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行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篇1

一、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思考

传统教学法是老师讲,学生听,甚至让学生背着手坐着听不能讲话,老师经常一讲一节课;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彻底颠覆这种做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帮助学生去学习。

以前的培训很多时候都是专家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记,而这次培训的过程也让我们充份体验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乐趣,张教授用行动导向法言传身教的让我们感受并参与了三天的行动导向,我们是学生,我们参与了“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卡片展示”等等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大家的能动性,小组每个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了思维导图的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的设计,每人都作为主角,主讲了某一个环节。活动一环扣一环,有引入、有任务布置、有讨论完成、有演讲展示、教师最后做总结。相信经历了这样的一次学习之后,大家也都深切的了解了什么样的课才能叫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

二、如何把行动导向教学法落实到专业教学上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该说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环节,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没有变,但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发生了质的改变。做为高职教育,学生学会的应该是技能,是动手能力,是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应该最适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将行动导向教学法慢慢的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

首先是学生“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法,突然贯穿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很多学生不习惯,不适应,不知道自己主动做应该做什么,说什么。因此在教师让学生动脑动手之前,应该给予充分的引导和明确的指令,比如布置清晰明确的任务书,将学习流程,组织方法等明确的示意给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或者采用示例的方法,教师先引导示例,学生先照葫芦画瓢,然后再慢慢的学会主动的去做。

其次,教师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很容易,上课很累,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责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一堂课,设计行动导向行的教学方案,搜集大量的案例以组织教学项目,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则轻松很多,主要起到引导,总结,把控进程的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篇2

这次培训活动, 收获很多。在与德国学者、专家的思想碰撞中, 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宏观的制度层面到微观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形式层面有了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其中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

一、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产生的、适应现代工业、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范式。行动导向是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的指导原则, 即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习者在实际或者模拟实际的专业性情境中, 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经历, 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 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为我们授课的克劳斯教授特别强调, 行动导向本身不是一种教育理论, 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而是一种新的教育范式。作为一种教育范式, 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行动导向教学是教师在设计整体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微观层面的行动导向教学则是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或教学方法。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也在积极倡导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开展教学活动, 而关于微观的、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则很少被提及。笔者将就在德国学习到的微观层面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梳理。

二、微观层面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从1999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时, 其目标不再是关于“知识”, 而是“职业能力目标”, 即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发展。专业能力是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获得的, 但是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载体 (即教学内容) 去培养, 而且要在培养专业能力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使学生同时获得三种能力的目标。克劳斯教授在这里强调了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而他提到的教学方法, 就是微观层面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克劳斯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先后展示了“传球游戏”“抛色子选数字”“美女、魔鬼、少年”“轴承法”“教学导入法”“字母表法”“小岛之行或滚雪球法”“Zip游戏”“拼积木法”“库存模拟游戏”等教学方法。

根据每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适用阶段或能力培养目的, 笔者讲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传球游戏”“教学导入法”与“Zip游戏”。这类教学法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 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类:“抛色子选数字”“美女、魔鬼、少年”与“小岛之行”。这类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决策能力、妥协能力、达成共识的能力等社会能力以及制定计划、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工作结果等方法能力,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决策或选择的重要性。第三类:“轴承法”、“字母表法”、“拼积木法”和“库存模拟游戏”。这类教学法能使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较轻松地掌握知识,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方法能力与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

这里笔者仅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法作简单介绍。

(一) 传球游戏

1. 适用情况:一门课程、一个教学单元或一节课开始之初。

2. 目的

(1) 使小组成员快速熟悉。

(2) 收集学生对一门课程或一节课的学习期望或意见。

(3)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4) 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以及集中精力与快速反应的能力。

3. 步骤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站成一个圈。

(2) 教师首先传球给任意一个学生, 接到球的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对课程的期望或意见, 然后将球传给圈中的任意一个没有接到过球的同学, 该同学说出自己的期望或意见后再传球, 依次类推, 直至球传完一圈回到教师手中。

(3) 教师开始第二圈传球, 此圈传球不必说明想法或愿望, 但学生要按照第一圈传球的顺序进行, 并加快传球速度。

(4) 如果时间及其他条件允许, 教师可准备3~4个球, 依然按照第一次传球的顺序连续抛出, 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 活动时间:10分钟左右。

5. 道具或材料:皮球若干个。

6. 教师角色:参与者、组织者、协调者。

(二) 小岛之行

1. 适用情况:在教学开始之初;或者当学生感到疲惫, 注意力不集中时。

2. 目的

(1) 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训练学生的协商能力、决策能力、妥协能力与说服他人的能力等社会能力。

(3) 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性、合理性等方法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决策重要性的认识。

3. 步骤

(1) 教师给每位同学一张列表, 上面列有到某个无人小岛野营可能要带的物品, 有帐篷、瑞士军刀、火柴、汽艇、罐头、书、收音机、睡袋、矿泉水、钱、手电筒等。

(2) 教师请学生各自从所给物品中选8件认为必须要带的物品。

(3) 将学生3人一组分组, 各小组选择认为必须要带的7件物品, 教师随机请几个小组陈述他们选择物品的理由。

(4) 再将学生以6人一组分组, 各小组选择认为必须要带的5件物品, 并陈述他们的选择理由。

(5) 教师与学生共同列出在第四步中各小组选择的同样物品, 并讨论选择理由, 评出选择理由陈述最充分的小组。

4. 活动时间:15~20分钟。

5. 道具或材料:物品列表。

6. 教师角色: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

(三) 拼积木法

1. 适用情况:复习或学习新知识。

2. 目的

(1) 让学生在互动讨论中掌握知识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训练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整理与分析材料等方法能力。

3. 步骤

(1) 教师事先将学习材料分成若干知识点 (如5个知识点) 。

(2) 将全班同学随机分为若干“原始小组”, 每组人数与知识点个数相同 (如每组5人) , 小组成员商议各负责一个知识点, 即作为一个知识点的“专家”。

(3) 各小组中负责相同知识点的成员重新组合成为“专家小组”。教师给专家小组的成员发放与其知识点相关的学习材料, 供讨论学习, 如对知识点有疑问, 可以向教师咨询。

(4) 专家小组成员掌握学习材料后, 返回各自“原始小组”。每个人要作为自己所负责知识点的“专家”向原始小组成员进行讲解。

(5) 原始小组成员分别讲解知识点后, 教师再将完整的学习材料发给每个原始小组, 小组成员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教师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4. 活动时间:35分钟左右。

5. 道具或材料:学习材料若干份。

6. 教师角色:组织者、评价者、答疑者。

从以上教学法中可以看出, 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 而是积极加工者, 他们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通过团队活动积极、愉快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可见,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我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

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以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模式为主流。这一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基础, 符合职业学院学生未来工作的要求。但是, 学习领域课程中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目标如何实现?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被学生掌握?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如何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就涉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 由于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学校现实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借鉴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观念

在德国培训过程中, 有的教师提出质疑: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这种教学法比较耗时,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就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节课堂传授的知识量如何保证?这一问题反映了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的一个传统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克劳斯教授的回答是: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各种能力培养, 而不仅是传授的知识量的多少。如果教师为了保证知识量而一味“满堂灌”, 却不顾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掌握了, 那么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

如果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不得不顾及传授知识量的多少的话, 职业教育则完全可以摆脱“注重传授知识”的传统做法, 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作为判断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注重传授知识量的传统观念。

2.教师要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材料

在培训期间, 笔者注意到德国的教师在课堂中除了用到PPT、幻灯片等教学媒体外, 还会用到许多在中国的幼儿园里常见的各种教学材料, 如各色不同形状的彩纸、彩笔、裁纸刀、别针、图钉、胶水、巧克力, 以及不同教学法中需要的特别道具, 如皮球、骰子、图表等。每种教学材料都有多种用途, 如不同颜色的彩纸可以用来代表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程度;也可以作为答题卡使用。这些教学材料为德国职业院校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奠定了物质基础。他们认为, 鲜艳的色彩、多样的手段是保持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好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也应该学着将形式多样的教学材料与道具带进课堂, 为学生枯燥的学习增添更多色彩与新奇。

3.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中要注意提高课堂控制能力

在德国, 职业学校的学生每班通常在30人以内, 这样的学生规模比较容易控制。但中国的职业院校每班学生规模通常四五十人左右, 这样的班级规模会使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学生不好组织与控制、活动空间不够、活动时间更耗时等问题, 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缩小分组规模、观察学生的表现、控制活动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方式控制教学活动。

摘要:通过赴德职业教育培训与考察发现, 行动导向教学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产生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 其微观层面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等特点而被灵活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中, 成为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主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微观层面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篇3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德IHK证书培训 课程应用 效果

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与世界职业教育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被引进到国内教学中,从目前国家财政对职业学校的支持以及最近几年职业学校的蓬勃发展状态都反应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兴起。各个职业院校为了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才,也是从多个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德IHK证书培训课程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精髓,使其更好实现本土化,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

1、德国职业教育精髓

德国制造堪称世界标准,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其职业教育的精髓在于其采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整个职业教育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场所完成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德国教育的核心。何为“双元制”,主要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一段时间在学校完成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完成后到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和相应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真正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密切结合的一种方式,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独立能力、独立计划和实施的能力、独立评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有英国教育家瑞恩斯提出,随后各国普遍推广这种方法,德国人使用这种教学法最成功,他们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它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方案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行为达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从而形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主要有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实验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思维导图法、任务驱动法等,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会他们如何主动学习及提高综合素质。

3、IHK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行动导向法应用

3.1 IHK与行动导向法的融合。前期参观学习了重庆九龙坡职业技术学院关于IHK课程教学过程,认识了德国IHK职业资格培训打破了原有以学科教学为模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整合相关相近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将“学、做、教”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将知识点融入到课题中,通过小组探讨,老师点拨完成课程学习,相比国内教学模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所学知识都以“任务”为载体,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不断的完成任务中学习,强化。第二,将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练习 ,工具书作为常用学习书籍。第三,知识点细分,任务由易到难,逐层上升。第四,各科知识相互渗透,知识紧密联系。第五,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第六,评价更精细。知识学习都会有阶段性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内容也不断的进行改革更新。

3.2 “IHK数控切削师”典型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IHK数控切削师课程中《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操作规程及工艺知识学习。第二阶段,机床操作及零件编程。第三阶段,IHK数控铣床课题加工。第四阶段,成果展示,自评及专家评价。在不同阶段可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比如第一阶段,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将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整合分组,分组人数4-6人,组长由学生自己确定。分组结束后,进行机床安全规程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处理紧急状况,播放一些反面案例视频进行安全教育,训练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在学习工艺相关知识时,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充分熟悉图纸,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工艺制定,最后通过讨论、汇总,选出最佳工艺方案,对于非最优方案,老师可帮助优化工艺。第二阶段,学习机床面板,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张贴板,老师在讲解完面板按键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按钮张贴到准备好的机床面板上加深记忆。学习机床操作内容时,老师可采用引导文教法,比如对刀练习,老师可以准备几本机床操作说明书,让学生独立从这些技术材料和手册中获取对刀相关知识,最后老师进行总结示范对刀过程,从而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零件的车铣加工,这个阶段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老师设定项目,学生在项目中分工完成零件加工。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工厂工艺员、切削员,检测测量员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掌握各个职责所需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第四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评价和考试,此阶段可先将产品进行展示及检测,自己打分评价,然后再进行比较,互相打分,最后老师进行综合打分,根据完成情况选出优秀小组,并要求他们介绍经验保证零件质量。

4、总结

纵观整个IHK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行到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经验总结,也不难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在于其在课堂中通过知识点来锻炼学生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协调、耐挫和应变的能力,而这些也正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作为职业学校老师,我们在研究IHK职业资格培训精髓的基础上更要运用好行动导向教学法,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萍,辛秀兰,考量分级制和IHK试验寻找职教改革航标,《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第6期

行动导向法培训心得 篇4

2013年6月16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文化课骨干教师的培训,本次培训在广州技术师范学院举行,主要是学习一种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且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法—德国行动导向法。学习期间,各位老师带领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活跃的气氛,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发言,愉快的合作,精美的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天的学习令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最早接触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我校两年前参加培训的两位专业课教师,参与过他们的授课之后我很惊讶于这样开放的教学形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随后在网络上进行了学习,同时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进行了多次尝试,收获了部分的惊喜,但一直希望能得到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课堂技巧支持,经过本次培训我有了更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和感受。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此次通过观察我体会到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 中心,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监督者和支持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积极性极大提高。这种角色的转换,体现的是教育思路的转换,这也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特点。

本次我们学习和体验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六种技巧:分组活动法、探索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这六种教学法既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经过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它们具备以下共同的特点: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5、能力培养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6、兼顾不同学习节奏学生的需要,体现学习的个性化特征。

7、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反思日常的教学,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改变,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但我们还是忽略了一些核心的内容。它们是:

1、专业是载体、方法是途径、能力是目标。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哪门课程的教师,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技巧方法教学,都不应脱离开学生的专业实际,我们最终的培养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哪些具体的知识,而是综合的专业学习的能力。

2、愉快的教学环境是成功教学的重要条件。本次我们参与的每位老师的课堂,无不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老师的终极任务不是想法设法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愉快的去探究,主动的去参与,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3、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徐伟教授的一席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又怎会具备优秀的团队精神。而德国的教育恰恰相反,他们培养出来的德国职业人个人工作效率可能不是很强,但一群德国人的效率却高的惊人。因此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务必要重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讲授者,而是一名主持人、指导者。看似教师在课堂上很轻松,只需要在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即可,其实不然。使用行动导向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做的工作只增不减。看似教师退到了幕后,但是并不是不管不问,而是在课堂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提前详尽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课堂掌控能力,给学生自由度越大,各种突发问题就越多,作为支持者,教师要足够强大才能应付;教师要制定和实施恰当的评价,开展多种评价,以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中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我们惟有迎难而上,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做改革浪潮中的先锋。

行动导向教学法心得 篇5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我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力度,2012年10月2021两天,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培训班,经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在原来运用简单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行动导向的具体认知。总结起来,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如下认识:

一、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主动的,从接到任务开始到结束,主要靠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任务。使学生学会自学,这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与传统教学相比,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

二 以教师为引导

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导者、引导者和主持人。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既让“吃不饱”的同学有更难度的任务完成,又让“吃的饱”的同学有充分的消化与吸收的余地,最终达到每个人的进步与提升。

三 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师生与生生之间新型的互动协调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四 评价的开放性

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考评。

五、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思考,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一些概念性学习又没办法进行探究的课程学习,这类课程更适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而有一些课程虽然内容上适合采用这些方法,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能达到,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如何真正改良适合中职学生学习、青年教师容易执行的行动导向模式的各种教学法,还需要我们去更多的探索。

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颇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做到与具体专业相结合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学习,据我所知,我们系的好多老师都学以致用,我自己也在尝试不同的方法来上课,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完善自己,希望以后学院能多提供这样的机会,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的学生质量一定会有一个惊人的变化。

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介绍 篇6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早是由德国职业教育界提出的,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的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一、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法

(一)谈话教学法

谈话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教学的方法,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谈话首先表现在谈话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上。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一学习目标。在行动教学导向中,教师还常常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自我管理学习的重要特征。

在教学培训实践中,谈话教学法常在一学习单元中的特定教学阶段采用,用于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

(二)四段教学法

四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总结四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的技能培训教学法。

(三)六段教学法

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六段教学方法阶段划分如下:

第一段:激励。教师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明目标和学习任务。采用讲解、提问或启发式教学。

第二段:遭遇困难: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发现学生错误。

第三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找出或由教师指出的问题的方法。采用传授式、展开式和自学式。

第四段:试验。这一过程通过“思维想象”实现但最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

第五段:记忆与掌握。所学内容应被长期保留。适合应用练习式教学。第六段:运用。学生吧所学的知识、技能或运行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职业行动中。

二、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问题,认识自己所处的角色类型,就能出尽自己妥善处理面对的各类人和事。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角色定位,二是进入角色 运动导向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的内涵,从速进入角色,圆满完成角色的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学生进入未来的岗位乃至适应今后的变更,尊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式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只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从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呢人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时的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 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式一种儿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式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的教育中,项目是指以产生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如门(木工专业)、模型汽车(机加工专业)、报警器(电子专业)、测量仪器(仪器仪表专业)以及简单的工具制作等;在商业、财会和服务行业,所有具有整体性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如销售专业不同场合的商品展示,产品的广告设计、小软件开发等。

(二)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常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方法。其任务是建立起项目工作和它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完成任务应该通晓什么知识,应该具备哪些技能等。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学习指南就是引导课文的例子。

(三)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板是一种特制的大头针随意钉上写的有文字的卡片或图表的硬泡沫塑料或软木板,是一种典型的“可有教师共同构建的教学媒体”。粘贴板教学法是在粘贴板面上,钉上是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究班教学法。

粘贴板教学法的突出有点是,可以最发限度变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克服谈话法不能记录交谈信息和传统的黑板上文字内容难以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粘贴板上的文字内容既有讨论的过程,又有讨论的结果;既是学生集思维广益和传统思维的过程,由是教师教学活动结果。

(四)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式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与俗语中的“诸葛亮会”类似,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已被广泛的应用与教学、企业管理和研究工作中。

在职教实践中,可通过头脑暴风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总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通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过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在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开发人的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有效工具。

人类的大脑思维呈现出的是一种放射性的树状结构,而我们日常在总结这种思维时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互相之间没有关系、没有重点。而“思维导图”则采取一种独特的图画方式,将你的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这中方式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理清层次,让你掌握住重点,能够取法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而对与那些整天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并且需要尽快做出判断的企业来说,“思维导图”的这种优势就显得更加明显。波音公司将所有的飞机维修工作手册绘成一张25英尺的思维导图,使得原来要花一年以上的时间才消化的数据,现在是要短短几周就可以掌握。仅此一项,就帮助波音公司节省了一千美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大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区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有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又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没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同学的交流、讨论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七)项目与迁移教学法

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是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导向,以迁移和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方法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系统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简介 篇7

1 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方法

1.1 谈话教学法

谈话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教学的方法, 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则是受动者。

在使用谈话教学法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谈话教学法的学习目标。此外, 教师也可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 谈话教学法常在一个学习单元中的特定教学阶段采用, 主要用于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与学生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如文秘专业学生交流在不同企业的实习经验, 制造加工专业学生交流在培训中如何制订生产加工计划等。

1.2 4阶段教学法

4阶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总结4个阶段的程序化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它起源于美国, 二战以后在欧洲发展成熟并得到推广。

1.3 6阶段教学法

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6阶段教学法教学阶段划分如下。

第一阶段:激励。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明学习目标和任务, 采用讲解、提问或启发式教学。

第二阶段:遭遇困难。学生学习教学内容遇到困难, 教师发现学生错误, 常采用展开式或自学式教学。

第三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找出或由教师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采用传授式、展开式和自学式教学。

第四阶段:试验。这一过程可通过“思维想像”实现, 但最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第五阶段:记忆与掌握。所学内容应被长期保留, 适合采用练习式教学。

第六阶段:运用。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或行动方式运用到日常职业行动中, 常采用练习和展开式教学。

2 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教学方法

2.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有2层含义:一是角色定位, 二是进入角色。行动导向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角色、了解角色内涵, 快速进入角色, 圆满完成角色承担的工作任务, 为将来工作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模拟教学法

采用模拟教学法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使学习反馈充足的环境。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引入模拟教学法, 基于以下2方面因素, 一是在实习教学中, 有些专业需要进入生产现场, 由于生产现场环境复杂, 既不安全又不利于学生训练;一些设备价格昂贵, 操作方法不宜掌握, 不适合让学生实际操作。而采用模拟教学法可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二是为使有些专业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或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时, 能够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模拟训练中, 以便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 感悟未来职业岗位氛围。

3 培养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3.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的方法。在职业教育中, 项目是指生产一种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技术领域, 很多小产品或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 如门 (木工专业) 、模型汽车 (机械加工专业) 、报警器 (电子专业) 、测量仪器 (仪器仪表专业) 等;在商业和服务行业, 所有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可以作为项目, 如销售专业不同场合的商品展示、产品广告设计、应用小软件开发等。

3.2 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教学文件, 即引导课文 (常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 , 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法。其任务是建立起项目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间的联系, 让学生完成任务并了解应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学习指南就是引导课文。

3.3 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板是用特制的大头针随意钉上有文字或图表的卡片的硬泡沫塑料或软木板, 是一种典型的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教学媒体。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上, 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片, 通过添加、移动或更换卡片进行讨论, 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张贴板教学法的突出优点是,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效克服谈话法不能及时记录交谈信息和传统板书内容难以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的缺点, 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多信息。张贴板上的内容既有讨论的过程, 又有讨论的结果;既是学生集思广益的过程, 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

3.4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不对其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头脑风暴法能够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多的观点, 是聚合思维的一种好办法, 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

在职业教育中, 可通过头脑风暴法, 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总称为建议集合) 。通过集体讨论, 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看法,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 从而获得大量构想, 经过组合和改进, 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3.5 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通常将与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 然后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 连线上标明概念和命题间的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高效工具。

人类的思维呈现放射性树状结构, 而在日常总结知识时往往采取直线型方式, 知识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思维导图可将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采用这种方式处理复杂问题, 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层次, 掌握重点, 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

3.6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 需要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而言, 要选择和组织讨论的材料, 并从大量文献资料中选出合适的案例, 若无案例则要自己撰写。就学生而言, 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旁观者, 只有参与者。学生可以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同时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

3.7 项目与迁移教学法

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是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导向, 以迁移和应用为目的, 通过项目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方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把关键能力分成5类 (组织与完成生产、练习任务, 信息交流与合作, 应用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 独立性与责任心, 承受力) , 4个等级 (再现、重组、迁移和应用) , 再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 以小组作业或独立工作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

总之,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任务信息, 由学生根据学习领域 (教学大纲) 要求, 通过相关的媒体进行学习, 并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学习形式是个人学习和小组工作相结合, 主要载体是项目任务, 主要目的是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100多种, 每种教学法都有其适用范围, 应用什么方法取决于课程的内容、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师的课堂组织水平。各种教学方法无优劣之分, 只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因此, 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应是机械的,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 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艺术再创造。蒉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探究 篇8

行动导向一词源自德文HandLungsorientierung,它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

一、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1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通常在50分钟时间里,教师讲课仅占30%左右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全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站在学生中间,学生通过自身独立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2教学内容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教师也讲授前人的间接经验,但并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直接经验。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而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为由学校通向社会架起了一道必经桥梁。学生通过记忆方式把握直接经验,又通过手和脑的结合把握直接经验,两者的有机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当然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学生中间,当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时,他可以点点头,或者表示一下微笑;当学生完成任务中碰到困难或者出现问题时,教师就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碰到问题时候的咨询者。

4激励手段内在化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激励的手段完全是内在的,是学生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他们对成功心理感受的充分体现。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将激励他们去探究下一项工作。

5质量控制手段多样化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质量控制是多方面的,如笔记、口试等。口试对于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乃至学生的整个综合能力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6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其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条件

1硬件环境的建设

建立一体化教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建立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教室中除了有传统的教室装备的理论学习区,又有动手操作的实操学习区,同时还备有相应的资料柜和物品柜。即由原来具有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转化;由原来的验证性向构建性发展;由原来的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发展:由刚性设施向动态设施发展。

2软件环境的建设

要使得行动导向教学能有效地进行,光有良好的硬件设备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软件环境配套。这里所说的软件环境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实在可见的各类应用软件,又包括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执行教学工作的一线实践指导教师,同时还应该包括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教材的编制和选择

教材问题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一个“瓶颈”。现有的教材偏重学科知识体系,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而不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教材的编写,一要体现以知识和技术实用、够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不注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要体现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为载体,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以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三要体现可及时增减、调整内容,有利于弹性选课的推行。

4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倡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往往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信息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都由学生独立来完成,而如何获取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项目,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与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1准备阶段

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目标,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师生面对共同的教学项目,要完成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与论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作为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者,为学生开发、设计教学项目;第二,教师提出一些完成教学项目的建议,供学生讨论研究,在学生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具体的指导。第三,在整个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施阶段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1)教师的组织作用。“小组工作”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与情景,往往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对学生进行整合,合理划分“工作小组”,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要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和职责。(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心理、方法和价值的引导上,心理引导即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同时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合作的心理品质。方法引导主要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对实施方案进行微调,帮助学生进行方案的完善、手段的更新和思路的拓展。价值引导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的体验和感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功”与“成果”。

3评价阶段

行动导向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指导性评价,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帮助学生对行为导向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行为导向教学中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变化。

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学生方面,倡导学生间开展互帮、互带活动,让学习成绩好、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与相对落后的学生结对子,并定时反馈后进生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帮教。召开学生会议,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关知识,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增强学生运用行动导向法进行学习的能力。在教师方面,首先要充分熟悉学生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第二,教师除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应该注意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在学校方面,要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新的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第三,要完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保证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合理匹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联合办学的道路。第四,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进修制度,经常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知识的培训,增加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职教通讯,2003(1):5~7

[2]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05(1):74~75,

[3]陈士亮,王晓望,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教育与职业,2005(12):50-52

[4]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职业技术教育,2005(31):35

[5]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1

[6]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10

[7]陈旭平,熊德敏,胡联红,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可行性分析,今日科技,2007(9):29

[8]仲文祥,由德国“行为导向教学”引起的思考,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4

上一篇: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下一篇:我的发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