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双导师制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双导师制是指现代学徒制与导师制在教学中进行结合和应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师傅称之为双导师。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当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导师制的运行情况,并且分析其特征与不足之处,提出再就业为导向的发展趋势下,现代学徒制与导师制如何进行有效衔接,并且对于双导师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尝试性探索,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与成长。

二、双导师制理论概述

基于新形势下,现代学徒制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现代学徒制最早由欧洲工厂里学徒跟随师傅学习的学习模式,在德国职业院校中得以有效应用,凸显出学徒制优势后,得以广泛发展。随着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逐步应用之后,在此之后学者与众多专家也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相关实践探究表明,现代学徒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增强学生的实习质量,有助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导师指的是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的教学制度,是当前研究生院校实行的教学制度,也在本科部分院校内进行专业试行。导师制源自牛津大学,在17世纪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应用导师制,在此之后各类院校也纷纷效仿。我国研究生与博士培养均选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高职院校却很少选用导师制培养方法。导师制培养是有效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思想、生活等众多方面,重视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情况

分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情况能够看出,由于在专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重视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较为薄弱,虽然经过最后一年的企业实习之后,能够胜任相关的基础岗位工作要求。但是通过双导师制专业化培养,学生的就业率则会明显提高,也会涌现大批量的优秀毕业生。但是由于部分院校开设的课程较为宽泛,缺乏对于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岗位群设置,所以笔者思考,能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开展满足,实现多元岗位的课程,有效整合类似课程。例如:学校教师可以与企业人员共同编写有关学生专业学习的书籍,或者是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

现代学徒制教学培训与学校教育有效融合,通过校企共同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当前大部分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并不是采用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属于现代学徒制的初期形式,由最初的半年顶岗实习转变为一年顶岗实习。传统的半年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与教师进行定期联系,但是顶岗实习时间较短,所以学生无法充分了解到,所从事岗位的能力以及相关要求,也难以达到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存在学生工作调动频繁,从事工作与专业没有较大关系这一情况。

导师制在高职专业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贯彻落实入,整个教学过程只是应用于某个时期或者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选用的,所以也称之为任务驱动型导师制。任务驱动型导师制主要应用于两类工作:学生毕业论文指导、2+1人才培养方案中顶岗实习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指的是教师对于学生展开一对多的指导,通过考核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巧妙应用翻译技巧。2+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习指导,指的是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岗位技能以及工作任务、出勤情况以及职业道德、劳动保护等众多方面进行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在学生的岗位表现上进行实习考核。

当前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于专业实习中:专业人才培养、2+1人才培养。而导师则是在某个时期或者是某项任务下进行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带动了高职部分专业与校企的深入合作广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导师制也能够促进学生完成相关任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完善:

(一)校企合作深度待加强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广度与实习等众多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是学生在校前两年课程设置较为宽泛,课程设置上难以有较强实用性或者是与企业相关的课程。从某种角度来讲,学生在最后一年才能够了解岗位需求,但是前两年缺乏对于岗位知识的相关学习,由此能够看出校企合作深度不足。所以能否在前两年的课程设置上,引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研发,使学生在两年课程之间了解基础的工作岗位需求,能够让学生早做准备,再就业时也能够找到心仪工作,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导师制应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当前高职院校虽然采用了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却并没有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只是在某个阶段或者是某项任务驱动下而选用。与就业指导背景下,学生在入校之后便应当进行职业规划,学校也应当为学生配好导师,引导学生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将来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以及岗位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以就业为导向双导师制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对策

(一)根据专业就业调研情况,做好职业方向细化培养

根据近几年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能够看出学生的选择方向不断扩展。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应当有效结合社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应当建设学生感兴趣的就业指导方向内容,通过加强教师队伍与企业间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职业方向细化,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

(二)做好新生职业规划动员,配好导师与师傅

学生在入学伊始阶段便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到,自身专业未来的就业领域以及发展方向,能够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意愿有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就业为导向下,应当引导学生做好分流,导师严格把好职业要求方向关。例如:选择学英语教育的学生,英语语音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从事该职业,所以必须要增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校导师应当根据各职业方向的学生展开多元化职业实习以及实践操作、专业知识学习与顶岗跟踪等众多方面的指导。

同时,企业师傅也应当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集中岗位指导,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演示与指导。例如: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假期或者是周末到企业师傅培训机构进行听课了解幼儿或者是小学生授课的教学环节以及课堂要求,从而提高专业就业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双导师制教学策略

1.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师傅对学生展开实践操作引导,需要应用正确的理论知识以及学校导师制的教学理论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协调。

2. 专业课程简化,加大实践课

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应当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且能够加强多方向的实践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应用专业知识。基础课程设置应当改变形式,设置简化,可以变为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3. 发展各职业方向所需的人才能力

分析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以及就业岗位发展需求等情况能够看出,学生的岗位工作需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能力,也应当要求具有该岗位之外的能力,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信息化水平以及沟通能力。结合专业需求,开设相关课程,配备相应的导师与企业师傅。

4. 教学考核加入实践考核,双导师共同把关

基于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引导下课程设置应当有效结合就业岗位的发展需求,设置为理论与实践课程,并且在学期课程考核中有效融入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通过实践考核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师对于学生的日常以及期末表现情况进行共同记录,从而确定学生的考试总成绩。

五、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现代学徒制,有助于丰富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普适性,进一步探索现代学徒制对于多专业的特殊性。导师制对研究生培养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校期间便能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就业时也能够有针对的进行择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当紧密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凸显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走向岗位前明确职业导师,能够对学生的就业情况展开针对化指导,并且有助于学生顺利的走向工作。

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应当响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号召,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张,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此过程中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所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现象,所以在此过程中应当以就业为导向,选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就业,双导师制,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张星.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6(36):126.

[2] 钟云龙.关于四川省高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8):14-16.

[3] 徐凤,李进.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7(21):44-47.

[4] 陈丽君,廖碧娟.身份认同视域下职业院校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47-52.

上一篇:云桌面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高校校园扩建工程设计方法探讨——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