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共9篇)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篇1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的培养上不断加强其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上,应有自身的特色,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专研各类教学方法。

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才能像许多优秀教师一样潜下心来育人。

要给学生灌输广博的知识,老师自己首先要博学多思。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放,虽然短短几十分钟,可课堂上已不再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书本上仅有的一点知识,远远不够,新教材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如果作为老师,自身没有渊博的知识,何以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呢?只有刻苦钻研、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作为一名教师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需要帮助学生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丰富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主动思考。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协调、学会合作、学会领导、学会服从、学会与人相处等等。

(二)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老师,要拥有高尚的品德,不爱慕虚荣,用真爱和责任去教育学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三)要对学生有拳拳爱心。

年轻的学子来到学校,是抱着对学校、老师的信任而来,并且意味着选择了一条生活道路。这短短的几年是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光,他们的信念、理想、价值观等等都会在这个阶段成形。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他们感受到“爱”,因为我相信“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同时,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形成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增加学生的兴趣。不过于看重学生成绩,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四)要有严谨的学术精神。

学术严谨不仅是一种治学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术严谨不仅包括诚实、不虚伪矫饰,也包括对自己学术道路的严谨安排、要求,即怀着一颗清贫乐道之心钻研学术,排除杂念,摒弃浮躁,真正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

高职教育应该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篇2

大赛历时八个多月, 共吸引全国27个省 (区、市) 、749所高校、4329名教师报名参赛。大赛围绕《创业教学大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以课外实践为重要途径,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总要求, 创新设置了教案评审、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模拟创业竞赛等多个环节, 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 有力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能力提升。经过首轮初审, 最终有19个省市的30名教师晋级现场总决赛。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 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黄明睿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获得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

本次大赛以“传创业梦想, 促教学相长”为主题, 结合中央和部党组指示精神, 结合全国就业中心工作基础, 结合省市战线实际需要, 精心设计、全面发动、系统组织, 以创新内容、务实举措, 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再上新水平, 推动创业工作取得新实效。

一、因势利导, 以贯彻决策部署, 探索创新服务新举措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 对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部党组近年来为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措施。在最近召开的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上, 袁贵仁部长也特别强调, 要把创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 激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这些都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全面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举办本次大赛, 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部党组决策部署的举措创新, 也是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 全国就业中心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 不断创新举措, 拓展内容, 业已形成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高校创业骨干师资培训、全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大赛、大学生创业基金、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等六位一体的创业指导服务新机制。自2009年以来, 已连续举办两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大赛, 一届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 四届大赛共吸引31个省市、1300余所高校、近10000名教师、超过180万学生参与, 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深受省市高校欢迎认可。这些, 都为组织举办本次大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精心设计, 以规范大赛组织, 着力提升能力上水平

大赛从内容设计到组织过程, 努力通过“三个创新”实现“三个强化”。

一是创新比赛内容, 强化大纲导向。大赛紧扣《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以课外实践为重要途径,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总要求, 从四个环节、三个方面精心设计比赛内容。 (1) 教案设计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重点考察教师创业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能力。 (2) 创业指导案例展示和现场抽取案例分析环节:突出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3) 计算机模拟企业经营竞赛环节:侧重考察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从实际比赛效果来看, 基本实现了大赛设计的初衷。

二是创新三级赛制, 强化信息管理。针对以往大赛过程管理松散, 情况了解不及时等问题, 本次大赛对“学校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的三级赛制施行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首次开发启用了“大赛报名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并在新职业网上开辟大赛专栏, 有效实现了大赛分级管理和信息实时反馈,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创新赛训结合, 强化技能培训。大赛期间, 我们主动配合各参赛省市, 义务开展模拟创业实训系统教师培训, 积极引导高校创业指导教师, 强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服务能力的意识和技能,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战线联动, 以广泛积极参与, 切实推动大赛出实效

一是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大赛先后在北京、吉林举办了两次工作研讨和推进会议, 共吸引全国27个省 (区、市) 749所高校4300多名教师报名参赛。广东有1368名教师参赛, 辽宁有115所高校参加, 河南、安徽等地基本做到了骨干全员参与。广西、云南、贵州、宁夏、西藏等西部省市都入围了全国赛。参赛课程选题从创业政策分析到创业基础知识、从创业团队建立到创业机会识别, 从创业意识培养到创业能力提升, 涵盖了大学生创业的各个方面。

二是以赛促建、教学相长。大赛期间, 江西、吉林等省都组织编写了创业基础教材;河南、湖北等省多次开展创业师资培训和课程教学研讨, 辽宁省专门出版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教材和光盘, 免费发放2万余套;安徽省还建立了由企业、高校、政府等多元参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等, 对推动各地和高校加强创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三是示范引领、以点促面。通过校赛、省赛层层选拔, 优中选优, 从全国4300多名参赛教师中共选出30名教师晋级最后一轮现场决赛。这30名教师基本代表了当前各省创业教学的最高水平, 对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起到了有力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四、振奋鼓舞, 以全力办好国赛, 力推工作更上新台阶

全国总决赛开赛首日,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亲自到全国就业中心听取了大赛工作汇报, 对大赛工作给予高度评 价。这充分体现了部党组对高校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视, 对高校创业教师队伍的关怀, 给我们以极大鼓舞!让我们倍感振奋!全力投入, 确保全国总决赛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水准。

一是省校企联合承办。河南省教育厅、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华普亿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对大赛承办都给予大力支持。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都予以关注和报道。

二是严标准务求公正。根据比赛环节需要, 我们从高校、企业、创投机构等多方面聘请了权威专家担任评委, 从专业、专家角度对大赛选手进行现场指导交流, 既确保大赛公平、公正, 也促进教师学习提高。

三是重激励以促长远。大赛期间, 我们现场组织了各省和当地高校近百名教师到现场观摩, 同时还组织召开了大学自主创业工作研讨会, 邀请学生司、各参赛省市就业中心主要负责同志, 以及高校和企业代表等现场开展专题研讨, 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同时, 进一步研究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思路举措。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篇3

摘要: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对高校教师至关重要,因此,不论是高校还是教师个人对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视,很多高校在这方面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在各种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措施当中,理论学习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往往被忽视,这恐怕也是我国目前创新乏力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从这一被忽视的层面入手,一方面是论述理论学习对于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素质,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也希望引起各界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关键词:理论学习;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创新能力

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央提出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高校青年教师专职从事科研教学,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一线骨干力量。因此,努力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本职工作的需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尚有很大的欠缺,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人才基础,成为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1.重学历,轻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数高校都要求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尤其是本科院校,而在一些重点院校中,教师拥有博士学历已成为基本要求。但是,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许多高校对教师素质却没有明确地提出要求,在后期对教师的任用过程中也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素质提升的进修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科学素质,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相对较薄弱,对青年教师日后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2.重实践,轻理论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压力,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重应用、轻基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这极大地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功利主义的科研倾向在高校中并不少见。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高校教师都注重短期的研究与应用,尤其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研究,如职称、职务的晋升,奖项的评比等。他们往往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研究工作,而对于基础研究和理论学习,教师与科研人员中真正愿意从事的人很少。

3.重科技,轻人文

受市场和政策导向的影响,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中往往更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对实用技术的钻研,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更加急于出成果、出专利,对于有实用经济价值的项目非常热心,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对科学研究中包含的社会价值和深厚的人文思想的追求。这种功利性的科研对高校教师的影响极为明显,直接导致部分高校教师人文精神的缺失。随之而来的是学术上的浮躁情绪,这直接表现在近年的论文发表上——虽然数量多,但原创性成果少之又少。没有人文精神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底蕴,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科技创新缺乏原动力,难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二、理论学习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举起来了,大家才有指望,才知所趋附。”

在对外开放的今天,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高校青年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研价值观,并在实际工作当中加以运用,就能克服当前学术研究中存在的浮躁气氛和功利主义倾向,自觉抵御金钱、名誉、地位的诱惑,回归科研创新的本质精神,在全心全意的科学研究中实现真正的创新和自我价值。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为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年教师相对来说经验不够丰富,当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科研难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只有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透过事物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在事物的变化中把握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方法论,对于从事各种科研创新活动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就会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方法,帮助我们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有助于青年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发展理论,并且用来指导自己的科研实践。许多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从事科研实践的时候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又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理论不够用造成的。离开了理论的指导,实践自然难以推进,难以获得重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在于它自身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和基本方法的科学性。高校青年教师可以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个人发展所需要的理论支撑,为科研实践活动的展开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动力和科学指导。

2.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习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理论源泉和思想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联系着的有机整体。高校教师的科研教学任务繁重而复杂,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能够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从总体上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规律,自觉运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加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

第二,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大师级的科学家不仅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同时也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就曾说过:“一个民族没有技术,一打就跨;一个民族没有精神,不打自跨。”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功能,正是丰富人的精神,提升人的综合素质。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要想在专业上取得突破,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充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果,丰富自身的人文知识,开阔视野,并将习得的理论用来指导自己的科学实践。

第三,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将使青年教师更加充分地接触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当前高校科研教学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与社会现实结合不紧密,这一现象在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可以使高校青年教师对舆情世情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能及时知悉社会和群众需求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研究领域,努力使自己的研究与时代同步。

3.专业理论学习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第一,专业理论学习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基础。在进入专业研究之前,接触、阅读、把握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著作和书籍是进行独立研究的基础。同时,应对前辈和同行已有的科研成果特别是理论成果进行收集、筛选,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并且对已有成果进行反思,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没有涉及的领域。只有进行自觉的理论学习,达到了一定的理论积累,具有了必备的理论素养,才能对自身的科研方向和问题有深度的思考;进而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前人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为本领域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在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第二,专业理论学习是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专业理论学习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专业领域的创新,它还是提高青年教师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在学习专业理论的过程中,能够克服理论太难、太神秘的旧观念,正视自身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思维方式,健全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精神,锻炼科学思维,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服务社会,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最终提高科学素质。

第三,专业理论学习是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求异思维的理论保障。创新的过程本质上是废旧立新的过程,求异思维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突破陈规,大胆质疑,才有可能在艰辛的科研道路上取得前人没有的成果。但是,求异思维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科研工作者们平时刻苦的学习和积累,尤其是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上下苦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会按照一贯的思路去思考,研究过程就会流于空泛,只能解决个别细节的小问题,甚至做重复研究,得出的成果往往微不足道,从而失去真正的科研意义和价值,事倍功半,付出巨大的精力反而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 (1893—1949) [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69.

[2]朱法良.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Z].2006.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总结 篇4

2012年8月28日至8月30日,我院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听了院长、教授、教授的讲话后我深受启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严峻形势,了解了我院今后的发展方向;观摩了骨干教师的讲课比赛后,学习了优秀教师的先进课程设计理念,找到了差距;听了典型教师的发言,了解了其他高职院校的优秀案例和我院课程改革的成果,这三天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是我受益匪浅。

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载体。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些共同的弊病:

一、生师比不合理

生师比平均为15/1,15所院校中8所院校的生师比均超过15/1,其中绝大多数为民办院校,生师比最高学院为19/1。因此目前整体师资量缺口较大,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专业教师的缺口更大。

二、双师比例太低

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只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学校刚好达到优秀标准;平均为40%,6所院校均低于平均值,其中最低的学院仅为15%。

三、高级职称比不符合要求

高级职称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平均为33%,其中10所院校均低于平均值,最低的学院仅为17%。且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的退休教师中,而专业课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却很少

四、兼职教师比例各院校不平衡;平均为37%,其中较高的学院为66%,较低的学院为12%。公办院校中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低,民办院校中为了降低师资的工资成本,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高。

五、年轻教师比例不合理,(占专任教师比例)平均为50%,其中硕、博比40%以上,在整体专任教师中。新、老教师呈两极分化,其中中5所院校新教师比例高于70%,还有3所院校的老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而具有专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却很少。

调查发现我市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a.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两头大中间小呈哑铃状

b.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缺乏现代职教理念

c.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按照学科体系的传统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

d.教师缺少针对性、持续性的业务培训和相应的培训制度的保障。

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明确之后,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就是师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是,从不少学校的发展现状来看,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科教育,它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环节上,强调的是传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流程,而相对减少了对学科理论的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探寻关注。二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模式上常常不是演绎型的,往往采用由真实职业任务引领的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换句话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师的设计带领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反馈和评价。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们要做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岗位群为基点进行制定,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也要以

教师教学素质及能力提升总结信利 篇5

郭信利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师特别要与时俱进,保持忧患意识,以终身学习为己任,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我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发挥了个人主动性,积极开展教书育人,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丰富与完善自己的动力。一学期过去了,我把自己在教学素质与能力提升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增加教学技能,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本学期坚持学习,学思想政治课的各种原著,细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相关作品,同时关注国内外的大事政策方针,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平时多借阅有关教学的资料,并注意多向资深老教师请教。

二、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本学期我都做到了提前认真地备课并按时写好教案,认真扎实的学习课本知识,不照本宣科,课后多听取别的老师的意见,取长补短。同时,在教学与课堂上,良性引导学生参与争取讨论与表达看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一个合格的教师做起,在三年内,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认真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这个学期,我听同事的课多达20多节,在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完善个人空间建设。本人在个人空间上丰富教学与课程资源,利用个人空间的平台学习别的老师的好资源。

四、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备好了每一堂课,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期末对学生进行了考查,如质如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发表了两篇论文。在科研能力上不断加强个人素质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篇6

发文单位:转洞小学 撰稿: 黄银春 拍照:转洞小学 信息发布:转洞小学 点击数:8805 更新时间:2010-3-23 14:41:49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2009年12月12日至2010年3月13日期间,我参加了大足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还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学习,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反思。

当我听了刘晓白老师的《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肖兴英老师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及说课》、王祥述老师的《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及说课》、黄海和罗明安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及操作》,还有教委副主任伍天泽作的《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的专题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这句话。在贯彻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刘晓白老师带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安心——是最高的境界;激发教师负起责任、开拓视野;勉励教师不辱使命——建设现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使我能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感受到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脸上!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做到能理解、宽容。要通过改变目标、改进方法、转换活动、合理宣泄、调整认知等六个方面靠近,促进自己向优秀教师方向发展,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肖兴英老师和王祥述老师的课堂设计案例研究,能以实际的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指导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展示了一种活灵活现的教学氛围,更是让我感受到新课改清新的气息。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伍主任的校园安全知识与日常教育教学的关系和重要性的阐述,使我们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些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以前我们说课和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也很少去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肖兴英和王祥述两位老师讲的《怎样说课、评课》的讲座,如用一堂生动的课展示说课、评课的方法及要点,使我在说课、评课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素养。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当把握教学生成,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哓白老师的讲座,深深的感染了我。他那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对教育事业深深地爱,让我们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及敬佩的心情,心中不由联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古诗句的深深意境;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在聆听他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让课堂教学回归原生态的报告后;在头脑中产生无限思绪,似有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励我们要温故而知新,勉励我们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培训学习中途期间,龙岗一小的邓燕和张久捷、刁贞兵三位老师在我校分别上了二年级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三年级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四年级的科学《血液是怎样循环的》教学观摩课;在培训学习后期,龙岗一小的王艳和兰文贵老师在我校三桥村小分别上了语文作文写作和数学《24时计时法》的示范课,为村小老师的小班教学提供了展示平台。他们能根据《纲要》的要求,分别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优质示范课,给了我们全新的感觉,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09年12月22日,我代表学员上了学习汇报课:三年级数学《统计》,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了有价值的教学建议,这对我在今后日常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也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避免出现形式上的整合――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引导我们如何去挖掘校本课程,如何发挥现有设备器材的作用;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用教材,还要活用教材、补充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二、通过培训学习,促使我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篇7

一、我国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不高。在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中, 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 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比较欠缺。这就很容易造成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更谈不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由于民办高校是近些年兴起的, 大多由个人或组织开办的, 并没有传统高校那么严格, 教师的选择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许多的高校教师都是一些本科毕业生, 并没有太多的实践教学经验。实践经验的欠缺造成我国民办高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滞后。

2.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民办院校的教师, 并没有太多的自我提升, 他们也没有传统高校教师那么多的教研培训机会, 对于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政策, 民办院校的教师缺乏认识和接触的机会。这就会直接的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难以实现在教学中的创新和发展, 无法将实践教学的理念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3.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民办院校在教学设施的配备上, 不如传统高校完备。尤其是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导致许多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训基地。这就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只能停留在表面, 流于形式的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大打折扣。许多传统高校实现了和一些企业或单位强强联手, 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机会。而民办高校只能停留在学校的教学中, 而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衔接期间, 却缺少一个完美的衔接与过度, 这充分体现出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重要性。

二、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民办高校的教师要学会转变教学观念, 将传统的课堂内培养模式, 转变为课堂之外的教学, 注重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知识, 不仅仅要求掌握, 更应该学会应用。无论是哪一个专业, 教师都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要领, 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当中, 可以更好的与传统高校学生相抗衡, 在激烈的市场就业中为自己增添竞争力。

2.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民办高校教师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这需要校方和教师共同来努力。作为教师自身, 应该努力学习更多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完善自己。其次, 还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将全面的自己呈现给学生。对于校方而言, 也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包括对于新招收教师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进而可以有效的改善学校的教学水平, 改善整体的师资队伍水平, 为民办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开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3.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这主要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和机会。民办高校本身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上, 不能和传统高校相比, 但是这也并不能成为民办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借口。加强校企合作, 可以让更多的临界毕业生参与到时间工作当中, 完美的实现与社会就业之间的衔接, 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要领与经验, 在未来的就业当中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三、结语

民办高校的教师, 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当中才具有更多的实践性本领, 才可以更好的弥补自身学历的不足, 更好的与传统高校的学生相竞争。另外校方也应该加大对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以改善师资水平, 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参考文献

[1]李玉志, 赵炳盛.民办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J].学园, 2015 (4) :15-16.

[2]杨春梅.提高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路径及措施[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3 (3) :97-99.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篇8

摘要:高校新手教师处于教师发展的起点阶段,普遍缺乏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在这一背景下,指出了通过校本培训方式来提升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方案与途径。

关键词: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

作者简介:孙丽娜(1981-),女,蒙古族,吉林白城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庆?163318)刘建(1981-),

男,黑龙江大庆人,大庆石油管理局通信公司信息技术北京分公司,工程师。(北京?100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BC1211028)、黑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648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17-03

一、研究背景

1.我国高校新手教师急需提高个人教学能力

据我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09年教育统计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资料显示:其中30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教师占27.2%,31~35岁年龄段的教师占19.7%。[1]笔者发现青年教师(通常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所占比例已经达到46.9%,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随着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增高校青年教师(即本文所说的高校新手教师)这部分群体,相关研究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教学能力培养、[2]专业成长模式、[3]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4]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通过课堂观察和文献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高校新手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普遍欠缺,不能尽快地适应高校教育教学环境。按照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林纳(D. C. Berliner,1988)提出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新手教师大约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逐渐发展成为胜任(Competent)型教师。因此,如何有力提升高校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缩短其工作适应期,提高教学绩效,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职后培训迫在眉睫

1996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教人[1996]29号),使得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并得到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李天龙(2009)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认为,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必须经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即:职前培养阶段、入职培训阶段和职后提高阶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系统,要将三个阶段联系起来进行重点培养,各个阶段各有侧重。[5]在职前培养阶段,大多数的高校新手教师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教学能力训练,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学历、科研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等特征,并且多数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缺少教育实践经验、不了解教育教学方法;入职前我国高校新手教师只参加过短期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简称为岗前培训),但它对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而职后培训则集中在新手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和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为主的培训项目,并不重视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对于高校新手教师来说,职后培训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内很多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在入职培训的基础上,如何开展职后培训以提高高校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在培训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童婧(2007)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多数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参与度低、“培训内容无层次,培训对象‘一刀切”、“师资培训重形式,培训效果不显著”、“评课结果没利用,评课机制实效不大”等问题。[6]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的实践背景

近几年,很多教育机构相继开展了多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项目,如:吴廷坚(2007)在介绍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简称EDC)师资培训经验时指出,EDC是专门负责师资培训的部门,旨在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准和保证教学质量。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EDC逐渐探索出面授和网上教学有机结合的整合式教学能力培训模式。[7]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简称“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是在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先进教师培训模式的同时,结合首都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该项目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教”这个普遍性问题,以我校的青年教师(高校教龄3年以内)队伍为研究对象,通过机制创新,提出一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我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本研究的文献调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第一种途径是利用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收集和整理,其中包括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ERIC、ProQuest、CNKI、万方等数据库,使用“school-based training”、“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高校教师校本研修”、“高校校本培训模式”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初步形成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列表。同时,笔者再次对已经形成的主要文献进行筛选,形成重要文献列表。通过对重要文献的引文、参考文献的分析,进一步整理、分析,形成面向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研究领域的电子文献或著作。第二种途径是借助国内外高校教学促进中心开展的该领域相关研究项目,通过分析聚焦于和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典型项目,如:哈佛大学教与学促进中心的基于活动的学习课程、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大学教学入门”课程,通过网络查找项目的相关信息来获取项目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文献资料。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培训研究与实践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法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美国、加拿大等高校非常重视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并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以项目引领教师培训为名的有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对教师要求不断提高,被称为未来大学教师培训主要基地的博士生教育都难以达到这些要求。汪贤泽(2001)在美国博士生教育改革文章中指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研究生院委员会(the 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共同发起和运作了“未来师资培训计划”,目标是将博士研究生培训成为胜任的新教师:使他们具有教学、研究和专业服务的职业能力,了解不同大学中教师的生活和职责,为他们成为新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8]加拿大高校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深入的教育学教育,使之懂得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能力。如:莫哈科学院制定详尽的新手教师培训计划,讲授内容以教学基本知识、常用教学方法以及和原有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为主。

此外,美国、加拿大等高校还设立专门机构(如:教学卓越中心、教与学发展中心、教育咨询办公室等)以解决新手教师实际教学需要问题,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与学发展中心围绕教学的要素(课程设计、技术应用于教学、讲座、班级的差异性、引导讨论等)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方案和教学支持,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哈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加拿大多数高校则把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其工作重点,通常请教学、心理和管理方面的专家主持讲座或研讨会、现场观摩、个人咨询和提供资料等。

美国高校内或者校际间以导师制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并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较为流行的校本培训方式还有:微格教学、自学(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反思、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闫月勤(2001)总结认为,美国纽约大学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教学咨询活动。“教学咨询”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培训。首先让教师提出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到课堂、学生中去观察,再提出问题,并由咨询人员提出解决办法或组织集体讨论,再由教师到课堂上加以试验。[9]

总的来看,国外多数高校教师培训仍然基于本校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即校本培训),结合本校教师的需求特征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并开展具体的培训,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国内相关研究

在我国高校教师职后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并没有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长期以来,校本培训主要是围绕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相比之下,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成果仍比较缺乏。笔者针对我国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现状进行了梳理。

近年来,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一直是校本培训中的重点问题,也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借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许多研究人员借助高校自身的教学辅助机构(如:教务处、人事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机构)开展以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的各种校本培训模式实践研究。周月朗(2006)对当前我国常见的三种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类型做了如下总结:一类是传统的培训活动模式,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研室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专家讲座、教学研讨、教学督导等;一类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模式,如:建立教师电子教学档案(e-teaching portfolio)、专家教学系统、大学教学模式范例库、教学案例库、教学论坛、网上教学研讨会、在线教学等;最后一类是教师自我教育培训模式,如:撰写教学后记、教师专业日记、生存忠告备忘录等。[10]其中面向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模式主要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教研室活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课题研究等。按照前面的分类,我们发现校本培训多数是以传统的培训活动模式为主。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有些高校并没有从校本培训的角度来对培训活动进行分类,但它们多数是在高校内部进行的,并以提升本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新手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校本培训活动。通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尤其是在培训组织、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评价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校本培训模式也在发生一些变化,由传统的校本培训活动逐渐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模式转变。笔者发现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下,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始成为高校教师校本研修的三种主要模式。但我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是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简称EDC)采用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有机结合的整合式教学模式。吴廷坚(2007)以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开设的“大学教学入门”课程为例,介绍和分析了在这门师资培训课程中,如何通过网上教学平台的功能,把网上教学整合到面授教学之中,发挥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的各自优势,使教师培训更加富有成效。[11]他提出,整合式教学的设计以整合式教学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尤其考虑到网上学习平台的选择和网上教学法在平台中的应用这两个要素。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地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EDC在WebCT网络学习平台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员在参与活动后,通过反思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可以看出,师资培训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来提高教师个人对教学实践知识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刘英琦(2006)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可以以现场录像或视频案例为中介进行案例反思研究,将教师的个性化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12]

3.研究现状述评

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在组织新手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能力校本培训,但培训效果和研究成果并不显著。总体上看,我国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校本培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成效。国内多数高校从组织者的角度,按照某种校本培训模式开展相应的培训,过于注重选择培训模式,尤其是盲目采用国外较为成熟的校本培训模式,没有结合本校新手教师的自身需求和发展需要,从而忽视了培训的成效。同样,也使得有些高校新手教师对校本培训的参训积极性不高,只是服从组织的安排,并没有切实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积极参与培训。

(2)高校新手教师校本培训缺乏具体的个性化指导。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影响范围比较大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针对新手教师特定群体开展的集中培训,其中涉及的“大学教学技能”课程以教学理论讲授为主,并没有结合新手教师常态课给予具体的实践指导;青年教师导师制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方式,但从当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高校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并没有解决好“导什么”和“如何导”这两个关键问题,也使得青年教师导师制形同虚设;教研室活动以高校各院系教研室为单位,自行组织新手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活动,随机性比较强,不能很好地保证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效果。

(3)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不明确。我国高校在组织新手教师校本培训时,没有指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什么,考察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有哪些,而呈现给我们的恰恰是一些比较宏观的能力标准,如:教学设计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阻碍了参训的新手教师设定个人目标,也减弱了他们对校本培训的学习兴趣。

(4)高校新手教师校本培训缺少教师同伴间的交流。我国多数高校注重通过新手教师校本培训(尤其是传统式校本培训活动)提高个人教学能力,而忽视了新手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同伴间的对话交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根据调研发现,尽管有的高校通过教学促进中心为新手教师构建了面对面对话交流平台,但由于高校教师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很难组织大家集中在一块讨论。

三、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对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笔者认为有效提升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校本培训目标体系

本研究在IBSTPI组织制定的教师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由课题组聘请的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等15位教师采用德尔菲方法对教师能力标准及其绩效指标进行重要性等级的评价,并结合我校参训的26位新手教师的特征分析,进而制定出我校新手教师适用的校本培训目标体系。

2.构建校本培训内容体系

本研究在构建校本培训内容过程中,借鉴了教师知识分类的研究成果,并构建新手教师的知识分类和知识来源,试用教师知识来表征教师教学绩效指标,进一步确定了与教师教学能力相对应的教师知识体系。通过对具体教师知识分类的统计,最后得出校本培训内容体系。

3.设计校本培训活动

本研究以科尔布成人经验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和教师知识来源作为校本培训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培训活动的环境包括培训人员和培训支持条件两个组成要素,按照培训活动的内容共设计五个活动主题,其中每个主题包含七个活动设计要素: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对应的能力标准、活动组织形式、活动工具、活动流程和活动分析。

4.实施校本培训活动方案

根据培训活动的设计方案实施校本培训,并通过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效果分析,进一步完善培训活动的设计方案。

四、研究整体思路与框架结构

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培训方案设计阶段、培训方案实施阶段(见图1)。在前期准备阶段,笔者主要通过文献调研提出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研究背景及其现状分析,并探究可行的培训理论支持。在培训方案设计阶段,笔者采用德尔菲研究方法对国际较为流行的IBSTPI教师能力标准及其绩效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形成适合我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目标;在借鉴教师知识分类的基础上,笔者将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构建了由“能力—绩效指标—教师知识”组成的三层逻辑结构图,并用具体的教师知识来构建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校本培训活动的设计是由科尔布成人经验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和教师知识的来源作为支撑条件,按照活动设计的七个要素得出五个培训活动设计方案。在培训方案实施阶段,包括培训环境的构建、组织参训教师、培训控制、针对目标评价培训结果和培训方案实施总结与效果分析;最后,本研究以培训方案实施的效果分析与总结作为培训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培训活动的设计方案。

五、结语

本研究作为笔者探索提升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的前期研究,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笔者将继续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使得本研究更具有时效性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60/201012/113520.html.

[2][6]童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3]姚智超.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78-181.

[7][11]吴廷坚.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师资培训——香港理工大学的经验[J].远程教育杂志,2007,(4):4-7.

[8]汪贤泽.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与博士生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3):25-29.

[9]詹泽慧,李晓华.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话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克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1-6.

[10]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现实意义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7):80-82.

[12]刘英琦.信息技术环境中校本研修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8):46-48.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篇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

自 年以来,我国的高校扩招,高等学校在毛入学率上的趋势呈逐年上涨。 年的高等教育占全国毛入学率的 15%,根据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三阶段论,我国高等教育至此实现了从精英到大众的成功转型。统计公报指出,所有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 3167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 26.9%。我国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所提出的目标是到 年达到 36%,并且计划在 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完成之际,达到 40%的毛入学率。 一般来说,高校的扩招存在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化的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大众化的多数人的权利,使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然而,尽管高等教育扩招从宏观的国家与社会层面来看是利大于弊,但在扩招政策的实践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备受关注的便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是关键。当前,高等院校的教师普遍趋于年轻化。因此,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如何,不但直接决定着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数十年的综合质量。正因为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百分百的关注和重视。

2.提升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实需要

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一方面,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另一方面,35 岁以下的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成为主力选手。青年教师人数的上涨可谓是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又具有活力的血液。首先,他们思维活跃,与学生的年龄差小,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学生群体,易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其次,青年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接受新信息的速度快,具有创造力等。然而,优势并不能掩盖不足。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学校的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队伍急需扩大,特别是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为了解决师资不足,使得大多数年轻教师刚刚毕业就走进教室讲课,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都比较匮乏。另外,青年教师,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教师,由于在学生阶段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有关高等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培训,因此对于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十分不足。除此之外,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导致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慢,缺乏敬业精神等等,因此就导致了青年教师的一个通病,即教学能力不足。

3.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 1972 年的“学会生存”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强调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在十六大报告中我国也明确指出要普及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无论是对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还是教育的发展,教师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正因为教师肩负历史重任,教师应当在终身学习的践行中成为先行者。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

教学能力,以此高质量地发展自己,高质量地培养学生,高质量地推动教育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是指从事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年龄在 35 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群体。

2.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前组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法,以饱满的热情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调控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书本知识、操作教学设备、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规避教学失误;在教学后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教学回顾与反思的`,以完成教学目标的贯穿于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能力。即,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调控与实施能力、转化知识的能力、技能操作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自我评估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在读秀学术搜索上以“Teaching ability”作为关键词进行索引,搜索国外教育学科领域内有关教学能力的研究总共 6409 篇,其中明确以“Teaching ability”为题的总共 159 篇,最早的研究是 Courtis,S.A.在 1921 年发表于《Education Review》的《Standards ofteaching ability》,然而,因其年代久远,笔者在数据库中并未找到文献原文。笔者在读秀学术搜到的最近一篇以“Teaching ability”为题的研究是 Judith Hollenweger 于 年发《Prospects》上的《Teachers’ ability to assess students for teaching and supporting learning》。

国外针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能力的构成。不同国家的教学能力和不同时期的教学能力构成是 不同的。在日本,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 年,提出了面向新时代教师培 养的改革策略,指出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有:站在全球的角度行动的能力;在变化 的时代生活的能力;外语表达能力及操作计算机的能力;通过应用力和创造力来 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道恩·哈马克(DonHamachek)提 出教师在课堂上应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灵活、换位思考、个人感觉、实验态度、答疑技巧、学科知识、确定测试方案、帮助并欣赏学生、随和。芝加哥大学曾 通过调查,提出了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特征:精心规划和安排课程,按流程展 开课程的能力;对学生给予肯定的态度、重视与学生交流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上活动,捕捉学生是否对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批 阅试卷或审查论文,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能力。

第二,教学能力的培训模式及提升策略。目前,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教师 的教育采取单独的学程模式、集成模式、一个三阶段模式的培训,来锻炼并提升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能力。单独的学程模式是以教师教育课程为基础,相 对应地开设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以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与创造能力。集成模 式是指不改变教师教育课程框架,只是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将相关材料和经验进行整合,使教师能从不同族群的角度看待事物,掌握多元文化教育要求之下的教学方法和对策。Baker 的三阶段是以总结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培训的研究为基础 来提出的。三阶段即:学习、发展和参与。美国高校经常采取以下措施:设立教

师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实行校对校的教师合作进修项目;注重教育技术的培训;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关注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国内研究现状

在读秀学术搜索上,搜索国内教育学科领域内有关教学能力的期刊论文 总共 10628 篇,其中首次在文章中提及“教学能力”这一术语的是黄慶生在 1951 年发表的名为《一篇很不好教的课文——“背影”》的文章。

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总共有 105 篇相关文献, 其中包括 77 篇明确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题的文献。最早研究青年教师教 学能力的文献是发表于 1991 年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三个步骤》,但 作者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可见,大学教师,尤其是大学青年教师的教 学能力在当时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只有在近三四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最近一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献是《高校青 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主要是从外部机制来探讨的。尽管有关大学青 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为数不多,但研究数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由此可见高校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

根据现有文献的收集、整理和阅读,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主要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能力的分类或构成。

第二,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其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第三,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

第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措施及对策。

总结国外与国内在该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情况可知,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将教师的教学能力细化为多种具体的能力,以多元化、多视角的方式分析其具体的类型与结构,避免了对教学能力结构理解的固化,以及对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单一化。 另外,都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措施及提升策略,由此可见,国 内外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也在实践层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 措施来保障和推动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顺利进行。

然而,正如笔者在前文提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于教学能力的理解与研究并不是相同的,在培养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有所差别的。一方面,从教学能力结构这个角度来看,中外的区别在于,国内基本上是在教学与学术的场域内将教学能力细化,比如我国学者普遍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教学的设计能力、教学的实施能力、教学的研究能力等。而国外的学者对于教学能力的划分则是内外兼有型,所谓的内外兼有即指既有教学与学术领域内的能力,也有教育域外的能力,如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应包括同理心和抗压素质等。也就是说,国外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多样性与延展性,注重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纵横交错式的发展。国内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针对性与深入性,更加注重的是教师教学能力在本领域内的纵向发展。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

1.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及专业发展,以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需求以

及满足不断提高的高等教育的需要。

2.完善与革新当前的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提升机制,最大程度地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3.促进高等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1.有助于深入理解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2.有利于促进高

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3.有助于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此观念的全新诠释。

实践意义:

1.教师层面。为青年教师发现自己教学能力的欠缺之处并为此进行自我教育提供帮助。

2.学校层面。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提供支持。

3.教育层面。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最根本的措施。

四、研究思路、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研究是在中国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年轻化的背景下,按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影响教学能力因素——提出对策与建议的逻辑顺序,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概述文章创新之处。

首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得出我国现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特征。

其次,从青年教师、学校、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三方面的影响重点进行分析。从理念层面与制度层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最终得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现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提出有利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合理化对策建议。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也被称为历史文献,是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研究方法。它要解决的是如何在繁多的文献资料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并分析这些数据,进而做出恰当的使用。它是搜集资料最基本和最广泛的方法。查阅有关教学能力的专著和文献,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网、EBSCOHOST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学位等相关网站的内容,收集国内外关于教学能力的相关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源再进行阅读、筛选和整理,从中梳理出关于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和现有的理论成果,为文章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本文要研究的教学能力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明确本研究要调查的教学能力现状的具体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其核心思想,了解其研究的各个方面以及研究的进展、程度,找出空缺点或研究不足之处,以备不断完善。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被称为“书面调查”,或称“充填法”。是以书面的方式搜集所

需材料的调查手段。是以向调查对象征发表单,填补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以此间 接获取信息和材料。调查问卷有代填式和自填式两个类型。代填式分为电话和访 问两种;自填式分为直接发送、报纸调查和邮局邮寄三种。问卷为结构型问卷,针对青年教师这个调查群体,将问卷设计为两种类型,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教师的基本情况,如学历、教龄、职称等

(2)主体部分:

由封闭式问题(选择题),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态度等; 问卷回收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或补充,并请相关老师进一步矫正,最 终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针对被调查学校的相关对象进行发放。

3.访谈法

访谈法也可称面谈法,是指通过采访者和受访者面对面交谈来获取被访对象的行为和心理。访谈有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之分。本研究主要采取非正式访谈,访谈对象主要由校或院领导、个别青年教师组成。

五、创新之处

1.从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角度分析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比较全面的总结出影响因素;

2.从个体、学校、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三方面分别提出对应的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3.采用实践调查的方法分析预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

六、研究内容

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1) 选取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青年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制作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并统计。

2) 采用非正式访谈的形式,对较好联系的个别领导则采取邮件或电话的谈形式。收集谈话内容。

2.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 青年教师个人因素择业心态与教学热情

教师道德与责任心知识结构与转化能力

教学反思与自我发展动机

2) 学校因素

重引进轻培养的培养形势

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欠缺有效的激励助长机制

缺乏有效的教学工作管理与监督

校风及教师群体的集群效应

3)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因素

列举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上一篇: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教师总结下一篇:规范考勤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