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推荐11篇)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1

李晓歌(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和对数学产生热爱和持久动力的基础,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刺激学生持久的兴奋和追求成功的热情是数学教师的使命和教好数学的制胜法宝。本文阐述兴趣的特点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当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兴趣激发缺失的现象和危害,给出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模式。关键词:兴趣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兴趣(interest),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等品质,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

1.兴趣对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独特意义

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过程的知、情、意、行都迅速趋于成熟,具有一定辨别能力,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缺乏经验、知识不足,正处于学习的“爬坡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恰当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一旦成功地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热爱将影响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乃至一生对于数学的偏爱,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明证。

直接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间接的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内容和热爱数学的程度,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和稳定性显得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中学生的未来方向和能否取得成就。同时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间又互相影响,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结合起来,保持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才能充分发挥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这不仅是教学艺术,也是教学方法。

2.目前中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兴趣激发缺失现象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活动教学等新理念的贯彻实际是将教学主体让位于学生,那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当下数学课堂上,不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

2.1.初次见面“下马威”——打灭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

在刚入校门的新生的第一节数学课上,许多教师是先简要介绍数学知识框架结构,接着便是针对数学学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甚至是有别于小学或初中的近似于苛刻的要求,期望在第一次见面给学生来个下马威,使得学生不敢轻视数学和不敢造次数学课堂。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的最佳时间,使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很难再找到一个更好的机会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直接兴趣。

2.2.课堂教学“满堂灌”——忽视学生兴趣需要

《变化的鱼》这一节,许多学生很乐于自己学习或是通过小组活动完成“鱼”的变化过程,但是教师认为《变化的鱼》的考点是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形状的变化而省略掉了学生探究“鱼的变化”的过程,强硬地将知识点扔给了学生,其实上只是做到了“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长期的“满堂灌”课堂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知识的热情渐渐磨灭,从而渐渐地只会被动学习,不会思考。

2.3.缺乏赏识和激励——间接兴趣薄弱

中学生的个人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得到同伴的赏识和老师的夸奖,因此不经意的或是偶

尔的赏识和赞扬就能使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增强。但许多教师却吝惜于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或是课堂演板即使做得非常好,教师也做不到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使得学生得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功的体验就导致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受挫,间接影响兴趣的持续性。

3.建构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鉴于兴趣对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独特意义和重要性,针对当今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兴趣激励缺失现象,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到时刻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为使命,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实践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课程标准。

3.1 “首因效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直接兴趣

在新生的第一次数学课上,采取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使学生对数学教师首先在形象上、心理上产生好感,先入为主地占领学生的内心。要通过小故事讲解、数学趣味知识、数学家故事、古今数学史等有趣内容的讲解,逐渐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世界的神秘的向往和学习数学的使命感,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妙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爱好和追求,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的最实际、最有效的动力之一。因此,在第一节课上,少讲强硬的要求,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共鸣,有效地推动以后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3.2.小组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更适合于探究式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事实证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四五人的小组能够完全解决教科书上的数学问题,参与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刻。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由他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把学习目标完成。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二十分钟之内,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去观察学生小组活动的进程和完成情况,在小组活动结束后通过检验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来总结性地完成知识点的讲授,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由学生自己来捕“鱼”,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得到乐趣”。

3.3 赏识教育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赏识教育,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不管他们是答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还是解出了一个难题,都值得赞扬和赏识,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一个轻轻的微笑、一句小小的口头表扬都是一种莫大的奖励,对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是极大的激励,所以,教师要不吝惜自己的一句善意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观察到表扬到,更全面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3.4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多媒体对于学习几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形形色色的图形世界和几何世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形象世界中发现抽象的几何世界,自我发现世界的奥秘,从而学到几何知识。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各种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维持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中学教育学 班华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学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3】张小明:“比马龙效应”与适度激励人力资源 2004.1-2

【4】叶奕乾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版

【6】汤志勇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2

一、影响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因素

1. 学校原因

素质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因而许多学校往往为了升学率而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对于退居二线的美术教学大多数教师也往往以敷衍、应付的态度来对待,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单纯的向学生灌输枯燥乏味的美术理论知识, 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的美术教学。如此, 学生往往对这样的中学美术教学失去兴趣与积极性。

2. 学生原因

美术属于一门形象思维较强的学科, 而中学生在经历了较长的学习及年龄的增长后, 其更加倾向对理性思维较强学科的好奇心。加之中学教育中更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注意力。同时, 中学生又因个人能力的局限性, 其在美术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困难, 这在某些程度上会削弱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 多样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性、针对性的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 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因而中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情境导入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第一, 视频导入。视频导入, 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相关的视频文件进行导入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视频从而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经历, 了解艺术作品中所讲述的故事。以视频导入进行教学, 这种具有较强直观性、形象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 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进而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当中。

第二, 故事导入。故事导入, 是指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美术课的学习。在实际的故事导入教学中, 中学美术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个故事, 通过一开始的课堂导入将故事的主题告诉学生, 而后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与美术作品进行继续说故事的游戏,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故事的讲述。如此, 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第三, 实验导入。中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理较为强烈, 于是乎中学美术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实验有机结合, 以实验导入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进行色彩课程教学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实验, 分别在三个透明杯子中加入红黄蓝三色, 而后指导学生向这三个杯子加入其他颜色并观察变化。之后,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总结, 最后由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色彩原理讲授。

2. 任务驱动方法维持和提高学生兴趣

中学美术教师在运用多样化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 教师还需要想方设法来维持和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鉴于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动手操作性, 对此中学美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方法来继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具体的任务驱动课堂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 下发任务。在下发任务之前, 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组建团队, 以3-5人为一个小组团队, 并选出每组的小组长和取队名。之后,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下达任务, 指导学生小组在团队协作的状态下完成课堂任务。

第二, 细化任务。教师带领小组长来指导团队成员细化任务, 细分任务流程, 分配不同的任务给每一个队员, 进而让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到任务完成过程当中。如此, 一边培养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 一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意识和能力。

第三, 展示任务。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之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有条不紊的进行任务结果展示。每一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对本小组作品进行解说, 而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自由提问和评价, 最后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任务成果进行分析和点评, 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的信心。

三、结语

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主动性, 这是中学美术教师需要致力解决的主要课题。对此, 中学美术教师可以基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结构, 并结合课堂实际教学情况来分析影响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各方面因素, 而后积极采取多样化情境导入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来激发、维持及提高学生对中学美术的学习兴趣。

摘要: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与好奇其最基本的动力就是兴趣。为此, 在日常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美术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把握影响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各方面因素, 进而有效发现和激发中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在此, 本文首先从分析影响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因素入手, 进而以兴趣为导向探究如何激发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中学美术,兴趣,教学,影响因素,激发

参考文献

[1]罗红东.试论中学美术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4) :132-132.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特色;个性;中学地理;教育教学

一、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比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主要是通过所谓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进行知识的讲述,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和重复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种教育理念的产生是基于当时的经济社会的需求,即由于经济落后社会急需一批掌握知识知识的人才进行现代化建设。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更注重原创性,即在经济建设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创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旧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它抑制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发散性思考。针对中学地理教育而言,传统的教育理念有着以下弊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方式的选择大多是从知识本身或者从老师自己的理解出发,因此学生的接受程度往往与教师预期有偏差;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分重视成绩与排名,应试化现象很普遍,这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所谓的考试大纲之中,既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打击了很多中下游学生,打击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了部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师生的等级关系,加之应试考试的压力,老师往往扮演“黑脸”角色,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甚至会让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当下比较得到认同的教学新理念就是以特色与个性教学为导向的中学教育模式。当然目前学术界对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育理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基本的方向是统一的。它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中最基础的原理进行理解,然激发学生在这一基础上的发散与拓展。此外,以特色与个性教学为导向的中学地理教育也强调师生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激发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于地理问题的沟通和探讨。个性化的教学是对学生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性充分尊重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这些环节的关联性之上构建一个完整的的体系,以更好地调节学生的个体行为。由此可见,个性化和特色化地理教育是目前新课标下的一大教学发展方向,符合学生发展规律,法和社会发展需求,一旦全面推广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必将诸多的积极意义:

首先,个性化和特色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化思维的培养,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其日后进入大学深造以及走向社会解决具体工作问题至关重要。其次,以特色与个性教学为导向的中学地理教育有助于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降低对于地理课堂的抵触心理。最后,个性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也可以有效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 个性化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学的前提是把握高中地理知識特点

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学的前提是把握高中地理知识特点,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中学地理有这一下特点:首先,一些涉及认为地理的内容,虽然记忆和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其包含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口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于学生认为素养要求较高,如果仅仅是教授课本上的内容不仅无法达到考试要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针对这部分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另外,一些涉及地球运动、大气、洋流以及地质构造等内容的部分难度颇大,如果单纯采用压力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最后,地理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与平面几何能力,因此需要其他学科的配合。

(二)课程设计上要体现多元化

从课改的角度来说,中学地理课程模式的革新应呼应当今教育理念对个性化教育的强调,以课程设计适度的多元化来增加学生对所接受地理教育的选择权和自由度。另外,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地理课程是兼具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的特点,既有需要记忆的部分,也有需要逻辑推理和计算的部分,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现状,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对于一些偏重认为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和拓展阅读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认知体会,对于一些偏重理科的内容,老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简单实例入手辅助以有趣的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结语

中学地理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中高考考试的重要科目。如何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寻求平衡点,既让学生对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知识进行学习,又能够是学生思维视角超脱于考试,追求更为广泛的学习,更为兴趣化的学习,是摆在中学地理教师面前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重视特色化和个性化教育,重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就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由浅入深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实现个性化教育,是学生创新力培养的前提和手段,是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本文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析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以特色与个性教学为导向的具体方法,以期我国中学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丽. 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9)

[2] 陈启洪. 建构主义理论在开放式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地理教育. 2010(04)

[3] 孙勤.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02)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4

论文摘要:在分析高职高专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市场琦高职高专奚人才的能力期望,紧密围绕企事业单位对英语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雷求,提出了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引言

高职高专类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日前已进人到规范发展阶段。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本科生、专科生的就业压力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尤其是20xx年,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就业压力更是凸显。大量外资企业进驻中国,要求高职高专学校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别抢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许多巫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高职高专类学校想要获得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开展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的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办学特色无疑是一项必须的策略选择,也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文从高职高专类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人手,结合企事业单位对各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从英语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师资队伍组成以及考核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英语教学体系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思考。

2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要想使英语教学取得理想效果,就需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人手,两者都需要重视。Www.133229.CoM教师的“教”是外因,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好的教学策略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是英语教学中的催化剂。学生的“学”是内因,是教学策略能够实施的基础。客观的讲,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在广大教师的锐意进取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为了紧跟企业用人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对英语教学当中的一些现状进行思考,从而对英语教学进行新的改革。

2.1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通过对笔者所带的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机电、法律和化工专业班级的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20%左右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这类学生一般来自教学设备较差的乡镇中学,没有受过听力、语音方面的系统训练,进入学校以后,不知道该如何学习英语,听力训练听不懂、英语课文朗读不流利,羞于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英语学习成了眼睛和大脑的专利。

50%左右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在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下能够听得懂、说得出。但是,这类学生没有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觉得学英语纯粹是为了考试分数而学习,依旧遵循过去所养成的英语学习方法,死啃语法,忽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抱着对今后工作无多大用处的消极思想,这造成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相对低下。

还有30%左右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而且非常明确未来的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对英语口语、听力的训练有着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能主动地改变在中学养成的英语学习习惯,突出了英语学习“口说、眼看、手写、脑动”的特点。对这类学生的英语教学,要积极的引导,同时要根据将来他们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增加行业英语方面的知识。

2.2教学方法现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的教学尤其如此,要充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兴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上唯一的信息源;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客体,是被动的接受器,是教师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尽管当前一再提出要摆正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为中心所形成的惯性,教师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并且将自己的教育对象看作是学习本学科的专门人才来“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重要目标。教学中形成了从课本到作业,从作业到试卷,从知识到知识,只见树木不见人的教育倾向,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此外,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严重的以语法串讲现象,部分教师把生动的语言材料加以分解、逐词、逐句译成汉语,然后用大量时间去讲解语法,甚至把功能项目也作为知识点来讲解,用汉语对语言点进行深人细致地分析,可谓词典搬家,完全忽视了语言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功能,使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这种教学方法造成了一大部分同学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开小差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忙于维护课堂秩序,久而久之也使教师丧失了传授知识的激情。如果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都丧失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想像英语教学的效果了。

3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笔者对所在学校毕业生进行了座谈访问,了解了目前企事业单位对多数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

3.1能准确翻译英文资料

以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为例,因为高职高专类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多为操作国外进口的数控机床和对原机床的加工能力拓展,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准确把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看懂数控机床的说明书就十分必要了。在翻译说明书的过程中,只有丰富的英语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十分清楚本行业的一些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这就致使这一类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会十分重视考察学生对本行业专业术语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

3.2流利的口语

英语口语在一些专业中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为这类毕业生要直接和外国人士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旅游专业为例,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会进人到各个大的旅行社从事涉外导游工作,这就对毕业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以娴熟的口语介绍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历史典故和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饮食特色,如果导游对这方面英语一知半解并且口语夹杂着各种地方口音,可以想象,导游白侧丈程中一定是充满了尴尬和误解。

3.3地道的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在英文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法律专业的学生为例,在涉外的案件中,要用英语准备书面材料进行答辩理由陈述,这种书面材料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法律专业毕业生写的申辩材料格式正确、意思表达到位、使用词语准确。

3.4敏锐的听力

听力在英语应用中的地位之高是众所周知的,要想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语言,首先就要能够听懂。以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为例,在贸易谈判的过程中,要准确地了解对方需求的商品名称、需求数量和价格定位等。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对听力的训练尤其重视,不但训练书本内容,而且要尽量听英语的广播电台,如bbc,voa等。听力的训练只是通过“听”还是不够的,还要通过“熟读”来提高对英语的语感。

4英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的深人调研,从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践。加速高职高专育课程与教学体系从传统的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以职业技能、理论素养并重的质量评价体系。

4.1以就业为导向.体现英语基础理论融合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设计研究

探索以职业素质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英语基础理论融合职业素质要求”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研究各专业特殊性所决定的各种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机结合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的方法研究。

英语教学离不开教材。目前出版的英语教材五花八门,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切合实际,突出实用性,选择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实用性教材。对于教材上相对滞后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酌情删减,在教学中不断添加和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教学内容。以旅游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毕业生要能够熟练的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历史典故和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饮食特色。因此在旅游专业学科建设的时候,对英语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英语基础理论融合职业素质要求”,打破原来僵硬的“基础英语”十“专业英语”的模式。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收集各旅游景点的英文版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介绍,并以审慎的眼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职业素质英语教材。结合教育部的英语基础教材,形成基础教材夯牢英语理论知识,职业素质英语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形成“齐头并进,以趣促学”的良性发展局面。这样既兼顾了教育部的英语教学硬性要求,也提高了学校培养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4.2以缩短就业适应期为目的,全真化的实训教学组织研究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性和课程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在目前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更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进行研究如何组织教学。在教学组织上不应单纯强调专业知识或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还要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应注重采取仿真化、全真化的实训教学,从而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增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以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为例,笔者提出了一种“全真化的实训教学”组织方式供大家参考。教师根据旅游专业的各个工作场景,分为餐饮、导游、交通、购物等,并据此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情景进行分组准备,教师应明确指出表演的主题和表演的具体要求。进行全真化的实训教学,可以在表演中熟悉各种交际场合,以便日后在工作时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4.3以提高教师行业英语水平为基础的师资队伍组成研究

从事高专英语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多面手型”的教师,不仅精通英语,而且了解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因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1)培养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让在职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课题开发、技术服务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有计划地提高英语知识应用到各专业的能力。(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通过在相关的行业中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又有高文化素质的兼职英语教师,保证教学质量,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4.4以引导为目标,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英语教育考核体系研究

考核体系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与高职高专教育相适应的同时考核知识、就业能力的综合考核方法。目前对英语的考核相对比较单调,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还远远不够,应根据各专业英语考试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考核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开卷考核学生对英文资料的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模拟实际工作状况,考核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口。

这种考核方式既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客观上也起到将学生平时学习着眼点引向实践技能培养上来的作用。

5结语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5

龚二华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因远中学)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倾向与意图,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希望学习知识的驱动力,倘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实现理想的学习成效。针对初中学生来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些年来的教学感受,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做化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与教师进行指导之后,强化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有利于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热情的激发。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常常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新奇,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变得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性。例如,在夏季,人们往往需要喝大量的啤酒,在将啤酒盖子打开的一瞬间,泡沫会喷洒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通常而言,一升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5克,在制造啤酒的时候,借助相应的压力往瓶子里面灌注,为此,二氧化碳溶解在了啤酒中,可是在瓶子中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打开的时候,只要稍微晃动,啤酒瓶中就会溢出气体形成的泡沫。这样的教学素材能够扣动学生的心弦,教师适当地讲解给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也亲身感受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获得了快乐感。并且,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和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奥秘,加深学习的印象,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总之,化学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实验,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以及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实验的技能。当然,也有利于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且更加深入地认知化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大都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往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只是应用于教师之间的比赛,不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仅仅一个,并非所有的班级都能够应用。而在当今明显改善的教学条件下,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变得非常多见。教师通过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能够营造氛围与创设意境,在教学课堂上呈现关于教学的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以高科技的形式与大量的视听教学信息,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和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式与化合价”时,由于缺少实验以及学生需要识记比较多的内容,学生常常感觉单调和乏味,而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能够将记忆化合价的歌谣与口诀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记忆化学式与化合价时会变得富有趣味性,而且非常容易,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累积了一定量的知识,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而学生需要在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化学练习题,在学生自学完每一节的内容之后,能够要求所有的`学生做完相应层次的练习题目,从而体会学习获得的成就感。练习题目的类型有:一题多解典型的题目,通过变化的题型体会知识的奥秘;设计情境,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多题一解,把握规律;定时训练,提高解答问题的速度等等。其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实际生活,明确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知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持久性地把握化学知识和解答化学问题。例如,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浆、石灰石,教师能够在上课之前找到一个石灰厂,在讲解完之后,组织学生进入石灰厂,以使学生比较和观察上述物质的异同之处,明确它们的用处以及转化关系,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清晰和直观,倘若碰到不明白的地方能够及时地进行探讨。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如何制取熟石灰、生石灰、石灰石等,而且明确了建筑生产当中它们的实际应用,真正地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增强。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务必了解学生的实际要求,让学生清楚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持续地更新教学思想,不断地总结,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玉芹。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02)。

[2]孙亚苹。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 篇6

中职英语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动机的把握、求知欲望的激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师观念的更新等几个方面着手,明确课程定位,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岗位群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基本需求.

作 者:孙莉 作者单位:襄樊机电工程学校 刊 名:机械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JIXIE ZHIYE JIAOYU 年,卷(期):20xx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英语教学 课程定位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7

“以就业为导向”可以理解为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下,按照企业岗位需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在任务内容安排上,不是以“知识点”为主线,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当前就业市场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项目/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所学知识与职业或岗位对应,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性,实现学习效果,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与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已在全国职教工作者的努力下,逐步修改和完善,也相应地提出了多种考核方式、方法,以及不同视角下的考核体系。本选题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职业素质、毕业指导与就业能力三个角度,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主体与评价标准

2.1 评价主体

1)企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必须将企业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融合进来,让企业或者社会作为学习活动、学校效果的验收者,这就要求职业院校采用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以电商专业为例,我们主要采用的方式有合作办学、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植入课程等方式。

2)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参与主体,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相比其他评价主体更直接、更深入,同时,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教师。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不断检视与反思,才更有利于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同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4)学校管理人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来评价,如专业督导人员。

2.2 评价标准

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主体既有电商专业人员,也有非专业人员,还可能有具有一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社会人员;评价的意义既要体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要体现对教师的促进作用,还要促进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自己实际操练。因此,需要采用恰当的任务能力训练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任务,并以获得实际成果作为考核对象,使学生通过完成职业岗位上的任务,训练相应的解决问题能力。

3 评价方法

3.1 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评价应改革传统的偏重知识、忽视能力的考核方法,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强调灵活性的同时,提高实践技能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学习效果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构建合理的评价分值比例结构。实践证明,这一评价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如表1,列举了这种评价模式的应用:

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表现,将其所有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全过程的自我表现作为职业能力评估考核的依据。根据各项目/任务的不同工作内容,确定过程性考核、总结性考核的评价分值比例。如表2,列举了课程中不同项目/任务的评分标准。

“过程性评价”是学习效果评价的一种有益的探索,评估内容包括学生所有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学习态度、实践表现等。“过程性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习者潜能、个性和创造性。

3.2 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方法

学生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重要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奠定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很好地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在学习效果评价中,通过通用能力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如表3,列举了小组成员间互评用的学生基本素养评价表。

备注:1)用“☆”表示充分展示,“△”表示有所展示,“o”表示未有展示;2)能力总评说明:优秀——三次任务中,八项均有获得过至少一个“☆”;良好——三次任务中,八项均有获得至少一个“△”,且5项以上至少一个“☆”;合格——三次任务中,八项均有获得至少一个“△”;待定——未达到以上标准。

3.3 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需待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所起的作用来评价,而此时的评价主体主要是用人单位,因此,高职院校一般采用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毕业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及适应情况,由此了解该专业在行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及时找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进而不断修正或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如表4,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样例。

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与优势发挥方面来看,用人单位对职业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能够使教学活动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 结束语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23-0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上尤为正确。学生如果对教师上课不感兴趣,长此以往,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完成老布置的课后作业,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尤其是中职院校,学生对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其相对应的专业课学习任务又比较重,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花时间在基础课上。

但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增强学生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中职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应该更加珍惜短暂的语文基础课的学习时间,努力培养自己的文化内涵,增强审美能力。语文教师更要努力提高授课水平,革新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因材施教,活跃课堂气氛,善用启发式教学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每个学生性格、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梯度的安排。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思维、启发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各抒己见,并且不论对错,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且教师要起到一个把控全局,点拨引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进行概括总结很不容易,但归根结蒂的讲,语文教学的核心思路就是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授课时应当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并且要留有余地,不可一下子就全盘托出,要给足学生思考和反思的时间。

例如,鲁迅的《药》是一篇意境深远的短篇小说,在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时不时提醒学生要多注意这篇文章中“药”的深层含义。从表面上看药只是“人血馒头”,可是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通过设问和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的研究更加深入,学生也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药”背后的内涵。

二、设置导语和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一门新课文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好好把握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有些教师喜欢直接开始讲课,学生机械的翻到课本的某一页,新课文的讲解便开始了。这样做坏处是很明显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有很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在课堂的开始也没有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这时能够巧妙的设置导语,在课堂的一开始就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文的学习中。导语的使用关键在于得体、有趣、吸引人,加上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饱满的教学热情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在一章或一回的结尾总会有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悬念的设置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后续的情节发展。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使用。通过巧妙的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郁达夫是以何种心境在写秋?故都是哪儿?故都的秋是怎么样的秋?要解答这些疑问,学生必须研读课文并结合背景才能理解。通过悬念的设置,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了。

三、丰富语文教学形式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如果总是使用老一套,难免让学生感到没有新意,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听讲。所以,丰富语文的教学形式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死气沉沉的由语文教师一个人在讲,而应该是活跃的、开放的、形式多种多样的。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使用影像、图片、声音等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多媒体与课文内容的结合,使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生动形象。

其次,改变授课方式,可以适当增加讨论课和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更应该让学生开口参加讨论,提高学生的口才和实践能力。

再次,依据不同课文类型进行不同的授课。对于小说戏剧类课文,可以大胆的交给学生进行改写演绎,排演成小话剧在同学面前进行表演。通过对课文的重新演绎,同学们对于故事情节、人物角色、人物关系都了然于心。

例如,戏剧学习单元,教师可以将知识要点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学生们将《威尼斯商人》《雷雨》等经典名作进行了改编和演绎。有些同学甚至将课外的《天鹅湖》《白雪公主》等进行表演,课堂效果十分热烈。学生们对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喜欢,通过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配合,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中职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难点,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 艳.增强职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8).

[2] 马 谚.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对策[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4).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9

前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为解决高职护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方法:将各项护理技术重新组合后,单技术教学,综合训练,项目考试法。单技术教学即为将重新组合后的护理技术单个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讲解。综合训练即为依托相应的一例病案完成所涉及的所有护理技术。项目考试法即为各项技术均需练习,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位模拟病人的整体护理。但每一位组员只需承担一项操作,具体操作项目由抽签决定,考试成绩为各项技术成绩的平均分。具体介绍如下:

1.将护理技术进行教学单元组合

1.1出入院护理技术:铺床技术,运送病人的技术;生命体征测量技术;医疗、护理表格填写技术,留取标本的技术。

1.2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技术:各种卧位的护理技术;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护理技术;保护具的使用护理技术。

1.3生活护理技术:晨晚间护理技术;压疮护理技术,一般的饮食护理技术;鼻饲技术;要素饮食护理技术;排便异常的护理技术。

1.4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技术;无菌容器的使用技术;无菌手套的使用技术;倒取无菌溶液技术;铺无菌盘技术;输液技术,注射技术,导尿技术

1.5消毒隔离技术:物理消毒灭菌技术;化学消毒灭菌技术;一般消毒隔离技术;终末消毒隔离技术;口罩帽子的使用技术;手的消毒技术;穿脱隔离衣技术。

1.6药物使用技术:口服给药技术;吸入给药技术;外用给药技术;直肠给药技术。

1.7危重病人护理技术:氧疗技术;吸痰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洗胃技术;心电监护技术,心脏电复律技术,出入量记录技术;

1.8临终病人护理技术: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技术;病人死亡后的护理技术。

2.创建模拟工作情景

2.1.设置病例:将所涉及的护理技术全部设置进入病例中,通过病例,提出一系列工作任务

2.2.创设模拟工作环境,运用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引导教学 以晨晚间护理为例:

2.2.1工作时间:晨间,病人起床时,医疗查房、治疗护理工作实施前; 2.2.2工作环境:某病区内,全体护理人员集体参与实施晨间护理工作; 2.2.3角色扮演:服务对象:患者及其家属(伴随各种疑问需要解答)由学生扮演;护士由教师扮演。

2.2.4工作流程:流程工作过程(1问2看3实施4宣教)3.教师示教及学生反示教

3.1.教师示教:教师对服务对象实行科学完整的整体护理,并边做边讲。在讲解护理技术的同时将相关理论贯穿其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学生反示教:由老师随意指定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反示教教学任务。4.制定实训及考核计划

4.1 实训计划:以小组为单位,于模拟病区内进行。单项技术练习,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每项技术,不可只练习某一项技术,否则,某项技术考试可能为零分或不及格。

4.2 考试设置

以小组为单位,于模拟病区内进行。将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分配到小组成员中。每人必须承担一个技术的考试,具体承考哪一项,临考前由抽签决定。这样可促进学生自觉练习每一项技术的操作,并使其达到合格水平。小组成员成绩相同,为各单项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4.3 目的 旨在使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知识与技术的适用性特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取得良好成绩。5.教学举例

以晨晚间护理为例。

晨晚间护理的技术组合为:便器使用技术;头发护理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皮肤清洁技术;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5.1 单技术示教,共计28学时 5.1.1.沟通与心理护理技术 5.1.2便器使用技术 5.1.3 头发护理技术

5.1.4 洁面、洗手,皮肤清洁(以床上擦浴为例)技术 5.1.5 口腔护理技术

5.1.6 环境护理技术展示:温湿度调节,开窗通风换气;病房内空间整理(用物整理归类,妥善放置,科学布局,既保持整洁,又方便实用);病床单元整理。5.2 创设工作情景

5.2.1 创设模拟病房,病房设置3-4张床位,分别住着不同病种病人3—4人。5.2.2 根据工作流程实施护理

工作流程:一问(问候)二看(看病人状况,评估需求;看病人病情,收集病情资料);三做(实施护理技术,满足患者需求),四宣教(技术宣教,病情相关知识宣教,特殊检查知识宣教;住院制度宣教等)5.3 实训

将学生带到模拟病房中,病房里共住普通女病人1人(需沟通与心理护理);脑出血昏迷女病人1人(需更换床单和给予床上头发护理);高热女病人(需口腔护理);肿瘤女病人(需协助使用便器等),由此引入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包含有晨晚间护理的主要五项技术。

5.3.1 评估与沟通技术实训

沟通技术目标:有问候;有自我介绍,有操作目的;有用物介绍,有过程介绍,有需要配合要求。

5.3.2 用物自己按评估需要准备 5.3.3 技术动作练习5.4考核

考试时这五项技术,由小组五名成员分别完成,每人只需完成一项即可,但是,谁来执行某项技术,则由临考前抽签决定,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掌握任务内的各项技术,才能确保小组集体取得好成绩。6.讨论

6.1 此教学法实施的条件: 6.1.1 有真实的病例 6.1.2有情景设置 6.1.3需团队协助

6.1.4 教师必须有工作责任心和教学耐心,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操作错误并给予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体验,能熟练针对模拟工作过程中的护士,提出符合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的疑问,以强化工作场景的真实性,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增加学习兴趣。6.2 本教学法的特色

6.2.1单技术教学,综合技术训练

6.2.2集体考试,成绩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6.3.本教学方法的优点

6.3.1帮助学生早期进入临床护士角色,感受护理医院工作环境和过程流程以及工作思维的真实体验,这对学生将会产生如下影响:

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快适应医院工作环境;工作的流程引入,可以帮助学生较快进入工作状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将有助于学生消除学校理论与流程实践脱节的障碍;技术综合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综合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6.3.2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6.3.3考查考试成绩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强化了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10

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高校积极倡导诸如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但成效往往不甚明显。从表面上看,是大多数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更为深层的原因来看,是现有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并没有大的改变。

作为浙江万里学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沿承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传统,实施全英模式教育,通过采用项目任务、研讨、课程论文、讲演、观点陈述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学术能力培养,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本文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重点考察对象,浅析中英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探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为推进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直接反映了评价者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目标追求理念。英国高等教育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早在1998年英国皇家文科协会就发起了“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运动,提出高校教育学生重要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知道什么”。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尺和重要依据。因此,好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得好,课讲得好,更重要的是善于训练学生获取知识、评判知识、发展与创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英国高校重视课程考试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课程考试以测试学生能力为主,掌握的知识量并不作为评判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不是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重点。在学生试卷题目的设计上,强调开放性,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围绕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总体上依然习惯于知识传授,习惯于以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能够把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内容讲透彻,解决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没有什么疑问,就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高。而事实上,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认知、记忆和复述,往往缺乏对知识本身所进行的思考、批判和探索过程,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提高。在这种知识化评价观念下,大多数课程以知识点的考核为主要目标,笔试形式较多,多样化评价形式较少;一次性考试较多,过程性评价较少;客观性试题较多,主观性试题较少。这样的考试既考不出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也无法知晓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21世纪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知识本位的人才观向能力本位的人才观转变。为此,首先,要建立起基于能力成长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通过建立起过程性、多元化、能力型的课程学习评价反过来“迫使”教师树立起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观。其次,要设计出基于学生能力成长为导向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强迫”教师转变育人观念,积极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反映了评价者的教学质量观,更直接反映了评价者对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和表现形式的基本判断。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学生评教问题的设计上,基本上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从学生“学”的效果来反映教师“教”的效果。比如,在语言和语气上,基本上是使用“我”这个词,绝少使用具有中性意义的“学生”这个词;在指标内涵上,突出师生互动,重点考查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使用了大量的“善于沟通”、“平易近人”、“协助学习”、“保持”、“激发”、“兴趣”、“尊重”、“鼓励”、“促进思考”、“帮助”等词,这样的指标约占6s%;而直接针对教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态度和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较少,约占35%。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重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

在我国,由于受知识化教学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注重从知识授受视角设计,一般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在教学态度上,突出教学工作纪律和教学责任心;教学内容上,突出教师知识传授的“正确无误”、“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信息量大”、“进度适中”;教学能力上,突出教师教学技能,是否能“深人浅出”、“富于启发性”、“熟练生动”、“条理清晰”等;教学效果上,突出教师“教学有吸引力”、“学生学习主动”、“学生思维集中”、“课堂秩序好”、“学生对教师讲课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等。显然,这些指标的内涵突出了教师教的怎么样,忽视学生学的怎么样;突出了对知识授受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发展的综合考察;突出了师生间的从属关系,忽视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

一般来说,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源特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是为了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主要看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透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国高校在设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成长和进步。同时,要突出“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评价理念,着力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营造互动、宽容、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合作,以此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3突出课程考试在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关键作用

评价教师教学的指标有诸多方面,如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业绩等等,但是课程教学评价是核心。应该说,一个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各项教学工作态度是聘任时考察和评价的重点。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性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措施,但是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师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反映是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英国高校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也开展同行听课,但是同行听课一般不作结论性的评价,而只是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学校和学生联合会也定期(一个学期2-3次)开展教学工作会议,讨论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也定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等等。但是,英国高校坚持“从学看教”的评价理念,特别强调通过对试卷质量和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试卷和评卷一般都要经过“外部评审员”的随机抽检和评审,范围从参与考试命题、批改考卷到成绩分级等广泛的内容,以保证学校执行标准的一致性,防止教师降低学术水准,避免偏离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当然,以能力培养目标为评价依据,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与我国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将教师教学质量高低与“升学率”挂钩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高校也大都实施了试卷质量评审以及评卷情况检查制度,但是教研组长、系主任和教学院长大多只是履行程序、走过场而已,很难对试卷内容的难度、广度以及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契合度进行严格审查。目前,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教学督导”,但是“教学督导”主要以“听课”、“教学事故调查”等为主,极少涉及课程试卷的审查,督导评教一般也是在课程考试之前进行。为此,可以借鉴英国高校的做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赋予“教学督导”评审考试命题、批改考卷的权力,未尝不是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同时,又保证教学质量统一性要求的有效举措。

4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权

英国比较重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学校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让教师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例如,对于评价者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评价者必须是评价对象能够接受的人选;评价实施过程需要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教师要进行自我评价等等。

在评价的主体选择上,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包括学生、同行、督导和领导评价,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学生信息员队伍,但基本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或者是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如课程教学总结等)在整个评价中参考价值甚微或不起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来说,评价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受自身的经验、感情、利益等因素制约,对同一评价对象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判断。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对教师教学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仅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教师的广泛参与性,使评价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而且有利于从内部动机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实质上是教师进行自我成长的专业反思过程。通过对照比较指标体系,教师能够明确自己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差距,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逐步提高教学技能。这样,评价不再是评等级和优劣,而成为了激发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5注重教师教学评价个性化原则 英国高校重视个性化教师教学评价,宁波诺丁汉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内容、方式具有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特色和班型大小的差异。学生评教问卷中明确分出了“学校设置的固定问题”、“学院设置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等不同层次的评价内容。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视“统一性”和“集中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也倾向于集中式管理和统一化的要求,反映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一方面,特别强调从不同类型课程中抽出能反映对一般课程共性要求的特征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比较多。这种评价体系的优点是要求简单明了,规范性强,便于操作,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模糊了对不同性质、类型和学科课程的不同要求,制约了教学个性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忽视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过程,使教学评价缺失了应有的多样性和诊断性。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活动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成长的规律性,实施分类、分层评教,避免机械地不加区分地按照一把尺度衡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贡献。

6注重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

在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英国倡导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状态、学习热情、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的测量和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把评价作为改进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宁波诺丁汉大学主要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来进行,更多的是一种“合格”、“达标”评价,而不是为了“排队”。其年薪在聘任之时就在评聘合同上签定。教学评价只是作为学校、教师促进和改善教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被纳入到提高教学和教师发展的计划中。另外,学生评教问卷,一般是在课程学期结束时由任课教师当场发给学生,学生匿名填写完毕后由班长收齐、装入信封密封后由学校直接邮寄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材料被视为保密文件,分析统计结果只有教师和系主任知情,由系主任和教师进行直接和面对面地沟通。这样,既保护了教师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提高教学能力。

我国高校过分追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值统计和排序,评价结果过多地与教师的聘任、职称、薪酬等奖惩挂钩。虽然这种通过外部的压力能够刺激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也往往使人倍感压抑,不利于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也难免出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名利而讨好学生,放纵学生,忽视教学目标,降低教学要求,使评价不但没有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校语文教学策略 篇11

一、加强“以就业为导向”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技校主要培养的是“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企业用工机制不断改变,企业对熟练技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用工单位不仅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学生主体的特殊性

技校教育是“完成式”教育,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

没有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课时也相对要少,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降低对知识方面的教学要求,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功能。

二、凸显“以就业为导向”,对技校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语文教学内容应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

我校部分专业采用2+1的教学模式,第三年为实习期。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我们看到他们普遍对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满意,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认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较差,有些学生连个人总结、建议等普通的应用文都不会写,希望学生加强说写能力的培养。

我校选用的语文教材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3个模块。3个模块是一个整体,但教材内容各有侧重: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职业模块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拓展模块侧重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具有鲜明的职教色彩。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三部分组成,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

(二)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21世纪,我们学什么和怎样学》中提到学生必须会四种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职业教育只培养学生技能是不够的,应该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语文老师在这种时代要求下,应改变旧的教学理念:从以完成教材和教学任务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从教材的繁难偏深转变为实用、实效。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恰当的评语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学生相互启发、一起探索。

(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学做三者合一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种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即“做”,真正达到教学做三者合一。

三、践行“以就业为导向”,开辟语文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技校语文教师应重视第二课堂的开辟,它是第一课堂的延展和补充。

职业学校的第二课堂应侧重体现职教特色,如设计模拟应聘、营销、商业谈判等场面,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组织实地参观,写实习专题调查或实习小论文等,通过与专业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用技能,促进智能的提高,又使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目前,技校语文第二课堂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绝不是多上几节课或开几次讲座就能达到目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养成学生的创业个性和心理品质。语文学科正可以利用创业教育的实施,开展相关活动。如通过模拟营销,商业谈判,培养学生的创业经营意识,通过对社会上一些创业有成就者的采访、座谈,使他们感受创业成功的乐趣,激发创业意向。

怎样交谈,怎样答问,怎样讲演、讨论、辩论、打电话、登门拜访等等,这些具体活动我们曾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现在,则是在模拟实践中有目的地应用,既检验了课堂教学效果,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上一篇:德育网络的建设下一篇:道路竣工施工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