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提高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改进及过程优化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球性传统产能过剩、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或地区都确立了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水平人才为驱动,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重要主导战略,为此,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质量自然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形成了欧洲大陆模式、英联邦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等质量保障模式,然而,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诉求,提高质量是所有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永恒主题。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迅速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在数量与质量间的博弈也随之开始。实践证明,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并没有直接引发质量的提高,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和提升教育质量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研究课题,更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实践方法问题。为此,本研究选取了6所省属工科高校作为样本,对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监控运行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对调研资料及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围绕省属工科高校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教学质量监控过程、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所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选题依据进行了阐释;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进行了逐一说明。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解读”。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系统科学的控制理论”给予了系统介绍和解读,同时建构了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客体、目的、标准、方法、制度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第三部分为第三章“发达国家可比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色及实践启示”。为比较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教学质量监控情况,以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发达国家的可比高校作为参照对象,深入研究了其可比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色及运行状况,通过梳理与扬弃,为我国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寻求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第四部分为第四章“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监控过程的现状分析”、第五章“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进”及第六章“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优化”。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选取6所有一定代表性的省属工科高校,对其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特色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监控评价标准、运行方式及现存问题等方面,对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系统剖析,提出了改进策略。论述了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优化的原则、措施及效果。第五部分为第七章“结论”。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于规范和保障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具有积极的实践应用价值;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优化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冗余程序,强化和细化重要的环节及过程,使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科学、规范、有序,有利于提高监控的信度和效度;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已成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但研究向度仍以宏观为主,针对某个层次的分类研究、特别是微观层面的研究尚显不足;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具体问题,需要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科学的建构方法加以修正或重构;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更要契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运行要系统依托“管、办、评”分离大环境,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和建立外部审计制度;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有很大的改进与完善空间,还需要从更广泛的层面、用更独特的视角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创新工作。综上所述,本研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原则,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的理念和方法,在研究借鉴国外可比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色及实践做法的基础上,从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问题成因、改进监控体系、优化监控过程,确立了以“完善体系、细化标准、多元协同、优化过程”为手段,以“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对接创新、促进发展”为目的的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理念和方法路径。

关键词:省属工科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改进与优化

学科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1.4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1.3.1 主要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省属工科高校

2.1.2 教学质量监控

2.1.3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4 教学质量监控过程

2.1.5 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

2.1.6 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优化

2.2 相关理论及其对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对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2.2.3 系统科学理论及其对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2.2.4 理论分析框架

第3章 发达国家可比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色及实践启示

3.1 美国州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色及实践启示

3.1.1 美国州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色

3.1.2 美国州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实践的启示

3.2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色及实践启示

3.2.1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色

3.2.2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践的启示

3.3 德国应用科技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色及实践启示

3.3.1 德国应用科技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色

3.3.2 德国应用科技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实践的启示

第4章 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监控过程的现状分析

4.1 调研过程及现状梳理

4.1.1 问卷设计及调研准备

4.1.2 样本选取及调研过程

4.1.3 体系建设及运行现状

4.2 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2.1 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2.2 监控要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3 监控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3.1 综合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3.2 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5章 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进

5.1 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多元化

5.1.1 自觉接受政府主体的宏观调控

5.1.2 健全高校内部主体监控网络系统

5.1.3 主动争取社会主体的协同监控

5.2 拓展教学质量监控客体的外延

5.2.1 监控对象外延的拓展

5.2.2 监控内容外延的拓展

5.3 延伸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

5.3.1 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5.3.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5.3.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5.3.4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5.4 细化教学质量监控标准

5.4.1 明确监控目标

5.4.2 细化监控标准

5.5 运用现代化教学质量监控技术方法

5.5.1 运用现代化监控技术

5.5.2 选取科学的监控方法

5.5.3 利用现代化监控手段

5.5.4 抓实抓严反馈整改

5.6 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5.6.1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5.6.2 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全覆盖

第6章 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优化

6.1 优化的目的

6.1.1 保证“全员、全程、全面”参与监控的常态化

6.1.2 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6.1.3 保证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6.2 优化的原则

6.2.1 人本性原则

6.2.2 导向性原则

6.2.3 发展性原则

6.2.4 系统性原则

6.2.5 科学性原则

6.2.6 可行性原则

6.2.7 全员性原则

6.2.8 全程性原则

6.3 优化的措施

6.3.1 优化监控流程

6.3.2 有效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

6.3.3 系统依托“管、办、评”分离大环境

6.3.4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6.3.5 建立外部审计制度

6.4 预期效果

6.4.1 使“闭环式”教学组织控制系统更加完善

6.4.2 使各监控维度变量更加细化

6.4.3 使监控导向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6.4.4 使评价标准具有更高的区分度

6.4.5 使监控方法更加科学适切

6.4.6 使监控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更加有效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教学质量监控研究目前仍以宏观为主微观研究尚显不足

7.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进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7.1.3 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优化有利于提高监控的信度和效度

7.1.4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存一定的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加以修正

7.1.5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要契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特色

7.1.6 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优化需要系统依托“管、办、评”分离大环境

7.2 不足与展望

7.2.1 存在的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上一篇:大学生精准扶贫论文提纲下一篇:网上教学实践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