点工作: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大面积施工、摊铺,严禁边挖土边摊铺,根据设计厚度分层摊铺施工,着重摊铺厚度、计算好虚铺系数(机械工与人工施工不同),拌和时要均匀、到底,防止花面和夹层,按路拱坡度找平,尤其注意接缝和边缘处。②洒水要用有经验的人洒水,洒水要均匀,中间与边沿一样,一般掌握用手紧捏能成团、落地能散开适宜。③碾压稳定层前,检查稳定层厚度、平整度是否合理,拌和是否均匀,掌握“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原则,在稳定层到最佳含水量时开展碾压,碾压时压路机的轨迹依次压1/3轨迹,碾压后表面平整,无明显轨迹,压实度大于98%。

3.黑色路面面层的施工

如果说道路底层的各道工序的质量都很好,那么,对做好黑色面层创造了良好条件。黑色面层是道路质量的重要方面,路面的平整度将直接影响行车的车速和行车的舒适程度。由于平整度达不到标准会加剧车辆的振动,增加车辆对路的冲击力,加速道路的破坏。道路横坡不佳也将影响路面排水,加速道路的破坏。因此,做好面层是道路质量重要的方面。

目前的黑色面层施工中存在几种情况:

3.1底层不加处理。基层表面浮料(碴、土、杂物)未清除

底层铺装完后,交通控制不好,以后又不作任何处理,就铺筑沥青混凝土。

3.2不注意接边的处理

由于沥青混凝土设施的平面接触的压实比较困难,新老混凝土的接边,没有按技术操作堆积进行施工,因此造成弯弯曲曲,有的出现贴膏药一样,造成路面不平,且外观质量又很差。

3.3平整度及横坡没有控制好

首先是铺筑之前没有先放小样,不是按小样进行摊铺而是靠操作者目测来控制,这就使道路的横坡、平整度在操作时得不到保证。

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要注意沥青混凝土与底层及边线的接角处理;其次要先放小样,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横坡;第三要控制好温度,特别是来料及碾压温度;第四是机械操作,机械操作者一定要熟悉机械性能和摊铺混凝土的要领,不能频繁地调动厚度板。

4.道路设施易疏忽而最易损坏的部位

道路建成后,路面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出现问题最多的部位往往是施工中最易疏忽的部位。造成这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下水管道检查井砌筑完工后,在回填过程中,井四周的土体没有采取夯实措施,造成沉陷。

(2)在筑路铺装基层时,检查井盖往往高出基层,压路机不易压到边缘,造成大井四周的材料密实度不够,出现四周沉陷,坑坑洼洼现象。

(3)由于施工原因,往往检查井(套)底座不是一次做到设计标高,而根据情况分次升到设计标高的,特别是最后一次调整中,因调整升降尺寸较小,马马虎虎就对付上去,有的不重新坐浆,仅垫些小碎石,四周不混凝土护边,结果一通车后,造成盖座走样,甚至移位。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达到这个要求语文老师可谓任重而道远呀!稚童的心灵打开,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生活剪影呢?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自我的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

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2、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3、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4、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

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5、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

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6、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

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7、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上一篇:市场部工作计划书下一篇:工程财务内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