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保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俗话说,社会不担心没有法令,而是担心没有坚决执行的法令。制度设计再怎么完备的环保法律如果不能在实际中践行都将会是纸上谈兵。因而,在环保工作中强化环保执法将有效保障我国各项环保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环保行政执法概念及特征

所谓环保行政执法,顾名思义,就是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它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体,即相关环境主管行政部门及其授权委托的组织,依据其职权和责任,在法律规范主要是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政规范的范围内,针对相关环境的行政事务所实施的行政管理的行为。

作为一种执法行为,环保行政执法具有其特殊性。首先,环保行政执法必须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进行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环保行政执法都是针对具体的人员和事件而实施的具体的行政行为,这体现了其具体性。最后,环保行政执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践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与时俱进,推进环保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从而确保环保执法工作逐步步入规范的法制轨道,具有时代性。

二、我国目前环保行政执法的现状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然而,伴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也日趋严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具体体现如下:

(一)执法依据的缺失。

从现存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来看,仍存在相当多的立法领域的空白,而且其规定也极其不完备。

(二)环保行政执法部门权威性不足,环境主管部门缺乏独立性,存在地方政府干扰环境执法现象。

在实际的生活中,许多地方政府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肆意污染环境,增大了环保执法的阻力。进一步而言,政府在发挥其职能的过程中,往往混淆了其经营职能和执法监督职能。

(三)环保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实中有相当多的环保部门并不存在高素质的执法队伍,这些执法人员由于在平时很少注重学习,也不注意与时俱进跟进更新自己头脑的知识,在执法过程中完全凭感觉、凭感情,法制观念薄弱,这就造成环保行政执法行为与法律法规相脱节,没有以法律为依据的环保行政执法只是盲目的,不适当的,而且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出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三、解决我国环保行政执法问题的法律对策

总的来说,我国环保行政执法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还是根源于现存的环境保护立法领域不健全,相关规定过分注重原则,内容比较粗砺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同样,我国环保行政执法相对人中有很多对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是这些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基于我国环保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顺利进程,增强我国环保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笔者建议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来解决:

(一)健全和完善现存的环保法律规定,填补环境保护立法领域的空白,使得环保行政执法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要想处理现存的环保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填补环境立法领域的空白,并尽快将存在缺陷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修改完整,逐步健全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不仅要明显确立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责任,而且也要设立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增强环保行政部门的执法能力,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工作的独立性。

环保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严重削弱了环保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就要求在法律范畴内就应明确环保执法部门的执行权和处罚权,使得环保部门具有法律强制性,确保执法工作真正强硬实施。比如,法律可以规定环保行政主管机关享有查封、冻结、扣押、没收、强制划拨、拆除生产设备、限制搬迁期限等权利,基于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的原则设定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规避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

(三)不断优化和建立高水平的执法队伍,增强执法水准。

应该不断全面增进环保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准和技能,提高执法人员的选拔门槛,严格把关,扩大考核项目,真正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执法人员,并且不断加强定期培训,努力培养执法队伍的环保思想意识,熟悉和遵守法律,精进业务水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因根据各自的情况设定专门的考核系统,不断定期定额考核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按照优胜略汰的原则及时调离那些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精简执法队伍。

摘要:在我国环保执法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环保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并且阻碍了环保法制建设顺利进行。鉴于这些现实障碍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环保工作的实施与顺利发展。

关键词:环保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智莉.浅析环境执法现状及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

[2] 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 孙昌军.法治保证层次论[J].岳麓法学评论,2014.3.

上一篇:医院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与设计下一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