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通用1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状况;发展
一、前言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近年来,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必须要认清当前我国幼历史论文发表/lslwfabiao/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宏观上进行调控,使之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任务与要求,方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一)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格局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社会力量办园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2]因此,中国传统的以“公办”为主或“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的学前教育体制产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力量办园正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幼儿教育事业的“社会化”局面逐渐形成。
二)教育观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强《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实施以来,幼儿教育界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幼儿园、家庭和社会 “金三角”式的幼儿教育观念。[3]新的幼儿教育观念符合现代教育要求,能够进一步挖掘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积极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
三)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有了“国际化”的趋势随着我国幼教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的增强,拓展视野,能够站在国际教育改革视野来分析我国幼儿教育的不足。[4]目前,把儿童的主体性放在首位的学前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注重幼儿园课程开发,发展的课程多元化和自主性,树立了全面的课程观。幼儿教育课程以培养“完整儿童”为主要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基本建构了家庭、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和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家园互动的重要意义。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及教学活动成了每个幼儿幼师论文发表/yjlwfabiao/园的迫切需要。幼儿教育已经形成了“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幼儿园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合作与互动的双边教育形式。[5]这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合力,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自古以来,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同时又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能够对最普遍的受众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戏剧教学要从经典戏剧作品中汲取教学营养,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文学修养。幼儿戏剧资源十分丰富,包括话剧、歌舞剧和皮影戏等,任一剧种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歌舞剧采取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话剧以人物对话、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皮影戏则是以驴皮制作、雕刻形象生动艺术性强的人物,利用灯光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丰富的内容不仅拓展了幼儿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审美情感,引领他们走进戏剧世界,体验戏剧的无限魅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鉴赏力
许多艺术形式都具有一定艺术包容性,但戏剧的包容性几乎将所有艺术手段都整合了起来,并根据自己的内在规律将它们完美融而为一,形成一个统一的、独特的有机体,进而展现出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利用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舞蹈是形象艺术,是以人的身体动作来抒情和表现的;文学是语言艺术,是用文字语言(词语)来创造形象的。而在戏剧艺术中,音乐通过具体的唱腔和伴奏,舞蹈通过程式化的身段,美术通过具体道具,如此一来,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就受到了削弱,利用它们有价值的艺术元素,让它们成为戏剧艺术的有机构成。戏剧艺术这种强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鲜艳的绘画等,都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利用这些直观形象和趣味活动来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审美鉴赏力。
(三)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在幼儿园戏剧艺术教学中,戏剧排演是教学核心内容。幼儿根据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戏剧排演,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们认真分析角色、揣摩语言、即兴发挥,通过直观感受、自我理解和大胆想象,将文字变为舞台上血肉饱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演绎剧本内容。这一活动不仅是对剧本的二次创作,而且深化了幼儿的学习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可见,戏剧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戏剧排演,既有效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又激发了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二、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标准化,扼杀幼儿创造潜能
在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环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音乐的带动下,教师反复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走路姿势和猎食姿态等,想要借此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整个过程都是幼儿在模仿教师的动作,而并非结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来做动作。艺术是开放的,艺术教育倡导人的灵魂自由,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并可以借助艺术手段表达出来。但就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来讲,许多教师习惯了灌输式教学,习惯了全部一样的标准化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成了机械的模仿训练,绘画教学成了生硬的临摹训练。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过于标准化带来的。因此,这种一味强调标准化的艺术教育,极大地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潜能,限制了他们的个性成长。
(二)强调结果化,忽视幼儿审美体验
在实际的幼儿艺术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给幼儿灌输艺术知识和技能,但却忽视了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和体验艺术的过程。比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先带幼儿们一起记歌词,然后由教师逐句教授幼儿学唱歌曲。每教完一句,教师就挑选几名幼儿唱,以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在学唱结束后,教师也会给一些表现优秀的幼儿以鼓励,随后整个活动结束。音乐是听觉艺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若是缺乏深刻感受,就无法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与乐趣。幼儿应该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感受节奏、体验乐趣、释放情感、享受艺术。但是艺术教育的结果化倾向却将艺术教育带向了形式主义的歧路,忽视了幼儿感受与体验艺术的过程,一味强调教学结果,使得幼儿变成了机械模仿者,不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过于封闭化,打破戏剧艺术完整性
由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所以幼儿艺术教育要注重综合艺术教育,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点。但在实际中幼儿艺术教育的封闭化却造成了幼儿艺术活动的单一,缺乏不同艺术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戏剧活动就是戏剧活动,美术活动就是美术活动,彼此泾渭分明,毫无联系。众所周知,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到之处,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比如音乐、美术和戏剧都具有节奏和韵律等。因此幼儿戏剧艺术教育要充分体现出戏剧艺术的包容性,推动不同形态的艺术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在戏剧艺术教育中接触了解其他门类的艺术,让他们获得更加多样的艺术体验。就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要求的,不同领域的内容要相互融合,站在不同的层面推动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戏剧艺术教育要充分体现出艺术的包容性、开放性与完整性,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幼儿园有效实施戏剧艺术教育的教学对策
(一)巧妙构思,提高幼儿戏剧艺术学习主动性
以儿童中心的教育理论观点来讲,幼儿园教育要在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下全面展开。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幼儿为根本出发点,挖掘设计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审美习惯的戏剧艺术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戏剧艺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幼儿思考、认识自我并加强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幼儿戏剧艺术的审美力与鉴赏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戏剧艺术教育活动时,一定要强调围绕幼儿兴趣去发展的特点,为幼儿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活动,采用生动形象、吸引力强的语言和动作,全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戏剧教育活动中,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当幼儿具备一定的戏剧知识基础时,教师就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获取丰富的戏剧体验。等幼儿具有一定的戏剧审美能力后,教师要注重创设一个立体化、全面化的感受情境,并配以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种类,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地对幼儿进行美感熏陶,拓展他们主动参与戏剧艺术教育活动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戏剧艺术创造力。因此,幼儿教师要巧妙构思,全面考虑幼儿的认知实际,挖掘设计符合幼儿实际需求的戏剧艺术活动,以提高幼儿对戏剧的艺术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二)加强互动,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
艺术氛围是主体心灵和客观对象相互交感而产生的,它属于艺术作品各种冲突和差异因素经过复杂的整合而形成的感应力集中表现,属于艺术魅力的具体外显形态。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是顺利开展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重要前提。我们营造的戏剧艺术氛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服务于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一种是幼儿自发地进行艺术欣赏。两者共同构成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整体氛围。具体而言,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让幼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获取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让幼儿在戏剧艺术教育的互动中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加深情感体验与感受,实现与戏剧艺术教育的有效互动,让他们充分领略到戏剧艺术的巨大魅力,强化他们的戏剧艺术认同感。由此可见,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浓厚艺术氛围的营造,所有的戏剧艺术教育活动都需要经过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来体验和感受,因此,我们要结合戏剧艺术规律和幼儿认知实际,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自由的戏剧艺术氛围,以提高戏剧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让幼儿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实现健康发展,激活幼儿思维,挖掘幼儿潜能,提高幼儿素养。
(三)加强拓展,将戏剧艺术融入幼儿生活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不仅要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而且要以幼儿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开展教学,为幼儿精心创设生活化戏剧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化情景中体验戏剧艺术的无限魅力。生活是幼儿实现成长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许多真实情景,会让幼儿调动并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现有知识体系。而所有幼儿都有追求美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针对地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戏剧情景,将戏剧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戏剧知识与技能。戏剧艺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融合,让幼儿学会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和美化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在戏剧艺术学习中加深生活感悟,丰富人生经验,感受生活乐趣。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幼儿园戏剧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融合,加强戏剧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掌握戏剧艺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力、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戏剧艺术凭借自身强大的艺术包容性,以及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在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力、欣赏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审美观,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本文在简要概述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实施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教学对策,以期为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教育 管理工作 对策
一、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
目前,随着媒体的大量曝光,幼儿园中的幼师打学生的事件屡有发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幼儿园中的学生属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好动的年龄,且心智和行为并不成熟,常常会犯错。然而,作为老师而言,因此而对幼儿施加身体上的伤害,这是绝对的错误,对幼儿的心灵和身体上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种事情的发生,完全是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问题,但幼儿园本身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
(二)医疗及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幼儿园内的食品质量问题状况也令人担忧。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条例,导致了很多利益熏心的不法商贩将劣质的食物和食材输送进食堂内,加上目前很多学校的食堂大都承包给个体商户进行经营,疏于管理或者同流合污,造成了中毒事件的发生。此外,医疗安全问题也是有幼儿园经常出现的问题。幼儿园内一般都有相关医疗医师,负责幼儿园学生的健康,当幼儿园内学生身体不适时,医师便会进行诊治并按情况采取吃药、打针或者转诊。但幼儿园有些医师并不太负责任,往往学生患病时,并不督促或监督学生按时吃药,耽误了学生的病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安保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血案频频发生,多是由于校外人员所致,是有准备有预谋的报复性作案。究其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了社会因素、家庭矛盾和其他原因,而幼儿园的儿童则成为了不幸的牺牲品,成为心理扭曲的报复分子的发泄对象。但是,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幼儿园本身,没有健全的安全保护体系,没有对儿童的人身安全做到严格的保护,学生的安全并不在于幼儿园内部,来自外界的不安因素同样需要幼儿园引以重视。
目前,我国已对幼儿园的安全保护工作做了统一的布置,在幼儿园的上下学期间安排了适量警力,用于保护幼儿园学生的人身安全,但作为幼儿园方面同样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幼儿园的安保工作。
二、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风险,完善安全体系,使幼儿园成为真正放心的儿童教育基地,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幼儿园各个环节安全措施的加强,以下是笔者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便是要加强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危险的时候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自救行动,联系相关的政府社会机构,这些老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进行渗入,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绘画课上,绘出警察叔叔的形象,并告诉学生在危险的时候可以拨打110,还有120、119等其他号码,可以结合这种方式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从而牢固他们的安全知识。
(二)构建安全体系,加强保护工作
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幼儿园方面需要加强安全保护工作,招用更多的安保工作人员,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同时,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征求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合作,比如联合当地派出所进行紧急状况的联动,并在校设立民警值班室,从而真正解决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
(三)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幼儿园保健室和幼儿园食堂,同样需要幼儿园方面进行认真的负责与监督,保证儿童的医疗安全及食品安全。由于儿童的身体状况同成年人相比较为脆弱,因此,当儿童患病时必须做到及时诊断,并监督儿童的用药,才能够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此外,关于幼儿园食堂,幼儿园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对餐具卫生、食品卫生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管理,控制集体中毒等事件的发生,并定期邀请卫生单位前来检验,确定食品卫生和用餐卫生。
(四)优化教育团队,杜绝教育暴力问题
幼儿园虐待问题慢慢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因此,幼儿园方面必须做好对幼儿园教育团队的管理和优化工作,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幼师招聘时,将幼师个人素质放在考核选拔第一位,幼师个人素质问题是导致虐待事件的关键。其次,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幼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素质的养成,转变幼师的不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再从根本上杜绝教育暴力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炳珍. 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 教育科研论坛, 2008 .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面临的预算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阶段特征的转变,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亟需做出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适应财务核算的新要求。
一、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存在问题
会计主体是指在会计上能独立的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单位,具备独立的资金和经营活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是依据1998年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分为的三大类,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个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涵盖三种不同形式的事业单位。另外,由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上已逐步的趋于企业化,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真实、可靠、完整的反应出这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因此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亟需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状况加以改革。2.会计目标存在问题
当前主流的会计目标有两种,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我国当前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是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主要用来出资方即政府对其经营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的监督,具体的讲,各类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接受政府财政拨款,同时向出资方即政府反映其履行职责状况。
3.会计核算内容问题会计核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科目不完整,不能及时的调整以核算业务扩展的需要,很多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不能在当前科目中合理的反应出来,致使很多资金、基金项目不能纳入统一核算;二是由于预算会计适用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就不能真实反映控制固定资产的净值,另外由于收付实现制导致已发生的负债不能在报表里反映,从而造成预算结余的虚增。
4.财务报告不完善问题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不能对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没有现金流量表和反映整体财务状况的合并报表,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没有披露出来。
二、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1.重新讨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当前事业单位根据拨款方式不同分类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前两种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会计的方式加以管理,而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其按照企业会计来管理,考虑到这种事业单位也存在社会公益性,应当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综合起来,制定一个适用于这种特殊的事业单位。
2.会计目标要逐步引入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的着重点在于不仅要对财政支持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还要向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相关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引入决策有用观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增强财务透明度,要向社会大众即纳税人提供包括预算执行和全面的财务信息等决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事业单位提高其工作效率。3.引入权责发生制,完善会计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在于其优越性,与收付实现制相比,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具体的讲,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收付实现制;对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并非全面的介入,而是在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以及报表的编制中落实。此外,会计科目的更新要跟上业务扩展的速度,及时的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4.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完整的财务报告应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现金流量信息、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的会计信息、其他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等。为了能完整的披露上述信息,建议财务报告制度应做出以下调整:一是增加现金流量表,不仅便于对现金的及时反映和管理,还能有效的对预算执行程加以监督;二是增加整体的合并报表,以此来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三是增加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披露,对重大事件的非财务信息加以说明;四是出具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一方面保证报告的可信力和透明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工作效率起到敦促作用。(作者单位:枣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王瑞雪 32
对现行预算会计的思考 孙艳红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财政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6 2 6 0 0 0)摘要: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虽然与原预算会计制度相比,会计核算体系更加系统,会计息更加具有可比性。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预算会计体系不能全真实的反映我国的资金运动以及无法提供完整的反映相关部门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体系,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起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使现行的预会计能更好地为行政管理和社会大众服务。本文在通过国外典型国家新的权责发生制改革过程及成效的基础上,指出了几点我国可以借的两国改革的经验。关键词:预算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b)-0178-01
【摘要】个人所得税作为财政工具,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一定的调节和平衡的作用,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实现公平分配,筹集财政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发现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存在一些缺陷,要通过改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不公 改革 对策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却无法兼顾公平。个人所得税,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等功能,亦随着我国经济而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税收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快速提高,但不得不认真思考,还是潜在一些问题,在飞速发展的经济脚步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有些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实行分类征收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减除规定、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实行分类课征制度,可以广泛采用源泉扣缴办法,还可以对不同所得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累进税率可以合理调节收入和分配,体现公平。比例税率体现效率,以实现普遍纳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根据各类个人所得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这两种税率运用于其中,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采用累进税率,实行量能负担;对劳务报酬所得等其他所得,采用比例税率,实行等比负担。
3、费用扣除额较宽我国采用费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方法减除费用。对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减除费用3500元,对劳务报酬、稿酬等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每次收入4000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对股息、红利、偶然所得等非劳动所得,计算纳税时不扣除费用。
4、费用扣除采用总额扣除法免去了对个人实际生活费用支出逐项计算的麻烦,而且,各种所得项目实行分类计算,各有明确的费用扣除规定,费用扣除项目及方法符合税制简便原则。
5、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方法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分别采取由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方法。对凡是可以在应税所得的支付环节扣缴个人所得税的,均由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有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
三、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1、分类所得税制是对同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按其所得的来源不同进行分类,并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规则不同税率的一种所得税征收模式。分类所得税制更适用于居民的收入方法比较单一且收入程度较低,征收管理效率较低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新行业不断出现,收入形式和收入种类越来越多
元化,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日趋复杂。分类所得税制也就难以掌握纳税人的总体收入和负担能力,相同收入额的纳税人会因为取得收入的类型不同,或起源于同类型但收入次数不同而承担不同税负。不同收入的纳税人,由于取得收入的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扣除数、税率、优惠政策,从而出现了高收入者税负轻、低收入者税负高的不公平现象。并且,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只对11类收入所得征收所得税,许多其他收入的管理空缺,目前也就个人收入除工资、薪金可以得到一定的监控外,其他收入甚至处于失控状态,许多隐形收入,灰色收入税务机关无法控制也控制不了,这就造成了个人所得税实际税源不清。
2、个人所得税在社会再分配中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有限,不能充分体现公平税负,合理税负的原则。虽说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7.7﹪,城市家庭为57.5﹪,2008年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为35.8﹪.按照联合国组织规定“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的恩格尔系数标准,意味着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根据数据显示,显而易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贫富分化严重。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2.36:1,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3.33: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据世行2008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一般情况下,基尼系数处于0—1之间,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财税角度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现行税制不完善导致税收杠杆不能充分发挥调控作用。(1)税收负担不合理,虽然2011年对工资薪金所得修改成了七级超额累计税率,但税率最高边际税率达45﹪,在这种高边际税率、多档次累进税率结构中,一些级次的税率形同虚设,并无实际意义,这就与简化税率结构、降低税收负担的所得税改革趋势不相适应。普通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收依然占总收入的比重较高,目前来自工薪阶层的税收收入占我国个人所得税收的40﹪,对于广大没有多少避税能力的工薪阶层实在有悖公平原理。而对股息、红利所得则采取20﹪的比例税率,进一步造成实际税负的不公。(2)征税范围不公平,对高收入阶层缺乏基本的调节和监控手段,中低收入工薪阶层不是个人所得税要调节的对象,却成为了征税主体。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规定:对非独立劳动所得(工资、薪金)按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独立劳动所得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对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可以实现加成征收;对经营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按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资本所得及其他证券交易所得和保险业带有投资、分红性质的险种的投资分红所得不征税,而对于农民工薪阶层几分几毛的利息所得却要征税,这样的税收制度难以达到公平原则。
四、提出针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对策
1、建立新的所得税税制模式,根据个人所得税的三种模式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将现行的分类征收模式改为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税制。实行混合所得税,应在继续普遍实行源泉扣缴的基础上,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列入综合项目
征税,实行综合申报征收;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继续实行分类征收。因此,未来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应以综合为主、分类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
2、改革个人所得税税率体系,降低高端的边际税率,减少累进级次。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实际上35﹪以上的税率基本没有适用的纳税人,而对中等收入的税负显得过高,难以实现税收公平原则。应将税率级次减少,超额累进可减少到3—5级,将最高边际税率降至30﹪—35﹪,在此基础上拉大级距。对于工薪阶层的低收入者,通过适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减轻税收负担,体现对低收入者免税,对中等收入者轻税,对高等收入者适度重税的原则,与国际上的“宽税基,低税率,少级距”相接轨,最终缩小贫富差距。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废止了2002年以来实行的“年底双薪单独计税”的计税方法,即个人取得的多出来的一个月工资将不再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此举实现了对工薪高的的个人提高了税率,体现了征税公平原则。
3、适时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把个人所得税纳入中央体系,符合税制演变的总体趋势,这样既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又有利于有效地遏制偷漏税行为的发生,可以更好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发挥个人所得税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在当前个人所得税是地方税重要来源的情况下,将其纳入中央税,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要考虑对地方政府收入的影响。可在目前个人所得税属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央分享收入的比重。个人所得税应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及地方转移支付。
参考文献
1、周子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证券时报》2009-9-242、谢一颗《探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02期
3、张丽《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商品与质量》2012年第S2期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我国现阶段,随着中国教育的飞跃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前几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慢慢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就业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压力,甚至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未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必将影响他们作用的积极发挥。因此,我国高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政策调节,缓解就业形势,已是势所必然,政府在其中也起到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都是通过国家计划部门的安排进行就业的,虽然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权小,但毕业生至少可以获得就业的保障,不用担心工作或就业问题。
序论………………………………………………………
【主要内容】面对前几年的金融危机,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慢慢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全面的去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清楚它的表现形式,分析它的成因,这是我们必须去了解的问题。然后,作为我国的行政机构的政府也必须了解整个社会的基本状况,从而更好的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府作用、表现
社会在发展,世界正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光飞速流转,当代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是中国教育的飞跃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的政府必须在相当程度上引起重视。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一、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成人教育具有成人性。首先成人是区分与接受正规教育的青少年,成人准备进入工作岗位或者已经处在某工作岗位上,能够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能够担任权利和义务[2]。其次,成人对于教育具有紧迫感,为了让自己的学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岗位的需求,成人教育的对象不得不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克服困难,以期早日达成学习目标。再次,成人对于教育具有针对性,成人教育的对象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其接收的教育也是针对自身岗位的。第四,成人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成人自控能力较强,对知识理解及应用能力较高,学习目标明确。
第二,成人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社会性。正规教育具有明显的学术性,而成人教育教育目标其社会性较高[3]。成人教育主要面向生活实际问题,多传授学员职业技能,教育对象也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育性质具有高效性、终身性,教学内容投入后即可产出,学员掌握后就可以实际应用。
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成人教育对象心理成熟,需要具有多样性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等各种启发式教学方式,还可以模拟现场实际演练。办学地点和时间也不统一。
第四,教育管理协调性。成人教育与用人单位等有着充分协调,保证教育具有针对性,教育后学员达标后可以直接指派到工作单位。成人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衍生,必须要和基础教育单位做好联系,挖掘学员的潜在素质。成人教育要和社会做好协调,利用好社会资源,争取社会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二、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成人教育目的不明确。成人教育因为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教育补偿型、能力提升型及技能学习型,所以其培养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具体课程也要有所改变,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但是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在教育模式上还不具有针对性,一味按照普通教育的教育模式,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具有统一性,这就导致了成人教育难以直接有效满足学员需求。其性质发生了改变,只是一种学历教育的成人化。
2.成人教育缺乏合理的资源配置。我国教育机构将教育资源大多放置在学历教育上,对于成人教育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成人教育不具有正规性和保障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人教育的发展。我国在进行教育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将重心放在能够取得经济效益的领域,对于能够改善人口质量的教育目前还没引起重视,主要表现为经济投入不够,没有对成人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引起重视。
3.没有完善的制度。第一,国家没有将成人教育视为正规教育体系,其权利和义务没有得以明确。第二,这种非正规教育缺乏有效认证制度。第三,成人教育没有得到重视,缺乏专业教材和课程,师资和设备不足,行政不自主,经费预算欠缺,成人辅导措施不够。种种因素限制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三、发展成人教育的对策
1.明确成人教育目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要有生产经营服务观念,以能力培养为主,讲究质量效益,要有面向未来的竞争意识,要改变依靠自身力量的办学方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应用手段争取政府和媒体的支持,从而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也可以办到。成人教育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从实际出发,立足市场需求,落实劳动预备、资格认证工作,培训要有程序化,提升学员技术素质,建设好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企业和社会,改善全民整体素质。
2.政府要加大资源支持。政府要加大对成人教育的三大支撑。第一,政府要对成人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政府要对成人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动员教育培训机构开创成人教育工作,鼓励各社区开办能够带来就业服务的社区培训基地,为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提供薪资保证,保证成人教育的稳定发展。第三,做好环境支持,政府要为成人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做好政策引导。各地政府要组建起成人教育结构体系,层次要有多样性,无论是立足学历和非学历,还是面向各类人群,保证成人教育结构的体系化。打开框架的束缚,满足学员求学和技能需求的需要。鼓励成人教育采用全面化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要新颖,要有广度和深度,兼顾能力和知识,学习和提升共行。教材要面向市场,面向学员需求,不断做好教材的调整工作。可以借鉴国外成人教育的相关课程,引进先进教材。政府要经常指导成人教育开展工作,鼓励成人教育坚持灵活开放,立足于实际。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有利于提高成人素质的有效方法,例如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等。充分应用多媒体资源,使用远程广域通讯技术,保证个别化学习的需要。
4.教学管理制度化。针对没有完善的管理问题,可以在管理方法上采用集中和分散管理相结合、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方式,形成政府控制下的自主办学体制。做好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素质专业化,不仅要有专业资格水平,还要有专业的知识,强大的技能。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有有效的管理能力。重视成人教育的人力资源这一领域,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建立灵活的人事制度,保证管理队伍具有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的确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从自身而言,教育目标不明确,从外界来说,得不到资源、政策及制度上的支持。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获取政府等力量的帮助,让教学活动、目标体系等具有灵活性,从而促进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裕林.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06:90-91.
[2]杨杰.我国成人教育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0,03:149-151+139.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发展与应用的黄金时期。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既可以促进其认知、交际、智力、语言的发展,又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熟。可以说,学前期的语言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及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低幼龄儿童语言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1、低幼龄儿童在学习语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就是他们善于模仿,归根到底就是好奇心在促动他们的认知行为。在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培养孩子的正确发音,注意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发音标准清晰的语言,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
2、常用的口语表述与书面表述应相互补充。当学龄幼儿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就因地制宜地教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将事物表述出来。
3、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全面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低学龄儿童在经过口语化的语言教育后,通过模拟教育环境,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式阐述事物,在学到新的知识的同时,会深刻地根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因而,牢固地掌握这门叫“语言”的艺术。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缺乏针对性,难以凸显幼儿发展特点。目标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起着统帅、纲领性的作用。但在部分幼儿园,有些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虽然对大纲内容进行积极内化,却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总体水平进行目标的适宜调整及二次设计,即未能形成生成性目标,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有时过多过难,幼儿回答积极性不高,出现低效教学的现象。
2、内容远离生活,难以体现幼儿兴趣需要。教学要能适合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要有益于儿童发展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言能力。而在幼儿园实际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只从故事篇幅、时长上做出考虑,而未能斟酌内容的文化背景、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和语言习得水平,这种不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致使儿童无法理解,耳听得多理解少,使得有效教学大打折扣。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以讲述童话故事书或观看幼儿影片来指导教学,教师自身讲述技巧性的缺乏,以及讲述过程中有效提问过少,导致幼儿经常只能用“是”或“不是”或者“不知道”的无效答案来回应。
3、组织形式集体化,难以反馈幼儿实际情况。首先,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强调“灌输”故事,单单采取叙述的方式教学,却没有在讲述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思考空间,让幼儿自主创新的构建故事情节。其次,语言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是单向“输出”。幼儿的听话、阅读的印入性语言来自教师单方的授受,语言教学活动表现为教师主导刺激幼儿听故事,一对多的形式让幼儿缺乏交流回应。在集体活动时,幼儿常以群体形象与教师互动,教师精力、教学时长有限,只能在交流过程中对部分幼儿做过多沟通,而其他幼儿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教学整体效果有效性低。
4、评价结果局限化,难以昭示幼儿全面特征。幼儿园语言教育评价需要教师客观对待,要对教学整个环节、幼儿实际发展状况做出科学衡量、判断。很多教师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时,针对活动内容本身进行评价过多,而对于活动结束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清,没有依据客观的幼儿发展水平及语言上的最近发展区规律进行评价,造成主要从教师主体出发评判教学效果,渠道缺乏变通性,局限化。
三、解决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创设语言运用的宽松的心理氛围。宽松的心理氛围是幼儿敢于表达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在课堂中应不怕幼儿说错话,在幼儿说话过程当中不要为了纠正语言而打断幼儿的话,教师要允许幼儿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在孩子愿意表达的时候,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表现出倾听的兴趣,完全有可能再次激发幼儿说的可能。幼儿间存在着认知、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接纳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光要提供交流的机会,成为交流的对象,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还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特殊的鼓励。
2、布置多彩的墙壁,引发幼儿“对话”。兴趣与需要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动力。新《纲要》强调了幼儿园的空间、设施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在墙壁上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逐步引导幼儿的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我们常常把墙壁的环境布置得高高的,幼儿不仅要仰视,而且看得非常吃力,没有与墙壁达到互动的关系。为了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墙壁之间发生积极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墙壁,我们必须将所有的墙壁布置与幼儿的视线平行,成为真正的应答环境。
3、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比如,小班可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在选择内容方面一定要适合幼儿,这样才能让他们有能力去尝试“说”,让他们的说话有所进步。
4、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幼儿彼此之间的交谈,不仅是他们交换意见的方法,也是他们语言能力增强的途径。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帮助他们将想法转化成词句,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间的交谈,努力避免自己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余永珍.如何帮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J].教育导刊.2002,(Z1).
[2] 邓小敏.谈幼儿语言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策略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在不断改革的同时,国家 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等措施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供给稳步上升。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满足城市工业与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 响,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而且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人口开始在产业和地域间转移,市场开始配置劳动力资源,非农业收入的增长成为 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费,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
二、中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问题
1、深化改革受到阻碍
由于思想和理解的偏差,在对待深化农村改革的问题上,必然存在着认识上的模糊或者错误。其表现总结为三点,一是不必改。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技术落后,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深化改革上。二是不愿改。改革势必会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而不愿改。三是不敢改。害怕改革会破坏农村出现的稳定局面。
2、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也有中央宏观上的政策作指导,但各地在如何进行调整的具体措施上却产生了问题。有的地方不知从何下手,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的地方盲目仿效别人的做法,致使地区间产业、产品结构产生了新的趋同。这次农业结构调整不同于以往,它不仅涉及农业本身,而且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对其要求更高,因而难度更大。
3、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1)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村广大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激励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低,没有取得较高的成就。
3)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干部管理呈现反金字塔形,呈头重脚轻之势,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朽现象严重。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这样便加了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水、电、通讯网络是农村农民生活的物质保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道路交通的不完善。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刑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5.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1)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2)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具有强大的潜在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3)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农村民营企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实现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只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低。
4)农村市场不规范。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场所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商品流通量低。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仍不健全。
5)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此况,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关于中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所呈现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1、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摘 要:西部大开发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包括放弃紧缩政策,启动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利用新的政策机遇,解决国有企业历史负担等问题。
关键词:西部开发;启动需求;结构调整;新兴产业;政策机遇
一、放弃紧缩政策,启动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从1996年开始,我国经济基本上是低速增长,如果继续这样低速下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国要大规模地启动经济。这次我们讲启动经济,其核心是解决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因为从1996年以后,我国经济从宏观上讲已经进入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时期。当时就有人主张应该放弃紧缩政策,实行启动经济、启动需求的新政策。
(一)选准投资方向,加大投资力度
因为总需求中的50%左右是投资需求,投资需求起不来,整个需求就不会起来。原来我们定的投资方向,就是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投资方向,这四个方向是:(1)技术改造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口子很宽,今年基本上都是贴息贷款。只要符合国家计委提出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全面放开的。(2)环境投资。今年的环境投资预算做得比较大,是建国以来投资最多的一年。(3)农村的城市化。海外经济学家到中国来考察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实际是很穷的,为什么东西多得卖不掉?他们考察的结果是中国的农村比重太大,最后得出个没有中国农村的城市化,中国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结论。因而这次我们讲启动需求,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启动农村的城市化建设。(4)西部开发。实际上,这次西部开发的直接原因就是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从1995年之后,西部的市场需求一直往下掉,这么大的西部没有市场需求,那么整个市场需求当然起不来。为了启动需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开发西部。
要使西部的需求增长起来,一是国家要加大投资,二是要吸引东部资金和外资进入西部。就吸引外资和东部资金来看,制定一项政策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就是东部不能干的事可以在西部干。比如说,现在东部的股票交易所有两个,能否在西部再搞一个1000万股以上的交易所;同时银行体系能不能在西部作为改革试验重点,促进非国有银行在西部的发展。如果这些确定了,那么资金肯定会过来。这就是说,这次西部开发不是为了解决开发西部资源的问题,而主要是让它的需求尽快增长起来。所以西部开发也成了我们今年投资的重要方向之
一。这五个投资方向恰恰是我们国家供给方面的短缺,故我们投资下去之后,只能拉动需求,而不会造成供给的过大或不成比例。
(二)调整消费政策,启动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我们的最终需求,消费需求起不来,整个需求也就起不来。在启动消费需求上要搞好六个调整:
1. 调整消费观念。媒体要改变在消费观念上作宣传的内容。过去我们宣传的是勒紧裤带过紧日子,到节假日我们又要讲勤俭节约过一个节日;现在我们的口号变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节假日又推出新鲜的假日经济,如去年国庆节放假7天,结果大城市的消费几乎翻了一番。原来我们讲勤俭办喜事,提倡集体结婚;现在提倡结婚的个性化。这就是说,要把原来的消费观念适当调整到现代的消费观念上来。
2. 调整消费方式。从消费资金来源上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入性消费,即自己赚钱来消费;另一类是信贷性消费,即借钱消费。这两种消费在人们的消费结构中应该成比例,而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性消费比重太大,信贷性消费几乎没有。不启动信贷性消费这个方式不行。现在,我们实际已进入第三次消费的升级换代时期,也就是私人住房、私人小轿车、私人现代通讯设施时期,其支付量很大。如果仅靠个人去赚钱消费,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消费能力,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生产能力都已经开始接近世界水平,但我们消费不起,国家也就无法发展,因而要加大消费信贷的比重。过去我们批资本主义时,有一条就是腐朽性问题,腐朽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银行的债务人。我们国家谁都不欠银行的钱,但结果却发现是我们错了。人家欠银行的钱有好房子住,有好车开;我们不欠银行的钱,既没房子住,也没车开。看来不是什么腐朽性问题,恐怕是我们操作上不太现代化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加大一点调整。实际上,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靠信贷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3. 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现在我们大家之所以不敢消费,是因为有后顾之忧。我们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大家赚了钱都要储蓄。为此,今年中央决定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且政策力度很大。比如说国家已经同意国有企业可出卖自己的资产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口子放得很开,目的在于能够使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消费能够有所回升。
4. 价格政策。过去我们一直实行降价的政策,好像经济学早有一个规律,价格越低,大家越有钱消费。但是结果发现,中国人有个特点,他(她)属于买高不买低的一个阶层,越降价大家越不买。所以2000年价格政策的调整就是提价。首先从国家掌握的那些公共产品开始,最后到一般的加工工业产品,价格都要陆续反弹。反弹的目的是想启动消费。
5. 存款利率。现在有几种观点,如有的人说,为了启动消费应继续降息,理由是我们的年存款真实利率还有6%。我是不太主张今年再降息,因为降息的结果对老百姓消费作用并不大。中国的老百姓存钱,主要是为了社会保障,而不是什么投资问题。我主张现在可以借这个机会放开利率,走利率市场化的路子。
6. 收入政策。收入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就是应普遍提高收入,今年提高的幅度还要大一点,而且全社会受益的幅度也要大一点。
(三)增加货币供应量,变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就是从过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其意义非常大。原来我们为了扩大投资,启动需求,用的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很难启动我们的经济。是不是该适当动用货币政策呢?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让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个政策一经提出便有人提出质疑:如果这个政策出台后达不到效果,反而把中国的通胀搞上去了,谁负责任?尤其是出现了滞胀怎么办?争论很大。我是这个政策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从1999年年初我就极力呼吁,仅靠财政政策不行,要考虑到动用货币政策。我之所以这样主张有三大理由:
第一个理由,我们原来有一个观念,增加货币供应量就必然会产生通胀增加,这个理论我觉得要适当修改。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是不是会增加通胀,关键是看生产供给的能力怎样,如果生产供给能力的潜力很大,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只会拉动需求增长,需求增长又会拉动生产增长,而不会拉动通胀增长。况且我们现在的通胀率还很低,3%都不到。通货膨胀率不是越低越好,当然也不主张越高越好。现在我们通胀率低的结果是,物价连续25个月下降,下降的结果是企业没有投资机会,没有商业机会,当然也就没有投资需求;老百姓没有就业机会,没有收入增加机会,消费需求也就起不来。所以10年前我就主张中国的通胀率最高不要超过两位数,也就是10%,但是最低绝不能低于5%。最近我计算了一下,我国通胀率从7%往下掉,每降一个百分点,就增加近300万的下岗失业人员,结果是通胀率低了,但大规模的下岗失业人员产生了。现在中国正是动用这个政策的好时机。如果现在我们是通货膨胀,这个政策就不能用,现在恰恰是通货紧缩,正是动用这个政策的好时机,这也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我们常讲实际上现在有两难选择:一个是通胀,一个是失业。从目前中国经济状况来看,实际通胀或失业都不好,但问题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中作出一个适当的选择。那么选择什么呢?我的看法是宁可选择一个适度通胀,也决不能选择失业。原因很简单,中国人承受不了这种失业,但对适度的通胀可以接受。因为中国人有个很重要的特性,他是否安分倒不仅仅是看自己利益受多少损失,而主要是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其利益有无受损;如果大家利益都受损失,他心理就比较平衡,一般都比较安分,这次降息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对此无所谓,反正对我降,对大家都降,心理比较平衡,尤其是有钱人降得更多,他心理更平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正是我们动用货币政策的好时机。货币量增加,通胀即使是反弹点,问题也不大,但是失业下岗决不能再增加了,再增加就会出问题。因为失业下岗刚好打破人们之间的心理平衡。
正因为这三个理由,所以我极力主张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只有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政策才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财政政策如果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今年我们启动需求的政策就要泡汤。
二、关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今年为了启动市场需求,也就是为了启动整个经济,我国不仅在总量上需要解决一个需求不足的问题,还要解决一个供给适应需求的问题。为适应这次经济的启动,西部应该有所动作,寻找到自己的投资方向,利用这次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机遇,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一)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这次我们调整结构,大致上是两个方面的战略选择。由于传统产业普遍过剩,所以有人提出放弃传统产业,我是坚决反对这种提法的。中国人不能放弃传统产业,有三条理由:第一,中国人多。这么多人不发展传统产业是不行的。第二,中国现在很穷,大家没有房子,没有车子,实际上对传统产业的需求量很大。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我们不应该放弃它。第三,这次西方国家已经把传统产业向中国转移,这对我国来讲是个机遇。我们的劳动力比较便宜,是重要优势之一。从这三个理由来看,我们不能放弃传统产业,但是我们的传统产业确实过剩,怎么办?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用技术改造更新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的产品能够升级换代,这样既可解决过剩的问题,同时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国家的纺织业全面过剩,但却有32种纺织品生产不出来,要靠进口,因为技术水平不行,所以才导致目前似乎的过剩。核心问题,就是要用更新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结构调整的另一战略选择。所谓新兴产业主要指三个方面:(1)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在政策上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要解决产业的融资问题。产业的融资有两个特征:一个叫高风险投资,另一个叫战略性投资。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适应不了它,只有资本市场,也就是股市以及各种基金才能适应。因为资本市场在融资方面的两个特征和高新技术产业对融资的要求刚好吻合,所以世界各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式都是靠资本市场,而不是靠银行的间接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发展,没有资本市场是不可能有所谓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第二个是要解决人力资本的问题。技术创新者不是一般的人,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指所有的人;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两种人,一种是技术创新者,一种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把技术创新者当作人力资本设计到产权结构中去,只有这样,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发展。很可惜,我们现在连他们是人力资本都不太承认。比如说中关村,它是一个技术创新者致富的摇篮,摇出了多少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但是中关村以前摇不出,因为没有像样的大企业。中关村的企业之所以都是长不大的小老树,就是因为没有把技术创新者当作人力资本设计到它的产权制度中去。如果这两个问题能解决,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生命生物工程产业。生命生物工程产业是个很宽泛的产业,凡是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人的青春常驻、有利于人的生命延长的产业,统统叫生命生物工程产业;它包括保健药,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化妆品等等,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人富起来之后,命就比较贵了,对保健品、化妆品的需求量就急剧扩大。去年我国资本回报率高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保健药,一个是化妆品,反映出这个产业在中国已经作为新兴产业得以发展。我国农业的出路在哪里?我看可以考虑一个方向,那就是有些农业产品能不能向生命生物工程靠拢。如山东作为农业大省,这两年粮食产量是下降的,但是效益却在逐年提高,原因之一就是它选准了农业向生命生物工程靠拢的产业。
(3)精神产品产业。人的消费分两大类,一类叫物质产品享受,一类叫精神产品享受。人们富裕起来之后,对物质产品享受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说粮食,一天恐怕吃上一斤多就够了;吃龙虾,一周最多吃两次,吃多了容易得脂肪肝。但是,精神产品享受的需求,其弹性要比物质产品享受高得多。我们过去把精神产品都当作上层建筑,不当作产业来对待,而现在我们有三亿多人进入小康,当这种需求逐步加大之后,我们还当作上层建筑已满足不了需求。所谓的精神产品产业也很宽泛,包括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等。去年我们在这方面提了两个口号:一个叫教育产业化,另一个叫旅游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决不是什么交学费的问题,教育产业化是号召要产生一大批教育投资家。只有国家投资,没有产业运作,教育投资家就产生不出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所以每年定一个上大学的分数线,好像那个分数线就是人的智力标准。实际上分数线不是人的智力标准,而是国家能养多少大学生的标准。由
于我们养不起那么多的大学生,别人养得起,所以大规模的高中生海外求学。我们国家是需求严重不足的,结果又把钱拿到海外去花费,给人家造市场,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产业化。关于旅游产业化问题。例如北京到海南,来回差不多要4000元钱。有4000元钱可以到新、马、泰跑一趟,何必到海南去。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产业化。如果产业化了,机票非常便宜,但其他的收费可以提高,收来的钱用以弥补航空公司的损失,这就叫产业化。但是,我们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结果旅游发展不起来。搞不好,一旦我们加入WTO,外国人会承包我们的旅游业。所以,从结构调整来看,就是两句话:对于传统产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然后大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关于利用新的政策机遇,解决国有企业历史负担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要解决四大历史负担:第一个历史负担就是债务问题。我国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太重,解决债务问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债转股,解决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另一个是冲销呆坏帐,解决坏帐太多的问题。第二个历史负担就是富裕人员太多。怎么办?减员增效,把人员裁减下来,效益就能提高。但问题是搞了几年发现,我们无法把人员从名册上取消掉,不干活可以,在家呆着有钱发也可以,但要取消掉绝对不行。第三个负担是退休金问题。按道理讲,退休金不应该是企业的负担,因为退休金就是职工能劳动时的积累。现在不能劳动了,就该发给退休金。但问题是,我们过去给大家的除了工资,连简单再生产的权利都没有,全部上缴国家。现在国家有困难,所以实行了一项制度改革,企业自己解决自己的退休金问题。企业怎么解决呢?由于不准冲销税利,只有打入生产成本,这样一来,国有企业根本没有竞争力。有个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1300名,在职人员1200名,退休人员超过在职人员,这样的企业怎能发展!最近我得知,再过5年,我国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通通超过在职人员,如果退休金没有着落,那是不得了的事情。第四个历史负担就是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企业办学校,办医院,我们怎么能和国外企业竞争,人家是不办社会的企业,我们是办社会的企业,哪里有竞争力!
【关键词】体育文化;问题;应对策略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产物。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肤色和信仰的数以万计的人民在生活方式和观念方面收到体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促进社会和谐及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方面,体育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和体育价值观的深刻体现,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
一、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大众对体育文化普遍认识不足
我国公民现如今的体育文化观念不是很强,许多人认为体育文化是自己生活之外的事情,同自己无关,认为这种文化是职业体育工作者的工作文化或体育爱好者的文化。
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文化内容,体育文化的核心就是运动和健康。作为一种文化内容,它鼓励全民运动,鼓励人们追求健康和快乐的生活。作为一种文化追求,体育文化应被局限于体育爱好者这一个群体,而应该成为全民的文化追求,体育教学部门和文化部门是目前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倡导方,我国现在的体育文化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未能普及到大众的生活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众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2.缺乏强有力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目前我国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所缺乏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也不够活跃和积极。总体上来看,这同我国的体育文化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体育文化机构自身来讲,它在组织和开展优秀的体育文化时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而公众对于这些活动也缺乏积极参与的态度。我国的体育文化在我国举办奥运会之前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我国的体育文化被很好的调动和组织起来,尤其表现在全民体育文化方面。但是,奥运会之后,这段高潮并为持续下来,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3.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参与不足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在宣传和参与方面的不足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体现如下:
一是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文化的传播是体育文化传播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目前,体育文化传播方面地域差异较大,这于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地地区的发展状况是相符合的。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体育文化发展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或处于空白状态。
二是体育活动的参与,即使一些地区的体育文化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也不能保证民间有足够的参与,因为对于大众而言,他们无法将体育文化融入到自己相关的体育活动中去,体育文化的发展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二、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1.改变体育文化观念,倡导全民体育健身文化
首先要改进全民的体育文化观念,鼓励大众接受和认可体育活动,这就需要对全民体育健身文化进行倡导。全民健身文化的倡导和培养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增强大众对于体育健身文化的参与热情,这可以保障活动方组织的体育文化活动能得到充分的参与。城市应该成为体育健身文化倡导的起点,通过社区体育和文化管理部门逐渐加以展开,最终通过全民体育健身意识的普及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
2.完善体育文化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活动
体育文化要想发展,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管理至关重要,政府在开展工作前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和管理相关工作,将各部门的关系协调好,同时对各方资源加以利用,保证体育文化的发展井然有序。
对于体育事业中体育文化所占的重要地位,体育管理部门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应尽快将各级专门的体育文化管理机构进行组建并完善。同时,根据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切实将体育文化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鼓励各种类型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这些活动可以对城市社区和高校加以利用,如在高校组织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城市社区开展一些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的体育文化活动等,推动我国体育文化活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强化体育文化宣传与传播,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形式表现为身心并兼、内外兼修、传统养生,和谐、正心、修身、养生等是其价值取向的主要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相比,人们对体育强身健体的文化认同都更为强烈,这是西方体育文化所不具有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所具备的一个独特的吸引力优势。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廉价性、平民性和草根性的特点,对于正努力向小康社会迈进的中国人民来讲,这种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满足既可以提供娱乐和健康,又可以让人民消费的起的廉价体育要求。
同时,借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体育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对传统体育的娱乐和健身价值进行大力开发,立足国内多开展一些民间体育运动,如太极拳、赛龙舟、舞狮、舞龙、扭秧歌、踢毽子等。这些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建设中体育文化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新形势下,体育文化发展必须正视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育文化营造、环境支持、管理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综合着力,提升全民的体育运动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浓郁的体育文化,这既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提升全面身体素质的有力举措。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探讨体育文化发展相关问题仍将是热点课题。
参考文献:
[1]金成全.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5:116-117
[2]汪全先,商汝松,李乃琼.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3,03:112-116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推荐阅读: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09-24
浅析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完善对策06-05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问题研究07-02
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12-20
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11-22
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0-31
浅析当前检察机关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2-02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11-17
当前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28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