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共10篇)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1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工业污染也随之向农村迅速转移,再加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给基层环保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大量工作需要基层去做,而当前县(市、区)环保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解决.

作 者:端木天望 作者单位:河南省栾川县环保局,河南栾川,4715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27)分类号:X关键词:基层环保 管理 问题 对策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2

关键词:现代企业,环境保护,设施管理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环保设施的管理又是企业环保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国家出台了相关环保法规, 各企业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力度, 相继引进了先进有效的各类环保设施, 这些环保设施的管理也成为环保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建立有效的环保设施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的作用, 保护好环境, 走低投入高产出之路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企业环保设施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手段,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环保设施是搞好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建造安装、运行操作、维护检查和管理的优劣, 直接影响这些设施作用的发挥, 也影响企业的环境质量。环保设施的性能和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 是衡量企业治理污染的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标志, 其运行稳定与否, 是企业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好的环保设施管理模式, 可使环保设施长期有效稳定地运行, 发挥其效益, 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收益。因此, 如何对环保设施加强管理, 保证高效稳定运行, 是环保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企业环保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污染治理主要集中为点源治理和末端治理, 污染控制没有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末端治理污染量大, 治理要求高, 对环保设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企业为了达到国家减排的目标,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在污染处理上, 购买的环保设施成本也较高,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环保意识差, 追求短期目标, 敷衍似的采取一些措施, 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造成企业环保投入高, 效益低的境况, 这样既浪费了大量资金, 又得不到相应结果。因此, 需要认识了解到当前我国企业环保设施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寻求适合的企业环保设施管理模式。当前我国企业环保设施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的几类问题:

(一) 设施废置率高。

企业一般高价购买先进的环保设施, 但因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运营成本高等各种问题导致这些环保设施废置率高, 利用率低, 长期不使用及维护不及时导致这些设施老化, 使用年限下降, 笔者调查到在各大电厂部分废水处理设备停置, 无专人管理, 这些设备运行水平低, 维护不及时, 老化严重。也有的环保设备以高价格从国外进口, 但与企业工艺不相适应, 导致设备闲置。

(二) 监管力度差。

部分企业无专门环保部门, 更无专人管理维护环保设备, 出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存在管理人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设备运行能力差, 出现问题也不及时上报。有的企业只有个别人员简单查看设备, 不管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也不进行相关记录工作, 更无监督部门定期监查。

(三) 环保意识差。

企业环保意识差, 运行人员不能分析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运行比较粗放, 监督监测不全。主观上企业环保行为仍然按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在运行, 只注重生产, 不关心排污, 误认为环保是政府、社会的事。相当一部分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缺乏环保工程技术人员, 因而对企业本身的环保污染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解决, 不能适应环保工作的需要。

三、完善企业环保设施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建全企业环保设施管理机构。

建立以企业一把手挂帅, 副职主管, 各相关部门领导, 专业人员参与的环境保护管理网络是搞好环保设施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环保部门, 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同时需将企业环境保护纳入常规性的工作监督管理中, 在企业的每一个工程环节、生产环节, 全面强化对企业每一道程序的管理。管理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应及时做好记录, 通知相关人员检查, 监管部门应定期下访, 制定监察工作计划。管理部门与检察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应通力合作, 分工协调, 共同管理环保设施, 做到资金到位, 检查到位。加强对现有环保设备的运行、检修维护管理, 从而保证设备稳定、持续、可靠的运行。

(二) 实行企业环保设施物业化管理。

环保物业管理是由生产企业将已建好的治污设施承包给有资质的专业化公司, 由承包公司负责治污设施的运行和维护, 排污企业按合同支付费用。承包公司按照专业化手段处理污染, 同时为企业回收了大量资源。同时, 物业化管理使得承包企业与需治污企业双方形成了责任和监督关系, 使得治理设施的运行质量有了可靠保证, 这样形成的环保部门监督生产企业, 排污企业又监督物业公司的良性监督管理机制。环保设施物业化管理还打破了企业污染政府治理, 企业积极生产消极治理, 先污染后治理的习惯模式, 同时有效解决了企业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 甚至干脆关停闲置的问题。企业环保设施物业化管理解决了治污设施管理难题, 减少了偷排减排的现象, 为企业环保设施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三)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环保设施有一定的运行规律, 需要专门人员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性能、特点、维护方法, 达到会使用, 会维护保养, 会排除故障同时配备1~2名懂结构、懂原理的高级管理人员, 定期安排技术培训, 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 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提高环保设施操作人员、维护检修人员的素质。同时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普及环保知识, 提高企业全员的环保意识。

(四) 完善企业环保设施管理制度。

健全的环保规章制度是保证环保设施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明确环保设施的管理职责, 做到设备管理有章可循, 除了国家出台的相关制度, 各企业也应结合自身特点, 建立环保设施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工作牌和区域分工负责制度等。同时坚持环保设施拆迁、停运报告制度。若环保设施因故停运、检修、拆迁, 须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表, 经批准审核后方可实施, 这项制度可有效提高环保设施的使用率。环保设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后, 按制度要求将设备维护、保养、检查及管理责任和指标从部门、车间、班组到每个人层层落实, 每台设备仪器都应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操作人员必须按制度规定使用、检查和维护设备, 认真填写设备运行、检查等原始记录。

四、结语

环保设施管理是企业响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 应实现全过程、全天候、全员的环保管理。当前我国环保设施管理仍存在设备废置率高、监督力度差、管理人员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 可从健全企业环保设施管理机构、环保设施物业化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完善企业环保设施管理, 充分发挥环保设施作用, 确保环保设施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谢炜.对化工企业环保管理问题及发展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3

[2] .管一明, 薛建明, 张荀, 吴春华, 许月阳.火电厂脱硫等环保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1

基层农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 基层;农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基层农机管理体系的运作远远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基层农机管理队伍健全与否,将严重阻碍农机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找出基层农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基层农机事业的健康发展铺开道路。

1 管理的任务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乡村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体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差,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以及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基层农机安全生产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到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

2 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很多乡镇的农机管理组织有名无实,任行政工作或抽调到其他单位,严重出现有编制无人员或有人员不从业务现象,由于财政资金紧张,村级根本没有建立农机服务部。现在农业部门和乡镇农机人员的关系是:农业局只不过是业务主管部门,其工资及福利由乡财政发放,人事调动权在人事组织部门,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没有分配和调动权,严重失去对乡镇人员的管制权,导致专业技术基础好、年纪轻的人员严重外流到其他单位,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不断减弱,农机队伍严重不稳定,难以履行正常的农机体系运转职责。

2.2 技术力量短缺,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农机队伍中严重存在年纪偏大、知识老化、文化素质水平偏低现象,难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农机服务及新机具的推广。主要原因是院校停招没有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地方政府为了紧缩资金减少财政压力,采取只出不进自生自灭的策略,没有办公经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差。

2.3 认识度不够,缺乏保障机制

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重农机推广、轻农机安全的倾向,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误认为农机安全生产仅仅是农机监理部门的职责,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不力。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组织的扶持专项资金极少,没有配套经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难以及时推广应用,由于政府投入资金少,就加重了农机户的负担,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2.4 培训不到位,网络不健全

农机服务人员接受培训需要资金和时间,由于资金的限制,许多农机从业人员极少有机会参加省、市高等院校接受新知识培训,导致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忽视安全操作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跟踪等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及农户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乡镇农机监理网络不健全,对分散在千家万户并行驶在乡村道路上的农机安全生产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2.5 工作重心偏离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工作职能是农机管理,安全生宣传、教育和检查监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农机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和传播。就工作职能来看,基层站工作重点是农机管理和安全生产,主要任务是统计报表,乡镇站在渐渐失去农机管理职能的同时,多数工作人员被政府常年抽调抓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基本荒废。

2.6 基础设施差,没有专门的农机管理办公场所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基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从2013年开始,乡镇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所有农技、农经、农机、畜牧等的农技人员合并办公,一张桌子一条椅子一台电脑就算配备齐全,更谈不上有农机培训场地。试验示范推广无设备无基地,技术指导服务下乡没有交通工具。

3 管理措施及对策

3.1 健全基层农机管理的体系建设

上级部门对基层农机管理站的编制内人员应重新进行核实,对在编不在岗的进行归位,保证每个乡镇站最起码有一位德、才、技能兼备的农机管理人员,村级有1位懂技术的农机服务人员,上下1条线利于农机工作的开展。

3.2 稳定基层农机管理队伍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服务人员的作用,专职专用,以做业务及本职工作为主,不要安排以行政工作为中心,使农机干部认为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而跳到行政部门或其他单位,政府部门还要考虑好农机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使农机干部能人在心在,安心为农机事业服务,从根本上稳定农机管理队伍,减少人员流动现象。

3.3 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农机队伍素质

定期组织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开展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制定考核办法和激励制度,以提高农机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有计划选送年轻、能力强的农机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争取高校毕业生下基层,逐步提高农机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重视农机安全培训,增加农机安全意识和农机安全知识,建立市、县、乡、村等农机安全网络。

3.4 提高认识,加强保障机制

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农机管理的认识,对基层农机管理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它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财产的安全、人们人身的安全。农机推广和农机安全要一起抓,只抓推广不抓安全结果会是无效功,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专部门专职负责,对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农机不安全所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政府部门要在资金上增加投入,及时更换新机具、推广新技术,尽量减少农户负担,把农机安全损失降到最低,增加农机服务人员和农机使用户对农机管理工作信任和信心,打开农业管理事业发展的新道路。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积极争取政府和领导的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做到办公有场所,试验示范推广有基地,宣传、教育、培训有场地,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指导。

3.6 加强农机管理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制定各项制度如: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服务制度。设立服务监督台,接受来访解答咨询,树立良好的农机服务形象,使农机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4

开展巡视工作是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解决矛盾、消除隐患、稳定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在国税系统开展巡视工作,有利于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下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总体情况,有利于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以及税收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实。下面,笔者结合XX国税实际,针对开展巡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改进意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巡视工作开展以来,XX市国税局坚持边组建、边巡视、边规范、边提高,巡视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充实,成果运用不断创新,对加强基层国税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开创税收工作新局面和构建和谐国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基层巡视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巡视方法、成果运用上等,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协调配合不力。巡视工作中,上下基本都能够做到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主动为巡视组创造便利的工作环境,认真对待巡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巡视工作机制仍不健全,个别单位、个别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使巡视工作难以向更深层次推进。主要表现在:

1、认识存偏差,思想不重视。巡视工作是对被巡视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的监督。而个别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开展巡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从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国税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把巡视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只作为一般日常事务性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实际工作中,个别被巡视单位把巡视工作等同于一般检查,或者对照巡视内容误认为是对其日常工作例行的检查,引不起高度重视。

2、工作机制不畅,协调配合不力。目前巡视工作实行“党组统一领导、巡视工作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但目前巡视工作涉及各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尚待健全,部分巡视人员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甚至出工不出力,巡视组人员、时间、效力难以保证。同时,市级国税机关没有设臵独立办公机构,巡视工作隶属于市局人事科,而被巡视对象至少为正科级乃至副处级。职位的不对称,一方面导致个别被巡视单位表面上重视而实际上应付,另一方面巡视人员碍于职级情面,放不开手脚,不能大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个别被巡视单位只把工作成绩展现给巡视组,有意避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或行动上迟缓,落实上不力,甚至发现问题时“躲猫猫”,造成巡视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巡视组临时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1、巡视组临时组成,巡视工作衔接性、延续性不强。市局巡视组是在对县区局巡视时临时组成的,工作人员从相关科室抽调,巡视期限一个单位一般在两周之内,集中巡视结束后,就各回自己的岗位。次年的巡视“回头看”和督促整改工作常常另换人马,巡视“回头看”工作因新组成人员情况不熟悉、针对性不强而简单验收了事,巡视工作最终目的没有得到完全实现。

2、巡视组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巡视工作绩效不能充分显现。在挑选巡视组人员时,抽调的人员由各科室自行选派的人员组成,其巡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业务操作水平不够,工作绩效不高,影响了巡视工作质量。干混砂浆设备

(三)巡视深度欠缺,巡视方法创新不足。

1、巡视效力不高。巡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方面个别被巡视单位对巡视组热情接待,表示要大力配合巡视工作,并提供一切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对巡视组的工作存有戒备心理,对一些情况有意识地加以掩盖,致使巡视工作停留在被巡视单位“包装”了的表象上,发挥不出巡视工作的效力。

2、巡视深度不够。现行的巡视方法主要是听取汇报、述职述廉、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受理举报、实地调研、交换意见等等。这些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况且,巡视组的巡视路线是按巡视方案进行的,被巡视单位事先按照巡视路线把基础性工作“粉饰”一遍,致使巡视组获得的一手资料有些失真。巡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已成为一般性的检查工作或评估工作,降低了巡视本身的价值。

3、巡视内容全而不精,可操作性不强。集中巡视工作几乎涵盖了日常的督查内审、执法监察和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等所有内容,重点不明,针对性不强,巡视“早发现、早提醒、早反映、早制止”的职能作用不突出。

4、巡视时间与轮次设定与实际巡视有脱节现象。市级集中巡视时间一般为半个月左右,或多或少给被巡视单位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巡视轮次周期设定上,省局规定为每三至五年巡视一次,不利于灵活机动开展巡视工作。三至五年内,被巡视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由于工作需要和职务晋升等发生变动,三年或五年后再安排巡视,则因为“时过境迁”因素而失去实际监督意义。

(四)巡视结论定性不全,成果转化不畅。

1、定性不全,缺少对班子成员的责任划分。巡视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的监督检查,每次巡视检查结束,巡视结论“刻画”的被巡视对象往往是粗线条的,对被巡视单位缺少细化的整改意见和指导措施,只对班子下文提出整改意见,对班子成员没有书面定论,分不清存在的问题到底是集体责任还是个人责任,巡视整改意见往往给人以笼统模糊的感觉。

2、重巡视、轻整改,巡视成果转化不畅。有些被巡视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巡视、轻整改,忽视巡视成果运用的问题,被巡视单位在巡视时各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对待,但整改时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个别单位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及有效的解决,只注重巡视整改报告的撰写,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巡视的公信力。

3、巡视工作总结不完善。一轮巡视结束后,巡视组自行解散,人员奔赴各自岗位,巡视组难以从提高今后的巡视工作质量和水平出发,去认真、系统、全面、及时地总结本轮次巡视经验和做法、探索新的巡视方法、开展巡视理论研究。

二、建议与对策

在党的十七大上,“实行巡视制度”被正式写入了党章,2009年7月份,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变化,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和调查分析,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巡视工作,努力提高国税系统巡视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在现有工作体制下,巡视组要以大局为重,放下包袱,消除顾虑,轻装上阵,依靠市局党组。市局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巡视工作负全责,对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抓落实。主管巡视工作的局领导负责对巡视工作的组织领导,督办巡视组工作全过程,其他局领导要大力支持巡视工作,为巡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提高认识,形成共振效应。巡视工作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保护基层干部。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基层局领导班子真正从思想上形成共鸣,认识到巡视工作的重要性,全力配合巡视组工作,不怕暴露问题,敢于自我揭短,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从政行为臵于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实现关口前移,正确行使手中权力,防止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出现大的问题。

(二)配好巡视人员,充分发挥专长。

1、选好人员,合理搭配。巡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选好、配好人员至关重要。对巡视人员的构成要科学安排、合理搭配,既要有懂纪检监察工作的,又要有懂组织人事工作的;既要有熟悉税收政策法规的,又要有熟悉财务审计的;既要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又要有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应大胆吸收基层的同志参与巡视工作,基层单位同志熟悉基层情况,有助于尽快深入了解情况。同时,基层单位人员实行异地交叉换位,经常更换。采用这种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巡视组80%以上的人员为在职人事、监察、审计、财务、执法等业务骨干,20%以内的人员为业务素质较高并退居二线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

2、合理分工,做好“接力”。巡视组要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某一方面问题,就必须对组内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同志都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这样,既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又体现了组内工作的计划性与效率性。巡视组集中巡视工作结束后,为做好巡视后续工作,帮助被巡视单位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应至少保留二位原巡视组的骨干成员参与被巡视单位的巡视“回头看”和督促整改工作。

(三)改进巡视程序方式,提高工作质量。

1、采用不告知方式,争取工作主动权。巡视组到基层巡视,可以不打招呼、不下通知,先以“微服私访”、“突击检查”等形式进行摸底,了解基本信息,掌握问题线索,再公开进驻,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避免被个别单位的临时“改装”和“粉饰”所蒙蔽。同时,可在被巡视单位建立巡视联络员制度,配臵一至两名品格端正、业务素质强、公道正义的巡视联络员,并享受一定领导级别待遇,其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负责做好被巡视单位与上级巡视组的协调沟通,搜集、传递有关材料和信息等。

2、改进巡视方法,增强巡视效果。一是简化程序。“一把手”代表班子进行述职述廉,班子成员述职述廉材料可通过内联网或公告栏等方式供大家参阅;集中巡视期间,不再召开在职干部座谈会,采取“一对一”个别谈话方式,谈话面不低于80%。二是改进测评方式。扩大测评人范围,参与测评人员应达到被巡视单位人员总数的80%以上。测评表不当场收回,给予半天以上时间独立思考。三是改进沟通方式。巡视人员要通过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亲和的态度、超脱的方式打消干部群众的顾虑,营造敢于说真话的氛围。应重点采取非正式沟通方式,利用个别谈话、散步或进餐时的闲聊、共同参加文体活动、网上聊天等形式,掌握大量信息。如需记录谈话时,建议谈话记录采取无记名方式;谈话得到的重大问题和线索,可先保密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查实;不同的被谈话人对某人或某事项提出了相同意见,可采用适当方式只记录提出意见的人数。

3、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巡视的针对性。巡视工作并不是面面俱到,全面铺开,而应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在巡视的对象上,重点突出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在巡视的内容上,除重点突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情况和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外,还应突出干部群众反映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重点、从工作的对象和内容上突出重点、从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围绕重点,以增强巡视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同时,将巡视工作和日常执法监察、督查内审、班子考核、干部考察、离任审计等工作结合起来,达成相关信息共享。

4、改变定期巡视模式,灵活确定巡视轮次。为增强巡视监督的实效性,可将以往三至五年一轮的巡视模式,改为根据实际情形,确定巡视轮次:一是本届班子主要负责人任期每届满三年,巡视一次;二是虽不满三年,但是因班子主要负责人调整,可以与离任审计结合起来进行巡视检查。

(四)力求评价结论客观准确,创新巡视成果运用机制。

1、评价结论要辩证全面、客观公正。一是在巡视工作中坚持辩证、客观、科学对被巡视对象作出评价。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历史、环境等因素,采取类型分析、量化分析和综合对比等手段,通过巡视组集体研究,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评价时要同上轮巡视情况结合,既看对象过去的情况,又看上届班子或上任干部的实绩,同时,还要兼顾成绩取得的难度系数,分析现实条件和长远发展,避免简单类比,防止虚报浮夸。二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甄别,既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准确、深刻地指出被巡视单位和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2、创新巡视成果运用机制。一是对巡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问题的不同性质加以分类,在向党组进行工作汇报的同时,把不同问题及其相关整改意见移交给相应的职能部门,并把问题汇总后反馈给被巡视单位。二是建立被巡视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监督制度。巡视组对被巡视单位制定的整改措施进行审核把关,保证整改具有针对性;同时,在被巡视单位建立巡视整改责任人制度,具体负责被巡视单位整改落实事宜;巡视组与被巡视单位保持工作长期联系,督促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巩固巡视成果,逐步建立起集中巡视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保证巡视监督的长效性和连续性。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5

税务稽查工作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维护税收正常秩序、促进依法治税起到重要作用。在基层的税务稽查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税务稽查工作还没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为此,就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建议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稽查工作定位需进一步明确

稽查工作由于与分局日常检查存在交叉区域,以致对其定位多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补充,弱化甚至抑制了税务稽查强制规范的功能,使税务稽查成为税款征收的后置程序,没能够有效地发挥税务稽查的监控作用,无法形成体系严密、监控有力、高效运行的税务稽查体系。在日常的工作中,这种定位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严重削弱了税务稽查在当前征管模式中的作用。

(二)稽查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五条要求税务机关应制定合理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并强调应当规范选案程序和检查行为。但在日常实际的工作中,税务稽查工作所含的稽查机构、稽查人员、稽查手段、稽查对象、稽查文书等要素,都缺失有效的整合,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导致在实施稽查的过程中缺少科学的安排,加上对稽查工作流程设置不科学,较大程度上制约着稽查工作效率的提高,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稽查执法刚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日常稽查工作中,稽查执法刚性较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税检查进入难,由于地方政府谋求快速发展,积极推行招商引资,对企业出台种种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稽查难;二是执法手段不得力,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偷税手段隐蔽,账务不实,直接证据被隐匿,导致在实施稽查的过程中,纳税人明知有涉税违法行为,却以各种理由外出,躲避检查询问,限于执法权限,稽查部门对此办法不多,无可奈何,致使一些案件难以查处;三是查补税款执行难,主要表现为有的纳税人查后逃逸躲避执行,有的企业查后资不抵债无法执行,有的纳税人资金困难,清缴后影响企业生存,难以按时追缴入库,稽查执行难的问题也成为影响稽查打击成效的“瓶颈”。

(四)稽查工作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行的税务稽查模式要求“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四分离”,然而在基层,由于稽查人员编制少,所管辖区域大,工作任务繁杂,从工作各环节到人员配备上都难以确保“四分离”,往往出现“一查到底”的现象,即一个工作组从选案到执行一揽子完成全部稽查工作。在此情形下,互相监督制约主要停留在通过相互间传递的资料进行审核和审查,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虽然目前在推行稽查工作信息化,但都只停留在简单的录入状态,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稽查工作的监督,稽查工作质量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五)稽查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稽查队伍现状来看,基层税务稽查人员占全部税务人员的比例约在7%左右,然而稽查工作面广,纳税户多,工作量大,稽查力量单薄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稽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局限于会看账,真正能从账务中查出问题,找到“猫腻”的人员不多,至于能运用电脑查账技术,将查账与税收法规融合贯通的人才就更少了。

二、加强基层稽查工作科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税务稽查工作基础

1、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目前总局、省、市局都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了稽查权力的依法、规范、有序运作。基层稽查局也应该在充分征求意见,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制度办法,进一步夯实稽查基础。另外可以在CTAIS稽查模块的基础上,寻求对稽查案件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初步实现机器管事、制度管人、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稽查案件执法的科学管理。

2、强化执法刚性,提高执行效率。运用好法律赋予的各项执行措施,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努力提高案件执行效率。在日常检查期间就要对企业的执行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建立相应的台账、档案,需要将执行环节前移的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执行到位。对企业执行影响到企业生存和职工民生的,实施人性化执行,责令企业制定还款计划,按时按进度督促缴款。对一些较难执行到位的案件,将法律赋予的手段和措施用足用好,严防失职渎职。

3、完善协调配合,形成稽查合力。完善稽查工作内外协调机制,形成稽查工作合力。一是主动与地方政府交流沟通。及时主动地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对稽查工作的理解,确保案件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部门信息交换、联合办案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查处合力,共同营造综合治税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建立案件审理、执行的快速协调机制,畅通与征管、法规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以利于案件得到及时审理、及时入库、及时结案。

(二)强化基层税务稽查工作监督

1、加大案件复查,形成检查制约。由法规、监察等部门牵头对县(市)局稽查局当年检查案件复查复审,通过全面深入复查案件,找出稽查案件中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纠正检查中的不足,并区分不同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2、加大执法检查,形成过程监控。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执法检查领导小组,专项负责稽查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核,形成联动的执法检查机制。仔细研究稽查考核各项指标,分析执法过错信息,及时核查整改,定期通报,突出对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

3、拓展监督范围,引进外部监督。探索和完善稽查执法外部监督制度,大力推行稽查工作政务公开,通过互联网、涉税公告栏、报纸、电台等多种渠道,将稽查执法办案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之下,让社会监督稽查办案是否客观、公正、公平。

(三)加强基层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充分重视和加强基层稽查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稽查队伍力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提高基层稽查干部素质。

1、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针对基层稽查人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学历水平参差不齐、队伍素质整体不高的现状,及时将那些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成绩突出的人才充实到基层稽查队伍中去,增强基层稽查工作的队伍力量。同时加大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按照“精兵稽查”思路,开展稽查业务培训,切实加大对税收法制知识、业务知识和稽查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营造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2、探索推行稽查绩效管理。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稽查绩效考核体系,结合稽查相关工作制度规定,出台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对稽查各项工作指标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标准化的稽查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强其可操作性。通过深化稽查绩效考核,充分挖掘稽查人员的潜在能力,引导稽查部门通过高质量查处稽查案件来促进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质量与效率。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6

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强

民事审判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具体问题,应切实加以解决。

一、民事审判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事审判、涉诉信访、审判队伍、物质装备和经费保障、司法环境六方面,具体地讲:

(一)民事审判方面

一是诉讼调解率、当庭宣判率有待提高,上诉率偏高,没有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案结事了、易于执行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息诉息访方面尚存在一些欠缺。

二是裁判文书需改进,仍存在一些裁判文书认定事实不清,裁判说理不透,逻辑性不强,制作粗糙,缺乏应有的严谨性、规范性、权威性。

三是少数民事法官在审理阶段兼顾执行不够,诉讼保全不及时,判决主文不明确,给案件的执行带来困难。

四是取证难、证人出庭作证率低长期困扰民事审判,影响了案件审理的公正和效率。

五是送达难的问题突出。应该说,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种类是比较齐全的,基本上能符合民事诉讼的要求。但是,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不够灵活,送达程序过于严格、苛刻,客观上造成了法院诉讼文书“送达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影响着法院审判工作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的顺利进行。关于直接送达,有的当事人外出经商、居无定所;有的当事人地址不详或者地址发生了变化;有的当事人躲避送达,客观上送达困难。法院送达诉讼文书时,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送达,有的则是无法送达。关于留置送达,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拒收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在场见证。实践中大部分的基层组织或单位人员不是找不到,就是找到了也不愿意来,来了也不愿意见证。所以,留置送达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要求过于繁琐。关于公告送达,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对公告送达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期限太长。其次,费用太高。在报纸上刊登公告送达的,对经济拮据的当事人是不小的负担,对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则明显增大了诉讼成本。关于邮寄送达,由于当事人地址变更等原因,邮寄多次被退回,不仅延长了诉讼文书的在途时间,而且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采用邮寄送达的法律文书其送达日期以邮局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准。在送达过程中,有时邮局不是直接送达到当事人手中,而是先由村委会等签收再转交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诉讼文书几次周转才转到当事人手中,如果以邮局回执记载的日期计算上诉期限,则早已超期,当事人如何行使上诉权成为一个难题。同时,由于邮局的投递规定不等同于法律规定的送达,投递的法律文书通常由他人代签,所以达不到送达的效果。也为将来案件执行等环节埋下隐患,甚至引起当事人的上访。

(二)民事涉诉信访方面

民事案件的基数大,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当事人切身利益,民事涉诉信访量相应偏高。从审查分析的情况看,主观故意造成的错案是极个别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法院自身少数案件质量和效率不高、司法不规范、办案不透明、程序不公正、裁判文书说理性不强、辨法析理工作不细,未能使当事人胜败皆服。个别同志就案办案,不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另一方面,有些当事人法律意识和诉讼风险意识不强,把自己举证不能、诉讼决策失误、不当行使诉讼权利、不积极履行诉讼义务导致的不利诉讼结果,视为司法不公,申诉不止。

再者,有些当事人存在思想观念误区,上访人员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这个部门跑了又去其他部门去找领导;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只要一闹,领导就会重视。

(三)民事审判队伍方面

一、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经济交往不断增多,公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大量的案件和纠纷涌向法院。特别是2007年4月1日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施行后,收费标准大幅下调,因为诉讼成本的降低,当事人发生纠纷后更多地选择到法院以诉讼方式解决争端。但是审判力量的相对不足,人少案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由于受人员编制、进人机制等因素制约,民事审判法官青黄不接、人才断层、人才流失的现象日趋严重,制约着民事审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尽管大部分民事法官非常渴望学习培训,但囿于经费短缺,参加业务培训少,业务书籍匮乏,造成知识更新慢、法律适用水平低、驾驭庭审能力弱,使法官业务素质和司法能力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四、是法官的人格和尊严时常受到无端的侮辱和损害,甚至人身安全也经常受到威胁,对此确无能为力。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五、是法官的工作压力大、风险大,政治和经济待遇不高,导致部分法官不愿意从事审判工作,特别是不愿意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现在成为一名法官,需经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门槛不可谓不高。纵观其他职业和其他单位,法官虽神圣,但经济待遇处于中下水平,法院虽威严,但只是一个部门,特别与党委、组织部门、乡镇相比,基层法院里解决一个副科、正科非常难。有的同志临到退休还没有解决副科,有的同志在副科这个级别上二十五年之久未动。

(四)物质装备和经费保障方面

基层法院及派出人民法庭审理了大部分民事案件。但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办案条件不佳,有些法庭没有每人配备电脑、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2007年4月1日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施行后,收费标准大幅下调,加上新《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以调解方式结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减半收费的规定,更令基层法院雪上加霜。一直以来,基层法院承担着繁重的审判任务,往往面临人少案多,案件标的小,诉讼费收入少,导致办公经费奇缺的窘境。

(五)司法环境方面

由于现行司法体制的某些局限,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对民事审判的干扰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对法院审理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涉及地方利益的案件,不予配合,甚至不当干预;托人说情、找关系送材料、找领导批意见、找媒体施加压力的现象较为普遍,民事审判的司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对策及建议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一是要积极破解当庭宣判、调解难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加强调解力度。首先,在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时调解。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收案后用简易程序审理,既以打电话、就地审理等简便灵活的方法通知当事人到庭或到当事人住所,在双方当事人同意且被告自愿放弃答辩期的前提下进行调解。其次,在被告答辩时进行调解。既在被告向法院送达答辩状时,根据原告的起诉事实及被告的答辩意见,给被告做调解工作;如被告同意,便及时通知原告立即到庭进行调解。第三,做好庭前调解。庭前审判法官通过认真阅卷,初步了解了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后,归纳双方当事人的分歧,及时电话联系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询问其是否愿意调解。第四,建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最后,积极做好庭后调解。只要有调解的可能都要及时进行,这样既保护了当事人私法上的处分权,同时也保护了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和解权利。

二是要不断强化案件质量。为了强化案件质量,可以采取了以下作法:

①力求案件程序的完善。凡程序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及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执行。对于不明确的程序问题,坚持做到宁多勿少、宁繁勿减,尽量、尽力把程序问题做规范、做仔细。

②力求适用法律的准确。在法律适用上,弄清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正确适用范围,把准诉争双方争议的法律关系性质,根据法律关系性质正确选择应当适用的相关法律。对法律适用一时拿不准或有争议的或新类型的案件,全庭同志认真讨论分析,吸收大家的意见,尽力做到准确适用法律。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③力求庭审的规范。在开庭审判中,严格规范庭审,做到开庭准时、着装规范、用语文明、庭审专注,不做与庭审无关的事。庭审中给予双方当事人对等的权利和机会。严格执行庭审规范性提纲。以规范的庭审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

④力求判决书制作的精细。在判决书制作中,要求必须突出争议焦点,表述清楚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进行的举证、质证意见,阐明法官认证的理由,做到判决逻辑严谨、说理透彻,引用法律全文准确、恰当,杜绝错、漏、别字的出现。

三是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学习宋鱼水等优秀法官的先进事迹,使广大民事法官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提高政治素质。切实转变审判作风,强化宗旨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克服特权思想,恪守职业道德,坚定对公平和正义的信仰与追求,树立公正、高效、文明司法的良好形象。按照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民事法官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民事法官队伍。

四是可以建立由中央财政统一保障人民法院经费的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各项经费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工资待遇所需经费,要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地方各级法院的其他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要予以一定的补助。国家财政对法院办公经费予以保障,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补贴及时发放到位,这样才能激发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司法效率。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为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五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法院工作的支持力度。在人员编制方面,由于公务员法实施后,法院的人员编制统一由政府人事部门掌管,针对收案数量增多的情况,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法院的人员编制,以缓解法院的办案压力。针对政治待遇不高的情况,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解决职级问题。加大对基层法院、基层法庭的财力、物力的投入力度。

六是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法官素质。提高司法效率,关键是要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法官是实现公正和效率的行为主体,其素质直接影响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国家以立法形式确定了法官的准入制,《法官法》规定法官必须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另一方面,加强对基层法院现任法官的岗位培训,定期组织法学专家开展讲座,加强对新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审判技能和裁判文书制作能力的培训,鼓励法官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学习,借鉴和学习先进省份法院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努力提高法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司法效率。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7

1 我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机械装备结构不够合理

尽管我国农机推广工作不断得到重视, 基层农机站也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 但目前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机械装备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 表现为大中型农机具相对较少、小型农机具相对较多,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此外, 从目前农机推广服务来看, 很多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站服务领域还不够宽, 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2 新型技术推广不够到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研究和开发了许多新型农机技术, 但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涉及领域较多, 因而在农机推广工作中, 新型技术推广还不够到位。尽管许多乡镇 (街道) 以及村级组织都设置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但农机推广人员相对较少, 既无法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推广新型技术, 同时也无法更全面地对农民开展农机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等工作, 导致新型技术缺乏有效推广。

1.3 农机推广受到资金制约

尽管我国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 但从基层农机推广情况来看, 国家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还无法满足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农机推广资金在国家针对“三农”的各项资金当中的比例相对较少。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农民来说还缺少资金, 因而无法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农机具。由于农民的购买能力有限, 尽管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了一定的补贴, 但仍然有很多农民缺乏购买能力。

2 我国基层农机推广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大新型技术宣传引导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直接来老百姓打交道, 要想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就必须在宣传引导上狠下功夫, 这就需要积极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创新宣传引导模式, 将农机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临泉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在新型技术宣传引导方面, 采取现场试验推广的方式, 通过玉米机械化播种现场会进行现场示范演示, 通过召开现场会进行试验示范, 极大提高了农民群众自觉运用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直播新技术的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特别是为全县玉米收获机械化起到推动作用。

2.2 抓好农机惠农补贴工作

随着我国对农机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 各级政府补贴政策越来越多,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要想更好的开展, 就必须积极做好协调经销商、协调政府补贴管理部门工作, 努力争取更多的农机补贴资金, 并做好落实工作。临泉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在这方面将争取财政补贴资金、协调农机具开发商、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保证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而且还在服务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 使农民获得资金补贴的同时也获得了技术支持。

2.3 拓展农机推广工作范围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要想取得实效, 就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不断拓展工作范围, 努力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 特别是要将农机推广工作拓展到农机适用性调查、农机安全、应急服务等方面。临泉县农机技术推广站深入到田间地头, 对福田系列、沃得系列、迪尔系列、东方红系列、春雨、中联等系列玉米收获机械进行了先进性、适用性考察研究, 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地块确定农机具主推机型, 使农机具先进性与适用性有机结合;再比如临泉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教育活动, 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 排除农机事故隐患。

2.4 创新农机推广培训模式

农机推广培训是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措施, 只要抓好农机推广培训, 才能使农民更好的使用农机具, 为此必须积极开展农机推广培训工作, 特别是要在创新培训模式上狠下功夫, 实行“全员”推广。临泉县农机技术推广站每年的夏收秋种时节, 全站技术骨干人员到黄岭、滑集、长官、邢塘、鮦城等乡镇, 积极投身到生产第一线, 帮助农民群众安装、调试、保养、维修作业机械, 开展技术培训, 指导农民科学播种, 全力提供各种技术培训和服务, 推动了全县农机化事业。

综上所述, 尽管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高度重视, 特别是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条件下,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着机械装备结构不够合理、新型技术推广不够到位、农机推广受到资金制约等诸多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着眼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从基层农机推广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 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田艳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 2012, (6) :73-74.

[2]庄凤山.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3, (3) :13.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农机;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56-1

1 当前基层农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弱

现在多数基层农机站,都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完善、体系不健全,主要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一些农机员在乡镇还担任行政职务,有的被来回抽调,这使他们很难专一的做农机管理工作。人员的不足使一些乡镇没有农机站,多数有站的也只有个名头,却没有人管理。没有专业的农机人员,就不能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推广。修理人员也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技术水平低,服务意识差,基层农机管理有很大的空白点。

1.2 农机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农机化的需求

现在乡镇农机机构的一些人员,很多都是从各个行业抽调的,专业的农机人员很少,他们多数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对业务基本不懂,懂业务的都是实践出身,所学的都是老机型的知识和应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农机发展的需求。而刚毕业的专业人才,缺少对实际的了解,仍需一段时间来适应新农机的管理服务工作。

1.3 农机管理服务不到位,没有保障机制和资金支持

农机化服务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使这项工作出成效。农机的推广中,要进行样机选购、农田试验、实践示范,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对于基层来讲,这些资金从何而来就是个大问题,政府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和保障体系,基层农机机构的经费极其短缺,农机管理服务很难做到位,基层管理变得举步维艰。

2 基层农机管理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宣传农机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方面里,其中一项就是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只有农业机械化,才能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才能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新知识,更新固有思维,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农机管理和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如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讲座等方式,广为宣传农机管理服务的重要性,使人人都能重视农机管理和服务。

2.2 完善农机管理体制

要在政府主导加上各部门通力配合下,完善农机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农机管理的机构设置,设专岗专人,并执行到位,其他单位政府部门不得随意抽调。农机管理机构的职权由法律确定下来,享有执法主体资格,这样才能让农机人员伸开手脚,有效完成基层农机的安全管理与服务工作。

2.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服务质量的好坏,要想做好基层农机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是思想意识上的提高,要意识到农机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重视管理,重视服务,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农机的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专业领域成为专家,能够通晓各种法律法规,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让人信服,便于开展工作。提高综合素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参加培训、听讲座、和专家座谈,进学习班等,总之农机人员要不断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农机安全监理是农业机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职责。它不但体现了管理的职能,同时也体现了服务的职能,不是游离于农机体之外的一个简单的行政机构,而是和广大农机劳动者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管理主要体现在理,管的功能要弱化,理的功能要增强,理顺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自然而然的就管好了;要想理顺好各种关系,更主要的是要加强服务的职能。这就要求管理者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质的服务投身到农机管理当中,规范农机管理,依法行政,把农机工作扎实做到位,发挥在农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9

【摘要】文物作为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这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严竣的考验。文中分析了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也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在城镇化快速建设过程中一些新情况及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全新课题。因此需要各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加强文物保护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更好对文物进行保护。

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当前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对文物保护缺乏深入的认识,对于出土文物存在着非法占有、对文物周边环境随意破坏等现象十分普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将文物保护视为经济发展的包袱。在文物保护工作上,部分基层干部不仅缺乏法律法规意识,而且往往觉得这是文物部门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无法与文物保护部门形成合力,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从而导致文物保护效果较差。

(二)文物保护经费缺乏。文物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开展保护工作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但由于当前政府财政较为紧张,这就导致文物保护财政预算较少,而且各项经费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经费缺乏,往往只能利用仅有的预算来对濒临损毁的文物进行抢救性维修。大量的需要维护和维修的文物由于经费缺乏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文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遗产,一旦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所带来的损失则无法挽回。

(三)法律法规抵触。当前土地法中与相关文物保护政策和法规存在相互抵触的问题。在相关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中,对于公物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则需要划定相应的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在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但在土地管理法中则要求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原有老屋拆除后才能建新房,这就导致部分没有及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屋会被拆除掉。同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存在着经费缺乏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给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四)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很大一部分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受制于自身实际能力的制约,不仅无法准确掌握区域内文物家底,存在着基础数据不准的问题。同时由于受制于人员和经费影响,文物宣传工作很难深入开展,大量文物没有正规博物馆进行存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缺乏科学管理和主动服务意识,文物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普遍存在问题无法与当前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严重制约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二、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工作做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而且与城市综合实力息息相关。当前全社会都开始对文物保护开始重视,各基层政府也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人们群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建立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特色的文物展览来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利用文物直接、生动及真实的特点来增强对民众的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其养成保护文物的自觉性。

(二)建立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资金缺乏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即使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基层政府需要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来,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并出台文物保护的优惠政策,建立市场机制,鼓励民间机构、个人和团体来对文物保护事业进行捐助,积极引导各方参与到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来,并利用旅游开发等手段来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获得经济效益,将所得收益用于弥补文物保护,有效的缓解文物保护经费短缺的问题。

(三)要进一步规范动土管理。为了能够使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更好的开展,有效的实现对文物的保护,在生产建筑领域实施文物前置审批程序。对于在文物保护地段进行动土的情况,需要先进行审批,整个过程中需要规划、土地和城镇部门要给予有效的支持和配合,落实好动土申报制度,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在动土过程中,文物部门需要对动土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强化巡查监管,严格惩处违规动土的单位和人员,有效的避免由生产建筑而对文物带来的破坏,确保更好的实现对文物的保护。

(四)健全文物行政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县级文物保护部门作为基层文物单位,存在着人员编制不够、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因此要做好文物管理体制改革,配齐相应编制和专业人员。要引进高素质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迅速提高文物保护队伍的素质,同时,应该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举办各种专题性的短期训练班,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切实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待遇,注重对后备人员的培养工作。

三、结束语

在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着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因此需要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和人员要加快观念的转变,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从而实现对文物的科学保护,更好的推动广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基层环保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10

作者:祁文虎 发布时间:2014-01-01 21:16:45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近年来,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体要求,为冷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现阶段,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发热爱海西、建设海西,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海西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1、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古人说得好“郡县安,天下治”,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固,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得到巩固,正如古人说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热爱祖国、热爱海西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打牢海西稳定的的思想基础。

2、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宣传思想文化则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

3、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打牢共同理想信念基础的“凝固剂”。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民族就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思想解放、文化引领,使广大基层群众不仅知道“惠”在何处,更能体会“惠”从何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必然更加牢固。

4、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色板”。文化是灵魂,氛围产生亲和力、凝聚力,古语中“见贤思齐”就是这个道理。基层文化部门利用群众的空闲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村队、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将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的落实上都得不到保障。

2、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形式单一,宣传资料与基层群众需求差距大。当前,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形式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开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课、宣讲等。这种强制灌输,简单给予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压抑了其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虽灌入了人耳,却难入人心。同时,各项政策、精神的学习读本虽然众多,但真正符合基层群众需求的却少之又少,其理论之高深,用词之晦涩,让基层群众望尘莫及,不知所云。

3、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各地州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有些文化室长期无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级通知说有检查时才会临时开门,打扫卫生,组织人员,待检查团一走,又恢复铁将军把门。尤其是在冬天,随着燃煤价格的不断上涨,有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队根本无钱买煤,更不用说组织群众在文化室开展活动了,文化室的“阵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4、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文艺队伍年年岁岁人相似,文艺作品岁岁年年产不出”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嘴一张就知道唱什么歌,脚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虽然每年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

5、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一方面乡镇宣传干事大多为兼职,据调查,当前乡镇宣传干事70%以上为兼职。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稳定,搞宣传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较高,这也为上级部门选拔人才提供了条件,使得基层宣传干事更换频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

三、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炼提升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积极推进海西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1、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海西的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判断海西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的形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大众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表达,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人们。一方面在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措施的宣传上,探索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另一方面在宣传资料的编印上,应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种语言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建立一支基层宣讲员队伍,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体现发展的变化。

3、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一直以来,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宣传文化干部始终承担着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的职责,而基层群众却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热爱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层总有一些文化能人,他们或会弹会唱,或会舞会讲,应对其中有热情、有影响力的骨干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扶持,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二是结合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

4、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式新任务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一是创新体制,保证基层干部数量。当前基层干部普遍紧缺,尤其是南疆地区基层懂汉语的干部人数更少,许多乡镇虽招录了公务员进行补充,但这些公务员往往工作1-2年即被上级机关调走,自治区应制定方案,专向培养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或者也可给长期在基层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对基层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又有丰富工作经验但始终在身份、待遇上得不到保障的干部明确身份,保障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队伍能真正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把基层当作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舞台,这同时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无限热情。三是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发挥好基层党团员队伍、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等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多触角、多成份、多功能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片领域。

上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试卷下一篇:柑桔产业协会工作总结